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发展与购物方式的演变

时间:2019-05-15 10:22: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经济发展与购物方式的演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经济发展与购物方式的演变》。

第一篇:论经济发展与购物方式的演变

试论经济发展与购物方式的演变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购物的方式趋于多样化。【关键词】 消费现状 购物方式

经济发展

随着科技革命的不断开展,世界各国的经济呈现出了繁荣的景象,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购物新模式也不断出现。20世纪80年代前经济的发展

1.1世界经济发展起伏不定

当时处于美苏冷战时期,工业生产恢复到了二战前的正常水平,50年代初到1973年是持续高速发展时期。1974年到1982年是经济“滞胀”时期。1.2传统购物方式占主导,未出现新兴的购物理念

经济开始复苏,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大型百货商场不断涌现。人们利用节假日的时期,添加衣物等生活必需品,显然最传统的购物方式对人们的生活水平影响是最大的。这种最为传统的购物方式的优点是:消费者所得到的并不仅仅是商品本身,还有购物过程的愉悦,一种参与其中、享受过程的愉悦:可以跟售货员讨价还价,可以看到各种琳琅满目的商品。缺点是:受地区限制较大、商品总类并不是最齐全的等。1.3传统购物方式的发展前景

虽然传统购物会受到越来越多的新兴购物方式的冲击,但是现实生活中传统购物方式还是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它仍是广大消费购物者的第一大选择,并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世纪80年代—21世纪经济的发展

2.1世界经济处于复苏与发展的阶段

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先后走出了“滞胀”,经济下降幅度逐渐变小,经济全球化纵深发展。由于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世界经济开始由传统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型,世界经济正在不断复苏中。

2.2电视购物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购物方式逐渐多样化

随着电视机逐渐进入寻常百姓的家中,电视的功能也越来越丰富了,一些商家也从中探到了商机。电视购物作为一种全新的销售方式,一夜之间充斥荧屏。一些更具电视娱乐特点、更具价格优势、更具质量保障的电视购物频道也逐步兴起,受到广大顾客的青睐。电视购物就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其显示出了许多不同于传统购物的优点:1.电视购物具有强烈的广告效应在电视购物节目里,商品,通过光彩照人的模特示范,会给电视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一般商品电视广告,只有短短的几秒,而电视购物节目,是由主持人和模特的专业演绎,详细的解说,将产品的使用效果展示到极限。2.电视购物增强说服力电视购物邀请产品制造商,由工程技术人员,从专业角度出发,详细介绍产品特征,技术要点,产品利益,电视观众对此会产生信任感。3.电视购物瞄准消费者的需求在柜台营销过程中,消费者不便问,在服务人员不能详细演示、说明的情况下,而在电视购物节目里,能得到较好的解决,消费者对产品使用不了解、不清楚,可以反复收看电视购物节目进行了解。4.电视购物具有无限诱惑力。电视购物是通过跳秒的方式,告诉你所剩的选择时间和数量,营造一种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市场气氛,促使消费者尽快做出购买决策。5.电视购物具有快捷方便特征。消费者在家里,通过电话联系,告诉购物频道,你所需要的商品,一笔交易就算成功,一般在二天内,送货上门,为消费者节省了购物的时间和精力。6.资金回笼快。货到付款,或款到付货的支付模式,使电视购物企业的资金周转加快,有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7.电视购物是直销。扁平化的渠道模式,节省了门市租金等大量的运营成本,这种优势,直接体现在产品的低价格。相对于传统销售模式,电视购物产品,具有低成本、低价格的竞争优势。

