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老师的名利观真实高尚的名利观
老师的名利观真实高尚的名利观
评论发布者:贺志强 发布时间:2014-07-17 10:01:39 我们是社会的普通人,我们希望过高品质的生活,而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生存。那么这种高品质的生活,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来支撑。那么这种经济基础从何而来?这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考验。很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但生活却是提心吊胆,这就是我们今天我所反对的那种以权谋私、以权谋利的奢靡之风、享乐之风。我们除了靠自己的工资收入外,我们应学会靠自己的劳动和付出赚钱。作为教师,一定会说,我们只是教书匠,行政部门不让补课,哪来赚钱道?虽然我们不以赚钱为唯一目的,但我们可以寻找正确的赚取的途径和方式,即通过做一些有利于国家和社会,有利于群体和个人的事情来获取自己的合法收入。你对学生真情付出,学生、家长怎会无动于衷?这种回报我不认为是索取,我认为是对我们教师付出的一种认可,总比你给学生补课收取补课费要高尚得多,真实得多。
人应该“追名逐利”,名与利是相辅相成的。正像裴老师所说“我们渴望自身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渴望他人、群体、社会,甚至国家给予我们较好的评价,所以我们需要荣誉。”我觉得人应该追名,当然这种“追名”,是指学术上我们所要追求的目标,“追名”说明你有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实际这是对理想信念的追求。
第二篇:浅析庄周《逍遥游》下的名利观(本站推荐)
浅析庄周《逍遥游》下的名利观
【摘要】《逍遥游》通篇展示出了庄子自由洒脱的精神,“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至高境界。当今世界,物欲横流,拜金主义盛行,人已被物质绑架,成为钱权的徒奴,犹如机械一般,日复一日,早已无自由可言;为了利益出卖自身的肉体,如果灵魂也值钱的话,甚至可以出卖自己的灵魂。庄子淡泊名利,不慕虚荣早已与这个社会渐行渐远,人性的自由早已被绑架,每个人像极了傀儡,天天被名和利操控着。与追逐名利的人生价值取向刚好相反, 庄子崇尚一种不受制于人、没有人身和物质依附关系的自由的简单性的生活 ——这种生活方式是其对待名利 “自然任之”态度的逻辑归宿: “立于宇宙之中, 冬日衣皮毛, 夏日衣葛絺。春耕种, 形足以劳动;秋收敛, 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逍遥于天地之间, 而心意自得。”
【关键词】 逍遥 庄周名利观 追名逐利 淡泊名利
《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也是诸子百家中的名篇,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言说理和生动的比喻,形成独特的风格。“逍遥游”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圣人无名”,是本篇的主体,一开头就将人带入到一个广阔无边的世界里,提出“大小之辩”,以“无功”、“无名”、“无己”收尾。第二部分至“窅然丧其天下焉”,借“让天下”写去除功名之心,借“肩吾问连叔”写至人无己的精神世界。余下至第三部分,论述真正的有用和无用,说明不能为物所滞,进一步表达了反对积极投身社会活动,志在不受任何拘束,追求优游自得的生活旨趣。
《逍遥游》通篇展示出了庄子自由洒脱的精神,人虽会被世俗万物所牵绊,被形体所束缚,但精神却可以飘飘然,任其畅游,达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至高境界。当今世界,物欲横流,拜金主义盛行,人已被物质绑架,成为钱权的徒奴,犹如机械一般,日复一日,早已无自由可言;为了利益出卖自身的肉体,如果灵魂也值钱的话,甚至可以出卖自己的灵魂。庄子淡泊名利,不慕虚荣早已与这个社会渐行渐远,人性的自由早已被绑架,每个人像极了傀儡,天天被名和利操控着。
一、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镜
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
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实乎?鷦鷯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借助许由简短的回答,展现出了不贪图名利,不被功利所束缚的逍遥精神。其大意为:尧打算把天下让给许由,说:“太阳和月亮都已升起来了,可是小小的炬火还在燃烧不熄;它要跟太阳和月亮的光亮相比,不是很难吗?季雨及时降落了,可是还在不停地浇水灌地;如此费力的人工灌溉对于整个大地的润泽,不显得徒劳吗?先生如能居于国君之位天下一定会获得大治,可是我还空居其位;我自己越看越觉得能力不够,请允许我把天下交给你。”
许由回答说:“你治理天下,天下已经获得了大治,而我却还要去替代你,我将为了名声吗?’名’是从属于‘实’的附属物,我将去追求这次要的东西吗?鹪鹩在森林中筑巢,不过占用一棵树枝;鼹鼠到大河边饮水,不过喝满肚子。你还是打消念头回去吧,天下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用处啊!厨师即使不下厨,祭祀主持人也不会越俎代庖的!”
