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名利的真相美文
从前,有一个爱幻想的年轻人。有一天,他听说名利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谁能找到她谁就是天下最幸福的人,所以他在心里迷上了名利。他发誓,即使花上一生的时间,也要找到她。
他首先到那些充满智慧和哲理的书籍中去找名利。结果他发现这些哲理书对名利始终持批评和否定的态度,而且一直排斥她——名利不在书籍里。
他又向宗教寻找名利。但是宗教宣称,许多幸福,也包括名利在内,都是一个人在死后才能得到的,而活着的时候是应该舍弃的。这也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他又向大千世界去寻找。他每到一个地方,就问:“你们知道名利吗?她在这里吗?”每次人们都回答他:“名利?是的。她来过这里。不过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她后来又走了,没有人知道她去了哪里。”就这样他用了许多年,找了许多地方,可是每次都得到同样的答复。
于是他转向大自然。他问树、高山、森林和海洋,还有小鸟、鱼、走兽和昆虫:“你们知道名利吗?她在这里吗?”然而回答依然令他失望:“名利?是的,她来过这里。不过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她后来又走了。”
许多年过去了,这个年轻人慢慢老去,但他还在寻找名利。最后,他来到世界的尽头,那有一个黑暗幽深的山洞。老人进了山洞。等到眼睛适应了黑暗之后,他发现山洞里有一个又老又丑的妇人。一个声音告诉他。眼前的这个妇人就是名利。
虽然非常失望,但他还是凑到她的跟前问她:“我一直在到处找你,开始时我还是个年轻人,现在我已经完全老了。许多人都像我一样盼望着你,对你翘首以待。为什么你要躲着我们,躲着这些热切追求你的人呢?求你了,走出这个山洞,和我一起回到世界上去吧。”名利没有回答他。
老人花了许多天来劝说名利,可名利像哑了一样,始终不搭理他。当老人明白名利从未离开过她隐身的这个山洞之后,他说:“那算了,由你去吧。既然你不肯跟我一起走,那我就一个人回去了。但在走之前,我有一个要求:你得给我一个口信,我把它转达给世上的人,好证明我确实找到过你。”
这时,名利,这个又老又丑的妇人,抬起头来,盯着老人的眼睛,一字一顿地说:“告诉他们,我年轻而且漂亮。”
第二篇:名利的规则美文
D在人生低谷,家庭平平,事业受排挤,危机四伏。偶然遇见C,C活泼开朗,才华横溢,D紧紧抓住了C。在C的帮助下,D的事业渐渐拨开云雾见青天,生活与事业一同连上了几级台阶。于是D遇见了更多的C,在此就叫做C1、C2、C3,以此类推。C推着D扶摇直上,最后D自信心爆棚,发现自己手上有大把C,多一个少一个没什么所谓,于是C就死在了被越来越多后浪推搡的沙滩上。
D是欲望(desire),C是机会(chance)。很可惜,这不是一个爱情故事,而是关于名利,关于合伙做生意,甚至主雇之间,常常有的抱怨。沙滩上老C们的尸体堆积如山,怨声载道:他利用了我,如果不是我,他还如何如何;现在他不需要我了,就一脚把我踢开;这语气是不是似曾相识?如果你一开始就心甘情愿做别人的C,为何帮助别人达成愿望之后要抱怨?
因为名利失衡。如果D是老板,C是员工,D慧眼,C被招安;D成功,C成材。此时C看到D名利双收心理不平衡了,我做了一切,没有我你就没有这一切,但是你占有了这一切,凭什么?于是成材的C生气了,情绪主导工作失控,最后注定死在沙滩上。
如果D和C是合作伙伴,共同投入共同收益,后来,D成功了,C被踢出局了,这局面很常见,你如果是货真价实的才华横溢,为什么是别人的C而不是自己的D?
