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魔鬼的三根金发读后感
这个是以充满曲折的童话故事,下面是我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以及对这篇文章的读后感!
从前有一个小镇有一家生了一个小男孩,那个男孩长得很漂亮,小镇的人都说这是个幸运的孩子在他14岁时将会娶国王的女儿做妻子这恰恰被国王听到了,国王便去那个家里要把孩子买了,因为这人家里特别的贫穷,买过后把他装进一个木头的盒子里扔进湖里去了,木头盒子就顺着河流一直飘到下流叫一个作坊的主人捡到了一直抚养长大,13年后国王微服私访看到了这个小男孩,他明白就是当年他扔掉的那个男孩,他想把他杀了,便想出一个办法给皇后写了一个纸条说杀掉这个小男孩!但是这个小男孩并没有按时到达看见一个强盗,那个强盗帮助了他给纸条改了说是让他娶了公主!国王回来后大发雷霆说娶我女儿的人必须有胆识拔掉魔鬼的三根头发才能做数,小男孩告别了自己的妻子变踏上冒险之旅,但是一路上有一个老婆婆一直在帮助他,最后成功了还拿到了很多的钱!国王贪心的也想得到这些钱,最后去了就没再回来过!
这个故事国王的事迹告诉我们,人的一生会发生很多的事,但是永远都不要做坏事,做坏事都会报复在自己的身上!做人也不要过多地贪心,贪小便宜吃大亏!这就是我对这篇文章的读后感!
推荐:读后感之悟空传推荐:读后感写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推荐:读后感给人带来的影响
第二篇:魔鬼经济学读后感
魔鬼经济学读后感
《魔鬼经济学》是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史蒂芬·列维特所编写的一本从日常“细屑”的诸多事项以罕见的角度对日常生活中的事件以经济学原理进行考察的经济学书籍,其中内容生动语言诙谐,为并不具有较多经济学知识的读者带来了一种阅读的享受。
本书中讨论了美国部分中学里教师的欺骗问题。由于学生得高分会为他们带来更多收入这样一种激励存在,一些教师倾向于以各种方式帮助学生作弊以取得较高的分数,这带来了教育质量的降低。作者将日本相扑运动员们为了取得更高的收入而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放水的情况与此进行类比。然而我认为这两者之间还是有一定区别的。相扑运动员们相当于进行了一种谈判(似乎不是科斯谈判),这种谈判可使二者的总收益增加,而我认为这种总收益增加并不带来任何负外部性。因为就算有一个人故意放水,他们也会尽量将比赛比的逼真,因而不会影响观众们观看比赛所能得到的享受,因而他们的谈判是一种实现资源配置有效的方式。而美国的教师通过帮助学生们作弊虽然为自己获得更多收入,并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分数,但是这会导致学生的受教育程度降低,对社会有一种负外部性,并且社会成本较大,因而我认为这种协助作弊行为时不能容忍的,而相扑运动员的作为是可以接受的。
本书中还涉及到为何毒品贩子喜欢与母亲住在一起,我对这个问题的分析还是比较认同作者,而这一点又令我想起一位英国某银行职员找出恐怖分子的方法:他通过分析恐怖分子(尤其是伊斯兰教恐怖分子)所通常具有的特征而从诸多银行客户中筛选出较小部分人数,而其中果然被调查出有极高的恐怖分子出现率。
如何消除犯罪一直是一个长久以来困扰许多执政者的问题,增加警力的成本总是不低,而最终收效又常常并不明显,因而高科技设备已成为一种崛起的考虑。本书中作者提出的政府允许堕胎使得犯罪分子数目减少的说法有一定道理,但这种方法恐怕只能在犯罪极为严重的带有“遗传性问题”的地区进行应用,而可能在一些犯罪率处于中等水平的地区并不很大收效。
总之,通过阅读本书,可以使读者感受到经济学在生活中无所不在,并且也能够促进有一定经济学知识的读者在日后更多地应用一些已有知识,从更新的角度对现实进行观察与分析,哪怕他们将得出与被教授的理论相悖的结论,因为思想的分歧,才是经济学进步的动力源泉。
刘谦 2011013242
第三篇:《魔鬼经济学》读后感
周末,天一直闷着,阴阴的,周六下了一夜的雨。这样的天气躲在家中偷看《魔鬼经济学》是再惬意不过了。
先讲讲书的结构内容:
第一章 学校老师跟相扑运动员之间有何共同之处
动机,只要有动机,什么人都会欺骗、作弊;
由献血做引子
动机分三种:社会动机、道德动机、经济动机
无偿献血的动机是社会动机和道德动机驱使的,然而如果变为有偿献血,有一定经济补偿,那么社会动机和道德动机受到了“污染”,献血的人一定会减少。然而,如果经济利益巨大,那么会出现作弊的人,利用红色墨水或者猪血等等手段进行欺骗,这就是经济动机导致的结果。
