互联网搜索《草船借箭》导学案付桂香

时间:2019-05-15 10:23: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互联网搜索《草船借箭》导学案付桂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互联网搜索《草船借箭》导学案付桂香》。

第一篇:互联网搜索《草船借箭》导学案付桂香

《草船借箭》教案设计

山东省昌乐县营丘镇河头小学 付桂香

一、教学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语文 3.学时:2学时

4.学生课前准备:学会生字词,理清课文内容

二、教学课题:《草船借箭》

三、教材分析:

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相互讨伐。当时曹操实力雄厚,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刘备和孙权力量较弱,于是他们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课文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背景下发生的。孙权手下的大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陷害他,就设了一个计谋,让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企图以造不成箭贻误军令的借口加以陷害。结果,诸葛亮只用了三天就借到了十万支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智慧非凡。

四、教学目标:

1.会写“妒 忌”等生字,会写“瑜 弩”,能正确读写“呐喊、神机妙算”等词语。

2.真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的内容及前因后果。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个故事。

五、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法

六、教学过程:(1)观看三国历史人物

百度搜索《草船借箭》简介baike.baidu.com/view/415...htm 2013-1-4-百度快照

三国演义人物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长篇小说之一,作者是罗贯中。小说以东汉末年三国历史和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为基础创作而成,全书共一百二十回,故事起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止于东吴灭亡,描写了汉末及三国时期的社会斗争和广泛的社会生活。《草船借箭》就是根据《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内容改写的。

三国演义人物

百度搜索《三国演义》简介zhidao.baidu.com/question/3970428...2012-3-18(2)学习这一课要完成下列任务:

1.认识10个生字,正确书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都督、推却、迟延、探听、私自、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2、借助网络、图书室等手段,初步了解有关三国的知识(人物)。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紧扣神机妙算,从天时、地利、人心及借箭过程感悟文中人物特征,(诸葛亮,周瑜,曹操),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百度搜索(诸葛亮)人物简介zhidao.baidu.com/question/1286969...2009-12-25

三国演义人物

百度搜索(周瑜)人物简介zhidao.baidu.com/question/259186...html 2007-5-26

三国演义人物

百度搜索(曹操)人物简介zhidao.baidu.com/question/62099...html 2006-4-17(3)教学过程

(一)合作交流 学习解决字词

1、比一比谁最会读,又会写。

妒忌 推却 都督 迟延 探听 私自 调度 水寨 擂鼓 呐喊 支援 丞相 军令状 委托 疑惑 弓弩手 自有妙用 神机妙算

2、看一看下面词语,并理解其含义:

才干: 妒忌: 弓弩手: 退却: 都督: 军令状: 惩罚: 疑惑: 神机妙算: 调度: 丞相: 自有妙用:

百度搜索(军令状)词语解释baike.baidu.com/view/243326.htm 2013-1-12

三国演义人物

(二)细读课文,探究交流

1、你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哪个地方写的最精彩?请你有感情地读出来。

2、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比较体会,鲁肃和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各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3、你认为文中的人物诸葛亮、周瑜、曹操是怎样的人? 小组合作探究:

在读课文时,我们第 小组着重分析了 这个人物形象,觉得他,我们是在课文这些地方体会到的(汇报时读出课文相关的句段)

(三)精读课文,抓住课文脉络

1、故事以 为主线,按 的顺序进行叙述。先了写 ;

;后

接重

着点

写写了 ;最后写了。

2、读句子,思考括号里的问题:

(1)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什么是“军令状”?当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后,周瑜为什么高兴?)(2)“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妙在何处)

当堂检测

一、读拼音,写词语。

dù jì wěi tuō qīnɡ yì tuī què()

()

()()sī zì léi ɡǔ chénɡ xiànɡ shén jī mià

o suàn()

()

()()

二、形近字组词。

幔()援()寨()延()漫()缓()赛()廷()

三、填空。

1、周瑜看到诸葛亮很有才干,心里想()。

2、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心里想()。

3、鲁肃看到大雾,心里想()。

4、诸葛亮看到大雾,心里想()。

四、看谁说得好: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说出来吗?

