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盗和赶车人美文

时间:2019-05-15 10:55: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强盗和赶车人美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强盗和赶车人美文》。

第一篇:强盗和赶车人美文

晚上,紧挨着大道,强盗躲在附近的小树林里。

他准备抢劫。像一个冬天没吃过东西的熊一样,强盗用生气的眼睛扫视着田野。

啊,一辆巨大的货车,货物堆得高高的!

“太好了,”强盗咕哝道,“这一定是贵重的货,运到市场去的,我想,一定全是绸缎布匹!哈哈,斯蒂夫,不要放过好机会,稳捞油水了,这就是说,今天我不会白辛苦了。”

货车开过来了。

“停车!”强盗吆喝着,他朝着赶车人的脑袋,打过去结结实实的一拳。可是,别忙!这回他可不只是和乡下佬较量力气,那赶车的,又壮又棒,像块石头似的抵抗着攻击。

战斗持久而猛烈:强盗被他的敌人打掉了足足十二个牙齿,一只手也被打断了,残废了,一只眼睛也被打瞎了。

强盗终于在战争中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他在战斗中杀死了赶车的人。然后转过来抢东西,却发现今儿他赢得的,不过是一车玩耍用的气球而已。

人常常为了随时幻灭的泡影,不惜犯罪、作恶、惹麻烦。

第二篇:强盗的箴言美文

安萨里外出游学近十载,几乎集中了那个时代人与主的全部智慧。他把这些书籍、笔记打包背在身上。

终于,他可以背着自己鼓鼓囊囊的包回家了,离开尼沙布尔———那个中世纪最负盛名的“知识之城”———满怀着对知识的虔诚。

在西亚通向中亚的茫茫高原上,有好多的商队,为知识而奔波的人毕竟是少数,而为金钱不择手段者则充塞了道路。

安萨里遇到了强盗。他们搜掠了商队的所有财宝。现在轮到安萨里了。

“除了这些东西,我可以把我所有的东西给你们,求你们把这些东西留给我。”安萨里抱着自己的包裹。

这些东西是什么?难道比金银珠宝更贵重?强盗们打开了安萨里的包,看到里面不过是一大堆黑纸。强盗们大概很迷惑,这个文弱的青年不远千里要背回家的难道是这堆没有一点儿光泽的黑纸?

“这是什么?有什么用处?”

“这是我多年的学习笔记,对你们毫无用处,对我却是无价之宝。如果你们把它拿走,我的知识就没了。求求你们,我在求知的路上付出了太多的艰辛啊。”

黄沙弥漫,地阔天空。中世纪的太阳高悬在一文不名的年轻学者和腰缠万贯的强悍文盲头上,苍茫而鲜亮。

强盗头子哈哈大笑:“抢走你的知识?哼!”强盗们发出此起彼伏的笑声。“什么知识?我看到的不过是一堆破书和笔记而已。捆在包里的知识、能被我抢走的知识恐怕不是你的知识吧。蠢货,打你都怕脏了我的手,滚吧!”

史书没有记载安萨里包裹的去向。我大胆推测,强盗们一定是以轻蔑的眼神狠狠地把包裹掷向安萨里的怀里,绝尘而去。

安萨里后来成为塞尔柱王朝时期最伟大的思想家和著作家,他的《哲学家的矛盾》、《迷途指津》成为那个时代思想的高峰,他的仅有两万多字的《致孩子》在上个世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儿童必读书。

安萨里说:“引导我思想成长的最好箴言是从强盗的口中听到的。”

第三篇:两个士兵和强盗哲理故事

两个士兵一起赶路,途中,他们被一个强盗所劫。一个马上逃躲到一边,另一个勇敢地迎上去,与之搏斗,杀死了强盗。这时,那胆子小的士兵跑过来,抽出剑,并将外衣丢开,大声说:“我来对付他,我要让他知道,他所抢劫的是什么人。”这时,那名勇敢的士兵说:“我只愿你刚才能来帮助我,即使只说些话也好。因为我会相信这些话是真的,更会鼓足勇气去抗敌。而现在还是请你将剑插进鞘里,管住你那毫无用处的舌头吧。你只能欺骗那些不知道你的人。我亲眼见到了你逃跑的速度,十分清楚你的勇气是不可靠的。”

