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指导思想

时间:2019-05-15 10:24: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指导思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指导思想》。

第一篇: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指导思想

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指导思想

【摘要】中共十八大之后,总书记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提出了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系列理论观点和政策措施,是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指导思想,对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三农”问题;城乡发展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351(2014)03―0051―08

中共十八大以后,习近平就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问题作了许多论述。这些论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体战略思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三农”问题的深刻认识、解决“三农”问题的坚定决心和总体思路,是中国共产党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最终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指导思想。

一、习近平关于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问题的主要观点

(一)“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是要将“二元”变成“一体”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意思是能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要看农业能不能实现现代化、农村和农民能不能实现小康。这里的“老乡”就是农业、农村、农民。习近平在视察工作的时候,在一些重要会议上,都曾用“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句话来表述“三农”问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中的重要地位。

2103年4月9日,习近平在海南省考察工作,他对亚龙湾兰德玫瑰风情产业园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种植经营玫瑰花、示范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做法表示肯定。他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要把中央制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贯彻落实好,使热带特色农业真正成为优势产业和海南经济的一张王牌,不断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1]

2013年7月22日,习近平在湖北省鄂州市长港镇峒山村同部分村民进行座谈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我们既要有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也要有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两个方面要同步发展。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把广大农村建设成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2]他说,即使将来城镇化达到70%以上,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城镇化要发展,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也要发展,同步发展才能相得益彰,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3]

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再次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讲话全文没有在媒体公布,但官方媒体对会议精神的报道应当与习近平讲话精神是一致的。报道称“会议强调”: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我们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4]

在现阶段,“三农”问题仍在严重阻碍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习近平2013年11月16日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作《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时指出:“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城乡二元结构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拉大趋势没有根本扭转。根本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5]而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则明确作出了“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的判断,并提出“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6]根据这一判断,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的改革举措,包括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等。

(二)“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根本在于深化改革、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习近平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多次强调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上。2013年7月21日,习近平在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考察,在讲到“工业化很重要,我们这么一个大国要强大,要靠实体经济,不能泡沫化”的同时,他强调说:“自力更生任何时候都不能少,我们自己的饭碗主要要装自己生产的粮食。”[7]在2013年12月23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在讲话中再次强调了这一论断。根据习近平讲话精神,会议指出,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为此会议要求集中力量首先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4]

习近平认为,保障粮食安全,根本在于深化改革、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2013年11月27日,他在山东省召开座谈会,在听取农业科研机构、农业行政部门、基层干部等有关人员对“三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之后,他说,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解决好“三农”问题,根本在于深化改革,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道路。[8]在山东考察时习近平就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推进农业现代化问题指出:当前,重点要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解决好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习近平强调,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按照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原则,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安全环保法治化,加快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8]2013年12月23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则对什么是和如何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出了论述: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农情,遵循现代化规律,依靠科技支撑和创新驱动,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会议提出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涉农行政管理方式创新。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继续破除一切束缚农民手脚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视,增强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处理好政府和农民的关系,切实维护农民权益,坚持因地制宜、试点先行,尊重农民和基层首创精神;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央把方向、管大局、抓重点,地方按照中央“三农”决策部署解决好农业农村发展的实际问题。[4]这一部署,具体体现了习近平深化改革、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要求。

在具体操作层面,习近平十分重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问题。2013年7月22日,习近平在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考察时提出,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要好好研究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者之间的关系,土地流转要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基本农田和粮食安全,要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2]根据习近平关于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关系的讲话精神,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这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魂”。会议从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入手对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进行了部署。农村集体土地应该由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农民家庭承包,其他任何主体都不能取代农民家庭的土地承包地位,不论承包经营权如何流转,集体土地承包权都属于农民家庭。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利。土地承包经营权主体同经营权主体发生分离,这是我国农业生产关系变化的新趋势,对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土地经营权流转、集中、规模经营,要与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相适应,与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手段改进程度相适应,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相适应。要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推动土地经营权等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4]

