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的需求出发

时间:2019-05-15 10:23: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学生的需求出发》。

第一篇:从学生的需求出发

怎样知道学生的需要?

无疑,了解并理解孩子们的需要是首先要着力解决的。我最近请所有学生写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的语文老师》,要求是通过具体的事情来写。有很多孩子写到了这件事,其中一位是这样来写的:

有一次语文课上,小宇在黑板上写“承”字,结果将中间三横写成了两横。于是彭老师问他:“小宇,你肚子饿了吧?”

小宇不解地看着老师,说:“没有啊!”

老师又看着他问:“那么你怎么吃了一根„排骨‟呢?” “排骨?什么排骨?我没有吃呀。”他小声辩解。

“那,你好好看看”,老师指着他写的那个错字,说:“那你怎么将„承‟身上的„排骨‟吃得只剩下两根了?”

他看了看,“哦”的一声,终于恍然大悟。

我统计了一下,全班48人有18人次写到这个事例,还有15人次写到我教学写“芬”字偏旁针对学生将草字头写的太大进行教学的那件事,还有47人次写了关于老师的爱心的事例。后来,我采访这些学生,问他们对这两件事情印象深刻的原因。他们有的说因为这样教很好玩;有的说能很快乐学到知识;有的说很新鲜,这样的教学方法还是第一次遇到;有的说老师很亲切温和;这样学到的知识记得深刻牢固;用生活中的事情来讲语文知识,很形象;不知不觉就掌握了东西。

我的理解是,学生需要的教学活动应该具有以下特征:

1、教师语言、神态幽默;

2、教法新鲜好玩;

3、关系平等;

4、联系生活来讲解。

除了以上的方法,还可以用问卷调查的办法来了解学生的需要。

我们知道,教学活动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评价等五方面的要素,而要清晰全面地理解学生的需要,还可以策划一份调查问卷帮助自己掌握情况。如何策划呢?

比如,就“教学活动目标” 这个要素,我设计了以下这份问卷: 学生对教学目标制定的需要评定问卷 在合适的栏目下打“√”。

你对教学活动的看法

总是

经常

有时

很少

从没 你在活动目标方面的需要

1.你知道语文课堂中每次活动的目标吗?

2.你觉得老师提出的目标对你有挑战性吗?

3.你觉得目标由自己确定比较好。

4.你需要老师以口头或黑板的形式明确提出每节课的目标吗?

5.老师提出的目标有趣吗?

6.你需要适合自己的目标吗?

7.制定自己的目标的时候你希望一直得到某人的支持和帮助吗?

8.你帮助别人制定他的目标吗?

根据这个调查我们可以知道学生需要怎样的目标以及怎样目标呈现方式。那么,如果根据活动的其它要素“教学活动方法、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活动内容、教学活动评价、教学活动环境”进行分类设计问题进行调查,那么就能比较清楚地了解学生的需要了。然后我们在策划教学活动时,就有“需”可依了。综上所述,上面简单地介绍我了解孩子的需要的两个活动设计:作文与访谈;问卷调查与理论分析。“条条道路通罗马”,相信这两个不是全部,也未必非常科学,但是这两个活动设计,让我真切的明白了孩子们的一些基本需要: 1.做有趣和具有挑战性的事情。2.能做出选择,并学会如何选择。

3.有机会掌握实现一个梦想所必须的技能,从而肯定自己和文化独立性。4.有一种无条件的爱,如一直得到某人的支持。5.有对他人的生活产生影响的机会。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满足和激发学生这些基本需要呢?

设计怎样的活动来满足、激发学生的需要呢?

学生有许多基本需要,按照马斯罗洛的“需要层次论”来分一下,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可见,需要是“多层”、“多样”的,这势必要求在策划教学活动时考虑学生的诸多需要。因此,整节课的活动安排必须注意对多种需要的“整合”关注。但是其中的小活动可以重点满足与激发一种需要。◆设置冲突

“教学时挑起矛盾冲突的艺术”,设置冲突对于激发学生内在“挑战性”需要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1.利用文章所写景点与地区著名景点的“不统一”引发冲突

我说:“今天开始我们将走进祖国的大好河山,第一站就是——鼎湖山。”我板书“鼎湖山”。接着又说:“鼎湖山的风景区群峰竞秀,古木参天,最著名的去处有两个,一个是古刹,一个是飞瀑。”我板书古刹、飞瀑。

“这两个是鼎湖山最著名的,可是作者写的却是鼎湖山——(听泉)你有什么想问作者的吗?”我将课题补充完整。

有学生问:“我想问,你为什么不写古刹与飞瀑,而要写听泉呢?”大多数学生也有这样的疑问。

然后,我在大家疑惑之时,请同学们思考:“那泉水,尤其实泉音一定很特别。那么,就让同学们一起朗读课文,要读准确,找出那些描写泉声的词句,画下来,并多读两遍。” 2.利用文章前后语言的“矛盾”引发冲突

如孙双金老师上《二泉映月》时,他通过让学生找到写“听”句子,然后在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了文本中的一个“冲突”:一个中秋之夜,小阿炳随父亲来到二泉边赏月,父亲问他听到什么,他说除了水声什么也没有听到。父亲说:你还小,等你长大了,你就能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阿炳长大之后,眼睛瞎了,又是一个中秋之夜,来到二泉边,却只听到了叹息、哭泣、倾诉、呐喊,惟独没有听到奇妙的声音。3.利用文字与文本的意义之“不和”引发冲突

