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运用之根据材料提炼观点(全文5篇)

时间:2019-05-15 10:20: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素材运用之根据材料提炼观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素材运用之根据材料提炼观点》。

第一篇:素材运用之根据材料提炼观点

素材运用之根据材料提炼观点(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训练学生们根据材料提炼观点的能力。【教学重点】启发学生们能根据材料从多角度立意。【课型设计】以学生练习为主的训练课。【课时设计】1-2课时。

【教 具】常规教具、教学投影。【教学步骤】 一 开场白:

学习写议论文首先要有敏锐的眼光,要能从自己掌握的或文题所给的材料中准确、迅速地提炼出其中所蕴含的观点。今天,我们就来做根据材料提炼观点的训练。二 第一阶段训练:

出示第一则材料及观点的备选答案,指导同学分析为什么要选取这个答案,而不是其他答案。投影片内容:

郑县人卜子叫他的妻子给做一条裤子,妻子问:“新裤子做成哪种样式的?”丈夫说:“跟我的旧裤子一样。”妻子于是把新裤子剪坏几处,让它像旧裤子一样。──据《韩非子·外储说》译

根据上述故事,可提炼出的观点是: A 新生事物是稚嫩的,禁不起折腾。B 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C 做事情要避免僵化、教条。D 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答案:C 三 第二阶段训练:

1.教师承上启下引导:许多材料从不同角度看会提炼出不同的观点。能从多角度提炼论点,然后选取新颖角度入手写议论文,文章成功的可能性就大。下面我们做从同一材料提炼不同观点的练习。2.教师用投影片出示第二则材料,指导同学们分析选择正确答案。投影片内容: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地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庄子·应帝王》

(译文)南海的大帝名叫倏,北海的大帝名叫忽,中央的大帝名叫浑沌。倏与忽常常相会于浑沌之处,浑沌对待他们十分殷切。倏和忽在一起商量报答浑沌厚重的恩情,说:“人人都有眼、耳、口、鼻七个窍孔,用来看、听、吃及呼吸,惟独浑沌没有,我们试着为他凿开七窍。”他们每天凿出一个孔窍,凿了七天浑沌死了。

根据上述材料可提炼出的观点有: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 遇事要调查研究。C 待人接物要以礼。D 做事不能强求一律。E 做事要持之以恒。

F 主观良好愿望不能代替客观效果。G 事物的内在规律不能违背。H 失败是成功之母。

I 做事情要多注意观察,随机应变。参考答案:B、D、F、G、I 3.教师用投影片出示第三则资料,重复以上方法。投影片内容:

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一石等于120斤)。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关(拉弓到一半)而止。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悦之,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尹文子》

译文:齐宣王爱好射箭,喜欢别人夸耀他能够拉开强弓,其实他使的弓只用三百多斤的力气就能够拉开了,拿给左右的大臣看,近臣都拿过来试拉,故意把弓拉开一半就停止,都说:“要拉开这弓的气力不少于一千多斤,不是大王又有谁能用这么硬的弓呢!” 齐宣王听了非常高兴。然而,齐宣王使用的弓用的力气不过三百多斤,可是他却一辈子以为是用的一千多斤。三百多斤是真实的,一千多斤是徒有其名,齐宣王为图虚名却丧失了真实。

根据上述材料所能提炼的观点有: A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B 要警惕溜须拍马者。C 好大喜功者戒。D 高处不胜寒。

E 不能轻信别人的赞美之词。F 凡事要敢做敢为。G 偏听则暗。

H 取得成绩莫骄傲。

I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参考答案:B、C、E 四 第三阶段训练:

1.教师承上启下引导:刚才我们用选择形式做了提炼观点的练习。下面我们不给备选答案,只提供文字材料,请同学们从不同角度提炼观点。

2.教师用投影片出示第四则材料,和同学们一起分析材料,提炼观点。投影片内容: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行。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1)从薛谭的言行角度可提炼出的观点有:(2)从秦青的言行角度可提炼出的观点有: 参考答案:(1)人要有自知之明/学无止境/知错就改/骄傲自满是学习的大敌/终身不归,何以服务社会等等;(2)应鼓励学生在学中干,干中学/秦青能做到因才施教/做任何事都要讲究方法等等。

五、教师总结:

我们今天进行了根据所给材料提炼观点的训练。同一则材料,从不同角度看会得出不同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观点。我们要使文章有新意,就应该学会使思维发散开来,从横向、纵向、正向、反向作多方面的思考,钻进去四面求索,跳出来选择其一。六.第四阶段训练

素材精读

杨澜给中国女性的启示

在最新发布的《2010 胡润女富豪榜》的榜单上,杨澜以阳光媒体投资董事主席的身份位列第20 位,她主要涉及的媒体投资行业更是在榜单中独树一帜。杨澜的身家目前已经达到70亿元,是唯一一位娱乐投资行业跻身前 20 位的女富豪。

大众印象中的杨澜是一位知识女性,如今靠着努力,书写出了关于自己的成功“传奇”,令人钦佩。记得杨澜在做《正大综艺》节目时,无论其主持方式还是说话着装,都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后来杨澜从《正大综艺》退出后,那种激流勇退的勇气折服了很多人。因为,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女人在自己事业如日中天时,退出而另辟蹊径,可以想象杨澜内心是多么坚韧不拔,积极向上。杨澜穿梳于成功人士之间,但她的笑容很真诚朴实,甚至让人感觉没有距离,只有亲切。杨澜采访过无数名人名家,所以必须时刻保持着她的优雅,无形之中也练就了她的独特的充满个人魅力的气质与修养。从中央电视台,到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然后是凤凰卫视中文台,自建阳光卫视媒体,到现在受邀多家电视台做节目;从九十年代的离婚,到美国偶遇现在的CEO 丈夫吴征。如果说出国留学是契机,那么出任阳光媒体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主席,就是十足的魄力使之。

看过《杨澜访谈录》的观众都清楚,杨澜针对每位名人嘉宾的提问,总能找到恰当的切入点,最佩服杨澜的一点就是她会在对方的话中提炼出更深刻的问题。这些都说明杨澜在采访前做过很多功课,用心了解过被采访者,了解了围绕在他身边的话题,发生的事情,以及外界对此人的反映。这就又突出了杨澜的一个优点:聪明和智慧。杨澜集知识、内涵和气质于一身,自身的价值自然增大,成了大众心目中的“优秀女人”、“成功女性”。