——故事是说,有些人在事快要成功或已经成功后,企图把自己打扮成英雄,而在夺取成功的过程中,他们却袖手旁观。

补鞋匠改做医生

补鞋匠穷得绝望了,他不能靠手艺来维持生计,便跑到另一个城市去行医,因为那里没有一个人认识他。在那里,他靠吹牛,卖一种可治百病的假药,骗取了人们的信任和好名声。有一次,他自己得了重病。那城里的官老爷想试验一下他的医术究竟怎样,便拿来一只杯,倒满一杯水,谎称这水是补鞋匠治百病的药和毒汁混和起来的,命令他喝下,并允诺给一笔酬金。补鞋匠知道自己的药无解毒功效,害怕喝了毒汁死亡,便招出自己毫无医药知识,只是靠吹牛来卖假药,被人们盲目称赞而成名。官老爷召集市民大会,告诉大家说:“你们都愚笨至极,竟毫不怀疑地将自己的头托付给这样一个无用的人。在别的城市,大家连脚上穿的鞋都不愿意要他做。”

——个故事是说不要轻易相信那些江湖骗子。

第四篇:让故乡长满“金麦穗”和“赶车谣”

让故乡长满“金麦穗”和“赶车谣”

——苏教版高中语文《我心归去》教例

江苏省泰州中学 董旭午

课前: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把握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师:“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国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这是张明敏的歌《我的中国心》中的几句歌词,相信同学们都很熟悉。这首歌曾唱遍祖国的大江南北,至今仍百唱不衰,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这首歌真切地表达了对祖国无尽的思念与热爱之情。当殖民主义已经成为过去,当飘洋海外已经成为当今的潮流,远在异国他乡的游子是否依然,依然怀着一腔浓浓的爱国情思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韩少功的《我心归去》,一起来感受和品味散文家韩少功旅法归来后的一腔真情。

这是一腔怎样的真情?他又是怎样表达的?这两个问题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完成的学习和探究目标。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

1.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2.文章中最打动你的是什么?哪怕是一句话或一个字?为什么?(学生浏览课文并思考问题,约3分钟)

生:课文写了作者在法国的生活和对家乡的思念。最打动我的是这样一段话:我坐在柔和的灯雾里,听窗外的海涛和海鸥的鸣叫,想像母亲、妻子、女儿现在熟睡的模样,隔着万里守侯她们睡到天明。我觉得作者很恋家,这段充满温情的想象让人感觉到家很温暖。

生:我觉得课文的主要内容还是写家,写故乡的点滴。最打动我的是这段话:“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我深有感触,故乡虽然不如其他地方好,但这里有他的亲人、朋友有他的过去,怎能不爱呢?”

生:课文的主要内容,我和他们的看法一样,但最打动我的文字是:“我与这里的主人碰杯、唱歌、说笑、合影、拍着肩膀,我的心却在一次次偷偷归去。”我觉得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很深,这份情打动了我。

生:令我最感动的是这段话:“我当然知道,我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失望,会对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失望,会对故乡阴沉连日的雨季失望,但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我认为,只有真爱故乡才会有这种失望的感觉,这是浸着血泪、发自内心、死心塌地的爱。这“失望”里面还饱含着作者对故乡充满美好希望的意思。

生:我认为,最打动我的文字是:“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而萍飘四方的游子无论是怎样贫困潦倒,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故乡是一个人的根。一个人心里有了故乡,才会心里常有家的感觉。一个人只有心里常有家的感觉,他的心灵才会有归宿,才会拥有幸福。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感触都很深的,看来大家课前自读得很到位。那么,课文到底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我们把它概括为八个字:身在异国,心在故土。

生:做笔记。

师:作者身在异国,当时具体在什么地方? 生:(齐声)法国圣•纳塞尔市 师:作者当时住的条件怎样?