许由对待名利不为所动,实在令人佩服不已。庄子借许由之口,表明了自己不贪图虚名,不留念名利的思想。试问世间的人,有多少个人能够经得起名利的诱惑呢?
庄子在《秋水》中更明确地表露自己淡泊名利的态度。面对楚国大臣的请职,庄子答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
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庄子宁愿像龟一样拖着尾巴活在泥土里,也不愿被名利所累。惠子十分害怕庄子抢做梁国宰相,可庄子却说道:“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嚇我邪?”庄子一生淡泊名利,追求虚静淡然,对名利的解析,鞭辟入里、透彻精深,其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庄子崇尚一种不受制于人、没有人身和物质依附关系的自由的简单性的生活 ——这种生活方式是其对待名利 “自然任之”态度的逻辑归宿: “立 于宇宙之中, 冬日衣皮毛, 夏日衣葛絺。春耕种, 形足以劳动;秋收敛, 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逍遥于天地之间, 而心意自得。”
古有陶渊明辞官故里,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生活;再有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告诫子弟,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对于名利,诸葛亮可谓是淡泊至极。
人生活在这个世上,无论贫穷富贵,穷达逆顺,都免不了与名利打交道。《清代皇帝秘史》记述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江苏镇江的金山寺,看到山脚下大江东去,百舸争流,不禁兴致大发,问了一个老和尚:“你在这里住了几十年了,可知道每天这来来往往的船只有多少吗?”老和尚答道:“我只看到两只船。一只为名,一只为利。”老和尚一语道破天机。
吕布卖主求荣,三次易主;陈世美攀附皇家钱权,娶公主、做驸马,弃结发妻;汪精卫卖国求荣,损害国家利益„„这些趋炎附势的人最终都不善而终,落得惨死的结局。名利可以带给人无限的荣耀,同时也可以给人埋下的麻烦。
居里夫人一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得过各种奖金10次,各种奖章16枚,名誉头衔117个。当她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奖,朋友来她家拜访时,发现她的女儿正拿着奖牌玩耍,十分惊讶。居里夫人解释道:我想让孩子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一事无成。居里夫人对待名利的态度,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她给拼命追求名利的世人们留下了一面明亮的镜子。
庄子所追求的“道”,虚无存在具有自身的无限可能性,精神具有绝对的自由,生命不被物质欲望和功名角逐所束缚。
从古至今,有多少人挣扎在名利上,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又能有多少人真正做到淡泊名利、笑看人生呢?想必庄子定是其中一位笑看天下名利得失之人。
二、不贪图名利,不为名利所累
当今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欲观念深入人心,人人崇拜物质,奉行金钱至上、钱权万能的理念;人人都有欲望,自然也想名利双收。对名利的不同认识和选择,实质上是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同反映。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正当获取名利,实现自我人身价值,还应进行鼓励。但凡事过犹不及,一旦天天想着争名夺利,甚至不择手段,名利就变成了名缰利锁,不仅会使人道德沦丧,还可能把人拖向罪恶的深渊。
近年来,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影响,人们在认识和对待名利上,也出现了一些偏差。有的人一味追求名利地位,满脑子都是个人的“小九九”,稍加不如意就牢骚满腹;有的人则是自视甚高,总喜欢以己之长比人之短,贬低别人抬高自己,喜好不惜弄虚作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名利”被侵染了过多的功利色彩,不再纯正透明,以致良莠并存、真假难辨,混淆了人们的视线,误导一些人的人生方向。其实,名利只是一种成功和荣誉的象征,标志着个人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在各自学习研究领域和实际工作岗位创造不平凡业绩,为国家、社会和人民作出不平凡贡献,赢得人民、社会和国家的认可与表彰。因此是值得尊重、提倡和赞誉的!