通过甜饼经济学家的实验证实,人类比我们想象得更诚实,同时,也具备很多有趣的特点,比如,当节日临近,人们会产生焦虑的情绪,从而作弊行为更多等等;高职位的人更不诚实,但同时,也许是因为不诚实才能使他获得高职位。
第二章 三K党跟房地产经纪人之间有何共同之处
信息的力量
信息被滥用导致三K党的衰败,信息不对称导致医生、房产经纪人、汽车销售员。。这些“专家”们在欺骗着我们、吓唬着我们。
网络交友中,展示的不同信息会导致别人对你感兴趣的强烈程度大不相同
我们都在利用着信息不对称或多或少地进行着欺骗........第三章 为什么毒品贩子仍然跟自己的妈妈住在一起
本章探讨传统智慧是如何被捏造的为什么专家们经常虚报统计数据?----因为记者需要它们来制造新闻,制造传统智慧每年在游泳池溺死的孩子比受到枪击的孩子多很多倍,然而枪击事件会大肆报道,而溺死由于太平常而不被报道,所以,其实,你家后院的游泳池比你抽屉里的手枪要危险数十倍;每年出车祸死亡的人数比飞机事故死亡人数多很多倍,但飞机事故会被大肆报道,人们也觉得飞机更危险,因为他们能控制汽车而不能控制飞机;然而事实是,我们在汽车里呆的时间同样会比在飞机里呆的时间长很多,因此计算出事故的概率,飞机和汽车实际上是相当的。
为什么妓女的收入比建筑师高?
薪资水平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的:
职位的竞争者的多少;技能高低;舒服程度;工作本身要求从业人员的付出水平为什么毒品贩子仍然跟自己的妈妈住在一起,难道他们没有像传统智慧所说的那样,拥有巨大财富吗?
显然由于他们的职业与影视圈有着共同之处:出人头地的概率低,但回报高;竞争者多;因此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注定贫穷。
第四章 犯罪分子都到哪里去了
犯罪率是如何降低的?
不是因为警察多了,不是因为实行了宵禁;而是-----堕胎合法化
一个小小的事件会对后来的事情有深远的影响
第五章 怎样才能成为完美的父母
大量的实验告诉我们,先天的基因因素对后来的影响是50%
那么非先天的50%影响是来自父母的教育,还是小伙伴?
答案是-----小伙伴及其他外界环境
使用回归方法研究事件之间的关联关系得到如下结果:
8个跟学生分数高度相关的因素:
1,学生的父母受过良好教育
2,学生的父母有很高的社会经济地位
3,学生的母亲是在30岁或之后生下第一个孩子的4,学生出生时体重较轻---消极影响
5,学生的父母在家说英语
6,学生是领养的---------消极影响
7,学生的父母参加PTA
8,学生家里有很多藏书
8个跟学生分数没有任何关系的因素
1,学生的家庭很和谐
2,学生的父母搬到了一个比较好的社区
3,学生的母亲在孩子出生后到上幼儿园之间的时间没有工作
4,学生的父母经常带孩子去博物馆
5,学生经常被打屁股
6,学生参加了儿童发展起步计划
7,学生经常看电视
8,学生的父母几乎每天都给孩子读书
前面的8个因素实际上表明了父母本身的特点;后面8个因素是父母对孩子做了什么显然,我们对于那些所谓的家庭教育技巧过于高估了;
但这并不是说父母并不重要。毫无疑问,在孩子一生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可是,大多数父母都是在孩子出生之后开始学习如何教育孩子的,这时已经为时过晚了。如果父母聪明、勤奋、受过良好教育、有着不错的收入、能组织良好家庭的话,他们的孩子也很可能会取得成功。但父母对孩子做些什么其实没那么重要,承认经常打孩子屁股的家长有可能是相对诚实开放的家长;关键是父母本身具有怎样的特点,他们是怎样的人。从这个角度说,今天的许多父母就像我们前面所说的政治家们一样,他们之所以会拼命地募集选举资金,是因为他们相信金钱可以帮助他们赢得选举,可事实上,真正能够帮助他们赢得选举的是他们本身的特质,如果选民们不喜欢一个人,无论他投入了多少资金都无济于事。关于领养的研究同样证实了这个问题:
被领养的孩子的父母通常比较贫穷、能力有限,因此即使领养父母很成功,很聪明,很注重教育,被领养的孩子往往成绩一般偏下。但是,当那些被领养的孩子长大成人的时候,他们的命运似乎不像他们的智商所注定的那样。与没有被领养的孩子相比,被领养的孩子更可能考上大学,找到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建立良好的家庭。所以结论是,真正改变这些孩子命运的,正是那些领养他们的父母。
第六章 名字对孩子的未来有影响吗
成功是因为你叫了一个好名字,失败是因为你的名字叫loser?
