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职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应用论文
一、语文教学应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高职学校对专业课的重视远高于对基础课的重视程度,学生也自然而然地把专业课看作必修课,而把诸如语文等基础课程看作是选修课,没有太大的兴趣,没有兴趣就更谈不上学习,这是语文教学面临的窘境。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学生兴趣的培养,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激发学生的“知趣”。学生大多都是有很强烈的求知欲的,教师应在完成主要的教学任务的同时,给学生“加餐”,也就是加大知识信息量,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拓宽知识视野,不死报书本,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二是调动学生的“情趣”。青年学生内心充满着丰富的情感,他们渴望心灵的碰撞和激情的火花,教师应该利用教材中大量的情景交融、情理兼备的好文章去调动学生的情感,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三是教师运用“语趣”。语文课,老师饱满的积极的精神状态能造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如果老师又能运用趣味性的语言授课,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作用就更大,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课上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坚定意志的培养
坚强的意志品质,对一个人的成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当前大学生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要实现个人抱负,需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不甘人后的竞争品质。无论是谁,他也不可能在生活上、事业上面对所有的困难与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没有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是不行的。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具有正视困难的勇气,有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的顽强意志。这不仅是一个人健全人格的基本素质,也是社会对人的一种基本要求。国家对高职学生设定的有一个“国家励志奖学金”,目的就是鼓励经济上有困难,但生活和学习上不放弃且有进取精神的学生。老师也要利用身边励志典型,利用语文教学中活生生的励志事例,对学生进行直接正面的教育,还可以利用课内外活动对学生进行熏陶。点点滴滴,潜移默化中都能逐渐使学生的意志变得坚强起来。另外,学习本身就是一种艰辛的劳动,需要克服重重的困难,坚强的意志有助于学生克服不良的习惯和消极的情绪,排除自身与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保证学习活动得以持之以恒,从而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由于语文学科的特点,从某种角度看,培养学生审美、塑美能力更是责无旁贷。语文学科的美育,可以有效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积累审美经验,提高审美鉴赏力,培养想象力,发展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因此,美育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作品的语言美、形象美和思想美是每个语文老师都在做事情,在作品与学生思维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学生感知美、热爱美,从而激发其审美情趣。但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往往是众多语文老师所忽略的,那就是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真、善、美的鉴别与欣赏,注重人的行为美、语言美、心灵美和环境美的教育。比如,我们的学生常常报怨当今社会文明风气每况日下,认为社会缺失社会公德,缺乏司法公正,缺乏公共安全感等,实际上这是对社会的偏见,这些现象确实存在,是社会的阴影,但他们不能抹杀社会文明与进步。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并不乏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发向上人和事,只是我们在看问题时习惯把问题扩大化,而认为美的东西是理所当然的。这就是审美观的偏颇,需要老师去正确的引导,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正视美,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去塑造美、践行美,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四、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对学生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与责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有无坚定的自信心,对他们今后发展至关重要。老师应该引导高职学生正确认识自身价值,开发自身潜力,精心设计自己的形象,让自信伴随自身的成长,使自己成为社会正真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读说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通过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陶冶情操,来强化学生的自信心。面对大学生缕缕就业碰壁,创业失利的打击,没有自信与勇气跌倒后是不容易重新站起来的。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多鼓励学生要善于表现自己,鼓励学生多参与学校开展的各项文体活动和社团活动,鼓励学生在校期间的创业尝试,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多给予肯定与赞许,学生的自信心会不断增长,承受失败与挫折打击的能力会不断提升,学生实现梦想与自身价值的可能性就会加大。
总之,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是人素质的两大系统,是有机统一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两者不可偏废。当今,我们倡导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更应注重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我们语文教师,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应用与教育,使学生热爱语文,乐于学习语文,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第二篇: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育论文