生:他住得太豪华了,一幢雅静的别墅。(师板书:雅静)

生:两层楼的六间房子四张床三个厕所全属于我,怎么也用不过来。作者太幸福了,用不着抢厕所用了,我们家早上厕所最紧张了,大家伙抢着用的。(学生笑)

师:这么说,来作者住的地方很大,很宽敞喽。(生点头,师板书:大)师:住所周围的环境怎样?作者描写了吗? 生:描写了。房子前面是蓝海,旁边是绿公园。风景比较优美,感觉是个很浪漫的地方。师:很好。(板书:风景优美)可见,作者在法国的居住条件是非常优越的。这样优美、宽敞的住所,让我们住该多好啊?但是,作者在这里的感觉究竟怎样呢?他很幸福吗?

生:不是,他反而觉得很寂寞,很无聊。

师:请用课文第二节的一个短语来概括作者当时的心情。生:难耐的冷清。

师:很好。(板书:难耐的冷清。)

师:作者是如何描绘这种感觉的呢?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语句。

生:“你拿起电话不知道要打向哪里,你拿着门钥匙不知道出门后要去向何方。” 生:“电视广播以及行人的谈话全是法语法语法语,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语的监狱无处逃遁。”

生:“从巴黎带来的华文报纸和英文书看完了,这成了最严重的事态,因为在下一个钟头,下一刻钟,下一分钟,你就不知道该干什么。”

生:“深谷还可以使你粉身碎骨,使你头破血流,使你感触到实在,那不是深谷,那里什么也没有,你跳下去不会有任何声音和光影,只有虚空。

生:“对吊灯做第六次或六十次研究,这时候你可以知道,你差不多开始发疯了。” 师:好,下面我们就来深入体验、感受一下。“这里一切声响都弃你而去”,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生:周围的声响都是作者很陌生的,因而内心十分冷清、孤独。师:那么,同学们平时都对哪些声响很熟悉呢?谁能说说?

生:早上厨房里妈妈煎鸡蛋的“刺啦”声,上学走在马路上的汽车“嘀”声,课堂上同学们写字的“沙沙”声。

生:考试没考好妈妈的叹息声,晚上做作业时爸爸的呼噜声,春天里教室外面的鸟鸣声。生:学校下课的铃声,课间操的音乐声,过春节时的爆竹声„„

师:然而,有一天,当这些熟悉的声响都离你而去时,你的心情会怎样呢? 生:我会孤独、寂寞、无聊,难受的要死。(同学们笑)师:这回大家能体验和感受到作者韩少功当时的心情了吧?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的中心,周围所有的声响都只为我们而发出的,都是我们所最熟悉的。而在旅居法国的韩少功,远离了他所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群,熟悉的文化,熟悉的母语,甚至熟悉的声响,与周围的一切毫无关系,无法交流,怎能不生出一种如同在监狱似的孤独和寂寞之感。

同学们也一定都有过烦恼、孤独、寂寞、无聊甚至空虚的体验吧,那么就请同学们讲讲自己在这种心情支配下的一些表现。

生:我不想做任何事情,甚至不想吃饭,连喝水都不痛快。

生:我会莫名其妙地讨厌一切,连我平时最喜欢的宠物狗都讨厌,它一叫我就想揍它。生:我会下意识地乱动,不停地走动,或老想打手机,或手不由自主地抓来摸去,甚至抓只蚂蚁也要研究半天。

师:这回大家能理解作者的一些表现了吧。他讨厌周围的人老是讲法语,所以接连用了三个“法语”,表示自己厌烦头顶,就像被“囚禁在一座法语的监狱无处逃遁”。尤其是无聊至极地“对吊灯做第六次或六十次研究”,更让人倍感无聊之至。实际上还很可能远远多于六十次,简直要让人发疯了。这样写孤独、寂寞、无聊的心情,有什么好处呢?

