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钟馗故事的传播方式与演变过程
端午节传统的辟邪挡灾风俗习惯之三:贴钟馗像。
对于钟馗的形象,想必都已经家喻户晓啦。据说钟馗被阎王封作平鬼大元帅,在民间更是以镇宅驱邪纳吉祥之意。所以在端午节前后,就会有不少人家中悬挂 钟馗形象的画像,或者天师符,以驱散家中的煞气。
钟馗故事的传播方式与演变过程
摘要 :钟馗是中华大地上一个家喻户晓的传说人物 ,他来源于远古人们用来驱鬼的法器终葵(终椎)。钟馗故事产生以后 ,以经文、愿文、文人笔记、逸史、戏曲、小说、绘画等多种方式传播 ,其故事也传到了邻国日本 ,影响了日本文化。关键词:钟馗;终葵;传播方式;演变过程
钟馗是中华大地上一个土生土长且又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人物。他的故事从简单到复杂 ,从荒诞不经到合乎情理 ,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发展演变过程。关于钟馗的起源问题 ,历代学者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不过 ,随着诸多研究者的艰苦探索和不懈努力 ,钟馗的起源问题终于有了较为合理而又可信的说法 ,即钟馗由驱鬼法器“终葵 ”演变而来。这种说法是建立在文献考证和考古发现的基础上的。但如何演变 ,目前尚无更为合理的说法。其实终葵实有其物 ,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但它要实现由物到人的跨越式发展 ,中间不能没有一个过渡性环节。而能起这个重大作用的可能就是殷人仲傀(也写作“仲虺 ”、“中归 ”等)。他的名字屡见于先秦及汉代典籍中。从记载可知 ,他“本为巫相 ,兼为驱鬼之方相 ”。夏商周三代巫风盛行 ,在国家礼制方面 ,恪守“先鬼而后礼 ”的基本原则。由于对鬼的敬畏 ,巫这一官职就显得格外重要 ,所以人们都想依靠他对鬼的震慑力来消除心头的无形恐惧。于是身为巫相的仲傀 ,其身份就极具特殊性 ,加上他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发挥的巨大作用 ,人们不免会对他产生深深的仰慕和崇拜。而当时所用之驱傩器物本来就叫终葵 ,终葵又与仲傀语音相通。时人及后人在口耳相传的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误解 ,把二者等同起来 ,以为终葵就是仲傀 ,仲傀也即终葵。它们在巫风盛行的殷商时期相互影响 ,相互促进 ,实现了法器终葵的人格化转变。这在先秦典籍中可得到印证。《周礼 ·冬官考工记下 》记载 :“大圭长三尺 ,杼上终葵首 ,天子服之。”为何要将终葵置于象征权力的大圭上呢 ? 郭志强、董国炎《论钟馗形象的演变 》一文认为 ,这是“由于仲傀为商之重臣 ,为了回避祈福驱鬼与祭祖时的矛盾与尴尬 ,周朝统治者将其物化为圭上之椎形物 ,这样既可祈求仲傀祈福驱鬼 ,又避免了周王室之尴尬处境。”其实不完全是这样 ,周天子将终葵置于大圭上的做法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 ,一方面是出于对鬼神的畏惧 ,另一方面是对商巫相仲傀的敬慕。从这个意义上说 ,二者兼而有之。并不仅仅是出于单方面的需要而置终葵于大圭上 ,因为当时驱鬼的主要负责人是方相氏 ,而天子将安装终葵之大圭带在身边是将其看作自己以及权力的保护者 ,这样终葵也就渐渐有了人的特性。至于在后代的传说中的钟馗没有被写成“仲傀 ”或“终葵 ”,这也许是人们的造神心理使然。的确 ,无论是作为驱鬼之物的“终葵 ”,还是身为巫相的仲傀 ,其发挥作用的方式或行为有些神秘 , 但毕竟都是客观存在又具体可感的物或人 ,而后世的钟馗又以鬼的面貌出现 ,这是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 ,人们的觉悟不断提高 ,远古的终葵和商巫相仲傀不能直接构成对人们心灵的震撼 ,所以后人在依据传说造神的过程中 ,有意或无意地避开真实存在的物或人 ,而借用了一个与之读音相同的人名“钟馗 ”,同时又将终葵的特性和仲傀的神秘性杂糅 ,从而形成了一个崭新的神 ———钟馗。伴随着钟馗形象的出现 ,钟馗的故事也就大量产生了。钟馗故事形成以后 ,以多种方式传播 ,既有道教经文、愿文 ,又有文人笔记史料 ,还有戏剧、小说、绘画等多种形式 ,使钟馗故事融入了不同时代、社会各阶层人们的日常生活。在不同途径、不同方式的传播中 ,钟馗形象由简单到复杂、由模糊到清晰、由单一到丰满 ,钟馗故事也逐渐系统、丰富。1.经文与愿文
敦煌写本《太上洞渊神咒经 》(写于晋末)有关于钟馗的最早记载 ,其《斩鬼第七 》云:“今何鬼来病主人 ,主人今危厄 ,太上遣力士、赤卒 ,杀鬼之众万亿 ,孔子执刀 ,武王缚