在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导入的时候,一位老师是这样做的:他先请同学说说普罗米修斯是个怎样的神,从而唤醒孩子对普罗米修斯的美好印象,接着他请同学说说关于“盗”这个字的印象,进而,他又用课件演示甲骨文“盗”字,并进行解说:“这是口水,这是流口水的哪个人,口水流得极多以至于要用一条小船来载。你估计这是说什么?” 孩子们的回答是:这就是说哪个人非常想要一件东西,因此流了很多口水;这说明哪个人非常贪心。最后请孩子们说说由“盗”想到了哪些词,追问“盗”字给你印象如何?孩子们自然说印象很不好。

以上三法,都以语文的方式来设置冲突的,并且基于文本本身,这样的活动策划比较便捷,同时也充满着“语文”的韵味。当然,必要时还可以引进其它相关的文本进行冲突的设置,以充分为学生思考起来提供服务。◆呈现目标

目标的制定于呈现应该得到充分的关注,在我问卷调查中,百分之九十几的学生需要目标呈现比较有趣,那么,究竟怎样有趣呢?我作了如下尝试: 1.将目标蕴含在“书写”中

教学《鼎湖山听泉》时候,课文两个地方聆听泉声的感觉不尽相同,我利用这个,确定了学习目标:两次听泉声,感觉一样吗?如果让你用两个“听”字来表达出感觉得不同,你准备怎么写?默读后,在自己本子上写一写。2.将目标蕴含在“话题”中

当法布尔将小甲虫放进蜗牛壳里之后,他还包上树叶,把甲虫装进衣袋。他还捡了贝壳和彩石。可是文中没有描绘他的心理活动,于是我先引导学生根据这个句子来谈体会,并组织学生以“法布尔一边装小甲虫,一边会对它说些什么悄悄话呢?”为话题来将情感通过语言外化出来。

3.将目标蕴含在“对号入座”中

教学《鼎湖山听泉》时,我在黑板上写上“一”、“二”、“ 三”,然后看着孩子,他们都很奇怪。然后我说这个“一”放在第一自然段的开始,那么“二”和“三”放在哪里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后再发表意见。

再如,教学《黄果树瀑布》时,我板书三个词语“所感、所闻、所见”,然后,我说:“我将„所感„放在第四自然段的下面,如果让你把„所见‟与„所感‟放到它该呆的地方,你会放在哪里?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后再发表意见并说说你那样放的理由。”

这些目标的制定比较简单,但是目标的呈现还是非常注意的,而“游戏、话题、动手”就是呈现的载体与方式的完美统一。◆运用音画

“孩子的世界就是艺术的世界。”孩子需要艺术,运用音画,使得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们的艺术世界。

1.在享受中理解字词

教学《鼎湖山听泉》第四自然断的排比句时,四种泉声,各具韵味。如何利用音乐来引导学生理解“聆听、辨别和品味”三个词语呢?我做了三步:第一步,放四种泉声,请孩子们聆听,问孩子怎样听才算聆听。第二步,放一个“辨别”一个,说说“辨别”的意思。第三步,让学生说说自己听了这种泉声的感受,理解“品味”的意思。2.用“审美”带动朗读

接着上面的教学,让学生用耳朵、眼睛同时“聆听与辨识”四种泉声,先将区别读在脸上,再将区别读在动作里,最后配画面展示,将区别读在声音中。3.用配乐朗诵创设基调

最近,亲自在孙双金老师的课堂中,感受到老师的配乐朗读给课堂带来的一种示范,一种生机,一种震撼,一种由美画美乐美读所创造的诗歌意境。孙老师在“李白是仙”这一节课中,一共用了三次音画与美读,第一次,出示《望庐山瀑布》,配古筝乐,朗诵,读得气势磅礴,第二次,出示《夜宿山寺》,朗诵,读得安静,读得第三次,播放音乐,出示《秋浦歌》,朗诵,读得忧愁。这三次朗诵给孩子们带来了享受,同时也是一种很好地将每一首诗歌的基调暗暗传递在课堂。◆引领交往

引领交往,当然是为了激发与满足学生关于“爱与归属”的需要。可以策划“合作、多元评价”等教学活动。1.尽在合作里 课堂上,默写《画龙点睛》,四人小组合作,共有九句,要求先分工,后练习两分钟,这两分钟里,小组成员间可以互相帮助,提问和解答。最后默写。2.尽在评奖中

接下来的评价阶段,活动安排为:两个小组间互相批阅,并互相评奖,奖项有:最佳书写奖、最佳分工奖、最佳正确奖、最佳文明奖、最佳纪律奖,最佳秩序奖共6个奖项,可以多评,评完后写一段评委真情感受或真诚建议。

合作与评奖,提供了孩子们交往的无限机会,但要挖掘交往的无限魅力,那老师必须策划好公平公正的制度,和明确可行的步骤,这是成功的保障。

事实上,“设置冲突、设定目标、运用音画、引领交往”这些活动策划的背后的依据就是学生的各种基本需要。马卡连柯说:“儿童非常爱好游戏,也应当满足这种爱好。不仅仅应该给儿童游戏的时间,而且应当使儿童的全部生活充满游戏。儿童的全部生活,也就是游戏。”因此,在策划教学活动时,最关键的就是要满足和激发孩子对游戏的需要。

将学生的需要引向怎样的语文活动?