由于名利外在的光环与荣耀,就会有一部分人开始误读名利,贪恋名利,进而想方设法追逐名利、以至不择手段、弄虚作假,自欺欺人,结果只能是机关算尽,人事皆空。殊不知,名利不是争来的、逐来的,而是靠自己的拼搏和良好的道德赢来的。在庄子看来,名利
本身本无所谓好坏善恶之分别, 贫富穷达,与死生一样,都是“物之情”,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如果名利一旦成为人生狂热追逐的目标,成为衡量人生成功与否的价值尺度, 成了被崇拜的对象, 在庄子看来, 这就会束缚人, 人们就会“为物所役”、“为物所累”而残生伤性。“人人都说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这是《红楼梦》的开篇语,似乎是在诉说繁华锦绣里的一段公案,又像是在告诫人们名利世界的冷冷暖暖。人人都知道名利是把双刃剑,可还是抵不住诱惑,为了一点点的利益,兄弟可以反目成仇,相互扭打,全然早已忘却手足之情;有的甚至父母在世之时,对父母百般苛刻,手足间相互推脱责任,弃父母于不顾,以至于父母流浪街头,老无所依;有的当权者官官相护,钱权勾结;这个社会是有钱人的社会,也是有权人的社会;21世纪的中国“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扶起跌倒的老人”、“不要当枪打出头鸟”等等成为中国社会的代名词„„我们真想问问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有的人为了眼前的自身利益,可以算计身边的人、算计所在的集体、甚至是出卖国家,冒着违背法律道德的风险,窃取国家军事、政治等机密输送至国外,为的也就仅仅是那几百万的美金而已。当权者在职期间,能否真正做到廉洁,尽心尽力地为人民服务呢?恐怕为数不多吧。贪婪腐败已成当代政府的诟病,自总书记上台以来,一直致力于政府腐败问题,每每有贪官者因腐败问题被揪出时,社会上的贪官又少了一位,可全中国有多少官员啊,能够一网打尽吗?俗话说:无奸不商,无官不贪。人生在世,一辈子难免会与名利打交道,人本有欲,而人贪婪的本性需靠自身克制,惟有自救,才不至于引火上身,自焚自灭。
如果我们意欲改变此种状况, 或许我们应该参考庄子的有关思想, 即拒斥“官本位意识”、抛弃“拜金主义”思想, 对于世俗名利意识进行彻底的颠覆、解构, 崇尚一种“吾丧我的平易恬淡”、“涉于江而浮于海”、“侣鱼虾而友麋鹿”、“乘道德而浮游”于“万物之祖”的“无所待”的、与“道”相通相融的逍遥游的生活,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 ,淡泊名利、崇尚极为简单质朴的生活, 向往与大自然的精神与心理的“神交” ,从而能够超越或消解自然性的与心理性的名利性问题,继而使得贫穷的生活变得富有、变得充满生机和活力, 甚至还能够使得那些忘情于物欲与沉迷于虚名的追逐与角力的人们,迷途知返。我们应该借用庄周淡泊名利的思想来反思现代社会——为了追名逐利可以出卖自身一切的、人们自私自利,邻居间筑起高高的围墙,独自过活、国与国不再友善,因为一点点利益纠纷就爆发战争,大大出手„„天下很大,我们或许不能像超级英雄那样拯救世界,但我们可以做自己的主人,可以恢复我们纯净如婴孩般的、不受名利污染灵魂,像庄子那样淡泊名利、虚静安然地生活着,对名利抱以平常心,一切顺其自然,不为名利所累;那么人的这一生才算是真正地活了一把,感悟生命本真所带来的蕴意,享受生命所带来的、应有的快乐。这或许是庄子的名利观给予当代人的一个重要的启示。参考书目
1.庄周.庄子.[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2 2.潘鸿生.听南怀瑾讲《庄子》[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5
第三篇:导干部要树立正确名利观
导干部要树立正确名利观
作者:无名钱包 于 2012-02-02 09:26:36 发表只看该作者
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名利观
名利之心人皆有。但名利又像一束魔绳,困惑人、缠绕人,处理不当,就可能为名所累,为利所伤。对待名利,在不同人的身上有不同的价值。科学看待名利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尤其是在保持党员干部的先进性与促进党政廉政建设上,显得更为重要。
名利是无时不在的诱惑。常言道:“当党员的,做事不贪图个人名利。”当遇到或提升晋职,或发展受限;或一帆风顺,或事事艰辛;或贪图享受,或甘于清贫这些名利得失的考验如影随形时,关键在于自己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名利。古有诗人郑板桥“名利竟如何,岁月蹉跎,几番风雨几番晴和,愁雨愁风愁不尽,总是南柯。”告诫人们不要追名逐利;又有著名文学家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告诉人们淡泊世俗名利。否则,贪得再多、捞得再足、地位再高,待到东窗事发时也只能是南柯一梦,每个党员干部应引为鉴戒。
如何看待名利,是检验一个人品格的试金石。对共产党员来说,个人追求是与党和人民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与实现党的奋斗目标联系在一起的。党员干部要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要做慎独慎微、淡泊名利的坚守着。焦裕禄心中有“民利”鞠躬尽瘁做工作;袁隆平面对各类荣誉,冷静待之,将奖金捐赠以表彰科技工作者和扶植新人。他们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无疑是那些整天汲汲于名利、戚戚于富贵的人的一服促醒剂。
时下,的确有少数党员干部,恶实干而好虚名,吹泡泡、说大话,不仅不为民谋利,还与民争利。共产党人不是不要名,这名首先是勤廉之名,是创先争优之名;不是不要利,这利首先是国家的利、是为人民谋福利。“争名于朝,夺利于市”,绝不是纯粹的共产党人。共产党人要事事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要达到忘我境界;要能不斤斤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要不图名利奉献人民。
