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后感的妙用
很多人不知道读后感的作用,其实他有一个很鲜为人知的作用,那就是提高你的写作与逻辑思辨的能力。
众所周知,写一篇读后感一势必要通读全文,那么你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你也相当于是在思考作者的所思所想,与作者感同身受,然后通过作者的笔触来融合自己的想法,按照自己的逻辑来重新组织这篇文章,并巧妙的穿插自己的所思所想,那么,这个过程就可以看作是我们在培养自己的逻辑思辨能力,既要辨别文章所传达的意思,也要有自己的思考,在思考中融会贯通。
第二点就是读后感培养了写作的能力。因为读后感拥有一定的格式,我们按照这个格式写就相当于是在遵循写作的规律,通过遵循写作的规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体结构,解决段落之间的意思,明白句子与句子之间的相互关联,并且写一篇文章大体上都需要一千字以上,如果你不好好构思你就无法写出一篇好的文章,这就培养了写作的能力。
因此我们说,读后文章具有这两个鲜为人知的妙用,如果你经常写读后文章,你的写作能力就能够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并且你也会发现,你的逻辑思辨能力也在提高,这种能力的提高是潜移默化的,是在你不知不觉中慢慢渗透到你的思维中去的。
第二篇:《英语歌谣的妙用》读后感
《英语歌谣的妙用》读后感
“在儿童英语教学中,儿歌和童谣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是《英语歌谣的妙用》开篇所说的一句话,从我自身的学习经历和平时的教学中,我也深深地感到英语歌谣的非凡魅力。
英语歌曲的妙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其一,由于英语歌词中有许多陌生的单词和词组,因此便有了更多学好英语的动力,便对英语学习有了更大的兴趣;其二,一个爱唱歌的人,能够把歌曲牢牢地记在脑子里,于是歌词中的单词、短语,歌曲中纯正、地道的发音便牢牢地储存在了我的脑中。这样一来,学英语的两大难题(没有更多的机会运用和不能掌握地道的语音语调)便有了明显的改善。而在教学中,我也发现孩子们真的是唱的比说的好。总结了一下原因也有两点:1.歌曲的节奏和韵律十分符合孩子们的身心特点,因此他们从情感上更易于接受;2.儿童歌曲一般都体现有趣、生动的场景,孩子们易于理解。
所以结合我自身钟爱英语歌曲的情感,我便对《英语歌谣的妙用》这本书有了浓厚的兴趣,希望能在这篇文章中找到作者独特的妙用,从而学习并运用于实践,让孩子们更多地从英语歌谣中轻松收益。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列举了以下几大妙用:1.把富有节奏感、韵律美和文化气息浓的英语歌谣运用到教学中去,并以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适当改变歌曲的内容,来为所教的知识服务);2.能将说与做以及唱与做结合起来;3.运用歌谣教学字母和语音,使它们不再难记和枯燥。
这些其实很多我们已经运用到我们平时的教学中,看了作者的描述确实也给了我们更多的启发。特别是第三条让我一阵欣喜。作者在这一条中举例建议说:“如果教师把26个字母与字母组合本身所代表的因素做有系统的整合,建立字母与发音的直觉音感,并将其变成歌谣,音标的学习就会变得生动和有趣。”确实,音标的学习是最为枯燥的,因此我更赞同让孩子在平时的学习中逐渐掌握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来代替枯燥的英标学习。”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经常做一些能够让孩子们感知发音规律的小游戏,如“Hangman”。但是毕竟这个游戏中读、说的成分比较少,而对音的感知需要大量的读和说作为基础。因此我想作者的建议,无疑是给我这方面的教学打开了另一扇门。
从这篇文章中我也从另一方面获益,那就是好的教学方法一定需要认真钻研教学内容,细心研究学生的特点,因此,我要利用学生已学会的英语歌曲或者学生耳熟能详的汉语歌曲的曲谱,通过改词或填词创编新的英语歌曲,降低学唱难度,寓教于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加英语教学的趣味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并学得卓有实效!
