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所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所、牧、捕、蝉、闭、立”6个生字,会写“诗、林”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有朗读古诗的兴趣
重点:认真6个生字,会写“诗、林”。
难点:体会诗歌美好的意境。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音乐:乡间小路。
一、激趣导入新课
1、赛诗会。导入:今天,月亮姐姐给小朋友带来了几首诗,要来考考小朋友,愿意接受挑战吗?(课件出示《画》、《静夜思》、《春晓》、《村居》的课文插图)。
2、(出示课件所见的插图),板书课题。(全班齐读课题)
3、简介:《所见》是清代诗人袁枚在山村赏景时把自己所见到的情景写下的一首诗。
4、教师范读。
5、学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多读几遍。
二、认读生字
1、(课件出示小树林。每棵树上都藏着一个带音节的生字)
①指名读;②齐读;③开火车读;④小组读。(重点指导:所、蝉)
2、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3、全班交流: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生字的?
4、巩固练习。(课件出示六朵花)。每朵花里都藏着一个不带音节的生字。
①指名读;②齐读;③分男、女生读。
这些字去掉了拼音,你还认识它们吗?
5、再读古诗。
三、图文结合,了解古诗大意
过渡:袁枚在小山村里看到了什么美丽的景色呢?我们也一起去看一看吧!
1、学习第一句。(课件:牧童骑在黄牛背上,走在山间小路)。
①引导说出图意(板书:贴图、黄牛和牧童)
②你们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课件出示:牧童骑黄牛)
③指导表情朗读。
2、学习第二句。(课件: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放声歌唱)
①问:牧童高兴地唱起歌,他的歌声怎样?
②谁能把诗中描写这个情景的句子读一读?
(课件出示:歌声振林樾)(贴图:树)
③指导朗读。
3、学习第三、四句。
(课件:牧童的歌声停了,知了叫了起来)
①问:牧童听到知了的叫声,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想像说话)
(课件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渴立)
②指导朗读。
③教师范读。
4、师说诗意,学生找出相对应的诗句。(师生配合)
5、配上动作激趣朗读。
6、全班朗读。
四、练习背诵
1、看板画,练习背诵。
2、学生自由背诵。
3、男女生竞背。
五、写字训练(课件出示在田字格里的生字:诗、林。偏旁以红色闪烁)
1、学生认读。
2、口头组词。
3、指导观察生字的占格位置。提醒学生“林”字左边“木”的捺变成点。
4、教师范写,同时讲解。
5、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写字姿势。
6、展示。师生共同评议。
六、课外拓展(课件《小儿垂钓》整首诗和插图)
1、教师解说诗意,激发学生有朗读的意愿。
2、教师范读。
3、教师领读。
4、回家把《小儿垂钓》这首诗读给父母听。
第二篇: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所见》教学设计
3.古诗二首 《所见》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诗、林”等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激发学生朗读古诗的兴趣。
重、难点:学会生字,有感情地朗诵、背诵古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引导学生背诵有关春天的古诗。(师:小朋友,你们会背有关春天的古诗吗?谁来背背?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夏天的古诗。板书:古诗)
(设计意图:激发起学生对再次学习古诗的兴趣)
2、(出示课文插图):古时候有个大诗人叫袁枚,他在一个夏日去树林里,树林里的画面吸引了他,于是他把他所看见的画面写成了一首小诗《所见》(板书课题)(请大家伸出小手跟老师一齐来写课题《所见》,并齐读两次。)
(设计意图:揭题,让学生了解作者创作《所见》的情境。)
二、初读古诗、识字
1、引导学生看课文情境朗读视频后说话:
诗人看到了什么?师根据生回答板书:牧童 黄牛 林 蝉
2、师: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所见》。(播放音乐,师范读课文)(多么有意思的一首小诗呀,你们想读吗?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所见》)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接触课文、感受课文。)
3、学生自由读古诗,遇到不会的生字多读几次,要求将古诗读正确、读通顺。(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在教学中,初读课文,引导学生通过读题质疑,围绕课题提问题,带着自己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然后,根据学生的问题及时地去梳理,整理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初读课文之后,交流解决问题。着重体现自主与探究式学习,增强学生读书的目的性。)
4、(看到同学们读得津津有味,生字宝宝也跑出来跟你们见面了。看,它们来了。)
学习生字词(出示课件):
古诗、所见、林樾、牧童、黄牛、闭口、立正
自由拼读--看拼音个别读--去拼音读--开火车读--齐读
(字词理解指导:“牧童”、“蝉”出示蝉的图片、“闭口”、“立正”用动作来表达)
5、学会了生字,那我们有什么好办法把生字记下来呢?
