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毕业班学生思想、学习现状分析
六年级毕业班学生思想、学习现状分析
——汉坝小学数学组
小学六年级对于学生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尤其是总复习阶段,是一个很微妙的时期,也是一个很关键的时期。在这个关键的时期,六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是怎么样的呢?他们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吗?如何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呢?对与学习的态度又是怎样呢?这些问题都不容在座各位的忽视。为此,为了使此阶段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为了圆满完成小学数学教学任务,我们六年级数学组就学生思想、学习现状做了一下深入的分析:
一、学生思想、学习现状分析。
1、浮躁,学习浮躁,做事浮躁。他们有一颗不能安抚下来的心,不能真正静下心来搞学习。这是最棘手的一个问题,表现在方方面面。例如早上来了,学生自己安排时间时,看书的不多,讲话聊天的多,下课铃声响了,你可能还在说最后一句话,就有人已经迫不及待地站起来准备冲出去玩了,说明铃声响之前人家都已经做好准备了,或许已经忍耐了半天了。仿佛这四十分钟的忍耐就是为了这一会的激情。
2、家长的的溺爱,致使心理问题学生较多。现在我们在管理教育学生方面比较注重体现人性化的一面,重视与学生的交流,关心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但学生把那种“小皇帝”、“小公主”的作风、脾气都带到了学校,时时以自我为中心,对于老师很婉转的批评都不能正确接受。有的学生甚至采取离校回家、骂老师、摔东西、顶牛等行为来对待老师的教育。
3、抄袭作业之风严重。很多学生很少自己独立完成作业,也拒绝父母每天晚上的检查签字,每天就拿别人的本子抄作业来应付教师的检查。实在没有时间抄,就干脆交空本子或不交作业。
4、缺少竞争意识,学习氛围差。学生普遍缺少学习的目标方向,没有竞争的意识。部分学生的学习欠缺主动性,存在依赖性,学习的动力来自督促,学习的目的是因为老师和认真负责家长的检查。这一部分学生每个班都有少数或个别学生因为家长对学生学习的不重视不关注态度,对学习完全是应付差事、敷衍了事,差的作业在老师三令五申要求补齐的情况下,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和重视,所以长期差作业和经常差作业的情况得不到解决。学困生更是没有学好数学的兴趣,满足于现状。有的学生很坦率地告诉老师:我根本不想老师给我辅导。还有的学生认为:现在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我肯定可以进初中读书的。
5、学生学习存在懒惰思想。不愿意去积累,不愿意深度思考问题,不愿意自己探究问题。例如复习与预习,老师不检查,他就不去做,你明天检查,他明天再准备,而且准备也是效果不佳,六十几个学生,都要老师来一个一个检查,一篇一篇检查,时间不允许,但是家长那里不落实,学生检查时间也不够,效果不可靠,这就是存在的现实问题。作业中存在着敷衍,遇到思考题,随随便便肤浅写几句,不愿意多问,不愿意多思考,不愿意多写,这是个普遍现象,对自己学习有较高要求的人不多。
6、进入六年级,学生们的知识广泛了,内容增加了,难度加大了,作业量相对多了,学习方法改变了。所以出现了一部分同学求知欲增强,对知识十分渴求,总有一股生怕落后的不服输思想,学习很自觉;而有一部分同学则出现惰性,怕辛苦,或因为学习不好而自信心丧失,破罐子破摔,成绩出现较大滑坡;也有一部分同学协调不好同学科的学习,出现偏科现象。
7、两极分化的情况日趋严重。学习后进生不光是基础差的学困生,他们往往又是学习习惯差的学生,更是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老师补差争抢的对象,在校时间特别紧,对老师来说,补差压力巨大。老师的很多精力都放在他们身上,从而造成了对一些中上基础学生的辅导和关注不够,又会形成新一代的学困生。
8、六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上的一些变化,同样会引起心理上的一些变化,思想从单纯走向复杂,开始有自己意向,同时他们是非辨别力弱。少部分的女孩子表现出在课堂上心不在焉,整节课发呆,听不进教师的讲课,对老师的主动交流采取回避态度。
二、形成的原因分析。
1、学生进校时间不一,基础参差不齐。很多优秀学生相继从班级转出,很容易挫伤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毕竟,我们很多时候仍以成绩来评价一个教师好与差。转进的很多学生学习基础不是很好,加之转校学生对新环境的适应都需要一个过程。适应能力较差的学生很可能在这个时期沦为学困生。
2、家庭教育管理的缺失。如今,学生家长的素质参差不齐。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方法方式上是存在许多问题的。有的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从小呵护备至,致使孩子娇生惯养,形成成了懒惰、自私、霸道的性格。有的家长对孩子不闻不问,总认为孩子送到了学校,教育学习就是老师的事情,致使孩子形成散漫、贪玩、不负责任的个性。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溺爱、放松,造成了一种学习监督上的脱节或背离,学生到了六年级复习阶段就会充分利用这个空挡,逃避学习,拖欠作业,玩性一天比一天重,成绩就一天比一天差。家长对教师工作的不配合,造成了教师教育管理上的重重困难。
3、学生正确的学习观的缺失。在毕业班中有一部分学生会存在两种错误的想法,一种认为自己是学校的“老大哥”、“老大姐”了,在学校也是“经验丰富”“什么都经历过”,现在就要离开学校,一切无所谓,因此放松了对自己的纪律要求;另一种认为自己该学的也学了,该会的也会了。特别是有的学生甚至个别家长认为,现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直升初中,于是放松了对学习的要求。有第一种想法的同学的突出表现就是平时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对老师的要求漫不经心;有第二种想法的则表现为懒懒散散,不求上进,甚至有的甩起膀子玩,学习目的不明确。
4、教师关注与辅导方面的疏忽。学生学习上出现障碍,教师应该是最先发现的人。学生行为上出现了偏差,教师也应该是最先知道的人。一旦发现了学生学习上的障碍,教师就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和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跟上全班的学习进程。等学生的成绩已经掉到无法追赶,再去辅导就一切都是徒然。同时,一旦学生学习行为上出现状况,教师也应该及时与家长联系,让家长参与到教育管理中来,或让家长想办法解决。
5、社会环境的影响。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这足以深深吸引这学生们。但现有的判断能力还不足以让他们明白“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没有压力的生活环境,使学生看不到大人为生存而付出的艰辛,感受不到竞争的激烈。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体现的是教育的公平性,为的是提高全民素质,家长学生的理解是:人人都可以上初中,从而放松了对孩子应有的管理和教育。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我相信,我们毕业班的老师如果都能认真分析学情,了解其成因,找出对策,针对学生现状做好复习打算,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使毕业复习收到实效。