第三篇:数字妙用
数字妙用
你知道1X1=1,11X11=121,但是你知道怎么简单方便算出111X111,1111X1111,甚至是1111111X1111111=?吗?
今天我就告诉你数字妙用11111X11111=123454321,规律发现了吧,嘎嘎。
第四篇:英语口语妙用
英语口语妙用 英语口语妙用
最牛英语口语培训模式:躺在家里练口语,全程外教一对一,三个月畅谈无阻!太平洋英语,免费体验全部外教一对一课程:http://当别人在你旁边罗嗦个没完,你烦透了,说“you are so boring “.(你真烦!)。“shut up!”(闭嘴!)自然没错,可人家受得了吗?不如来一句“oh, come on.give me a break!”(帮帮忙,让我歇歇吧!)这多地道、多幽默。要想说人“气色好”。“you look fine!”当然不错,可如果你说“you’re in the pink!”就妙得多了,实际上,在英语口语中,表示颜色的词用起来非常形象生动。
3“他精力充沛”美国人说:“He is bouncy.”而不说“He is energetic ”,牢记一些日常对话中的活句式是你一把必备的钥匙。如:久仰,“I get mind of you ”比“I heard a lot about you.”轻松得多。代问他人好当然能用“Please remember me to your sister.” 或“Please give my best wishes to your father.”不过,若是很好的朋友,何不说,“Please give my love to Jim。”
4在中国可不能随便说“我想你”,然而,当和西方人分手时说“I will miss you.”要比说“good-bye”或“see you soon”有趣得多,不妨一试。问他人的姓名,地址用:“May I have you name?”要比“What’s your name ? ”礼貌得多,不过警察例外。别人问你不愿公开的问题,切勿用“it’s my secret ,don’t ask such a personal question.”回答,一来显得你没有个性,二来也让对方尴尬。你可以说“I would rather not say.”(还是别说了吧!)。有时候,你想说什么,可说是想不起来,你可以说“well …” “let me see” “just a moment ”或“it’s on the tip of my tongue.”等,相比之下,最后一个句型是最地道的。交谈时,你可能会转换话题,不要只说“by the way ”,实际上,“to change the subject” “before I forget” “while I remember” “mind you ”都是既地道又受欢迎的表达。遇到你不懂的问题时可别不懂装懂,“I know”可能是中国人用得最多,而美国人最不能接受的一句话。当美国教师向你解释某个问题时,你如果连说两遍“I know”,我敢保证,他不会再跟你说什么了。用“I got it ”就顺耳得多,要是不懂就说“I’m not clear about it.”不过如果你会说“It’s past my understanding”或“it’s beyond me.”你的教师定会惊讶不已的。在机场或车站接到客人,我们常说“一路上辛苦了!”可是如果你对老外说You must be very tired after such a long journey.老外会不高兴,他会以为你看不起他或认为他没有用,坐了10个小时的飞机就累得不行了。不妨问问How did you enjoy your journey? 如果你接到的是一位客人,也不要贸然问Did you come alone?显得有点多余,因为你明明知道他是一个人,如果是上年纪的客人,更不应该这样问,否则会让人觉得有其他涵义:“你这么大岁数了,怎么没有人陪你一起来呢?”
11见到朋友我们通常会问How are you? 但是总这样问也不太好,因为How are you?是问对方身体好不好,可以换换话题,如问:Did you sleep well last night? How do you like Beijing’s weather? 或者说You look great today!Nice to see you again!中国人见面最常用的问候语是“(你)吃过(午饭)了吗?”这跟我们的习惯有关,但是如果你不想请外国朋友去吃饭,不要说Have you eaten / had your lunch? 否则有干涉别人隐私之嫌。如果是饭后见到外国朋友,可以问How did you enjoy your dinner? Do you like Chinese food?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service of the café?等。中国人还用“你洗衣服呐?”“你修车呐?”一类的话作为问候,这在英语中是没有的。比如你在体育场看到某个外国友人,如果问Are you going to see the match? 就显得多此一问。西方人一般也不随便问Are you waiting for someone / Whom are you waiting for? 或Where are you going? 学校里有些学生周末问Professor Adam, where are you going? 有探听别
人私事之嫌,Professor Adam心里也许会想None of your business!I’m going to see my girlfriend, so what? 这时最好的问候是Have a nice weekend!