机会永远是被抓住、被利用、被选择以及被放弃的。
其实最佳模式是D与C的互相交替,你在被利用的同时也在成就自己的名利场,而你在前进途中一定要抓住很多机会,必须非常清楚地把握好自己的D,不能当了N年的C,最后直到死在沙滩上才含着悔恨的泪水问“为啥、凭啥”。其实你若将它套在爱情上,也是适用的。
第三篇:生活的真相美文
曾几何时我经常好奇,不知道得了癌症会是啥感觉。想想吧,你身上带着一个正在要你命的东西,你想无忧无虑地生活,却没有意识到身体里面正在闹造反。
不过我没想到自己真会得癌症,至少前二十年是这样。但是现在我体会到了,得癌症就像是身上坠了个孩子。某个周末,在身体里悄悄生长的肿瘤突然开始膨胀,让我的肚子鼓了起来。走路的时候,我感觉和怀孕时差不多,五脏六腑都在受压迫,互相挤成一团。有时候精神恍惚,觉得肚子里有踢动感,手会不自觉地放在肚子上。然后我才想起,自己并没怀孕。
医生做出了初步诊断:恶性卵巢癌。我问手术医生病情,医生告诉我:“我必须对你说实话,朱莉娅。所有的迹象表明,你的病情相当严重。”当你面对那样一个诊断,你的世界就窄成了一条线。突然之间,几乎没有任何事情对你来说是重要的了。
我把医生的话告诉了家人和好朋友,然后就闭门不出。每天早上,我会在恐惧中醒来,预想一下自己的死期,然后才起床,打理孩子们上学。我等了两个星期做手术,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到年末。我感觉自己如同一朵花儿收起了花瓣,蜷缩着等待黑夜的到来。
癌症,会给人一种难言而又孤独的无助感。我的手术做了五个小时,肿瘤完全摘除下来,但是术后情况复杂。我在重症护理区住了八天,身旁是密密麻麻的电线和嘀嘀作响的仪器。药物让我出现了幻觉,见人有三个脑袋。
我对护士产生了深深的依赖,感激她们的善良,想不出还有什么比当护士更重要的工作。我和手术医生也建立了深厚感情,他高兴地发现,我得的不是卵巢癌,但却是另一种罕见癌症,这种癌症会复发,但不是恶性的,患者的生存率比较高。
我的身体慢慢地变得强壮起来,我可以再次直立行走,也不会夜里疼醒了。现在,我可以开车上班了。这个星期的血检显示,我的身体没有了癌症迹象。不过贯穿我躯干的伤疤留了下来,它时刻提醒我保持警惕。回到正常生活时,我对世界有些陌生。
走出医院后,我忽然发现,所有人的焦虑似乎都是愚蠢的。我看到人们在社交媒体上发着满腹牢骚,有的人是因为得了感冒,有的人不满意政局,有的人抱怨老板,我想對他们大吼一声:“你们还活着!”活着就是幸福,特别是如果你能直立行走,又能没有痛苦地轻松活动,活着更是一种幸福。现在,我对老辈人说的三个生活真相感触更深了。
第一,安宁和信念能给你强大的力量,烦躁不安只能空耗你的精力,使你生活在困惑之中。
第二,当你看上去像个鬼似的,走过来帮你擦擦眼眉的人、逗你笑一笑的人、讲故事给你散心的人、给你做饭吃的人或者坐20个小时飞机只为了抱你一下的人,是你生活中最难得的贵人。而且,家庭是你的一切。
第三,我们不必归隐山林才能“活出自我”。每一天都如同是生活中最后一天那样生活,那样做不可能,也会让你疲惫不堪。
几天前医生问我,我在手术之前是怎样使自己平静下来的。我告诉她:我祈祷,我把负能量拒之千里之外,我将家人和心胸开阔并且讲求实际的人拉到身边,我努力活出自我。她说:“你在余生里的每一天,都应这样做。”