拓展延伸:

(1).诸葛亮能成功借到箭的原因是什么?曹操失箭的原因又是什么?(2).人物对比,升华感受

你认为周瑜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

七、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教学中,我感觉自己对名著的了解实在太肤浅了,这让我的教学显得底气不足。今后,我要广泛地

阅读教材、教参,还要读名著、读儿童文学作品,读孩子们感兴趣的一切读物,紧跟时代地阅读(随着时代的发展,教材的变动,学生阅读面的开阔)是当好一名“语文”老师的必修课,自修课,再修课。要“活到老” 须“学到老”。

滚滚长江东逝水

第二篇:草船借箭导学案

济南育才中学小学部语文学科导学案(序号)设计人:葛炎 李倩 李欣钰审核人: 刘玉玲

19《草船借箭》导学案

班级:姓名

一、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一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二是学习掌握学习本课“妒、督、鲁”等ll个生字,以及妒忌、商议、推却、探听等8个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并会用“推却、轻易”造句

2、过程与方法:一是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二是品味重点词句的意思;三是了解故事的情节,使学生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四是认识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草船惜箭的原因、经过、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五是复述《草船借箭》的故事;六是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六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品质。

二、导学重难点

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

3、指导学生学习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并能有条理地复述借箭的经过。

三、导学过程:

1、读准字音

幔()子擂()鼓水寨()呐()喊丞()相迟()延同心协力()支援妒忌()神机妙算()

2、抄写并理解词语意思。

诸葛亮水 寨丞 相擂 鼓商 议、委 托、轻 易、支 援、都 督惩 罚呐 喊神机妙算饮酒取乐、甘受惩罚、大雾满天、3、想一想: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文中写到了哪几个人物?课文写了怎么样一件事?——————————————————————————————————————————————————————————————

———————————————————————————————————————————————————————————————————————

4、选择文中的词语填空。课文先写了________ 接着写了_________ 重点写了_________最后写了________。5问题讨论:

问题一:想一想:文中写到了哪几个人物?课文写了怎么样一件事?

问题二:诸葛亮为什么会用草船借箭?他是怎样用草船借箭的?结果怎样

问题三:周瑜是怎样“请”诸葛亮商议军事的?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从哪儿看出来?

问题四:诸葛亮为什么不揭穿他,反而接受赶造十万枝箭的任务,并且立下军令状?

问题五:为什么诸葛亮直到第三天四更才去开船借箭。他怎么知道三天之内必有大雾?问题六:默读全文,想想还有哪些地方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反映他什么特点?

第三篇:草船借箭导学案(模版)

《草船借箭》学案

知识链接

1.课文简介: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相互讨伐,史称“三国鼎立”。当时曹操实力雄厚,刚刚打败刘备又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抗曹,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孙权手下的大将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设下圈套,假意让他负责赶造十万支箭,企图以造不成箭贻误军令的借口加以陷害。

2、阅读链接

《三国演义》是我国最优秀的读点长篇小说之一,作者罗贯中。小说是以东汉末年三国历史和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为基础创作而成的,全书共一百二十回,故事起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止于东吴灭亡,描写了汉末及三国时期的社会斗争和广泛的社会生活。《草船借箭》就是根据《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内容改写的。

一、自主学习:

1、《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中有关情节改编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各据一方。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又派兵进攻(),于是,()和()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2、自读了课文后,这些知识你一定能掌握(我会读,又会写)。妒忌 推却 都督 迟延 探听 私自 调度 水寨 擂鼓 呐喊 支援 丞相 军令状 委托 疑惑 弓弩手 自有妙用 神机妙算

二、合作探究

1、读通课文,我知道。

草船借箭的原因:()借箭前的准备:()草船借箭的过程:()草船借箭的结果:()这是按()的顺序来写作的。

2、反复读第二段,这段周瑜和诸葛亮有()次对话,我认为周瑜和诸葛亮每次对话心理都是不同的,你能尝试着选词填空吗?

周瑜(明知故问);“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周瑜()说:“十天造的好吗?”

周瑜()说:“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讨论填词.(试探;心中暗喜; 威胁;迫不及待;)

诸葛亮(脱口而出)“用弓箭最好.”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办...”