所以,在名利面前,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在思想上始终保持一份清醒,在行动上始终恪守一份理智,以和平之心对待“名”,以淡泊之心对待“位”,以知足之心对待“利”,以敬畏之心对待“权”,以精进之心对待“事”唯有如此,才能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
第四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政绩观名利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政绩观名利观
大港六中
张俊东
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我们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抓好党性教育,牢记党的宗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政绩观、名利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以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良好形象凝聚推动科学发展的正能量。
1、树立“功成不能坠己之志”的人生观
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可能有什么样的人生。党员干部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夯实人民公仆为民服务的思想根基,秉持“功成不能坠己之志”,才能适应形势任务需要,履行好党章赋予的神圣使命。
摒弃“小成即满”,坚守“成也不满”。“小成即满”,是一些党员干部人生观、价值观不正确的直接表现。他们不明白群众赋予的责任和厚望,不懂得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往往在取得一点点成绩后便沾沾自喜、居功自傲,在事业和工作上浅尝辄止、懈怠不前,有愧于组织的信任和人民的重托。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努力保持发展的好态势、好趋势、好气势,少一些沾沾自喜,多一些清醒忧患;少一些“现在怎样报喜”的小聪明,多一些“今后如何谋划”的大智慧;少一些“做成了什么”的成就感,多一些“还要做什么”的紧迫感。要有“创先争优”意识,努力形成你追我赶、齐头并进的良好风气,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坚定理想信念,防止滑坡动摇。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要加强党性教育,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力戒空谈,埋头苦干,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谋实利。
强化为民意识,防止腐化堕落。腐败是社会毒瘤。对于党和国家来说,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如果在廉政方面出了问题,不仅毁了自己、害了家人,还损害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要深化党性教育,帮助党员干部修德养廉;深入开展党纪条规教育,教育党员干部敬守法纪;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2、树立“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政绩观
怎样看待政绩,秉持怎样的政绩观,这是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重要体现。当代共产党人的政绩,就是兴国富民,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功成不必在我任期”,是破解错误政绩观的利器,是党员干部必须坚持的执政操守。
担当历史责任,任内争取功成。敢负责方能放开手脚,奋发有为;有担当方能挑起重担,大有作为。在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激烈竞争时代,领导干部一定要在其位谋其政,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把全部精力用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用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上,创造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政绩。
尊重客观规律,任期不必功成。《道德经》中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当前有些工作可能并不立竿见影,但随着时间推移,长远效应会逐步显现,人民群众会更加受益。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践,就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具体表现。我们要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统筹兼顾、善于谋划,积极进取、量力而行。当前有成效、长远可持续的事要放胆去做,当前不见成效、长远打基础的事也要努力去做。不搞主观臆断和违背客观规律的“拍脑袋”决策,不追求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不提哗众取宠的空洞口号,不让“前任的政绩”变成“后任的包袱”。在大局面前,在人民群众的利益面前,党员干部要有宽广的胸怀和长远的眼光,以甘当铺路石为荣,以甘做人梯为幸,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做成大事,造福人民。