电视购物存在的问题:1.商品价格。传统商业的加价率一般为10%~30%,而电视购物的加价率一般为20%~60%。有时电视直销商品的进货价,只占直销价的40%,如此定价,让消费者产生一种不信任的感觉。2.产品质量。电视直销是一种新兴行业,新颖的销售方式,高额利润吸引了众多商家跟进,其中部分商家,只注重利润而忽视了产品质量,甚至存在一次性买卖的心理,结果给整个行业带来了恶劣影响,电视购物纠纷,一时成为消费投诉热点。3.售后服务。部分电视直销商家,将产品卖出后,对后面发生的质量问题,置之不理,售后“三包”服务质量差,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电视直销,一般免费送货上门,方便了购物,但是,如果商品在使用中出现问题,商品需要维修,或对所购商品想要退货, 实际上这是非常困难的,消费者甚至也不知道,能在什么地方找到商家。4.节目内容违规。5.电视购物行业自身行为不规范。电视购物公司一哄而起,素质差异大,一些公司节目制作粗糙,新产品开发能力弱,公司仅靠几部电话,几个送货员,花钱购买电视频道时段,公司就挂牌运营,公司行为及运作极不规范。6.节目特技处理。电视购物节目制作,灯光、色彩、特技的运用是其优势,增强表达产品的效果,但是,过度的夸张、化妆、拍摄技巧的运用,以及电脑后期制作,这不是产品的实际效果,有误导消费者作用。2.3电视购物方式的展望 电视购物时一种方便、新型的销售方式,但它要进一步发展壮大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取得规模效益、制定实施反暴力法规、电话服务体系的完善等等。当然,电视购物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只要它顺应市场的客观规律,必然会精力一个发展、成熟的过程。二十一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

3.1信息革命促进世界经济稳步发展

21世纪以来,以信息革命为基础的全球化仍将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科学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将进一步提高,全球性的科学技术竞赛将进一步加剧。资本积累,劳动力投入,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四大推动力。3.2网络购物方式引领生活新时尚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日益普及,网络购物作为一种全新的毛衣方式和商业模式,其目标四实现贸易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达到网上商流、物流、货币流和信息流的统一,这种购物模式既是未来贸易的发展方向。

网络购物方式的优势:1.网络购物的成本优势。由于网络销售成本低于实体销售成本,网络商品价格相对低廉,这是很多人选择网络购物的一大原因。2.网络购物的便捷性。顾客无需花费几个小时在各个商场和购物中心去搜寻所需的商品。顾客只要坐在电脑前,在搜索引擎中输入“网络商城”,大大小小几百条搜索结果便展现在面前;服务周到、送货上门,在选购了搜需要的商品后,顾客只需坐在家中等待货物被送来。有些网站有固定的递送方式;随时进行,顾客无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购物,二十随时可以进行商品的挑选和购物支付方法的多样性,可以实现网上支付、手机支付、银行汇款支付,后到付款等多种方式。3.网络消费者的个人性格。一部分人更追求个性与冒险,通常网络消费者比较时尚、前卫,他们具有更多的求新、求变意识,个性鲜明、敢于冒险,渴望自主选择;一部分人更容易跟风,部分网络消费者因喜欢赶潮流,心理稳定性比传统消费者更低,易受外界环境及他人影响;一部分人更追求购物的方便,这些工作压力较大,时间高度紧张的消费者为节省时间和劳动成本会以购物的方便性为目标而选择网络购物;一部分人更追求购物的乐趣,某些自由职业者或家庭主妇希望通过网络购物消遣时间,寻找生活乐趣,保持与社会的联系,减少心理孤独感。

网络购物存在的问题:1.虚假交易,网络欺诈现象频繁。在网络购物的各种投诉当中,最让人关注的是网络欺诈。2.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不同于虚假交易,网络购物中还存在另一种较为普遍的欺诈手段,就是以次充好、以假乱真。3.系统不够完备,各个环节互推责任。几乎所有的大型网络购物平台上都会规定或要求消费者在接收商品过程中先验货后签收。而快递员将商品送到后,常常会拒绝消费者先验货后签收的要求,他们总是以快递行规为由坚持必须先签收。这个现象的产生原因就是为了免除己方的责任。

