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前学生的思想行为现状分析
当前学生的思想行为现状分析
(一)几年前,几句鼓励性的话语能使学生奋斗不止,而今的鼓励却只成了某种安慰,就像吃了顿快餐,反而使某些学生更懒惰;几年前,学生给老师的礼物主要是卡片,但今年一个男生却给老师一个布娃娃„„
不时地,我们也从各种渠道,包括日常所见所闻、网络、媒体等,了解到现代高中生的一些令人惊异的行为和事例,我们的有些学生也有类似的现象。这常引起我们的反思:当代高中生到底有着怎样的特点,他们想些什么,喜欢做什么?
衡水中学地处城乡接合部,学生构成大部分是来自县级小城镇,甚至农村,但学生心理和行为上的变化依然和城市孩子们一样在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尤其是随着独生子女比例的上升,经济的发展,父母和学校教育观念的变化,城乡接合部的高中生的思想行为变化也是越来越快。
我选取了衡水中学2001级、2004级、2007级3个不同年级的部分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就其心理,行为等几个方面做了几个简单的统计和分析,以期引起老师们的注意,更加了解我们的教育合作对象,更好实施教育互动活动。
1、独生子女比例大,心理年龄低龄化
2001级各班中独生子女的比例一般仅20个左右,本市户口居多。到2004级,独生子学生的人数各班基本能达到40人左右,并农村独生子比例渐增。2007级每班独生子人数达到了80%以上,其中农村或小乡镇户口的独生子女比例达到了30%以上。
独生子女身上有着常见的一些毛病,比如自我为中心,团结协作能力差;娇气、任性,缺少竞争意识、自理能力差;逆反、孤僻和冷漠等,甚至一部分独生子女存在自私、厌学等不良倾向。这在高一入学时极大的影响着班级的风气和行为习惯,常表现为不习惯衡中的班级管理要求、生活节奏、学习节奏,时有散漫、随意、缺乏毅力的表现,也时常有学生给父母打电话哭诉、甚至逼父母给自己转学的情况。
《中国青少年发展状况研究报告(1996)》关于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现状的研究发现:大多数独生子女的攻击型需要比较强烈,主要表现在好主动出击,喜欢批评他人,拒绝与自己不和的人交往,易为小事发怒等。这在我们学生身上也有体现,但并不明显。
2、倾诉对象的选择倾向
2004年前,一般学生乐于找老师倾诉,不愿给其他同学说自己的心事。2004年后,很多学生有了心事之后,不愿给老师说,而是找同学无话不谈,有统计资料表明:有80.8%的独生子女认为最好的朋友是同班同学。今年,也许和我们高中生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有关,较长时间的同龄人之间的倾诉变得困难,超过20%的学生有心事更倾向于给父母打电话倾诉,甚至哭诉,但对老师、对同学都不愿倾诉。
这一方面体现了独生子女的封闭性和对外界环境的冷漠感,普遍感到父母才最可靠。另一方面也体现出独生子女父母对子女的关注程度很高,家庭凝聚力很强,导致父母子女的互相依赖。也有很小的一部分学生能互相关怀,互相开导。极小的比例倾向于网上倾诉,并使用一些无所谓、发泄性或攻击性的语言。
3、礼物选择倾向
2004年前,学生送给老师的基本上以卡片为主,也可能当时也没有什么其它的物品可送,后来小工艺品渐渐多了起来,象小水车、小船等。今年竟然有个男同学送布娃娃给老师。这一方面礼物的可选对象在发生着变化,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了孩子们心理年龄小,两性意识的模糊,就像一位班主任所说的“还停留在男女生争吃争喝的阶段”。
4、对规章制度的态度
2001年,如果一个学生犯了错,他会感到很不安,怕受处罚。2004年,如果一个学生犯了错,他会想如何逃避惩罚,如何和老师周旋。现在如果学生犯了错,一般不认为是自己错了,而是理直气壮的诉说自己的原因,觉得情有可原,有过度的理想化倾向,并且容易出现过激言行。这个表现和独生子女当前的家庭教育注重民主程度非常吻合,和大部分独生子女的家庭中心地位非常吻合。
在错误和违纪面前,也有少数独生子女表现出了心理年龄小的特点,或者手足无措,就像一个刚刚打碎了花瓶的几岁的孩子,面对比自己“更有心理优势”的老师,不敢说话、辩解,表现的懦弱,甚至逃避。
5、志向、兴趣取向倾向
2001--2004年,我们常听到父母讲的是升学是唯一出路,学生本人也比较认可,除了学习,基本上没有什么兴趣爱好,有特长的学生比例很小,一般每班只有2、3个。
2004—2007年,随着经济的发展,网络信息的传播,他们不再完全认可父母、老师的说法。很多独生子女学生有着自己对生活的见解,有着自己的爱好和兴趣选择权。有很多学生要求父母给自己买各种特长设备等,并且不顾父母、老师的劝解,一意孤行,以自己的兴趣、甚至短时兴趣为要。也有的独生子女有着强烈的成功欲望,但对于学习上的竞争,一遇到学习成绩不好时就打退堂鼓,强烈要求父母给自己转学,或回家休息,或特长生等。在这方面,独生子女的骄横任性和逃避困难的表现很明显;与此同时,父母的理解和迁就行为也很明显。
第二篇:学生当前思想现状分析
如何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一)、教师与学生平等的关系。
(1)、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应该充分尊重每个学生人格,不能侵犯学生合法的权益。
(2)、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充分发展个性特长,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特征及个性,使学生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教师应该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不能唯成绩论,应该一视同仁,不歧视学生,应该主动的给予学生生活、学习和心理上帮助。
(二)、教师与学生的管理关系。
(4)、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对象,应当因材施教。
(5)、教师对学生出现的不良现象和行为,应该及时纠正,指导,适当的进行批评教育,保护学生身心健康发展。(6)、教师应当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7)、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以自身高尚的人格去影响学生,以言传身教去感染熏陶学生。
(8)、学生犯了错误,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改正的机会。
当前学生数思想现状分析
(一)、存在问题:
(1)、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自私,狭隘,承受挫折能力差,不懂得如何与他人正确交往,不会尊重关心他人,缺乏基本的社会公德。(2)、留守儿童:性格孤僻,不合群,心理封闭,不与他人交往,或过度放纵,无人管教,不可驯服。
(3)、唯成绩论:现在的学校教育,普遍以成绩评价学生,不重视德育与体育。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作业多,资料难。学生厌学,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学生经常逃避现实,缺课、旷课,教育手段落后,简单,师生关系恶化。
(4)、社会传媒:社会上的不良风气,黄赌毒的危害,网络、影视、报刊杂志等文化传媒的不良影响,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所交往的生活人群,造成的不良印象,社会风气,人文习俗的影响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意义
(1)、使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2)、净化社会风气,使学生健康和谐发展。(3)、维护社会稳定。
(三)、途径
(1)、全社会共同负责,学校、家庭、社会、大众传媒等,多位一体,齐抓共管。(2)、树立教育意识,加强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加强教养,实施,监管,追踪,反馈,修正。
(3)、加强学生学校教育,抛弃唯分数论,重视学生德育考核,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机制。
第三篇:初中学生思想现状分析
初中学生思想现状分析
一.政治意识方面
大多数初中学生都有较强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热情,在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及国家统一等方面表现出很高的认同度。96%以上的学生赞同我国政府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轰炸我驻南使馆后所采取的态度,98%以上的学生赞同政府坚决反对“台独”。他们关心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希望祖国繁荣昌盛;他们拥护党的领导,拥护改革开放政策;具有较强的批判意识,对社会上的腐败现象深恶痛绝,拥护政府的反腐倡廉工作。
调查显示,广大学生在基本政治观点和重大政治问题上的态度是正确的。但对是否需要采用多党执政(即是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制度,有近30%的学生认识模糊;另有近40%的学生认为不管实行什么制度,只要国家能强盛就行。这说明他们对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还存在不少的困惑。
二.人生价值观方面
调查表明,当前初中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总体是健康、积极的。90%以上的学生认为青年学生应该有崇高的理想,70%以上的学生认同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信念。
对“政治信仰”方面的调查,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只有不到20%的学生有明显的政治信仰,且从初一到初三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对幸福的理解调查显示,竟有92%的学生把幸福理解为拥有幸福的家庭。小小年纪竟把家庭看得如此重要,这很容易消磨青少年的意志,应引起教师和家长的高度重视。当被问及“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实现人生价值”主要靠什么时,竟有45%左右的学生回答靠运气,这表明现代初中学生中仍有相当一部分人相信命运、相信运气,这与崇尚科学的校园显得格格不入。
在公与私、个人与集体关系问题上,价值观存在着个人价值倾斜的倾向。初中学生的集体观念比较淡薄。调查显示,只有不到60%的学生表示愿意参加集体活动,许多学生对参加集体活动缺乏应有的热情。初
一、初
二、初三三个年级分别有11%、24%、33%的学生表示不愿担任学生干部,以免影响自己的学业。愿为集体做实事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反而下降,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忧虑。
调查还显示,广大初中学生的劳动观念比较淡薄。持劳动最光荣观点的不到60%,只有30%以下的学生平常帮父母干些家务,自己洗衣服的女生约占35%,男生只占6%。学生在择业上也体现出了对劳动认识上的偏差,选择农民的约占1%,选择环卫工人的仅占0.5%左右。部分学生贪图安逸、舒适的生活,轻视体力劳动的倾向实在令人担忧。
三.法律意识方面:
当前的初中学生,尤其是初
二、初三学生已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具有遵守法律和维护法律的观念。有80%左右的学生愿意劝慰其触犯刑律的亲属投案自守,表明大多数学生的是非标准是清楚的,懂得基本的守法要求。但值得注意的是,初中学生守法的自觉性是不平衡的。尤其是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这种不平衡性更为突出。如愿意依法服兵役的只占不到40%,而80%以上拥有摩托车且离校较远的学生(不足16岁)都希望能骑摩托车上学,集中体现出初中学生守法观念的淡薄。他们的自觉遵纪守法意识低于法制社会的要求,运用法律武器自我保护意识又明显低于守法意识。很多学生对别人依法维护合法权益,打击违法犯罪表示理解和支持,但对自身合法权益需保护时,则很少想到求助于法律。这也反映了初中学生法律意识上存在的问题。
四.道德观念方面:
调查显示,初中学生大多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有80%以上的学生愿对赈灾,捐助希望事业慷慨解囊;有近70%的学生表示愿对老弱病残孕让座;有85%以上的学生表示应遵守公共道德。
调查还显示出这样一种现象,大多数学生愿采用捐款等方式在经济是资助别人,但愿在情
感上、道义上关心同学和朋友的比例却相当小,初
一、初