关于将来“谁来种地”的问题,对于保障粮食安全,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至关重要。为此,2013年12月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解决好这个问题,核心是要解决好人的问题,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要提高种地集约经营、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水平,增加农民务农收入,鼓励发展、大力扶持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要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把培养青年农民纳入国家实用人才培养计划,确保农业后继有人。要强化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创造良好务农条件和环境,要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建立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金融体系,制定大中专院校特别是农业院校毕业生到农村经营农业的政策措施。要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育职业农民为重点,建立专门政策机制,构建职业农民队伍,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人力基础和保障。同时,也要继续重视普通农户的生产发展。[4]

(三)以推进城镇化作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十分重视城镇化在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中的重要作用。2013年10月8日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中说:“持续进行的新型城镇化,将为数以亿计的中国人从农村走向城市、走向更高水平的生活创造新空间。”[9]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

在2013年12月12日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分析城镇化发展形势,明确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根据习近平的讲话精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会议认为,城镇化目标正确、方向对头,走出一条新路,将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10]

在推进城镇化的问题上,习近平非常重视城市群建设,他亲自指导和推动了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并作重要讲话。习近平一直十分关心京津冀协同发展问题。2013年5月,他在天津调研时提出,要谱写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京津“双城记”。2013年8月,他在北戴河主持研究河北发展问题时,又提出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此后,习近平多次就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重要指示。[11]京津冀城市群的建设发展,必将对加快推进我国城乡发展一体化起到极为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四)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任务

中共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也体现了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任务、新要求。2013年5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第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系统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目标任务,回答了什么是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些论述与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密切相关。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要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这是现代化建设全局性的目标,也是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目标。习近平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树立生态观念、完善生态制度、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环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这些理念、国策、方针等等也要体现在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习近平强调,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要坚定不移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严格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主体功能定位,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推进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提高生态服务功能,这些都是城乡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内容本身。习近平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12]据此,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5]这一新格局也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根据习近平讲话精神,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强调推进城镇化要坚持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要减少工业用地,适当增加生活用地特别是居住用地,切实保护耕地、园地、菜地等农业空间,划定生态红线。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10]

(五)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一定要科学规划

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强调,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既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在创造制度环境、编制发展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治理等方面的职能;注意处理好中央和地方关系,中央制定大政方针、确定城镇化总体规划和战略布局,地方则从实际出发,贯彻落实总体规划,制定相应规划,创造性开展建设和管理工作。会议强调,推进城镇化,既要优化宏观布局,也要搞好城市微观空间治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城镇化总体布局作了安排,提出了“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要一张蓝图干到底。对于政府来说,加强城镇化宏观管理就是要制定实施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有关部门要加强重大政策统筹协调,各地区也要研究提出符合实际的推进城镇化发展意见。要建立空间规划体系,推进规划体制改革,加快规划立法工作。城市规划要由扩张性规划逐步转向限定城市边界、优化空间结构的规划。城市规划要保持连续性,不能政府一换届、规划就换届。编制空间规划和城市规划要多听取群众意见、尊重专家意见,形成后要通过立法形式确定下来,使之具有法律权威性。[10]这些会议精神,体现了习近平的一贯要求。

2014年2月25日,习近平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考察时指出,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13]

(六)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要加强城乡社会管理制度创新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目标体现在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进程中也包括城乡社会管理制度创新。三中全会提出,要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具体任务是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从严合理供给城市建设用地,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等等,这些都是对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的具体要求。

2014年2月17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讲话强调,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14]也正如习近平2013年8月19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那样: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15]农村社会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也是如此。根据习近平的讲话精神,2013年12月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社会治理制度也必将体现中国优秀文化传统。

就城市的社会管理问题,2014年3月5日,习近平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对上海市提出了明确要求,就是要努力走出一条符合特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习近平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是人,只有人与人和谐相处,社会才会安定有序。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习近平强调,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社会治理是一门科学,要着力提高干部素质,把培养一批专家型的城市管理干部作为重要任务,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去建设和管理城市。[16]这里说的是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的社会治理问题,实际上也适用于中小城市以及许多新型农村社区。