网络购物的完善对策与前景发展,要想进一步发展网络购物就必须:1.加速信用体系的建立。要营造宽松繁荣的电子商务环境,必须通过立法解决诸如交易手段和诚信等问题。2.加强电子商务行业的规范性。网上商务经营者要加强行业自律,规范电子商务信息传播行为,优化网络交易环境,规范商务交易程序,规范电子支付方法,规范货物配送,也就是物流环节。端正经营思想,提高服务质量,共同呵护“电子商务”这一新兴的行业。3.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要加强。首先,消费者一定要是用可靠的第三方交易平台,并要及时保存相关交易证据。其次,消费者应该注意不在网吧或别人的电脑上输入个人账户信息。4.政府、社会相关部门的采取措施。当然网络购物这一全新的购物方式逐渐走入越来越多人生活当中, 尽管在它的发展中不免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是不可避免的, 也是暂时的。相信随着各种相关政策的出台, 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监督, 市场经济体制的调节和改革的不断深入, 网络经济的成熟也是指日可待, 我们有理由相信网络购物能够更加蓬勃稳步地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购物方式出现在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找到适合自己的购物方式。

参考文献:

[1] 张品良.网络传播—一种后现代的状况[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 [2] 周虹.电子支付与网络银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3] 蒋金华.电视购物现状_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8,(544):151-152. [4] 李黛.网络购物之探讨[J].中国商界,2010,(204):163.

[5] 吕静 吕会宁.网络购物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07,(4).

[6] 胡海员 程燕.浅析传统消费与网络消费[J].大众商务,2009,(100):55.

第二篇: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与实现途径

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与实现途径

宋有——黑龙江电大党委书记、教授

(2007年12月13日)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报告明确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这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怎样理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呢。

一、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的基本涵义

经济发展方针,是指由政党和国家规定的一定历史时期内,指导经济工作的指导原则和基本要求。它是经济路线的贯彻落实,是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经济发展战略,是指对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关键性的指导策略、指导原则和指导方针.有时战略和方针也可以连在一起使用,称其为战略方针。方针与路线、政策相联结,战略和策略相对应。

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经历了恢复性发展、创业性发展、模仿性发展、曲折性发展、快速发展和又好又快发展这样一个长期、艰难和顺序的发展过程。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充分体现着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的重要作用,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指导、调整和制约着经济的发展。方针和战略正确,经济就顺利、健康发展,方针和战略错误,经济发展就遭受损失、停滞或走弯路。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必须符合基本国情,必须顺应民意,必须与时俱进。同时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还必须具有时代性、发展性、可操作性和简洁性。

二、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和重大战略的理解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反映,是对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历史必然性的深刻把握。

就世界历史来说,在各国的工业化进程中,发展初期技术水平低,主要依靠资源投入来提高产量。当工业化进入一定阶段、经济总量达到一定规模、明显受到资源供给约束时,就必然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是一种客观规律。所以,在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增长方式,在本质上蕴涵了人与自然对立的理念。近代欧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革命的推进、货币向资本的转化,追求经济增长的观念日益凸显。这一时期,西方学术界和公众认同的一个基本观点是,社会发展离不开人对自然的统治和奴役。有工业主义精神之父之称的圣西门曾明确指出,工业革命的本质在于“把人力作用于物”。由此,在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判断社会的进步主要依据经济指标的量度,它意味着向自然界索取的多少,机器转动次数的多少,烟囱冒烟有多长,产品的利润有多高。这种单一的、片面的增长方式,直接导致了大规模投资、大规模生产和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和利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贫富悬殊、社会不稳定、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严重后果开始逐渐显现。而平民教育、社会福利、医疗保健、环境改善、社会公平等进步因素,则被当作经济增长的代价而牺牲掉了。显然,这种经济增长方式,长远看来不利于人类自身文明的进步和生存条件的改善,需要引起检讨和反思。