生:这样写,本来很抽象的、无形的情感会变得更具体、形象、生动,也更能打动人、感染人。

师:我们学过的诗文中有很多这样的写法,孰能说几例? 生: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生:举杯浇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

师:都是李白的诗句吗,对李白情有独钟啊。不过,能说明问题就可以啊。同学们写作文时,就是不善于把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生动化,总是一幅清汤寡水、素不可耐的之象。请同学们再看一段话,出自鲁迅先生的《社戏》:(教师播放幻灯片)

……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互打,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然而叫天竟还没有来。

这段话的要突出的就是:真的好不耐烦啊!但作者就没有这么简单地写,而是腻腻歪歪写了这么多,就是为了渲染、突出这“很不耐烦”的心情。看来,在这一点上我们还真得好好像作者学学,向作家和诗人们学学。读书的时候要用心,尤其是表达情感的精彩语句,一定要用心咀嚼、品味,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同学们明白了吗?

生:(齐声喊)明白啦!

师:写到六段,作者的感情基本就表达完了,无论是内容还是结构都相对完整,文章完全可以作结了。可是,作者却又写了这第七、八、九三段。这三段的内容是什么?作用又是什么?请同学们用心默读这三段,并把启示性语句找出来,认真体会。

(学生默读,认真体会,找启示性语句)

生:后三段是作者对故乡这个文化概念的思考,有这样几个启示性语句:

(1)故乡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有你的血、泪、汗水 ;(2)故乡的美中含悲;(3)故乡意味着我们的付出。

师:好的。同学们,如果删掉这三段你会有什么感觉? 生:比较单薄,不够厚重。

师:你能说说因为缺什么而不够厚重吗?

生:缺乏一种文化上的东西,文章的主题也不够深刻。

生:如果到第6段就结束,顶多是在写一种想家和思乡之情。虽然也很动人,但是毕竟不够深刻,不够厚重。

师:你们说得很好。这第7、8、9三段正是在前文基础上的生发,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上升到对故乡的文化思考和理性升华,使文章的主题得以深化和升华。这样的思考、深化与升华,也使文章的主题更深刻了,意蕴更深厚了。请同学们思考:课文第8段中的“那种失望”该指什么?作者又为什么说“那种失望不同于„„能滴血”呢?

生:“那失望”该指的是对故乡的“失望”。师:故乡为什么会使作者很失望呢?

生:因为故乡依旧很贫穷落后,依旧环境很差,墟场浮粪四溢,车厢拥挤不堪,雨季连日阴沉等等。

师:那么,这“失望”又为什么会“滴血”呢?

生:作者对故乡的“失望”,实质是对故乡能够繁荣富裕的一种极度的渴望,这种渴望是非常真诚的,是发自内心的。

师:对。这种渴望是发自内心的,也是十分急迫的,这种急迫甚至是撕肝裂肺的,是滴着鲜血的!还有一句话,“会使故乡的血沃之地真正生长出富裕的金麦穗和幸福的赶车谣”。顺便问问同学们:这“金麦穗”和“赶车谣”又该象征着什么?

生:沉默。

师:同学们都知道,麦穗是农作物,请再想想,这“金麦穗”该象征什么呢? 生:老师,我想,该象征着富裕的生活。师:“赶车谣”是农民赶马车时唱的歌谣。农人们心情愉悦,他们赶车时才会高兴地唱“赶车谣”。请同学们再想想,这“赶车谣”可能会象征着什么呢?

生:老师,我想,这“赶车谣”该象征着农人们富裕后的快乐和幸福。

师:很好。这“金麦穗”和“赶车谣”就象征着劳动人民的富裕生活和快乐幸福。同学们,那作者又为什么把故乡成为“血沃之地”呢?