二、初三学生中分别占58%、46%、40%。这表明初中学生对友谊的理解是相当模糊的,他们把金钱与友谊等同起来,也该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五.心理品质方面: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约有80%的学生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了信心,显示了绝大多数学生乐观豁达的健康心理。有70%以上的学生能正确面对竞争。但只有约一半的学生认为自己有较强的自控能力,能正确处理学习与娱乐的矛盾。有75%以上的学生表示能自己克服各种生活困难,但只有56%的学生表示能克服学习上存在的困难。这表明多数学生的意志力正在逐步增强,但仍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心理发展方面存在不容忽视的障碍:他们一方面渴望成才,另一方面面对困难和挫折又很容易消沉;他们一方面要求独立,憎恨家长干预,另一方面又离不开对家庭的依赖;他们一方面憧憬未来,另一方面又缺乏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和坚强意志。所有这些,实质上反映了当前初中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独立自主与自立能力的矛盾,自尊与自卑的矛盾以及自我控制的欲望与自我控制能力的矛盾,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初中学生的思想特点
一.现代意识显著增强
当代初中学生思想活跃,勇于探索,比以前的初中学生具有更强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放意识等现代意识。
在自主意识方面,现代的初中学生崇尚自我、发展个性,有强烈的参与欲和自我表现欲,有强烈的自主、自立和自理要求,他们认为自己已长大成人,希望能摆脱对家长、老师的依赖,得到家长、老师和社会的理解和尊重。在竞争观念方面,他们喜欢接受挑战,要求公平竞争,对竞争跃跃欲试。随着社会主义法制的不断完善,初中学生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深入,他们比成年人更能接受外来的新鲜事物,接纳媒体传播的各种文化信息,崇尚横向思维,具有一定的开放意识。
二.对基础道德的认识与态度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态势
随着初中学生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教师已不再是他们心目中的权威,个别学生甚至连最基本的尊师也已抛于脑后。遇见别人遭车祸等需要帮助时,有近50%的学生会首先考虑这件事是不是会影响自己上学或考试,若不影响自己才会出手相助。在车上发现小偷时,有近60%的学生怕报复不敢干预,另有26%的学生则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思想。种种迹象显示,当代的初中学生见义勇为,敢于为弘扬正气、打击不法行为而献身的勇气正在逐渐减退。
三.自我要求偏低
有相当数量的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严重脱节,许多学生能明辨是非,并要求他人遵从道德准则,但自己却很少付诸实践,缺乏应有的道德责任感;他们要求别人依法服兵役,遵守交通法规,但自己却总想设法搪塞。他们要求其他同学遵守纪律,上课时保持安静,但自己却常常做不到;他们要求别人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自己却奉行“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准则,总设法公私兼顾,甚至能容忍自己或家人为了个人利益损害国家或集体利益。
四.价值观趋向务实化、功利化
调查显示,现代的多数学生都把收入丰厚、就业稳定作为重要的择业原则,对目前收入不丰、工作条件艰苦的工作敬而远之,对体力劳动更是压根就瞧不起。这种优先考虑个人经济利益,考虑国家利益和社会需求明显滞后的择业倾向,是务实化、功利化的典型表现。初中学生在接受新观念和信息的同时,也受到了负面影响。弄虚作假、自私自利的思想潜滋暗长。因此笔者认为,初中学生价值观趋向务实化、功利化是市场经济与社会环境重利性在学生思想上的反映。
当前初中学生思想状况成因分析
一.社会、经济因素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给人们观念的改变带来了空前的动力。一方面,初中学生关注改革开放的进程,希望祖国早日强盛,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成才的愿望和学习自学性不断提高,与改革开放相适应的现代意识日益增强。但国有大中型企业长期亏损,大量职工下岗待业;腐败现象滋长蔓延;再加上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等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严重曲折,便我们的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产生了困惑和迷误,这是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认同度低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和自主性,促使人们奋发向上,务实求真,积极进取,追求自强、自立的独立人格。当前初中学生竞争意识和自主意识的增强,正是市场经济正面效应的体现。但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诱发了损公肥私、弄虚作假的现象,金钱至上、自私自利的思想暗滋渐长。很多学生讲求实惠,追求自我价值,而国家观念、集体观念和社会责
任感趋于淡漠,与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学校教育因素
问卷调查中显示出的初三学生对重大政治原则问题的认同度明显高于初
一、初二学生;在法律意识方面,初
二、初三学生明显强于初一学生;而对基础道德的认同度,初一学生又高于初
二、初三学生。这与初中阶段各年级的课程设置有着直接的关系。事实说明学校加强德育工作和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是卓有成效的。但由于学校工作中仍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对学校的德育工作特别是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带来严重干扰:有的学校随意缩短课时,以增加中考课程的课时;有的学校忽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着力培养学生解答难题、偏题的应试能力。在这些学校,思想政治课被当作单纯的知识传授课,有的甚至只在考前让学生死背答案,造成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当前初中学生普遍存在的自我要求偏低,基础道德缺失的现象,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有极大的关系。