我国经济发展也如世界工业化国家一样,经历了一个对经济发展规律从自然遵循到自觉遵循的长期过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思想、路线、国策、方针指导下,蕴藏在人民群众和产业结构中的巨大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在百废待兴,几乎走上崩溃边缘,与发达国家差距巨大的基础上,刚刚复苏的中国经济,必然强调快发展大发展,必然强调国民生产总值。正是由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变,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伴行,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突飞猛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发展状况也有了很大改观,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有效改善,社会公平得到有效保障和体现。这是我们引以为豪的。但是,与此同时,还存在着问题的另一方面,我国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特点具有明显的先天脆弱性;人口数量压力巨大,活动频繁,规模庞大;资源和生存空间相对紧张;人均淡水、耕地、森林、草地资源和重要的矿产资源不到世界平均的一半。此外,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主要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量继续增加,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继续,并逐渐向农村蔓延。尤其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一些企业或单位片面追求GDP数量的增长,只注重经济效益,极力推行掠夺性消耗自然资源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从总体上看,以往我国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增加物质资本和劳动投入,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0%,加之我国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产业结构层次都比较低,经济体制不合理,导致地区间低水平重复建设等原因,造成经济增长投入大、消耗高、效益差,对环境污染加剧。据统计,我国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8倍,美国的4.3倍,日本的11.3倍,工业劳动生产率只有美国的5%.因此,这样的快速增长持续的时间越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越大,我们必须转变发展方式

这些情况表明,传统的以消耗能源和污染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改变。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不能再仅仅靠GDP数量的增长,而应当纳入到社会这一大系统中去统筹兼顾,要有更为全面、更为辩证的要求,要更深刻、更自觉地把握经济发展规律,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出,反映了党中央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标志着我们党对世界经济发展和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性认识进一步走向深化、理智和清醒。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对经济发展指导原则的新发展新跨越。

我们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已经认识到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作用,特别是强调了从粗放式经济向集约式经济的转变,为此,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要求。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对新的世纪经济运行特点的认识的深化,十七大提出经济发展方式的理念。这是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新发展,新跨越。现代发展经济学的观点认为,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经济增长指的是GDP或人均GDP的增加,强调的是更多的产出,是量的增加。经济发展不仅仅包括更多的产出和量的增加,更注重质的提高,是质和量的统一,包括经济增长、结构改善、人民群众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的改善等等。经济发展方式是指经济发展的方法、路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把粗放式经济增长转变为集约式经济增长;把盲目地单纯追求GDP量的扩张转变到更加注重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质量上来;把见物不见人的陈旧理念转变到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切实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新的发展理念上来。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辨证的联系。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增长就

谈不上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目标,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带来经济发展。对我国来说,一方面,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要积极地扩大经济总量,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如就业问题、贫困问题、城乡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等等都难以解决;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会落空;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难以充分体现。但同时,另一方面,我们所要实现的增长速度是在显著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讲求效益前提下的增长速度,是扎实的没有水分的速度,是有过硬的发展后劲的速度。就是说,我们要实现的是速度和效益的统一,我们要走的是一条既有较高发展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国民经济发展路子。

从转变发展方式这个意义上来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精神总体是一致的,都要求从粗放型经济发展向集约型经济发展转化。但是,具体来说二者还是有递进性、发展性的区别的。首先,经济发展方式包含经济增长的内容,但不是简单的等同于经济增长概念。发展是积极的推动,更强调经济发展对社会的正向作用和影响,而经济增长方式更多地强调数字的量度,它对社会既可以产生正向作用又可以产生负向作用。所以,经济发展方式的表述较之经济增长方式的表述,正向作用更清晰更准确。其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较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角度更高、范围更广,更注重经济质量意识,更注重经济发展的安全度与和谐度。最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注重经济社会综合协调发展的内涵,更全面更直接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体现了发展的偶合性、关联性、价值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此,我们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本质上就是要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合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促进经济的发展。是保持合理适度的人口增长;维护社会秩序,为人民提供安全、公平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身体和文化素质;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地体现在改善民生上,这样的发展实际上就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内容。这样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新发展,新跨越。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是对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全景式覆盖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也有很多,比如,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方针性指导作用的主要有;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扩大内需、环境保护、耕地保护、引进来走出去等等,在这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所以成为我国经济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和战略。是因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相对经济全局而言的,是关乎整体经济发展大局的,对各项具体工作方针起指导作用的总方针,所以是重要方针。是影响经济发展方向的,关乎我国经济大局长远和未来走向的,对各项经济方针政策起统领作用的总战略,所以称为重要战略。同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又体现在各项具体经济发展任务之中。

其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工业化和信息化并举的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能充分发挥的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的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高效合理配置的道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更为注重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来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通过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其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城乡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还是西部地区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与城市相