就农村社会管理改革创新来说,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为优先方向,树立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理念,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要搞好农村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重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确保农村社会稳定有序,及时反映和协调农民各方面利益诉求,处理好政府和群众利益关系,从源头上预防减少社会矛盾。要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快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完善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扩大农村基层民主、保证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4]这里城乡社会治理在具体要求上有所区别,但在理念上是一致的,体现了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方向。

(七)要积极进取、加强领导,依法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十八大以后,习近平对各级领导干部推进各方面工作特别是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提出了许多明确和具体的要求,这些要求也适用于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各项工作。

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习近平对如何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提出了要求。2013年11月下旬,习近平在山东调研期间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胜利闭幕,军令状已经下达,集合号已经吹响。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改革蓝图有了,现在的关键是把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重点是坚定信心、凝聚共识、落到实处。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难题,不深化改革不行,深化改革力度小了也不行。必须凝聚共识,使全党全社会都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要联系实际、研机析理、解疑释惑,引导干部群众全面准确地把握各项改革举措,不要盲人摸象、以偏概全,不要不明就里、大而化之。要正确推进改革,坚持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要准确推进改革,认真执行中央要求,不要事情还没弄明白就盲目推进。要有序推进改革,该中央统一部署的不要抢跑,该尽早推进的不要拖宕,该试点的不要仓促推开,该深入研究后再推进的不要急于求成,该得到法律授权的不要超前推进。要协调推进改革,注重改革的关联性和耦合性,把握全局,力争最大综合效益。要善于把自觉维护中央大政方针的统一性严肃性和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8]这里的要求是就全面深化改革而言的,适用于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中的改革工作。

习近平强调,领导和推进改革,一定要把握大局、审时度势、统筹兼顾、科学实施。2014年1月22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对改革进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要一个一个克服,问题要一个一个解决,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做到“蹄疾而步稳”。要牢牢把握改革正确方向,在涉及道路、理论、制度等根本性问题上,在大是大非面前,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要严格按规则和程序办事,坚持集思广益、民主集中,凡是议定的事要分头落实,不折不扣抓出成效。要强化改革责任担当,看准了的事情,就要拿出政治勇气来,坚定不移干。要善于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改革措施带领人民前进,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改革的政策主张。要把握大局、扎实推进,战略上勇于进取,战术上稳扎稳打。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落实下来,要在总体工作思路上多动脑筋、多下功夫。[17]领导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改革也必须这样做。

习近平提出,把抓落实作为推进改革重点,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2014年2月28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对重大改革尤其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决策,要建立社会稳定评估机制。要建立科学评价机制,对改革效果进行全面评估。[18]推进农村各项改革也应当于法有据。

二、习近平关于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思想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关于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思想观点、政策主张和工作要求,具有多方面重要意义。

(一)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理论政策

习近平对我国“三农”问题的分析判断、解决“三农”问题对策的提出,都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是依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新时期新情况新问题所作出的新概括。“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用的是新词,但对解决“三农”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的地位作用的判断,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人并无不同。胡锦涛所作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习近平更多采用“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提法,其涵义也是一致的,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脉相承,也体现了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时代精神。

(二)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巨大的政治勇气,积极进取的担当精神和魄力,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务实作风

习近平出任中共中央新一届总书记之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一系列重大历史性成就,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但前进道路上也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19],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判断、新思路。2013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了到2020年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这种直面问题、勇于担当、自我加压的做法,凸显了积极进取、昂扬向上、大胆寻求突破的精神状态,极大地增强了全国人民的信心,激发了全国人民投身改革、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就解决“三农”问题来说,三中全会关于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的改革举措和具体部署,抓住了“三农”问题的根本和要害,也体现了难得的政治勇气、担当精神和务实作风。习近平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明确提出并坚持致力于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这就是一种敢于碰硬的政治勇气和担当精神。城乡二元结构以及建立其上的体制机制在我国已经根深蒂固、盘根错节,要破除这一体制,最需要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克服部门利益掣肘,但这是十分困难的。无疑,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一系列重要举措,尤其是习近平本人曾经在陕北贫困农村插队7年的经历,从政以后对“三农”工作长期和高度的重视,对“三农”问题的深入研究,经常深入农村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等等,都让人们看到了最终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希望。