有个别反例,然而更多的是这样的常识:叫比较好听、拼写正确、被精挑细选过的名字的孩子比较容易成功;某些演员在改了名字之后出了名
然而这些能给前面的问题以肯定的答复吗?显然不能
好名字的孩子的父母更有可能受过良好的教育,更有可能更关注孩子;
改名字的演员往往是一些上进心、进取心很强的人,他们更容易成功;
不管名字是什么,都是父母在用孩子的名字传达某种信号。绝大多数父母在用名字传达对孩子未来成就的期待。
因此,名字本身并不能改变孩子的命运,但那些花费心思给孩子起名字的父母会让自己感到心安,因为他们知道,孩子一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开始在帮助孩子取得成功。
所以,其实任何一件小事情,比如取名字这种可大可小的事情,都可以反映父母的人生、人生态度和期待,而正是这些,影响孩子的一生,而不是名字本身。
需要承认,人们很容易从别人的议论中得到暗示,这样,在评价一件事物之前,内心会有些倾向性,但往往这是偏见。这次也不例外,我同时订阅了《弗里德曼的生活经济学》和《魔鬼经济学》两本书,从豆瓣网友的评论中,我心中觉得后者是夸大其词的,没有什么价值的,而前者一定是很好看的。
也许真正懂得经济学的专业人士会对它嗤之以鼻,研究社会学的人也许觉得它的宣传语有夸张的嫌疑,可我从最后一章读起《名字对孩子未来有影响吗?》,读到《怎样才能成为完美的父母》,作者谈论的观点正是我内心对这些问题隐隐期待的想法,比如:“在孩子的性格和能力养成过程当中,基因大约会占到50%的因素。”“儿童性格养成跟他是否被送往日托中心,是否生活在一个双亲家庭,母亲是否工作,是否跟继父继母生活在一起等,也没有任何关联。”
边读我就边笑,因为周围很多亲戚朋友为教育孩子的问题而焦虑着,他们去购买和搜集各种教育的书籍或信息,但是真相却在这本《魔鬼经济学》中呈现,不过,也许有的家长看到这样的真相也未必愿意承认吧?谁承认自己不成功?谁会认为自己的孩子不聪明?“他就是不爱学习,其实他特别聪明”这是我听到父母对学习成绩差的孩子最多评论的话。谁都不愿意承认这点的。
下面有8个跟学生分数高度相关的因素:
1、学生的父母受过良好教育。
2、学生的父母有着很高的社会经济地位。
3、学生的母亲是在30岁(或30岁之后)的时候生下第一个孩子的。
4、学生出生时的体重较轻(不利因素)
5、学生的父母在家说英语。
6、学生是领养的。
7、学生的父母参加PTA。
8、学生家里有很多藏书。
有8个跟学生的分数没有任何关系的因素:
1、学生的家庭非常和睦。
2、学生的父母最近刚搬到一个比较好的社区。
3、学生的母亲在孩子出生后到上幼儿园这段时间没有工作。
4、学生参加了儿童发展起步计划。
5、学生的父母经常带孩子去博物馆。
6、学生经常被打屁股。
7、学生经常看电视。
8、学生的父母几乎每天都给孩子读书。
这两组数据对比后会发现,第一组是反映作为父母本身是什么样的人,而第二组是他们为孩子做的事情、付出的努力。但是努力并不意味着一定有回报。这也是我看到周围很多焦虑的家长和痛苦的厌学孩子的原因。可是,自己不成功的家长越发希望孩子不要步自己的后尘„„如此剧烈的碰撞,造成很多家庭悲剧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这不是一本谈孩子教育的书,它告诉我们是这个社会到底是如何运行的,它的真相是什么。
这让我想起前几年潘绥明教授写的《地下性产业报告》,他揭示的是真相,是卖淫如何作为一个产业按照市场规律真正运行的,而不是政府或管理机构以及一些道德家假想或期望的那样。
分清人们的主观愿望和真实的世界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啊!