事物本身的魅力才是最能激发需要,语文本身的魅力也是最能长久地激起学生语文学习的需要。有时候我们激发了学生的需要,但是这种需要还有必要进行转化,因为它们与语文结合得不密切,或者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为更具语文教学价值的活动。◆转化为体验字词意境的活动 《鼎湖山听泉》教学中……

“什么叫万籁俱寂呢?”孩子们有些吵闹。

“我听,第一组开始安静了,哦,第二组也安静下来了,第三、四组也安静下来了。”孩子们的手脚仍然发出声音了。

“哦,现在有些同学的手和脚也安静了,一动不动了,真静!” 此刻,教室里几乎没有声音了。

“我说现在更静了,连板凳腿也无比安静了。”孩子们笑了一下。

“现在算不算万籁俱寂?(生摇头)外面的树叶被风吹的还有声音呢,还有其他声音,那不能算是了。可是怎样才能算是呢?” “就是一点声音也没有了。” “说的是哪些事物? “很多很多。”

“是万物。那,我要要说万物俱寂?谁知道籁是什么意思?” “籁的意思是一般的声响,万籁的意思就是万物发出的声响。”

“现在我知道不能说万物俱寂了。那么,现在谁再来读读„入夜‟这句,把词语的意思读到句子里。”

生读得入情入境。

◆转化为感情朗读的活动

在上面的案例中,我请他们通过自己写的两个“听”字,体现出两个地方两个时间听泉的不同感受,学生写完后上台来展示。一对对听字,非常有个性。有的将。

接着,请同学们将这两个地方和两个时间的听读出区别来。学生练习。然后,请同学们交流读“夜里听”的段落,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相机教学。读完后,对同学们说:“你们刚才读了夜里听的部分,现在请你用不同的语气读出白天听的那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朗读教学等。◆转化为归纳段意的活动

上面案例中学生找“一、二、三”的位置的活动完成后,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归纳段意的活动,这种转化明确地指向了归纳段意。

孩子们很快就发表了意见,“二”和“三”的位置很快就放好了。接着,我请他们说说“二”后面写了一个字“白”,我问:“„三‟后面写什么好呢?”

有一个孩子说“黑”,众笑,另一个说“夜”,大家赞同,我板书。

我指指“一”后面,大家公认“晨”较好。到底是什么时间,书上没有交代,但是谢大光先生原文中第一自然段中有,你一读便知。出示原文第一自然段的前三句:

江轮挟着细雨,送我到肇庆。冒雨游了一遭七星岩,走得匆匆,看得蒙蒙。赶到鼎湖山时,已近黄昏。

请同学读,并概括出“昏”,并指导朗读好第一自然段。学生又发现“二”后面的“白”不太准确,于是建议改为“昏”。

“刚才我们从时间发现这三部分不一样。”说完我在“三”后面写上“枕边”,不一会儿,我们商量出了结果,整个板书如下: 一(昏)山前 二(昏)路上 三(夜)枕边

到此,文章的结构以及段落大意学生都能掌握得很好了。◆转化为想象体验的活动

我们来看看孙双金老师教学《赠汪伦》时的“转化”:

当学生自己提出了“为什么早不来送晚不来送,偏偏在李白要走的时候再来送”后,孙老师请孩子们展开想象——汪伦这时候才来送有哪些可能,请你们展开想象。

生:如果汪伦提前知道李白要走,可能要准备一份厚礼。李白不愿汪伦这样破费。

生:李白可能怕汪伦伤心,就悄悄地走了。汪伦见李白不见了,就匆匆赶来。

生:李白可能已告别过了,两人有着深厚的感情,汪伦还想再见李白一面,所以又来了。

……

师:归纳起来,是两人的情意太浓了。李白不愿汪伦破费,悄悄地走了。而汪伦为了这份深情厚谊,一把李白送上路,二把李白送上船。再把前两句读一读。

◆转化为交流思想的活动

我们再来看看张康桥老师在教学《九色鹿》时的“引导”:

“你善良吗?你英明过吗?你任性过吗?你说话不算话过吗?” 课始,在孩子整理出自己读到的收获后,当张老师的这些问题一个一个追问下去,不说话不坚定的孩子越来越多。此时,已然有一个“冲突”隐隐存于孩子心中:自己似乎也很任性、也常常说话不算话吗?

张老师接着请他们读了“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等三句西方哲学谚语)与名言。学生随后的交流如下:

1、人是复杂的,有的时候好,有的时候坏;

2、如果说九色鹿是人的天使一面,而调达则更像是人的魔鬼的一面…… “现在我来问问你,如果调达再掉进河里,假如你是九色鹿,你救还是不救?”张老师又追问。学生几乎异口同声,都说救。这时他又引进了两篇文章:《农夫与蛇》与《东郭先生和狼》。学生读完后交流的意见如下:

1、不救,因为这调达和这里的蛇、狼差不多,都会毫不犹豫地出卖自己的恩人;

2、不救。因为他会害人……

最后,他请同学们读:“拯救灵魂!——读鲁迅《呐喊》有感。”

无论是表达自己的“想象”,还是引导表达自己的“思考”,也不管是引导体验字词的意境,还是引向朗读与归纳段意,将学生的需要转化的“指向”虽然不相同,但是转化的实质却是惊人的“统一”,那就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展开言语实践——听说读写活动,最终使得学生建构了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语言。

第二篇:从学生生活出发

从学生生活出发,优化语文教学

张蕾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生活即教育”,即在生活中进行教育,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生活是教育的本源。新课程强调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古今中外大教育家关于“生活即教育”的论述,使我更加了解了“语文教学必须植根于生活”这一理论论断。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使我深刻明确了要让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应该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贴近生活实践,使学生生活“语文化”。我们知道语文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教语文、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围绕着“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和“生活中孕育着语文教学”这