出示生字:诗、林、立、童、黄、闭
让学生两人一组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识记较难的生字。(1)同桌说(2)指名说
6、写一写:(出示课件:把我们写漂亮:诗、林、立、童、黄、闭)
(1)师重点范写“林”、“童”、“黄”三个生字,生书空。然后生在书上描1个。
(2)同学间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时,尽量使学生在写字的过程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因此,主要采用多媒体直观展示法,读字、读词、读句到读文的渐进式语文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训练。在词语教学中,首先抓住课文中的新词和重点词让学生反复的认读,对难写的字给予适当的指导,容易写错的字让学生自己观察和比较,帮助学生读准字音。并辅之以认字方法,以提高学生对汉字的辨别、理解能力。)
三、图文结合,再读感悟
师:生字学会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把古诗读得更好。
1、课件出示画面: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快乐地唱着歌儿。(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动情地)你们看,小牧童坐在黄牛的背上走来了,他摇呀,晃呀,就像坐在摇篮里,真舒服呀!小牧童忍不住地放声歌唱,响亮的歌声传遍了整个树林。我们来读一读这两行诗。
出示第一、二行古诗:“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越”,引导学生读
(学生自由练读──点读──点读──男生读 齐读)
师:牧童骑着黄牛的心情怎样?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心情来读?
(1)学生自由练读一到两次。
(2)指名读后,师:“牧童的歌声响亮吗?他响亮的歌声传遍了整个树林,所以振字要读得重些”。(出课件解释:传遍了树林)
(3)师范读。
(4)齐读。
(5)师:牧童骑着黄牛的心情怎样?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心情来读?指名读。
(6)师:你们都是快乐的小牧童,那么牧童骑在牛背上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和动作呢?男生读
(7)请同学们一起来读第一、二行古诗,有感情、配以动作齐读。
2、师:牧童唱歌这么高兴,他有没有一直唱下去?(引出课件古诗: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学生齐读:
师:牧童唱着唱着,他的歌声突然停止,“嘘!他想干什么?”
(1)你从第三行诗哪一个词哪个看出来牧童很想捉蝉?(师:对,“意欲”就是心里想要的意思。并出示课件解释:“心里想要”)
(2)指导学生读好此句:意欲捕鸣蝉 师:要用怎样的心情来读?
3、师:我们读第四行时要小声点,千万不要惊动树上的蝉。引导学生读好第三、四行古诗。指名读--女生读--男生读--配动作齐读
4、师:你们能根据古诗描述的画面,说说诗意吗?
看图,指名学生说说诗意--师再引导全体学生看诗句说说诗意。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欣赏能力和感悟能力。)
5、想像说话:
牧童有没有捉到树上的蝉呢?