有空的时候,不妨读读这本书,从另外的角度看一下周围的社会和人们的行为,也是很有意思的事。
第四篇:魔鬼经济学 读后感
《魔鬼经济学》读后感
当我还在诧异老师居然让我们这些初中毕业生写关于经济学书籍的读后感时,这本书的名字吸引了读下去。原本认为经济学是枯燥的数字,读了这本书才知道可以有这么有趣,而且和生活息息相关。
史蒂芬·列维特、史蒂芬·都伯纳在本书指出学过了经济学,复杂的经济问题都能化解成简单的问题,例如蝴蝶效应。
书中也提出了一个违背正常思维的观点:如果说伦理道德代表了我们心目中理想的社会运行模式的话,那么经济学就是在向我们描述这个社会到底是如何运行的。
书中援引了一个事例,2001年夏天,杰西,八岁的小男孩在彭萨科拉的沙滩被鲨鱼咬去右臂。媒体的过度关注导致了人们的恐惧,沙滩一下子冷清了起来。但是根据作者计算,2001年被鲨鱼咬死的人仅为4人。而随后的911事件死亡人数为3000多人。这样一算,人数远远超过几世纪以来死于鲨鱼之口的人数。
从某种角度来看,经济学是一门统计学,却又和统计学不太一样,因为它注重分析的是动机,也就是经济动机,道德动机,社会动机。
所以,我们不必再去赞叹经济学家们对市场行情的准确判断,因为他们也总是在判断市场资金持有者的动机。
本书还有一个有趣的例子。经济学家在以色列一家日托班做了一个为期20周的实验。对来接孩子却迟到的家长处以3美元的罚款。
但是举措实施后,人数不减反增。
这其实是因为3美元的惩罚太低了,即使每天迟到,也只用缴纳仅为日托班费用1/6的罚金。可是又不能过高,如果是300美元一次又会引起家长的投诉。所以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平衡。这可以通过分析动机和统计数据得出结论。书中没有指出,但我自己算了一下。
首先家长的动机在于为了自己方便,而且还可以用仅仅3美元来消除道德的质疑(让孩子着急的等待)接着我们需要一些数据。根据书中数据:
日托班费用约:540美元
以色列人均收入:16020美元一年
首先,以色列是个贫富差距大的国家,能够养育孩子并送进日托班的家长一定是中薪收入以上,所以差不多是30000美元一年(参考数据中国的人均收入1100美元)
所以对于他们来说,1个月2500美元,90美元换来的时间还是值的。
扣除一系列生活费用,他们每月还大概有130美元可以支配。那么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让他们每月没有额外的支配还要从存款中扣除罚金。
也就是说要惩罚8美元一次。但是家长还是会偶尔偷懒。那么我们还得提高罚金。12美元一次。相当于日收入的10%。这样应该可以杜绝该类现象的发生。
因此,通过一套复杂、随机,并不断调整的经济、社会和道德动机方式,现代社会尽了最大努力来遏制犯罪。
如果学过美国的历史,我们也会发现波士顿倾茶事件的起因仅仅是一项2美分的不合理茶叶税。
正如开头所述学过了经济学,复杂的经济问题都能化解成简单的问题。
第五篇:天使与魔鬼读后感
我很欣赏这一段,真的,我终于了解到,为什么那么多人信仰那些不可能存在的上帝,天使与魔鬼读后感。因为,他们让人类找到了精神的归宿,灵魂的栖息之处,信仰的支柱,在他们的天堂中,没有饥饿,没有寒冷,没有痛苦与战争,一切在上帝的召唤下,他们能有平静的心境去接受现实的世界,也许你会说这是逃避的做法,但无疑,他们的心灵接受了一次洗礼,接受了一次对心灵的净化,聆听了一次心底的声音,这些,难道是高科技能带来的吗?