之 ,钟馗打杀(刹)得 ,便付之辟邪。”这段经文虽无钟馗形象的具体描写 ,记述也较简略 ,但钟馗的职责却很明确 ,协助孔子、武王二圣 ,专事斩鬼 ,同时又具备了辟邪的能力。这也许是钟馗故事的萌芽期 ,从朴素的记载中可以看出钟馗的最初面貌特征 ,即凶狠、粗暴和野蛮 ,不问是非曲直 ,见鬼即诛。这与远古人们以恶制恶的观念有关 ,以为冥冥鬼怪多是狰狞恐怖、害人性命的 ,于是钟馗作为鬼神 ,理应斩除恶鬼 ,佑护善类 ,不容有丝毫的犹豫与妥协。另外 ,敦煌写本“斯 2055”《驱傩词 》(被王重民定名为《除夕钟馗驱傩文 》)中也有关于钟馗的描写 :正月杨(阳)春担(佳)节 ,万物咸宜。春龙欲腾波海 ,以(异)瑞乞敬今时。大王福如山岳 ,门兴壹宅光辉。今夜新受节义(仪),九天龙奉(凤)俱飞。五道将军亲至 ,虎(步)领十万熊罴。衣(又)领铜头铁额 ,魂(浑)身总着豹皮。教使朱砂染赤 ,咸称我是钟馗。捉取浮游浪鬼 ,积郡扫出三峗。学郎不才之庆(器),敢请宫(恭)奉 □□。音声。这篇愿文约写于中晚唐时期 ,首先表达对新年新气象的祝愿 :万物都沉浸在喜庆的正月佳节里 ,感到舒适惬意。生机勃勃的春天将要到来 ,欢乐祥和的瑞气也即降临。预祝大王您健康长寿 ,阖家欢乐。接着介绍驱傩的情景 :今夜按照规定要举行驱傩活动 ,龙凤已在天上盘旋翱翔 ,预告吉祥。五道将军亲临现场 ,他率领十万熊罴一样的威武之师 ,又有铜头铁额的雄壮之众紧紧相随 ,他们身着豹皮 ,面涂朱砂 ,个个高声呼喊着 :“我是钟馗。专来捉取浮游浪鬼 ,你们赶快滚出敦煌胜境吧!”最后是对“学郎 ”的勉励 ,希望他学有所成 ,仕途顺利。用艾丽白的话说 ,这是“此文作者的个人干预 ”“是对于写下此文的学士广施恩德的地方 ”除《驱傩文 》外 ,敦煌愿文“儿郎伟 ”中还有许多描绘钟馗的文字 ,如“伯 2569”:“驱傩之法 ,自昔轩辕。钟馗、白泽 ,统领居仙。怪禽异兽 ,九尾通天。总向我皇境内 ,呈祥并在新年。”“中(钟)馗并白宅(泽),扫障并妖纷。”此二处“统领诸仙 ”的驱鬼神除了钟馗外 ,还有白泽。“伯 3552”:“适从远来至宫门 ,正见鬼子一郡郡(群群), ⋯⋯唤中(钟)夔(馗),兰(拦)着门。弃头上 ,放气薰。慑肋折 ,抽却筋。拔出舌 ,割却唇。正南直须
千里外 ,正北远去亦(不)须论。”这里又具体描写了钟馗捉鬼杀鬼的场面 ,虽显血腥与残忍 ,却极富动感与情趣。“伯 4976”:“应是浮游浪鬼 ,付与钟夔(馗)大郎。”该处钟馗的职责 ———捉取浮游浪鬼 ,与《驱傩文 》中的钟馗相同。另外 ,敦煌傩歌中还有一首《还京乐 》,是专门写给扮演钟馗的演员歌唱的 :“知道终驱勇猛 ,世间专。能翻海 ,解逾山 ,捉鬼不曾闲。见我手中宝剑 ,刃新磨。(斩)妖魅 ,驱邪魔。”唱词渲染了钟馗的捉鬼本领 ,并为钟馗配上了一把斩鬼驱魔的锋利宝剑。2.笔记史料记载
吴道子画钟馗的故事在唐末五代时已广为传播 ,《太平广记 》曾引《野人闻话 》,记载吴道子所画钟馗的形象是 :“衣蓝衫 ,革享一足 ,眇一目 ,腰一笏 ,巾裹 ,而蓬发垂鬓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 ·补笔谈 》(卷三)被公认为是最早的有关钟馗故事较完整的文献记载 ,其完备的故事情节堪为人称道 :禁中旧有吴道子画钟馗 ,其卷首有唐人题记曰 :明皇开元讲武骊山 ,岁翠华还宫 ,上不怪 ,因痁作 ,将逾月。巫医殚伎 ,不能致良。忽一夕 ,梦二鬼 ,一大一小。其小者衣绛 ,犊鼻屦 ,一足跣 ,一足悬一屦 , 一大筠纸扇 ,窃太真紫香囊及上玉笛 ,绕殿而奔。其大者戴帽 ,衣蓝裳 ,袒一臂 ,鞟双足 ,乃捉其小者 ,刳其目 ,然后擘而啖之。上问大者曰 :“尔何人也 ?”奏云 :“臣钟馗氏 ,即武举不捷之士也。誓与陛下除天下之妖孽。”梦觉 ,痁若顿瘳 ,而体益壮。乃诏画工吴道子 ,告之以梦 ,曰 :“试为朕如梦图之。”道子奉
旨 ,恍若有睹 ,立笔图讫以进。上瞠视久之。抚几曰 :“是卿与朕同梦耳 ,何肖若此哉!”道子进曰 :“陛下忧劳宵旰 ,以衡石妨膳 ,而痁得犯之。果有蠲邪之物 ,以卫圣德。”因舞蹈 ,上千万岁寿。上大悦 ,劳之百金 ,批曰 :“灵祇应梦 ,厥疾全瘳。烈士除妖 ,实须称奖。因图异状 ,颁显有司。岁暮驱除 ,可宜遍识。以祛邪魅 ,兼静妖氛。仍告天下 ,悉仿知委。”熙宁五年 ,上令画工摹拓镌板 ,印赐两府辅臣各一本。是岁除夜 ,遣入内供奉官梁楷就东西府给赐钟馗之像。观此题相记 ,似始于开元时。这里的钟馗故事是沈括在晚唐周繇《梦舞钟馗赋 》的基础上 ,结合当时的钟馗传说以及自己的理解而写成的。《梦舞钟馗赋 》写唐明皇梦钟馗捉鬼的故事 ,简要刻画了钟馗形象。沈括则以梦为背景 ,详细叙说了钟馗治鬼的故事 :钟馗是个武举不捷的失意之士 ,有“誓与陛下除天下之妖孽 ”的坚定信念;外貌古怪奇特 ———“戴帽 ,衣蓝裳 ,袒一臂 ,鞟双足 ”;治鬼手段高超 ,动作干净利落 ———“刳其目 ,然后擘而啖之 ”。唐明皇的病也奇迹般的痊愈了 ,最后诏画工吴道子绘《钟馗捉鬼图 》。稍后于沈括《梦溪笔谈 》记载钟馗故事的是《唐逸史 》,该书已佚 ,但明代陈耀文《天中记 》保留其有关钟馗之文字。故事内容与《梦溪笔谈 》所载大体相同 ,只是细节方面说得更透彻 ,从而使人们对钟馗故事的因果关系有了较明确的认识。如添加了唐明皇与小鬼的对话:小鬼窃太真绣香囊及明皇玉笛后 ,“上叱问之。小鬼奏曰 :臣乃虚耗也。上曰 :未闻虚耗之名。小鬼奏曰 :虚者 ,望空虚中 ,盗人物如贼;耗 ,即耗人家喜事成忧。上怒 ,欲呼武士。”此细节突现了小鬼的机灵 ,也写出唐明皇恼羞成怒而又无可奈何的情状。有了这些情节作铺垫 ,下文捉鬼钟馗便不显得突兀。又钟馗自叙其身世及经历时说 :“臣终南进士钟馗也。因武德中应举不捷 ,羞归故里 ,触阶而死。是时奉旨赐绿袍以葬之 ,感恩发誓与我王除天下虚耗妖孽之事。”这里仅添补数笔 ,但至关重要 ,与《梦溪笔谈 》之相关记述比较 ,有以下几处变化 : ①籍贯出身明确。前者只说“武举不捷之士 ”,籍贯和出身均未交代;后者明确交代钟馗是终南进士。②应举时间改易。