2012.5.20.姬 鸿 云
第二篇:初中学生思想现状分析
初中学生思想现状分析
一.政治意识方面
大多数初中学生都有较强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热情,在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及国家统一等方面表现出很高的认同度。96%以上的学生赞同我国政府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轰炸我驻南使馆后所采取的态度,98%以上的学生赞同政府坚决反对“台独”。他们关心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希望祖国繁荣昌盛;他们拥护党的领导,拥护改革开放政策;具有较强的批判意识,对社会上的腐败现象深恶痛绝,拥护政府的反腐倡廉工作。
调查显示,广大学生在基本政治观点和重大政治问题上的态度是正确的。但对是否需要采用多党执政(即是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制度,有近30%的学生认识模糊;另有近40%的学生认为不管实行什么制度,只要国家能强盛就行。这说明他们对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还存在不少的困惑。
二.人生价值观方面
调查表明,当前初中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总体是健康、积极的。90%以上的学生认为青年学生应该有崇高的理想,70%以上的学生认同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信念。
对“政治信仰”方面的调查,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只有不到20%的学生有明显的政治信仰,且从初一到初三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对幸福的理解调查显示,竟有92%的学生把幸福理解为拥有幸福的家庭。小小年纪竟把家庭看得如此重要,这很容易消磨青少年的意志,应引起教师和家长的高度重视。当被问及“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实现人生价值”主要靠什么时,竟有45%左右的学生回答靠运气,这表明现代初中学生中仍有相当一部分人相信命运、相信运气,这与崇尚科学的校园显得格格不入。
在公与私、个人与集体关系问题上,价值观存在着个人价值倾斜的倾向。初中学生的集体观念比较淡薄。调查显示,只有不到60%的学生表示愿意参加集体活动,许多学生对参加集体活动缺乏应有的热情。初
一、初
二、初三三个年级分别有11%、24%、33%的学生表示不愿担任学生干部,以免影响自己的学业。愿为集体做实事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反而下降,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忧虑。
调查还显示,广大初中学生的劳动观念比较淡薄。持劳动最光荣观点的不到60%,只有30%以下的学生平常帮父母干些家务,自己洗衣服的女生约占35%,男生只占6%。学生在择业上也体现出了对劳动认识上的偏差,选择农民的约占1%,选择环卫工人的仅占0.5%左右。部分学生贪图安逸、舒适的生活,轻视体力劳动的倾向实在令人担忧。
三.法律意识方面:
当前的初中学生,尤其是初
二、初三学生已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具有遵守法律和维护法律的观念。有80%左右的学生愿意劝慰其触犯刑律的亲属投案自守,表明大多数学生的是非标准是清楚的,懂得基本的守法要求。但值得注意的是,初中学生守法的自觉性是不平衡的。尤其是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这种不平衡性更为突出。如愿意依法服兵役的只占不到40%,而80%以上拥有摩托车且离校较远的学生(不足16岁)都希望能骑摩托车上学,集中体现出初中学生守法观念的淡薄。他们的自觉遵纪守法意识低于法制社会的要求,运用法律武器自我保护意识又明显低于守法意识。很多学生对别人依法维护合法权益,打击违法犯罪表示理解和支持,但对自身合法权益需保护时,则很少想到求助于法律。这也反映了初中学生法律意识上存在的问题。
四.道德观念方面:
调查显示,初中学生大多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有80%以上的学生愿对赈灾,捐助希望事业慷慨解囊;有近70%的学生表示愿对老弱病残孕让座;有85%以上的学生表示应遵守公共道德。
调查还显示出这样一种现象,大多数学生愿采用捐款等方式在经济是资助别人,但愿在情
感上、道义上关心同学和朋友的比例却相当小,初
一、初
二、初三学生中分别占58%、46%、40%。这表明初中学生对友谊的理解是相当模糊的,他们把金钱与友谊等同起来,也该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五.心理品质方面: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约有80%的学生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了信心,显示了绝大多数学生乐观豁达的健康心理。有70%以上的学生能正确面对竞争。但只有约一半的学生认为自己有较强的自控能力,能正确处理学习与娱乐的矛盾。有75%以上的学生表示能自己克服各种生活困难,但只有56%的学生表示能克服学习上存在的困难。这表明多数学生的意志力正在逐步增强,但仍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心理发展方面存在不容忽视的障碍:他们一方面渴望成才,另一方面面对困难和挫折又很容易消沉;他们一方面要求独立,憎恨家长干预,另一方面又离不开对家庭的依赖;他们一方面憧憬未来,另一方面又缺乏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和坚强意志。所有这些,实质上反映了当前初中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独立自主与自立能力的矛盾,自尊与自卑的矛盾以及自我控制的欲望与自我控制能力的矛盾,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初中学生的思想特点
一.现代意识显著增强
当代初中学生思想活跃,勇于探索,比以前的初中学生具有更强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放意识等现代意识。
在自主意识方面,现代的初中学生崇尚自我、发展个性,有强烈的参与欲和自我表现欲,有强烈的自主、自立和自理要求,他们认为自己已长大成人,希望能摆脱对家长、老师的依赖,得到家长、老师和社会的理解和尊重。在竞争观念方面,他们喜欢接受挑战,要求公平竞争,对竞争跃跃欲试。随着社会主义法制的不断完善,初中学生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深入,他们比成年人更能接受外来的新鲜事物,接纳媒体传播的各种文化信息,崇尚横向思维,具有一定的开放意识。