精神上的慰藉,只有在自己的主宰的领域去获得吧,而这信仰的力量是我们不可想象的,邪教的引领下的天安门广场的自焚,每次吃饭前的祈祷,还有不吃猪肉,绝食,做礼拜,这一切一切,我原先觉得不可能发生的事一下子变得理所当然,信念的力量也许比科学的理念强大得多吧,超越了肉体的痛苦,来到了精神层面,何等让人惊异,却在情理之中。而科学,让世界朝着我们所想的方向发展着,我一直认为,是科学让我们变懒惰了,洗衣机,洗碗机,吸尘器,到机器人保姆,古时诸葛亮摇着羽毛扇子指挥千万士兵,布阵,战斗;到现在,司令员在凉飕飕的空调室中倒数“3,2,1,发射。”一支导弹就在地球表面刻下战争的痕迹,简单,快捷,一句话就能摧毁世界。科学是为了建设更美好的世界,但是,在这过程中,科学毁灭了本来美好的世界,让世界变得伤痕累累,一片疮痍,一片混乱。我现在诧异了,究竟核能是为了发电,还是为了未来的战争。当我背着政治时事,什么时候,第五轮第三阶段讨论朝核问题在哪召开,第六轮呢?我不知道,背这些意义何在,我不知道,伊朗,以色列,黎巴嫩,伊拉克,阿富汗,美国,它们的问题何时才能解决;我不知道,既然人类出生就代表了以后的死亡,为什么,人类还要出现在世界上,接受地球的批判,又或者,做着毁灭世界的举动;我不知道,《2012》所发生的事情是否会出现,我不知道,我喜爱的企鹅会不会有一天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我不知道,我的后代会不会迎来第九个冰河世纪;我不知道,世界的混乱是否会一直持续,还是有真正的世界新秩序的出现;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也许,信仰让人类在混乱的世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净土,所以宗教才会一直传扬下去,与科学共存吧,“存在就有它的必然性”,也许,宗教与科学也会有一天联合起来,我希望在世界将近灭亡之时,宗教让人类不再恐慌,而科学寻找另一个世界安定人们,宗教与科学结合,我们世界才有获救的可能吧……
世界是一个对立,是一个矛盾,有生有死,有起始有终点,所以我始终相信,世界也有它灭亡的一刻,正如每个人都有寿终正寝的一天一样,所以一直以来我都不惧怕死亡,因为这是每个人的归宿,任何人都不能逃脱,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我会选择坦然接受,于是我喜欢冒险,想到喜马拉雅山感受世界之巅的壮烈,想到南极看看企鹅那个笨拙的身体,想看看风雪掩盖的登山员的尸体,我并不惧怕他们,因为那是他们的信仰让他们步上不归的旅程的,因为他们没有遗憾,没有后悔,他们是为理想而奋斗的勇士,难道我们不应该心生敬佩吗?
《天使与魔鬼》,一开始我不明白为什么这样一本集宗教,科学,悬疑,推理,建筑学于一体的书会改这个名字,我现在明白了,教皇内侍是天使,他重新建立起人们的信仰,给人们希望与光明,把科学与宗教的矛盾揭示出来,让全世界的人们团结了起来;教皇内侍又是魔鬼,是他策划了这一场恐慌,爆炸,把宗教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他的双手染满了无辜人类的鲜血,读后感《天使与魔鬼读后感》。他深知,只有面向同一个强大的敌人的时候,世界才会重新团结起来,一个新的世界秩序才会建立,所以他创造了宗教的敌人,又建立起了宗教的坚不可摧的信仰,他本身就是矛盾的混合体,他既是天使又是魔鬼。而在每一个人心中,自己既是天使也是魔鬼,总有善良的时候,也总有邪恶的时候,善良的信徒会在耶稣的十字架下忏悔,我们有时又会在月亮的映射下为自己所犯下的错误自责着,没有人不会犯错的,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