比,农村发展相对滞后;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因此,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就需要坚持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坚持不懈地实施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的方针和政策,在继续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扎扎实实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在鼓励东部地区率先现代化的同时,促进中部崛起、西部开发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

其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进一步扩大内需。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以及水、电、气等公共设施的投入。从提高居民的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加快城市化步伐,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着手提高消费率,扩大消费需求。要努力调整投资消费关系,把增加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不断拓宽消费领域和改善消费环境。

其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结构调整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在向工业化中后期转型的阶段,科学发展需要各部门、各个产业的协调发展,产生整体效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需要调整增长要素的投入比例,降低一般的资金、资源、人力的投入,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的因素实现增长。而经济发展从整体上不仅需要调整要素投入比例,还需要农业、工业与第三产业之间协调发展;工业内部的冶金、石化、机械、电子等行业的协调发展;制造业中传统加工业与精细加工、高新技术产业的协调发展,以便推动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其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通过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科学发展需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加强生态建设。要从一次性和单一性利用资源转向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资源,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转向以环境优化增长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资源明显不足。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警戒线。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矿产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进口依赖程度已经超过40%。而在降低单位产值的能耗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与此同时,我国在减少污染物排放方面任务十分艰巨,因污染物高排放引起的重大环境事件,危及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所以,节能减排不仅是节省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问题,更关系到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等科学发展的全局。

三、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的理解

在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只是一个提法变化的问题,而是历史发展中的必然性问题,是破解世界性难题问题。根据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新的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在推进经济发展时,我们强调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在推进经济发展的长期过程里,在经历了快速增长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过程后,历史性的必然要求推进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这个意义上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战略的提出,为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和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使我们党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体系更加完备,意义更为重大和深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过程更丰富更艰难的系统工程,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有计划的快速推进。

首先,要更新发展理念,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前提,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经济增长方式,要摈弃片面追求GDP产出而不计资源环境成本投入、只重视物质财富积累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只考虑当代人不顾及后代人的发展理念,坚持走以人为

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其次,要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放在“四位一体”的新发展模式中去把握,赋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新的涵义。从新世纪新阶段开始,发展将是一个“四位一体”的现代发展体系:一是经济发展,包括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资源配置、技术创新等;二是社会发展,包括社会事业的发展(如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科研等),以及社会组织和和谐社会的建设;三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包括人口、资源、环境等;四是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包括人自身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自身素质以及对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参与等。我们应把握发展的崭新内涵,突破传统的狭隘的发展思维,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放在“四位一体”的新发展模式中去把握,赋予经济发展以新的涵义。

最后,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变成全党全社会的自觉行动,使其融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各个方面,贯穿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和过程。

第三篇:绩效评价方式的演变

绩效评价方式的演变

【摘 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公司制企业的推行,我国的绩效评价方式也在发生着改变。从最开始的以成本为核心来进行绩效评价转变为以利润最大化为核心的绩效评价模式。自20世纪20年代以利润为核心的财务指标成为主流绩效评价模式以来,一直面临来自外部与内部两方面的批评。由此,理论界又通过调整财务指标、补充非财务指标的方式改进了现有的绩效评价模型。

【关键词】 成本 利润 经济增加值平衡记分卡

绩效评价一直以来都是企业关注的一个关键问题。许多成功的企业都会有一个科学的绩效评价模式,它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有重要的意义。科学的绩效评价模式可以为出资人行使经营者的选择权提供重要依据;可以有效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管和约束;可以为有效激励企业经营者提供可靠依据;还可以为政府有关部门、债权人、企业职工等利益相关者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绩效评价模式也在不断的与时俱进,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以成本为核心的成本模式、以利润为核心的财务模式、经济增加值与平衡记分卡。

一、成本模式

企业最初实现利润的方式就是生产产品之后将产品卖出,因此,这一阶段的企业的管理思想是以本求利、降本增利,企业大多是通过降低成本的方式来增加利润。此时控制成本是企业管理的第一要务。