二.对基础道德的认识与态度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态势
随着初中学生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教师已不再是他们心目中的权威,个别学生甚至连最基本的尊师也已抛于脑后。遇见别人遭车祸等需要帮助时,有近50%的学生会首先考虑这件事是不是会影响自己上学或考试,若不影响自己才会出手相助。在车上发现小偷时,有近60%的学生怕报复不敢干预,另有26%的学生则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思想。种种迹象显示,当代的初中学生见义勇为,敢于为弘扬正气、打击不法行为而献身的勇气正在逐渐减退。
三.自我要求偏低
有相当数量的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严重脱节,许多学生能明辨是非,并要求他人遵从道德准则,但自己却很少付诸实践,缺乏应有的道德责任感;他们要求别人依法服兵役,遵守交通法规,但自己却总想设法搪塞。他们要求其他同学遵守纪律,上课时保持安静,但自己却常常做不到;他们要求别人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自己却奉行“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准则,总设法公私兼顾,甚至能容忍自己或家人为了个人利益损害国家或集体利益。
四.价值观趋向务实化、功利化
调查显示,现代的多数学生都把收入丰厚、就业稳定作为重要的择业原则,对目前收入不丰、工作条件艰苦的工作敬而远之,对体力劳动更是压根就瞧不起。这种优先考虑个人经济利益,考虑国家利益和社会需求明显滞后的择业倾向,是务实化、功利化的典型表现。初中学生在接受新观念和信息的同时,也受到了负面影响。弄虚作假、自私自利的思想潜滋暗长。因此笔者认为,初中学生价值观趋向务实化、功利化是市场经济与社会环境重利性在学生思想上的反映。
当前初中学生思想状况成因分析
一.社会、经济因素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给人们观念的改变带来了空前的动力。一方面,初中学生关注改革开放的进程,希望祖国早日强盛,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成才的愿望和学习自学性不断提高,与改革开放相适应的现代意识日益增强。但国有大中型企业长期亏损,大量职工下岗待业;腐败现象滋长蔓延;再加上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等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严重曲折,便我们的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产生了困惑和迷误,这是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认同度低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和自主性,促使人们奋发向上,务实求真,积极进取,追求自强、自立的独立人格。当前初中学生竞争意识和自主意识的增强,正是市场经济正面效应的体现。但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诱发了损公肥私、弄虚作假的现象,金钱至上、自私自利的思想暗滋渐长。很多学生讲求实惠,追求自我价值,而国家观念、集体观念和社会责
任感趋于淡漠,与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学校教育因素
问卷调查中显示出的初三学生对重大政治原则问题的认同度明显高于初
一、初二学生;在法律意识方面,初
二、初三学生明显强于初一学生;而对基础道德的认同度,初一学生又高于初
二、初三学生。这与初中阶段各年级的课程设置有着直接的关系。事实说明学校加强德育工作和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是卓有成效的。但由于学校工作中仍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对学校的德育工作特别是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带来严重干扰:有的学校随意缩短课时,以增加中考课程的课时;有的学校忽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着力培养学生解答难题、偏题的应试能力。在这些学校,思想政治课被当作单纯的知识传授课,有的甚至只在考前让学生死背答案,造成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当前初中学生普遍存在的自我要求偏低,基础道德缺失的现象,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有极大的关系。
三.家庭教育因素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学生家长都希望其子女能考上好大学,找份好工作,以便在激烈的现代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当前的学生承受着家庭空前的压力。一方面,父母的高期望值为初中学生的成长带来良好的推动作用,在不同程度是促进了他们的成长。但另一方面,他们又处于父辈和祖父辈过分宠爱的包围之中,造成他们对家庭的依赖性过强,自立能力和自控能力偏低。许多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以自我为中心,人际相容性差,感情脆弱经不起挫折。近年来一些学生离家出走、自杀现象时有发生,与家庭教育不良,学生心理承受力差有着内在的联系。
加强初中学生思想政治课教育和教学的对策建议
一.深化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材和课程改革,加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
如何用邓小平理论来武装初中学生的头脑,把他们的思想统一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思想上来,是当前初中思想政治课改革,特别是教材和课程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首要任务和根本措施”。这有助于引导学生更好地领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精神实质,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和观点,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在思想、政治、道德、法纪、心理诸方面得到健康的发展。在当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确有许多新问题需要给予新的理论来说明。在教材编写或改革中,要不断吸收理论界已被公认的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研究成果,同时努力增强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更好地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才能更好地提高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的信度和说服力,促进初中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真正提高。