听懂新闻英语的十大方法
(一)尽量先以自己熟悉的语言了解新闻内容
刚到 ICRT 国内新闻中心上班的外籍记者,虽然多半中文程度并不差,但是有时候新闻中文并不强,在翻译或阅读一些中文的新闻稿时,虽然可以查单字,但要完全了解整体的意思,往往有些困难。发生这样的状况,我会建议他们先去看英文报纸的同样一则新闻,透过自己的母语,了解其中的来龙去脉,再回来看中文稿时,本来以为很复杂的内容,就变得简单多了。同样的,在进行当天的英文新闻学习前,先从中文的媒体了解当天主要的国际或国内新闻内容,在听英文新闻时,就容易多了。当然,这是在学习期间,过了入门的阶段,就不需要了。
(二)掌握各类新闻英语的有限单字
世界之广,事件之多,大部分的人一定认为,要掌握新闻英语的相关单字,恐怕好几千个,要背完一整本的新闻字库,才有办法听懂。这个想法似乎很合逻辑,但是其实有个极大的错误,从政治新闻到娱乐新闻,当然很可能有几千个单字,但是相关的单字每几个月,甚至每几年才出现一次,就是所谓的rarely used vocabulary(罕见单字),例如:「multilateral currency realignment」(跨国货币调整)或「planned obsolescence」(计画的陈废),如果连这些也要背,那可真是不得了。幸好,每天新闻会遇到的单字,八成五以上,都是我们称为的commonly used vocabulary(常用单字)。换言之,只要你能掌握这五、六百个重复出现的单字(也就是本书所介绍的字汇),就可以听懂八成五以上的新闻。其它一些较专门的财经或科学等新闻字汇,等主要的单字会了之后,再慢慢的增加难度。
(三)遇到听不懂的地方不要去想它,继续听下去
你一定有个经验,在听英语新闻或英语节目时,遇到一个你不会的字或没听清楚的段落,就开始想它的意思,往往造成接下来的内容全都没听清楚。所谓「一心不能二用」,绝不可以在听的同时,边想前一句的意思,要养成一个习惯,那就是遇到不太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思考,专心听下去。某个段落没听懂,可能的原因有几个,也许有个没学过的单字,或有较特殊的句型,也许主播播报的速度一时加快,甚至自己分心没听好。无论原因是什幺,不管它就继续听下去,还是有可能将主要内容听懂,因为九成的时候,漏掉一点,不会是关键到让你无法连接下面的意思,但是如果思惟卡在前一句,肯定全军覆没。但如果另外那一成确实是关键呢?要是有空,可以上网找相关内容的新闻,了解一下是否有关键单字或内容较不熟悉,如果是重要新闻,一般来讲不会报一次就不报了,可以收听当天其它整点新闻的播报,也许还可以听到同样的新闻,也许听第二次就完全了解了!