1.多角度挖掘素材

(1)请从文中至少提炼出 3 个话题词。

示例:勇气、魅力、用心、敬业、尝试、智慧、自信、财富、知识、独树一帜、魄力(2)围绕各话题词各陈述一个观点句。

示例;①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坚定自己的决策。②放弃比追求更需要勇气。

③有坚韧不拔的信念,能开拓一片新天地。2.依照论点使用素材

(1)分析下面的文段存在的问题。文段①

一个人的魅力,不在于金钱,不在于外貌,而在于个人独特的内涵。看过《杨澜访谈录》的观众都清楚,杨澜针对每位嘉宾的提问总能找到恰当的切入点,并且在对方话中能提炼出更深刻的问题。这样的自信与严谨,恰恰是杨澜的魅力所在,而且如此的自信不是没有缘由的。杨澜在采访前做大量的功课,用心了解被采访者,这种通过努力和自己的智慧,以及强大的自信心,无不体现着杨澜那种独特个人魅力。【问题】文段①:观点与材料是脱节的,不能很好地围绕观点句中的关键词“独特内涵”展开论述。

文段②

只有对自身正确认识,我们才能获得成功。当杨澜在《正大综艺》的主持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她正确认识到自己的现状,理智地选择急流勇退,到哥伦比亚大学深造,从而使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如果杨澜对自身认识不足,那她可能满足于已有的成绩,不再去深造,那么,杨澜不但不会在事业上更进一步,还可能本来的事业也会日薄西山。

【问题】文段②:对自身有怎样正确的认识?或者正确认识到自己怎样的现状?与关键词相关的部分要进行必要的渲染扩充。

(2)认真阅读《杨澜给中国女性的启示》这一素材,自选角度,自定立意,确立自己的观点后围绕观点写一段250 字以内的话。

示例:选择意味着舍弃,但舍弃并不意味着失去。杨澜在她事业如日中天时,选择了退出《正大综艺》,她舍弃了暂时的成就,但不代表她就失去了一切。离开《正大综艺》后,她选择到哥伦比亚大学求学,去增长自己的见识,开拓自己的视野,在接受磨砺中丰富阅历。是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培育了一个更优雅,更具有独特个人魅力与修养的杨澜。当初的选择,虽然是一种舍弃,但绝不是失去。是另一种形式的超越和拥有。

第二篇:(人教版)高考作文素材运用之叠加同类

高考作文素材运用之叠加同类

作者:申玉辉 发表时间:2005-03-15

当我们有很多素材,但这些素材从个例上看不足以支撑我们的话题时,我们就可以采用“叠加同类”的办法,使文章显得丰厚而多彩,意蕴绵长。叠加同类就是指把一组相同或相近的素材罗列出来,构成排比素材运用的手法。或者,在举了大量的素材之后,另举一组素材构成对比铺陈等手段以增强文章的气势。

如:“天空中一丝云儿飘过,淡淡的、自由自在,你觉得真好,这就是语文;初升的朝阳光芒万丈,你觉得生机勃发,这就是语文;如血的残阳映红半边天,让人无限留恋,别忘了这也是语文。语文是那巍巍昆仑,是那草叶上久久不肯滴落的露珠,是古城旧都国色天香的牡丹;语文是那无声的冷月,是那静谧的荷塘,是秦皇岛外滔天白浪里的渔船,是那青天里的一行白鹭,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是那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此例中,作者解释“语文”的概念,运用了“叠加同类”的办法,使我们对语文的概念进行了思维的重组,从抽象到形象的建构。

当然,同类叠加的经典例子是司马迁的《报任安书》:“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精品解读] 花之笔记(节选)□张晓风

树上的花是小说,有枝有干地攀在横竖交叉的结构上,俯下它漫天的华美,“江边一树垂垂发”、“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那里面有多层次、多角度的说不尽的故事。

草花是诗,由于矮,像是刚从土里蹦上来的,一种精粹的、鲜艳的、凝聚的、集中的美。

散文是爬藤花,像九重萝、茶靡、紫藤、茑萝,乃至牵牛花和丝瓜花、扁豆花,都有一种走到哪里就开到哪里的挥洒。爬藤花看起来漫不经心,等开完了整个季节之后回头一看,倒也没有一篇是没有其章法的——无论是开在疏篱间的,泼撒在花架上的,哗哗地流下瓜棚的,或者不自惜的淌在坡地上的,乃至于调皮刁钻爬上老树,把枯木开得复活了似的„„它们都各有其风格,真的,丝瓜花有它自己的文法,牵牛花有它自己的修辞。

如果有什么花可以称之为舞台剧的,大概就是昙花了吧。它是一种彻底的时间艺术,在丝帷的开阖间即生而即死,它的每一秒钟都在“动”,它简直严格地遵守着古典戏剧的“三一律”——“一时”、“一地”、“一事”,使我感动的不是那一夕之间偶然白起来的花瓣,也不是那偶然香起来的细蕊,而是那几乎听得见的砰然有声的拆展的过程。

文学批评如果用花来比喻,大概可以像仙人掌花,高大吓人,刺多花少,却大刺刺地像一声轰雷似的拔地而起——当然,好的仙人掌花还是漂亮得要命的。

水生花的颜色天生的好,是极鲜润的泼墨画,水生花总是使人惊讶,仿佛好得有点不合常理。大地上有花已经够好了,山谷里有花已经够好了,居然水里也冒出花来,简直是不可信,可是它又偏着了邪似的在那里。水生花是荷也好,睡莲也好,水仙也好,白得令人手脚无措的马蹄莲也好,还有一种紫簌簌的涨成满满一串子的似乎叫做布袋莲的也好,都有一种奇怪的特色:它们不管开它几里地,看起来每朵却都是清寂落寞的,那种伶伶然的仿佛独立于时间空间之外的悠远,水生花大概是一阕属于婉约派的小词吧,在管弦触水之际,偶然化生而成的花。