用人导向正确,提供制度保障。“功成不必在我任期”,就要坚决反对急功近利、寅吃卯粮、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错误思想和行为,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机制。要客观准确评价工作业绩,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用人导向,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重用求真务实、踏实重干的优秀干部,向跑官要官者亮红灯,让权力寻租失去“市场”。
3、树立“功成不需归于我名”的名利观
“名利”自古以来就是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有时也会成为人们不敢触及、避而不谈的“忌讳”,正所谓“名利二字是非多”。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胸襟气度要大,思想境界要高,牢固树立“功成不需归于我名”的名利观。
超越功利范畴,留给百姓名利。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领导干部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坚持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统一,精心谋事、潜心干事;要时时刻刻为百姓谋,不为个人计,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追求更多为群众认可的“名”,争取更多对群众有益的“利”,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顾全集体利益,力辞肯让名利。我们所从事的是共同的事业,有台前幕后,有主角配角,不可能人人都往显处站、人人都担当主角。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荣誉与集体荣誉发生冲突时,党员干部应坚决克服小我、服从集体,把名利归于党和人民。
常修为政之德,做到淡泊名利。古语有云:“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党员干部要远离沽名钓誉,需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达到淡泊名利的境界。要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把权力真正用在为党分忧、为民造福上;在品德上更加纯洁、在作风上更加务实、在行为上更加先进、在生活上更加廉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升迁,以豁达的胸怀对待得失,以奉献的精神对待事业。
2014.09.12
第五篇:弘扬张思德精神树立正确的名利观
弘扬张思德精神树立正确的名利观
汪辉
(仪陇县铜鼓初级中学校)
摘要:自习主席提出要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各基层党组织积极行动,扎实开展。党的群众教育路线就是要倾听群众心声,走到群众中去,解决群众困难,也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大力弘扬张思德精神。在当代社会,为人民服务就是要树立正确的名利观,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做清正廉洁的模范。
关键词:弘扬树立践行
在南北朝的时候,佛教禅宗传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师,弘忍大师手下有弟子五百余人,弘忍渐渐的老去,他要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他对徒弟们说:大家都做一首畿子,看谁做得好。大弟子神秀做出一首诗: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弘忍大师看了,便说:“后代依此修行,亦得胜果。”
“心如明镜台”, 那就是要有一个敞亮的的心境,不能为某些东西蒙蔽。倘若遭蒙蔽,就得“勤拂拭”。“勤拂拭”难,最应该初始保持“心”。
共产党员的“明镜台”要有正确的“名利观”。
“为人民服务”五个光耀千秋的大字,是毛泽东同志对张思德的思想道德、理想追求和奋斗足迹的充分肯定和高度概括。今天,在党面临“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的新形势下,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坚守为民务实清廉,重温和弘扬张思德精神,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要实现这种“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共产党人就必须知道如何树立正确的名利观。
为人民服务就必须树立正确的名利观。
一、树立正确的名利观,必须加强党性修养,革除勤廉律政与己无关的思想观念。
修养贵在自觉,自觉来源于清清楚楚的是非观念和扎扎实实的自控能力,做到“政治上把握方向、感情上把握原则、行动上把握分寸、生活上把握小节。”这样,自己的命运就会真正掌握在自己手里。
人都有七情六欲,都有喜怒哀乐,我们不是圣人,不会做到菩提本无树。只是我想我们可以常常擦拭自己的心灵,让我们心中也有一尊佛,是不是那样也会折射出一个更为明净的世界呢?有些人认为自己只是个机关工作人员,手中没有权力,“要反腐败找前三排,要抓大的上主席台”。诚然,作为领导干部,更要以身作则,但是,每一个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或多或少拥有一些权力,不加强自身修养,不提高自身素质,怎么能够做到勤政廉政,怎么能够胜任本职工作呢?
