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欲高成先低就美文
刘克丽现在是《每周电脑报》的总编辑,她的经历很富有传奇色彩。
1986年。刘克丽最初进《中国电子报》的时候,许多人都不看好他,甚至看不起她。因为她是跟着丈夫搭配着进报社的。报社领导不给她采访的活,这个外地女孩整天就是拖地、洗烟灰缸……直到有一天。刘克丽在地上捡起了一张被弄脏的记者招待会请柬,捡起了一条被遗漏的消息。她要求外出采访。报社领导勉强同意了。
也许是捡来的第一次机会,让刘克丽分外看重此后参加的每一次记者招待会,北京上世纪90年代的IT界的所有记者招待会,她几乎每场必到,几乎每次必定提问,而且第一个提问。先问问题先走人。她又时常是会场中最早退席的记者,给全场留下了一个扬长而去的背影。这是她辉煌的新闻事业的起点和转折点。几年后,她成为一名出色的新闻记者,再后来,她创办了《每周电脑报》,自己成了该报的掌门人。
这让我想起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经接到一封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人的信。信中说,他是一名大学毕业生,想到美国西部当一名新闻记者,无奈人地生疏,请马克·吐温帮忙,替他推荐一份工作。马克·吐温回信为这个年轻人设计了求职“三步骤”:第一步,向报社提出,我不需要薪水,只是想找到一份工作;第二步:到任后努力去干,默默地做出成绩,然后提出自己的要求,如果报社能给相应的薪水,我愿意留在这里;第三步:一旦成为有经验的业内人士,自然会有更好的职位等着你。
据说,这个年轻人按照马克·吐温的“三步骤”认真做了。结果在职场不仅得到了“一席之地”,而且获得了他心仪的“好职位”。开始,“不需要薪水,只想找一份工作”,完全不计较报酬待遇,可说是低得不能再低的“低就”了,但是,由此获得一个平台,有了锻炼自己的机会,既可以从中获得经验与资历,又可以借此展现自己的才华。因此。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不要漠视和放弃始初的“低就”,倘若不踏上这个锻炼自己的起点,有岗不上,有业不就,蹉跎岁月,“高成”永远只是可望不可即的空中楼阁。水中之月,化作自生自灭的泡影。
有人说,自己宁可不就业也不“低就”,并不是在乎工资多少,而是考虑工作不对口,大学学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派不上用场。选择职业确实要考虑适合自己的专业才能和个人的兴趣。但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厢情愿的。不是自己所能决定和左右的,在择业上也不妨走点曲线。“先就业再择业”也是一种理性的选择。英国泰晤士报的社长福格当初到这家报社求职时,就担任了报社最低级的清扫卫生和收发等工作。由于工作勤奋刻苦,20多年后当上了这家赫赫有名的报社的总编。不想当士兵,只想当将军。你就是具有将军的素质和能力,也永远当不了将军!这就是古人说的“猛将必发于卒伍”。“嚼得菜根,则百事可做”。
人的职业的选择是有一个逐渐探索,不断认识的过程。有时今天的退是为了明天的进。正如打拳一样,如果老是向前出拳,而不把拳头收回来,那么怎样让下次出拳更加有力呢?人的职业生涯是个漫长的不断求索的过程,不要一开始就因志趣等问题而低不成高难就,徘徊在职场之外,消极等待就是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风物长宜放眼量”,抓紧时间积极为职业成功积聚能量。
因此,在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今天,一个“立长志”的年轻人,为了将来的“高成”,在职业的道路上。在毕业之初先委屈自己去“低就”,可以说是大智若愚。富有远见的表现。
第二篇:人低成王美文