三.家庭教育因素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学生家长都希望其子女能考上好大学,找份好工作,以便在激烈的现代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当前的学生承受着家庭空前的压力。一方面,父母的高期望值为初中学生的成长带来良好的推动作用,在不同程度是促进了他们的成长。但另一方面,他们又处于父辈和祖父辈过分宠爱的包围之中,造成他们对家庭的依赖性过强,自立能力和自控能力偏低。许多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以自我为中心,人际相容性差,感情脆弱经不起挫折。近年来一些学生离家出走、自杀现象时有发生,与家庭教育不良,学生心理承受力差有着内在的联系。
加强初中学生思想政治课教育和教学的对策建议
一.深化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材和课程改革,加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
如何用邓小平理论来武装初中学生的头脑,把他们的思想统一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思想上来,是当前初中思想政治课改革,特别是教材和课程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首要任务和根本措施”。这有助于引导学生更好地领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精神实质,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和观点,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在思想、政治、道德、法纪、心理诸方面得到健康的发展。在当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确有许多新问题需要给予新的理论来说明。在教材编写或改革中,要不断吸收理论界已被公认的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研究成果,同时努力增强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更好地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才能更好地提高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的信度和说服力,促进初中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真正提高。
调查显示,当前初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设置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上,发挥的作用是比较明显的,是其它课程所无法替代的。但在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在初中阶段,道德意识、行为规范、集体主义、公民意识、社会主义优越性等教育内容在思想政治课中虽有较大的篇幅,但理论过多,实践内容不足,难以对初中学生产生心理共鸣。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品质养成教育内容在教材中虽有反映,但篇幅偏小,并缺乏应有的感性材料及理论支撑,难以适应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实践证明,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与道德教育、法律意识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学生的心理状况与他们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也存在着很高的关联度。因此,应对初中思想政治课程进行全面改革,把思想政治课教育与其它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相结合,把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同
道德教育、法律意识教育、心理品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深化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改革,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根据当前初中学生思想发展中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脱节、理论认识和能力水平的不协调的实际,教师在教学时,要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他们的成长需求、接受基础、认知特点和思想实际,注意贯彻启发式的教学原则。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是学生不断地听,不断地记,没有思考的余地,没有咀嚼的时间,只入耳,不入脑,似过眼云烟。久而久之,学生会把思想政治课当作是一种负担,会产生厌烦情绪。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这种课堂教学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作为教师还应懂得,再好的教材,尤其是思想政治课教材一定存在着“时间差”,同现实总会有一定的距离,而当今改革开放时代,日新月异,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的基础上,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及时联系热点,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领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观点的精神实质,努力将学到的基本理论和社会科学知识转化为能力,内化为概念,外化为行为,使学生对政治理论真正“懂”和“信”,并切实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心理素质。