二、树立正确的名利观,必须把握自己的“交际圈”,克服享乐主义思想。改革开放,人们的“交际圈”扩大了,但必须目标纯正,与人交往,如果把着眼点放在服务经济建设、服务人民上,是正确的;如果目的是搞权钱交易、“傍大款”,那就是错误的;一些老板也秉着“游鱼贪食,钓者诱之,人皆游鱼,我则钓之”的目的,想尽办法以交朋友的方式引诱一些意志薄弱者为自己谋取不正当利益。作为机关工作人员,要做到“冷静交友”、“慎重交友”、“择廉交友”,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时刻警惕“朋友”成为自己走向腐败的“加速器”。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关键时刻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个“度”就是原则、就是界线、就是立场、就是分寸。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叫鲁南子的人,独自一人在山下的一间屋里,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有位美艳女子前来躲雨,鲁南子闭门相拒,女子说:“只要你学柳下惠,怕什么?”鲁南子解释说“柳下惠固可,吾固不可,吾将以吾不可学柳下惠之可”。我们每一个机关工作人员在对待名和利上能像鲁南子那样对自己有一个“吾固不可”和“坐怀必乱”的自知之明,才能做到 “慎重交友”、“择廉交友”。
三、树立正确的名利观,必须具有远大的目标追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纵观古今中外许多名人成功之路,横看“前腐后继”的无数贪官的沉沦轨迹,可以清楚地看到,人生如屋,信念如柱,柱折屋塌,柱牢屋固。无论是谁,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放松了精神追求和道德修养,私欲膨胀,都有犯罪的可能。
现在有些人,一提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就觉得是虚的,是空的,这是错误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有着实实在在的内容,它体现在一个人的追求和行为上,也就是说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决定追求,追求体现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一些人正是放弃了理想信念,放松了自身的道德修养,才把追求定位在“做经济准备”上。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要树立远大的目标,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努力学习、加强锻炼,努力做到“思想上追求上进、业务上追求过硬、心灵上追求高尚、素质上追求完美”。
“世人熙熙皆为利来,世人攘攘皆为利往”、“雁过留声,人活留名”,“名利”二字自古以来是人们非常热衷的话题,如何对待名利,也是人们人生观、价值观的重大问题。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阶级,名利有不同的内涵和标准,也有不同的理解和标准。
正确的“名利观”就是坚持党性原则。
那么,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党的干部,不可能回避名利问题,也不可能超脱名利,名利本身并没有什么好坏之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正确对待名利,如何在名利问题上坚持党性原则。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说过,一个自觉的革命家和一个普通人不同之处虽然很多,但最重要的一条区别,就在于他们对于“我”的态度不同,是唯我呢,还是忘我;是事事以我的利益为出发点,还是以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而要达到忘我境界,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就不能斤斤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就要有不图名利的奉献精神。当“名”是被老百姓认可的名,“利”是用心血和汗水兑换的利时,这个“名利”是超越了功利范畴的“名利”,它等同于奋斗的目标、努力的方向、人生的追求,是催人奋进、励人心志的巨大动力。面对这些名与利,我们党员当然要争。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面对名利考验的时候,心里都要有一杆秤,认真衡量一下,这是不是属于自己应得的名利?自己所作的贡献,是不是与名利相称?不能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和贡献,感觉自己应该得到什么样的名和利,自己伸手去要。
“淡泊名利,克己制欲”。在名利面前,作为党的领导干部要在思想上始终保持一份清醒,在行动上始终恪守一份理智,以平和之心对待“名”,以淡泊之心对待“位”,以知足之心对待“利”,以敬畏之心对待“权”,以精进之心对待“事”,唯有如此,才能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
