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少儿钢琴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从目前国内教学的总体情况来看,作为意志活动范畴之一的非智力因素,已经受到了广大音乐教师的关注,但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虽然非智力因素看起来并不那么具体,但它始终伴随着智力活动,操纵、控制着智力活动并直接影响到钢琴教学效果的优劣。而钢琴是一种需要眼、耳、手、脚、脑等全身器官共同参与和配合的高技能乐器,其演奏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讲甚至可以达到一支小型乐队的效果,尤其是它的演奏技法训练涉及到人的大脑和身体各部分的协调与同步运作,这为开发大脑提供了极好的手段。所以,教师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激发学习动机,培养恒久动力“动机,是指在需要的基础上,在一定的诱因条件下所引起的人的行为的一种动力。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学生的学习离不开这个动力。而学习动机,是决定学生能否获得知识技能的因素之一。”[1]因此,激发学生学习钢琴动机的重任,就落在了钢琴教师肩上。作为一名优秀的钢琴教师,一定要正确引导学生明确学习钢琴的目的,并要在钢琴学习中不断激发和鼓励他们的学琴动机。当然,钢琴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让学生真正做到多做......在少儿钢琴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所谓非智力因素,是人才素质的一部分内容,它包括一个人的意识倾向与个性心理特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气质、意志、性格、心态等,从目前来看,作为意向活动范畴的非智力因素,已经普遍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在少儿钢琴教学中,却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非智力因素看起来并不那么具体,却始终伴随着智力活动,控制、操纵着智力活动的运转节奏和速度,直接影响到钢琴教学的效果好坏。下面,就从非智力因素的几个主要方面入手,来谈谈少儿钢琴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少儿钢琴教学中兴趣的培养
爱因斯坦曾说过:“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激发兴趣都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儿童的天性决定着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更具有自觉性和主动性。因此,他们一旦对钢琴学习产生兴趣,便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的投入。
在儿童的钢琴教学中,教师起主导性的作用,因而教师应激发培养学生的习琴兴趣,并加以稳定和增强学琴兴趣的强度,以便兴趣始终贯穿于整个钢琴教学过程,也更有利于儿童学琴的进度,提高儿童对钢琴艺术的感受力和鉴赏力。
1、通过音乐欣赏,培养直接兴趣。音乐欣赏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判断能力。它可以丰富学习对音乐的了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别能力,增加其对演奏曲目的理解,大部分初学钢琴的孩子年龄较小,好动,注意稳定性差。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音乐欣赏活动,让学生通过欣赏来感受音乐。如《青蛙合唱》,让学生听并做出反应,用站起来表示小青蛙的叫声(高音),蹲下去表示青蛙的叫声(低音)。通过这种有趣的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理解音乐。教师也可以弹奏或放映一些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曲子或片段,让学生欣赏体验不同风格的曲子,感受音乐的千姿百态.通过欣赏的多种手段,让学生在欣赏的起始阶段就能受到感染,产生对学琴的直接兴趣。
2、选择适合学生接受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琴的稳定兴趣.在钢琴教学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实事求是,由易到难,选择适合学生接受的内容来教学.违反这一原则,一味追求进度、难度,或一直弹考级曲目,这种负重感只会削弱学生的习琴兴趣,甚至产生厌恶.只有遵循这一原则,注意难度的迂回递升,经常让学生体验成功,把练习曲和乐曲结合着进行教学,才更有利于学琴兴趣的稳定.如在教学拜厄、车尔尼的练习曲时,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乐曲来弹奏,这样,学生不觉得困难,而且优美的旋律能唤起学生的美感,熟悉的音调能调动学生的习琴兴趣.另外,对内容较长的曲目可以指导学生分阶段练习,逐步消化,由部分到整体,由慢到快,与此同时,以学生能轻松完成为目的,逐步进取,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琴,保持其稳定的学琴兴趣.3、创设表演舞台,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琴兴趣的强度.钢琴艺术是一门表演艺术,学生练琴的目的就是要能表现音乐,展现自我,愉悦身心,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让学生经常参加表演,不仅能锻炼提高学生的弹奏技巧和音乐表现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增强学生学琴兴趣.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创设表演舞台,让学生展现自我才能,如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钢琴交流,通过参与同龄人的表演,不仅能发现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及学习的经验和方法,还能感受到演出成功所带来的喜悦,从而推动他们更勤奋更刻苦地练琴,来增强学琴的强度.二、少儿钢琴教学中情感的培养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确实,情感在非智力因素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它伴随着认识活动而产生,同时又对认识的发展起推动作用或阻碍作用。喜悦、高兴、愉快的情感推动人们去知觉、注意并观察事物,思考事物的特征、作用,使人的聪明才智得以开发。反之,则使人远离事物,阻碍人对事物的注意、观察、思维与想象。音乐是所有艺术中最抽象的一种,它看不见,摸不着,只能听,是用来感受的艺术,但它能表现出人类最为细致的心理活动和感情波动,由此,音乐被称为感情的艺术。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极富音乐表现力,因而,钢琴教学中情感的培养,既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内容,又是钢琴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钢琴教学以音乐为审美对象来激发儿童的审美情感,使儿童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情感上的共鸣,使情操得到陶冶。在钢琴教学中实施情感效应,需要教师去探索、设计一些有效的方法。
1、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儿童语言讲解乐理知识和琴法。目前许多儿童的学琴年龄较小,由于他们的生长特点,好动性较强,上课时容易注意力分散,这时钢琴教师就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生动、形象的儿童化语言进行讲解。如把高音谱号说成蜗牛爬墙,把低音谱号说成小鱼跳水,把各种音符比作鸭蛋、球拍、蝌蚪,把10个手指练琴说成5个小姐妹和5个小兄弟在键盘上跳舞等等,从而激发孩子学习钢琴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心境里焕发激情。
2、要寓情感于教学中。在钢琴教学中,教师要富有激情和艺术感染力,通过自身情感的充分投入,以强烈的亲和力紧紧地使孩子从教师的情感上获得感染,逐渐学会从音乐中发现美的存在,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弹奏之中。
3、要善于诱导孩子进入音乐情境。教师要通过边范奏边引导启发,认真设计问题,以富于启发性的提问,留给孩子以充分联想、想象和思考的空间,在教师的诱导下,将孩子引入音乐情境之中,体会音乐中蕴含的至善至美,在纯净的心灵上注入自然和生活无限美好的情趣。
三、少儿钢琴教学中意志的培养
任何一门乐器都不容易掌握,都需要持之以恒地练习,而对儿童来说,意志薄弱,怕苦怕累,贪玩好动,注意力不能集中等现象是很普遍的,通过乐器练习可以磨练儿童的意志。儿童在钢琴学习中能让他们逐渐养成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要培养学生的意志,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要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向孩子灌输“几番耕耘,几分收获”的思想。要常给儿童讲一些大钢琴家练琴的故事,如亨德尔6岁时夜里偷着学琴,小巴赫月夜抄谱,贝多芬用凉水冰手练琴,舒伯特借钢琴练习等故事,让儿童逐渐认识到学习钢琴是一件很苦、很累的事,无任何捷径可走,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苦练,才能达到成功的境界。
2、要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科学地设置教学程序,循序渐进地引导儿童逐步延长集中注意力练琴的时间,锻炼他们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意志品质。在儿童钢琴教学中最常见的困难是:儿童的注意力无规则游移,以致完全脱离教师的意图。每当此时,教师应用极大的耐心采取重点强调法来牵制儿童的注意力,即一时照顾不到所有的方面,就先把注意力只放在一个方面,逐步解决弹奏中的问题。
