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低成王美文
富兰克林是美国杰出的政治家和科学家,面值100美元美钞上的头像就是他。有一天,他去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家拜访。那时他年轻气盛,不够稳重。由于进门不小心,他的头狠狠地撞在了门框上。他一边不停地用手揉头,一边看着比正常标准低的门。出来迎接的前辈看到他狼狈的样子说:“很痛吧?可是,这是你今天来访的一大收获。我正想告诉你必须时刻记住的一个道理:一个人要想平安地活在世上,该低头时就必须低头。”他领会了前辈的教导,把谦和列为自己一生遵守的美德。
孟买佛学院是印度历史悠久的著名学府,培养出了许多出类拔萃的人才。佛学院给新生上的第一堂课,就是把他们带到佛学院正门旁边的一个小门,让每个新生进出一次。这个小门只有1。5米高,0。4米宽。每个新生要想顺利通过,就必须弯腰侧身,不然就会撞头、碰壁。这看似简单的第一课,却能使每一个新生领悟到受益终生的道理:该低姿态时就必须低姿态。
其实不管是谁,如果要接平淡淡做人,从从容容做事的境界,就必须多一些低头,少一些昂头;多一些和气,少一些傲气;多一些争气,少一些脾气;多一些平常,少一些非常;多一些光芒,少一些锋芒;多一些低调,少一些高调。因为,地不畏其低,方能聚水成海;人不畏其低,方能孚众成王。
第二篇:欲高成先低就美文
刘克丽现在是《每周电脑报》的总编辑,她的经历很富有传奇色彩。
1986年。刘克丽最初进《中国电子报》的时候,许多人都不看好他,甚至看不起她。因为她是跟着丈夫搭配着进报社的。报社领导不给她采访的活,这个外地女孩整天就是拖地、洗烟灰缸……直到有一天。刘克丽在地上捡起了一张被弄脏的记者招待会请柬,捡起了一条被遗漏的消息。她要求外出采访。报社领导勉强同意了。
也许是捡来的第一次机会,让刘克丽分外看重此后参加的每一次记者招待会,北京上世纪90年代的IT界的所有记者招待会,她几乎每场必到,几乎每次必定提问,而且第一个提问。先问问题先走人。她又时常是会场中最早退席的记者,给全场留下了一个扬长而去的背影。这是她辉煌的新闻事业的起点和转折点。几年后,她成为一名出色的新闻记者,再后来,她创办了《每周电脑报》,自己成了该报的掌门人。
这让我想起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经接到一封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人的信。信中说,他是一名大学毕业生,想到美国西部当一名新闻记者,无奈人地生疏,请马克·吐温帮忙,替他推荐一份工作。马克·吐温回信为这个年轻人设计了求职“三步骤”:第一步,向报社提出,我不需要薪水,只是想找到一份工作;第二步:到任后努力去干,默默地做出成绩,然后提出自己的要求,如果报社能给相应的薪水,我愿意留在这里;第三步:一旦成为有经验的业内人士,自然会有更好的职位等着你。
据说,这个年轻人按照马克·吐温的“三步骤”认真做了。结果在职场不仅得到了“一席之地”,而且获得了他心仪的“好职位”。开始,“不需要薪水,只想找一份工作”,完全不计较报酬待遇,可说是低得不能再低的“低就”了,但是,由此获得一个平台,有了锻炼自己的机会,既可以从中获得经验与资历,又可以借此展现自己的才华。因此。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不要漠视和放弃始初的“低就”,倘若不踏上这个锻炼自己的起点,有岗不上,有业不就,蹉跎岁月,“高成”永远只是可望不可即的空中楼阁。水中之月,化作自生自灭的泡影。
有人说,自己宁可不就业也不“低就”,并不是在乎工资多少,而是考虑工作不对口,大学学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派不上用场。选择职业确实要考虑适合自己的专业才能和个人的兴趣。但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厢情愿的。不是自己所能决定和左右的,在择业上也不妨走点曲线。“先就业再择业”也是一种理性的选择。英国泰晤士报的社长福格当初到这家报社求职时,就担任了报社最低级的清扫卫生和收发等工作。由于工作勤奋刻苦,20多年后当上了这家赫赫有名的报社的总编。不想当士兵,只想当将军。你就是具有将军的素质和能力,也永远当不了将军!这就是古人说的“猛将必发于卒伍”。“嚼得菜根,则百事可做”。