(三)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和底线思维

在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中坚持战略思维,就是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和战略高度来认识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意义、来制定和实施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政策措施。习近平提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就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认识“三农”问题的极端重要性的战略思维;习近平提出把饭碗端在中国人自己的手里,这也是从粮食安全的重大战略意义上作出的判断。

在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中坚持辩证思维,就是要以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研究问题、制定政策,善于分清主次矛盾和轻重缓急。习近平所要求的“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注重改革的关联性和耦合性”,“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等等,都是辩证思维的体现。习近平提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好好研究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者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深刻的辩证思维。把农民土地权利细分为三种权利,着眼于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的合法权益,可以有效地促进土地流转,有利于一部分农业人口转移出来,有利于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也打破了传统所有制理论对改革的阻碍,促进了农村土地所有制理论的创新。强调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对于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也是极为重要的。事实上,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村改革政策正是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辩证思维的产物。安徽小岗村农民“大包干”的探索是一种摸着石头过河,而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把“大包干”变成为我国农村的土地承包制度,就是一种顶层设计。顶层设计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它必须以摸着石头过河为基础,但摸着石头过河的局部的感性的经验也必须上升为顶层设计,才能实现摸着石头过河的价值。2013年7月习近平在湖北调研时提出,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五个辩证关系就是辩证思维,不仅仅体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中,也体现在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改革和建设的政策和实践中。

“底线思维”是习近平在2013年4月上旬之前的一次讲话中提出来的①,就是要设置一些不允许突破的底线作为开展工作的基础,“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习近平2013年10月7日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中说:“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这是一种底线思维。[9]2014年2月28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时所说的“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18],这也是一种底线思维。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中,也有许多“底线”,比如粮食安全是一条底线;把农业看作是“四化同步”的短腿、把农村看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是底线思维;调整与农民的利益关系时必须以农民自愿为原则,这也是底线思维。因此,习近平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设置了底线,对于大力推进农村改革、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至关重要的。

注释:

①这一提法多为一些文章所引述,未见确切出处。如作者署名为慎海雄的《领导干部要善于底线思维》一文(发表于2013年4月7日《新华每日电讯》)写道:“总书记不久前在讲话中指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海南考察时强调 加快国际旅游岛建设 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N]人民日报,2013-04-11

[2]习近平在湖北考察改革发展工作时强调 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脚踏实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N]人民日报,2013-07-24

[3]习近平: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7/22/c_116642856htm

[4]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3-12-25

[5]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3-11-16

[6]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

[7]习近平:饭碗主要要装自己生产的粮食[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7/21/c_116625841htm

[8]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时强调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N]人民日报,2013-11-29

[9]深化改革开放 共创美好亚太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3-10-08

[10]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3-12-15

[11]习近平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汇报时强调 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 努力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4-02/27/c_126201296htm

[12]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 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video/2013-05/24/c_124761554htm

[13]习近平在北京考察工作时强调 立足优势 深化改革 勇于开拓 在建设首善之区上不断取得新成绩[N]人民日报,2014-02-27

[14]习近平: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2/17/c_119373758htm

[15]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 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

[16]习近平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加强和创新特大城市社会治理[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3/05/c_119627155htm

[17]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强调 把握大局审时度势统筹兼顾科学实施 坚定不移朝着全面深化改革目标前进[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1/22/c_119087717htm

[18]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强调 把抓落实作为推进改革工作的重点 真抓实干蹄疾步稳务求实效[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2014-02/28/c_119558018htm

[19]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强化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1/14/c_118967450htm

[责任编辑张海波]

第二篇: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

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后,刘立仁厅长回到南京的当天,一边处理繁忙的工作,一边接受记者的专访。

统筹城乡、解决“三农”问题,是这位全国人大代表、农林厅厅长最为关注的话题。“江苏是农业大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突出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来抓。”刘立仁说,这一战略举措,使城乡协调发展的内涵更加丰富,层次更加提高,思路更加明确,措施更加有力。统筹城乡发展,江苏着力推行“一降两补一改”解决农业问题,办好农村五件实事加快农村发展,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