富兰克林是美国杰出的政治家和科学家,面值100美元美钞上的头像就是他。有一天,他去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家拜访。那时他年轻气盛,不够稳重。由于进门不小心,他的头狠狠地撞在了门框上。他一边不停地用手揉头,一边看着比正常标准低的门。出来迎接的前辈看到他狼狈的样子说:“很痛吧?可是,这是你今天来访的一大收获。我正想告诉你必须时刻记住的一个道理:一个人要想平安地活在世上,该低头时就必须低头。”他领会了前辈的教导,把谦和列为自己一生遵守的美德。
孟买佛学院是印度历史悠久的著名学府,培养出了许多出类拔萃的人才。佛学院给新生上的第一堂课,就是把他们带到佛学院正门旁边的一个小门,让每个新生进出一次。这个小门只有1。5米高,0。4米宽。每个新生要想顺利通过,就必须弯腰侧身,不然就会撞头、碰壁。这看似简单的第一课,却能使每一个新生领悟到受益终生的道理:该低姿态时就必须低姿态。
其实不管是谁,如果要接平淡淡做人,从从容容做事的境界,就必须多一些低头,少一些昂头;多一些和气,少一些傲气;多一些争气,少一些脾气;多一些平常,少一些非常;多一些光芒,少一些锋芒;多一些低调,少一些高调。因为,地不畏其低,方能聚水成海;人不畏其低,方能孚众成王。
第三篇:欲成大器者,谨记的定律美文
①觉人之诈,不愤于言。
所谓觉人之诈,不愤于言就是说当我们察觉出别人的狡诈之处时,不要在言语中表现自己的不满。懂得用理性,用公正平和的态度对待极端和不公正。
②受人之侮,不动于色。
所谓受人之侮,不动于色就是说当我们受到别人的侮辱时,表情上并不表现出愤怒的情绪。懂得淡然,不要因为别人的偏见和侮辱伤害自己的尊严。
③察人之过,不扬于他。
所谓察人之过,不扬于他就是说当我们发现别人的错误时,不应向他人宣扬。懂得宽容,不要对别人的错误耿耿于怀,到处呈口舌之快。
④施人之惠,不记于心。
所谓施人之惠,不记于心就是说当我们给别人以恩惠,乐善好施时不应记在心中。懂得道德,善良是一种品质,而不是追求回报的筹码。
⑤受人之恩,铭记于心。
所谓受人之恩,铭记于心就是说当我们受到别人的帮助时一定要铭记于心。懂得感恩,是为人最好的品质。
⑥受人之鱼,而学之渔。
所谓受人之鱼,而学之渔就是说当我们接受别人的“鱼”时,更重要的是学习他捕鱼的方法。深层含义就是说获取东西的同时要掌握获取的方法和技巧。懂得学习的人,永远不会被社会淘汰。
⑦识人之才,授之于权。
所谓识人之才,授之于权就是说当我们认识到一个人的才能,就让他去做他可以做的事,就让他拥有使用才能的权利。懂得知人善任的人,会比别人走的更远,走的更高。
⑧善于谋人,有容乃大。
所谓善于谋人,有容乃大就是说善于谋划的人,首先要懂得处理人际关系,再者才是筹划具体的事情。懂得谋划,才能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
第四篇:欲成才先成人
欲成才,先成人
——揭东县成龙实验学校推广传统文化教育工程
中国,这个有着几千年优良传统美德的古老国度,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血脉不曾中断的文明古国。屹立于当今世界之林。这一切,都离不开它深厚的文化底蕴……
当今世界,是经济强国的世界,是人才竞争的世界。一个国家,只有经济强大,才能立足世界。而人才,是经济建设的根本。为此,各个国家都争相为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做努力。
然而,在这个物欲纵横、贪念丛生的经济社会中,人类越来越多地迷失了自己,社会中出现许多道德论丧,只顾追求自身享乐的自私冷酷的人。难道人与动物的区别就仅仅只在于人能够使用工具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它还在于人有一个发达的大脑,人会思考,人懂得分辨是非善恶,人能够克制自己,人会不自觉地向真善美靠拢。如果一个人只知道一味堕落,那真连禽兽都不如,在动物界尚且存在着幼羊跪乳、乌鸦反哺、虎毒不食子等美德,更何况人非冷血动物,人心也是由血肉做成的呢?试问,一个人,如果连做“人”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质都没有,那他还如何谈成才呢?