调查显示,当前初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设置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上,发挥的作用是比较明显的,是其它课程所无法替代的。但在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在初中阶段,道德意识、行为规范、集体主义、公民意识、社会主义优越性等教育内容在思想政治课中虽有较大的篇幅,但理论过多,实践内容不足,难以对初中学生产生心理共鸣。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品质养成教育内容在教材中虽有反映,但篇幅偏小,并缺乏应有的感性材料及理论支撑,难以适应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实践证明,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与道德教育、法律意识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学生的心理状况与他们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也存在着很高的关联度。因此,应对初中思想政治课程进行全面改革,把思想政治课教育与其它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相结合,把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同
道德教育、法律意识教育、心理品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深化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改革,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根据当前初中学生思想发展中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脱节、理论认识和能力水平的不协调的实际,教师在教学时,要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他们的成长需求、接受基础、认知特点和思想实际,注意贯彻启发式的教学原则。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是学生不断地听,不断地记,没有思考的余地,没有咀嚼的时间,只入耳,不入脑,似过眼云烟。久而久之,学生会把思想政治课当作是一种负担,会产生厌烦情绪。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这种课堂教学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作为教师还应懂得,再好的教材,尤其是思想政治课教材一定存在着“时间差”,同现实总会有一定的距离,而当今改革开放时代,日新月异,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的基础上,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及时联系热点,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领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观点的精神实质,努力将学到的基本理论和社会科学知识转化为能力,内化为概念,外化为行为,使学生对政治理论真正“懂”和“信”,并切实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心理素质。在考核方法上,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着重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接受程度和运用能力,把检查和促进知识、能力、觉悟的提高和认知与行为的统一作为考核的依据和出发点,切实改变以升学为中心的单纯的考核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应试能力的做法,把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撰写小论文和实验调查报告、书面考核和行为表现考评结合起来,以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目标的落实。
三.加强与其它德育渠道的配合,健全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网络
当前初中学生的思想状况,既与学校教育有关,又与家庭教育、社会环境有关。因此,为加强对初中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在学校内部,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与班主任工作、团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班团队活动、社会实践“三线”的协调作用,在各科教学、各项教学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完善学校德育教育体系。同时建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一体化的德育教育网络。家庭对初中学生的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充分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要结合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开展各种形式的家长会,改善家庭教育状况。社区教育对初中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有着特殊的作用,我们要紧紧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优化社会环境,净化社会空气,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工作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要努力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其他德育渠道的协调,强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网络,以形成教育教学的合力,取得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教育实效的综合效应。