目前,中小学语文教学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所谓素质教育,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挖掘学生潜能,让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变高分低能为德才兼备。衡量学生的素质,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包括兴趣、习惯、情商等,它是成功的关键。老师都有这样的经验:往往成绩突出的学生,在学习习惯、意志品质单方面都是特别出色的。所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至关重要。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
首先,是兴趣的培养。兴趣是人积极探求某种事件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有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短暂兴趣和稳定兴趣之分。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的培养则应是分步骤的。
1.直接兴趣的激发。用录像课、表演课、竞赛课等多种课型,引起学生对语文这一学科的兴趣;还可以用美文赏析、学生精彩作文共赏等活动,吸引学生进入语文学习的殿堂。
2.间接兴趣的形成。主要是加强对学生学习目的的教育。可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还可以从课外介绍一些文章,如摘抄青春小品文、读报等,教育学生保持纯洁品质,让青春闪光,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3.将短暂兴趣变为稳定兴趣。可通过谈话法,与学生交朋友,让学生不由自主地“亲其师,信其道”,稳定其学习兴趣;可将鼓励与鞭策相结合,尽量使学生少走弯路,多一些成功的兴奋和喜悦,使学生的兴趣得以持久和稳定。
4.制止学生的不良兴趣。如有的学生读书只重情节、课外只对武侠书感兴趣等,教师应及时引导,推荐好的书目,引导学生欣赏高品位的文化成果。
再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长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倾向,当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稳定后,就会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应抓主要方面。
1.严谨治学的习惯。这将使学生终生受益。平时要求学生发言要言之有据,小到一个注音,大到一种观点,从而养成查工具书和动脑筋想问题的习惯,不想当然,不人云亦云。
2.主动学习、自觉学习的习惯。徐特立先生曾说过:“自觉是教育上的最高原则。”我平时坚持督促、检查预习,在指导学生作比较系统的预习笔记,背诵难度较大的课文时,我每次都奖励提前会背的同学。讲新课之前,我常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我只稍加引导和点拨,让同学们通过自学和讨论自行解决。
3.杜绝不良习惯。如见字读半边;词语解析似是而非;文章主旨一知半解;课堂只知听讲,不知做笔记、批注等。一旦发现,及时指正,授以方法,逐渐纠偏。
最后,提高情商。情商是一个人控制情绪的能力,全称情绪商数。情商高的人对新环境适应能力强,承受外界刺激和压力的能力强,胜不骄,败不馁,善于应变,处乱不惊,提高情商要研究教育对象,有针对性地进行。
1.针对学生的精神脆弱,受不了失败的打击,我结合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2.针对学生在取得成绩时飘飘然这一现象,训练学生把握情绪。如介绍优秀运动员邓亚萍的事迹:邓亚萍之所以在世界乒乓球坛创下如此辉煌的成绩,是因为尽管她是最出色的,但她仍比别人训练更加刻苦,她每天打一万个球的超常付出铸就了她常胜的基础。
3.针对学生情绪不稳,做事“三分钟热度”的现象,我要求学生每天作一定字数的读书笔记,每周写三篇激情文,长期不懈,督促检查。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和毅力。课外给学生读励志文,从主观上加强其追求理想的强烈愿望和奋斗的勇气。
第三篇:体育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论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深化,人们已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诸如兴奋、动机、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对人的智力开发和人的成长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特别是非智力因素在创造性活动的发展和过程中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培养学生智力开发的同时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那么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本人有如下看法:
一、激发学习动机和热情
动机是人活动的内驱力,不同类型和强度的动机将确立不同的活动目标,引起不同性质的活动。研究表明:内部动机较外部动机更容易激发学生的认知和创造活动。有鉴于此,我们在组织教法上,就应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和创造热情的动机。这些探索性的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其次,我们还应该重视体育课的示范作用,往往优美的形体示范更能激发起学生的认知欲,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结合教学内容的小型竞赛更有利于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及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样,学生就会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接受锻炼身体的方法,并保持较高的热情。
二、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
只有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学生才能主动将祖国的事业和人民的需要与个人的利益联系起来,建立科学、持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发展积极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同时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德育的有效新途径,教学中应结合体育史、爱国体育工作者的故事以及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渗透来发挥体育教学的德育功能,使学生将个人的奋斗目标与祖国的发展结合起来。要告诉他们:随着体育世界记录的不断被刷新,世界的科技水平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正利用高科技、高密度检测仪器去训练;一个国家的体育水平发展如何,标志着这个国家的发达程度,记住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做好兴趣的引导工作
兴趣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直接动力,它能勾起人们对事物的强烈愿望和需求。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如果毫无兴趣,认识就慢,或不予接受。就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一般说来,对他们学习兴趣起主导作用的是直接兴趣。教师应帮助他们形成之,并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适时地帮助他们把直接兴趣转化为间接兴趣。