前者为玄宗开元朝事;后者为两朝之事 ———钟馗高祖武德时应举 ,玄宗开元时捉鬼。③举科不同。前为武举 ,后为文举。后世钟馗故事多依文举说。④介绍死亡原因。前者只交代其为鬼 ,未说明死因;后者评述死因 ———功名心太强 ,因愿望未遂而羞归故里 ,触阶身亡。符合失意文人的心理 ,具有浓烈的悲剧色彩。⑤增补感恩原因。前者原因不明 ,只提誓除妖孽 ,后者为“奉旨赐绿袍以葬之 ”,是出于对皇帝的恩惠而“感恩 ,发誓与我王除天下之妖孽 ”。⑥增加鬼名。前者之鬼未有名 ,后者之鬼名“虚耗 ”。经过《唐逸史 》的增补 ,钟馗故事大致定型 ,后世的钟馗故事也基本以之为蓝本。实际上 ,在唐以前 ,“钟馗 ”的名字已开始流行并泛化。赵翼《陔余丛考 》卷三十五载:“后魏、北齐及周、隋间多有名钟馗者。”并得出结论:“古人名字 ,往往有取佛仙神鬼之类以为名者。”
人们喜欢用佛仙鬼神类之名给自己取名字 ,则这类佛仙鬼神必有超凡的本领 ,能保佑人们平安幸福 ,而北魏、北齐及周、隋间这些名钟馗的人增多 ,则正说明此时为钟馗传说已经形成且日益盛行并深入人心之时。虽然钟馗传说的具体内容已无从得知了 ,但不外乎驱鬼和辟邪两个方面 ,而且其驱鬼本领肯定相当高强 ,也许是神乎其神 ,连鬼闻其名也会逃之夭夭的 ,于是人们取其为名就是为了减少对鬼的恐惧 ,进而实现辟邪的目的。当然 ,人们取名钟馗还有一个可能 ,即为了顺应钟馗传说盛行的时代潮流而附庸风雅 ,听到别人取名钟馗 ,就人云亦云地给自己取名钟馗。无论怎么说 ,钟馗传说在当时的确很盛行。3.戏剧
以钟馗故事为题材的戏剧从宋代起就有记载 ,宋周密《武林旧事 ·官本杂剧段数 》即有《钟 爨 》剧本。此后 ,明万历初年有队戏《钟馗显圣 》,即以钟馗为主角;郑之珍编《目连救母劝善记 》之《八殿寻母 》中有钟馗上场的描写。但这些剧本并未完整保存下来 ,即如《八殿寻母 》之钟馗也非故事主角。现存最早最完整的钟馗戏当属明万历间教坊编演无名氏之《庆丰年五鬼闹钟馗 》。剧情是 :钟馗为终南人 ,自幼攻读儒业 ,因杨国忠从中作梗 ,两次落第。这次他又去参加考试 ,途中借宿五道将军庙 ,大耗、小耗二鬼乘其熟睡 ,偷其唐巾 ,被钟醒后赶走;殿试时钟馗“文才广览 ,诗句惊人 ,有谈天论地秀气 ,此人中第一名进士 ”,正
当殿头官奏知圣上封他为头名状元时 ,钟馗却魂归冥路。他死后 ,被上帝封为判官 ,“管领天下邪魔鬼怪 ”,但钟馗仍不忘殿头官的知遇之恩 ,将纠缠殿头官的大耗、小耗及五方鬼全都降服 ,殿头官“奏知了圣上 ,着普天下人民尽都画他形象 ,与他立庙 ”。此后 ,明清其他作品中频繁出现的“五鬼闹判 ”的故事 ,也即“五鬼闹钟馗 ”(判已成为钟馗的代名词)的故事 ,使钟馗传说广为流布 ,日益盛行。刘锡诚《钟馗传说的文人化趋向及现代流传 》一文列出的《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 》第十九回《灵曜府五鬼闹判 》,《金瓶梅词话 》第六十 五回演出百戏中有《五鬼闹判 》、《钟馗戏小鬼 》等 ,《牡丹亭 》有《冥判 》一出
这些都说明钟馗故事在当时的新发展。清初张大复传奇《天下乐 》是钟馗戏的集大成者 ,它收编了所有的钟馗戏 ,惜多已亡佚(仅有《嫁妹 》一出)。《嫁妹 》大意是:唐高祖开科取士 ,钟馗欲赴京应举 ,贫乏无资 ,钱塘富商杜平“赠百金为资斧 ,佐以宝剑 ”,“且使婢
为其妹役 ”。后来钟馗醉闹瑜珈道场 ,“毁榜殴僧 ”,见怒于观音大士 ,大士命“五穷鬼损其福 ,五厉鬼夺其算 ”,结果 ,钟馗在赶往长安途中 ,经过阴山穷谷时 ,为众鬼毁容。接着钟馗入京就试 ,获中会元 ,却因殿试之时 ,貌丑被黜 ,自触阶殒身。玉帝知其不幸遭遇后 ,悯其正直无私 ,怀才沦落 ,封为驱邪斩祟将军 ,领鬼三千 ,专管人间祟鬼厉气。后来杜平为钟馗伸冤 ,高祖追封钟馗为状元。钟馗为感激杜平的恩德 ,将小妹嫁给杜平。至此 ,钟馗故事已经相当完备了。在《嫁妹 》中 ,钟馗嫁妹又被作为主要剧情加以铺染 ,说明钟馗这个人物的故事也更加复杂和人性化了。4.小说 明清时期 ,有三部关于钟馗的长篇小说问世 ,它们都是根据钟馗的传说加工、改编而成的 ,分别是成书于万历时的《钟馗全传 》、康熙时的《斩鬼传 》和乾隆时的《平鬼传 》。这三部小说情节不同 ,通过对各种各样鬼的描写以及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深刻地揭露了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弊端和丑恶现象 ,歌颂了钟馗坚持正义 ,反对邪恶的斗争精神 ,寄托了人们追求和平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故这些小说“并非是讲鬼的鬼怪小说 ,而是写人的讽刺小说 ”钟馗小说的情节敷衍 ,使钟馗故事的情节更加复杂 ,也使钟馗形象的演变更趋人性化、民间化了。5.绘画