(四)不要太在乎特殊难懂的人名及地名
2000 年初夏,裴济发生政变,没多久就宣布戒严令,军方的领导人,头衔连姓名叫「Fiji military commander Commodore Frank Bainimarama」,每次我播报新闻,念到这里时,都差点要吃螺丝。想一想,连我都要花时间先练习这些较难念的名字,而听众听我播报,三秒就过去了,难怪有人对这些外国人名及地名叫苦连天。遇到这样的状况时,该怎幺办呢?别理它吧!说实话,我自己听 BBC 或 CNN 的新闻,也常常听到不太熟悉的人名或地名,如某国家的人,也许我没听过,很可能听完新闻你再问我,我也答不出来他的名字,但是多半时候对了解新闻内容并不影响,我只要知道他是某国的国会领导人就够了。再如俄罗斯南部某个难念的小城镇发生什幺事,清楚它他是俄罗斯南部的小城镇,足够我了解新闻内容。你也可以试试这种方法,不要为复杂的名称所困扰。当然,重要的新闻人物及地名还是得熟悉一下。
(五)以正确的播报速度来学习
我刚来台湾时,常常有人找我为一些英文教材配音。进录音室时,我坐在麦克风前,拿了稿子开始念,没念几句,负责人请我是否可以念慢些,于是我从头开始,放慢了速度,念了几句,他又问我可不可以再慢些。等到教材出版后,我听了卡带,自认为不但听起来怪怪的,对学会也没有帮助,因为人正常说话根本不是这样的。经常有本地朋友抱怨,我在 ICRT 播报新闻的速度,快得让他们听不太懂,我只能说,这是播报新闻正常的速度,即使 ICRT 播的慢些,等到你要听 BBC 或 CNN,还是会听不懂。那该怎幺办呢?我来台湾时,基本的中文会话不成问题,时间久了,报纸也能读看,但是打开中广或三台的新闻,还是觉得「雾煞煞」,于是我将中文新闻录音下来,重复的听,如果不会的单字,请朋友帮忙听一下,听到上百遍,直到完全听懂为止。因为我自己这样的练习,现在听中文新闻,一个字都不会漏掉。有了手上的这套教材,你不用自己录音,更不需要麻烦别人帮忙听,但是你会发现,专业的播音员录制在 CD 片上的新闻都是以正常的速度播报,因为这样才能真正的学会新闻英语,如果听不太懂,多听几次,一定大有进展。但是,如果用一些速度放慢的教材,那只能永远听教材,真正新闻的速度会跟不上。
(六)尽快锁定大略的新闻内容
不知你是否注意过,听英语新闻时,主播经常会在报某条新闻前,来句类似「And now in sports...」(现在进入体育新闻),或「Turning to the Middle East...」(转向中东地区...)或「In U.S.election race news...」(有关美国选举新闻...)等,没有一定格式或说法,这样短短的一句,就是要让不同类型新闻的转变自然些。播报某条新闻前,来个这样的「自我介绍」,对学习新闻英语是很有帮助的。怎幺说呢?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到目前为止,我听得懂的台语还是有限,如果随便跟我说几句,我很可能听不懂,但是若有人先让我知道他准备跟我聊的话题,接下来对我就容易的多了。这个情形跟新闻前给你一个小提示一样,知道即将要接收哪一类的讯息,可以先准备一下自己的思惟。当然,不是每条新闻前都会给你这样的提示,要是没有,自己也得赶快锁定内容及方向,如果看电视新闻的话,可以试着从画面了解是哪一类的新闻;若是广播的话,也应该从第一句就可以判断。
(七)经常听,经常练习
或许你会认为这幺简单的道理不用说也知道,但是你会发现,最简单的道理也是最重要的。我记得刚来台湾不久,中文尚未十分流利,只要回美国几个星期,回台湾之后,讲起中文来,舌头便不听使唤,结结巴巴的。后来,我与美国史丹福大学的一个东方语言学教授聊起来,他说,其实只要每天花点时间接触它,就可以完全避免这样的状况。《新闻英语8周打通关》的课程可以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听懂大部分重要的新闻内容,但是八周后还是要每天或每两天找点时间打开收音机或电视听听英语新闻,维持「基本工夫」。
(八)虽然要「听」新闻,正确的「说」也很重要