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缩影。而对一群来自四面八方,背景各不相同的学生,我们也看到社会存在的问题在孩子身上一一暴露出来:自私、忤逆、脆弱、没爱心、贪享乐、怕吃苦、没目标……学校,是为社会输送人才的机构,在校的学生中,将有一些在日后会成为国家、为社会效力的人才,如果这些人才在道德上有缺陷,那将会对社会造成重大的伤害。
为了全面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才兼备的人,为实施建立幸福人生奠基,为明确“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我校开展了学习传统文化的活动。
学习传统文化的构思,是由我校李成龙校长提出的,在五月初参加了一次《圣贤教育,幸福人生》的传统文化学习后,李成龙校长倍感受益良多,于是便开始构想将传统文化引入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推广,是一把手工程,《弟子规》不是用来背的,而是要用来做的。李成龙校长下定决心,从自身开始学习,将学习到的化为行动,并将自己的学习心得与教师们分享,号召老师们支持这一活动,并配合其中的工作,成立了领导机构。从五月中旬开始,我校便全面开展了学习传统文化的活动,到现在,已分三批次进行了学习。
此次传统文化学习采用请进来、走出去课堂体验感悟,校内传统文化展才艺,每日诵读、熟读、背诵,主题校会,班会,每周升国旗、唱国歌、与家长联动等方法进行。在学习过程中,学校请到汕头大学至诚书院陈文滨书记作校内演讲,陈书记讲演了以“从专业培养到全人教育”为主题的传统文化学习体会,强调了言传身教的重要性,以及应将学生培养成身、心、灵均健康的人。此外,在学习中,我们还听了许多名博士、名教师的专题讲座及分享。其中,有探讨关于如何教学的来自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的讲座《蒙以养正》和王琦老师的《怎校用<弟子规>教育好孩子》,有切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思悟的胡斌老师分享的《我被十三所学校开除》和邹越教授的《让世界充满爱》,有引人行孝的来自《天下父母》栏目的《大导演与老妈妈》和《十七的秘密》,也有周永杉老师的《新世纪健康饮食》、彭鑫博士《伤身、伤德、伤命的根本症解》以及日本江本胜博士科学实验《水
知道答案》这类养生之道,还有体现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的电影《暖春》……这是校内的学习,同时学校了派出几位教职工到揭东县石母寺进行传统文化培训、学习。
通过这几期的学习,上至教师,下至学生,无不深受触动。教师们秉着身教胜于言传的宗旨,从自身做起,教敬父母,热爱工作,友爱同事,热爱学生……用自身的行动感化学生,“只要心中有个‘爱’,哪个学生不可爱?”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的爱,对老师也倍加尊敬了。而学生,是这次学习的主体,是感受最深,改变最大的。同学们从一个个视频中,从一件件活生生的事例中,感悟了生活的真谛,领悟了做人的道理。他们在学习中,每当听到、看到那些感人肺腑的事例,便因产生共呜而纷纷落下了眼泪;在学习的最后一项分享时,许多同学抢着上台发言,而在发言中,伴随着他们发自肺腑的言语的,是真心的忏悔的眼泪;在与家长的联系中,许多同学面对自己的父母,深深地躹躬,真诚地向父母道歉;更有许多同学期盼放假回家为父母洗洗脚;在短短的一段时间里,同学们由原来对《弟子规》一无所知,到如今的琅琅上口,熟读成诵;如今的食堂,采用同学自己打饭菜的方式,同学们也能自觉地做到“吃多少,打多少”,浪费现象竟不翼而飞了;曾经最调皮、捣蛋、学习态度极差的同学,如今主动向老师承认错误,自觉遵守学校纪律;有几位学生在学习完之后,写了一封致李成龙校长的信,在信中深刻地反省自己,并感谢学校给他们提供这次学习的机会,同时向父母、老师表示深深的歉意……看,我们的孩子真的在变了……
教育是需要反复加强的。如今,我们学校仍随处可见传统文化的身影。清晨,大礼堂便传来了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那正是孩子们的每日必修课——诵读《弟子规》;而大礼堂中四面粘贴着“百善孝为先”、“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已”等警语;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全体师生在庄严的国旗下齐唱国歌时,爱国之心油然而生;每周班会课上,老师与孩子们也都在开展着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班会……我们知道,传统文化将伴随我们共同成长。
江泽民总书记说过:“我们要传承中华美德,培养民族精神”,而我们中华美德与民族精神的核心就是“孝”。“百善孝为先”,“开启孩子的孝心,是最好的教育孩子的钥匙。”传统文化就是利用“孝”这把钥匙,打开孩子的心扉,让孩子有所感悟而反思自己,最终明确人生真谛,学会感恩,学会奉献。我们绝对有理由相信,一个孝子,必将会是一个好学生,好公民。立足学校,联动家庭,辐射社会,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影响一个村落,一个村落影响一个社区,最终才能实现人的自我和谐、学校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
当今这个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中,要想立足世界,要想让中华民族强大地发展下去,人才的培养是重中之重,而“欲成才,先成人”,唯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能益民利国,才是我们需要的人。所以,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人。
揭东成龙实验学校
2012年5月30日
第五篇:欲成才先成人
欲成才 先成人
蛟河市第二高级中学 宋丽敏
摘要: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德育教育极为重要,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真正做到加强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特别是高中教育时期,给学生的终生留下一个良好坚实的基础,从小培养其良好的个性与行为习惯,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关键词:提高德育教育实效,教育模式,潜移默化,分层要求
六岁的儿子从幼儿园回来,用稚嫩的声音问我:“妈妈,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是什么意思啊?”我情不自禁的陷入了深深沉思:古代中国,孟母教子,就深知育人道理。孩子在成长时期,由于人生经历极短,缺乏生活磨练和生活阅历,理解能力又很差,不懂得社会,根本无法体悟人生,是一个不完全的人。因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德育教育极为重要。德育在于“育人”,而非“制器”。