6、课件出示全诗(师:你们喜欢这个小牧童吗?那我们记住这个可爱的小牧童。把这首古诗读熟)
(1)师范读。
(2)两人一组互读。
(3)齐读。
(设计意图:整个教学过程突出以读代讲、层层深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突出教学重点、抓准探究点,拓展教学深度,让学生经历强烈的情感体验。同时把问题交给学生,培养其自主学习意识,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7、背诵古诗:
1、师:看来小朋友把古诗读懂了,现在你们能看着板书,老师读前一句,你们接后一句吗?(结合板书,师生合作背诗句)
2、引导看图,练习背诵。引背--自由背--齐背
四、知识延伸:
1、为课文插图配上古诗。
2、学唱古诗。
(师:你们为插图配上了小诗,真了不起!那我们现在也来做一回快乐的小牧童,听着音乐做做动作吧!)播放课件音乐
3、搜索有关夏日的古诗。
(设计意图:在学生记忆古诗、深刻体会古诗的基础上,抓住时机,因势利导,拓展思维,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能力的培养。)
第三篇:鄂教三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我的广告》教学设计
1我的广告
教学目标:
1.在教室的引导下,用广告语描述自己在体貌、语言、情绪、兴趣等方面的特点。
2.分享“我的广告”。
教学内容:
1.心理健康常识
(1)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2)每个人的不一样主要表现在体貌、语言、情绪、兴趣等多个方面。
2.专门化活动
(1)暖心活动——广告的魅力(2)轻松发现——特别的我(3)非常互动——我的广告秀(4)亲子活动——个性拼图
课前准备:
1.课前搜集经典广告,制作视频或图片。也可以布置学生收集喜欢的广告语。
2.每位学生准备卡纸一张和彩色笔若干。
3.“击鼓传花”游戏需要的鼓、花或其他替代品,制作相关广告课件。
教学过程:
一、暖心导入:
在电视中、街边上、商场里、网络中„„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广告。各行各业都用广告来宣传着自己的特色,让人们认识、记住和喜欢他们的产品。欣赏几则广发哦,看看你最喜欢哪一则。(播放剪辑好的广告视频。)
二、轻松发现:
1.提问:你最喜欢哪一则广告?为什么?
2.学生回答,教师小结:优秀的广告来自于鲜明的特点和巧妙的表达。
3.活动:你想为自己设计一则广告让更多的人认识你、深深地记住你吗?快为自己设计一则广告吧!
4.反馈几名学生的设计,教师小结:抓住自己的突出特点是设计广告的第一步。巧妙地表达是设计广告的第二步。想一想,最能代表自己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5.引导学生设计:观察一下,自己的体貌有什么特点?语言和行为习惯呢?、什么时候最高兴?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可以仿照老师提供的这些广告语设计,也可以自己创造。让学生找到自己突出的特征,修改自己的广告设计。有兴趣的同学还可配上图画,设计成海报。
6.学生自主设计.教师巡视指导。
三、非常互动:
1.活动:猜猜我是谁?选出五份学生广告,另选各组代表一人,根据抽到的广告,猜猜广告设计者。给获胜者和设计者奖励。
(预设可能出现三种情况:A广告语很准确地体现了本人的特点,语言生动。B广告语体现了本人的特点,但语言不生动。对此,教师可组织同学们帮其修改润色;C广告语没有体现本人的特点。)
2.击鼓传花,分享广告。
我们来玩击鼓传花的游戏:当鼓声停止,花传到哪位同学手中,就请这位同学举起广告,自信地说出自己的广告。比一比,谁的广告最能反映自己的特点,谁的态度最大方自信。
四、课堂总结;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特点,了解自己,让更多的人认识自己会让我们更加快乐、健康的成长。如果你愿意,可以进一步完善你的广告语,然后贴上照片,写上班级和姓名,张贴在校园的公告栏里,让更多的人认识你。下节课,我们将在活动中展示自己更多的独特之处。
第四篇:三年级上册古诗《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古诗《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下团城学校 李兴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生字“促”,会写“促、深”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古诗。(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自己理解诗歌的意思。(2)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整体感知诗歌意思,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重点字词,美读诗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
1、朗读并背诵课文,识记生字,正确、规范书写生字,理解诗歌大意。
2、感受诗中的秋意和感情,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
2、学生课前查阅这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3、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板书课题,揭示课题。
2、共同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要求:(1)能凭借注释理解诗的大意。(2)能感受体验诗的思想感情。(3)领会诗的表达方法。(4)能主动记诵积累。
二、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学生交流课前所查阅的资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3、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四、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
5、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五、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六、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七、拓展活动
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板书设计
夜书所见 梧叶——送寒声 秋风——动客情
叶绍翁秋夜因 倍感孤独寂寞
第五篇: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读通课文,理解重点词语“偎依、挑衅”;练说句式“有的……好象……”,学会在一定情境下想象。
2、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法、读书指导法,充分展开练说句式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欣赏“卢沟晓月”的美好意境;收集、交流“七七事变”的资料,激发爱国情感。培养主动获取信息、主动读书的态度。
教学流程:
一、歇后语导入。
1、理解马可·波罗的话:“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2、板书:独一无二独一无二是什么意思?