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发挥政治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实践表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政治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育质量的关键一环。只有政治教师加强自身的进修、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修养,特别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素养,切实加强专业基础,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为了适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我们政治教师要勇于改革、更新观念,不断调整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艺术和水平,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积极探索思想政治课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策略,努力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教学艺术的魅力,教师人格的魅力,扎扎实实地推进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开创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新局面。
第三篇:学生当前思想现状分析
如何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一)、教师与学生平等的关系。
(1)、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应该充分尊重每个学生人格,不能侵犯学生合法的权益。
(2)、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充分发展个性特长,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特征及个性,使学生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教师应该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不能唯成绩论,应该一视同仁,不歧视学生,应该主动的给予学生生活、学习和心理上帮助。
(二)、教师与学生的管理关系。
(4)、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对象,应当因材施教。
(5)、教师对学生出现的不良现象和行为,应该及时纠正,指导,适当的进行批评教育,保护学生身心健康发展。(6)、教师应当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7)、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以自身高尚的人格去影响学生,以言传身教去感染熏陶学生。
(8)、学生犯了错误,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改正的机会。
当前学生数思想现状分析
(一)、存在问题:
(1)、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自私,狭隘,承受挫折能力差,不懂得如何与他人正确交往,不会尊重关心他人,缺乏基本的社会公德。(2)、留守儿童:性格孤僻,不合群,心理封闭,不与他人交往,或过度放纵,无人管教,不可驯服。
(3)、唯成绩论:现在的学校教育,普遍以成绩评价学生,不重视德育与体育。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作业多,资料难。学生厌学,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学生经常逃避现实,缺课、旷课,教育手段落后,简单,师生关系恶化。
(4)、社会传媒:社会上的不良风气,黄赌毒的危害,网络、影视、报刊杂志等文化传媒的不良影响,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所交往的生活人群,造成的不良印象,社会风气,人文习俗的影响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意义
(1)、使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2)、净化社会风气,使学生健康和谐发展。(3)、维护社会稳定。
(三)、途径
(1)、全社会共同负责,学校、家庭、社会、大众传媒等,多位一体,齐抓共管。(2)、树立教育意识,加强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加强教养,实施,监管,追踪,反馈,修正。
(3)、加强学生学校教育,抛弃唯分数论,重视学生德育考核,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机制。
第四篇:中职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摘 要】 中职教育教学应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重视个体差异。本文在分析中职学校现状和中职学生学习兴趣缺失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激发中职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大力推行一体化教学模式;积极倡导开发校本教材;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巧妙利用电子产品。
【关键词】 中职教育;学生;学习兴趣;缺失原因;激发途径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指导意见及激励政策,作为职业教育的实践者之一的中职学校相应的进行了一系列的质量提升改革。然而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学习效果却不近人意,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与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缺失有关。
一、中职学校的现状
从学生自身来说,学生年龄偏小,理论知识薄弱,自主学习能力欠佳,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从学校来说,中职学校教学模式落后;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还普遍存在;教师队伍中双师型教师数量远远不足;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等。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计划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对其以后的职业生涯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二、中职学生学习兴趣缺失的原因分析
1、社会原因――偏见依然存在