生:老师,我想,这“血沃之地”的意思就是,故乡的富裕和幸福,是需要她的儿女们用全部的心血和汗水来浇灌、耕耘的。

师:对,故乡的富裕和幸福,就是需要她的儿女们每一个人都来浇灌心血,无私地奉献!不过,我还有一个问题: 为什么说故乡与出生地不是一回事呢?

生:出生地只是一个人出生的地方而已,这个地方不一定有这个出生者奋斗、奉献的痕迹。只有用心血来浇灌了的出生地才可以成为她儿女们的故乡,因为故乡需要儿女们的奋斗和付出。

生:我认为,一个人只有奋斗、奉献,才会在故乡的土地上留下自己生命的印迹,也只有自己的出生地上留下自己奋斗、付出、收获的痕迹,这块出生地才会成了自己生命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成为自己的故乡。

师:是的。所以作者说,“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这话告诉我们,只有为故乡奉献和付出过的人,才会真正拥有故乡。也只有拥有故乡的人,他的生命才是饱满的,他的精神才是富裕的,他的心才是快乐和幸福的。否则,他的身后就将一无所有!请同学们动情地朗自主诵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并用心体会、感悟。

生:学生自主诵读,用心体会、感悟。

师:好。请同学们再一起朗诵课文最后一段。生:齐声朗读。师:韩少功曾讲:“回望故乡,是每一个人自我辨认的需要,也是远行的证明。”可见,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是一个人的心灵归属和寄托,拥有故乡的人才拥有心灵回归的无限幸福。对家的眷恋、对故乡的热爱铭刻在每一个游子的心里,流淌在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无论我们走出多远,都会忍不住回头眺望。远离故乡,就是为了更好地回报故乡、拥有故乡,就是为了让故乡真的长满“金麦穗”和“赶车谣”!

下课。同学们再见!教后感:

“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也只有拥有故乡的人,“才真正懂得古人‘游子悲故乡’的情怀”,“故乡意味着我们的付出”,“它与出生地不是一回事”,“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说实话,作者的这种哲学层面的思想认识,对于只有十六七岁、阅历不丰、积淀不厚,尤其是对故乡缺乏认识的中学生而言,的确是很难理解和消化的。尤其“但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这就几句话,学生读几遍之后都很难理解。而要真正有深度地把握这篇散文的思想主题,这样的话是不能放过的,是必须要深入品嚼,且要嚼出真滋味来的。“那种失望”为什么能“滴血”?故乡又为什么成了“血沃之地”?这话到底该如何解读?“金麦穗”和“赶车谣”这两个文字符号又究竟深蕴着作者什么样希望和情怀?这也是不容忽视的。我听过一些教师的授课,看过一些优秀课例的视频,总是有一种“跳而越之”的感觉,真不知这样的轻松和潇洒是不是对得住作者,对得住学生。我不敢再想下去了,只好在这“啃骨头”的地方多费心血,只为学生起码能明白作者在想什么。我尽力去做了,心也就踏实了。我总是在想,对于一些思想内涵深的课文,课上完了,如果学生连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都不甚了了,我们能说自己完成教学任务了吗?我们所做的那些所谓的赏析,岂不成了一场没有灵魂的“假戏”!

语文课堂的生活“印记” 曹国庆

语文课堂应有语文学科的特点,这并不等于说语文教学就是一种坐而论道的样态。课堂,是一个个鲜活生命的聚会,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真实的生活。语文学科不只是关注“文”,更应关注的是“人”。目中无人的阅读教学,是机械的、抽象的、干瘪的,课堂是枯燥的、阴冷的、压抑的。语文课堂呼唤对生命情感、体验的关注,生活的“印记”是语文课堂应有的符号。董老师提出语文教学生活化的主张并执着于此,他的课堂里可以让你感受到生命的律动,倾听到生活的声音。