第四篇:真相有时不重要美文摘抄
出差外地,在好友家留宿。发现她有一个细心却爱唠叨的婆婆,她却与其相处甚好。
那天,我们在大排档吃了夜宵。回家后,好友拿出两盒鲜奶,递给我一盒。刚要喝,她的婆婆忽然喊道:“赶紧吃点东西,不能空腹喝牛奶!”我觉得她真是不可理喻,我们明明刚从外面吃过东西回来呀!好友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悄悄做了个手势,拿出一片面包,给我撕了一点,自己又撕下一点。老太太看我们将半口面包塞进嘴里,喜滋滋地忙别的事去了。
“我们刚吃了那么多东西,根本不是空腹。你为什么不和她说呢?”我不满。好友拍拍我,笑着说道:“如果她能在这件小事上获得成就感,我们又何必告诉她真相呢?真相对她不重要,对我们也没意义,不过是半口面包的事。”这是我第一次听到“真相不重要”。多年来,我受到的教育都是要坚持真理,如果你觉得对方错了,一定要指出来,帮助他改正,严是爱,松是害。
不久,与另外一位朋友闲聊,说起公司流水线上的一件小事。两位员工用同样的方式打包产品,老板每次经过都要说,哇,这看上去不够结实哦。A总是一声不吭地加一条绳子,B则会长篇大论地向老板证明自己的包装多么科学多么结实。B觉得A是个虚伪的马屁精,真正为公司着想的是自己。可是不久,A升职了,B依然在流水线上。
半口面包与一条绳子本身并不重要,长辈、领导或朋友,纠结于不重要的半口面包或一条绳子,是出于对尊重的渴求,他不关心你的肚子是否饱,包装是否结实,他关心的是当自己的话落地时,能否看到想要的效果。如果你一味坚持那并不重要的真相,于他而言,就是一种失败。对于我们来说,究竟是省下那半口面包或一条绳子重要,还是让一个人感受到被尊重重要?显然是后者。
放弃不重要的真相,并不是让人做墙头草,而是坚持该坚持的,放弃不该坚持的。真相重要与否,不在于你的感受,而在于这件事是否会对结果产生本质的影响,是否会改变一个人、一件事,是否关乎道德与底线。
第五篇: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真相美文
前天,大姨风风火火地过来找我:你大侄儿魔怔了!天天抱着个手机玩啥农药,你邻居张叔家小孩都领第二个月工资了,他毕业三个月了连个工作都没着落。这可怎么办呢?!
架不住大姨的疾风骤雨,我这个山寨职业导师只好硬着头皮,开导大侄儿:“你爸不是给你找了份工作吗,你怎么不去?”
这小子两个拇指在屏幕上飞速滑动,头都没抬就顶了我一句:“给你一个月两千元的工作,你干吗?”
“那不是还有加班补贴啥的,听你妈说好好干,一个月也能有三四千元呢。”
“一天干10个小时,上班6天,那还有没有自己的生活啦!怎么着也要工作、生活平衡吧?”
听到这句话,不知为何心头一股无名火起,忍了半天,我在心里吼了一句:工作、生活平衡?你不配!
追求“工作、生活平衡”的人要有资格!要么是功成身退的王石,或者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王思聪,有足够的物质基础享受生活;要么就是不得不为生计打拼的打工者,他们不得不干着自己无法选择的工作,有权利追求更好的生活。
而那些没有资格,却时时妄谈“工作、生活平衡”的人,不是懒惰就是无能!