钟馗及其故事也是历代画家最热衷的题材之一 ,钟馗画成了中国人物画廊里的一道独特景观。从传说中吴道子的《钟馗捉鬼图 》开始 ,一直到近代乃至当今 ,画钟馗的画家代不乏人 ,名作层出不穷。不过 ,画家笔下的钟馗形象有一个巨大的转变 ,那就是钟馗的神圣性已经减弱 ,基本上已不属于古代傩仪中那个戴着面具 ,狰狞可怕的斩鬼勇士的形象了 ,而逐渐变成了人情味十足的普通士人或百姓的形象。从文献资料记载以及传世的钟馗画中可以很清晰地看出这一发展轨迹。吴道子的《钟馗捉鬼图 》仅为传说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 》卷六《近事 》和叶梦得《石林燕语 》卷五中有描述 ,但并没有人见过。五代有周文矩的五幅《钟馗小妹图 》,石恪《鬼百戏图 》、《钟馗氏小妹图 》;宋代有李公麟《钟馗嫁妹图 》,梁楷《钟馗策蹇寻梅图 》,马和之《松下读书钟馗 》,龚开《钟进士移居图 》、《中山出游图 》;元代有王蒙《寒林钟馗 》,王振鹏《钟馗嫁妹图 》;明代有陈洪绶《簪花钟馗图 》,戴进《钟馗夜游图 》,尤求《钟馗小妹图 》,钱谷《钟老移家图 》、《寒林钟馗图 》,李士达《寒林钟馗图 》;清代有华新罗《钟馗嫁妹图 》、《午睡钟馗图 》,全廷标《钟馗探梅图 》,罗聘《醉钟馗图 》,钱慧安《跨驴何处觅知音 》,王素《温柔乡有伟丈夫 》等。此外 ,钟馗也出现金刚怒目的一面 ,如清高其佩《怒容钟馗图 》等除文人画外 ,还有大量有关钟馗的年画 ,《梦粱录 》等均有载述。这些作品以钟馗出游、钟馗小妹、五鬼闹钟馗、醉钟馗、睡钟馗、求吉等为题材 ,表现闲适隐逸情思的内容已占主导地位。它是钟馗故事发展演变的结果 ,也是历代文人失意情怀的真实写照。钟馗落第的不幸遭遇时时撞击着文人们脆弱的心灵 ,于是借钟馗画间接地表达那种想要尽情倾诉却又难觅知音的苦闷和悲哀 ,而表现钟馗日常生活和家世的绘画则更着重于失意之余的苦趣 ,是钟馗传说世俗化的产物。以图像形式流传钟馗故事是人们思想观念里钟馗形象趋于同一的必然产物。这种方式唐代时已很盛行。唐朝统治者十分重视钟馗的驱邪功能 ,皇帝年终常给臣下颁赐钟馗图。玄宗朝 ,张说《谢赐钟馗及历日表 》记载了当时的情景 :“中使至 ,奉宣圣旨 ,赐臣画钟馗一及新历日一轴 ⋯⋯屏祛群厉 ,绘神像以无邪。”这种图像是被用来悬挂于家中 ,做镇鬼驱邪之用。同时代的孙逖也有《谢
赐钟馗画表 》。相隔百年之后的德宗朝诗人刘禹锡写了《为淮南杜相公谢赐钟馗历日表 》及《为李中丞谢赐钟馗历日表 》两篇文章 ,记录了同样的事,并对钟馗本身也作了描绘:“图写威神 ,驱除群厉 ”(《为淮南杜相公谢赐钟馗历日表 》),“绘其神像 ,表去厉之方 ”(《为李中丞谢赐钟馗历日表 》)。以图像形式传播钟馗故事是钟馗信仰形成的标志 ,它虽以静态的方式悬挂在家中 ,但给人的震撼力是极强的 ,人们必须毕恭毕敬地供奉它。同时 ,有了图
像以后 ,人们可以凭借想象力设想潜藏在画像背后的钟馗故事 ,有利于钟馗故事的丰富和传播。这里有必要略提一下钟馗故事在日本的传播情况。钟馗虽源于中国 ,但从唐代就传入了日本 ,并逐渐融入了日本民众的众神信仰之中 ,也创造了不少钟馗艺术。在钟馗信仰方面 ,他们建神社以奉祀之 ,同时在中国钟馗治病驱鬼功能的基础上 ,又赋予了钟馗新的职能 ———即掌生育和丰收。绘画方面 ,其题材有的借鉴中国 ,有的则是他们的独创 ,如钟馗救美人和钟馗私通等。钟馗戏曲也较繁盛 ,神乐中频频出现钟馗的剧目。他们以中国钟馗传说、钟馗故事为依据 ,按照他们的民族心理来重新解读钟馗 ,使钟馗这个异域之神获得了普遍认可。
第二篇:档案载体演变过程
我国档案载体演变过程
我国档案工作的历史源远流长,现存最早的档案是商代的甲骨档案,之后又出现了青铜铭文档案、简牍档案、金石档案、缣帛档案等,再到后来一直使用到今天最多的纸张档案。近现代以来,由于科技的发展,档案载体种类日增多,档案的形式也日渐增多,出现了大量的以胶片、磁性材料以及光盘为载体的胶片档案、音响档案、磁性载体档案和光盘档案等。
(一)以甲骨为载体的甲骨档案
以甲骨作为原始记录载体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有文字记录的档案。主要产生于商代后期的占卜活动中,多为盘庚迁殷到纣亡的273年间的遗迹。甲,主要是指龟腹甲或背甲;骨,主要是指兽骨(如牛肩骨)。内容广涉当时社会的阶级与国家状况、农业生产、思想文化等各方面。这种档案载体材料特殊,所以保存年代久远。
(二)以金石为载体的金石档案
金石档案也称钟鼎文。一般是指冶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到西周,我国的青铜技术进入了繁盛时期,青铜器质地坚固, 易于长久保存, 故统治者凡有大事记载, 便铸器铭文,以青铜器作为载体逐渐取代甲骨。关于金文、钟鼎、金石的称呼,在古今的一些文著中曾有不同的理解和特指范畴,金石可以包括金属铭器和石刻,钟鼎铭文或指金文,或又包括青铜彝铭与铁铸钟鼎铭辞,对周代青铜器铭文特称金文或金文档案,我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铁质钟鼎文档案,产生于冶铁业发展和成文法公布的历史时期,大抵始于春秋阶段。秦汉以后,石刻碑碣大量出现。现在人们所称的金石档案还包括诸如铁卷、金册等一些金属载体形式的档案。
(三)以简牍为载体的简牍档案
我国古代以竹木为载体的公私文书,称为简牍档案。简指竹片,称竹。简由竹或木加工而成,通常是削成长条形,将写字的一面磨光;竹质的还要在火上炙干,这道工序叫做“汗青”或叫“ 杀青”,目的是使其易于着墨和防蠹;牍指木片,称木犊、木札、木简。牍多用来书写契约、医方、历谱、过所(通行证)、书信等。两者又可通称为简。形状狭长,稍宽的木简又称为方。中国古代纸张出现以前,简牍曾是一种主要的书写材料,最早约产生于先秦,历经春秋战国、秦汉,特别是从周代到汉代1000余年之间多用竹片和木板撰写文书与保存档案,直至东晋末年(5世纪初)纸张普遍应用后才基本绝迹。
(四)以丝绸为载体的缣帛档案