有幸在徐州听过董旭午老师的一堂语文课《老王》,当时最深的印象是他极擅长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去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相关情境中的类体验去体悟作者文字所描述的心理感受,从而获得学生与作者心灵的共鸣。在《我的归去》一文的教学活动中,董老师在理解“这里一切声响都弃你而去”一句时,开展的活动是“我们就来深入体验、感受一下。”让学生回到自己的生活中,用自己的内心已有的体验去感受作者当时的心境。这种“迂回”策略也许比直接的解释更直接,更具体,更深刻。“同学们也一定都有过烦恼、孤独、寂寞、无聊甚至空虚的体验吧,那么就请同学们讲讲自己在这种心情支配下的一些表现。”这个活动的指向是感受作者远在法国的内心感受。学生们真实生活体验的诉说,很自然地就解读课文中“囚禁在一座法语的监狱无处逃遁”,“对吊灯做第六次或六十次研究”等一系列句子。这是一种阅读教学策略的机智,传达给我们的是教师对语文教学理解的透彻。同样,对“金麦穗”和“赶车谣”的理解,也是引导师生进行回归感性生活的讨论,而不是抽象的修辞破解或逻辑推断。曾经有人提出“语文即生活”的主张,这点我不敢苟同。但倡导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我极为赞同。因为写作源于生活,对作品的阅读理解自然就无法脱离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除了文字媒介外,读者与作者之间可以彼此沟通的也许只有生活以及对生活的共性体验。而源于生活体验的语文才是有温度的,文字也才变得可以触摸并深入心灵。

深读课文,走进课文生活,与作者进行深度的心灵对话,不只是为了理解一个文本,不只是完成语文知识的积累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也是为着学习生活,培育学生的精神和人格。在董老师的课堂上,这一个指向是明确的,而且他善于发掘文本中潜在的人文价值,用语文的方式引领学生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师生们对《我心归去》的解读没有停留在对故乡的思念的层面上。课文第7、8、9节的讨论,从文本出发,深入到“故乡”文化意义的理解。活动围绕三个关键句展开:(1)故乡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有你的血、泪、汗水 ;(2)故乡的美中含悲;(3)故乡意味着我们的付出。可喜的是这些话题的发现来自学生。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不尚空谈,而是从文本的结构(三个段落可否删去)、关键词的理解(“失望”“滴血”“血沃之地”)去剥开主旨的内核。从而领悟故乡的真正含义,“只有为故乡奉献和付出过的人,才会真正拥有故乡。也只有拥有故乡的人,他的生命才是饱满的,他的精神才是富裕的,他的心才是快乐和幸福的。”

《我心归去》的教学结构可以分为层进式的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故乡思念之情的理解,以学生感性的生活体验理解了文本中感性的文字,用生活解读生活,同时,鉴赏作者语言表达的技巧;第二部分是对文本中“故乡”含义的深层解读,用文本的生活引领学生的生活追求。课堂凸显语文向生活的回归,语文学习与生命生长并驾齐驱。学文与立人,不偏不倚,交融一体。

第五篇:人生如修行美文

人生如修行

世说有一和尚,习俭从善多年,一心钻研佛道,渴望有朝一日能脱离苦海平登极乐,修成正果。为了提高自己的佛法修为,乖尚每天都要熟读不同的经文。据说,他所看过的经文数量,已远远不止八百卷。

和尚非常用功,把一切经文里的佛理都背得滚瓜烂熟,早诵晚念,青灯为伴。他的虔诚和执著,打动了寺里的每一个人。

但奇怪的是,和尚从6岁苦修到76岁,仍无法得道开悟。而令,和尚已经老了,旧日所记经文已经忘却了大半,但他依然勤俭如昨。

终于有一天,他的诚心打动了佛祖。佛祖问他:“你苦学佛法,是为何故?”