一辩证的论题,我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有成效的活动。

1、教学内容与形式的生活化。

生活是培养语文能力的源头活水,语文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中,我深切地感受到语文一旦与生活相联系,马上就生动活起来。在《槐乡的孩子》一课的教学中,我从学生生活出发,“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为了落实这一理念,我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经验,让语文教学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低段的学生已经有了运用语言的经验,也积累了相当的生活经验,特别是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口头表达能力。因

此说“生活经验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资源”的观点,完全符合学生学习语言的特点。有许多把学生生活经验引入课堂的成功例子:例如从家乡的树引出槐树,从槐乡引出“橘乡”“鱼米之乡”。既理解“乡”,又扩充了生活积累。在学习槐乡孩子的劳动情景时,让孩子们想象是在怎样的天气中进行的,通过调动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既让他们体会到了槐乡孩子的辛劳也让他们感受了那份快乐。语文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才能源头活水不断;语文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才能显得厚重和丰富;语文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才能真正为学生所喜爱。对于小学生来说,作文属于起步阶段,小学生头脑中并没有多少作文的素材,因此,对于刚接触作文的他们较为生疏,感觉无话可写。怎样让他们感觉有话可说,有素材可写呢?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从生活实践中去汲取素材,写经历过的、有深切体验的事。如:在教学习作“走进乡村生活”中,生活在城区的孩子,对于乡村生活还是比较陌生的。由于没有真实的经历,亲身的体会实践,有的同学写起来总是干巴巴的,没有感人之处,更没有情趣。针对这种情况,我努力开通各种渠道,加以家长的支持,动员他们真正地走进乡村,把他们看到的、听到的或想到的,记下来,用心去感受、体会,再进行课内交流,最后整理、修改„„。这样一来,同学们笔下的乡村生活,田园风光美得那么令人向往,各有各的特色。读起来琅琅上口,让人回味无穷,充满了情趣,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课堂上这种开放性的学习,使课堂教学充满了乐趣,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从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小主人。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多样化的实践性的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有益的教学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

充分的发展。

2、校内外沟通的生活化

课堂延伸要广大化,因此我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搭建施展才能的平台。如:每周开一次故事会,办手抄报、朗读比赛、口语交际、小品表演等多项活动。通过活动,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同时,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需加大学生阅读量,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提倡学生摘抄,写读后感,要让学生积极地阅读,让他们有所理解,有所体验,有所感悟,并在阅读之后与同学表达交流,这样学生的课堂学习得到了巩固,自主学习得到了延伸,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对于课外作业的布置,有的教师布置的形式趋于单调,如:抄写生字词,进行单项练习等,没有从丰富学生知识,开阔视野,启迪智慧入手。我认为应该打破这种千篇一律的形式,应多让学生做实践性开放性的作业,如:阅读课外书籍,作调查报告,写观察日记及与人交谈、辩论等都是在学习语文。总之,语文和生活同在,凡有人交往的地方都有语文,都有语文实践和语文学习。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乐于表现和模仿,因此课外应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为出发点,通过听、说、唱、游、演、做等多种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动”起来,且人人都能有效地参与进来,从而提高课外活动的质量。例如,二年级语文上册中练习一的读读背背要求读背四个描写秋天景色的成语,练习二中的做做说说要求同学们观察美丽的秋景以及秋天大自然的变化,将自己看到的秋景画下来或写下来,在小组里交流。在教学《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苏教版第三册)时,正好是秋季,我认为把语文和品德与社会设计成一个综合性的主题单元组织教学,既能避免由于内容的重复造成的浪费,又能打破学科壁垒,统一整合教学时间,使两科知识相互融合,内容有机渗透,互为补充,互为学习资源,使两科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互为借鉴,从而扩展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倘若把学生局限在教室里,不让学生去观察、去触摸,去体验„„那就等于是空洞的说教,同时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我首先安排学生自己到野外找秋天,把自己的发现记下来,把自己眼中的秋天画下来,把自己动手采摘的秋天的果实带回来„„同学们兴致极高,收获也很大,并深深体会到农民伯伯付出的辛勤劳动。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然不需要教师过多的讲解。为了展示学生的作品和劳动成果,我通过猜谜语、编歌词、赛一赛等多种活动,使学生积极发挥想象力,陶冶他们的情操。有的学生唱起自己改编的歌曲:“秋天在哪里,秋天在哪里,秋天在那小朋友的眼睛里,看见黄的叶呀,看见熟的果,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这时,教师趁机让各组代表把自己装好带来的果实——苹果、香蕉、桔子、梨等,让同学们猜一猜,摸一摸是什么?并让他们讲一

讲自己采摘秋天的果实的喜悦。真可谓寓教于乐,收获多多,思想境界也得到了升华学科整合给了学生无限的空间、无限的欢乐、无限的创造。但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还要努力挖掘贴近生活实践的活动资源,除了在课堂上去充分利用贴近生活实践资源外,更要鼓励学生联系身边的生活经历去学习语文,克服困难带领学生深入学校、社区,加强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在开拓学生学习的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上下功夫。我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针对课堂教学实际以及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把研究工作继续做下去,切实让语文教学扎根在生活实践这片沃土中。探索还需努力,研究还需在专家学者