过渡:为什么卢沟桥的狮子是独一无二的?
二、读课文,检查巩固字词。
出示词语:联拱石桥 长吼 偎依 大概 侵华 挑衅 驻宛平歇后语 淘气 厘米 卢沟桥
难字书空:联 偎 侵 歇 卢
回答问题。
板书: 多 大小不一 形态各异
狮子 独一无二
战争考验
三、品读课文,启发想象,体会和平年代里狮子的无忧无虑。
过渡:卢沟桥的狮子到底有多少?请你一边读,一边找。
(一)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1、交流。补充文物工作者三易数狮子的只数。
过渡:卢沟桥的狮子真多,更有意思的是这五百多只狮子形状也各不相同。
2、请大家自由读下面的课文,最喜欢的狮子重点练读。
3、指名读最喜欢的一句,重点指导后面三句。
(二)创设意境,激发想象。
1、欣赏“卢沟晓月”,配画外音。体会卢沟桥的美丽壮观。
2、齐读课文第二段。(配乐)
3、请你张开想象的翅膀,能帮作者再想下去吗?
有的狮子(),好象()。
想象要跟周围的整个氛围协调。
狮子们都在尽情地享受着这份祥和与美丽呢。
4、再读马可·波罗的话。
过渡:就是这么一座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却被日寇的铁蹄打破了是那么美好的意境。鲜血染红了洁白的石柱。
四、了解历史、渲染气氛,想象战争年代里狮子饱受沧桑。
1、交流信息,了解历史。
(1)、读课文最后一段。
(2)、跟朋友交流自己查找的关于七七事变的资料。
(3)、通过相互交流信息,你最气愤的是什么?你最感到欣慰的又是什么?
(4)、看“七·七“事变的录象。
(5)理解“挑衅”。
过渡:此时此刻,让我们再来看一看,这枪林弹雨中的狮子,也许你的情感,你的想象已经发生变化。
一、联系情境,改写课文。
1、看录象。(枪林弹雨中的狮子)
2、联系当时的情景来改写或补写课文。
有的狮子,蹲坐在石柱上,好象()。
有的低着头,好象()。
有的小狮子依偎在母狮子的怀里,好象()。
有的(),好象()。
任选一句写,联想要符合当时的情景。
3、交流反馈。
4、学生怀着激愤、气愤、悲愤的心情连起来读自己改写的课文。
5、小结,提问:面对这些枪林弹雨中的狮子,你想说些什么?
6、这在战争年代里饱受沧桑的狮子却依然那么壮丽、美观地屹立在今天的北京,这不得不让我们惊讶,如果此时你要在卢沟桥建一块碑,你会用来赞扬谁?
二、总结全文,升华延伸。
1、学完课文,你对马可·波罗这句话有什么新的体会?
2、学完了课文,老师写下了一首诗,和大家交流我的感受。
三、合作探究,延伸课外。
1、对卢沟桥,你还想了解什么?
2、出示相应的网站,自由组成学习小组,指引回家继续查找资料。
地理位置组、建筑构造组、景物特点组、历史资料组、游人评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