相对而言,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往往对直观的、游戏性的内容感兴趣,愿意动手动身去练习;而对于学习较深的理论原理、技术规则,兴趣就小多了。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对学生的启发引导工作,努力培养学生的直接和间接兴趣。例如:高二男生的一节足球课,课堂任务是学习简单的战术配合。通常的上法是,学生做完准备运动后,教师要求学生集中,讲解并示范其要领,然后让大家分组去练习,并严格去操作。这样,学生在练习前还没有完全被激发起对打战术配合的热情和兴趣,练习时显得呆板,甚至似懂非懂。那么,我们可换一种组织形式,学生做完专项准备活动后,教师把学生分成两组进行小型半场足球比赛,十分钟后,教师召集全体学生并询问对刚才比赛的感受。两组的学生经过总结,一致认为:比赛过程中大家都只顾抢球,而无法组织进攻,显得很乱。教师再问其乱的原因是什么,多数学生认为是不懂配合、不懂战术。这时教师提出了本课的任务,学习足球的简单战术,并通过适当的手段进行了教学。结果学生听得认真、练得起劲,课上得较前者成功。而成功的实质是:让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驱动下学习新课。其理论依据就是:充分发挥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四、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现代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表明:情绪、情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情绪和情感对认知过程有影响和调节作用,乐观、愉快、适度紧张的情绪可以使人精力集中、观察敏锐、思维敏捷,同时原有的认知结构更易被激活,更有利于知识远距离的灵活迁移,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进行。相反,高度紧张、心情沮丧、悲观等消极情绪会使人垂头丧气、注意力分散、反应迟钝,原有知识结构难以激活,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应注意只有中等强度的紧张才更有利于创造性问题的解决。因为高度紧张会引起学生的深度焦虑,从而阻碍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灵活性;而紧张水平过低,又不足以激发学生活跃思维。人们所见到的强队不敌弱队、运动员发挥失常等现象均是紧张、调整不适所造成的。所以教师应注意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保持乐观、愉快、适度紧张的情绪,从而有利于创造性问题的解决。
五、合理调控教学的过程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常讲:学生的学习光靠努力不行,光有兴趣也不够,还得有坚持到底的意志,才能克服大的困难,使学习取得成功。尤其对需要付出更多艰辛和努力、历经漫长时间才能解决的问题则更需要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就可以得到这方面的锻炼。体育教学的过程是对学生意志力、耐力、人品等诸多方面磨炼的过程。在教学中还要善于调控教学过程的步骤和节奏,掌握问题的难度,要使学生进行一定的努力才能把问题解决,在这一艰苦的练习过程中磨练学生的意志。每次经过艰苦努力所取得的成绩给学生带来的喜悦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良好意志品质的有效动力。
总而言之,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在体育教学中不能只重视技术动作的掌握,还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第四篇: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初中物理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培养初探
初中物理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培养初探
非智力因素,是直接影响认知效果的意向因素,它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诸方面。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素质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非智力因素直接影响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如果学生对物理兴趣下降,物理学习质量也往往下降;而端正了学习动机的学生,发扬吃苦,拼搏的精神,往往很快就提高了学习成绩。所以说:智力因素决定一个人能不能干的问题,而非智力因素决定一个人干不干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应有目的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想学,使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主性。要做到想学,就必须研究如何提高学习兴趣、启发情感、引起学习动机,增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本文就下面几个方面谈谈在物理教学习中如何培养非智力因素谈几点体会.一、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想学、乐学 由于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情感对学生具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如果教师把情感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结合好,可以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把智力活动由最初的兴趣引向更深入的思考,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中教学教师授课要科学、新颖、生动。特别注意和学生的情感交流。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给课堂注入活力。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则意味着讲课必须照顾到中差生,使他们对学习感兴趣。要尽量以生产,生活中的实例来构成概念、规律的感性材料,且以生动有趣的语言来表达。有趣的生活语言用到课堂也有助于理解。教师要认真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注意研究学生的学习基础、实际水平、心理特征和 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设法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能够积极地、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学生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那么无论教师如何努力,都无法使学生取得好成绩。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积极开动思维,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讲解不宜过细,教师不要把自己所有的心得体会都一股脑儿地灌给学生,要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独立钻研的空间。要鼓励学生独立地钻研问题和解决问题。要教育学生自己归纳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经过独立思考,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形成正确的认知结构,并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自学能力。总之教师的责任是教会学生学习,而不是代替学生学习。