中的引领下向更深一步发展。

第三篇:从学生角度出发

从学生角度出发 ——《怀念母亲》教学反思

刘娟

我们的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什么?从哪儿出发?这对于老师来说毋庸置疑,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看一看自己的课堂,是否真正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课堂上老师讲得多,以老师的思路为主,这样现象仍然很多。

在假期教材备课时自己第一次接触到“本体性教学内容”这个概念,回来后立刻找到吴忠豪教授的文章《语文课须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仔细读了几遍,有一种眼前豁然开朗的感觉。自己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平时认认真真备课,辛辛苦苦地讲课,原来却走了许多弯路。我决心改变自己的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有许多问题又困惑,语文知识点的取舍,目标的设定等。五年级的学生进入青春期,上课回答问题的顾虑多了,不爱发言,即使心中有,也不爱说等。

在备《怀念母亲》一课时,刚开始我尝试使用于永正老师先读再讲的教学方法。《怀念母亲》第一课时主要是读课文,检查字词,了解作者,再读课文,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品读语言,学习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进行小练笔。但自己理解地还不够,第一课时教学时不够扎实,学生读得不够充分。第二课时以品读语言为主,小练笔的练习着眼有些低。

语文是一门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作为五年级教学要加大学生运用语言的训练,因此,在备课时要认真分析,根据课文的特点,年段特点,找到符合学生特点的语用训练点。二次备课时,首先明确了教学目标。第一次备课时,制定了“学习体会关键词句,结合课外资料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这与“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有些重合,于是改为“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情景交融或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情抒情;直接抒情”。这样的目标更明确,更容易操作与检查。

第一次备课时,认为学生年龄小,没有生活经验,对于这样的文章会有一定的难度,看哪个句子都要讲一讲。其实课文字里行间都表达了自己对两位母亲的爱,学生会比较容易地找到相关的语句。而这种对母亲深深的怀念,由于学生年龄特点,即使讲了,也不会有深刻的理解,只要粗略地理解就可了。然后直奔几则日记,进行语言训练。这几则日记在表达上各有千秋。通过讨论、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明确表达方法,即借景抒情、借助人物神情抒情、直接抒情,这才是学生就应该学习的内容。小练笔时增加学生自主性,设计了两个话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选择练习。第二次教学中,学生的小练笔明显比第一次要好。

学习归根结底要为了学生自身的发展,而我们在备课时就应从学生的年龄水平、知识水平出发。

第四篇:幼儿园精心策划教研活动 从需求出发

新加坡品格蒙特梭利(中国)运营中心

www.xiexiebang.com

精心策划教研活动 从需求出发

幼儿园的教研活动是提高保教质量的经常性手段,也是培训教师的重要途径。我们幼儿园为了产出有效的教研活动,达到强教师素质,促保教质量,利孩子发展的目的,采取从教育和教师需求出发,在学、练、研、帮等方面开展各项教研活动,取得良好成绩。

一、学习理论,要讲究方法,反复进行,在运用中消化。

教育界有这样一种说法:“理论、观念的模糊就会导致行动的盲目”。幼儿园的工作必须以《规程》为依据,以《纲要》为指导,必须学习理论,必须树立科学的、先进的教育观念。然而,理论知识比较枯燥,教师在学习时常常会出现心不在焉,思维总游离于学习活动之外的情况。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在开展有关教研活动时,改变以往传统的学习模式,注重学习方法的生动活泼和灵活多样,做到学习理论三结合,即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思考与交流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尽量使枯燥的内容变得有趣,使抽象的概念变得易懂。譬如在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时,我们组织了三轮教研活动。第一轮活动我们安排:(1)集体通读,布置思考题;(2)个人自学,完成思考题;(3)集体讨论,教研组长主持会议,交流思想和认识。通过反复学习,大家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有了较深理解。特别是通过热烈地讨论,教师们对教学行为的认识更加清楚;教育目标更加明确;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和重点教学内容的确认上,更加符合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同时以往在工作中曾遇到的一些困惑和疑虑,也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化解。为了检验学到的教学理论是否真正用于实践,接着我们又组织了第二轮教研活动,即“深入学习《纲要》精神,自觉转变教学行为”的教案设计研讨活动。我们选择大班的计算“球体和圆柱体”、科学常识“沉与浮”、中班环保教育“乐音和噪音”、计算“按6以内的数量分类”等为教案设计内容。教师们结合《纲要》精神写教案,并以《纲要》为理论依据撰写说课材料。然后教师们人人当评委,根据教案设计和说课的优劣评选优秀教案。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一种思想、观念,要深入人心,并见诸于行动,不是一朝一夕一个活动能够解决的,必须常抓不懈,只有在学和做的交替中不断加深印象,理解其内涵。第三轮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再一次激发起教师们自学《纲要》的兴趣。我们在教师技能技巧比赛中,增设了一个“思”的项目,让教师完成一份理论试卷。试卷的内容主要是测试教师对《纲要》的学习理解。如:为什么说孩子是学习的主人?“师幼互动”的含义是什么?如何理解教而有法,教无定法?社会性教育中将培养孩子的自尊、自信放在首要位置,你能说出理由吗?等等。为了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教师们自学劲头十足。学习《纲要》前后精心设计的一系列活动所取得的效果,让我们认识到学习理论必须讲究方法,反复进行,在应用中消化。