3、要与家长密切配合。在教学中,钢琴老师固然是教学的主导因素,但家长却是天天与孩子在一起的最亲密的人。对年龄较小的儿童,家长应陪同学琴,以保证准确、全面地理解老师的各种要求。在家里,家长要经常督促孩子严格保证练琴时间,使他们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学会克制自己、管理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认真学习。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少儿钢琴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并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不仅对学生弹琴技能、技巧的掌握有着积极的作用,而且对培养个性和谐、心灵充实、人格健全、人性完美的发展的人才起到独特的陶冶作用。在教学中只有充分发挥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共同作用,才能更好地引导少年儿童在艺术道路上的发展。谈幼儿钢琴培训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文章主题标签: 幼儿钢琴培训 钢琴培训 学习钢琴 钢琴教学
浅谈幼儿钢琴培训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钢琴,它以音域宽广,气势磅礴,富于色彩变化,表现力极为丰富的优点,被称之为乐器之王。让幼儿从小学习钢琴,不仅能使他们提高音乐素养和艺术修养,而且对幼儿智力早期开发和培养严谨而踏实的学习态度、自觉刻苦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幼儿钢琴培训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让幼儿的兴趣和情感贯穿钢琴培训学习的始终
钢琴入门学习阶段比较顺利,如果让幼儿保持稳定、持久的学习热情,就可以促使学习获得可喜进步。而有些幼儿开始学习弹钢琴时表现不太稳定,兴趣时高时低,情绪忽冷忽热,练琴时坐不住,心不在焉等,这种学习效率会大大降低。由此可见,对幼儿进行兴趣和情感培养,不断激发求知探索的热情是十分重要的。
如何培养幼儿的兴趣和情感呢?首先,根据幼儿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等特点,在钢琴课上采用动、静结合的教学方式,并穿插听音、听节奏的训练,讲钢琴家的故事,分析乐曲等形式来调节孩子的大脑,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地吸引幼儿注意力。同时要求家长们合理、科学的安排练琴时间,尽可能抓住孩子一天中最充沛、最有学习愿望的时间练,每次时间不能过长,将一天的练琴时间“化整为零”地分为几个十几分钟。其次,让幼儿多听音乐,多看其他人演奏,通过比较不断增强他们对音乐美的感受力和表现欲,并且创造机会让幼儿在各种场合下都能乐意向听众演奏。其三,多鼓励,多表扬,可采取画五角星或小红花等物质鼓励来肯定幼儿的成绩,通过这些激发幼儿钢琴学习的兴趣,产生更大的学习愿望,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其四,通过录音磁带、文艺晚会等多种途径让幼儿多欣赏、多接触广大的音乐天地来唤起幼儿对音乐更加浓厚的兴趣。
二、重视意志的培养
弹钢琴作为一门技艺性很强的表演艺术,需要付出几年、十几年、甚至更长期不懈的顽强努力,它具有长期性和艰苦性。坚持“天天练”,这是意志锻炼的硬功夫。学习贵在坚持,不因为这个或那个原因中断练琴时间,哪怕十分钟、半小时也不放过。第二,幼儿钢琴培训学习认真、严肃,一丝不苟的精神,从手指的基本功训练到演奏姿势,或读谱中对指法、连线、休止符、保留音、延长记号等小标记一个也不错过。第三,培养不怕苦、不怕难精神,如初学者最先遇到的手指基本功训练,它除了要领略弹奏姿势和方法要领外,还要吃透并且反复练习。在这种枯燥无味的练习中除了认真、踏实的态度外,更要有不怕苦的精神,这时可采取给幼儿讲“铁杵磨针”、“愚公移山”等有意义的小故事进行引导、启发培养不怕苦、不怕难的精神。
三、关注幼儿的气质成长
气质是存在于个人既典型又相当稳定的个性特征,每种气质类型都具有积极和消极因素,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学习、品格和事业的发展。在钢琴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和分析气质对学琴幼儿在智力活动中可能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探讨可行的措施和办法,以促进幼儿品格的健康成长。
外向型的幼儿,精力充沛,热情直爽,特别初学者,课堂上显得较活泼,思维敏捷,反应较快,具有学习潜力,这是他们积极的一面。但有的幼儿个性强,好胜意识浓,甚至还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意识,这样学习中易产生浮躁情绪,易感情冲动难以自制,如:在学习中遇到连续几次不成功的弹奏,就用力“敲琴”或索性不弹,坐在那儿嚎啕大哭。遇到这种情况,作为老师或家长都应“冷”处理,想办法降温,让幼儿情绪平静下来,帮助幼儿分析为什么这句弹不好,切不可大人同小孩一样“热”,大声训斥孩子,这样只能火上浇油,带来相反的效果。
对于外向型幼儿,一方面要肯定,保持和发扬他们的积极、热情、好胜的气质特点,提出可行的奋斗目标,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还应让他们保持热情、进取的学习情绪,另一面,从“严”出发,注意改变一切不利因素,耐心说服,讲道理,不纵容,不迁就,逐渐培养、帮助他们树立踏实、细致的钢琴学习习惯,学会自己解决学习中困难,增加信心。
内向型幼儿,在琴课上表现安静,坐得住,肯动脑,不浮躁,并隐藏着相当大的潜力,但是他们在思维上却不如外向型幼儿那样活跃、灵活,初学者不像外向型那样反应快,接受力强。这时我们不能从外表看,甚至埋怨幼儿“笨”、“缺少音乐细胞”、“没前途”等,实际上稳重而富有耐力的个性会带给孩子踏实的学习态度。实践中发现这些孩子进度较慢,接受能力迟缓,但一个阶段下来,便发现他们掌握知识较扎实,学习情绪较稳定,这对以后长期深入的学习钢琴能产生良好的作用。但他们由于学习不得法较“死板”而影响学习效率,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帮助掌握科学的练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rn培训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钢琴,它以音域宽广,气势磅礴,富于色彩变化,表现力极为丰富的优点,被称之为乐器之王。让少儿从小学习钢琴,不仅能使他们提高音乐素养和艺术修养,而且对少儿智力早期开发和培养严谨而踏实的学习态度、自觉刻苦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少儿钢琴培训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少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让少儿的兴趣和情感贯穿钢琴培训学习的始终钢琴入门学习阶段比较顺利,如果让少儿保持稳定、持久的学习热情,就可以促使学习获得可喜进步。而有些少儿开始学习弹钢琴时表现不太稳定,兴趣时高时低,情绪忽冷忽热,练琴时坐不住,心不在焉等,这种学习效率会大大降低。由此可见,对少儿进行兴趣和情感培养,不断激发求知探索的热情是十分重要的。如何培养少儿的兴趣和情感呢?首先,根据少儿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等特点,在钢琴课上采用动、静结合的教学方式,并穿插听音、听节奏的训练,讲钢琴家的故事,分析乐曲等形式来调节孩子的大脑,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地吸引少儿注意力。同时要求家长们合理、科学的安排练琴时间,尽可能抓住孩子一天中最充沛、最有学习愿望的时间练,每次时间不能过长,将一天的练琴时间“化整为零”地分为几个十几分钟。其次,让少儿多听音乐,多看其他人演奏,通过比较不断增强他们对音乐美的感受力和表现欲,并且创造机会让少儿在各种场合下都能乐意向听众演奏。其三,多鼓励,多表扬,可采取画五角星或小红花等物质鼓励来肯定少儿的成绩,通过这些激发少儿钢琴学习的兴趣,产生更大的学习愿望,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其四,通过录音磁带、文艺晚会等多种途径让少儿多欣赏、多接触广大的音乐天地来唤起少儿对音乐更加浓厚的兴趣。
二、重视意志的培养弹钢琴作为一门技艺性很强的表演艺术,需要付出几年、十几年、甚至更长期不懈的顽强努力,它具有长期性和艰苦性。坚持“天天练”,这是意志锻炼的硬功夫。学习贵在坚持,不因为这个或那个原因中断练琴时间,哪怕十分钟、半小时也不放过。第二,少儿钢琴培训学习认真、严肃,一丝不苟的精神,从手指的基本功训练到演奏姿势,或读谱中对指法、连线、休止符、保留音、延长记号等小标记一个也不错过。第三,培养不怕苦、不怕难精神,如初学者最先遇到的手指基本功训练,它除了要领略弹奏姿势和方法要领外,还要吃透并且反复练习。在这种枯燥无味的练习中除了认真、踏实的态度外,更要有不怕苦的精神,这时可采取给少儿讲“铁杵磨针”、“愚公移山”等有意义的小故事进行引导、启发培养不怕苦、不怕难的精神。
三、关注少儿的气质成长气质是存在于个人既典型又相当稳定的个性特征,每种气质类型都具有积极和消极因素,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学习、品格和事业的发展。在钢琴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和分析气质对学琴少儿在智力活动中可能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探讨可行的措施和办法,以促进少儿品格的健康成长。外向型的少儿,精力充沛,热情直爽,特别初学者,课堂上显得较活泼,思维敏捷,反应较快,具有学习潜力,这是他们积极的一面。但有的少儿个性强,好胜意识浓,甚至还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意识,这样学习中易产生浮躁情绪,易感情冲动难以自制,如:在学习中遇到连续几次不成功的弹奏,就用力“敲琴”或索性不弹,坐在那儿嚎啕大哭。遇到这种情况,作为老师或家长都应“冷”处理,想办法降温,让少儿情绪平静下来,帮助少儿分析为什么这句弹不好,切不可大人同小孩一样“热”,大声训斥孩子,这样只能火上浇油,带来相反的效果。对于外向型少儿,一方面要肯定,保持和发扬他们的积极、热情、好胜的气质特点,提出可行的奋斗目标,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还应让他们保持热情、进取的学习情绪,另一面,从“严”出发,注意改变一切不利因素,耐心说服,讲道理,不纵容,不迁就,逐渐培养、帮助他们树立踏实、细致的钢琴学习习惯,学会自己解决学习中困难,增加信心。内向型少儿,在琴课上表现安静,坐得住,肯动脑,不浮躁,并隐藏着相当大的潜力,但是他们在思维上却不如外向型少儿那样活跃、灵活,初学者不像外向型那样反应快,接受力强。这时我们不能从外表看,甚至埋怨少儿“笨”、“缺少音乐细胞”、“没前途”等,实际上稳重而富有耐力的个性会带给孩子踏实的学习态度。实践中发现这些孩子进度较慢,接受能力迟缓,但一个阶段下来,便发现他们掌握知识较扎实,学习情绪较稳定,这对以后长期深入的学习钢琴能产生良好的作用。但他们由于学习不得法较“死板”而影响学习效率,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帮助掌握科学的练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浅谈钢琴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近年来,我国掀起阵阵“素质教育”的热潮。