张思德精神就是为人民利益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是为人民服务的基本要求。共产党人要为民谋利,不能与民争利;要吃苦耐劳,不能贪图享乐。在工作和生活中张思德都保持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他从不贪图享乐,单衣和袜子都打满了补钉,却把每月的津贴积攒起来,用于帮助解决他人困难。张思德长期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身边工作,但从无非分之想,总是吃苦耐劳,努力工作,直至牺牲。他的行为是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精神的真实写照,我们党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像张思德这样的人艰苦奋斗,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才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正确的“名利观”就是坚持做清正廉洁的模范。
我们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然而,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中,党内也滋生了严重的腐败现象。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人民赋予的权力看作是个人或家庭成员谋取私利甚至是暴利的手段,权钱、权色交易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败坏了党的声誉。
习近平同志强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任务。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弘扬张思德精神,就
是要以张思德为楷模,正一正党性修养、理一理党员义务,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坚决同一切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自觉抵制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袭,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矢志不移为党和人民事业而奋斗,努力成为清正廉洁的模范。
人固有一死或重泰山或轻鸿毛。怎么叫没白活?怎么叫死的有意义呢?怎么叫重于泰山呢?说吃亏,谁吃亏了呢?如果按世俗的落后观念标准说,张思德亏了,而且亏大了。张思德是怎么做的呢?
张思德精神的实质就是完全彻底的为人民服务。如果掰开说就是两个忘我,即忘我的工作和忘我的助人。再具体点形象点说就是“三个不忽悠”:不忽悠工作、不忽悠他人、不忽悠自己。尤其不忽悠自己就是不事张扬的优秀品质。毛泽东也很喜欢他这点,说他最大的优点是只做事不吭声,嘴巴都长到别人身上去了。张思德从军十一年入党七年,三次过草地三次负伤,四次翻雪山,当过通讯战士,当过特务连战士,当过警卫战士。当兵打仗本职工作是出了名的“小老虎”,打仗时就是不怕死。在一次战斗中只身闯入敌阵,硬是从敌人机枪射手手中把机关枪给抢下来了,自己负了伤。他还哪用哪到,党让干啥就干啥。开过荒种过地,喂过猪养过鸡,纺线烧炭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干好一行。他有三个一绝:烧炭一绝,当地老百姓烧一窑炭要用10天,而他仅用7天;打草鞋一绝,一宿打三双;做事“不掉链子”一绝,领导、他人交办的事确保到位。当过多大“官”呢?从普通战士到副班长到班长,最后又回到当普通警卫战士。本来班长就不算个什么官,可班长还被拿下来了。当时军委整编,要精简人员,班长职数有限,要拿掉几个,拿谁呢,领导决定把张思德拿下来,找他谈话,他说当班长是革命需要,当战士也是革命需要,高高兴兴地去站好岗放好哨。许多同时期参军的战友、老乡都当了旅长团长了,可张思德到最后连当个班长还被拿下来了,拿下来烧完炭活着回来也可以,却连命都没了,这一生真是亏透了。官官没当上,钱钱没挣着,真是太亏了。究竟怎么看这个问题?有人说好死不如赖活着,有人说我们党和军队那时用人制度是否有点问题。咋看?一般说人生咋叫没白活,咋叫活的值,不好说。“穿衣戴帽各好一套,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你愿做官,他愿发财,他愿做学问,都不失为很好的人生价值,都是可以的。但你要做共产党人,毛泽东把共产党人的人生最高价值说到位讲到家了。毛泽东的理念是,人的死是否有意义,是否重于泰山,不在于你当没当官,不在于你当没当大官;不在于你发没发财,钱有多少;不在于你学历有多高学问有多大;也不在于你活得长与短。就在于你是不是为人民、为他人为社会去奉献,去工作甚至去死了,只要是这样做了,就是死得其所,就是重于泰山。在毛泽东的眼里,从军长到马夫、从司令员到炊事
员,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三六九等,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有的人死了却永远活着,有的人活着却早就死了,说得也是这个道理。毛泽东说“张思德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这段话讲清了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领导干部的“工作观”问题。
张思德的短暂一生似乎是“吃了亏”,但他却是人们心目中永远不倒的一座历史丰碑。成为党和人民世代敬仰的光辉典范!
