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时,接受比施与还高贵美文
夜幕降垂,我们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旁享受着一天最温馨的时光。突然传来几下敲门声,谨小而慎微的声响,让我疑心是那些怀揣着惴惴的心情做了错事毕恭毕敬的学生。
来人带着大包小裹,不肯进门,把东西放在门口就要走,好容易把她让到沙发上坐下,我终于想起了,来者是一个收废品的外地妇女。最早让我记住她,是因为她那辆破旧三轮车上的孩子,蜷缩在冰天雪地的寒风中,那本该在温暖明净的教室里被朗朗书声氤氲成长的女孩,却被贫困紧箍着到处迁移辗转。职业的敏感和内心的不忍让我动了恻隐之心,我把车库里的废品连送带卖地处理给她后,我又找来了女儿的一些御寒的棉衣送给她的女儿。最后我告诉她,女孩该上学了,不能剥夺孩子受教育的权利,如果有困难,可以到实验小学找我,我给她留下了电话。我是真心想帮帮这个女孩。
等到暑假开学,她真的领着女儿直接到学校找到了我,根据我反映的情况,学校免除了孩子上学的借读费和杂费,但书本费还有校服钱是我悄悄地替女孩交上去的,事情就这样办妥了。
当时我做这些,不过是职业道德的驱使,压根没有想到有一天她会费尽周折地打听到我家来,带着花生米、小米,还有些干果之类的东西作为回报。所以,我坚决不肯收下她的礼物。我想,那些东西我们不甚喜欢,对于贫穷的她,也许弥足珍贵。
正为此相持不下的时候,丈夫反常的一句话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留下吧,都是我们喜欢的东西。”
“喜欢?”亏他说出口,单单是那花生米、小米,他从老家带来的多得都送了人。
等客人走了,我冲丈夫嚷起来:这样贫困人家的东西你也忍收下?
丈夫说:你没有站在她的角度替她想一想,为了表达自己心里的谢意,曾经,她花了怎样的心思回到家乡去置办,又怀着怎样惴惴的心情敲开了我们家的门,既担心我们轻看了这份礼物而为难,又苦于没有金钱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心意而烦恼。你没有这样的经历,不会知道那种心情是怎样的一种惶惶不安。当年,为了答谢一个远房亲戚帮我调动了工作,我和父亲扛着嫩玉米棒子和嫩花生走了十多里的山路一大早敲开了人家的门。没想到,两袋子东西人家根本没让拿进门,丝毫不容分说,让我们再带回去,虽然话说得很诚恳,但我还是感到了被拒绝的难堪,那种拒绝对我造成的伤害,至今让我想起来都觉得尴尬难过。我们为什么不收起所谓的“善心”和“好意”,满心欢喜地收下他们给予我们的诚意?要知道生硬的拒绝,会让弱者更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卑微和渺小。所以,即便是不喜欢的东西,也要装着惊喜万分的样子,让给予者也感到心灵的愉悦和满足。捧着一份真诚的情谊而来,谁不期待接受者能幸福地体味到他的良苦用心?愉快的接受是一种尊重、平等和理解。如果你想要继续帮助那些弱者,这样的“礼尚往来”不是从此可以成为一个最好的契机吗?接受也是一种美德。
丈夫的话令我哑然,我从来以为“施比受有福”,只有施与是快乐而美丽的,从没有想到过受有时比施还有情,还尊贵,接受也可以这样的美丽和高尚。
欣然领受一份心意是对怀揣着诚意而来的人的一种至高的奖赏和尊重,此时的接受更是一种给予,给予弱者以尊严和尊敬。
第二篇:有时,我也想接受阳光
有时,我也想接受阳光
窦 锦 琪
七年级六班
雨下着,下着,没完没了。
对于我来说,见到阳光是一种孤独,更何况下雨。我只是白杨树上一个枝干断落后才能被看见的疤口。秋渐渐逼近,我知道我即将要放开那停留在我身上的枝干,我只想见到阳光。我曾听到光滑的叶子傲慢的倾诉被阳光照射的味道;我曾看到微微断裂的枝干透出的微黄的亮光,却见不到我充满好奇与神往的东西——阳光。它是什么样子的?我虽不知用什么词来修饰,总之,它美!它亮!
当美丽的布谷鸟用甜美的歌声唤醒我时,我想:阳光与布谷鸟一样美?不!一定不是!布谷鸟怎能与太阳相比呢?绿叶说:“它是由一个圆圆的光环围成的,偌大无比,世间一切美丽的物件都被它笼罩。”我想见它,我想见它!
我的眼前一片漆黑,因为枝干严严实实的把我遮挡。如果没有枝干,我就会见到阳光,可是,我能为了早一天见到阳光而现在就把它推下去吗?它是无辜的,我只能等待冬天的到来,可时光总是慢腾腾的往前爬。
渐渐地,雨越下越大。大滴大滴的雨点滴在叶子上,发出响亮的声音,把更小的水珠弹向远处,冲洗着已经不再青翠的绿叶。断断续续,急急忙忙,风不止。
枯叶开始凋落,冬天的脚步近了。我心中既焦虑又激动:既不舍得陪我成长的枝干,又不想放弃朝思暮想的阳光。我该怎么办?日日夜夜,心急如焚。痛——苦。现实只能面对,别无选择。枝干终于慢慢的垂下去,但仍努力的抓紧我,似是不舍。枝干用枯哑的声音对我说:“你就要看到阳光。”此时已是傍晚,我并没有看到阳光。哭泣和着雨水,泪流何处去?