现在的中国人比任何时代都更加重视孩子的教育。家长奔波在择校、陪读、交费的泥潭里,希望赢在起跑线、赢在胎教、赢在择校、赢在专业、赢在才艺,学生苦熬在应试、才艺、择业的负担下。可却发现:一些高校毕业后的学生,或从国外归来的留学生,他们不但成了名符其实的啃老族,而且心情烦躁时还经常向父母发脾气。什么原因所致呢?现行的教育模式一心想让孩子们成“才”,却不在乎他们是否成“人”。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老师和家长一味的追求成绩,而忽略了道德教育所致。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受到的教育影响是多方面、多方位的,给我们的德育工作也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真正做到加强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特别是高中教育时期,给学生的终生留下一个良好坚实的基础,从小培养其良好的个性与行为习惯,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在班级管理工作上,我认为应该把学生的德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判断一个班集体的好与坏,关键是看它是否具有健康向上的班级风貌,是否具有一个健康纯洁的班级灵魂。如果一个班级没有良好的学习风气、缺少集体荣誉感,最为根本的原因便是学生的行为习惯差。而要规范他们的行为习惯,最为根本的便是建立健全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管理。班主任要管理班级,要育人,就必须善于铸造班级灵魂,铸造学生的灵魂,努力培养起学生的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自觉遵规守纪观念。我作为一名高中班主任更深知加强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记得2009年,我新接手的学生杨宇平时少言寡语,经常和品德不好的青少年来往,有很多不良的行为习惯,上课经常迟到,睡觉。经过深入了解知道,在他6岁时父母离异,缺乏父爱和母爱,是一个倔强无泪的男孩。平时的交流中了解到在这个孩子的内心深处,还是想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就是缺乏引导和教育,而且我们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只重视了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德育教育,为此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树立每一个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点,让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
德育工作不只是班主任与政教处的事,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是专职的德育工作者,因为,教师承担着既教书又育人的使命。有些教师虽然知道德育应渗透在各科教学中,但无视教育改革规律、敷衍了事、导致德育与智育形成“两层皮”,使得学科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的不伦不类。而有些教师虽将德育渗透在了学科教学中,但自己言行不一,德育的教育很难在学生心中扎根。我们在对杨宇进行德育教育时,还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发现他的闪光点。我们发现杨宇不但非常聪明,而且很仗义,因此我们在课堂上总是寻找适时机会表扬他。一个从没有承担过任何责任的人是很难树立起责任感的,一个没有现实生活体验的人也很难培养现代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因此,只有通过体验,才能帮助学生真正接纳社会道德意识和观念,才能使道德发挥作用。
第二,深入了解学生,因人而异,分层要求,正面引导,开展多采活动,促进学生良好个性与行为习惯的养成。
由于学生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影响不尽相同,性格特征存在着差异,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思想品德的不同点,因人而异,提出不同的德育要求,不搞“一刀切”,而是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顺应个性的发展与社会的需要,高标准与基本标准相结合,促进不同类型的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如杨宇同学行为习惯不规范,教师就应引导其不说脏话,与同学团结互助;平时让学生收集一些优秀人物的故事,利用每天早自习前十分钟时间,有意找到像杨宇这一类的学生,让他们给大家讲催人泪下的故事情节,这样不但使他自身得到教育,也使全班受益颇深。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根据学生现有的德育基础,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第三,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实行立体式的德育教育。
我们充分认识到造成他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因此,我们加强与其家庭联系,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家庭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平时给孩子多点关爱,尽到做父母的责任,不要因缺少亲情毁了孩子,并且和他们沟通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经过多次推心腹的交谈,终于使他们接受了我们的建议。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再逃学,不在顶撞老师,不在和同学打架了。同学们也愿意和他交往了。
第四,开展 “感恩”活动。
以此活动以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孝敬父母,服务家庭;感谢老师教育之恩,尊敬师长,勤奋学习;感谢他人帮助之恩,关爱他人,服务他人;感谢祖国,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等为主要内容。我们利用开家长会的契机,让孩子们和家长一同听感恩教育演讲,看感恩教育影片,家长们对学校的感恩活动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他们言传身教,努力做孩子的表率,认真配合学校的感恩教育活动。我们的教育,很多时候并没有赋予受教育者以法理意义上的“公民素养”,伦理意义上的“道德底线”,文化意义上的“道德情怀”和心灵意义上的“爱的能力”。素质教育真正的内涵乃是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必须注重公民教育,提升公民素质,才能使社会、学校、教师、家长协调一致形成教育的合力,才能从源头上理清和解决教育发展存在的瓶颈问题。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应该把这句话作为我们德育教育的名言。
参考文献:《欲成才 先成人》《陶行知教育名言》《德育理论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