目前社会上普遍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上中职学校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产生这样的原因一方面与个人自身能力有关系;另一方面中职学校毕业的学生普遍存在收入不高,就业环境差,社会认可度低,上升渠道有限等客观原因存在。
2、学校原因――课程体系僵化、教学手段单一
现在大部分中职学校仍然采用以教师拼命的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被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对学习没有信心,甚至有的学生对个人能力的产生怀疑,加重学生的自卑感,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在课程设置上中职学校仍沿用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的“三段式”培养模式。学生进校首先从他们“极其反感”的基础课学习开始,在基础课还未完全掌握的情况下,又进入专业课学习,直接导致学生对理论学习进入“腾云驾雾”的状态,这样一来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消失殆尽。还有现在的专业课教学中,过于追求理论体系的完整性,理论内容过于冗繁,课程之间缺乏沟通,知识重叠现象突出。而教师仍然停留在 “两支粉笔、一本书”照本宣科式和“一视同仁”的灌输式教育阶段,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对知识的讲授,轻视对知识的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使用的程度不高。
3、学生原因――基础差
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对学生文化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要求的研究》课题组2007年秋季对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4000多位中职学生的数学和英语水平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有59.7%的学生的数学成绩和72.2%的学生的英语成绩没有达到初中二年级应有的水平,其中46.6%的学生的数学成绩和38.6%的学生的英语成绩没有达到小学毕业应有的水平。学生上中职学校要么是就业年龄不到要么是家长要求,作为主体的学生个人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是被动接受。因为上学目标的不明确直接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中的懒散习惯依旧存在。
三、激发中职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
1、大力推行一体化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属于实践性的教育。学生的积极参与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而一体化教学紧紧抓住了中职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将课堂教学转移到实习车间,将专业理论知识融入实践操作当中,这样不仅改变了原来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大有裨益,同时对学生的独立探索及合作精神起到很好的培养作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巧妙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自身潜力,使教学效果起到事办功倍的效果。
2、积极倡导开发校本教材
大部分中职学校目前采用的是国家统一编写的教材,这就存在教材内容和校情、区域经济不相适应的情况发生,基于这个问题,应该鼓励学校结合学校实际和区域经济现状进行校本教材的开发。校本教材的开发应结合学校当前的教学条件,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以任务驱动型的项目化教学为依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好内容的难易程度,保证学习内容的循序渐进,在照顾到全体学生共性的同时,兼顾到学生间的个体化差异。
3、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手段也正在日新月异,传统的教学手段,太过于平面化,手段单一,对学生的个人素质要求较高。而现在的中职学生本身存在很多问题,这个时候如果教学手段不能与时俱进的话,教学效果就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例如在教学过程中综合采用多教学手段就能很好克服传统教学方法平面化、单一这个缺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综合采用动画演示、模拟仿真、现场教学等手段,使知识点更加立体生动。例如在讲解“轮系”这个知识点时,可以先提出问题:汽车是如何实现速度之间变换的?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汽车变速过程中轮系运动变化的动画,这样一来学生对“轮系”的工作变换有了初步了解,然后带领学生到车间打开车床的主轴箱,让学生观察车床在变换转速时轮系的工作过程,进一步加深对轮系工作过程的理解,在学生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的情况下再讲解轮系的理论知识及相关知识点,这样一来,老师讲的轻松,学生学的轻松,教学效果大大增强。
4、巧妙利用电子产品
现在的中职学生对电子产品使用的热情高涨,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巧妙加以运用,教学效果超乎想象。例如教师可以把一门课的知识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把每个知识点的讲解、运用录制成视频,每个视频的时间限制在10分钟以内,然后将视频给学生共享,这样学生就能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从而改变以往学习只能在课堂的弊端。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等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相比有其独特的一面,这就要求中职学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引导,在追求学生共同提高的同时,兼顾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从建立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以兴趣促思考,从而进入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第五篇:六年级学生语文课堂学生学习现状分析(杨生金)
六年级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现状分析