缣帛作为书写载体材料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中国是丝绸的故乡,丝织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缣帛档案的产生。到了秦代,使用更为广泛。缣帛具有质地坚韧轻柔的特点,以绢帛为载体的档案具有便于携带和保管等优点,但是由于其价格十分昂贵,一般人根本消费不起,所以未能普遍使用。到魏晋南北朝,随着纸张的发明和广泛使用,缣帛的使用量骤减。但是,封建朝廷的一些重要文书仍然用缣帛来书写。
(五)以纸张为载体的纸张档案
纸张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纸张的发明和造纸术的改进,给中国乃至世界的档案载体演变化带来的一次巨大革命。“纸的发明使文字的使用变得简便易行,成为简牍缣帛材料的有力竞争者,它改变了简牍档案笨重不易书写,缣帛昂贵的局面,到了三四世纪,基本取代简帛,成为国家主要的书写材料,一直使用至今,极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纸张成为档案的载体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年的历史,其寿命的无可比拟性与独具的魅力使其在人类漫长的信息记载、传递和保存的过程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历史上就有“千年寿纸,五百年卷”之说。直到现在,任何载体都没有动摇和改变过纸张的牢固的历史地位,即使胶片和磁性介质大量出现也不过只是纸张的补充,就如同我们知道西方国家至今还有将非常重要的文献书写于羊皮纸上的习惯一样。
(六)新型载体的档案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档案的载体出现了多样性,如 照片档案
唱片档案、录音档案和录像档案
光盘档案
电子档案
电子档案的出现,是档案载体最剧烈的一次变革。它对传统的档案管理原则,档案基本理论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影响着人们的思维观念。
外国档案发展历史
泥板
古代刻写在粘土板上的文书。是西亚地区古代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赫梯、波斯和亚述等的遗物(见泥板文献)。它真实地记录了古代奴隶制国家的活动,内容涉及广泛。有法典和法规、外交条约(如赫梯国王哈图西利斯三世与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缔结的和约)、外贸协定、商业契据、人口调查材料、土地与财产转让文件、财务与税收文件,还有城市平面图等。17世纪曾在伊朗设拉子附近发现波斯帝国都城波斯波利斯王宫遗留下来的泥板档案,19世纪40年代以来,苏美尔城邦拉格什、赫梯古王国都城哈图沙什和埃勃拉王宫等遗址都发掘出大量泥板档案。从出土情况来看,这些泥板都有专门库房保存,用盒子盛放,排列有序,有的还制作副本,并有目录和保管制度。
纸草
古代用纸草纸制作的文书。纸草又称纸莎草。是尼罗河下游沼泽地带生长的一种植物。纸草纸比岩石、泥板轻便,易于书写,约从公元前 30世纪开始被广泛使用。纸草档案最早于1752年发现于意大利,已发现的纸草档案包括房地产契据、合同书、测产清单、公务决议、书信、古典著作等,其中著名的有都灵纸草、莱顿纸草、哈里斯大纸草等。蜡板
蜡板书,其字迹仍清晰可辨。由于蜡板的价格比较便宜,而且同一块蜡板可以反复使用,所以蜡板的使用非常广泛,僧侣、商人、文人、教师和学生都用它来记事、记帐、作草稿、演算、备课和作笔记等。但蜡板上的字迹易受摩擦而模糊,难以保存长久,加上因受书写材料和书写工具的限制而很难把文字写得工整,有时不易辨认,所以蜡板文献到4 世纪后便被易于折叠的羊皮文献所取代
羊皮档案
棕榈
棕榈是主要生长在热带地区的一种常绿乔木,茎呈圆柱形,没有分枝;叶子大并有长叶柄;掌状深裂,裂片呈披针形;花为黄色。以古代印度为代表的南亚诸国将棕榈叶加工制成书写材料。
第三篇:绩效评价方式的演变
绩效评价方式的演变
【摘 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公司制企业的推行,我国的绩效评价方式也在发生着改变。从最开始的以成本为核心来进行绩效评价转变为以利润最大化为核心的绩效评价模式。自20世纪20年代以利润为核心的财务指标成为主流绩效评价模式以来,一直面临来自外部与内部两方面的批评。由此,理论界又通过调整财务指标、补充非财务指标的方式改进了现有的绩效评价模型。
【关键词】 成本 利润 经济增加值平衡记分卡
绩效评价一直以来都是企业关注的一个关键问题。许多成功的企业都会有一个科学的绩效评价模式,它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有重要的意义。科学的绩效评价模式可以为出资人行使经营者的选择权提供重要依据;可以有效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管和约束;可以为有效激励企业经营者提供可靠依据;还可以为政府有关部门、债权人、企业职工等利益相关者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绩效评价模式也在不断的与时俱进,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以成本为核心的成本模式、以利润为核心的财务模式、经济增加值与平衡记分卡。