不但水生花,连水草像蒹葭,像菖蒲,像芦苇,都美得令人发愁,一部诗经是从一条荇菜参差水鸟合唱的水湄开始的——不能想了,那样干干净净的河,那样干干净净的水,那样干干净净的草,那样干干净净的古典的爱情一一不能想了,想了让人有一种身为旧王族这样被放逐后的悲恸。

【评点】

“所有的花就像文学一样极富生命和情感”,如果我们武断一些,这篇文章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也未尝不可。但作者并没有这样粗糙地表述,她要认真地加以区分和命名,展示自己细致入微的审美素质。树上的花是小说,草花是诗,散文是爬藤花,舞台剧是昙花,文学批评像仙人掌花,水生花是婉约派的小词。“花”在文章中既是一个比喻,又是一个众多不同中的“同”,这样的叠加,让我们觉得又新鲜又生动。也许“树”、“水”等自然万象都可以用来叠加吧。

【高考优秀作文例举】

话题: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 眼前同一水

笔下情各异 2003年高考优秀作文

我认为:“感情上的亲疏”会直接影响到“对事物的认知”。不然,同是H2O的“水”,何以在不同人的笔下呈现出异样的特色、寄寓着不同的情怀呢? 水——李后主的不尽哀愁

一代君王,本已习惯了金口玉牙、发号施令,过惯了作威作福、纸醉金迷,享尽了春花秋月、歌舞升平。然而,一旦沦为仰人鼻息、任人宰割的阶下囚,其心情会怎样呢?李煜忆“不堪回首”的“故国”,虑朝不保夕的现实,自然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了。“滋味”是什么?当然是“愁”——是身世之“愁”,亡国之“愁”,怀旧伤今之“愁”。“愁”如此铺天盖地、绵绵无绝,多情善感的李后主能不移情于物、托物遣怀、赋滔滔不绝的江水以感性的认知吗?“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啊,那奔腾不息的江水,就是他不尽的哀愁。

水——辛弃疾忠愤的希冀

即使遭受投降派的种种打击,可念念不忘南宋王朝和广大沦陷区人民的爱国诗人辛弃疾,仍然向往着“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战斗生活。他置身江西造口壁,面对无数青山、不尽江水,虽满腹惆怅,却难禁一腔忠愤:“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人生的境遇,爱国的赤诚,使他寄意于山、赋情于水,山水成为他认知的载体。是啊,无数青山虽可遮住长安,终究遮不住江水的向东流去。无疑,此处的“东流”之“水”,是作者抗金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寄托。水——闻一多痛恶的丑恶

1925年,深受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带着强烈爱国热情的闻一多先生从美国归国。旧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敝的惨景,使他心中的梦幻破灭了。面对北京西单二龙坑南端的一个臭水沟,诗人对沟水的一个新的认知脱口而出:“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它断不是美的所在”,只能“让丑恶来开垦”。因为作者心有所积、情有所属,才在爱憎交织的心绪中,赋“水”的意象以“死”的特征。这丑恶的、腐朽的、绝望的“死水”,就是当时黑暗的中国现实啊。水——朱自清心仪的美神

南方已成为革命的策源地,北伐也正在酝酿之中。1924年,朱自清先生的感情是积极进取、充满旺盛斗志的。他登山情满于山,游水意溢于水。于是平平常常的一泓潭水,竟成生机勃勃、风姿绰约、令人心仪的美神:“那醉人的绿呀!”使人心旌摇荡;那“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令人想张臂拥抱,令人用手去抚摩,令人用口去吻。试想,如果朱自清先生没有热爱祖国山河的炽情,怎能对一潭绿水有此认知和感受呢?

眼前同一样的水,笔下何以有不同描述?无疑,是认知受感情影响的结果。无须赘言。

【点评】

本文虽跻身于一类卷,但文中所述名人对“水”的感受,似乎应属于创作中借景抒情、移情寓怀的手法,它并不等同(或“不完全等同”)“感情之于认知”的实质。好在小作者能在行文中有意识地强调“感情”的作用,让阅卷老师由此知其“良苦的用心”,又加之亮丽的标题、清晰的思路、完美的结构——这正是“同类叠加”法的巧妙运用——以及不乏文采的语言,才使阅卷老师贵手高抬了。否则,文章势必大大逊色,能否判为“另册”亦未可知。

第三篇:高考作文素材运用之叠加同类(模版)

高考作文素材运用之叠加同类

当我们有很多素材,但这些素材从个例上看不足以支撑我们的话题时,我们就可以采用“叠加同类”的办法,使文章显得丰厚而多彩,意蕴绵长。叠加同类就是指把一组相同或相近的素材罗列出来,构成排比素材运用的手法。或者,在举了大量的素材之后,另举一组素材构 成对比铺陈等手段以增强文章的气势。

如:“天空中一丝云儿飘过,淡淡的、自由自在,你觉得真好,这就是语文;初升的朝阳光芒万丈,你觉得生机勃发,这就是语文;如血的残阳映红半边天,让人无 限留恋,别忘了这也是语文。语文是那巍巍昆仑,是那草叶上久久不肯滴落的露珠,是古城旧都国色天香的牡丹;语文是那无声的冷月,是那静谧的荷塘,是秦皇岛 外滔天白浪里的渔船,是那青天里的一行白鹭,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是那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此例中,作者解释“语文”的概念,运用了“叠加同类” 的办法,使我们对语文的概念进行了思维的重组,从抽象到形象的建构。

当然,同类叠加的经典例子是司马迁的《报任安书》:“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 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 述往事,思来者。”

[精品解读] 花之笔记(节选)□张晓风 树上的花是小说,有枝有干地攀在横竖交叉的结构上,俯下它漫天的华美,“江边一树垂垂发”、“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那里面有多层次、多角度的说不尽的故事。

草花是诗,由于矮,像是刚从土里蹦上来的,一种精粹的、鲜艳的、凝聚的、集中的美。

散文是爬藤花,像九重萝、茶靡、紫藤、茑萝,乃至牵牛花和丝瓜花、扁豆花,都有一种走到哪里就开到哪里的挥洒。爬藤花看起来漫不经心,等开完了整个季节之 后回头一看,倒也没有一篇是没有其章法的——无论是开在疏篱间的,泼撒在花架上的,哗哗地流下瓜棚的,或者不自惜的淌在坡地上的,乃至于调皮刁钻爬上老 树,把枯木开得复活了似的……它们都各有其风格,真的,丝瓜花有它自己的文法,牵牛花有它自己的修辞。