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被大部分人所青睐,而其中学习钢琴被公认为是儿童智力开发的理想途径。那么,家长送孩子学习钢琴的目的只是为了开发智力吗?笔者认为,学习钢琴除了能起到开发智力的作用,若是教师在钢琴教学中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则会令学生的技术与身心同时获得发展,真正从学习钢琴的途径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非智力因素包括性格、品德、意志、情绪、行为作风、习惯等诸多因素,这些因素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素质教育要求培养的人才必须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创新能力的人,曾经有过这么一些孩子,他们也曾闪现过奇光异彩的所谓“天分”,曾使教师抱有极大的希望,但是,他们或者因为意志力差,或者因为品德差,或者因为有不良的生活学习习惯而不能尽如人意地取得他应有的成绩,这些都是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背道而驰的。因此,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还能促进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全面发展。笔者总结几年的工作经验,认为钢琴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循序渐进,在音乐中培养孩子学琴的兴趣,陶冶孩子的情操
孩子们学钢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因为学钢琴既要用脑又要用手,既要学艺术又要学技术,对于孩子来说,首先还要培养他们学钢琴的兴趣。我们时常看见,有的孩子在初学钢琴时,教师或家长没有充分注意培养他们潜在的学习钢琴的兴趣,甚至使孩子们视学钢琴为畏途。没有了学琴的兴趣,难保不会出现“以刀断指”的悲惨场面。要想培养孩子学琴的兴趣,比较好的方法是当儿童开始学习钢琴时,就使他们生活在生动优美的音乐之中,千万不要急于求成,过快地投入到技术训练中去,这样做反而会引起孩子的厌烦情绪。教师应弹给他们听许多美好的音乐,使他们体会到钢琴丰富的表现力,并使他们听出钢琴可以发出许多不同的音色等等。而通过学习,他们也能很快的在钢琴上弹出他所喜爱的旋律(尽管他弹的可能是一首很短的旋律),且弹得生动、得意,使听的人受到感染。在美好的音乐熏陶下,学生自然而然地想追求好听的声音,自然地懂得要想发出好听的声音,手指就得站起来,就得支撑住手臂的重量,而不能趴在琴上。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将手指站好与站不起来所发出的声音进行比较,启发他们有较明确的声音要求,再在技术上加以指导,告诉他们弹出应有声音的方法。这样,他们练习时就有了追求的目标,防止了枯燥。另外,在乐曲选择方面,笔者认为在初级阶段,应选择一些优美、活泼的儿童歌曲或民间旋律,因为其中的情感和意境比那些即使是专为儿童而写的最好的教材还要鲜明得多,可以引起孩子浓厚的兴趣,还可在钢琴中让孩子受到民族教育,陶冶情操。等到儿童学琴的兴趣趋于稳定之后,再适当加入技术训练,两者互相补充,让孩子们在自己美妙的琴声中感受到钢琴的魅力,从而不断提高学琴的兴趣。
二、“会学习”才能健康地成长——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会学习”其实就是指学习的自觉性和独立性。“会学习”对一个学生的成长其重要,不仅对小学生,对中、大学生都非常重要。素质教育中最主要的一个观点就是要让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现在孩子学琴的平均年龄越来越小,不少儿童从四、五岁就开始学琴。有的家长甚至放弃了自己的工作,整天陪孩子练琴、上课,帮他们记笔记。
长此下去,学生依赖惯了,一旦离开父母需要他自己学习时,会有一段时间非常不适应,感到无所适从,上课记不住老师提的要求,下课不会练习,陷入苦恼状态,他们不得不重新学习用自己的头脑、耳朵来学习,因此可能存在一个学习的“下降期”。当他克服了这段困难,具备了学习的主动性,并懂得了如何学习后,才能健康地成长。教师要启发学生一点一滴思考的能力,上课时经常提出一些问题来启发他们思考并回答,促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并能循着这条路自己去学习。“会学习”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正确地读谱,认准音符的高低、长短、奏法、指法,弄清调性,弄懂谱上一切术语,并认真遵照去做。在这基础上把乐曲的乐句、乐段分清,再深入的程度还要分析曲式、旋律与伴奏的关系、和声、节奏韵律、复调乐曲中的主题及其发展等等。
(二)会运用自己的听觉。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用声音来表达艺术形象的;音乐又是“听觉艺术”,不仅在于声音的高低、节奏的准确——更重要的是表达内心对艺术形象的音响想象。要从小就训练对弹奏发出的声音有敏锐的感觉,不能满足于只是“发出”声音,而是要根据乐曲性质的要求发出应有的声音。
(三)会有效的练琴。开始练习一首乐曲前须先正确读谱,接着分手练习,分声部练习(特别是复调曲子),分段练习,思想集中,能在脑海中留下音乐的印象,而不应一遍遍从头弹到尾,许多遍后仍然得不到深刻印象。因为一首乐曲都有一定的长度,往往弹到后面,前面的印象已经淡漠了。但如分成小段练习,其效果就不同了。这样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后的练习是根据教师的要求,经过思考明确要达到的目标,并朝着这个方向找到关键所在,针对主要难点,采取攻关的态度,经过反复刻苦练习使弹奏逐步完善。
(四)会举一反三。善于把学到的一切应用到以后的学习中。例如两个音的小连线的奏法很早就学过了,今后凡是遇到就能用上,而不需要教师每次都再提醒应该如何弹。
“会学习”的学生在各方面都具有主动性,他渴求知识,有钻研精神,随着年龄的增长,求知欲更旺,凡不懂的知识努力去学习,对乐谱上各种记号绝不放过,主动查阅字典,还积极听各种音乐会,听唱片、录音,从中吸取各种营养,并翻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写作背景等以丰富自己的弹奏。这样的学生进步是很快的。
三、注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孩子们学习钢琴一段时间后,一些能取得较明显的进步,但有一些仍存在许多问题。如有的学生专业成绩较长时间未能取得进展,有的较有才能却不能专心于学习,有的演奏总不能完整,音乐表现不能打动人心„„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在哪里呢?主要是学生的心理素质不行,所以在钢琴教学中还要重视教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第一,要加强思想教育。有的学生认为自己本身条件好,已有一定演奏水平,就不爱学习,不愿练琴。对这类学生教师要先了解他们学琴的动机,研究如何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为钢琴音乐事业奋斗的高度自觉性和坚强的意志,使他们热爱音乐、明确学习目的,从而产生内动力和意志力。要使学生明白:若想成为一个有高超艺术成就的艺术家,就必须投入毕生的精力,付出巨大的劳动,克服各种困难。
第二,以鼓励为主,用心理疗法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有的学生精神萎靡不振、情绪压抑颓丧,或恐惧忧虑、自我封闭,对具有这种心理特征的学生,要加倍关心帮助他们,在学习上要求上要耐心,以鼓励为主。正如前苏联著名钢琴家、教育家涅高兹在《论钢琴表演艺术》一书中所述:“许多年以来,当我(顺便说一句,这是出于自愿)在教一些很差的学生并且因此觉得很烦恼的时候,我常常用这样一个想法来安慰自己:虽然我永远也不能教会他们‘弹得很好’,不能把他们培养成钢琴家,但通过音乐,通过对他们‘注射艺术杆菌’,我毕竟还是把他们拖进了精神文化的领域(哪怕做的不多),促进了他们优秀的精神品质的发展和成长——这不是唐·吉珂德精神,除了极少的例外,我多少总是能做到一些什么的。”相信这段话对我们的教学是有益的。
第三,教养学生在客观环境条件变化的情况下,能沉着镇静地处理碰到的困难的问题。有的学生演奏时缺乏自控能力,不能调节平衡自己的心理状态。如赛前舆论认为似乎某某过去比赛得过奖,这次一定还会“稳拿”,从而造成精神上的负担;或比赛前碰到了强手,顿时失去信心,不能正常发挥自己的原有水平。因此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使学生清醒地看到事物是辩证的,是在变化发展的,不能固定地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成绩和问题。在不断追求进步的过程中,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增强信心,也要甩掉包袱,轻装前进。
第四,培养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有的学生演奏常常中断,不能完整地表现音乐。对这样的学生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他们注意力的集中,要求他们平时练琴要做到心理练习的集中。使学生明白专业上的进步不完全是取决于练了多少个小时,而是动了多少脑筋。技术上的完善、肌肉的有效控制也只有在人心理集中的情况下,才能够加以把握。如果学生获得了注意力,就会提高练琴质量,取得更好的演奏效果。不同的学生在心理活动上,在气质、性格、兴趣、能力各方面存在着差异,有着不同的气质类型和性格特征。教师应根据他们各自心理活动的规律,以他们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作为教学工作的起点和依据。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出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授课计划,采取适合他们各自特点的教学方法,扬长避短,使他们能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第五,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成功会使人的自信心越来越强。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选择适当难度的乐曲,对学生的要求要具体、明确、合理,这样才易于检查,看出效果,使学生获得成功感,更好地树立自信心。要求提得太低,不利于能力的发展,提得太高,学生做不到,反而挫伤学习的积极性及自信心。根据不同的对象、条件,不断提出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新的、更高的要求,收到效果要及时评价、表扬、强化,以提高学生的自觉性与自信心。
