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光是怎样传播的》教学反思
1.新课导入不能很好的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提出几个问题,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或者玩个小游戏,提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2.教师做演示实验时,老师在讲台上做下面的学生看不清楚.只有前排的学生可以看得清楚,后面的同学根本看不到。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拍请老师帮忙拍下来,用多媒体播放给学生看,这样有利于学生看得明白实验的过程,学生在自己做时也能明白实验的步骤。
3.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多一些评价语,回答对的要给予肯定,再重复一遍,回答错的让其再想想。这在平时可能有时忽略了,学生也不知道自己回答的是否正确。
4.在说到影子是怎样产生的,我就让学生凭自己的经验来说,这当中可能很多学生还不是很明白。如果能用一些有关影子的图片,学生会更容易理解。
5.在本节课我使用了多媒体,但是都静态的,以后制作时要考虑多用些动态的,这将会较好的吸引学生,效果也会更好。
6.课堂教学。在课上,有个别学生说话的现象,每个班都有这样的学生,可以把他们分开坐,看看效果如何。
7.验证光的传播路线时,除了书上介绍的两个实验,其他的学生很难说出其他方法,缺少发散思维。
第二篇:《光是怎样传播的》的教学反思
(1)
这节课让我很为难!实验如何开展?是利用工具箱里的材料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观测,还是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材料课后去开展?我一直在思考。最终,今天上课我还是采用了第一套方案。因为我觉得让孩子们课后去开展实际效果并不会好!如果要在课堂上完成这个实验,时间是最大的问题,如果每隔10分钟测量一次,一节课最多测量两次,那是很不科学的。于是决定每隔五分钟记录一次,这样可以得到四到五个数据,可以寻找一定的规律。下午3点45分到4点15分,在五(3)班上了,测得了四个数据,在课堂上完成了交流,并得出了规律,大约每过五分钟,太阳角度会有1度左右的变化,长度会变化0.5CM左右。接下来是第二天上午10点50分到11点30分,在五(2)班进行同样的教学,最终在处理数据的时候却发现了问题,基本上得不出规律。(2)班的课堂习惯向来是最好的,实验探究能力也很强,难道是在(2)班我没上好?应该也不是!最大的问题应该出在时间上。由于10点50分到11点30分接近正午,影子的变化正处在由长变短向由短变长过渡的交接处,在这个时间关口,时间间隔又这么短,本身现象就极其不明显,加上学生操作的一些误差,最后得到的数据五花八门也不足为怪了!本以为这节课有太阳就成了,没想到要考虑的问题还有这么多,以后应该引起更高的注意才行啊!
(2)
学生的室外测量活动开展的很充分,分组实验自己管理的很好。关键是要让每个参与的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活动的目的达到了。但学生的分析和科学家的看法并不完全一致。教师要注意课堂生成和引导,但是更要注意要求推理的时候要尊重事实证据。
(3)
这节课让我很为难!实验如何开展?是利用工具箱里的材料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观测,还是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材料课后去开展?我一直在思考。最终,今天上课我还是采用了第一套方案。因为我觉得让孩子们课后去开展实际效果并不会好!如果要在课堂上完成这个实验,时间是最大的问题,如果每隔10分钟测量一次,一节课最多测量两次,那是很不科学的。于是决定每隔五分钟记录一次,这样可以得到四到五个数据,可以寻找一定的规律。早上10点10分到10点45分,在五(1)班上了,测得了四个数据,在课堂上完成了交流,并得出了规律,大约每过五分钟,太阳角度会有1度左右的变化,长度会变化0.1CM左右。接下来10点55分到11点30分,同样在五(2)班进行教学,最终在处理数据的时候却发现了问题,基本上得不出规律。(2)班的课堂习惯向来是最好的,实验探究能力也很强,难道是在(2)班我没上好?应该也不是!最大的问题应该出在时间上。由于10点55分到11点30分接近正午,影子的变化正处在由长变短向由短变长过渡的交接处,在这个时间关口,时间间隔又这么短,本身现象就极其不明显,又配合上学生操作的一些误差,最后得到的数据五花八门也不足为怪了!本以为这节课有太阳就成了,没想到要考虑的问题还有这么多,以后应该引起更高的注意才行啊!
第三篇:《光是怎样传播的》教学反思
《光是怎样传播的》学生动手进行观察实验,通过猜测—准备实验—动手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分析得出结论。这节课的学具需要比较简单,孩子们准备好实验即可进行实验,孩子们进行观察得出光是延直线传播的结论。注重学生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多想、多思考。努力实现一切教育活动“以学生发展为本”,在设计的各种情镜和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是光的反射规律的发现者,课堂的主人翁、知识的建构者,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合作者和组织者。体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在课堂上缺乏孩子们对科学现象的进一步探究以及提出相关的问题,没有提问意识,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所关注。现在孩子们对于科学没有明确的目的,更多的是老师说学生木偶似的进行学习,如何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发挥他们的提问意识、质疑意识以及设计实验的意识尤为重要需要进一步的关注。
第四篇:光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
《光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
双甸小学 花 荣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光是直线传播的。
过程与方法: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设计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通过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线传播的;利用光的传播规律解释为什么会有影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知道推测要有依据;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
教学重、难点:
会用多种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径。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课件,台灯。
学生分组实验:手电筒、3块带孔的纸板、白屏、直尺。
自选活动材料:空心弯管和直管,蚊香,镭射笔,手电筒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清晨,太阳冉冉升起,万丈光芒映红了朵朵朝霞,给大地带来了光明和色彩,夜晚,华灯齐放,世界依然是姹紫嫣红,五彩缤纷。这样多姿多彩的美丽世界,是谁的杰作呢?(光)
对于光,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
我们要看清这五彩缤纷的世界,必须有光射入我们的眼睛,那么,光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
2、光源发出的光又是怎样照到物体上的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板书课题:光是怎样传播的)
二、提取生活经验
1、猜想:光是怎样传播的。
2、在书本的图上画出光传播的路线。
3、请部分学生展示画的传播路线图,说出自己对光传播路线的想法。
4、进一步引发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能支持“光是以直线传播的”事实。书上已有:舞台上的灯光,从云层中透过的阳光
但应该启发认识更多,如: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光能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影子形象和被照物体的侧面一致。
三、设计实验验证
1、明确任务: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吗?我们必需通过实验来进行验证。
2、用课本上的实验进行验证:
(1)、学生仔细阅读书上第28-29页,明白实验的方法和步骤(最好请个别学生描述一遍实验的操作)
(2)、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现象。(3)、汇报两次实验的现象(4)、学生解释两次实验中的现象。
3、初步得出实验结论:光是直线传播的
四、深入探究拓展
1、进一步用其他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1)、提出问题: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实验来验证光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2)、学生设计一至二个实验来验证光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2、解释:
(1)、影子是怎样产生的?