正确的“名利观”需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
总书记在年初中纪委三次会议上提出的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问题。虽然我们在学习理解上可以讲出很多道理来,比如“事业观”,可以理解为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工作观”可以理解为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政绩观”可以理解为要为官一任造福国民;这些都是对的。但我认为当前最紧迫的最需要重点解决的还是“为谁干事干事为谁,为谁工作工作为谁,为谁要政绩要政绩为谁”的“三观”问题。那么究竟什么是“三观”呢?简单说就是围绕着三个方面所产生的各种观点。概括说就是“三观”(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的指导思想、指导原则,要达到的目的、要实现的境界。归根结底一句话:就是解决为谁的问题。为谁?就是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弘扬张思德精神,就是要像张思德那样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三心二意不行,半心半意不好,虚情假意更不好!要像张思德那样对待事业的态度,对待工作的态度,对待政绩、荣誉的态度。实质就是对待党和人民的根本态度。说张思德三个不忽悠,不忽悠工作就是对党的态度,也是对人民的态度;不忽悠他人包括自已就是对人民的态度,也是对待党的态度。总书记用了勤务员这个概念,我认为这是对共产党人“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的最好诠释。
由此我很感慨,联想到勤务员这个说法在我们党内是谁最早提出来的呢?正是毛泽东九月份在这里讲过为人民服务之后十二月份在谈到关于四五年的工作时,提出了“两个一切”,即我们的一切工作干部,无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我们是勤务员的总书记、总理,是勤务员的政府、勤务员的军队、勤务员的各级领导干部,而不是他们的总统、不是他们的大中小老板,更不是封建社会的官老爷。这是根本性质的区别。这次抗震救灾无与伦比的胜利,奥运夺魁无与伦比的胜利等等等等胜利,没有这个做保证,都不可能得到。我们说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但以人为本的核心是什么?就是靠人奉献为人,为人靠人奉献。也就是当年张思德的吃亏精神和雷锋的“傻子”精神。前面我们说了很多“三观”的话题还只是局限在认识的层面,是务虚的过程。那么勤务员的角色定位就是解决如何保证“三观”的落实问题,是
务实的过程。是如何用勤务员的作风去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干事业干工作要政绩的问题。我们说以人为本的核心是靠人为人,靠谁呢?就是靠我们大大小小的各级勤务员的无私奉献精神,奉献的较高境界是吃亏,最高境界是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我们党和国家最为宝贵的核心竞争力,是政治上的“核心技术”,是我们的真正特色和优势。对此我们切不可妄自菲薄,小看自己。该向他们(西方)学的一定要老老实实地“磕头作揖”地学;但该坚持我们自己的一定要坚持到底。如果不加区别的他咋的你咋的,他啥样你学啥样,亦步亦趋,最后的结局,你还是你吗?肯定不是了,肯定摘牌子变成他了!所以我们自己好的东西决不能丢掉,靠谁都解决不了中国的问题,只有靠我们自己“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才是正理。只要我们进一步的理顺党群干群关系;理顺政治与经济的关系;理顺经济与精神的关系;最后胜利一定是我们的。当年毛泽东预言,我们要用延安作风打败他西安作风。今天,只要我们忠实地恪守勤务员这一角色定位,忠实地履行勤务员这一庄严职责和应尽义务。树立和坚持以勤务员为突出特征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把以张思德精神为标志的勤务员为人民服务,这一核心竞争力核心技术做大做强,与时俱进科学发展,我们就一定会用我们的有特色的中国作风中国气派最终战胜他西方作风,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作者简介汪辉,男,1974年6月出生,仪陇县铜鼓初级中学校语文教师,通信方式(仪陇县铜鼓初级中学校,邮箱:tmxxwhui@163.com.电话:***.)邮编:637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