在素质教育提得越来越响的今天,音乐教育具有独特的智力开发的功能,这一观念人们已基本达到共识,但是,是否孩子掌握的音乐技术难度越大就能越好地开发智力呢?答案是否定的。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情感教育,虽然在音乐教育中各种智力因素都会得到锻炼和发展,但是,音乐教育开发智力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方式,对其情感、意志、品格等非智力因素进行陶冶和塑造来实现的。所以,新世纪的钢琴教学应更加重视审美教育、情感教育,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让孩子真正走进艺术的殿堂,并在艺术甘霖的滋养中身心得以全面发展。
钢琴教学中优良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利用
一个孩子如果有较好地音乐潜质,那么他学习音乐,特别是学习乐器就会具备了成才的极大可能性。可是,是不是有了良好的先天素质就一定会在乐器学习中取得显著成绩呢?我想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是否定的答案。如果没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再有天分的孩子也难成才。而对于先天素质一般的孩子,只要肯努力,也会成才。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决定作用。心理学的研究证实,人类的任何智慧行为,归结起来都有两种心理因素参与:一种是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的智力因素;一种是包括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的非智力因素。成才的过程正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又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正如古人所说“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意思是:不是不会做,是不肯去做。“能”即智力因素,而“为”就是非智力因素了。“不为”则无以成才。其实,在智慧活动中,人的智力因素如果要发挥到最大效能,必须有优良的非智力因素积极参与,事实上,对于一个人来说,有几分的勤奋,他的天资就发挥几分。即使是有十分天资的人,也必须加以十分的努力,才能使其天资充分得到发展。一个人,如果连一分勤奋也没有,他的天资再高也等于零,他注定不能成才。由此看来,非智力因素对人的成才与否起着最后的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我在钢琴教学中就是从非智力因素着手开展教学,通过教学培养孩子的优良的非智力因素,然后又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直接促进学生的钢琴学习。我所进行的非智力诸因素培养包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稳定的爱好习惯,勤奋好学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健康的身心素质、良好的个性和乐观的态度以及较强的心理承受力等。而这些,才是成才的决定性因素。
一:将主观或客观的兴趣转移为稳定的爱好,进而上升为一种美好的理想。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初动力。有了对某事的某种兴趣,人的学习才有了推动力。它是一个人力图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个性倾向,这种个性倾向带着主观色彩和较明显的随意性。不管是学生与生俱来就有的音乐兴趣或是在教师的教学中产生的学琴兴趣,只要仅仅是兴趣阶段,就很容易被转移或在具体的行动中被消减.。所以,对于琴童,第一重要的是启发保护并丰富延伸学习兴趣,使之变成一种稳定些的爱好,进而在爱好的濡染与教师的熏陶里上升为一种美好的理想。
学习乐器没有浓厚的兴趣,对教师和学生来说,会是一件苦事。所以,首先要避免的是:开始就不感兴趣而强迫学习。那就失去了业余爱好的意义,不仅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起不到积极作用而且反而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烦躁情绪,直接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发育。业余爱好有多种,可以允许孩子选择,不必勉强。不然即使强迫学习,也会事倍功半,劳神伤身。
开始学琴就表现浓厚兴趣的孩子,则要小心呵护精心培养了。首先要从选材上吸引孩子,尽量选取一些生动优美,活泼愉快情绪的教材内容使学生感兴趣。很多专门为孩子们编写的钢琴教材给我们提供了选择的余地.比如五个手指独立站立的练习,在上海出版的《儿童钢琴基本教程》就有一些生动的小曲子辅佐,这些曲子形象有趣比起一些枯燥的练习曲当然要效果好得多。
钢琴学习本身就是一种通过不断练习获得的技能。孩子初始的兴趣在对音乐的感受及教师的培养中得到巩固后,随着对演奏技能的逐步掌握,孩子们会渐渐感受音乐的美和演奏的乐趣,以至于逐步将兴趣演化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爱好。有了比较稳定的爱好,就要引导孩子们在愉悦的再创造中生长对音乐的期望,在心中萌发一种理想化的学习目的。做到这些,最好的方式就是教师足够的耐心启发和爱心。对孩子们演奏中练习的内容,教师可以了解好背景及意义,用自己具有感染性的语言,当面诠释给孩子。钢琴教学的一对一主要方式,很适合师生的交流。亲切的态度,丰富生动的资料是我授课的必备。而且,教师应该望着孩子的眼睛,使交流更加直接到位。
当孩子们在自己的亲身操作,教师的讲解中通过一周的再创造时,一种对音乐的满足感会强化心中创造表现的理想,以利于在主动的学习中,迈向美妙的音乐世界。
二:勤奋好学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
钢琴学习由于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技能训练,要想取得好的学习效果,需要足够量的每日练习。不能保证足够的练习,就不能保证学习的效果。几乎所有学琴的儿童和家长都会感受到钢琴学习的苦。钢琴学习本身的特点,使孩子和家长经受着意志的考验。协调好家长注意培养孩子顽强的意志和毅力。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教学和孩子的练习。
很多孩子天质出色,但因为没有足够的练习量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有的孩子素质平平但不怕吃苦,勤奋好学,坚持足够的练习,照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这一方面的培养,教师除了言传身教,多给孩子展示优秀人物的有关事迹,随时随地地影响孩子,使其在耳然目濡中默默接受影响外,我还特别注意了其他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那就是,可以让孩子们在跟别人的对比中寻找差距,特别是关于练琴时间的安排,各自在每日的练习情况等等。使之在对比中萌发比学赶超的劲头,从而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每日练习,在自觉不自觉中成就了勤奋学习的习惯。同时,要发动家长促进孩子这方面的发展。孩子到底是孩子,一般都顽皮自制力差。玩和学有时难以控制,初学者需要家长的督促和提醒。家庭,教师和孩子三方面的配合有助于孩子逐渐形成好学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三:敦促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任何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都是有一定规律的,掌握正确的练琴方法,孩子的学习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们一般不能跟成人的学习相比,他们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分清什么是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练琴方法。所以说,钢琴教师不能只对课堂负责任,要在孩子的学琴生涯中及时敦促他们用正确科学的方法练习。可以根据钢琴学习的规律和自身的教学经验,为孩子总结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
可以针对不同年龄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对孩子的家庭练习给以量的要求和具体可行的时间建议,设身处地为不同家庭情况和不同生活习惯的的孩子设计切实可行的练琴策略。还要特别注意根据不同孩子的注意力及反应力特点,提供不同的练琴方案,并经常性的关注,帮助孩子坚持巩固正确方法。如有的孩子活泼些,可以提议分时间段练习。有的孩子比较安静,就可以固定时间练琴,自觉养成练琴习惯。
正确的学习方法离不开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位附中校长说得好。“一个人在自己的神经中存放着一注道德资本,这注资本不断的增长着,一个人自己毕生都将从它那里得到利息。„„那么,在同样的程度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的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够用不断增长的利息去折磨人,去麻痹他们最好的创举。曾经有多少创举,有多少杰出人物被埋葬在坏习惯下面”。所以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重要。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成就一个人,反之不良习惯则贻误了一个人。
具体到钢琴学习中,要从点点滴滴开始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要孩子做到的习惯,教师必须经常要求,并以身作则给孩子示范。首先要重视基本功的练习,要求孩子绝不可贪图曲子的优美忽视基本功的练习。可以根据不同孩子的手指功能及音乐感觉给以合适的基本联系,并坚持问津孩子的练习情况。
在学习习惯的培养中,有一方面貌似平常但很重要,那就是要使孩子养成高度集中注意力,快速反应操作要求和教师的纠错,使之养成大脑积极快速的运转习惯,以锻炼敏捷的反应能力,而这一能力的掌握则更有效地促进了学习的质量。在教学中我发现,知要不提醒,即使本质素质很好,极其聪敏的孩子也会在模仿一个技巧和纠正一种错误时凡凡地反应。但如果教师经常给孩子提醒和要求,则即使一般的孩子也会训练出敏捷的反应能力。
学习钢琴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如果让孩子的思维习惯了松懈的发应,根本就不能较好地将技术学习到家。从姿势,表情表现,以及倾听模仿等方面都注意培养良好习惯,最终就会使孩子较好地掌握正确地学习方法,使孩子们的学琴生涯走入正确的轨迹。
四:有意识培养学琴生涯中的乐观态度以及较强的心理承受力,最终养成孩子健康的学习心理,并使之反过来促进孩子的各项学习。
