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光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光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光是直线传播的。
过程与方法有依据的推测光的传播路线。
设计验证光是延直线传播的实验。
通过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延直线传播的。
利用光的传播规律解释为什么会有影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思考和善于思考的习惯,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
知道推测要有依据
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
二、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手电筒、3张在同一个位置打孔的长方形板、纸屏、空心弯管和直管、一个装有半瓶黑水的瓶子。
教室演示:手电筒、3张在同一个位置打孔的长方形板、纸屏;激光笔;有关光是直线传播的图片和课件。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不同的实验从多个方面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难点有依据的推测和实验
四、教学过程
1、通过制造手电筒的光,认识光源、光屏。
2、预测从光源到达光屏这个过程中光的传播方式。
3、通过让光通过ABC三个点到达光屏的实验初步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这个实验的前提是让学生通过种种方式感受到光的存在)
4、用老师提供的材料自己设计实验进一步证明光确实是沿直线传播的。
5、通过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从多个角度来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6、强调科学家用更精密的实验证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并讲述光速。
7、课后提升,影子产生的原因。(成像原理)
第二篇:《光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2.3光是怎样传播的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光是直线传播的 过程与方法
1、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
2、设计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
3、通过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线传播的
4、利用光的传播规律解释为什么会有影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
2、知道推测要有依据
3、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
二、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有关光是直线传播地图片和课件
分组实验:手电筒、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屏、空心弯管和直管
三、教学重、难点
会用多种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径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引入
1)清晨,太阳出来,房间撒满了阳光;黑夜,打开手电筒,灯光照亮了前面的路。当光照亮周围的物体时,我们是否想过它从哪里来,又是怎样照到物体上的
2、光是怎样照到物体上的
1)
让学生推测光的传播路径,重在说出推测的依据 书上已有:舞台上的灯光,从云层中透过的阳光
但应该启发更多: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光能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影子形象和被照物体的侧面一致
3、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1)学生仔细阅读书上第28-29页,明白实验的方法和步骤(最好请个别学生描述一遍实验的操作)
2)2人一组自行操作
3)解释汇报两次实验的现象
4、其它的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1)提示注意用眼 2)书上资料的介绍
六、作业设计
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
第三篇:《光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光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过程与方法: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设计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通过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线传播的;利用光的传播规律解释为什么会有影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在实验中让学生在探究体验中学习;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
二、教学重、难点:
会用多种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径。
三、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课件,镭射笔。
学生分组实验:手电筒、3块在同一位置打孔的卡纸、白屏、夹子(每小组4个)。
自选活动材料:空心塑料管、吸管等。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清晨,太阳冉冉升起,万丈光芒映红了朵朵朝霞,给大地带来了光明和色彩,夜晚,华灯齐放,世界依然是姹紫嫣红,五彩缤纷。这样多姿多彩的美丽世界,是谁的杰作呢?(光)课件出示图片
嗯!我们要看清这五彩缤纷的世界,必须有光射入我们的眼睛,那么,光 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
2、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从光源发出的光又是怎样照到物体上的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板书课题:光是怎样传播的)出示课件
(二)、提取生活经验:
1、教师 :悄悄打开镭射笔,光斑落在黑板中间,问:仔细观察,现在的黑板与往常有什么不同吗?
生观察到光斑,马上会意识到老师手中有镭射笔(学生俗称激光笔),课堂气氛开始活跃起来。
老师手中的镭射笔发出的光,是怎么照到黑板上的呢?谁能上前来演示一下?
导:这位同学认为这条路线是直的,大家同意吗?(你说,)那也许它是弧线形,或者是S形、螺旋形的呢?(教师在此用手辅之以弧线形、S形、螺旋形动作)
2、你们认为光可能是沿直线传播的,那你看到的平常生活中的哪些现象能支持你的想法呀?
学生自由发表。
3、师:刚才几个同学说的很有道理,老师也找了些图片,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出示幻灯片)生讨论
(三)、自主设计实验验证:
1、师:实践出真知。今天,我们就用桌子上这些简单的器材去大胆设计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请同学们边讨论.边设计实验,比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多。但是要注意不能用眼睛直对很亮的光源,不然会对眼睛有伤害哦!