本书的目的,是让你打好收听新闻英语的基础,做个一流的「听众」,但听力再怎幺好的中国人,不会自己想做英语主播,所以为什幺要管发音呢?其实,这个道理是很简单,如果自己对某一个新闻单字的发音不对,很可能会听不懂,例如唱片或记录叫「record」,录音也叫「record」,但是前者念﹝re'cord)后者念﹝'record)如果认为这个字只有一个发音,很可能就会弄混。有时候也很容易将两个不同单字的发音弄混,例如:「Philadelphia battered Chicago, winning 14 to 1.」(费城击败芝加哥,以 14 比 1 赢球。)如果这句的「battered」听成「batted」,虽然发音接近,但意思就不对了。避免这方面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听本书所附的 CD 时,单字的部分自己也跟着念。如果花一点时间确定自己的发音是否正确,对听懂新闻英语也会有帮助。
(九)了解学习新闻英语的过程及进步的速度
学习任何东西,尤其是语言,就像滚雪球一样,愈滚愈大,到了某个阶段,学习的速度会自然而然的加快。学习新闻英语的起步阶段,也许经常觉得听不懂,但是继续努力,不知不觉会发现,费的精神较少,但听得懂的部分变多了。为何了解这个过程是诀窍之一呢?因为很多人还不到「半途」就以为自己学不会,但是其实只要有恒心,绝对可以有令人非常满意的成果。
(十)对自己有信心
一定有人说,讲这个谁都知道,但不少人对自己却是没有信心或信心缺乏,而对自己学习的进度及成果大打折扣。英文有句话:「We are our own worst enemy.」(最大的敌人,便是自己),虽然学新闻英语一点都不难,但如果心里想:「我一定学不会。」还没有开始奋战,已经被自己打败了,要突破自己设下的心里障碍,比实际学习的障碍还更困难。我记得在美国刚开始学中文时,有一天在纽约唐人街的书店拿起一本厚厚的中文小说,书名三个字我只认得第一个字──「红」,翻开看看,里面只认得几个零星的字。当时我心里想,真的会有一天我能看得懂这个吗?对外国人而言,要认得汉字可是一件极为艰难的事,不过我当时告诉自己,我一定要学会,绝不轻易「罢休」。当时我在唐人街手握着的书,书名的另外两个字是「楼梦」,至今《红楼梦》我看过三遍。如果当时我想:「 啊!这个太难了,学一百年都学不会。」我现在认得的中文,可能还是那零星的几个字。所以在强烈的学习欲望及好方法之外,也要对自己有信心,英文有另外一句话,就是「What the mind can conceive, it can achieve.」(心想事成),加油!
第五篇:黔之驴读后感神秘感的妙用
神秘感的妙用
-----读《黔之驴》有感
我们所不了解的、陌生的、或者有距离的物和人会对我们产生神秘感,让我们不愿接近,甚至害怕、恐惧而不敢接近,同时也常会让我们上当,由于恐惧而迷信。
比如电,在没有相关知识前,对我们是神秘的,我们常会害怕它,这是如果有人利用它行骗,常常得手,为什么?因为它对你来说是神秘的,你对它完全没有判断力。
《黔之驴》中的老虎显然也有这种感觉。老虎和驴的能力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但老虎在这场驴虎斗中却费了那么多的周折,甚至恐惧到以为驴会吃了自己。为什么会这样?神秘感在起着巨大作用。
文中老虎通过学习和思考有效消除了神秘感,最后高兴地跳起来将驴吃了。现实生活中,各式骗子,奸商常制造和利用神秘感让人上当。古代专制的帝王、官员利用神秘感让百姓敬畏,控制百姓,翻开他们神秘的面纱,还是庸人居多,甚至很多简直就不是人。
家长常告诫我们,不要和陌生人搭话,不给陌生人开门,跟陌生人走,吃陌生人给的东西等等,是怕我们上当遇险。我们怎么能少上当、不上当?唯有多学习,多动脑,多掌握相关知识和信息,具有足够的能力和智慧。
实力为王
-----读《黔之驴》有感
柳宗元的《黔之驴》是一则很好的寓言,文中生动描绘了驴虎相斗的过程。并由此诞生了“黔驴技穷”的成语,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两强相遇,实力为王。
我们先来看看双方实力对比:
硬实力:驴,偶蹄动物中的反刍动物,无尖利獠牙,食草,会踢,因驯养导致反应能力,奔跑逃生能力退化。虎,猫科动物,食肉,野生,奔跑跳跃腾挪精通,长期野战。驴除对老虎没有伤害的体型,叫声占优外,完全没有优势。当然,如果驴鸣能震穿老虎的耳膜或者逃跑速度超老虎,又另当别论。
软实力:驴:本性,驴还是那个驴;虎:已不是那个老虎。被老柳改造有高度智商和情商,智商:会学习,观察,思考,试探,谋划,总结,推理,经验丰富简直比人还人;情商:会担心,胆小,恐惧,高兴等。显然驴完全没得比。
由此可见,驴虎相斗,胜负本就没有任何悬念,只是由于虎的谨小慎微,缺乏自信而差点认输,于是战斗才多费了周章。可见,过分的谨慎会变成缺点。
我们学习和生活中也有各种各样的竞争,有效增强自己的各方面实力,让自己实力强些,再强些,才能使自己处于不败之地,从这个角度看,家长总希望我们多学习,多看书,多上辅导班,多参加竞赛多考些证书,方法未必正确,但殷殷之心可谅。
聪明好学的黔之虎
-----读《黔之驴》有感
柳宗元的《黔之驴》是一则很好的寓言,文中生动描绘了驴虎相斗的过程。虽然由此诞生了“黔驴技穷”的成语,但故事的主角无疑是黔之虎。这只老虎的聪明好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刚开始,面对着一直体型不亚于自己的驴,不了解其底细的老虎也曾害怕甚至恐惧,但是老虎并没有放弃,它开始了学习和思考,“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然后再靠近侦察、试探和骚扰驴,直至驴使出了脚踢的最后一招,最后“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完美结束战斗。
这样,这只聪明的老虎在面对未曾遇过的大型敌手的情况下,既保护了自己,又战胜了敌手,使此虎除勇之外,又有的智和谋的色彩,简直符合《孙子兵法》的善战之师。
这只聪明好学的老虎无疑超过我们许多人,从某种程度而言,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虎性不足理性有余的黔之虎
-----读《黔之驴》有感
柳宗元的《黔之驴》是一则很好的寓言,文中生动描绘了驴虎相斗的过程。虽然由此诞生了“黔驴技穷”的成语,但故事的主角无疑是黔之虎。
但是这只老虎却被柳宗元改造成了一只虎性不足,却又理性有余的老虎。更精确的说,是受过儒家教育的老虎,遵行“好学,多思、笃行”的原则。请看分析如下。
一只陌生的驴来到黔地,让当地的老虎心中泛起了波澜。在我们看来,老虎和驴那实力根本就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好比是拳王泰森和小学生比武。号称山林之王的老虎早就应该“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早早结束战斗。而这只老虎兄却不然,跟人类学了坏毛病。先是见其庞而以为神,以貌取驴,然后呢,驴一鸣,则大骇,以言取驴。见了戴大盖帽的就以为是警察,见了穿西服的就以为是绅士。(孔子也犯过以言取人,以貌取人的毛病),在这个过程中,全然不见寄啸山林,拔剑四顾无敌手的虎性,可以想象,如果不是老虎早饭还没吃,肚子太饿的话,老虎可能就奔掉了。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谨小慎微的胆小虎。驴是大,你老虎也不小,驴有驴鸣,你也有虎啸阿,再接着,老虎围着驴反复观察,试探,直至其使出最后一招“脚踢“,经过思考,判断完全无风险了,才采取行动,同时这场本来实力对比悬殊的战斗也有了相当的滑稽色彩。
遗憾的是,故事中的好学多思谨行的老虎和过去的很多人一样,缺乏基本的自然科学素养和举一反三的能力。长期战斗在食物链中,具有有丰富斗争经验的老虎应该知道,驴和牛马羊一样是偶蹄动物中的反刍动物,无尖利獠牙,食草,是不吃动物的,即使吃下去也会消化不良,满地打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