如果有什么花可以称之为舞台剧的,大概就是昙花了吧。它是一种彻底的时间艺术,在丝帷的开阖间即生而即死,它的每一秒钟都在“动”,它简直严格地遵守着古 典戏剧的“三一律”——“一时”、“一地”、“一事”,使我感动的不是那一夕之间偶然白起来的花瓣,也不是那偶然香起来的细蕊,而是那几乎听得见的砰然有 声的拆展的过程。

文学批评如果用花来比喻,大概可以像仙人掌花,高大吓人,刺多花少,却大刺刺地像一声轰雷似的拔地而起——当然,好的仙人掌花还是漂亮得要命的。

水生花的颜色天生的好,是极鲜润的泼墨画,水生花总是使人惊讶,仿佛好得有点不合常理。大地上有花已经够好了,山谷里有花已经够好了,居然水里也冒出花 来,简直是不可信,可是它又偏着了邪似的在那里。水生花是荷也好,睡莲也好,水仙也好,白得令人手脚无措的马蹄莲也好,还有一种紫簌簌的涨成满满一串子的 似乎叫做布袋莲的也好,都有一种奇怪的特色:它们不管开它几里地,看起来每朵却都是清寂落寞的,那种伶伶然的仿佛独立于时间空间之外的悠远,水生花大概是 一阕属于婉约派的小词吧,在管弦触水之际,偶然化生而成的花。

不但水生花,连水草像蒹葭,像菖蒲,像芦苇,都美得令人发愁,一部诗经是从一条荇菜参差水鸟合唱的水湄开始的——不能想了,那样干干净净的河,那样干干净 净的水,那样干干净净的草,那样干干净净的古典的爱情一一不能想了,想了让人有一种身为旧王族这样被放逐后的悲恸。

【评点】 “所有的花就像文学一样极富生命和情感”,如果我们武断一些,这篇文章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也未尝不可。但作者并没有这样粗糙地表述,她要认真地加以区分和 命名,展示自己细致入微的审美素质。树上的花是小说,草花是诗,散文是爬藤花,舞台剧是昙花,文学批评像仙人掌花,水生花是婉约派的小词。“花”在文章中 既是一个比喻,又是一个众多不同中的“同”,这样的叠加,让我们觉得又新鲜又生动。也许“树”、“水”等自然万象都可以用来叠加吧。

【高考优秀作文例举】 话题: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 眼前同一水 笔下情各异 2003年高考优秀作文

我认为:“感情上的亲疏”会直接影响到“对事物的认知”。不然,同是H2O的“水”,何以在不同人的笔下呈现出异样的特色、寄寓着不同的情怀呢? 水——李后主的不尽哀愁

一代君王,本已习惯了金口玉牙、发号施令,过惯了作威作福、纸醉金迷,享尽了春花秋月、歌舞升平。然而,一旦沦为仰人鼻息、任人宰割的阶下囚,其心情会怎 样呢?李煜忆“不堪回首”的“故国”,虑朝不保夕的现实,自然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了。“滋味”是什么?当然是“愁”——是身世之“愁”,亡国之 “愁”,怀旧伤今之“愁”。“愁”如此铺天盖地、绵绵无绝,多情善感的李后主能不移情于物、托物遣怀、赋滔滔不绝的江水以感性的认知吗?“问君能有几多 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啊,那奔腾不息的江水,就是他不尽的哀愁。水——辛弃疾忠愤的希冀

即使遭受投降派的种种打击,可念念不忘南宋王朝和广大沦陷区人民的爱国诗人辛弃疾,仍然向往着“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战斗生活。他置身江西造口壁,面对无数青山、不尽江水,虽满腹惆怅,却难禁一腔忠愤:“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人生的境遇,爱国的赤诚,使他寄意于山、赋情于水,山水成为他认知的 载体。是啊,无数青山虽可遮住长安,终究遮不住江水的向东流去。无疑,此处的“东流”之“水”,是作者抗金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寄托。水——闻一多痛恶的丑恶

1925年,深受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带着强烈爱国热情的闻一多先生从美国归国。旧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敝的惨景,使他心中的梦幻破 灭了。面对北京西单二龙坑南端的一个臭水沟,诗人对沟水的一个新的认知脱口而出:“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它断不是美的所在”,只 能“让丑恶来开垦”。因为作者心有所积、情有所属,才在爱憎交织的心绪中,赋“水”的意象以“死”的特征。这丑恶的、腐朽的、绝望的“死水”,就是当时黑 暗的中国现实啊。水——朱自清心仪的美神

南方已成为革命的策源地,北伐也正在酝酿之中。1924年,朱自清先生的感情是积极进取、充满旺盛斗志的。他登山情满于山,游水意溢于水。于是平平常常的 一泓潭水,竟成生机勃勃、风姿绰约、令人心仪的美神:“那醉人的绿呀!”使人心旌摇荡;那“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令人想张臂拥抱,令人用手去抚摩,令人 用口去吻。试想,如果朱自清先生没有热爱祖国山河的炽情,怎能对一潭绿水有此认知和感受呢?