20世纪初,科学管理之父----泰勒通过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工人工作效率的系统研究,按理想状态为产品、工序等制定了材料、人工等消耗的数量标准。在此基础上,工程师和会计师们又将数量标准扩展为各种消耗的价格标准,从而形成产品的标准成本。在此基础上,以成本为核心,标准成本法、弹性预算、责任成本制度等管理方法逐步建立并系统化,成为企业的主流绩效评价模型,促进了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随着企业多元化的经营,以成本为导向的绩效评价模式也要随着经营方式的改变而作出调整。由此以利润为导向的绩效?u价模式在慢慢盛行。

二、财务模式

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企业财务会计的规范、多元化经营的开展和内部经营管理的重视,使得企业绩效评价以财务指标为主成为必然。

财务模式的绩效评价以“利润最大化”的财务目标为核心和导向,依据企业的两张报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以财务比率指标为主要手段,通过分析企业的三大财务能力(反映财务安全的偿债能力、反映管理效率的营运能力、反映经营效益的获利能力)进行绩效评价。

财务模式的绩效评价方式主要有两大代表:杜邦分析法、沃尔评分法。杜邦分析法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指标来对企业进行绩效评价,其基本指标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分别衡量企业的获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杜邦分析法在理论界得到广泛认可,而沃尔评分法在实践中的应用则较为广泛,它选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财务指标并赋予权重计算出企业的信用能力指数来对企业的绩效进行评价,实用性较强,广泛应用于银行等行业中,但它也存在着一些缺陷。

尽管如此,财务报表和财务指标都存在着一些局限性使得财务模式受到挑战。

在以利润为导向的绩效评价模式中,财务报表是企业会计系统的产物,会计系统受企业会计环境和会计战略的影响。会计规范、税收政策、外部审计、资本市场结构、公司治理结构等是决定企业会计系统质量的外部因素;选择会计政策、会计估计、补充披露以及具体报告格式等会导致财务报表的差异。因此,财务报表存在三方面的局限性:第一、财务报表没有披露企业的全部信息,管理层拥有更多的信息,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第二、已经披露的财务信息存在会计估计误差,不一定是真实情况的准确计量;第三、管理层的各项会计政策选择,使财务报表会扭曲企业的实际情况。

三、经济增加值与平衡记分卡

自20世纪20年代以利润为核心的财务指标成为主流绩效评价模式以来,一直面临来自外部与内部两方面的批评:企业外部的资本市场和股东认为,财务指标无法真正反映企业的现实状况和未来价值创造;企业内部的管理者认为,单纯依据财务指标无法全面评价企业的真正业绩。由此,理论界提出了调整财务指标、补充非财务指标的思路来改进现有的绩效评价模式。调整财务指标就是要设计出更接近于企业经营现实并反映其未来价值创造的指标,即经济增加值(EVA);补充非财务指标就是要从多个角度全面、均衡反映并评价企业绩效,即平衡记分卡。

经济增加值(EVA)充分地体现了企业创造价值的先进管理理念,有利于促进企业致力于为自身和社会创造价值财富。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开展综合财务分析和业绩评价,可以避免会计利润存在的局限性,有利于消除或降低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机会,比较全面的考虑了企业的资本成本,有利于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提高资本使用效率,控制财务风险。

平衡计分卡则超越了以财务量度为主的绩效评价模式,引入了非财务指标,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将组织的战略落实为可操作的衡量指标和目标值。平衡计分卡达到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平衡、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平衡、结果性指标与动因性指标的平衡、组织内部群体与外部群体的平衡、领先指标与滞后指标的平衡。

结 论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发展,绩效评价模式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最初的以成本为导向的模式转变为以利润为导向的模式,在以利润为导向的模式面临来自外部与内部两方面的批评时,理论界又提出了两种更能客观评价企业绩效的方法:经济增加值、平衡计分卡。

【参考文献】

[1] 邓巧飞.EVA和MVA在企业绩效评价中的应用比较[J].经济研究导刊,2011,27:30-31.[2] 陈长缨.BSC 与 EVA 相结合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研究[J].经济视野,2012(7):82-83.[3] 王凤兰,陈东旭.中小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1):42-43.[4] 许莉.经济增加值在我国企业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J].财经界,2012(4):42-42.