人的职业的选择是有一个逐渐探索,不断认识的过程。有时今天的退是为了明天的进。正如打拳一样,如果老是向前出拳,而不把拳头收回来,那么怎样让下次出拳更加有力呢?人的职业生涯是个漫长的不断求索的过程,不要一开始就因志趣等问题而低不成高难就,徘徊在职场之外,消极等待就是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风物长宜放眼量”,抓紧时间积极为职业成功积聚能量。
因此,在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今天,一个“立长志”的年轻人,为了将来的“高成”,在职业的道路上。在毕业之初先委屈自己去“低就”,可以说是大智若愚。富有远见的表现。
第三篇:图书室解说词王成
图书室解说词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
欢迎来到大昌汗学校图书室,我校图书室分藏书室和借书室两部分,占地面积 90.24平方米。目前,藏书总册数已达24870册,分 5大类,22个基本部类,生均图书 48册,达到了标准,5大类齐全,以文化教育书籍为主,其中工具书416种,教学参考书5400种。配备管理员一名,图书室坚持每天开放,读物年流通量逾4万册次,在此基础上开展各种读书活动,成为我校为教育教学和教研服务的重要机构。
学生阅览室解说词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
欢迎来到大昌汗学校学生阅览室,我校学生阅览室占地面积73平方米,现配置电子阅读电脑十台,学生阅读座位58个,刊物展架14个,报架2个,座位数量与学生数量比为1/8,目前,阅览室根据学生阅读需求,拥有各类刊物62种,共800余册,很好的满足了我校学生的阅读需求,配备管理员一名,学生阅览室根据阅读计划,结合学校教研组阅读课安排,坚持每天开放,在此基础上展开阅读活动,成为我校为教育教学和教研服务的重要机构。
第四篇:王成刚演讲稿
我为阳光,阳光为我(王成刚校长报告)
一、决择
从公立学校离开,为找到自己的位置,先后到迈克尔,科技专修学院等学校应骋过。但都未果,因为在与校领导谈话时感觉不好。最终选择了阳光,因为我认准了吕校长。在我未当分校校长前,其他学校也找过我(希望、春晖、华日高中)。给我以更高的职位,更高的经济利益。但也都未果。原因是我认准了阳光。同时,也因为我在阳光的三年多时间里,阳光有恩于我。(新的教学理念,使我如虎添翼。同时由于我在公立学校工作习惯的惯性,使得我的想法与做法一段时间内与阳光文化有很大冲突,惹了不少的事。但吕校长没有放弃我,而是耐心做我的工作(二天不找我谈话,三天一定)。吕校长在某种程度上是我人生中的一位良师益友。)出于对学校、对吕校长的感激之情,最重要的是想向他人展现自己的价值而努力工作,为阳光做了一些我应该做的事。那么,也就有了今天我能在这儿与大家交流的机会。也许这就是‘感恩’的结果吧。我永远是阳光的一员,这就是我的决择。
二、磨炼、打造,适应
初到阳光没有班接,只能是一名实习教师(助教)。接受阳光对我的考验。每天练习字母、读音标、读作文、批作业、补课、跟课。主讲教师1000多元的工资,而我才一天10元钱,还要面对严格的考核制度。32岁、有11年教学经验的我,都能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而咱们现在的教师呢?这样的工作持续三个多月,由于表现尚好,学校安排我接了两个中途班,学生人数120多人,月工资开到1100元。由于中途接班,我应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更加努力工作了。可好景不长。
三、失败、委屈
因为这两个班的前任教师自己办了学校,他在家长面前仲伤我,说我是他培训出来的实习教师(他主抓新来阳光教师的培训)。学生和我之间的感情还没有建立起来,同时由于我工作不得法,给学生的压力很大,导致学生快速大量流失(没有迹象)。一学期结束时由最初的120多人到期末只有不到60人,对我来说真是当头一棒。这种局面对我来说已无法扭转。工资由1100多元狂跌到不足600元。但我想的更多是怎样一如继往地工作,将损失控制在最低线。通过努力达到了我的目标(主要是不服气,原班教师的教龄与我一样。课也听过,伯仲之间,当时我的教学思想、教学手段与现在基本相同)但我没想