眼前同一样的水,笔下何以有不同描述?无疑,是认知受感情影响的结果。无须赘言。

【点评】 本文虽跻身于一类卷,但文中所述名人对“水”的感受,似乎应属于创作中借景抒情、移情寓怀的手法,它并不等同(或“不完全等同”)“感情之于认知”的实 质。好在小作者能在行文中有意识地强调“感情”的作用,让阅卷老师由此知其“良苦的用心”,又加之亮丽的标题、清晰的思路、完美的结构——这正是“同类叠 加”法的巧妙运用——以及不乏文采的语言,才使阅卷老师贵手高抬了。否则,文章势必大大逊色,能否判为“另册”亦未可知。

第四篇:语言运用之得体

语言运用之得体(教案)

回顾高考

全国II卷第19题: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的两个字的敬辞谦语。(6分)

示例:探望朋友,可以说“特意来看您”,更文雅一点,也可以说“特意登门拜访”。

(1)想托人办事,可以说“请您帮帮忙”,也可以说“_拜托 您了”。

(2)请人原谅,可以说“请原谅”、“请谅解”,也可以说“请您_包涵 ”。

(3)询问长者年龄,可以说“您多大岁数”,也可说“您老人家__高寿 ”。

考点解读: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即使用语言时吻合对象、场合、目的、语体特点等,体现语境和语体要求。考题形式①选择题②指出并修改不得体的材料(广播稿、留言条、启事、通知)等。

突破方法

一、看准对象,讲究分寸

二、适应场合,用语准确

三、明确目的,有的放矢

四、用语礼貌, 谦敬得当

五、注重语体,符合要求

一、看准对象,讲究分寸

1.从前有个村子里有四个能说会道的人。一个是厨师,一个是裁缝,一个是车把式,还有一个的船夫,谁家有什么事都请他们去帮忙。有一次,本村一户哥俩分家,请这四位去“说话”。这四个人先在厨师家碰头。厨师说:“____”裁缝说:“____” 赶车的接过话:“____”船夫最后说:“____”(注意说话者的身份)DACB

A、我们办事不能太偏了,要针过去,线也得过去才行。

B、咱们到了那儿再见风使舵,看情况办,实在不行,就顺水推舟。

C、咱们也不是没管过这号事,前有车后有辙,别太出格就行。

D、我看咱们去了,要快刀斩乱麻,别锅啦碗啦,分不清。

2:嘱人走路小心

对小孩好好儿走,别跑,小心摔着!

对老人您老走好,慢慢走,留心脚下,千万别摔了!

二、适应场合,用语准确

各场合的用语特点:

⑪正式场合:要庄重、规范,用书面语;⑫工作场合:用语准确、简要,常用术语;

⑬生活场合:自然、灵活,多用口语;⑭娱乐场合:风趣、生动.典型例题

1.下列标语符合张贴场所环境特点的是:(C)

A.欢迎光临!(某医院门口)B.生产搞上去,人口降下来(某火葬场入口处)

C.陡坡,慢!(某盘山公路下山方向)D.失败是成功之母(某考场)

2.法院在审理一案件时,需传证人罪犯的妻子到庭。审判员说哪句话才比较得体?(A)

A、传证人XXX到庭。B、把罪犯XXX的老婆带上来。

C、传XXX到这里来。D、叫罪犯XXX的妻子来

三、明确目的,有的放矢

说话、写文章总有一定的目的与意图,我们的语言表达便必须视目的与意图进行。目的不同,用语便有变化。(高考题)请根据下面的要求,分别写两段话来说明文具盒。

 目的(一):为找回自己的文具盒。

①色彩(图案)②形状 ③质地(材料)④文具盒内的物品。

 目的(二):向别人介绍、推荐自己用的这种文具盒。

①质量②用途③外观④价格

四、用语礼貌, 谦敬得当

从前有个知县好巴结上司。一天,知府到他这儿巡视,在宴会上,知县一边劝酒,一边套近乎。“大人几位公子呀?”知府伸出两个指头回答,“有两个犬子。”说完反问知县:“大人有令郎几位呀?”不问则已,一问把知县问傻眼了。知县心想:知府大人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我该怎么称呼我的儿子呢?他想了好半天,才毕恭毕敬的回答说:“回禀大人,卑职只有一个5岁的王八羔子!”

一、必须用好一些约定俗成的礼貌用语

请改文章说斧正,送礼给人说笑纳。

希望照顾说关照,赞人见解说高见。

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未见说“久违”,求人解答用“赐教”,中途先走用“失陪”,等候客人用“恭候”,请人勿送用“留步”,归还原物用“奉还”,陪伴朋友说“奉陪”,1.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D)

 A

 B C、今天我们学习“语言运用之得体”,你们一定要洗耳恭听,可不要开小差。

 D

部分易误用的谦敬词

笨鸟先飞:用于自谦。蓬荜生辉:用于自谦。略尽绵薄:用于年长者的自谦。不耻下问:用于夸赞别人谦虚好学。

二是必须注意称谓,用准谦敬词,谦词只能用于己,敬词只能用于他人。

(1)“家大舍小令外人”

A.对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

B.对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由“寒舍”而不用“寒府”,舍,舍间,含有家里的意思。)

C.称别人家中的人,冠以“令”(美好的)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

(2)用“小”“拙” “鄙” “寒” “愚” 等字表谦

“小”(渺小低微的)(如小女,称自己的女儿)“拙”(愚笨拙劣的)(如拙荆,称自己的妻子)

“鄙”(粗鄙浅陋的)(如鄙人,称谦称自己)“寒”(穷困贫苦的)(如寒舍,称自己的家)

“愚”(愚昧无知的)(如愚见,称自己的意见)

(3)用“贵”“尊”等字表敬

“贵”(尊贵的)(如贵庚,称别人年龄)“高”(高明的)(如高见,称对方见解)

“贤”(贤能的)(如贤弟,称比自己小的男子)“雅”(规范、高尚)(如雅正,表示请对方指正)

1.下面是一位记者对接受采访的某著名作家之子说的一段开场白,其中有4处不得体,请找出并在下面相应的位置上进行修改。(5分)

大家知道家父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作品广为流传,在文坛小有名气。我上中学的时候就读过他的不少作品,至今还能背诵其中的段落。您是他老人家的犬子,能在百忙中有幸接受采访,我们对此表示感谢。

家父 改为 您父亲或令尊犬子 改为 儿子小有名气 改为 很有影响有幸 改为 应邀

(08辽宁卷)下面是某学生向老师祝寿时发言的一个片段,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4分)

这次我们专程从全国各地光临母校,给我们至今健在的恩师俞老师做寿。俞老师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八十高龄还在作学问。俞老师又把最近出版的大作赠送给我们几个高足,我们都感到十分欣慰┄┄1、2、将;(形容老人目光炯炯、精神健旺,老而强健。)

3、4。(内心满意并感到宽慰。喜悦而宽慰。表示因为欢喜而心安)

五、注重语体,符合要求

语体分为:口头语和书面语口头语——通俗易懂书面语——庄重典雅

广播稿要求通俗、口语化,一听就明白。把下面一段文字改作广播稿时,有四处非改动不可,写出这四处的序号。自从(a)我省西部(b)地区发生强烈地震(c)以来,本市各界(d)对震灾(e)以后的人民生活十分关心,积极开展赈灾(f)活动,捐款累计(g)已逾100万元之巨(h)。我厂原来已经捐款(包括捐赠衣服、物品折款(i))8万元,昨天又捐款2万元。这些钱物已经转送(j)到了灾区(k)。(efhi)d和e是同音词,听起来容易混淆。h含有书面语词,未能口语化

练习:

1.×××老师:

您好!