(2)、为什么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
3、你们还知道关于光的那些知识吗?阅读课本第29页的资料,了解有关光的知识。
五、课堂总结评价
让学生说说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学生总结后教师指着板书再次有补充性地归纳学习要点。
第五篇:《光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
1师:同学们,你们见过那些光呢? 生:日光,灯光,2、师:观察真仔细,清晨的时候阳光洒满我们的房间,黑夜的时候,手电筒又会帮助我们照亮前方的路,那么同学们,你们想过没有,那这些光线是怎样传播的呢?生描述。
(同意)师说:真的吗?我觉得光线可能是曲线传播的,可能是波浪线啊!(不同意)师:看来大家的看法不统一了。
师:那光线究竟是怎样传播的呢?今天让我们来研究一下。(出示板书:光的传播)
三、设计实验验证:
1、同学们有了猜想,那接下去就要我们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2、请同学们来汇报自己小组里讨论出来的方案。
3、同学们想出的实验都很好,那么书上给我们举出了一个实验
4、生读实验,分析实验。
5、师: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做这个实验。那么在实验之前,我们要制作今天的观察记录。谁能说一下,我们的观察记录需要记录哪几方面的内容?
生:(1)先写上实验名称(2)探究问题(3)推测(4)实验物品(5)实验过程(表格)(6)结论
师:好,下面就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步骤设计我们第一个实验的记录表。生:设计记录表。
师:下面我们来分享一下。第一个实验的名称是:光的传播实验记录;探究的问题是:光是否沿直线传播;你的推测呢?是也可以,否也可以。我们实验的用品有哪些呢?架子,纸板,手电筒,实验的过程我们先略过去,结论也先空着。下面我们就来做第一个实验。
师:我找一个同学上来做实验。你能简单复述这个实验过程么?
生:先把三个纸板顺序放好,圆孔在同一位置上,然后把屏放好,最后打开手电筒,会看到屏上有一个光点。
师:那你得出什么结论呢? 生: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师:好。那么我们完整的做了第一个实验,你能不能按照先出实验记录表再做实验的顺序,做一做第二个实验?我们先来设计实验表 生设计,分享
师:通过第二个实验,我们得出什么结论呢? 生: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四、进一步验证
1、师:刚才的实验已经能证明光是直线传播的了,可科学结论的得出需要反复验证,最好能用多种 方法验证,其实我们之前看到的这些图片都说明光是直线传播的。何老师还为大家带来一个简单的实验,大家来看一下。(水杯透光实验)
2、师:现在我们能解释影子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 学生尝试回答。
教研员点评:
这篇课文是光单元中的第三课,整个光单元的知识点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都很简单。如果我们教师把重点放到对知识点教学上的话,那么这节课最多20分钟就上好了,而且学生们都能很熟练的掌握“光是直线传播的”这一概念。但这对学生思维的发展起不了什么作用。因此,作为科学教师我们就要想办法,如何去深挖教学内容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根据你上的内容,我觉得在上到后面光束的时候,你完全可以学生拿出纸笔设计画一画,学生甚至可以展开联想从地球上画一束激光射到月球上。不必拘泥我们教师的答案,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我还看到过这么一个实验,在一桶水的某一个地方开一个孔,让水从孔中流出来,让后用手电筒从一定的角度照下去,我们会看到光线不是直线传播,而是会随着水流弯曲起来非常有趣。我们可以把这个实验做给学生看,这时就会颠覆学生前面得出的“光是直线传播的”这一概念,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在碰撞中得到发展。
教学感想:
当我把这节课的教案备好时,觉的这堂课应该能很顺利的上下来。所以带着轻松的心情去试教了。结果是太顺利了,我只用了二十分钟时间就把内容全上好了,学生也掌握了概念。剩下的二十分钟我只能叫学生看看书了。试教好之后,我就在考虑怎样才能把这节课的内容充实起来呢,最后我把重点放在了学生设计证明“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方案上了,让学生先小组讨论,然后汇报再大家一起来选择实验方案,选择好之后接着做实验,实验做好之后再请学生说说你在实验中碰到什么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最后大家得出实验结论。在正式上课的时候都按照我的想法来当时心里还挺满意的。但现在回想起来,表面上看似很热闹,遵循了科学课的教学方法。但是由于这一内容队学生来说太简单了,上面做的这些事情只是让学生在走“121”的原地踏步走,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真正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