2、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实验设想,(教师适时出示弯管和直管,请学生来证实光是直线传播的。)
展示实验成果。
(四)、深入探究过程
1、现在让我们当一次小科学家,研究一下,怎样能让光通过三个小孔在屏上留下光斑?老师在这里也为大家准备了一组材料(教师随机出示,分别是一个手电筒,三张有小孔的纸,一张没有小孔的纸。)分小组讨论,随时整理实验记录单。当音乐停止时,停下来,准备汇报。
2、实验:出示幻灯片:你能完成挑战吗:让光通过三个小孔在屏上留下光斑。
小组汇报。初步得知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进一步验证:当三个小孔对齐时能在屏上看到手电筒的光斑时,移动第二张或第三张纸,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进一步说明了什么呢?(光斑相应的出现在第二张或第三纸上,原因是光是直线传播的,当它被移动的纸挡住时,就无法照到屏上,因为它不会拐弯。当纸继续移动,不再遮挡光线时,光又透过两张纸的小孔,照在最后的屏上。)
师:通过我们的再次实验,我们能进一步证明什么?(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通过这么多实验的证实我们终于能把我们的猜想上升为结论了,今天我们学到的结论是?(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意图:通过这一实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光是直线传播这一规律的理解。并使学生明白:一个结论的得出应该通过反复验证,用不同的方法验证。同时培养了学生自己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
4、大家的表现真是精彩。为了奖励大家的表现,老师也设计了一个实验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但是需要一位同学上来帮帮忙。做小孔成像的试验。
你们看到了什么,这又一次证明了什么呀?----我们看到了---证明了---
(五)、实践应用
1、猜谜语:一个好朋友,走到哪跟到哪,就是不说话。是什么呀?
它就是我们自己的影子。
那你知道它的原理是什么吗?说说你的理由吧!
从光源发出的光,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上时,物体向光的表面被照亮,在背光面后方形成一个光线照不到的黑暗区域,这就是物体的影子。
2、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运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你们仔细想想看。幻灯出示激光准直
3、日食和月食。(幻灯片出示)
这也是关于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
4、现在我们知道光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你知道光传播的速度是多少吗?
我们再来看一段资料,相信同学们会对光速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幻灯片出示)看后,发表感想。
六、总结
这节课,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和探究,懂得了很多知识,谁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收获和快乐呢?学生总结
作业:
解决问题:老师很喜欢在阳台上种一些花花草草,可是老师家里的阳台采光不好,他们经常晒不到太阳,你能帮我想想办法吗?
七、板书设计
3、光是怎样传播的
猜想 → 通过实验来探究→得出结论
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第四篇:光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光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
南塘小学 杨 瑛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内容,进一步探究光。本课是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的第三课,其重点是探究光是如何传播的。人们很早以来就是通过对光照射下的物体和影子的观察,得出光是直线传播的认识。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就记述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小孔成像的实验。本课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路,在前面观察光和影的活动后,先让学生建立一些感性的认识,获得一些关于光和影的信息,再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影子的产生和特点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他们知道影子的产生必须要有光和物体,影子随着光的改变而改变,等等。但是他们的这些认识还比较模糊,因此有必要通过科学探究实验,实际地去观察、整理数据、去发现光和影子之间的规律。在完善概念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方法。
【教学目标】
1.知道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设计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通过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线传播的。
3.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难点:设计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通过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 光是直线传播的。【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手电筒、蜡烛、小孔成像实验器材等。
学生:手电筒、卡纸三张(中间钻孔)、卡纸、蜡烛、纸盒、半透明塑料纸、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入课题
1.请欣赏老师拍的几张图片,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光)如果夜晚没有光行吗,白天需要光吗,你们觉得光重要吗?那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光呢?
2.小结:生活中处处需要光,光使我们的世界变得五彩斑斓,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光的世界。(板书:光)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让孩子知道光的世界是色彩斑斓的,从而激发他们想学习,想探究的欲望。
二、提取经验,进行猜测 1.出示蜡烛图。
师:烛光看得见,却摸不着,那蜡烛火焰发出的光究竟是怎样传播的(板书:是怎样传播的)?
小组讨论,然后将各组的想法画在记录单上。小组活动,画烛光传播示意图,交流汇报,师巡视。小结:烛光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2.像燃烧的蜡烛,点亮的电灯,太阳闪电等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发出 的光传播都有什么特点呢?