二、看书阅读,要鞭策引导,互通信息,在活动中理解。由于幼儿园工作琐碎、繁忙,外出学习的机会有限,要接触新观念,了解新信息,增加新知识,最直接、快捷的办法就是认真阅读幼教杂志和有关业务书籍。我们幼儿园为教师订阅的幼教杂志多达13种,教师人手2册,年级教研组长人手9册。同时经常购买各类业务书籍和学习资料,鼓励教师在职进修。为了帮助教师学好、利用好手中的书籍杂志,促进学新加坡品格蒙特梭利(中国)运营中心

www.xiexiebang.com

思结合,互通信息,我们开展了“推荐好文章,交流新思想”的教研活动。具体方法为:(1)提前一至二周提出活动要求,告知活动时间,让教师看书做准备;(2)集中交流,要求每位教师把杂志上看到的有价值的文章、段落、句子推荐给大家。为了提高交流效率,并培养教师的概括能力,我们要求精彩的段落、句子可以原文照念,整片文章内容及基本观点用几句话概括出来。然后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出读书后的最深感触和最大启发。这个活动上学期开始尝试,因为整个过程组织得好,教师收益很大,所起的作用不仅仅是督促了学习,增加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训练了教师的能力,使她们学会学习,学会思辩,学会大胆表达,可谓一举多得。

三、进修取经,要聘请专家,敢于“出丑”,在聆听报告中提升。

俗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一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如遇名师指点,以往自己百思不解的问题,能够豁然贯通,同时让名师来传经送宝,有益于开阔眼界、拓宽思路。这几年,我们已先后请了多位专家学者辅导讲课,这其中有上海市虹口区教委幼教科邵文琴科长,为我们讲述了上海市幼教改革信息,虹口区艺术幼儿园园长、上海市特级 教师陈定儿指导教师上课、评课,浙大幼教中心王晓燕园长讲授教科研的基本方法,上海华东师大学前教育系张明红教授辅导“幼儿早期阅读”课题研究。邀请专家来幼儿园讲课辅导,需要虚心好学的精神和敢于出“丑”的勇气。例如:上学期我们邀请张教授来园辅导讲课,发出的邀请不下四五次,当她被我们的诚意打动时,就向我们提出随堂听课的要求,为了得到专家针对性的指导,我们不怕暴露问题,把她请进了教室。专家辅导收获确实很大,第一,信息量大。在专家们滔滔不绝的讲课中,会使教师们获取教学和教学以外的很多信息;第二,理论性强。他们会说出我们能感悟到却概括不出来的话,他们的课有着指点迷津的作用;第三,对人有激励、鼓舞作用,特别是一些感想丰富、善于学习的老师,她们收获到的不仅是讲座的主题内容,更重要的是会点燃起这些教师的求知欲望,激发起对事业、工作的热情。一般来说专家、教授的人格、学识、能力都极具魅力,听了他们的报告,会使人产生对成功的向往,对事业的激情,从而提高人的品位,提升人的境界。

四、技能训练,要对症下药,扩展内容,在竞赛中强化。

幼儿园教师所从事的都是一些具体的教学实践工作,要把工作做好,光有理论和业务知识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教师具备多方面的技能,因此深化教师的技能训练是幼儿园教研活动中的另一项重要内容。近两年中,我们举行过“二十一世纪幼儿教师新形象”演讲比赛;即兴小品表演比赛;教师备课笔 记展评;设计教案、说课比赛等等。我们觉得幼儿教师的基本功“唱、弹、跳、画”已经不是衡量一名教师能力的基本标准,作为新时代的幼儿教师,基本功的内容还有“写、讲、演、思、学、观……”。况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基本功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深度和广度都会不断扩展。我们选择技能比赛的内容,基本从两个方面考虑:其一,时代性,即内容的选择跟得上时代节拍,其二,实践性,在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能力差异等方面寻找比赛的内容。例如:去年年底,我们举行了“讲、唱、写、思”四项技能比赛,具体内容是:“讲一个幼儿故事,唱一首幼儿歌曲,做一份学习《纲要》试卷,写一段粉笔字”。“讲一个幼儿故事”,改变了以前讲故事比赛,总是读一个或背一个现成故事的做法,让教师编一个身边发生的幼儿故事。这样不仅可以新加坡品格蒙特梭利(中国)运营中心

www.xiexiebang.com

练习教师的讲故事技巧,同时还可以训练教师的观察能力、感悟能力、文字组织能力。“唱一首幼儿歌曲”,要求教师会分析歌曲的思想和情感,用恰如其分的表情、动作、声音来演唱。幼儿歌曲虽然简单,教师都会唱,但是要真正把每一首歌曲唱好,唱出感情来,唱出韵味来,唱得让幼儿感动是很难的。开展这项比赛的目的:一是促使教师学会分析歌曲;二是让能力强的老师做示范。“做一份试卷”,是测试教师脱离了书本,是否能够把最新的教育观念讲述出来。“写一段粉笔字”,是要求教师在黑板上出一个书面通知并加以修饰。每班的黑板是家园联系的窗口,但是,教师给家长写的东西,字迹歪歪扭扭,很不雅观。我们想,如果家长看见这样的粉笔字,可能会对教师的水平产生怀疑,也会对艺术幼儿园失去信任。怎么办?让他们参加粉笔字比赛,或许会有触动。通过比赛,教师们至少会练一练板书,会研究怎样把字写得漂亮,怎样把通知排版得更美观。通过开展这些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从整体上提高了教师的各项技能水平。