由于钢琴学习本身的学习特点,需要学习者保证足够的练习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成效。在学琴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很多孩子在学琴中保持曲线式向前,在遇到学习的低谷,比如双手的初步配合,复调进入,299的快速练习等时,会因突然的难度而产生动摇心理。对于与学生进行一对一教学的教师来说,要帮助孩子们渡过这些难关就要贯穿整个学琴生涯,以自己的积极态度,乐观精神和充足的自信,言传身教,使孩子们拥有一种乐观向上,不怕困难的态度。积极的情绪,使人心境好,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想象丰富,能够提高人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孩子拥有了乐观的心境对学琴尤其重要。
乐观的态度离不开较强的承受能力。较强的承受力是一种良好的个性品质,它是形成乐观品质的前提。教师要在孩子所迈入的每一关键一步,有意识引导孩子心平气和地接受新困难的挑战,承受愈益程度深,大的作业量。养成不怕困难勇于接受新的挑战的良好心态。而健康的心态,则是一切学习的最佳状态和有力保证。
总之,孩子学琴生涯中,我们可以利用这项业余爱好培养孩子的多种非智力因素,使孩子在这项学习中多方受益健康发展,成为一个拥有特殊意志和优秀品格的人。而这一切,定会反过来促进了孩子的学琴。
第二篇:浅谈少儿钢琴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1
浅谈少儿钢琴教学中兴趣的培养
内容摘要: 在《课程新课标》的指导下要求教师要激发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引起感情上的共鸣,既创设了教学情景,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审美能力,促使课堂教学的有机延伸,从而深化德育和美育,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钢琴教学 激发 培养
为激发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引起感情上的共鸣,既创设了教学情景,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审美能力,促使课堂教学的有机延伸,从而深化德育和美育,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一、少儿钢琴教学中兴趣的培养
爱因斯坦曾说过:“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激发兴趣都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儿童的天性决定着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更具有自觉性和主动性。因此,他们一旦对钢琴学习产生兴趣,便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的投入。
在儿童的钢琴教学中,教师起主导性的作用,因而教师应激发培养学生的习琴兴趣,并加以稳定和增强学琴兴趣的强度,以便兴趣始终贯穿于整个钢琴教学过程,也更有利于儿童学琴的进度,提高儿童对钢琴艺术的感受力和鉴赏力。
1、通过音乐欣赏,培养直接兴趣。音乐欣赏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判断能力。它可以丰富学习对音乐的了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别能力,增加其对演奏曲目的理解,大部分初学钢琴的孩子年龄较小,好动,注意稳定性差。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音乐欣赏活动,让学生通过欣赏来感受音乐。如《青蛙合唱》,让学生听并做出反应,用站起来表示小青蛙的叫声(高音),蹲下去表示青蛙的叫声(低音)。通过这种有趣的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理解音乐。教师也可以弹奏或放映一些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曲子或片段,让学生欣赏体验不同风格的曲子,感受音乐的千姿百态.通过欣赏的多种手段,让学生在欣赏的起始阶段就能受到感染,产生对学琴的直接兴趣。
2、选择适合学生接受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琴的稳定兴趣.在钢琴教学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实事求是,由易到难,选择适合学生接受的内容来教学.违反这一原则,一味追求进度、难度,或一直弹考级曲目,这种负重感只会削弱学生的习琴兴趣,甚至产生厌恶.只有遵循这一原则,注意难度的迂回递升,经常让学生体验成功,把练习曲和乐曲结合着进行教学,才更有利于学琴兴趣的稳定.如在教学拜厄、车尔尼的练习曲时,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乐曲来弹奏,这样,学生不觉得困难,而且优美的旋律能唤起学生的美感,熟悉的音调能调动学生的习琴兴趣.另外,对内容较长的曲目可以指导学生分阶段练习,逐步消化,由部分到整体,由慢到快,与此同时,以学生能轻松完成为目的,逐步进取,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琴,保持其稳定的学琴兴趣.3、创设表演舞台,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琴兴趣的强度.钢琴艺术是一门表演艺术,学生练琴的目的就是要能表现音乐,展现自我,愉悦身心,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让学生经常参加表演,不仅能锻炼提高学生的弹奏技巧和音乐表现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增强学生学琴兴趣.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创设表演舞台,让学生展现自我才能,如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钢琴交流,通过参与同龄人的表演,不仅能发现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及学习的经验和方法,还能感受到演出成功所带来的喜悦,从而推动他们更勤奋更刻苦地练琴,来增强学琴的强度.二、少儿钢琴教学中情感的培养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确实,情感在非智力因素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它伴随着认识活动而产生,同时又对认识的发展起推动作用或阻碍作用。喜悦、高兴、愉快的情感推动人们去知觉、注意并观察事物,思考事物的特征、作用,使人的聪明才智得以开发。反之,则使人远离事物,阻碍人对事物的注意、观察、思维与想象。
音乐是所有艺术中最抽象的一种,它看不见,摸不着,只能听,是用来感受的艺术,但它能表现出人类最为细致的心理活动和感情波动,由此,音乐被称为感情的艺术。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极富音乐表现力,因而,钢琴教学中情感的培养,既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内容,又是钢琴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
钢琴教学以音乐为审美对象来激发儿童的审美情感,使儿童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情感上的共鸣,使情操得到陶冶。在钢琴教学中实施情感效应,需要教师去探索、设计一些有效的方法。
1、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儿童语言讲解乐理知识和琴法。目前许多儿童的学琴年龄较小,由于他们的生长特点,好动性较强,上课时容易注意力分散,这时钢琴教师就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生动、形象的儿童化语言进行讲解。如把高音谱号说成蜗牛爬墙,把低音谱号说成小鱼跳水,把各种音符比作鸭蛋、球拍、蝌蚪,把10个手指练琴说成5个小姐妹和5个小兄弟在键盘上跳舞等等,从而激发孩子学习钢琴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心境里焕发激情。
2、要寓情感于教学中。在钢琴教学中,教师要富有激情和艺术感染力,通过自身情感的充分投入,以强烈的亲和力紧紧地使孩子从教师的情感上获得感染,逐渐学会从音乐中发现美的存在,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弹奏之中。
3、要善于诱导孩子进入音乐情境。教师要通过边范奏边引导启发,认真设计问题,以富于启发性的提问,留给孩子以充分联想、想象和思考的空间,在教师的诱导下,将孩子引入音乐情境之中,体会音乐中蕴含的至善至美,在纯净的心灵上注入自然和生活无限美好的情趣。
三、少儿钢琴教学中意志的培养
任何一门乐器都不容易掌握,都需要持之以恒地练习,而对儿童来说,意志薄弱,怕苦怕累,贪玩好动,注意力不能集中等现象是很普遍的,通过乐器练习可以磨练儿童的意志。儿童在钢琴学习中能让他们逐渐养成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要培养学生的意志,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要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向孩子灌输“几番耕耘,几分收获”的思想。要常给儿童讲一些大钢琴家练琴的故事,如亨德尔6岁时夜里偷着学琴,小巴赫月夜抄谱,贝多芬用凉水冰手练琴,舒伯特借钢琴练习等故事,让儿童逐渐认识到学习钢琴是一件很苦、很累的事,无任何捷径可走,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苦练,才能达到成功的境界。
2、要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科学地设置教学程序,循序渐进地引导儿童逐步延长集中注意力练琴的时间,锻炼他们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意志品质。在儿童钢琴教学中最常见的困难是:儿童的注意力无规则游移,以致完全脱离教师的意图。每当此时,教师应用极大的耐心采取重点强调法来牵制儿童的注意力,即一时照顾不到所有的方面,就先把注意力只放在一个方面,逐步解决弹奏中的问题。
3、要与家长密切配合。在教学中,钢琴老师固然是教学的主导因素,但家长却是天天与孩子在一起的最亲密的人。对年龄较小的儿童,家长应陪同学琴,以保证准确、全面地理解老师的各种要求。在家里,家长要经常督促孩子严格保证练琴时间,使他们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学会克制自己、管理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认真学习。