小组交流。
师:大家得出的光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只是自己的猜测,我们一起来验 证一下吧。
师实验:点亮蜡烛,套上灯罩,验证光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小结:光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板书)。
【设计意图】由讨论,交流,画示意图猜测出光是沿四面八方传播的,继而由老师实验烛光的传播进一步验证光是向四面八方传播。
三、设计方案,实验验证 1.探究光传播的路线。
师:蜡烛发出的光要传到我们的眼睛(出示眼睛图),它的传播路线又是怎样的呢?
小组讨论,在记录单上画出光的传播路线示意图。小组交流先猜测、小组汇报。
2.师:究竟哪个小组画的光传播路线图更合理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请看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
尝试使用实验器材探究光的传播路线(手电筒)并填好实验记录单。请一个小组在前面投影下作实验。师巡视,小组汇报。
3.小结:光通过三个排成一条直线的小孔在屏上出现光斑,说明光传播的路线师直线的。
四、应用规律,解释现象
1.谈话:我们看到光通过三个排成一条直线上的小孔在屏上出现的光斑,但并没有看到三个小孔的传播路线,能不能想办法看到光传播的路线呢?
生讨论用小棒传过去检测。2.师实验。
用小棒传过去来检测光传播是沿直线传播的。3.小结:
通过实验让我们看到了光传播的路线是直线的,进一步证实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板书)。
4.认识光在不同物质或环境中传播的共同特点。
提问:刚才在实验中,光是在什么物质中传播的?光还能在其他物质中传播吗?
交流汇报。
5.演示光在水中传播的现象,让学生得出结论,光在水中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6.出示激光笔,想让大家将光看的很清楚,如何让光现形? 生交流,在黑暗的地方。
师演示加一些烟雾可以让光看的更清晰,从而得出结论,光在烟雾中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7.(出示太阳地球示意图课件以及图片)
太阳发出的光是通过怎样的环境传播到地球上的?出示图让学生一目了然。
8.小结:
光可以在水和空气等透明物质中传播,也可以在太空或没有物质的真空环境中传播,传播的路线都是沿直线的。
【设计意图】通过各个实验让学生一眼就可以看出光的传播路线师直线的,学生的情况,寻找假设的依据是比较难的,所以活动一开始就让学生推测光的传播路径时,就让他们说出依据,这样学生就很自然的学会了如何推测以及如何验证。
五、拓展延伸,课堂总结 1.列举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实例。
生自由说。
2.(课件展示)讲述: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的学者墨子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有谁能利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帮助墨子解释一下这是为什么吗?
生答。
拓展:如果小孔变大了,还会不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回去做一做这个实验。3.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探究光传播的奥秘,对光的传播有了新的认识,实际上,关于光的传播还有许多奥秘,希望你们会有更多的发现,孩子们,热爱科学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课后做实验,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学习科学,渴望探索的精神。
【板书设计】
光是怎样传播的光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蜡烛图—————>—————眼睛图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太阳图—————>—————地球图
第五篇:《光是怎样传播的》教案及反思
《光是怎样传播的》
教学目标:光是直线传播的。
过程与方法: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设计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通过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线传播的;利用光的传播规律解释为什么会有影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知道推测要有依据;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
学情分析:学生对光沿直线传播已有一定的认识,但对光直线传播的条件等并不理解,本节教学并未强调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同一种均匀的介质。这一认识可以在《光的折射》中进一步深化。
教学重、难点:
会用多种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径。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课件。
学生分组实验:手电筒、4张卡纸、票夹。自选活动材料:空心塑料管、吸管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事先拉上窗帘)今天的教室与以往有什么不同?(拉开窗帘)让我给大家带来光明吧?阳光是沿着怎样的路线跑到我们身上的呢?你上来给我们画一下光是怎样传播的?
2.师:这位同学认为这条路线是直的,大家同意吗?你们都这样确定?但这些毕竟还只是我们的猜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板书课题:光是怎样传播的)
二、提取生活经验:
1.师:你们都这么确定光是直线传播的,那平常生活中你看到哪些现象能支持你的想法?
2.学生自由发表。舞台上的灯光、阳光穿过树林照射、车灯、墙缝下的光„„
3.师:刚才几个同学说的很有道理,老师也找了些图片,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出示幻灯片)
4.师:生活中的一些事实的确让我们产生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这样的想法。那如果我们能再进一步通过实验来验证光的传播路径,那就更具说服力了。
三、设计实验验证:
1.老师给大家准备好了一些材料(空心塑料管、手电筒),请你们运用这些材料自己设计实验证实你们的猜想?