五、教学观摩,要积极参与,深入研究,在主动思考中实践认识。

以观摩课为形式的教研活动,长期以来,对教师的培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看了几次失败的公开课之后,使我们对这一教研形式进行反思。观摩课投放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未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效果,主要弊端表现在:(1)活动的出发点有问题。观摩课的目的只定位在展示成果和经验上;(2)注重形式,忽视实在的内容。许多公开课成了排练后的课堂表演;(3)缺乏对观摩课的认真思考和评价。许多教师看公开课只是走马观花,评价时人云亦云。为了避免上述问题,我们幼儿园积极探索一套教师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观摩课模式,让教师将教研过程中的学习和观摩融入自身实践,使之在参与中以主人翁的姿态领悟相关理论,形成新认识,主动构建教学认识。我们的做法有七个步骤。第一,选定典型的观摩课教材。高质量的观摩课,选材相当要紧,好的教材,在设计教案时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给教师打开思路、引发灵感;可以从不同角度确定目标,选择教学侧重点;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途径达到教学目的;在上课时,可以多侧面给观摩者展示教学技能,显示教学观念;好的教材本身就对孩子具有吸引力,可以从情、知、德、能等方面来训练幼儿的能力。如大班常识活动“有趣的树叶”就具有以上优点,我们就把它作为观摩课的内容。第二,人人设计 教案参加评选。教案设计评选的具体方法是:(1)全体教师根据教材独立设计教案;(2)园长和全体教师担任评委,轮流传阅教案;(3)根据评选条件评出最佳教案。第三,教研组长组织集体讨论,修改完善教案并为教学作好充分准备。完善教案是在优秀教案的基础上不断推敲提升,使之更贴近实际,更体现先进教育观念。另外,还可以从其他教案中吸取精华,因为每个教案,哪怕是最不出色的教案也会在某一个环节或某一个方面产生闪光点,最后,求同存异,产生了较为完善的新教案。第四,优秀教案设计者说课。我们考虑到在比赛中能独占鳌头的教师总是在思、写、说等方面能力较强,因此,把说课的重担压在了她们的肩上,让她们为大家作榜样。第五,让三位程度不同的教师上同课题同教案公开课。有了一份优秀的教案,不等于就能产生一堂高质量的公开课。因为,再好的教案也只是一份完整的静态计划,是死的。而活动的组织实施,由于幼儿的参与,却成了一系列活的、动态发展的过程。同一份教案,相仿的学生,不同的教师上课效果肯定不一样。我们要让教师们在比较中明白,上好公开课在教案设 计完备的情况下,教师还应该具备什么能力。第六,让执教者和观摩者根据自己的新加坡品格蒙特梭利(中国)运营中心

www.xiexiebang.com

体会,撰写公开课后感。撰写是一个深入剖析、沉淀思想、理清思路的过程,也为下一环节的活动---公开课评议研讨,做好充分的准备。第七,集体评议公开课,观看公开课实况录像。这一环节的研讨活动,我们是这样进行的:先由三位执教者谈上课体会,然后,观摩者比较三堂课的印象和想法,接着大家一起观看公开课实况录像,边看边讨论,把问题定格,把优点放大,最后组织者发表总结谈话。本次观摩活动是全体教师参与的一次设计评选教案、说课、上课、评课的系列教研活动。整个探索过程持续两个多月,教师从中学到的东西很多,她们学会了设计和鉴别符合现代教育观念的优秀教案;学会了理论联系实际来解释自己的教育行为;懂得了再优秀的教案也只是一个计划而已,要使教学活动显示最佳效果,教师还应具备课堂上的多种能力等等。以上能力的获得,不仅增强了教师们深层赏析观摩课的能力,还明显提高了日常教学技能。

六、教师结对,要教学相长,营造氛围,在切磋探讨中长进。

学习,既需良师,更离不开益友。朋友之间相互切磋、交流和鼓励,对于教师业务水平的增长无疑是大有裨益。九八学年,我们幼儿园较出色地完成了城乡幼儿教师教学业务结对活动的辅导工作。这个 活动给我们的启示是:结对活动可使师徒教学相长,互相感染,相互作用,共同提高;结对活动可使师徒建立浓厚的友谊,营造团结、向上的氛围,树立起良好的园风。因此从九九学年起,我们在园内也开展了师徒业务结对学习活动,规定每学期教师结对不少于4对。教师结对活动的方法是:(1)师徒相互随堂听课、评课,每月一次;(2)老师上示范课,徒弟评课;(3)徒弟经老师的指导上好实践课;(4)师徒向全园教师汇报同课题公开课。每次活动层层递进,由易到难,使学习和辅导都在相互了解、相互提高的基础上展开。

七、培养骨干教师,要充分信任,重压担子,在工作中成长。

教研组活动要搞得有声有色,必须依靠集体力量,培养骨干教师,发挥她们的聪明才智。我们幼儿园能力强的老师很多,她们工作在第一线,对于教学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独特的理解,应该给予她们信任,重压担子,让她们有施展才华的机会。这样,一则可以满足她们创造的需求,成功的欲望,调动潜在的工作热情;二则可以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为推动教学做贡献;三则可以形成良性循环,让骨干教师在工作中丰富知识经验,锻炼组织能力,为以后更好地工作积累资本。自九九学年第一学期起,我们大胆放手,鼓励学科及年级教研组长独立组织教研活动。到目前为止,组织得比较成功的教研活动有音乐组组织的“如何提高幼儿学习新授歌曲的主动性”的专题讨论;语言组的“语言教学中幼小衔接问题的研究”;美术组的“漂亮的茶具”教案设计研讨。实践证明,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的教研 活动效果确实不错。我们的教师在随笔中这样写道:“以前每周一次教研活动,大家坐在一起听念文章,记录每周工作,自己只是机械的听,机械的记,没有任务,积极性无从谈起。现在,教研活动以组为单位,活动中把我们平时教学上不注意的或感到困惑的问题,摆到桌面上来,大家献计献策,彼此学习好经验和好方法,逐渐形成了教师间互相讨论、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新风气,大家都说这样的教研活动真好。” 新加坡品格蒙特梭利(中国)运营中心

www.xiexiebang.com

时代在变,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在变,时代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也在变。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没有恒古不变的方法,所以从教育和教师的需求出发,精心策划每一个教研活动,是摆在我们幼儿教师面前一个永恒的话题。