第四篇: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式

工商管理学院会计2班

张玉芳

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式

——形式与政策课听后感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浮出了水面,到了2008年,雷曼兄弟的倒掉和“两房”危机,更是将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一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国使尽浑身解数,动用了所有可以使用的救援政策。尤其是巨额的财政刺激以及罕见的宽松货币政策的双管齐下,使得各国经济又很快转危为安。

2009年,中国经济发展成功抵御了国际经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在极为困难的形势下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在全球范围那率先走出了危机的阴影。2010年,总体上看我国经济发展的国内外环境进一步改善,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石头可望继续保持下去。但国内外经济中的不稳定、不确定、不协调、不可持续的因素较多,如果说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那么2010 年可能是最为复杂的一年。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因此,我国经济发展必须立足自身,而我国经济中的四大结构(包括产业结构,投资和消费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的调整成效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

产业结构最大的问题是工业比重太高,服务业比重太低,农业的比例在下降。服务业比重上不去,会产生很多问题,尤其是中国快速城镇化带来的就业问题很难解决。

关于投资和消费结构,我们现在要扩大内需,但内需既包括消费,也包括投资,如何扩大内需中的消费的比重,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城乡结构中现在最大的为题是如何拉动低收入者的消费。

地区结构中,地区见的差距不是缩小而是扩大。

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我们长期面临的艰巨任务。这包括: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各种生产生活服务业,调整传统产业和高新产业结构,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加快高新产业发展,大力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推动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调整产品结构,针对市场需求生成更多适销对路的产品等。同时,还要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强生态保护与治理。只有在调整优化结构方面实实在在地做出成绩,取得进步,我国经济才能走向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2010年要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重要的是继续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要更加注重需求和供给的有效性,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胡锦涛就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重点工作提8点意见

紧紧抓住历史机遇承担起历史使命,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中央举办这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目的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认真总结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经验,深入研究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完善推动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路和举措。

胡锦涛强调,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我们作出了3个重要判断,一是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使2009年成为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我们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立即果断实施有力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总体态势。二是国际金融危机没有根本改变世界经济中长期发展趋势,我们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拓展我国发展的外部空间。三是必须把保持我国经济当前平稳较快发展和为长远发展营造良好条件有机结合起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政策措施不仅要着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而且要努力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为我国经济长远发展营造良好条件。我们立足扩大内需保增长,在扩大内需中增强经

济发展协调性,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进一步营造我国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在全党全国共同努力下,我们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我国经济实现总体回升向好。

胡锦涛指出,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取得的成绩是初步的,当前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经济运行中的新老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国际经济环境更加复杂。我们要继续努力,巩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胡锦涛强调,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强调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更加突显出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我们必须见事早、行动快、积极应对,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增添推动力。

胡锦涛指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增强我国经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合理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是适应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我们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才能实现我们党对全国各族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胡锦涛强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全党全国必须增强主动性、紧迫感、责任感,深化认识,统一思想,加强规划引导,突出战略重点,明确主要任务,兼顾当前和长远,处理好速度和效益、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胡锦涛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见实效。他就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重点工作提出8点意见。第一,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按照优化需求结构、供给结构、要素投入结构的方向和基本要求,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快调整城乡结构,加快推进城镇化,加快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和国土开发空间结构,既着眼于化解过去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又为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长期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创造条件。第二,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趋势,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全面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第三,加快推进自主创新,紧紧抓住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谋求经济长远发展主动权、形成长期竞争优势,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第四,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大幅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大幅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加快污染防治,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技术体系和生产体系,加快实施生态工程,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第六,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针对社会发展和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快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加快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发展面向民生的公益性社会服务,更好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第七,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在重视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同时,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加快开拓文化市场。第八,加快推进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统筹好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加快调整出口贸易结构,加快调整进口贸易结构,加快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必须通过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来推动。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的新突破,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安排,推动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五篇:论电视购物节目与电视综艺节目

《论电视购物节目与电视综艺节目、专题节目、新闻节目的差异》

总体来说,电视购物节目是以销售为目的的盈利性节目,是为产品销售而呈现的一种电视节目方式。而电视综艺节目、专题节目和新闻节目是以新闻时效性、娱乐、宣传等目的而制作的电视节目,基本上为公益性质。