总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少儿钢琴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并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不仅对学生弹琴技能、技巧的掌握有着积极的作用,而且对培养个性和谐、心灵充实、人格健全、人性完美的发展的人才起到独特的陶冶作用。在教学中只有充分发挥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共同作用,才能更好地引导少年儿童在艺术道路上的发展。
2、张克尔.《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应用》2002版第四期
3、陈至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在全国中小学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2001 程学锐.《发挥电教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2002
第三篇: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佛山市荣山中学 张韶奋
在教学中发现,差生中的绝大多数智力并不差,可见决定差生的因素往往是非智力因素。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的因素,例如动机、兴趣、情感、性格、意志、习惯等。因此在教学中,在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的同时,还必须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融于教学之中,把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作为学科教学的目标之一。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一些做法。
一、用典型事例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志。
意志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方面,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对其智能的发展是有强化和推动作用的。教学中,有目的地不断用榜样言行生动范例教育学生,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意志,例如讲华罗庚、陈景润等我国著名数学家的事迹及成才的故事,指出他们之所以能登上数学的高峰,是因为他们具有锲而不舍的坚强意志,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的可贵品质,培养克服困难的毅力,勤奋而顽强地学习。教学中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克服困难的机会,教师积极启发诱导,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独立探索克服困难的方法和途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初中生思想不稳定,兴趣容易转移,上课容易分心,在课堂上不断以目光、表情、手势以及声音的变化或者作必要的停顿来警示他们,使其感到自己始终置身于老师的关注之下,从而自觉控制自己的注意力。部分学生依赖性强,不爱动脑筋,抄作业,教育他们认识到做作业是自己学习过程的真实记录,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独立完成作业虽是长期的艰苦的事情,但对学习有利,让他们明确要善于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在认真复习的基础上,“强迫”自己去独立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自控力。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增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结合课本内容适当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史或有趣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进取和求知欲。注意编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探索性和应用性,例如讲列方程解应用题时讲一讲古希腊数学家刁番都的故事。讲距形时,自制平行四边形教具,利用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将一个平行四边形变成有一个直角的平行四边形。通过演示观察,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争议、探索:在四边边长不变的情况下,平行四边形在变动中成为一个怎样的图形?平行四边形的什么发生了变化?(角),什么没有变化?(边)。矩形的定义是什么?它是什么四边形的特殊的一种?除具有什么图形性质外,还具有怎样的特殊性质?一连串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去思考、探索。讲两圆的位置关系时,利用直观教具,用运动的方式,让学生看到两圆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的变化过程。从而归纳出两圆之间的五种位置关系,增强了直观性。
三、手脑并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现在的初中生,由于家庭条件较优越及家长的包办代替,动手能力较差,这给数学的学习带来了障碍。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制作教具,在完成操作过程中将直觉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例如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让每一个学生先准备好一个硬纸做的三角形,在课堂上让同学们都把这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剪下来,再和第三个角拼在一起,就成为一个平角。这样,就能很快地找到定理的证明思路。再如在研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时,指导学生动手画图实验,分别剪两个有两边夹角、两角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三角形,通过比较,启发学生自己总结出判定定理。通过让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制作教具,实物在手,看得见,摸得着,对它们的特征记忆深刻,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四、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是在学习行为过程中实现的,一定的学习行为,重复多次就会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养成好的习惯会使人终生受益。而不良习惯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阻碍学生数学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只要学生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变被动为主动。在教学中,重视加强数学学法指导,主要采取以下做法:
1、预习方法的指导。
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手、动脑、自己阅读课文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自学能力。课前要布置预习提纲,让学生先通读课文,然后细读理解大致内容,自定一些“划”和批的记号,在课本上把关键句、重点词、概念、公式、定理划出来,使他们养成边读边划边批边算的习惯。
2、听课方法的指导。
听课方面要求学生上课做到 “一专三动”,即专心听老师对重点难点的剖析,听例题解法及思路分析、技巧等。勤于思考,积极举手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认真做好堂上练习,认真听老师讲评及课后小结,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教学活动。
3、总结归纳复习方法的指导。
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复习时,引导学生对所学过的每个知识点、每章节的内容加以综合归纳,注意知识的新旧联系、知识的前后联系、知识的横向联系,写出简明小结,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专题化。有选择性地解一些各种类型和档次的习题,使学生掌握各类题的解题规律和方法,巩固所学内容。
4、培养学生“准加快”的计算能力。
数学是运算要求高的学科,运算能力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学生在小学阶段应用心算较多,而在初中数学中,相应运算的难度、运算的步骤都有所增加,运算中常出现由于心算不笔算带来的错误,一步出错,步步错。有些学生常常“看”题而不算题,懒动手,长此以往,做题速度减慢,导致能力下降。教学中首先得重视运算方面的训练和指导,用练习或考试中出现的错例教育学生,使其感到丢分丢得“心痛”,让学生笔不离手,计算时动手打一下草稿,把心算和笔算有机结合起来,能大大提高运算准确度,减少失误。其次应加强运算的限时训练,如进行5分钟测评,提高运算速度,培养学生好的运算习惯。
总之,在搞好教学改革的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本领,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素质。
参考文献
吴长兴 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中学数学研究 1999.7
彭建平初中生数学学习方法指导探索
中学数学研究 2000.2
第四篇: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结合北师版新教材
在河南省新课改的教育形势下,学生的自主、动手等能力要得到重点的培养,这些能力主要体现在非智力因素上面。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可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对提高学生的能力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我校采用北师版新课改数学教科书,也为我们培养学生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一,什么是非智力因素?