一、成本模式
企业最初实现利润的方式就是生产产品之后将产品卖出,因此,这一阶段的企业的管理思想是以本求利、降本增利,企业大多是通过降低成本的方式来增加利润。此时控制成本是企业管理的第一要务。
20世纪初,科学管理之父----泰勒通过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工人工作效率的系统研究,按理想状态为产品、工序等制定了材料、人工等消耗的数量标准。在此基础上,工程师和会计师们又将数量标准扩展为各种消耗的价格标准,从而形成产品的标准成本。在此基础上,以成本为核心,标准成本法、弹性预算、责任成本制度等管理方法逐步建立并系统化,成为企业的主流绩效评价模型,促进了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随着企业多元化的经营,以成本为导向的绩效评价模式也要随着经营方式的改变而作出调整。由此以利润为导向的绩效?u价模式在慢慢盛行。
二、财务模式
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企业财务会计的规范、多元化经营的开展和内部经营管理的重视,使得企业绩效评价以财务指标为主成为必然。
财务模式的绩效评价以“利润最大化”的财务目标为核心和导向,依据企业的两张报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以财务比率指标为主要手段,通过分析企业的三大财务能力(反映财务安全的偿债能力、反映管理效率的营运能力、反映经营效益的获利能力)进行绩效评价。
财务模式的绩效评价方式主要有两大代表:杜邦分析法、沃尔评分法。杜邦分析法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指标来对企业进行绩效评价,其基本指标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分别衡量企业的获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杜邦分析法在理论界得到广泛认可,而沃尔评分法在实践中的应用则较为广泛,它选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财务指标并赋予权重计算出企业的信用能力指数来对企业的绩效进行评价,实用性较强,广泛应用于银行等行业中,但它也存在着一些缺陷。
尽管如此,财务报表和财务指标都存在着一些局限性使得财务模式受到挑战。
在以利润为导向的绩效评价模式中,财务报表是企业会计系统的产物,会计系统受企业会计环境和会计战略的影响。会计规范、税收政策、外部审计、资本市场结构、公司治理结构等是决定企业会计系统质量的外部因素;选择会计政策、会计估计、补充披露以及具体报告格式等会导致财务报表的差异。因此,财务报表存在三方面的局限性:第一、财务报表没有披露企业的全部信息,管理层拥有更多的信息,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第二、已经披露的财务信息存在会计估计误差,不一定是真实情况的准确计量;第三、管理层的各项会计政策选择,使财务报表会扭曲企业的实际情况。
三、经济增加值与平衡记分卡
自20世纪20年代以利润为核心的财务指标成为主流绩效评价模式以来,一直面临来自外部与内部两方面的批评:企业外部的资本市场和股东认为,财务指标无法真正反映企业的现实状况和未来价值创造;企业内部的管理者认为,单纯依据财务指标无法全面评价企业的真正业绩。由此,理论界提出了调整财务指标、补充非财务指标的思路来改进现有的绩效评价模式。调整财务指标就是要设计出更接近于企业经营现实并反映其未来价值创造的指标,即经济增加值(EVA);补充非财务指标就是要从多个角度全面、均衡反映并评价企业绩效,即平衡记分卡。
经济增加值(EVA)充分地体现了企业创造价值的先进管理理念,有利于促进企业致力于为自身和社会创造价值财富。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开展综合财务分析和业绩评价,可以避免会计利润存在的局限性,有利于消除或降低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机会,比较全面的考虑了企业的资本成本,有利于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提高资本使用效率,控制财务风险。
平衡计分卡则超越了以财务量度为主的绩效评价模式,引入了非财务指标,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将组织的战略落实为可操作的衡量指标和目标值。平衡计分卡达到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平衡、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平衡、结果性指标与动因性指标的平衡、组织内部群体与外部群体的平衡、领先指标与滞后指标的平衡。