没有资格的人所谈的“工作、生活平衡”,无非是少点工作、多点吃喝玩乐。这个潜台词的背后就两个真相:自我放纵的理由、躲避无能的借口。
第一种喜欢把“工作、生活平衡”挂在嘴边的,往往是那些放纵自己的欲望、奢望不劳而获的人,高不成低不就的应届毕业生、拿着父母“救济”混着工作的人就是这样的典型代表。
他们对“工作、生活平衡”的理解:毕业1年,薪水至少15K,工作要稳定、不常加班、压力小,同时还必须有发展前景。意思就是,我怎么对待工作不重要,重要的是工作能保证我有休息时间、能给钱让我吃喝玩乐。
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的想法,甚至部分人还将其视为时尚、潮流?除了人性天生的好逸恶劳,消费资本主义促進了这种不劳而获想法的盛行。
第二种喜欢把“工作、生活平衡”挂在嘴边的,通常就是那些工作一般般、但又不想努力去改变的人。
他们做不好手头的工作,但潜意识里又不想承认自己无能,给了自己一个借口:我是追求工作、生活平衡,否则只要我愿意,我肯定干得比其他人更好。
我有个同学,刚开始工作时就斤斤计较工作的时间,哪天如果下班晚了30分钟,那简直好比被人偷了1000块钱,觉得亏大发了。每次聚会他都会说:我不像你们那样工作得这么辛苦,我追求的是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但奇怪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似乎生活最不如意的就是他了。当不计较加班、努力工作的同学都在娱乐、出国游、体验各种生活的时候,就他还在租着房、盘算着他的那点薪资是不是回老家更好。
工作、生活平衡,本身就是个伪概念,硬生生地将工作和生活变成了对立的两部分,这种非黑即白的二元思维还停留在小孩子的思维层次(你小时候看电影,是不是最喜欢问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啊)。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不在于你能不能将两者分开,而在于你能不能融合它们。如何才能做到融合呢?关键做到三点:心态上不再放纵自己,找到你的使命工作,排好不同时间段的优先级。
找到你的使命工作:要想实现工作、生活融合,光心态上想努力工作还不够,至少你得有一个能视作事业、或者当作生活一部分的使命工作。逼着你做一份讨厌的工作,就像你讨厌大葱,但每天都逼着你嚼一根一样,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做到工作、生活融合的。
那要怎样才能找到使命工作呢?下面的这个WISE框架可以帮你。
有意愿(Willing):找一份你愿意投入精力、时间、成本的事业去做。注意,是事业不是工作!事业是你想去做的事,而工作是你不得不做的事。
有兴趣(Interesting):在这份事业中,找到你的兴趣点所在。可以是先天的兴趣,这个概率比较低;更多是后天培养的兴趣,通过速赢、与欲望挂钩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兴趣。比如,你很不喜欢读哲学书籍,但偏偏工作需要,这时你就可以找一位帅哥/美女一起学,并公开承诺自己每周将所学的内容教给TA。看,在美色吸引之下,哲学是不是立马就生动、有趣了呢。
你擅长(Strength):如果可能,在这份事业中,尽量将自己定位在你最擅长、或别人认为你擅长的工作上。如何发现自己擅长什么?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多试、多做。否则就像一位对吉他超有天赋的人,如果连吉他都没见过,又怎会发现自己擅长弹呢?
找平衡(Equilibriumpoint):投入在一份你想做的事业中,而且能做自己感兴趣、又擅长的工作,是不是一个在梦中都不敢想的事?是的,这样的好事大多数时候确实是做梦。因此,你无需苛求自己找到一份完美符合W、I、S的工作,找到一份达到三者平衡的使命工作也行。
排好不同时间段的优先级:在“鸡汤”里,经常会有这样的案例:某顶级咨询公司的一名女顾问,在竞争超激烈的环境下,10年内生了3个小孩,还升到了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日本某女士,在第五个小孩出生的时候,刚好从哈佛大学博士毕业;某企业高管,每天只睡5个小时,但每年都能带全家全球旅游3周。
其实,只要找到一份你想做、同时又能做好的工作,你就会发现工作再不是一种折磨,而是一种享受,它本身就是你生活的一部分。你要做的是,在不同的时间段里安排工作、家庭、旅游的优先级。虽然你做不到“鸡汤”里那么夸张,但做到工作、生活融合还是很简单的。
没有王石、王思聪的物质基础,没有打工者的选择限制,就不要将“工作、生活平衡”挂在嘴上,因为懒惰、无能的你不配!
不要像一个低能的小孩一样,以非黑即白的二元思维,硬生生地将工作和生活变成对立的两部分,而要将它们融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