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人心理过程中的情感、意志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兴趣、动机、气质、性格以及理想、信念等。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提高固然离不开智力因素,但也离不开作为学习动力的非智力因素。实践证明,一个智力因素较高,非智力因素较低的学生,很难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离开非智力因素来谈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是不现实的。因为在对学生智力开发的同时,也伴随着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能促进对学生智力因素的开发。所以,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问题同样是数学教学的一项任务。
二、数学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
数学科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结论的确定性,应用的广泛性。这些数学的固有特征决定了数学教学的难度,也给学生学习数学的非智力因素提出较高的要求;数学的严谨的结构,丰富的内容,深刻的思想,巧妙的方法,悠久的历史,灵活的思维等给我们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也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菲智力因素的促进剂。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一方面,结合现行教材内容,要讲清各章各节的作用、目的、意义,同时,适当介绍二些已经解决或尚未解决的数学难题和猜想,一些似是而非的数学诡辩„„都将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和爱好,也会产生学习数学的强大动力。
三、北师版教材(高中数学)的特点
北师版教材更加关注如何获得知识,中国古代有这样的说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会打渔的方法更加重要,这就是本教材注重发展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特点。本套教材还提倡研究性学习,在教材中强调了问题提出,抽象概括,分析推理,思考交流等研究型学习过程。教材中还添加了许多信息技术应用和阅读材料,让学生拓展了知识层面。本套教材的合理分布让老师有更多的空间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发展
1,加强数学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数学的审美教育为开发非智力因素开辟了广阔途径。一个学生要具备最佳的学习动机,正确的学习目的是重要的,但是所学材料的审美价值仍是学习的最佳刺激。强烈的心理活动所带来美的愉快和享受则是学习的最好回报,这种回报反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炽烈的热爱情感,形成克服因难的顽强意志。很多人正是由此而深深地爱上数学,甚至为此而奋斗终生。
就纯数学而言,不一定立刻能引起人们的美感或者不可能一眼就看出它的审美价值。尤其是对中学生来说,他们受到阅历、知识水平、审美能力的限制,而对审美对象很难形成我们所期望的审美视觉,很难把审美的客体的真正意蕴充分体现出来。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地挖掘审美内容,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使他们从抽象的符号中看到美的形象;从逻辑推理中领略到美的神韵,总之,通过数学内容的审美教育来加强良好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强烈兴趣,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北师版教材给出了许多引例,很多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这些引例让学生关注本章节,有更多的兴趣去进行数学学习。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学习主动性
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来完成的,是师生心理交往的过程,而心理交往的基础是情感交流,而兴趣是后天形成的,它需要在一定的基础上建立。由于建立兴趣的基础、目的不同,所以兴趣的稳定程度也不同。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使之稳定地得到发展就必须具有良好的师生关系。
首先要求教师对数学要有浓厚的兴趣,对数学工作的满腔热情,才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的作用。同时还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较高的教学水平,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上课风趣幽默,宽容大度,严教善导,使学生佩服你,喜欢你,他才会喜欢你教的数学。其次要求教师要热爱学生,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体贴入微,让你热爱学生的情感通过对他们亲切的关怀、爱护、帮助和期待,默默地传递给他们,为他们所感动,使他们产生一种推动数学学习的强大动力,促使他们努力学习,不断进取。再次,北师版新教材注重课堂的师生互动,有许多章节添加了课题研究或课堂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让学生在动手中学到数学知识。
3.认真实行情感教学,培养优良的学习品质,提高学习的独立性
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系统。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学生的情感与学习兴趣密不可分,兴趣可以直接转化为动机,动机能不能产生行为,而行为能不能最终具有创造性,这一切都与一个人的情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情感属于人格因素结构中的态度体系,在态度中起调节作用。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这是教育成功的首要前提。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和沟通。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情,教师对学生有无“爱的情感”直接影响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生成,影响学生非智力因素形成的质量。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只有这样才能使师生关系融洽,才能使教师实施更好的教学,打开学生心灵的大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教师要充分发挥为人师表的作用,要不断加强教师自身的修养,教师渊博的知识、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都将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应经常和学生沟通交流,使学生感到你既学识深博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乐意和你接触。同时,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要注重学生从成功的喜悦中培养兴趣,使学生从成功中看到自己的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偏爱数学课,渴望听你讲课,才能产生学习愿望和对知识的追求,课堂上注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鉴赏能力,陶冶学生的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因为成功能使人振奋精神、增强信心,给人以勇气和力量。但成功之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各种困难和失败,在困难和失败面前能否表现出坚忍不拔的意志力,这是衡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标志。4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在众多的习惯中,尤其要注意学习方法和意志的培养。
中学数学的学习方法与小学的学习方法不同,中学各年级的学习方法因学生年龄特征,教材内容的不同也有区别,要教会学生遵循学习规律,结合学科特点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和自学能力,使之养成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巩固的学习习惯,消除为完成作业、迎接考试而学的陋习。特别要重视意志的锻炼和培养。
数学的特点决定了数学学习的艰苦性。在学习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如隐含条件未能发现,知识间的相互干扰,解题思路的曲折,题目类型的多变等都将给学习带来较大的困难。有的学生意志坚强,在苦战攻关征途中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种种困难,获得胜利,相应的智力得到提高,学习信心得到增强,非智力因素就得到培养。
从心理特点讲,教材中的重难点正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交汇点。解决它,常需要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配合。非智力因素中意志是关键的,在对学生意志的培养中,可以讲一些数学家刻苦攻关的顽强意志,可讲一些在各行各业建设中的英雄人物知难而进、克服困难而取得胜利的例子来教育学生,当他们有一点进步时,应抓住时机表扬他们,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总之,新课改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远不只这些,结合北师大教材,我们在教学中还应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对学生进行细致性、严密性锻炼,这也是数学逻辑严密性决定的。适当的渗透德育、美育,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对称美、简洁美等。这都是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有效手段。非智力因素在数学活动中的开发将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但要想有所得,必须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自觉地愉快地科学地去学,才能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挖掘出众多的人才,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第五篇:计算题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计算题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摘要:根据心理学的观点,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相互作用,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调查表明,在小学生学习计算题过程中,由注意品质、意志品质、计算习惯等非智力因素造成的计算错误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因此非智力因素在计算题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关键词:非智力因素