结 论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发展,绩效评价模式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最初的以成本为导向的模式转变为以利润为导向的模式,在以利润为导向的模式面临来自外部与内部两方面的批评时,理论界又提出了两种更能客观评价企业绩效的方法:经济增加值、平衡计分卡。
【参考文献】
[1] 邓巧飞.EVA和MVA在企业绩效评价中的应用比较[J].经济研究导刊,2011,27:30-31.[2] 陈长缨.BSC 与 EVA 相结合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研究[J].经济视野,2012(7):82-83.[3] 王凤兰,陈东旭.中小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1):42-43.[4] 许莉.经济增加值在我国企业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J].财经界,2012(4):42-42.
第四篇:营销传播方式
《致青春》和《天地英雄》营销传播方式
电影营销一直是中国电影行业中薄弱环节,最开始的中国电影运作一直是条块分割,制、发、放、体系互不统属,电影从上市到退市,发行到放映系统各自独立、孤军作战;利益分配等原因使电影营销仅停留在“一发了之”的水平和阶段。中国的电影营销存在着很多缺点和不足,而中国的电影营销又势在必行,因此选择营销的传播方式对一个电影的宣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就以《致青春》和《天地英雄》这两部作品为例来讲:
近年,每部青春文艺片上映,总有一两句经典文艺台词,游走于各大媒体;总有一两首耳熟能详的歌,成为K歌时的集体狂欢。我想我是个重度的“青春多次消费者”,热门文艺片都一部不落地买票支持;荷尔蒙被一次次地刺激起来,一轮轮怀念过去幻想未来。这种对于让人们为回忆买单的消费体验成了营销传播方式方式的新鲜途径。
赵薇导演的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上映三天票房已经过亿,首日票房超过了中国票房神话《泰囧》,延续了“青春文艺片”的票房奇迹。
要说起致青春,我只能说我喜欢这部电影跟赵导没多大关系。青春,它是个永不腐朽,令人追忆的话题,但凡有点文艺倾向的人,免不了要花钱去品味下。喜欢上影院看电影的人,原本就是支持票房的主力军——不是70后、便是80后,再就是一些开始谈恋爱的小90后们,也就是我们这一代。《致青春》点燃了他们内心的一点小火花——70后去祭奠青春,80后是去怀念青春的,90后则是假装怀念一下。所以,与其说是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这段故事本身吸引我,不如说在我还没看电影之前,它已四面八方地多次靠近我,被我认识。这种熟悉的感觉,来自于事先多次不知不觉甚至下意识地“参与”,成为整个电影预热环节的营销传播方式的一环;在这种参与之下,买票入场已经不是单纯的娱乐,而是一种营销传播方式中对前期参与的验证和完成。,它主要是以一场高调的身体力行式的方式来进行营销宣传。当看到微博上疯转着“有一种感情叫赵薇黄晓明”的时候,营销传播方式的体验参与就已经开始了。
这个段子出自鲁豫《说出你的故事》。在片中,赵薇重走青春路,黄晓明拄着拐杖赶节目为赵薇庆生。短短30分钟里,赵薇和黄晓明的所有互动细节都被照片和文字记录下来,制成了长微博:同喝一瓶水,接过水瓶拧盖子,深情注视,赵薇的手轻搭黄晓明的膝盖,黄晓明忍着脚伤公然抱起赵薇,由这段视频被衍生出来的文字极其煽情,然后再被很多加V微博原创发出。在电影宣传初期,几个含#有一种感情叫赵薇黄晓明#的原创微博中,@新浪综艺转发13194次,@精彩电影转发9917次,@壹周猫眼秀转发4082次,这3个十级到百万级的微博文案完全一致,可以基本假设为同一营销传播方式推广出口投放的产物。再加上赵薇生日时,当事人黄晓明祝赵薇生日快乐并同时“致青春”的微博,共转发52359次。热火朝天的百度赵薇吧中,有些粉丝仿佛带着哭音发帖:“我们这里是三线城市,团购买《致青春》的票能否计入票房?在线等答案”。赵薇从《还珠格格》时代起积累的粉丝群体,在网络上发动了强大的攻势。
4月16日上午9时,电影上映前的前十天,王菲主唱的《致青春》通过电影官方微博@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movie在微博上首发,转发超6万。天后亮嗓也是营销传播方式的一种手段虽然不是新鲜的但毕竟也起到了作用,再次引起大家对电影的关注。众多王菲粉丝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中转发这首歌,将电影潜在受众从赵薇的年轻粉丝群体扩展到王菲更为广阔和深厚的粉丝群中。
通过电影上映后的反响,我可以说《致青春》这部电影作品在前期的营销做得非常好,当然,我不否认致青春这个故事本身对70、80、90后的影响,故事本身对广大影迷的吸引加上后期的不断炒作,使我们了解的不仅仅是这部小说作品本身,而是将它附注与生活的导演赵薇,通过一段陈孝正与郑微在现实生活中的缩影将这个主题凸显在观众的眼前。