解决农业问题推行“一降两补一改”

“农业问题是个效益问题,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关键是提高农业效益。”刘立仁说,近年来,江苏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千方百计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一是降低农业税率”。农业是弱质产业,农业税赋高低直接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在近年农村税费改革的基础上,江苏对有关政策进行了调整完善,去年取消了农业特产税,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今年起,全省开始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争取在3年之内免征农业税,比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规定的5年期限提早两年完成。全省农业税正税税率今年降低2个百分点,农业税附加同比例下降,苏南等有条件的地方免征农业税。仅降低农业税一项,农民从中就可得到10.9亿元实惠。

“二是实行粮食直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把对流通环节的补贴改为对农民的直接补贴,以切实保护粮食生产能力,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去年,省政府在粮食风险基金中安排3900万元,对丰县、盱眙、阜宁、灌南、宿豫五个粮食主产县进行粮食直补试点,补贴对象为种粮农民,补贴与粮食生产挂钩。今年省财政安排不少于40的粮食风险基金用于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

“三是实施良种补贴计划”。去年,江苏组织实施了8个县市国家级优质专用小麦良种补贴,实施面积150万亩,每亩补贴10元,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为支持粮食主产区推广优良品种,省委、省政府今年在全省部分地区实施水稻良种补贴,省财政安排5000万元,在苏中、苏北择优选择23个水稻主产县实施,总实施规模510万亩,补贴标准是常规粳稻每亩8元,杂交籼稻每亩15元。

“改革土地征使用制度”。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去年省政府出台颁布了《江苏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办法》,在丰县、沭阳、江都、东台、常熟等县市开展土地流转有形市场和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改革土地征使用制度,调整征地补偿标准,改变过去征地一次性货币安置补偿的做法。今年进一步改革农村集体土地收益分配制度,明确国有土地出让净收益的一定比例用于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

加快农村发展办好“五件实事”

“农村问题关键是发展,促进农村发展关键是要改善农村发展环境,着力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刘立仁说,针对城乡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差距,从解决制约农村发展的突出矛盾入手,省委、省政府决定用3年时间全面完成农村改水任务、基本完成农村草危房改造、农村乡村道路建设和改造,基本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调整完善农村税费改革政策这农村五件实事。

目前我省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没有吃上清洁的自来水、还有相当数量的草危房没有得到改造、农村乡村道路建设滞后仍是制约农村发展的一个“瓶颈”。江苏计划用3年时间将农村人口饮用卫生水覆盖面提高到95以上,新增受益人口940万人以上;支持苏北地区16个扶贫县完成5万户草危房、2万户高危房改造任务;建设和改造农村乡村道路2.8万公里,实现县至乡村道路灰黑化、等级化,建设和改造乡际道路1.2万公里,全面完成农村公路建设和改造任务。

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去年确定新沂、淮阴、盐都、赣榆、沭阳、高邮、海安、姜堰、句容、金坛10个县市、区进行试点,受益覆盖面达到85,实现了不低于60的预定目标,同时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对没有能力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贫困农户给予救助。今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我省全面推开。

调整完善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去年我省通过加大农业税社会减免,切实减轻纯农户和种田大户的负担,通过增加省财政对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确保农村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农民实际承担农业税、一事一议筹资、以资代劳总额为38.9亿元,比上年减少6.53亿元,下降14.4,承担劳务1.35亿个工日,下降26.4。

促进农民增收实施劳动力转移

“农民问题核心是增收问题,增收问题说到底是就业问题。”刘立仁特别强调,农村人多地少,劳动力就业不充分,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就业能力不

强,直接制约农民收入的增长。省委、省政府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当前最大的农民致富工程,提出到2010年实现500万农村劳动力由农到工大转移,每年新增劳务输出50万人以上,力争达到70万人。

强化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组织实施《江苏省农民工培训规划》,根据市场需求,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覆盖面,确保新增农村劳务