2.好了吗?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设计了什么实验来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好的,大家都同意这个方案吗?那就用这个方案来开始研究吧!
4.所以我们得出了什么结论?
现在,我们都有了统一的初步认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那如果我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验证,那我们的结论是不是就更精确了。
四、深入探究拓展:
1.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这些实验器材:四块塑料板,其中三块板中间有个小孔,还有一块没有孔。当手电筒的光通过小孔,可以在屏上留下光斑。(演示)你们能让手电筒的光穿过纸板,在白屏上留下光斑吗?
2.出示幻灯片:你能完成挑战吗:让光通过三个小孔在屏上留下光斑。
3.学生实验。
4.汇报各组实验情况:你们做到了吗?是怎样做的?(三个小孔对齐;或是让光先通过第一个小孔,再调整第二个小孔的位置,让光通过它,然后再调整第三个小孔的位置,直到在白屏上留下光斑,利用吸管穿过三个孔使三个小孔在一直线上。)(随机出示幻灯片)
5.师:这个过程容易吗?你们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生:只有当三个小孔对齐时能看到手电筒的光,如果没有对齐在最后的白屏上就不能看到光斑。
6.我们发现只有三个小孔在一直线上时,光才能通过在白屏上留下光斑对不对?三个小孔没有对齐,也就是当移动其中任意一块小孔板的位置,光都不能传播到最后的屏上。
7.可能有的小组没有观察小孔不在一直线时到底有没有光斑,现在请小组做一下任意移动一块小孔板的位置,看看在最后的白屏上还能不能见到光斑。
8.通过我们的再次实验,我们能进一步证明什么?
9.通过这么多实验的证实我们终于能把我们的猜想上升为结论了,今天我们学到的结论是?
五、解释影子的形成
1.投影仪的光是不是照射到了屏幕,所以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块大的光斑,教师演示:当光传播时遇到了遮挡物,我们看遮挡物后面那部分还有没有光斑了?出现了什么?
2.那你能解释为什么会产生影子吗?而不是光斑?
3.师:我们看,如果光能转个弯饶过物体传播的话那是不是就会有光斑了,可是光是怎样传播的,沿直线传播的,因此在被物体挡住的那部分就会出现影子。
4.我们可以想,雨点是不是从空中垂直落下的,没有风的时候,当伞把雨点挡住了,雨点就打不下来了,所以伞下是?——干的。因为我们知道雨点会不会拐弯跑进雨伞里?——不会。(配以简笔画)现在再请你联系刚刚讲到的影子,想想这里的雨点就相当于什么?伞相当于什么?伞下干的那块地方就相当于什么?
生:雨点——光 伞——物体 干地——影子
5.现在我们能解释为什么会产生影子了吗?
6.出示多媒体,再看一下影子的形成。
7.其实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还可以用来解释生活中很多现象,多媒体出示日食和月食的图片,课后请你思考如何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日食和月食的产生。
8.现在我们来想想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也运用到了这个原理?请你举例
9.看来还是有许多关于光的知识等着我们去学,下节课让我们继续。课后反思
(1)学生学会了如何学习
这节课的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常常只是简单介绍了事,这次我改变了旧的教学方式,提供大量器材,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经历实验过程,并在其中去想,去说,去做,去表达,去感悟,去探索物理实验反映的物理本质。“发现”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通过探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学生初步体会到了“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解释现象(产生问题的现象)──应用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这种探究方法,将对今后的实验研究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创新潜能
整节课,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探究的状态之中,他们在思考之后,自己能去选取仪器,设计实验,想到了一些非常有创意的方法。说明学生能独立地去探索、去实践。只要给他们充分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就会激发起他们的创新潜能。
(3)充分展现了物理实验及其教学的魅力。
本课设计的富有创意的物理实验,突破了长期以来的教学难点,成功演示了光在非均匀介质路径发生弯曲的现象,实验效果非常好,让学生在经历实验探究的活动中,领略了光的奇妙(学生过去从来没有亲眼见过光的路径发生弯曲),发展了对科学的好奇心,体验了探索自然规律的喜悦。本课获得第六届全国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得到了来自全国的评委、老师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