一、电视购物自身的特性

首先,正因为电视购物的盈利性,所以导致电视购物的意识形态是最大限度追求消费者所创造的的剩余价值,并且以强大的电视节目品牌为依靠,竭尽所能地利用消费的品牌忠诚度。电视购物给人的感觉通常是夸大宣传、产品质量无法保证。因此在电视购物领域我国还没有专门立法,目前适用《产品质量法》、《广告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再者,为区别与普通商店的商品,很多电购产品都是厂家专门设计和制作,独特新颖以及在市面上很少看到产品组合。在标价方式上,通常用“特价”、“今日价”、“本档仅售”,并尽量在节目中呈现的价格与市场价差额很高来吸引观众。

另外,因为电视购物节目多为直播,观众可以随时打电话与主持人进行交流,显得很有互动性和人情味,对观众的收视行为和购买意向很有影响。因为电视购物节目多为“物以稀为贵”的促销方式,会以不断减少的库存量来不断催促观众,让观众冲动消费。

二、电视综艺节目特征

电视综艺节目是一种娱乐性的节目形式,通常包含了许多性质的演出,例如音乐、舞蹈、杂技与搞笑等类型,大部分的综艺节目会邀请现场观众参加录影。目前,电视综艺节目的分类有电视真人秀节目、综艺晚会、文艺节目。

传统的综艺节目以专业歌舞和曲艺为主,明星表演、观众观看,与观众缺少互动。再到以《快乐大本营》等为代表的游戏节目为主的阶段,节目的娱乐性和观众的互动性增强。再到以益智节目为主的阶段,例如《开心辞典》,出现了知识性与娱乐性兼备的性质,更具亲和力。紧接以真人秀为主的阶段,强调的是大众的参与和参与者不同的个性。另外还有婚姻速配节目,谈话、脱口秀节目。

三.专题节目特征

专题节目是以文化、教育、艺术、科学、人物、事件等为表现中心的电视节目,专题节目有纯报道式、评论式、访问式等。专题节目对题材的选择和报道的深入程度要求也更高。

对于专题节目,主要是在平凡的新闻信息中找出不平凡的亮点来,采用有情节化的故事手法来讲述新闻内容,尽可能把新闻报道作的更富有故事情节性,才能产生情感共鸣。

四.新闻节目

新闻节目指以新闻材料为基础,加工制作而成的电视节目,新闻节目可包括现场或预先录制的访问、专家的分析、民意调查结果,偶尔包含社论内容。此类节目以信息量大为标志,时效性、广泛性、指向性为主要特征。

新闻联播是主要的形式,是各电视台或广播电台同时联合播出的新闻节目。

下载论经济发展与购物方式的演变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经济发展与购物方式的演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与现状

    论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摘要: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我国经济制度经过了怎样的变迁,社会经济的发展又是如何,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的变化, 2012年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总体要求: (一)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二)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认清优势,走出发展困境改变一“钢”独大,理清“转”的次序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历史重任,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发展命题。借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河北实现了从温饱不足......

    钟馗故事的传播方式与演变过程

    端午节传统的辟邪挡灾风俗习惯之三:贴钟馗像。 对于钟馗的形象,想必都已经家喻户晓啦。据说钟馗被阎王封作平鬼大元帅, 在民间更是以镇宅驱邪纳吉祥之意。所以在端午节前后,就会......

    论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五篇]

    论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摘要: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文章认为,技术创新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关键,因此技术创新是区域经济竞争力......

    论少数民族地区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论少数民族地区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哲政学院 政治学与行政学 2009级 赵杰 20090140130) [摘要]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重要性显著。合理开发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有......

    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初论

    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初论 摘要: 在经过漫长的奋斗之后,人类在改造自然与社会发展中取得了极其突出的成绩。但是,就像每一个硬币都有两面一样,事物有其两面性,有发展必然也就有......

    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进入二十世纪,人类进入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通过对资源的过度利用,促进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也造成了诸多的环境问题,可以说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