输出人员培训率超过50。加大财政对农村劳动力培训的投入,设立省级农村劳务输出培训专项基金,今年省财政用于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资金增加到4000万元,培训并实施转移一人,补贴100元。

统筹城乡劳动力市场,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大力兴办劳务中介组织,拓展职介服务功能,完善区域协作机制,推进南北挂钩,提高农村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村劳动力市场信息化建设,为农村劳动力就业提供优质信息服务。取消对农村劳务输出人员进城就业的各种限制及歧视性就业准入条件。鼓励农民自主创业,通过农民工回乡创业,引导城市资金、技术向农村转移,实现生产要素在城乡间的良性互动。

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我省将取消针对进城务工农民的各类不合理行政性规费,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机制和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的惩处机制,逐步把进城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子女教育、劳动保障、养老保险及其他服务和管理经费,纳入城市政府正常的财政预算。“好范文”版权所有

第三篇:农商一体化解决”三农”问题

农商一体化是指身为农民亦农亦商。近来对农产品价格上扬的议论多从农产品价格上扬有利于农民收入增加的角度来阐述,然而农民是否能从中得到多少实惠还不该过早下结论。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将农产品按保护价卖给国家,其收入所得毕竟有限,即一般是富不起来的。而专门从事农产品经商的人们,把农产品逐层增价,最后这些农业商品到了广大的消费者手中。从中主要受利的是这些商人。农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流通中前者是得到微利或无利可得甚至亏损,后者是该商品的消费者更无利可言。所以,每次的农产品涨价都是仅仅刺激了商人的利益增长。以麦子为例,农民把麦粒(农业成品卖给面粉厂),面粉厂将面粉卖给以面粉为主要原料的各厂家或商家,再经过各批发商、零售商逐层经营环节的价格递加,最后到了真正的消费者手上。可见如此循环农民是富不了的。反而会使农民在尝到一点提高产品价格的甜头后,会在他们购买副食品或其他农业必需品时付出得不偿失的代价。同时,农产品及其以此为原料的加工品的价格上涨还会加剧城市困难群体的困难,使他们雪上加霜。

因此,要真正解决农民贫困问题,必须农商一体化,引导农民把农产品直接变为终极消费者所消费的商品,通过立法给农民经商的政策,并给以一定的财力支持,才能使农民真正在较短时间内富裕起来。

我们在考虑各种解决“三农“问题时必须要清醒认识商品流通领域的长、宽、大对直接从事农产品生产的农民和广大消费者的直接影响。如果,仍然农是农,商是商,水是水,油是油,没有真正实现农商一体化,那么”三农“问题无疑仍然是困扰我们实现全面小康的焦点。农民经商由单纯的农人向农人和商人双重身份转变,二者并非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关系,既是生产者又是经营者,至于农业产业化、实现现代农业,那是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的农业发展道路。即便达到了那一步,亦农亦商也是正常的,我国和已经普遍实现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国家的实例,已经证明了它的可行性。农民将转移到城市的工厂里做工、到城市经商,农民身份基本不变,亦农亦商,是农民在较短时间内改变自身经济状况的有效办法。

农村的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或做工或经商形式多样,肯定不是都转移到工厂里。如果认为大部分农民到城里的工厂,是农民脱贫的惟一出路,只需少数农民在农村务农,那是有失偏颇的。当然,随着农业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会与新型农民有着质的差别。至于“三农”问题非要靠大集团、企业的介入,否则就不能解决“三农”问题的说法,我认为这是轻视了农民在解决“三农问题”上的主体地位。谁最关心农民自身的利益,难道不是农民本身?难道是那些大集团、企业或者是专门搞农产品经营的城里商人?难道这些人不会首先考虑他们自己的利益?所谓给农民让利、谋利,实际上最后还是自己赚得钵满盆满而农民得点蝇头小利。许多农民穷人的命运并没有改变。大量事实已经说明了这一点。所以,只有在党和政府的关注、筹划、支持、帮助下依靠农民自身的力量,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渠道。这里我并不排斥社会力量对“三农”的支援,不否认非农民投资主体的公司+农户,走实现农业产业化,公司农户互为双赢的道路,但我认为农民自身作为投资主体,办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才是农民追求高附加值、高利润的根本出路。从事农村生产的农民的农忙和农闲,使他们能够在时间上实现角色转变——进行经商活动。这些农民尽管普遍来说还不具有从事现代商业的条件和水准,但是他们能够通过市场将自己的农产品变为商品,而使自已逐渐变成经商的行家里手。部分农民并不一定要求自己具有双重身份,他们可以只务农,不经商;而另一部分农民可以只经商,不务农。农商一体化是个相当宽泛的概念。它和科技兴农,农业产业化是同居一个统一体的,但强调的是农民是农民经济的主体,而不是配角。要缩小城乡经济差别,农民要从根本上改善自己的经济地位,自已必须既是农业产品的生产者,更要成为农业商品的直接的最大的受益者。