我校定于10月20日下午3时在校图书馆报告厅举行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请您做好准备,务必准时出席。此致

敬礼

××中学校长办公室

2003年9月25日

这份请柬有三处不得体的毛病:①“您好”,在请柬中是多余的,应该删去;②“请您做好准备”,看起来很客气,实际上包含着不尊重的意味,从请柬的写作看,它也是多余的,应该删去;③“务必”是居高临下,命令式的用语,也应该改。这②③两处,可以改为“敬请光临指导”。

2.下面是周华同学给博物馆金馆长写的一张便条,其中有些词用得不得体,请你帮他修改。

金馆长:

您约我今天下午去贵处谈我班同学光临贵馆参观一事,因我有急事,现决定改期。具体改在何时,别行蹉商。周华5月18日

本题考查根据交际对象,交际语体做到语言得体的能力。便条应是用通俗的口语写的应用文字;本便条是一名同学写给博物馆长的,根据这两点作判断,“光临”不得体。这是一个敬词,它不应该用在“我班同学”身上,应改用“到、去”。“决定”用得主观、生硬、没礼貌、不得体;再从上下文看,“改期”是被迫的,所以应改为“不得不”、“只好”、“只能”之类。“蹉商”属政论语体的词语,用于庄重的场合,这里应改为口语的“商量”或“商议”、“商定”等。

3.下面是某校准备张贴在大门口的一份通知稿,有三处必须修改,写出这三处的序号。

各位来宾、各位校友:

a今天是我校建校50周年的大喜日子,b感谢大家能在百忙中莅临参加。C为了校庆活动的顺利进行,d各位务必先到接待处签名,e然后领取纪念册。f10点钟到礼堂参加庆祝大会。g会后欢迎您在母校参观。

××中学校庆会务组×月×日 答: 这是高考上海卷的一道试题,主要考查遣词用语得体的能力。答案是b、d、g。b句“莅临”,来临,有表尊敬之意,但“参加”与之重复,应删去“参加”。d句“务必”不得体,有命令,强调意味,应删去。g句的“母校”只能就“校友”而言,不包括“来宾 ”,应改为“学校”,以适“来宾”、“”校友,这些不同身份的人。

4.某公司经理张毅遗失一张支票,被某厂工人小王拾到并送回。张毅去致谢,但小王不在,便写下留言条。这张留言条有几处词语必须删改。请找出来并作删改。

小王同志: 你好。丢失支票,事关重大①,使我寝食不安②,公司上下③,焦急万分。多亏你高风亮节④,及时送回⑤。今天,我于百忙之中⑥,专程⑦来致谢意,不巧未能见面,实在遗憾⑧。我由衷地感谢你,并希望你能再接再厉⑨。略11,万勿推辞。备薄礼⑩,聊表谢意○

12张毅×公司经理○

4月5月答案示例:2.①④⑥⑨○

①是多余的话,应删去;④过头话,不得体,可删去;(高风:高尚的品格;亮节:坚贞的节操。形容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⑥不得体,有抬高自己之嫌,应删去“于百忙之中”;⑨不得体,有居高临下之嫌,应删去“并希望„„”

12这样表明身份,不得体,应删去“经理”二字。这一句。○

5.王老师刚退休,就收到张伟的来信。信写得有真情实意,但在表达上有一些不得体的毛病。下面是信中的一段,请把三处毛病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老师,此时此刻,多少往事历历在目。课堂上你循循善诱,悉心指导,开启我们心灵的窗户;生活中,您精心呵护,无所不至,提供我们成长的沃土。如今,您离我而去,在我心中您的音容宛在。我一定牢记您的教导,发奋学习,争取早日成才。

答案示例:5.(1)无所不至(没有达不到的地方。后也指没有什么事是做不出的(贬义词,多指坏事))→无微不至(没有一处细微的地方不照顾到。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2)离我而去→退休在家(3)音容宛在→形象平凡而高大(“无所不至”明褒实贬;“离我而去”会令人想到去世;“音容宛在”用于逝者。形容人死后声音、容貌似乎仍然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6下面是一份求职信的正文部分,语言表达方面有多处错误,请找出三处不得体的词语(或短语),加以改正。

我毕业于大学本科计算机专业,是一名有三年工作经验的电脑程序员。得知贵公司招聘人才,我很希望能到贵公司高就。现附上我设计的几段程序,恳请你们慧眼识英雄。不胜感激!

①“人才”可改为“员工”,②“高就”可改为“就职”或“工作”,③“慧眼识英雄”可改为“考察后聘用我”。(本

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以及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其综合性比较强。考生应该根据语境,仔细推敲,找出语言表达不够得体的地方,并且加以改正。)

7.李勇和王强是多年的同学,王强的父亲在图书馆工作。李勇写信向王强的父亲借一本杂志。下面是信的正文部分,其中有四处不得体或不明确。请把它们找出来,并作修改。

我虽然没有见过你,但我和你的儿子是多年的同学,今有一事相求。高考在即,我急需《××月刊》第二期,不知你单位是否有这本杂志。如果有,请设法帮我借到;如果没有,请抽空告诉我,以免误事。

答案示例:1.(1)我和你儿子我和王强

(2)《××月刊》第二期《××月刊》×年第二期

(3)请抽空告诉我请让王强告诉我(4)以免误事删去(前两处不明确,后两处不得体)