南安九年制学校
杨生金
课堂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阵地,学生知识的获取与能力的提高主要是在课堂内完成的。任何一种旨在改革教学活动的研究和实践,都直接或间接地指向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为此,课堂教学的效果问题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与研究,有效教学巳成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很多,既有人文性因素(教师、学生及情感因素等),又有科学性因素(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方法的运用及教学媒体的选择等),调查了解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现状,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就六年级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进行实验研究,开展学生课堂现状调查分析。现将其调查分析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目的
新课程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的本质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又是自主发展的主体。课题研究者旨在通过充分调查和研究学生,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和个性差异使进行有效的教学。致使语文课堂教学变成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和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益,达到课堂40分钟真正有效。
二、调查对象与内容
调查对象:现南安九年制学校六年级学生30人。
调查内容:首先是调查和研究班级学生的整体发展水平,使教师的教学具有面上的指导作用;其次是研究班级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我们的教学能够支持学生的个性发展。要研究每一个学生,就要深入调查学生主动参与度、学习方法、知识现状等学习水平,调查学生对本学科的了解程度和期望值,调查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
——调查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去了解和研究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行为、参与习惯、知识水平等情况,使之教师上课能因材施教,学生在课堂内能获得最大的收益。
——调查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期望度。作为实验教师,在了解学生对该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了解学生的期望度,充分利用“最近发展区”原理,根据学生最适应的学习需要,设计出有准确定位的学习方案。运用创新的方法进行有效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查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运用多种方式去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方法、教学水平、教学积极性态度等方面的真实的评价,以便更好地调整和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结构,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使学生因“亲其师,而信其道”,致使教师的“导学”,学生的“自学”和谐高效。
三、调查的方法与形式
众所周知,调查了解学生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至关重要,为了便于开展好课题研究,我们遵循分散与集中的原则,尝试以下方法进行调查了解学生。1.水平测试法。在教学伊始前对实验班级每一个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全面的测试。学期中分阶段从不同的方面进行调查式测评,对学生学习水平的变化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建立个体档案,时时关注学生的动态。使之教师能准确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2.课堂观察法。作为老师在课堂上能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善于观察学生学习语文的表现,如:读书、思考、讨论、听讲、笔记、练习等情况,还要跟踪观察学生在课余的行为举止。做到通过观察学生的外显表现判断学生内心需求,对学生的学习问题进行及时诊断,还辅之以相应的学习方法、策略,驱动学生的兴趣激点,由师生一对一引导产生一对多引导的效果,使课堂40分钟扎实有效。
3.问卷调查法。采用学生问卷的调查方式进行调查,获取多方面较为客观的信息。把想要了解的内容分列出若干子项,编制成问卷,发给学生作答,再收集了解调研情况。还对问卷所得的信息要作出好、中、差三类学生的需求分类统计,及详细的问卷分析,最后形成书面分析报告。以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学生知识层次、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情感态度,为调整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标的切入点和方法途径找到合理的依据。
4.个别谈话法。巧用个别谈话法调查了解学生。如在课堂上一发现学生的异样情况(学习行为特别、学习兴趣不高、思维表现有变化等),应选定谈话的对象,想好谈话的目的,确立谈话的框架,设想好谈话即兴生成的问题,选择课余适当的时间,进行个别谈话,以朋友的角色与学生交流家庭生活,兴趣爱好,最近读书情况,对孩子感兴趣的电视剧或流行歌曲的看法等等,与学生的交流中去捕捉反映他们心理变化或需求的信息。通过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融,真正地了解学生,获得更多有价值,有利于学生深度发展的信息。
5.走访了解法。因学生的生活是立体的,要教育好孩子,教师就要经常去访问学生的家长或亲友,访问学生家庭所在社区的相关人员,多角度了解学生在家庭或社会的情况,做好访问的记录,建立校外访谈跟踪档案。使社会、家庭、学校三者教育达成一致。
根据调查结果,收集整理、归档总结,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并进行跟踪调查、测评记录并及时反馈。为课题突破性进展提供一批宝贵的资料。
四、对我校语文课堂中的学生学习现状问卷调查与分析
语文课堂中的学生学习现状问卷调查
请你在下列选择题的A、B、C、D等选项中作答,可以多选,还可以补充。
1.你认为语文课是:
A、有趣的 B、枯燥的 C、令人兴奋的 D、一般,无所谓 2.你语文课堂上最喜欢哪种学习方法?