在考核方法上,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着重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接受程度和运用能力,把检查和促进知识、能力、觉悟的提高和认知与行为的统一作为考核的依据和出发点,切实改变以升学为中心的单纯的考核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应试能力的做法,把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撰写小论文和实验调查报告、书面考核和行为表现考评结合起来,以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目标的落实。
三.加强与其它德育渠道的配合,健全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网络
当前初中学生的思想状况,既与学校教育有关,又与家庭教育、社会环境有关。因此,为加强对初中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在学校内部,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与班主任工作、团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班团队活动、社会实践“三线”的协调作用,在各科教学、各项教学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完善学校德育教育体系。同时建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一体化的德育教育网络。家庭对初中学生的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充分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要结合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开展各种形式的家长会,改善家庭教育状况。社区教育对初中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有着特殊的作用,我们要紧紧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优化社会环境,净化社会空气,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工作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要努力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其他德育渠道的协调,强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网络,以形成教育教学的合力,取得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教育实效的综合效应。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发挥政治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实践表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政治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育质量的关键一环。只有政治教师加强自身的进修、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修养,特别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素养,切实加强专业基础,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为了适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我们政治教师要勇于改革、更新观念,不断调整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艺术和水平,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积极探索思想政治课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策略,努力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教学艺术的魅力,教师人格的魅力,扎扎实实地推进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开创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新局面。
第四篇:当前医学生医德思想的现状分析
当前医学生医德思想的现状分析
来源: anylunwen.com
1.当前医学生医德思想的现状分析医学是一门包含生命、心理、情感的科学和人文主义相互渗透的综合性学科。孟子于《孟子·梁惠王上》提出“无伤也,是乃仁术”,指出“术”要怀仁,即医学要讲医德。
然而,我国目前医学生医德思想的现状是: “医学职业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医德医风教育存在外在化倾向。”医学院校的学生大多为理工科,人文知识相对贫乏,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医德思想淡漠,他们更擅长依靠医学专业知识和医疗器械对疾病进行解读。而在这个解读的过程中,作为疾病载体的人往往就被物化了。
2.医学生医德思想薄弱现状的原因分析
2.1 转型时期社会道德信仰的暂时性失范信仰的涵义丰富,狭义的信仰指佛教用语,“信”,信奉; “仰”,仰慕。而广义上的信仰是指人们对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观念体系及某种主张、思想的信服和尊崇。着名哲学家贺麟指出道德信仰是对人生和人性的信仰,相信人生之有意义,相信人性之善:
对于良心或道德法律的信仰,相信道德法律的效准、权威和尊严。医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扎根于社会环境,受社会政治、社会经济、社会文化、社会价值的制约和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西方经济主义、科学主义思想与中国传统的价值观、道德观发生碰撞。
医学的功利主义思想有凌驾于医德之上的趋势,为了规避医疗责任,医务人员淡化了医德宗旨。除此之外,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加速期,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成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诸如惟钱是从、拜金主义;医疗费用昂贵,医药市场混乱;三聚氰胺奶粉及牛奶、染色馒头等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这些社会问题容易使社会个体的信仰异化,从而形成其价值取向趋从于物质利益方面考虑。
2.2 医务人员医德思想的衰微医学不是借助高超的医学技术进行利益交易的工具,而是 着仁慈的心对待每一个个体生命的尊重和关怀。然而近年来,医学从业人员暴露出很多道德问题,诸如医生为了规避责任见死不救,医生看病、问诊、开药利益化,人道与物欲打架等问题。近期网络上有一则描述饭店打工男子手指受伤去医院就诊,因带的钱不够手指缝好后又被医生拆了线的事件;还有南京某医院医生在晚上值班时间忙于网上的“偷菜”游戏而对前去就诊的患儿不管不顾,导致患儿病情恶化死亡的案件,面对这些医生的医德缺失不能不让人反思。
2.3 医学生的科学人生价值观的异化市场经济的副作用引起了社会个体行为的短期化和利益化,引起了校园文化的世俗化;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人员,社会上有些医务人员医德信仰的淡漠对医学生的人生价值定位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一些医学生人生价值缺失,出现信仰危机。在此类医学生眼中,“成功”的代名词就是挣大钱、开名车、住豪宅、出人头地、锦衣玉食、名利权势。对金钱和权力的崇拜反映了当前医学生道德信仰的失落和人生价值的异化。
3.对构建医德信仰的对策和建议国内有学者提出医德信仰是指崇高的医德行为是内心信仰的外化。这种信仰包括对生命的敬畏、对民众的仁爱、对生灵的怜悯等,它隶属于传统社会对终级实在无比虔敬的信仰体系。换言之,基于信仰视角,当医德思想内化为信仰则会产生无穷大的内驱力,影响和决定着医务人员医疗行为过程中的精神品格。
3.1 宏观环境的医德信仰建设一方面,政府应在优秀的传统医德的基础上建构现代社
会的医德信仰体系。首先,加强医德信仰的人性化建设。在真正的以人为本的现代医德信仰里,当物欲与人道冲突,应保障人道先行。其次,加强医德信仰的法制化建设。信仰主要是靠人本身的内心自省来完成的,其对人行为的约束也主要基于舆论和信念的力量。只有在法律严格的处罚面前人才会抑制住物欲的奴役所造成的人性分裂,切实保障人道先行;另一方面,政府以真诚务实的姿态积极努力地有效解决现实社会中存在的民生问题是构建医德信仰的根基。政府应该保障和改善民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3.2 微观环境的医德信仰建设
3.2.1 医务人员应建构并强化自己的医德信仰医务工作者是医学生的未来角色,因此强化医务人员的医德信仰并培养优秀的医务人员对医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有良好的示范作用。一是医生应该“慎独”,加强内心修养,即医生不仅应在公众场合规范自己的医疗行为,独处的时候更应该严格谨慎,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对患者的生命健康负责;二是医生应该“戒贪”,强化对外的人伦关系修养即医生应淡泊名利,不能挟技贪财;三是医生应该“自省”,强化内心的问责。
3.2.2 医学院校应加强医学生的医德信仰教育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执业医师,因此加强医学院校的医德信仰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一是在医学教育观念方面,医德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应该同等重要。加强人文素养,进行尊重病人、关爱生命的医德信仰教育是医学生的必修课:二是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核心。医学院校应号召医学生构筑自己从医的良心底线,完善自己的职业操守。
3.2.3 医学生医德信仰的自我构建是医德信仰建设的重中之重医学生成长为一名医生要受到社会环境、医学院校以及医生执业态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是最根本的因素应该是自身。早在民国时期着名学者宋国宾就曾指出: “为名医易,为良医难”,即医德信仰的有无是区分良医与名医的重要标准,医德是人性中“仁、善”精神的出发点,医者治病救人求仁求善,以仁心为德,就是医德。当医德内化为信仰则会产生无穷大的内驱力,影响和决定着医生的精神品格和医疗行为模式。因此,医学生医德信仰的自我构建应从人性本源开始。一是对自己生命的解读,呼唤人性中的“善、仁”。
人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体,自然属性是人的动物性如食欲、生存欲等。社会属性是指人在劳动和生活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性如目的意识性、道德规范性等。
但是人之所以为人是由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人的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之初,性本善”,孟子是性善论的代表者,其在《孟子·公孙丑上》指出: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也就是说孟子认为人是天性本善的,人具有“仁”、“义”的品性。由此,医学生就应该认清并保持自己善良的本性,经常进行内心修养,体会自我向善的意愿,指导自己的医疗行为,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二是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心、同情患者的疾苦。技术时代的到来,CT扫描仪、内窥镜等高技术手段代替了传统的“望闻问切”诊疗方式,简洁统一的“人机关系”也取代了嘘寒问暖的“人与人的关系”。与其说医学生是一个执业前医师还不如说医学生是一个拥有患者身份的社会人,当医学生去医院看病时很容易就体会到了病患的心理需求,不仅渴望医生能帮忙解除其身体的病痛,而且渴望能得到医务人员的尊重、同情、关心。所以当医学生转型为一名医师的时候要多多进行换位思考,体会病患的疾苦,一切以病人的感受为中心,给以细致耐心的人文关怀,这就是对他人生命的敬畏、热爱和珍视。