第五篇:中考作文素材运用之视角转换

中考作文素材运用之视角转换

重庆李广元

技法解说

在文章写作过程中,如果转换写作角度,能产生极大的效果。一般来说,可以从拟人化、拟物化、换位思考的角度入手写作。如“我”的影子给“我”写信;古人给今人写信;树的呼吁;狗眼看人生;人与动植物互换位置等等,运用这种写法能使文章灵活多变,写作素材充满新鲜感,从而化俗为新,让平淡的题材顿时生色。视角转换的范围很广,一般来说有人与人之间的换位,人与物之间的换位和物与物之间的换位。

视角转换,要注意要把换位后的“角色”放置于故事的现场,以它的角度来体会。

素材解说一

梅花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例文一

带着微笑出发

江苏南通考生

题记:我是一朵腊梅,我的花期在冬季。于是我带着微笑从春天就开始出发。

人人都说“万事开头难”。似乎对待出发就只能保持一种严肃谨慎的态度。可是当你回眸这个世界便会发现——春天是如此充满生机,冬天又是何等圣洁,生活里的很多事物都可以让你感觉开心。既然如此,何不尝试带着微笑出发?

当春暖花开,杨柳垂堤之时,我便随着春天的第一缕阳光开始了一年的征途。春光烂漫,暖风吹拂。我悠闲地哼着邓丽君的《爱的世界》“天上的白云飘又飘,春天已经来到……”,放松的心早与那美丽的春光融为一体。不觉间,嘴角已扬起了一抹微笑。这出发时所带的微笑,包含了轻松、喜悦,给这生机勃发的春天又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当夏日炎炎,暑气蒸腾之时,旅途渐渐变得辛苦起来。郁闷的空气,如火的骄阳,一切都使人变得如此疲乏。有时,我恨不得马上摔下包袱,早早钻到地底纳凉,早点结束这一切煎熬。可是,看看身边那愈加葱翠挺拔的树,颇有点“英勇”的气势,心中早已钦佩,于是挤出了一丝倔强的微笑,顽强地走下去。这出发过程中所带的微笑,蕴含了坚强、斗志,使旅程更加坚定。

当秋风萧瑟,黄叶飘零之时,我已走过了这一年的二分之一,等待我的将是无尽的困难与巨大的考验。无情的秋风吹谢了花草,也吹走了蜂蝶。我在寂寞而凄凉的秋风里是如此无助。没有掌声亦没有关注的目光,可我不能放弃。坚持才会胜利。我的脸上又一次洋溢着微笑,这是藐视困苦的笑,这是不服输的笑。这抹在困境时所露的微笑,让我度过了难关。

当冬雪飞扬,万家迎春之时,我的旅程已经接近尾声。大地银装素裹,梅花十里飘香。人们看我的目光是那么温和、那么欣喜。我尽情地在雪花中露出骄傲的微笑。

尾记:没有一座青山能恪守永远青葱的诺言,没有一条河流能流淌亘古不变的青春。带着微笑出发吧!这会使你的人生旅程更加轻松与愉快。

运用分析:考生运用拟人的手法,借一株腊梅在萌芽至开花的成长过程中,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很好地阐释了主旨。行文感情细腻而又富于变化,由开始的轻松到辛苦到无助再到飞扬。整个旅程中因为有了微笑,腊梅才顽强地坚持到最后。给人以深深地启迪:我们的人生路不也正应该如此吗?结构清晰了然,语言生动形象,富有哲理。

运用素材的思路我是一朵腊梅,带着微笑从春天就开始出发(提出主题)——春夏秋冬四季,轻松、辛苦、无助、飞扬的情感变化,每一变化都因“我”带着微笑而能坚持——带着微笑出发使人生旅程更加轻松与愉快(升华主题)。

素材解说二

猫眼

猫眼,又称门镜,是装在住宅户门上的一种小型光学仪器,便于居民观察户外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它已经成为居家安全的必需品。猫眼只不过是一件普通的事物而已,但是,一旦它随着它的主人身体或地位的变化,它有了与众不同的含义。

例文二

那一双无助的眼睛

湖南益阳考生

我是一只猫眼,长在厚实的防盗门上,五颜六色的铁皮是我的外衣。我的主人是大名鼎鼎的副市长。因为来访者对我都带着一种敬畏的心理,所以我是一只尊贵的猫眼。

每天傍晚,是我最忙碌的时刻。这不,又有一位西装笔挺的经理站到了我面前。透过那鼓鼓的包装袋,我隐约看到“中华”、“茅台”等字样……哇塞,全是广告里叫得最响的名字。“叮咚!”女主人习惯地看了看我,门开了。“您是市长夫人吧,呵呵真是年轻啊!请问市长在家么?”“西装”满脸笑容地开口了。“在家在家,快请进吧!”女主人表现出难得的殷勤。他们三人在客厅里兴致勃勃地聊了几个小时,谈了什么我一句也没听懂,不过茶几上多出的那一大叠花花绿绿的人民币倒是看得真切。“西装”走了,笑容里写满了诡秘。副市长笑了,随手把钱丢进了保险箱。

上午,副市长上班去了,夫人和她的麻友开始“修长城”。我不懂她们为什么管那叫“修长城”,古时候的人修长城比她们辛苦多了!“叮咚!”有人来敲门,这个人好面熟,我可从来没有见过穿着如此破旧的人。手里空空的,是讨饭的吧?女主人看了看我,脸色突然变得难看起来,她掉头示意大伙静下来。“媳妇啊,你开开门吧!孩子们天天盼着市长给他们盖学校呢!”见里面没有动静,老人重重地叹了口气,失落地走了。

又是傍晚时分,又有来访者到了。嗯,今天不是西装,也不是白领,他们穿着制服,还戴帽子,帽子上的警徽闪闪发亮。门铃响了半天,女主人还不肯开门,呆呆地像变了个人似的。副市长拖着沉重的步子走了出去,说一句:“该来的还是来了。”说完,锃亮的手铐拴在了他手上。副市长被带走了,连同那个重重的保险箱。留下女主人绝望地倒在地上痛哭流涕。