A、认真听讲
B、合作交流
C、自学探究
D、游戏互动 3.当你在语文课堂上没有掌握住所学知识时,你会怎样做? A、上网查阅资料
B、问同学
C、问老师
D、问家长
4.你的语文老师提问主要针对:
A、大部分同学
B、部分优等生
C、部分后进生
5.你认为语文老师教学时,哪一种方法你听课专注些? A、灌输式教学法
B、朗读教学 C、故事教学
D、情境教学 6.你在语文课堂上参与学习的情况? A、积极主动地学习
B、喜欢诵读
C、较少主动答问、提问或参与讨论
7.语文课堂上,你有注意力不集中或做别的功课的习惯吗? A、经常有
B、偶尔有
C、从来没有
8.你认为现在的语文课堂:
A、和谐互动、活跃而有序
B、书声琅琅、议论纷纷
C、枯燥无味 9.你对小组合作操练学习这种形式感兴趣吗?
A、感兴趣
B、有时感兴趣
C、没有兴趣
10.你对语文情境学习这种形式感兴趣吗?
A、感兴趣
B、有时感兴趣
C、没有兴趣
调查结果统计 1.你认为语文课是:
A、有趣的 54%
B、枯燥的 7% C、令人兴奋的25% D、一般,无所谓14% 2.你语文课堂上最喜欢哪种学习方法?
A、认真听讲8% B、合作交流18% C、自学探究34%
D、游戏互动 40% 3.当你在语文课堂上没有掌握住所学知识时,你会怎样做?
A、上网查阅资料38%
B、问同学 53% C、问老师 28%
D、问家长
10% 4.你的语文老师提问主要针对:
A、大部分同学 60% B、部分优等生
30% C、部分后进生 10%
5.你认为语文老师教学时,哪一种方法你听课专注些? A、灌输式教学法 8% B、朗读教学50% C、故事教学40%
D、情境教学20% 6.你在语文课堂上参与学习的情况? A、积极主动地学习80% B、较少主动答问,提问或参与讨论 20%
7.语文课堂上,你有注意力不集中或做别的功课的习惯吗? A、经常有
0% B、偶尔有 20%
C、从来没有 80% 8.你认为现在的语文课堂: A、和谐互动、活跃而有序16%
B、书声琅琅、议论纷纷74%
C、枯燥无味10% 9.你对小组合作操练学习这种形式感兴趣吗?
A、感兴趣 49% B、有时感兴趣 51% C、没有兴趣
0%
10.你对语文情境学习这种形式感兴趣吗?
A、感兴趣46%
B、有时感兴趣 54%
C、没有兴趣0 调查结果分析与反思
调查结果分析:从调查结果看来,学生对语文课感兴趣或令人兴奋的加起来仅有54%,认为自己主动参与课堂的也仅仅占到80%,认为语文课没有一点兴趣的也占到了10%。喜欢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喜欢情境教学方式的也只占到49%—46%。调查反思:通过以上的数据显示,表明了我们的语文教学现状令人担忧,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尽管在教学中教师也尽可能地使用了游戏、小组合作、情景教学、各种形式的操练活动等,但仍然没有调动起大部分同学的学习热情。这引起了我们的深刻的反思、。
调查分析原因:经过调查、访问等形式,我们认为部分学生不太喜欢语文课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语文是小学一门基础课程,但是仍然没有引起家长、教师和学生思想上的重视。小学阶段绝大多数家长和部分教师认为只要上好语文课就行。而家长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正是这种心理在作怪,所以学生才学习不专心。没有引起他们思想上的重视。2.教师教学方法不丰富
由于教师也在思想上存在上述认识,所以就表现在教学上还在采用老一套的教学方法,殊不知这样的课堂学生又怎么会喜欢呢?有些教师虽然也采用了一些灵活的教学方法,但形式单一,不能够吸引学生,长此以往就使学生失去了兴趣。解决问题的措施:
1.做好家长、学生的思想工作,使他们认识到语文学科的重要性。2.教师应该提高思想认识,努力学习新课程标准,提高自身素质。
3.教师要尽可能地采取情境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下功夫,形式要灵活,不能敷衍了事。
总之,本课题实验,是一项针对班级授课制弊端与目前教学新要求“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原则相冲突而进行的教学尝试与实践研究。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状态、能力水平、心理状况、潜力倾向、课堂学习的主动性等个体差异为基础,以学生课堂教学为主要途径,以学生能得到充分的、和谐的、健康的发展为最终目的,主要在如何运用最优化的分层教学策略进行实验实施,最终寻求并形成了怎样合理的分层教学模式、策略等方面以及相关应注意问题上做进一步的探究。最终逐层完成总体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