计算题教学习惯
我们知道,人们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两类,一类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过程中发生的心理现象,其中有感觉、知觉、思维、记忆、想象等,可统称为智力因素。另一类则是人们对待客观事物所表现的心理现象,其中有意志、兴趣、情感性格、道德情操等,可统称为非智力因素。
在数学课堂上,常有这样一些学生:课堂发言积极、思维活跃、反应迅速,对于有一定思维难度的问题,常常能另辟蹊径予以解决。但遇到一些简单的计算题,却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例如:看错或抄错数字,不看计算符号,甚至出现一些无法理解的错误。小学生计算错误的产生,除了对有关计算的数学概念理解、掌握等方面的问题外,另一方面则是由非智力因素引起的,主要表现为:
1、注意力发展不完善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稳定与分配能力是影响学生计算的重要心理因素。在计算过程中,需要经常注意或者把注意同时分配到不同的对象上。由于小学生注意不稳定、不持久,注意的范围不广,易被无关因素吸引而出现“分心”现象。如:简算270÷18时,有些学生做成了270÷18=270÷9×2=15,结果正确说明学生已掌握基本方法。为什么会写成270÷9×2呢?因为18=9×2。这就是学生的注意还没有及时转移,因而把除号写成了乘号。
2、强信息产生的思维干扰
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学生往往受题目某些数据特点和某些运算符号等强信息的影响,产生思维干扰,从而引起计算的错误。如125×6÷125×6=1
3428-428×12=3000×12=36000
7230÷125×8=7230÷1000=7.23 这3题中,“相同两数(0除外)相除,商为1”,“3428与428相减得整千数”,“125与8相乘刚好是1000”,这些在学生的记忆中占绝对优势,很快上升成强信息,而运算顺序则下降为弱信息,错误也就由此产生。
3、情感脆弱
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脆弱主要有两种:一是轻视心理。表现为对计算缺乏足够的重视,认为计算题是“死题目”,不需要动脑筋思考,忽视了对计算式题的分析、计算完毕后的检查验算。二是畏惧心理。表现为克服困难的意志较薄弱,认为计算题枯燥乏味,每当看到计算步骤多或数字大的计算式题时,便会产生畏惧情绪,厌烦情绪,缺乏信心、恒心、耐心。于是就依赖于家长代为检验,或等教师批改后,有错再检查订正。
4、不良的学习习惯
其一,缺少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学习心态。如由于写字潦草,结果是0、6不分,1、7互变,3、8混同等。书写时乱涂乱改,在涂改中不仅卷面不整洁,而且常产生误看、误写。或是因为笔太粗、太细,造成书写上的模糊。计算不论数的大小,能口算的全部口算,有的虽打草稿,但写得乱七八糟,有些学生一次作业下来连一张草稿纸都没有,而直接写在桌面上,课本上„„思想上的不重视,必然导致计算上的经常出错。
其二,缺少计算后必须检验的内控心理素质。
找到问题的成因,作为老师就要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加强在计算题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下面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做法: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题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乐于计算。诸如“马虎”的优秀生在解决困难时表现出较高的正确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难度较高问题的兴趣。越有兴趣的事物,越能激发人的行为和大脑活动的积极性,有意注意越能引发和维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练习中采用丰富多变的练习形式。
1、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如: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为了攻克“歌德巴赫猜想”,草稿纸就演算了几麻袋。用理想和榜样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习效果。
2、创设情景,激发计算兴趣。“根据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的具体情况,营造一种现实而有吸引里的学习背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下去与动机,让学生在自然的情景中学习。”这是新课标的要求。计算题比较枯燥乏味,教学时更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将童话、游戏、比赛等融入课堂教学中,从而激发小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如:《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课的引入以一幅美丽的春天画面,配以清新美妙的旋律吸引学生,接着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春游情境,观看美丽鸟岛的动态的影像。练习设计中,改变枯燥抽象的数字计算练习,选取了一组寓有童趣的素材:套环游戏,填写人工鸟巢上的算式,帮助鸟岛的叔叔阿姨布置花坛。它们以丰富多彩的呈现方式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使他们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使学生感到有趣、有桃战性,激发他们好奇,好胜的心理,从而诱发他们去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成立数学兴趣小组,引进奖励机制。成立数学兴趣小组不仅可以丰富小学生的课外生活,而且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数学讲座、速算、巧算比赛,从而使学生达到算得准、算得巧的目的,增强计算情趣。
抓住学生的好胜心理,作业时,如果计算题得满分,则总分另加奖20分。实行奖励措施,学生计算会十分小心,计算仔细,更多的学生计算一丝不苟,算了再算,查了又查。久而久之,学生计算认真、细致的习惯自然形成,从而达到养成教育之目的。
二、强化首次感知
学生首次感知新知识时,进入大脑的信息可不受前摄抑制的干扰,能在学生的大脑皮层留下深深的印记。如果首次感知不准确,造成的不良后果在短时间内难以清除。因此,数学式题计算时,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让学生动手、动脑、动眼、动口,促进多种感官协同参与认知。其中,对教学中学生容易忽略的环节,应作必要的突出,或采用反例,可专项训练,或对比辨析,以保证开始就让学生形成正确鲜明的印象,力求减少以后再现性运用乃至创新性运用中的失误。
一般地说,学生初次练习时产生的错误,在教师指导下,比较容易纠正和克服。如果是多次重复某种错误,特别是这种错误在头脑中已经生根,则纠正起来就比较困难了。所以教师要及时了解笔算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的典型错例,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通过集体“会诊”,达到既“治病”又“防病”的目的。对于那些形近而易错的式题,如:
1+99%=
24×5=
9.5+5=
338-145+56= 1+9.9=
25×4=
9.5+0.5=
338-(145+56)= 应组织对比练习,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注意品质
“注意”是非智力因素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因素。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是一种有预期目的的注意,目的任务越明确、越具体,就越容易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在平时教学中,我合理规定学生的学习(或练习)时间,要求一定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学习任务(如20分钟内完成8道计算题),有了时间限度后,他们就不容易产生注意力分散。
从教师角度来说,如果讲课有感情,语言准确生动活泼,富有逻辑性,列举恰当形象有趣,启发性强,练习多样化,就能够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小学生的注意不易集中,集中以后又不易持久的心理,训练内容不宜过多。要本着少而精的原则把课上得象吸铁石一样,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迅速进入特定的教学活动轨道,做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最佳结合,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意志是为了达到既定目的而自觉努力的心理状态,是人的心理上的自觉性和能动性的表现形式。
(一)持之以恒、打好基础。小学生做计算题时,往往只满足会做而已,不善于进行必要的练习,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因此,在计算题教学中,首先要向学生讲明计算的重要性,然后提出具体要求,扎实训练好基本功。前面提到口算训练,无论是哪个年级都必须按本年级的要求,经常严格地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口算训练,做到天天练,逐步达到对而快的程度。
(二)知难而进、不怕困难。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善于做稍复杂的计算、简算、估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想障碍,然后对症下药。我把一些计算正确率一直较高的学生的作业本、草稿本给同学们传阅,并让他们介绍学习经验,使一些计算正确率低的学生思想上有所震动,产生想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愿望。再通过“趣题征解”、“巧算比赛”、“看谁估得准”等形式,培养学生知难而进、不怕困难的品质,并使之成为意志活动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