农产品既包含田地的产出品,又含有它们的加工品。总之,我所说的“农商一体化”是指大农业及相关的大商业。加强农村集市化建设,给予农民经商农产品一定的倾斜政策、优惠扶持,就可以做得到,做得好。观点核心是,从事农产品生产的农民不仅是农业产业的主力军,而且应该并能够成为农产品经济的市场主力。富裕农村的典型经验也佐证了我的观点。当然,政府的扶持,农村的组织、培训和农民自身在市场上经风雨见世面是必不可少的,困难的还有教育农民和农民自身觉悟提高的问题。同时,也需要社会舆论对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正确途径的引导。

第四篇:实现三农工作新跨越__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实现三农工作新跨越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常州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目标,坚持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全力实施《新北区新农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保持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4.04亿元,同比增长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万元,同比增长17.4%。主要工作体现为“四先”:

1.万顷良田领先建成。全力以赴把万顷良田打造成全国“万村整治”示范工程,尊重群众意愿,实施万顷良田动拆工程,引导规划区内2700余户农民进入镇区集中居住,成为全区速度最快、矛盾最少、执行政策最好的动迁项目之一。按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组织12个行政村、4060户农民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逐步提高土地流转费标准,增加农民土地分红收入。建成高标准良田2.17万亩,新增耕地面积5013亩,争取用地指标1628亩。沟渠路林桥涵闸和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土地复垦工作顺利通过省国土厅验收。万顷良田工程实现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成为目前全省规模最大、建设最快、效益最佳的土地治理示范工程,并作为全国农村土地整理的先进典型在国土资源报上刊登。

2.现代农业率先转型。集中精力把新北现代农业园区创成全区首家省级农业园区,大力提升园区载体功能,引进大娘水饺、菜根香、丰土农科等9家高品质农业龙头项目,发展现代农业。

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也是推进《新北区新农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攻坚之年。对照江苏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三农”工作是高新区的短腿,我区将突破重点、攻克难点,不断放大“四大效应”,努力形成后发优势,着力打造农业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城乡一体化发展先行区。

1.围绕社会建设创新,放大改革利民效应。社会建设创新是安民利民惠民的重要举措,是打造平安和谐高新区的重要抓手。一是启动行政村优化合并试点工作,按照 3000人/村左右的规模,加快建设中心村、撤并弱小村、发展重点村、培植特色村;坚持“区域相邻、规模相当、资源相通”的原则,按照3000户/社区左右的规模,科学规划调整社区布局。二是全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出台撤村建居、户籍管理改革、规范村(社区)工作、加强物业管理等方面的一系列实施意见,全面实施以“三证”(股民证、房产证、土地证)齐全为重点的户籍管理改革工作,实施以社会养老保险为重点的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工作及以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重点的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三是加快实施村级“四有一责”建设,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整个经济发展规划,实现生产经营向资产经营的根本转变,探索有效的土地流转方式,采用股份、合作、联营等经营方式,使村级组织拥有一部分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全面消灭集体经济收入低于50万元的经济薄弱村。

2.依托万顷良田创业,放大强农富民效应。加快农业现代化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基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挑战更是希望。一是依托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的万顷良田,建设集生态高