二、精心处理好一个实验,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物理实验中是离不开观察的。一个观察能力不强的考生,其实验能力也绝不会强。要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与物理有关的现象非常多,如果能培养起学生随时观察物理现象的习惯和兴趣,尽管观察到的物理现象有些他们还可能不完全了解,但仍能激起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如果学生能带着问题学物理,那将极大地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初三中考复习过程中,复习到力的合成这一节内容时有这样一道习题;有两个粗细相差很小的试管,在大试管装满水,把小试管底朝下放在大试管里,把这两个倒过来,将会看到什么现象?学生议论纷纷:小试管将上升,还是下降。有不少预习过的同学纷纷找书说服其他同学,小试管将上升。由于从众心理,大部分同学都认为上升。它真的上升吗?教师以惊人的语调引起学生注意,随即演示,结果确是相反的结果。于是又有同学认为它一定下降。它真的下降吗?教师再次以惊人的语调引起学生注意,随即演示,结果确又是相反的结果,它到底是升还是降?此时学生已处于几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急切等待教师的解答,这时就激起了学生的浓厚的认识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在这样的渴求中老师稍加分析会收到明显效果,起到化冗长的讲授为积极的探索的作用,老师讲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三、珍惜学生在学习上的点滴进步及时肯定、表扬
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形成,希望自己获得成功,得到表扬,学习上的成功喜悦对学生的用心
爱心
专心
学习兴趣是一种正反馈。在物理学习中,如果学生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若反复多次,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则会建立固定的联系,也就会形成越学越有兴趣,越有兴趣就越想学的良性循环,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如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出一些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便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遇到困难时,教师再给予适当的帮助,当学生解决了面临的问题后,便获得成功的满足: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应对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分别施教。要注意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创设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上的成就感,特别是在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的初二年级下半学期教学中,教学要求更应压得低一点,考试题目要易一点,教学内容要严格控制在课本内,千万不能根据中考要求,过早补充内容企图一步到位,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批改作业时可巧妙地运用语言激励,对一般学生可用:“书写认真”“解法巧妙”“见解独解”。对已获成功的基础较好的学生可进一步用言语刺激:“你还有其他方法吗?”“你还有更巧的方法吗?”这样会使全班兴趣高昂,切忌给学生以反复失败的刺激。这样学生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诱发出对物理学习的内部情感动力,从而增强学习物理的信心。这样才可使兴趣持久。
四、重视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学生勇于吃苦,敢于拼搏,克服困难,去争取胜利的顽强意志和毅力
初中学生往往在刚开始学习物理的时候还很有兴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感兴趣的人逐渐减小。主要原因有一是学习方法不当,对重点抓不住,不能尽快掌握物理思维方式,因而产生物理难学的心理,造成不喜欢物理。其次一些学生往往对教师有成见,或因教师的批评,导致学生不喜欢物理。三是一些学生缺乏认真的态度,知难而退。对于这些,教师要注意多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找出学习方法上存在的问题,批评方法要得当,以消除师生间心理隔阂,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爱和期望,使学生觉得教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实践证明感情的陶冶往往要比其它德育方式牢固可靠;另一方面针对学生意志方面的障碍,教师在平时进行学生理想教育和学习目的教育,使学生懂得任何一门学科,向学好都要付出艰苦努力的。教师在平时更要注意对成绩暂时不好的学生的处理上,不仅仅要关心爱护和耐心辅导,而且还要与严格要求相结合,教师要特别注意他们的学习方式,要求做好预习,检查他们作业完成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他们提出严格要求,逐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使他们逐步提高。从而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五、发掘物理教材的德育因素,激发学习的责任感
要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学习,单靠培养学习兴趣是不够的,要发掘教材的德育因素,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激发学习的责任感,才能把学习的积极性巩固下来。运用课后的“阅读材料”,给学生讲科学家的故事,伟大的发现、科技新成就等,使学生既开阔了眼界,又受到了教育。学生在这些生动的事实面前,可受到极大的激励作用,经常引导和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失败,必然能提高学生的耐受力和意志力。使学生再失败面前,能正视困难,防止遇到困难、挫折就一蹶不振。特别注意的是在教学中渗透德育要出新。结合教学我还讲过中国的宇宙航天工程,、使学生明白,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生产力也将有新的飞跃,如果不认真学习,当个普通劳动看也不合格,从而增强了学习的紧迫感。
总之,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艰巨而又渐进的过程,作为教师要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多多总结经验,“在每个学生身上都唤起个人的人格独特性,”(苏霍姆林斯基语)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才会出现。
用心
爱心
专心 2
第五篇:试论体育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非智力因素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发展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论文关键词:体育教学 非智力因素 培养
1.非智力因素的概念