三是自律,让医德内化为信仰,指导自己的行医行为。人的自然属性的存在注定了人是有欲望的。着名哲学家冯友兰指出: “欲望本身无所谓道德或者不道德,当欲望不与人性的要求发生冲突时,它是合理的。但是人欲在与人性发生冲突时,就是不道德的。”也就是说符合人伦关系的欲望是正当的,但是对于践踏道德的不惜损害患者生命健康的物欲,医学生必须警醒,要保持医德信仰的纯洁。医学生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自觉的规范自己的言行,不断的激励和鞭策自己,当医德已经内化为信仰,就要坚定不移的去指导并完善自己的言行,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定力。
第五篇:当前农村党员队伍现状分析
一、起因
1、是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需要。当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有三方面因素:一方面农村优秀青年入党减少,党员队伍年龄呈老化趋势,外出务工经商增多,大量优秀人才未加入党的队伍,使党组织后备人才缺乏,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和能力。我镇有党员1488名,其中60岁以上党员344名,占23.2%,2000年全镇入党56名,2002年只有47名。第二方面党的影响面呈下降趋势,许多党员忙于生计,疲于奔波,经济利益凸显重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难以落到实处,影响党的执政地位;第三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滞后,形式、内容简单,各种宗教势力甚至FLG等邪教组织渗透加快,与党组织争夺群众,影响党的执政基础。
2、是解决现实问题需要。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管理农村党员的制度,而且在实际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集中起来主要表现在党员的入口关难把,出口关难畅,制约力不强,面情党员、亲戚党员依然存在。党员管理较难,党员干部激励的多,制约的少,做多与做少,做与不做缺乏有效的监督。年底的民主评议也往往形式化,部分党员信仰退化,宗旨观念淡薄,不关心群众疾苦。有的思想空虚,精神不振,不思进取;有的组织纪律观念淡薄,不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对错误的东西不批评、不斗争,无故不参加党员组织生活,不按时交纳党费等。对尾巴党员、牢骚党员、三不党员缺乏约束机制。
3、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按照区委要求,我镇正加快发展步伐,力争提前实现小康社会。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而党的建设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党的建设的保证作用,最终依赖于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这一切需要我们党员适应时代要求,加强宗旨观念和党性教育,在社会生活各方面保持先进性。
二、做法
这次调研活动于9月中旬在四个试点单位展开,选择有代表性的一个村、一个企业、一个居民会、一个事业单位,共分调查摸底、党性分析、民主评议、整改提高四个阶段,具体做法是:
(一)提高认识,明确目标。
为认真做好这次调研活动,首先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此我们专题分别召开了四个试点单位负责人和各支部党员动员会,讲清目的和意义,要求。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度来统一思想、落实责任。镇党委主要领导和各联村、厂(单位)班子成员分别在动员会上讲了话,为顺利开展调研活动提供了组织保证。其次,明确调研内容,我们调查不同党员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经济条件、工作岗位分布状况,排摸不同行业、不同层次党员思想现状和精神需求,重点是要客观了解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的主客观原因,找准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并对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在如何增强教育管理针对性、有效性,增强党员责任意识,怎样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方面进行探索。
(二)调查摸底,分析党性。
1、座谈调查,走访摸底。首先在党员大会上下发了调查表格。内容涉及党员个人基本情况:包括职业、能力、年龄、文化、经济状况;第二部分是涉及本人对理想、信念的看法、党费交纳和党员基本义务履行方面情况。其次召开好五个层次座谈会,即支部书记和企业厂长、居民会负责人座谈会;普通党员座谈会;专业户或个体工商户座谈会;老年党员、困难党员座谈会;村民代表、企业职工、普通群众座谈会。再次进行走访谈话,对作用发挥先进和落后的党员;经济状况好和差党员及老年党员、流动党员进行个别走访、谈话,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和内心真实思想,倾听他们的要求和呼声。
2、对照先进,剖析自我。试点单位党组织结合各自实际,利用各种载体,开展认真学习党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先进典型活动。如试点单位同岙村党支部带领全体党员到嘉兴南湖参观红船,重温入党宣誓,唤醒了党员的党性意识和责任意识。在此基础上,要求每位党员对照党章,对照先进典型找差距、找原因,每人写一篇300—500字左右的自我剖析材料,开门见山,先剖析存在问题及原因,再提出整改措施和方向,尽力使每位党员从心灵上有所触动、有所收获。
(三)民主测评,落实整改。