好政府有效引导与群众广泛参与的关系,在行政推动、有效引导的同时,广泛发动群众支持并参与到康居乡村创建工作中来。三是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把财政支农项目与康居乡村创建相结合,不断加大创建投入;同时积极引导农民投工投劳,形成人人关心、个个出力、踊跃投身康居乡村创建的良好局面,真正实现“村容村貌更加整洁、生态环境更加优良、乡村特色更加鲜明、公共服务更加配套”的创建目标。

4.着重水系规划创优,放大水利泽民效应。水利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民生保障工程。一是以水利重点工程建设为契机,按照水利现代化建设要求,注重民生优先、人水和谐,把水利建设作为城乡建设的优先领域,按照“水安全、水生态、水资源、水文化、水经济”五水联动要求,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水资源管理机制,全力提升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二是结合高标准良田和全市“双百万亩”工程,全力推进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区建设,重点实施汛期中存在的险工隐患工程和群众呼声较高的生态水利项目,大幅提高农田水利灌排效率。三是深化孟河镇、西夏墅镇、罗溪镇整体发展规划,借助新孟河拓浚工程,高起点规划建设滨水景观,用好用足有关政策,结合老镇区改造、新镇区建设和乡镇工业园区开发,加快建立系统化、现代化的中心镇基础设施主框架,推动城乡道路、供电、供水、通信、环境等基础设施实现共建共享。

第五篇:第一题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从理论上讲,是由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内在联系决定的。工业和农业之间、城市和农村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城乡发展一体化,就是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有机统一整体,充分发挥工业和城市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

从实践上讲,是由制约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决定的。当前社会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劳动生产率低,农产业市场竞争力低,还有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导致城乡公共资源配置严重不均衡、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严重不均等,因此就必须打破城乡分割的传统体制,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以工业化和城市化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格局,农业基础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困难、最需要加快。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从根本上解决新阶段三农问题、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必然要求。近些年来,中国城乡人口流动加剧,但在现有户籍制度下,农村人口的长期外流将产生两方面影响: 一是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加剧城市就业、交通、住房等公共资源的供给紧张,二是农村青壮年人口的外流,容易造成农业生产缺人手、农民老龄化以及农村“三留守”问题,极大地削弱了农村发展活力,使农村发展陷入落后恶性循环圈。

下载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指导思想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指导思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展城乡公交 实现城乡交通一体化

    万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展城乡公交 实现城乡交通一体化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道路的不断完善,交通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自2010年起,万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积极探索转变经营思路,......

    着力解决“三农”问题 加快实现“两个率先

    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关系到我国农村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首要问题。乡镇党委处于农村工作的最前沿,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最直接的组织者和实践者。三农问题,根本是农......

    着力解决“三农”问题 加快实现“两个率先

    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关系到我国农村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首要问题。乡镇党委处于农村工作的最前沿,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最直接的组织者和实践者。三农问题,根本是农......

    着力解决“三农”问题 加快实现“两个率先

    着力解决“三农”问题 加快实现“两个率先 着力解决“三农”问题 加快实现“两个率先2007-12-12 17:15:18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着力解决“三农”问题 加快实现“两个率先着力......

    解决“三农”问题路在何方

    解决“三农”问题路在何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问题之一,近年来受到决策层和百姓的广泛关注。要想从根本上找到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办法,就......

    解决“三农”问题心得

    用5年时间取消农业税,这对解决三农问题无疑将起到重要作用。我以为,当前解决三农问题除了降税减费外,还需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要夯实农民生存的基础。农民生存的基础是土地......

    以“三化”促“三农”开创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局面

    以“三化”促“三农”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王 建 高港是泰州的滨江主城区,也是在乡镇基础上建立的新区。在快速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同时,必须进一步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努力开......

    着力解决“三农”问题 加快实现“两个率先(合集)

    穿针引线作用,以招商引资的方式,通过利益和市场的牵引,让种植、养殖大户或农业生产和周边分散的农户建立一种互助合作关系,从而带动农民致富,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化解农民种养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