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成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来说的,智力因素一般包括六个方面: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非智力因素从广义上讲包括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主要由动机、兴趣、性格、情感、意志等五种基本心理因素组成,具体包括志向、成就动机、求知欲、表现欲、学习热情、责任感、荣誉感、义务感、自尊心、自信心、好胜心、独立性、坚持性(坚韧性)、自制性、群体性等十五项因素。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除了与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有关外,还在很大程度上与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有关。所以,我们在重视学生智力发展的同时,还必须重视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催化”作用。
2.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2.1动力作用。
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习积极的心理机制。非智力因素能使学生的智力健康发展,学习积极性高,态度正确,求知欲旺盛,注意力集中,自制能力强,这就有助于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促进智能发展和发挥。反之,非智力因素发展不良的学生,则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自觉性,注意力涣散,情绪不稳定,缺乏毅力。学生的动机过程影响智力与能力的操作效果,促使学生发挥已有的知识技能,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并将知识技能迁移到新情境中。
2.2定向作用。
非智力因素对儿童的学习活动起着定向作用,它把儿童的认识和行为统一起来,集中于学习活动,用于记忆、想象和思维所观察的事物和所学习的内容方面。一般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是孩子的智力水平不高,其实不然。很多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不能独立完成功课,即使是学习也心不在焉,精力不集中,他们的成绩当然会不好。因此,我们开发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发挥非智力因素定向作用,使学生的行为和认知统一起来,能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控力。
2.3补偿作用。
补偿作用是指非智力因素能够弥补智力与能力的某些方面的缺陷或不足。性格在这一方面的作用比较突出,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责任感、坚持性、自信心和果断性等性格特征,勤奋、踏实的性格特征,都可以使学生克服因知识基础较差而带来的能力上的弱点。
2.4巩固作用。
学习活动要具有吸引力和趣味性,更重要的是要能培养学生的坚韧性和克服困难的精神,使学生保持勤奋向上的情绪和刻苦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不断前进。反之,任性、懒散的消极因素起主要作用,学生缺乏克服困难的精神,就不能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3.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3.1重视师生情感、学科情感的培养。
情感是学生对学习态度的体验,是行动的精神支柱,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的纽带。积极的情感可以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起正向的推动作用;消极的情感则会干扰、阻碍学习,使学习效率降低,甚至引起不良的行为,起反向的作用。学生对教师没有感情甚至反感,那么教师讲课再好学生也听不进去。因此,教师首先要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2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使学生集中精力获得知识,是学习活动的强大动力。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努力创设问题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在讨论、辩难中,引导学生去探究同学之间不同的观点,促成兴趣的迁移与泛化。课堂学习气氛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活跃课堂气氛,允许学生主动提问,鼓励学生与教师争论,使课堂学习成为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相互促进的场所。
3.3学习动机的培养。
体育课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当前正掀起一股全民健身的热潮,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教师应充分把握机会,对学生进行目的性教育。体育的本质是增强体质,对学生的身体进行教育,因此,教师让学生在身体练习中了解体育的知识、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学习运动技术不是最终目的,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手段来增强体质,掌握运动能力,丰富锻炼身体的手段,更科学地锻炼身体,使思想品质得到磨练。
3.4培养坚强的学习意志。
意志是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和挫折,从而实现目标的心理活动。意志是意识能动的反映,它对改造客观世界,改造人体内部的生理活动,以及提高人的心理品质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意志、勇敢和目的性的培养问题,是具有头等意义的问题之一。”学生在对某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不可能不碰到困难,要克服这些困难,必须靠意志来支撑。
3.5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性格是指一个人在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主要表现在做什么和怎样做两方面。学生具有良好的性格,就能促进智力开发和能力的发展。学习是一种艰苦的劳动,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坚持性、顽强性、主动性和独立性等性格特点。同时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性格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要用精神振作、情绪高涨、意志坚强、果断恬静等性格影响学生。
4.结语
我们强调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绝不意味着就不要发展学生的智力。教师应根据体育教学特有的优势,在开发学生的智力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走出校门后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天石.从教育实习体育系教学改革的思路.福建体育科技,1998.8.[2]林文川.体育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福建学校体育卫生,1993.2.[3]王为民.体育教学与意志培养.福建学校体育卫生,1997.3.[4]丹尼尔·高曼.情绪智力.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8.[5]罗晓明.人格本位.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2005.3.[6]李秀丽.体育在培养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体育教学,19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