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诸葛亮()说;“...我愿立军状...” 讨论填词.(将计就计,态度坚决, 笑了笑, 胸有成竹)

3、划出课文的中心句。请同学认真阅读全文,划出课文的中心句。

4、自由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哪里。

三、检测

一、读拼音写词语。

yán shēn

shuǐ zhài

léi gǔ

()

()()()()

hǎn zhī

yuán

chéng xiàng

cáo

cāo()()

()

()

二、多音字组词

gān()dōu()xiāng()bǎ()干

gàn()dū()xiàng()bà()

三、句子练习

(1)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改陈述句)

(2)诸葛亮对鲁肃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清你帮帮我的忙。” 改转述句:

(3)那盏红色的精致的小台灯是我的生日礼物。(缩句)

四、填充歇后语。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孔明借东风—— 关公赴会——

徐庶进曹营—— 梁山泊的军师——

孙猴子的脸——

张飞穿针——

周瑜打黄盖——

五、区别形近字,并组词:

幔()援()寨()延()漫()缓()赛()廷()

六、我会选择正确的解释。

用:A、使用,运用。B、需要。C、用处。D、费用。E、吃、喝。

1、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2、我自有妙用。().

3、不用问,去了就知道。().

4、用弓箭最好。().

5、这是你的菜,请慢用。().

6、建这样的楼用了多少钱?().

第四篇:19草船借箭导学案

兰陵县启蒙 小学导学案

班级 五、四 学科

语文 主备人黄晨 执教人 高瑜

19.草船借箭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推却、都督、迟延、探听、幔子、私自、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学习重点:从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中,体会诸葛亮是个神机妙算的人。

学习难点:

1.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2.指导学生学习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并能有条理地复述借箭的经过。

学前准备:阅读《三国演义》,了解魏蜀吴三国的形式以及周瑜为什么妒忌诸葛亮。

导学过程 一.导入定向:

《三国演义》是我国最优秀的读点长篇小说之一,作者罗贯中。小说是以东汉末年三国历史和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为基础创作而成的,全书共一百二十回,故事起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止于东吴灭亡,描写了汉末及三国时期的社会斗争和广泛的社会生活。《草船借箭》就是根据《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内 容改写的。导入新课——-草船借箭。

一、自主学习:

1、《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中有关情节改编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各据一方。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又派兵进攻(),于是,()和()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2、自读了课文后,这些知识你一定能掌握(我会读,又会写)。

妒忌 推却 都督 迟延 探听 私自 调度 水寨 擂鼓 呐喊 支援 丞相 军令状 委托 疑惑 弓弩手 自有妙用 神机妙算 3.熟练的朗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流畅,停顿恰当。

4.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语速和语调,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5.文中的主人公是谁?文中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把这个故事试着讲给大家听。

二、合作交流

1、读通课文,我知道。

草船借箭的原因:()借箭前的准备:()草船借箭的过程:()草船借箭的结果:()这是按()的顺序来写作的。

2、反复读第二段,这段周瑜和诸葛亮有()次对话,我认为周瑜和诸葛亮每次对话心理都是不同的,你能尝试着选词填空吗?

周瑜(明知故问);“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周瑜()说:“十天造的好吗?” 周瑜()说:“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讨论填词.(试探;心中暗喜; 威胁;迫不及待;)

诸葛亮(脱口而出)“用弓箭最好.”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办...”

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诸葛亮()说;“...我愿立军状...” 讨论填词.(将计就计,态度坚决, 笑了笑, 胸有成竹)

3、划出课文的中心句。请同学认真阅读全文,划出课文的中心句。

4、自由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哪里。三.汇报展示

1.小组汇报展示自主学习成果

2.师生共同展示小组交流成果,品读感悟。

四.拓展训练

1.思考:诸葛亮最后是怎样把箭还回去的? 2.你还知道《三国演义》的哪些历史故事?交流。3.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三国演义》。

五.课课达标

一、读拼音写词语。

yán shēn

shuǐ zhài

léi gǔ

()

()()()()

hǎn zhī

yuán

chéng xiàng

cáo

cāo()()

()

()

二、多音字组词

gān()dōu()xiāng()bǎ()干

gàn()dū()xiàng()bà()

三、句子练习

(1)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改陈述句)

(2)诸葛亮对鲁肃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清你帮帮我的忙。” 改转述句:

(3)那盏红色的精致的小台灯是我的生日礼物。(缩句)

四、填充歇后语。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孔明借东风—— 关公赴会——

徐庶进曹营—— 梁山泊的军师——

孙猴子的脸—— 张飞穿针——

周瑜打黄盖——

五、区别形近字,并组词:

幔()援()寨()延()漫()缓()赛()廷()

六、我会选择正确的解释。

用:A、使用,运用。B、需要。C、用处。D、费用。E、吃、喝。

1、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2、我自有妙用。().