清晨,雨停了,半边天露出半边红彤彤的光,那是光吗?不!不!不!时间飞快,我已感觉枝干要掉下去了,“咔吧”一声脆响,枝干已离我而去,阳光照射在我与枝干身上,红,黄,绿。
啊!枝干,牺牲自己,只为让我见到阳光。噢!泪、伤、痛、裂、气——我闭眼呻吟:我只想接受阳光,却不得不牺牲枝干。
几天后,我明白了,一棵白杨树,失去一只臂膀,获得一只眼睛。
我只想——接受阳光。
第三篇:给予比接受快乐
给予比接受快乐
贾登辉
以前我不知道“给予”、“接受”到底哪个幸福,自从那一次我才知道,给予比接受幸福。
有一次暑假,我到外婆家玩,我带上了我心爱的MP3和漫画书,还有面包,在路上车子摇摇晃晃,不知为什么,下车一看,原来路太烂。到了之后,我看到到处都是矮房子,烧柴火煮饭,那些孩子衣服破的破烂的烂,连鞋都是烂的。到了屋里,我感觉阴森森的,突然听到一声猫叫,我的惊的毛骨悚然,吓得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向门外。
我坐在小院子里边看书边听音乐,一会儿跑来几个小男孩和我一起看,我发觉后嫌他们脏,就跑到另一个地方看,他们又来看,我看到他们一双双渴望的眼神,不禁把剩下的书给他们看,他们高兴极了,他们又望着我的MP3,虽然我不知道他们的用意,但从他们的眼神看出他们想听音乐,我说:“这可不行,这是我的最爱。”“哥哥,求求你了。”我想,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给他们听吧。我就把耳机拔了,和他们一起听,在欢声笑语中我感到有一点饿,我就把面包拿了出来,我看都看他们就给他们一包,他们就开始疯狂地抢了起来。看到这场面,我突然感到无比的快乐。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没错,给予是快乐的——小到一颗糖、一个眼神、一句温暖的话,在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同时,自己也收获了笑容与感动。一个懂得如何付出的人,才真正懂得生活的意义。
第四篇:有时不必太认真美文
春秋时期,孔子游学时困于陈蔡,饿得要死。得知附近有家饭馆,孔子就让子路去找点吃的。饭馆掌柜见圣人弟子前来讨饭,狂言道:“我写一字,你若认识,就免费管吃管喝。”然后写下了一个“真”字。子路一看,乐了:“这有何难?不过一个‘真’字。”谁知那掌柜听了,竟骂子路为白痴。孔子只好上前解围,说是“直八”。掌柜连连“果然名不虚传,先生学问大得很。”
饭后,子路忍不住问老师:“明明是‘真’字,您怎么说是‘直八’?”孔老先生叹了口气,说:“不能认‘真’的地方,你偏要认‘真’,那不得活活饿死?”
生活需要智慧,智慧就是有时不必太认真。
第五篇:真相有时不重要美文摘抄
出差外地,在好友家留宿。发现她有一个细心却爱唠叨的婆婆,她却与其相处甚好。
那天,我们在大排档吃了夜宵。回家后,好友拿出两盒鲜奶,递给我一盒。刚要喝,她的婆婆忽然喊道:“赶紧吃点东西,不能空腹喝牛奶!”我觉得她真是不可理喻,我们明明刚从外面吃过东西回来呀!好友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悄悄做了个手势,拿出一片面包,给我撕了一点,自己又撕下一点。老太太看我们将半口面包塞进嘴里,喜滋滋地忙别的事去了。
“我们刚吃了那么多东西,根本不是空腹。你为什么不和她说呢?”我不满。好友拍拍我,笑着说道:“如果她能在这件小事上获得成就感,我们又何必告诉她真相呢?真相对她不重要,对我们也没意义,不过是半口面包的事。”这是我第一次听到“真相不重要”。多年来,我受到的教育都是要坚持真理,如果你觉得对方错了,一定要指出来,帮助他改正,严是爱,松是害。
不久,与另外一位朋友闲聊,说起公司流水线上的一件小事。两位员工用同样的方式打包产品,老板每次经过都要说,哇,这看上去不够结实哦。A总是一声不吭地加一条绳子,B则会长篇大论地向老板证明自己的包装多么科学多么结实。B觉得A是个虚伪的马屁精,真正为公司着想的是自己。可是不久,A升职了,B依然在流水线上。
半口面包与一条绳子本身并不重要,长辈、领导或朋友,纠结于不重要的半口面包或一条绳子,是出于对尊重的渴求,他不关心你的肚子是否饱,包装是否结实,他关心的是当自己的话落地时,能否看到想要的效果。如果你一味坚持那并不重要的真相,于他而言,就是一种失败。对于我们来说,究竟是省下那半口面包或一条绳子重要,还是让一个人感受到被尊重重要?显然是后者。
放弃不重要的真相,并不是让人做墙头草,而是坚持该坚持的,放弃不该坚持的。真相重要与否,不在于你的感受,而在于这件事是否会对结果产生本质的影响,是否会改变一个人、一件事,是否关乎道德与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