第二天。那位衣衫破旧的老人又来了,他使劲地捶打我的外衣,大骂自己的儿子不是人。我多想告诉他,屋子里什么也没有了,他的儿子刚刚被带走。然而我不能,因为我只是一只无助的猫眼。

运用分析独特的视角与新颖的材料让文章下笔引人。考生把“猫眼”拟人化,按“我”的视角叙述了 “笑纳礼金”、“拒绝父亲”、“市长被抓”三个情节,来展示一位领导的蜕变。第一个画面,在洋溢的笑脸下突出了一个“贪”字;第二个画面,通过不愿与父亲见面展示了人物的寡情;最后一个画面,则体现了法律的公正无情。全文将一位贪官的嘴脸与命运刻画得淋漓尽致,也体现了“我”——猫眼内心的无助。运用素材的思路:猫眼自我心理的陶醉,因为“我”的主人是一位副市长(暗示交代了事情的起因)——三个情节的刻画,“笑纳礼金”、“拒绝父亲”、“市长被抓”——无助的眼睛(揭示主题)

素材解说三

蒲公英

蒲公英,多年生草本植物,根深长,花期早春及晚秋。生于路旁、田野、山坡。自古以来,它都是文人寄情的意象。罗大佑在他的歌词《蒲公英》有“风里雾里昂然的伫立”。它的特点就是喜爱随处安家,不管在哪里都会倔强地生长,不怕千难万险,都会随风在空中翩翩起舞。

例文三

风雨过后,阳光重现

江西考生

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

——题记

我是一粒蒲公英的种子,一身毛茸茸的,软绵绵而娇小。我整日偎依在妈妈的怀里,听妈妈讲那令人流连忘返的童话故事,日子真的一天比一天舒适惬意,我留恋这种日子,我天天祈祷希望这种日子能永远持久下去。可是……上帝还是那么嫉妒我,开始折磨我这弱小的身躯了。

大风的一天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大风呼呼地刮着,毫不留情,也丝毫不体谅我的感受,任我在妈妈温暖的手中挣扎,风——又平息了,我和妈妈悬着的心又放了下来,我依旧站在妈妈的手心里玩耍,毫不防备,突然,风却来了个闪电袭击,我从妈妈的手心里飞走了。老天任我无助地呼喊,天哪!谁来救我,妈妈……妈妈……我只听到妈妈那撕心的呼唤,以后的,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黑暗中

我无力地睁开迷糊的双眼,眼前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清,我大声呼唤妈妈,听到的却只是那残酷的回声,怎么办,我该怎么办,我不想死在这里,这漆黑的鬼地方,我无助……哎唷!一点气力也没有,浑身遍体鳞伤,对!我不能,妈妈一定很挂念我,我一定要上去,离开这里,我不能死,我要努力。

一缕微弱的阳光

我重振了信心,支起自己那不成样子的身体,开始一点一点地往上伸展。也许一天、二天,或者很多天,我要顽强地伸展。忽然,一缕很微弱的光线射进,是久违的太阳吗?是吗?哦!我可爱的太阳,咱们俩又见面了,我成功了,我又看见了美丽的花草……

一年后

我安了家,也当了妈妈,我教育我的孩子一定要坚强,我告诉它们,经历了磨炼,你就会发现世界是多么的美好。

不去想,他们拥有美丽的太阳,我看见每天的夕阳也会有变化,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

——后记

运用分析考生把自己拟化成一粒蒲公英的种子,细腻地描写出了这粒种子历经狂风、落入黑暗、顽强挣扎、劫后重生的磨炼过程,进而感悟到“经历了磨炼,你就会发现世界是多么的美好”这一深刻的主题。题记后记的点缀,引用歌词前后照应,众星捧月的小标,流畅细腻的语言,都为这篇文章增色不少。

运用素材的思路:以题记的形式展现飞过绝望的信念,以蒲公英自喻(提出主题)——细腻刻画出“蒲公英”历经狂风而努力、落入黑暗而满怀信心、顽强挣扎、劫后重生的磨炼过程——经历了磨炼,你就会发现世界是多么的美好(升华主题)。

下载素材运用之根据材料提炼观点(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素材运用之根据材料提炼观点(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红花运用之我观

    小红花运用之我观 ——2014研修感言 在幼儿园常规保教活动中,以前我经常会用一些小红花、小标志来鼓励孩子,但渐渐发现这种方法并没有多大的教育作用,所以现在我几乎不给孩子发......

    高考作文素材:2010年十大道德事件内容简述及观点提炼

    2010年十大道德事件内容简述及观点提炼 一:河南“李刚门” 【事件】16日晚21时40分许,河北传媒学院08级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李启铭,开车在河北大学新校区内易百超市门口撞倒两名女......

    2014感动中国人物观点提炼

    1. 誓言无声 国家的需要就是自己的志向 舍小家为大家 滴水穿石铸造辉煌 付出总有回报 耐住寂寞只因心中那份信念 勤奋孕育成功 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 2.崇仁厚德 大爱不问出处,......

    独立类材料提炼观点(教案)

    议论文写作专题指导 一、提炼中心论点 (一)独立类材料提炼中心论点(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新材料作文提炼中心论点的原则。 2、掌握独立类材料提炼中心论点的方法。 【教学......

    语言运用之语言的幽默教案

    《语言创造的“笑”——言语行为中的幽默》教案 【教学目标】 希望学生了解: (1)笑不一定是幽默,但幽默一定有可笑性,语言幽默的基本特点就是语言具有富有意味的可笑性。 (2)幽默语......

    语言运用之应用文(5篇模版)

    桂洲中学师生讲学稿 授课内容:语言运用之应用文授课形式:复习课 主备课:蔡鹏审核:李福长使用时间:2011年3月31日 班级姓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熟练掌握各种文题的特点,格式......

    词语运用之选择填空一

    词语运用之选择填空一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将序号填入题前括号内。 1()(1)当他们再次相见的 时候,曾经的心有灵犀已成过往,多年不通消息使他们彼此起来。 2......

    如何提炼领导讲话稿的观点(范文)

    如何提炼领导讲话稿的观点 讲话稿是领导干部从事企业管理活动的专用文字材料,有独特的写作规律:通过对领导者思想和政策的公布,体现出权威性;通过对会议主题严密、条理、明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