3、不用问,去了就知道。().

4、用弓箭最好。().

5、这是你的菜,请慢用。().

6、建这样的楼用了多少钱?().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要求抓住几个人物的性格特点。预习的时候要根据事情发展的顺序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从而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再总结人物的性格特点时要找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个,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课下多读一读名著。

第五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导学案(付)

白湾子镇学校九年级语文(下)导学案

主备人:付世明

组长审核:董娟妮

领导审核:陈世国

时间:2013年10月22日

班级:

姓名:

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预习案】

一、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2、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3、背诵课文,积累名言警句。

4、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与“得道多助”“失寡道助”,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

二、知识链接

孟子,名轲,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并有“亚圣”之称。《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全书共七篇,计261章,约35000字。《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告子》。

三、课前初读课文 准确把握句读 教师示范朗读,或找学生范读,注意把握字音、停顿、重音。

注意排比句的节奏,如: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叛之。3找一找文中的通假字,看谁找得最多。

【探究案】

一、分小组朗读课文,然后开展诵读比赛。

1、读准字音。

2、句读分明。

3、读出气势。

二、参考书中注解或工具书,积累下列文言词义。(1)古今异义词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城,古:,今: ;郭,古:,今:)..委而去之(去,古:,今:)池非不深(古:,今:)..(2)一词多义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三里之城()天时不如地利()...以天下之所顺()环而攻之()兵革非不坚利也()... 多助之至().

三、用自己的话翻译下列句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也。

四、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主备人:付世明

组长审核:董娟妮

领导审核:陈世国

时间:2013年10月22日

班级:

姓名: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是如何逐层展开论证的?(第二问小组讨论完成)

【训练案】

六、(2004年四川遂宁市中考试题)文言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10分)

(一)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三),,;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四)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战必胜矣。” 11.选文横线上应填的文字正确的一项是()

A.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米粟非不多也,兵革非不坚利也。B.池非不深也,城非不高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C.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D.池非不深也,城非不高也,米粟非不多也,兵革非不坚利也。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环而攻之而不胜(环:包围)B.池非不深也(池:水池)..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这里是“限制”的意思)..13.对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B.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方圆三里那样的小城和方圆七里的大城)

C.委而去之(弃城而逃)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不能只靠武力强大来震慑天下)14.下面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孟子》相传是孟子及其弟子所作。B.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C.文章第(四)段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

D.本文骈散结合,读来琅琅上口,朗读时要注意节奏正确。比如“城/非不高也”、“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5.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中与“得道者”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君子”。B.作者在论述战争的三个要素时,着重强调了“人和”。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D.文章集中反映了孟子“仁政”、“法治”的思想。

【教(学)后反思】

下载互联网搜索《草船借箭》导学案付桂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互联网搜索《草船借箭》导学案付桂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王桂芬作文导学案教师版

    作文导学案——心理描写(2课时)(教师版)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心理描写表情达意。 2、打造完美的心理描写细节。 【重点难点】准确、简洁、新颖、富有文采。 【导学建议】提......

    香菱学诗导学案(大全)

    《香菱学诗》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读,会写,并理解生字词的音形意。 2、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描写语句,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3、感悟香菱学诗,谈学习语文的启示。 学习重点:从......

    20《香菱学诗》导学案

    20.《香菱学诗》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清全文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2、赏析精彩的描写语段,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3、学习古典文化的精髓,培养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操。 【学习重点】......

    《香菱学诗》高效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清全文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2、赏析精彩的描写语段,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3、学习古典文化的精髓,培养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操。 一、预习导学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

    付文宣讲课六单元导学案

    Period 1 Section A (1a-1c) 教师:于丽萍 Unit 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导学案 知识目标: 1. 口、笔头掌握以下句型: A: What do you want to be when you......

    2《哦,香雪》导学案(精选5篇)

    2.《哦,香雪》导学案 学生姓名:_____班级:_____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及其本文相关知识,并概括文章内容;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从语言描写和......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第五单元《香菱学诗》导学案

    20、香菱学诗 学习目标: 1、简述黛玉指点香菱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和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的故事情节。 2、概括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人物神态、细节描写。 3、感悟香......

    2017秋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20《香菱学诗》 导学案

    20《香菱学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积累词语,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红楼梦》艺术成就的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过程方法: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