和尚老老实实地说:“先求自渡,再求渡人。”佛祖再次问他:“你从八百卷经文里获得了什么?”和尚寻思了许久,说来说去,还是经文里的话。

佛祖只得摇头:“佛法是船。世间一切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皆属苦海。你若想就此抵达彼岸,脱离苦海,就得首先明白如何乘船以及如何弃船。”

和尚听后顿悟,从此心如止水,再不苦修佛理。

佛理是船,须修也须弃。在茫茫苦海中,佛理如夜中明灯,指引人前行。抵达彼端之后,却再不可执著留恋,抱船登岸。无论何时都不能忘了,心中所要渡的乃是人,并非船。

由此自省,回望我们的半生历程。负笈求学多年之后,终于获得安定生活。可现实中,有多少人肯安于现状?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不骄不躁。不惊不羡,不谗不媚,不欲不求?

我们已被儿时所学的知识困住了。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于是,我们前仆后继,通宵达旦,焚膏继晷,挑灯苦读。

多年后,博古通今,却照样还是看不开,理不透。甚至,早已被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重重困住,不可挣脱。

从佛理的角度来看,理论不就是渡人的船吗?可为何我们在抵迭真理彼端之时,总是无法抛开旧日的尘俗观念?总是要一意孤行,抱船守地,故步自封?

从人生的角度来看,知识不也是渡人的船吗?苦习它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能明智通理,洁净精微吗?可为何我们越是读书,就越是容易被物欲所蒙蔽,越是容易利欲熏心?

修佛乃修心,不是信佛,吃素,就可长命百岁,往生成仙。其本质目的,是通过佛理引导,自我开化,自我顿悟,逐渐拥有广渡世间恶,笑解众生丑的境界。

人生何尝不是一次宝贵的修行?不论贫贱富贵,长短高低,最终都要化为黄土青烟。有人在赶往这个必然结局的路上,纵欲寡欢;也有人在匆忙而又布满苦难的时光中,找到了自渡的船。

可遗憾的是,大部分人只懂得如何乘船。却不懂得如何弃船。

下载强盗和赶车人美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强盗和赶车人美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生如豆美文

    因为有可爱的卵,厚实的蛹,才有生动的蜜蜂他常说,是当年在豆浆铺里的那一闪念,改变了自己的处世观念,改变了自己的一生。那时,他刚被单位裁员,失业了。本来,两年前意气风发地参加工作......

    人的欲望美文

    有一个人死后,在去阎罗殿的路上,遇见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宫殿的主人请求他留下来居住。这个人说:“我在人世间辛辛苦苦地忙碌了一辈子,现在只想吃,想睡,我讨厌工作。”宫殿主人答......

    人可貌相美文

    在古典小说中,常有“见相识人”之说。在《天龙八部》内有一场经典:鸠摩智通过本尘和尚一阳指的功力,肯定他是段氏嫡系,进而看他雍容威严,神色间的富贵尊荣之气,就断定他是保定帝。......

    苏格拉底识人美文

    一次,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对老师说:“东格拉底这人很不怎么样!”苏格拉底问:“这话怎么说?”柏拉图说:“他老是挑剔你的学说,并且不喜欢你的扁鼻子。”苏格拉底笑了笑,缓缓地说:“可......

    以事写人-美文

    五年级下册 作文(一)阅读材料 美文赏读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肖复兴 1963年,我上初三,写了一篇作文叫《一张画像》,经我的语文老师推荐,在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了奖。 一天,语......

    美文摘抄初中写人

    导语:梦里曾有一处浓丽寂寥之所在。一切景物都设有轮廓,没有线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文摘抄初中写人,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美文摘抄初中写人(1)我好想淋雨,好想让雨冲走那段......

    回忆人的伤感美文

    回忆,收藏着人生之中一些难忘的人和事。有些回忆是快乐的,有些回忆是伤感的。但无论是快乐的还是伤感的,都是人生的一个部分。下面是回忆人的伤感美文,欢迎参考阅读!回忆人的伤感......

    人的五性美文

    一、德性德性也可以叫德行。但是我觉得用德性可能和后边的词语相勾连得更密切一点。为什么把德性德行放在第一位?有一句老话,叫“修身建德,事业之基”。修身建德,古人非常重视,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