下面就讲一下电影《天地英雄》,这部作品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当《英雄》狂卷2002年内地票房的时候,另一个”英雄”也正在打造之中。其制作水准并不逊于《英雄》,这就是《天地英雄》,然而本片并没有出现“英雄”后浪推前浪的神话。相反的却是票房失利,口碑不一。其原因是一方面,民族文化的缺失影响电影质量,另外一方面,由于和《英雄》在影片题材、宣传声势、营销手段等方面有着太多惊人的雷同之处,缺乏自身的商业品牌,导致本片投入为《英雄》的1/3,票房收入却仅为后者的一个零头,回报率亦难成比例。
何平始终不承认自己拍的是一部武侠片,而是一部史诗动作片,有意要让《天地英雄》与众不同,尤其与《英雄》不同,但宣传造势与评论上着力并无引起关注,凭借导演一嘴之力,未免声小力单。
《天地英雄》前期策划缺乏主动性,这部与《英雄》几乎同时开机的作品,缺乏通盘的优化营销推广方案,该片从拍摄到后期制作一直保持低调,许多记者想打探消息都无功而返,片方的解释是,哥伦比亚公司参与投资的大制作影片,整个运作手段都是国际化操作,所有的宣传计划都要根据影片上映的档期制订。然而《天地英雄》仅仅到快上映时才开始慌忙造势,包括新闻热点、首映和严防盗版,处处都体现出手忙脚乱,甚至不少炒作有东施效颦之嫌。
结合这两部作品的成功与否,不难发现,一部作品的营销传播方式对作品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致青春》,它采取的是一种很常见的营销传播方式,借助现在网络力量对这部作品进行造势,通过一些大众关心的话题来提高粉丝们的关注度,从而达到很好地宣传效果。而《天地英雄》,导致它失败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它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和商业品牌双重缺失,它没有自己的营销方式而是选择与英雄类似的宣传,这导致它的宣传效果没有达到很好地反响效果,再加上它的前期策划缺乏主动性,在整个拍摄都保持这神秘,没有透露丝毫的消息,到后来的慌忙造势,整个过程都缺乏很好地运作。
第五篇:信息传播方式
信息传播方式
因特网是一个具有交流特性的网络,它不仅可以作为个人传递信息的工具,也是企业间传递信息的媒体。与传统的印刷出版物相比,网上出版有着不可比拟的特点。首先,网上出版成本低廉;其次,网上的读者面广泛;第三,网上查找信息方便。所以,无论对信息传播者还是信息受众,网上信息的传播都是最佳的选择。这也是电子商务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由于网络的信息传播的优点,网络广告也越来越受广告主欢迎,像可口可乐公司、电话公司等都在往上投入大量的广告。当然,广告费用与传统广告相比,还是很少的,但其取得的效果却是传统广告不可比拟的。
生活方式
由于因特网的流行和电子商务的兴起,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变化。以前,总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商场或者百货商店购物,几个商场逛下来,人都累得人都散了架。现在,呆在家里,轻松的点击鼠标,就可以在因特网的虚拟商场里挑选购买物品。在网上商场里逛累了,去音乐站点或者其他娱乐站点逛一逛,放松一下心情。总之,聚会、购物、看电影、玩游戏、看书、收藏、游泳、讨论……只要你喜欢,你都可以在网络上解决。时间、费用、心情都要比传统的方式美妙的多。当然,因特网与电子商务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小孩的上网问题、信息污染问题、家庭隐私问题、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等都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正确的处理这些问题也是无哦们在生活中必须考虑的。办公方式
日不离家,再激励利用电脑与网络办公成为可能。无论是什么任务,通过网络的传输功能,随时随地都可以完成。这样,在家里或者其他地方,随时都可以办公,而不像以前那样局限于办公室。而且,在家里办公,上下班的花费在路上的时间节省了,上半时交通堵塞不再存在,同时也减轻了交通负担。21世纪,在家里办公的情况会日益流行。
消费方式
消费者再也不要将时间花在在商场选择、排队等待上面,在家里就可以利用电子商务系统完成整个购物过程。在线购物、电子支付、送货上门等都给21世纪的消费者们一个最佳的选择。
教育方式
同样,交互式的网络多媒体技术给人们的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数字化的课堂让很多没有时间的专业学生和在职的工作人员的教育问题得到解决。讲课、作业、讲评,一切都在网络上进行。网络大学作为远程教育的一种方式,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湖南大学的多媒体信息学院罔上大学的英语和计算机专业课程正式开通,让很多的学生收益非浅。网络大学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远程就能学到想要学到的知识,给纵深学习提供了机会。网络大学将成为教育线上的一道动人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