第五篇: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

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

众所周知,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物质决定意识理论的方法论,而今天,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它;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把握?

一、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含义

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实际出发是指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按照学生认识问题的规律,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我们知道学生作为认知的主体,他能否认同和接受教师的教育,最终只能靠他自己来实现,那我们在教学中为什么还要从实际出发?把只是讲完不就可以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二、在教学论中,为什么要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

学生的学习活动,特别是接受德育这种活动,是学生认识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一种认识活动,同时,受教育者不是单个的个体,良莠不齐,不能采 取“大漫灌”的形式,愿意如下:

第一,受教育者的能力有差别的,上面说了受教育者不是单个的个体,因此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也都各不相同,我们若在教学中对他们一概而论的话,教学效果就会适得其反。

第二,受教育者的情况各不相同。由于受不同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乃至基因的影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状态也是不相同的,若忽略到此方面的因素,我们就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呢?

三、怎样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

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从学生实际出发,要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多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首先,全面掌握学生实际情况,从整体上掌握学生的基本事实,如年龄范围、大体家庭情况等。

其次,重视了解学生的细枝末节,力求重点掌握学生的个性心理、兴趣爱好等。只有把学生的实际情况搞清楚了,才能确保讲解内容能投其所好。

最后,要根据当时的社会环境和课堂环境适当展开教学内容。这就需要了解当前国内外的政治经济,时尚潮流,以及学生大体的追求目标来引入教学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课是一门德育课,它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授业而是为了传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学生实际出发是必要的。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四、意义

1.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学生的实际,就是指学生的知识,思想和个性心理发展特点。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精髓,实事求是告诉我们,矛盾的每一个侧面都有其特点,对于不同矛盾,采用不同方法来解决既是实事求是的方法,也是解决主客观矛盾的最好途径。而在教学中,教师是主观的一方,则被教的学生是客观的的一方,那么想要解决教学中的主客观矛盾,就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2.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原则是克服教学上主观主义倾向的最好办法。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与引领者,学生是教学的对象。一般来说,教师教的质量决定着学生学的质量。“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克服教学过程中的主观主义的毛病,师生结合,教学相长,最好的办法是贯彻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必须考虑学生的客观存在,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否则教学就不会取得成功。

五、案例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六、小结

第斯多惠指出:“学生的发展水平是教学的出发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时都要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已有的知识与能力状况。这是教学的基点与起点,也是学生知识的生长点。教学只有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才能被他们理解,接受。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要深刻贯彻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既要避免学生“吃不饱”,又要注意不能使学生“吃不了”,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长善救失,获得最佳发展。

教学新论(2)班二组人员分配:

讲解人:易 丽 杜冲锋 李小双

查资料:张静涛 郝 瑞 吴海瑞 写教案:程芳芳 张停停 评 委:许九玲 朱春霞

张咪咪

下载从学生的需求出发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学生的需求出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出发开展礼品营销

    从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出发开展礼品营销近些年来,消费领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礼品市场悄然兴起,从老年保健品到电子学习用品,从传统工艺品到现代数码产品,从个人礼品到公司礼品,礼品......

    从学生出发 课堂才能真的高效

    从学生出发 课堂才能真的高效 ——殷都区实验小学数学学习交流材料 上周,我很幸运的被领导通知外出学习。等得知到殷都区学习时我很兴奋,自己真的可以亲眼见证殷都区主体多......

    教育学生,从爱出发五篇范文

    教育学生,从爱出发 初读魏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让我想起了桂贤娣老师。他们之所以能够被邀请到全国各地去演讲,是因为他们都经历过班主任这个角色,有自己总结的经验。无论......

    师德从爱出发

    师德从爱出发 张纯 摘要: “道德最大的秘密就是爱;或者说,就是逾越我们自己的本性,而溶于旁人的思想、行为或人格中存在的美。”——雪莱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孩子们人生的引路......

    从诚实守信出发

    从诚实守信出发,培养合格建设者 阿城三中岳伟东 我是岳伟东,今年38岁,自毕业以来一直在阿城三中任教,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我是三中的微机老师兼电教员。我以这份工作为荣,以学生......

    阅读教学从词句出发

    阅读教学从词句出发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上强调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在教学中对课文内容大胆取舍,从小学生知识基础和认识水平出发,从自身的教学实际出发,根据教材的思想内......

    《从心出发》演讲稿

    《从心出发》演讲稿 《从心出发》演讲稿1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关爱心灵,从心出发》在这青春似火、激情四溢的五月,我们迎来了xx省xx高级中学首......

    从学生个人出发做好思想工作(五篇模版)

    从学生个人出发做好思想工作 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作为教育者都想叫学生的言行举止规范,符合要求。但怎么样才能让学生的言行举止符合规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