1到,又一次打击落在我身上。
当时学校的教学质量奖和综合奖是1200元,没有与流失率挂钩。可是在新学期开学时,吕校长出台了奖金与流失率挂钩的政策,且立即执行。最后我的奖金只剩下不足600元。真背,点真背,真委屈。但经过长时间的思想斗争后,我没有找到吕校长,默默地承受了。我没有放弃阳光,我没有放弃自己。当然,阳光也没有放弃我。经历了挫折和委屈,我没有消沉,而使我更加坚定信心,更加心胸开阔。因为挫折和委屈磨炼了我的意志。通过自我调解,以正常的心态,更加好的工作状态投入工作之中。我坚信一定会有我证明我自己的那天。感谢学校,给了我机会。
四、庐山真面目
由于工作的需要(也以说是吕校长给我的最后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我原先的班给了张煜华。接了两个初中零起点班。(J24.25班,又是120余人)吕校长还是有些不放心。我和吕校长说了一句话,“不成功则成仁”。便开始了我的求证之路。一干就是三年(到2003年)。在这三年里,专心工作,别无它想。备课、讲课、留生、补课、沟通,一日复一日。在工作中将传统教学的精华与新教法有机结合。抓住留生、补课环节。同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到位,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得以保证了很高的教学质量。(同期开班7个,每次考试二个班的成绩都在前三(第一总有一个))有了高的教学质量,沟通就不是问题,班级管理做起来就轻松。我班上课迟到的学生少,缺课的学生少。例:一个学生没来上英语课,我当时就给家长打电话,家长得知孩子上物理班后,亲自打车把孩子从物理课堂叫出来,送到我的课堂上。有的老师说我有力度,力度哪儿来?来自于你的信誉度。家长、学生对你的认可。孩子上初中后放学晚,别的班有时6:30才能正常上课,而我班依然6:00上课,(初三也是如此)。周六、周日别的班8:30、13:00、17:00上课,而我都提前一个小时上课,学生不缺席。有时与其它课撞车,学生便放弃其它科目到我的课堂上来。有了时间做保障,加上我认真的态度,学生的成绩当然是好了。后来J26班也给我了,在初二到初三这段时间里三个班为数最高180多人,到毕业时也150多人。有的老师说我有经验,我承认,相对于年轻教师是有一点。教龄的差距就17年,但我想说的是,通过你的自我提高,你一定可以把差距缩短为8或9年,哪怕是缩短为16年,那一年也是你的收获。我相信,你们在工作17年之后一定比我强。
谈谈工作中的付出吧
1.为了能让学生有题做,有好题做,有针对性强的题做。自初二就开始有单元讲议(词汇、句法、语法、单元重点一目了然)。每课都有课课练。虽然有资料,但我认为大多是东拼西凑而来。就自己针
对每课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翻开教材自己出题(有时在资料上找好题)选出后打入电脑。(我打字就这样学会的)。因为量很大,所以每晚都工作到12点左右。这项工作一直到初三结束(三本书)。当我最后看到每个办公室的电脑里都有我的成果时,那种成就感,真让我舒服。
2.去宁安分校支援,假期加课。
当宁安分校需要支援时,主动申请去支援。宁安到牡丹江来回跑,三个班。假期加课8天,同样的课每天上三次。(早7:30-晚7:30)中午吃面包,喝牛奶,于鸿武陪我。
五、现在的王成刚
2003年7月,也就是J24,25,26毕业之际,我走上了阳明分校校长的岗位。又是一个新的挑战,当时没有太多的喜悦,更多的是压力。