各支部负责人和联村、厂(单位)干部认真走访了每位党员,进行交心谈心,加强思想上沟通。在充分准备基础上,召开民主生活会,大家敞开思想,坦诚相见,发挥批评和自我批评精神。既谈自己,又说别人,也对党组织提出合理建议,开展了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确保民主评议不走过场,然后进行民主评议,吸收部分村民代表、普通群众和单位职工参加人数一般在10名左右,填写党员民主测评表,当场收回。评议分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档,将评议结果公开,并把意见反馈到个人,对评议先进党员要在精神和物质上进行奖励,对不合格党员根据情况作出劝退、警告等组织处理。对基本合格党员再进行一次谈话,听取整改意见,落实帮教对象和时间,从而纯洁党员队伍,保持先进性。
三、调研结果分析
这次调查,对四个单位共发出问卷130份,占全镇党员数8.6%,收回117份,占90%。年龄在55岁以下63人,占53.8%,最大年龄79岁,最小23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43人,占36.8%,小学及以下文化54人,占46.2%,年收入3万以上21人,占18%,1万以下68人,占58%。
从调查情况看,近几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在区委的领导下,我镇的党员先进性的发挥,党员队伍素质有较为明显的提高。一是党员的宗旨观念得到加强,调查结果显示,有75%的党员对共产主义信念坚定;82%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信心。大多数认为党员应该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宗旨。二是党员管理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调查显示,有91%的党员对中央“反腐倡廉”的力度和决心比较满意,有70%的党员一年参加组织6次以上,有95%以上党员认为应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有60.7%党员能坚持按月交纳党费。三是党员队伍素质有新的提高。党员普遍关心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认为党员自我修养很重要,党员不能信教的占80%。我镇坚持在党员中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活动,把党员管理工作作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规范制度,注重实效,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我们还应重视存在的问题。
1、党员思想影响先进性体现。调查结果显示,有一半以上党中未经过各级党校系统的培训。有的党员认为共产主义理想很难实现,甚至不可能实现,对党员先进性的体现在哪些方面认识模糊;有的党员对十五大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大理解,甚至完全不理解;有的党员认为党的宗旨和宗教不矛盾,党员对自己所处行业职业道德满意度不高。这些情况表明,我镇党员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部分党员从思想上入党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
2、党员的经济状况影响先进性的体现。调查中发现,个别私营企业党员对员工不够关心,职工应该得到的福利没有得到保障;有些农村、社区党员经济状况较一般群众差,在群众中缺乏号召力;有些老年党员生活困难,靠组织上照顾只是杯水车薪,影响党组织的凝聚力;还有外出务工流动党员的增多,使组织上管理难度增加。
3、从严治党的力度不足,影响党员先进性体现。当前许多党员特别是老年党员对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治安相当关注,随着社会上落后现象、经济中的无序现象、党内的腐败现象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侵蚀着党的肌体,一些腐败案件的查获曝光,使部分党员产生错觉,认为这么多高官、大官都要犯罪,本人作为普通党员发挥作用有啥用。同时,社会治安的不尽人意,也导致部分党员对党和政府的不满意,影响先进性体现。个别干部工作作风差、作风不实,不以身作则,不执行党的政策法规,也一定程度对党员产生负面影响。
4、管理水平的不适应影响党员先进性体现。党要管党,关键是要逐步实现党员管理的科学化。这方面不适应表现在二方面。一方面党组织习惯于粗放管理,缺乏目的性、预见性、规范性,往往凭经验简单地看开了多少会,发展了多少党员,开展了多少活动,建立了多少制度。初级阶段的初级管理引发形式主义陋习,使党员管理仅仅停滞在浅层次管理上;另一方面党务干部素质不适应。由于部分同志对党建工作的重要性缺乏全面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存在着“抓经济实惠多,抓党务麻烦多”的心态,应付差事,个别党务干部文化偏低,专业结构不合理,运行机制跟不上,显得力不从心。
四、工作措施:
调查结果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是:必须把着力点放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让党员先进性体现在具体行动中。
1、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党员个体素质。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头脑,引导党员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是我们须臾不可背离的理论依据,只有坚持这一理论指导,才能使党员管理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在坚持每月一次党日活动的同时,可以让党员来轮流主持,一是变被动为主动去学习,二能提高综合能力和兴趣。
2、要找准载体,分类管理,凸现基层党员先进性。以党校为主阵地,对全镇党员实行针对性轮训,让各行业党员在各自的主题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对党员实行分类管理,首先是按年龄层次提出不同要求。老党员要凭借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充分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将党支部的决议向群众做好宣传,为组织分忧;协调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