建校伊始,与老师一同打扫400平方米教学楼、与教师一同做饭、吃饭是每天的工作。同时,带阳明的二个初中起点班,又带总校的二个四位一体高中班(原先J24,25,26学生)。周六、周日在阳明上完课后,还要来总校。特别是周六(阳明是中午课3:15下课后,到总校4点就上课,一直到8:30,甚至于9 点。一干就是半年)。经过与阳明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阳明分校在建校二年的时间里在校生700多人。学生成绩很好。(每次期末考试,阳明基本都在前三)。教师队伍稳定,学生流失率较低,在集团也排在前列。当然,这都是全体教职工辛勤工作的结果。借此机会,代表学校,也代表我自己谢谢他们!我只是起个指导、帮助、协调的作用。简单谈一下我自己的工作。二个初三班一个初一班。班级几乎没有上课迟到的学生,几乎没有缺课的学生,基本不用打缺勤电话。学生有事家长往学校打电话请假。成绩一直很好。家长、学生认可。不上数学班,也上英语课。公立学校老师开班,家长认可让公立学校老师不满意,也不退学。家长一句话“成绩好了是硬道理,老师你能咋的?”再谈谈其它日常工作。除了备课、写材料,有时找老师谈话。我是不坐在办公室里的,我把自己放在政教处管理人员的位置上。课前、课中、课间、留生、补课。我只要有时间就在走廊巡视。课前看教师的准备工作,看课前利用率,看各班的到校情况,课间看课间纪律。看留生、补课的纪律、教师的状态。课中看教师及学生课上状态,或站在某个门口听10分钟。(周五能听六个老师的课)我课间休息时,去其它班级看看情况。(我是六点的课,6:45-7:00间,小班正在上课)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我认为工作是较到位的。但有一点做的不好,就是表格填的不及时,甚至有时忘填。这里我检讨。
一个月前的周四上午,本应参加吕校长主持的分校校长会议,可
突发肾结石,痛得几乎要昏了,折腾了半天,但下午我上班了,晚上也上课了,那节课我是坐着讲的,一节课下来衣服都湿透了,很虚。由于身体一直不适,在一个周一的休息日,请张秉权校长陪我去了趟医院。经检查胃溃疡加重了。医生建议我住院静养治疗,甚至要我手术。但思前想后,还是放弃了住院。医生给开了四种药,一个月需600元左右。我这么做,不是没钱,也不是怕花钱(有医疗保险),我不讲敬业,也不讲奉献(你们会认为很空),但我要讲的是责任。有病了,我可以请假,把课让别人代,但我担心的是学生不认可,家长有意见。影响学生的稳定,我认为这是责任。当然,我现在积极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希望尽快康复,对已对公都有益。
六、未来
未来是一种瑕想,会是什么样子?现在谁都说不准。但我想,阳光的未来就是我的未来。就为这,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工作,努力学习。和与我志同道合的同事们携手让阳光这艘巨轮永远扬帆远航。决不抛锚!谢谢大家。
第五篇:成也好,淡也好美文
一个青年为情感离别的苦痛来向我倾诉,气息哀怨,令人动容。
等他说完,我说:“人生里有离别是好事呀!”
他茫然地望着我。我说:“如果没有离别,人就不能真正珍惜相聚的时刻,也没有重逢的喜悦。离别从这个观点看,是好的。”
我们总是认为相聚是幸福的,离别便不免哀伤。但这幸福是比较而来,若没有哀伤作衬托,幸福的滋味也就不能体会了。
在相聚时感到重大痛苦的人比比皆是,如果没有离别这件好事,他们不是要永受折磨,永远沉沦于恨海之中吗?
幸好,人生有离别。
因相聚而幸福的人,离别是好,使那些相思的泪都化成甜美的水晶。
因相聚而痛苦的人,离别最好,雾散云消看见了开阔的蓝天。
聚与散、幸福与悲哀、失望与希望,假如我们愿意品尝,样样都有滋味,样样都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
高僧弘一大师,晚年把生活与修行统合起来,随遇而安。有一天,他的老友夏丐尊来拜访他,吃饭时,他只配一道咸菜。夏丐尊不忍地问他:“难道这成菜不会太成吗?”“成有成的味道。”弘一大师回答道。
吃完饭后,弘一大师倒了一杯白开水喝,夏丐尊又问:“没有茶叶吗?怎么喝这平淡的开水?”弘一大师笑着说:“开水虽淡,淡也有淡的味道。”
夏丐尊和弘一大师是青年时代的好友,知道弘一大师是李叔同的时候,有过歌舞繁华的日子,故有此问。弘一大师则早就超越咸淡的分别,这超越并不是没有味觉,而是真能品味成菜的好滋味与开水的真清凉。
生命里的幸福是甜的,甜有甜的滋味。
情爱中的离别是成的,成有成的滋味。
生活的平常是淡的,淡也有淡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