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在环保工作中做好环境监测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浅谈在环保工作中做好环境监测
浅谈在环保工作中做好环境监测
摘 要: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依据,加强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工作之间的联系,对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的介绍了环境监测的概念和意义,环境监测质量对环保乃至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对环境监测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保护;环境污染物;污染治理
中图分类号:X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前言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的负荷变得越来越大,保护环境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在环境保护的背景下,环境监测是最为基础的工作,是对环境管理的最有效也是最重要的工具。环境监测为环境的管理和保护以及经济决策提供技术上的服务、支持。环境监测数据将能有效反映污染排放状况以及环境质量状况,是实施环境监察的重要手段。
2环境监测的概念和意义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利用现代化的监测仪器与监测方法,对某一地区环境中存在的标志性污染物进行测定,得到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分布情况和变化趋势,并以此为依据确定该地区环境的污染状况和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高,经济增长对环境资源的掠夺现象也不断加剧,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平衡,降低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此外,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也会向环境中排放大量的污染物,当前的环境承载能力已经无法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最终导致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此时,世界各国开始意识到环境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于是,环境保护工作也应运而生。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准确的数字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依据,对评估环境的污染状况、划分环境污染的等级、了解环境污染物迁移和转化的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
环境监测的主要监测对象是环境中具有代表性的污染因子,其监测内容十分广泛,包含了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以及声环境等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因素。环境监测通过对环境中的大气、水以及土壤进行采样,分析样本的物力性质和化学性质,并利用仪器对样本所含的成分和不同成分的浓度进行测定,来得出样本中所含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从而反映出环境污染的真实情况,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依据。
3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污染事故信息传递机制不健全
污染事故的发生一般是突发性的,一旦发生,在瞬间将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从而很可能对环境造成威胁,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只有在第一时间向上级部门提供事故发生信号,而这一信号的提供者就是环境监测部门。通过监测,在发生污染后,监测部门将所监测到的污染信息告知上级部门,从而让采取措施对污染进行救援和善后。可是,由于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对应急环境监测工作要求非常高。同时,我国环境应急监测能力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污染事故信息传递机制并不健全。如在应该提供环境污染信息数据的时候,却提供不了,其对污染事故紧急应急监测和信息传递缺乏应有的技术支持,从而不能在第一时间为相关领导部门或者决策部门提供污染事故的性质、产生的破坏性、影响程度等。
3.2环境监测财政资金投入较少
环境监测财政资金投入较少,不能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尤其是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投入更是少的可怜,监测仪器设备的更新、维修、计量检定等都没有固定的投资渠道,还有监测人员的培训也没有相应的财政支持,从而使得许多监测工作处在一个自生自灭、自我发展的状态,以致许多监测工作效率低下,甚至都无法再继续展开。资金的缺乏,致使环境监测仪器不能及时得到更新,或者有些仪器根本就不能得到合理配置,从而直接影响到环境监测的效果和能力。
3.3环境监测相关法律制度不够完善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在环保这一大的历史背景下,实行环境监测立法是环保工作中的重点内容。然而,由于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的符合环保要求的环境监测法律制度,从而使得监测工作的作用、地位、性质等没有明确的依据,发生环境污染现象,其取证过程艰难,举证更是难上加难,最终导致环境监测过程中的监测经费保障方式、监测人员管理模式、监测管理体制等都不能实现统一部署,统一执行,对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稳定、健康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不利影响。再者,在监测工作中,已经颁布的有关文件法规在某些方面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或者在某些领域还没有进行规制。比如关于军队环境监测站的经费来源、人员编制等还没有正式的法规或者政策文件进行明确规制,从而使得监测站的检测工作名不正言不顺,其监测经费也得不到保证。
4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有效措施
4.1加强质量管理制度建设
质量保证的根本是有效的管理制度。对监测质量管理中的每一个步骤制订统一的管理程序,规范实验室测验流程。完善素质建设,建立定量考核。抽查、同步监测和质量巡检等制度。加强各类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尽快完善各个监测业务领域的质量管理制度。加快研究并健全适合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管理制度,尽快形成规范化的运营模式,使质量管理制度能在环境监测机构中有效的实施和运行,保证质量管理能落到实处。
4.2加强现场环境监测过程的管理
影响现场环境监测工作的因素很多,包括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如采样容器选择、采样点位布设、采样过程及样品保存方法等。如果实施方法有误,会严重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因此,对现场环境的监测过程需提出质控要求,并及时纠正现场采样过程的问题,做到及时整改、不断完善和提高,最大限度地减少现场监测对数据准确性的影响。
4.3加强人才培养和监测队伍素质建设
环境监测分析、质控及采样等人员操作技能的高低、责任心的强弱、工作态度的好坏也会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决定工作质量,对技术负责人员的培训是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和根本保证。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由于监测工作较强的专业性、监测对象的日益复杂化,而且随着科学技术和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的发展变化,很多新知识、新技能需要重新学习。因此,需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业务培训,使技术人员熟悉国家标准方法和技术规范,掌握先进监测手段,加强质量意识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提高质量管理素质和业务素质,从根本上保证监测工作的质量。
4.4完善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建设
随着国家对环保事业的重视和支持。环保领域的业务量也在不断扩大。为实现监测管理的信息化。大量而繁重的工作亟需网络体系的建设,从而减少工作量以及避免出现错误。加强网络体系的建设,形成功能完备的环境监测网络,充分发挥其作用和功能,能完全满足当前环境管理的实际需要。
4.5完善和改进报告审核制度
报告的整个监测过程和结果最后以书面形式体现,因而要实施责任落实到人的管理制度,建立采样、分析原始记录和报告3级审核制度,层层把关,从源头保证报告的质量。
5结束语
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能够进一步的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唐家昌.环境监测工作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J].环境科学导刊,2009,(S1).[2]宋晓明.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意义[J].民营科技,2011,(8).[3]刘兆征.构建适应我国现阶段环境保护需求的环境监测体系[J].经济问题探索,2009,(10).[4]林达.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J].吉林农业,2010,(9).[5]李志明,张芳芳.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础[J].甘肃科技纵横,2008,(1).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6]侯振佳.环境监测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6):27~28.[7]张倩.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探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9):136~138.------------最新【精品】范文
第二篇: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及
下半工作打算
一、存在的问题
1、人员业务水平不高,严重制约了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由于多年来我局监测工作基本上一直处于有机构未开展工作状态,造成了工作时间长的人员业务水平下降,新进来的人没有有经验的人指导业务水平的状态,特别是空气质量、地下水、地表水和废水监测等工作。
2、人员分工不明确,在工作中有活无人干,有人没事干的现象时有存在,造成了有些工作未能及时按要求完成的现象。
3、由于许多工作没有明确工作程序或有工作程序未能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执行,致使工作程序上存在程序不严、工作衔接性不好等现象。
4、交通工具缺乏,造成有些工作不能及时开展。由于部分监测工作必须在现场进行,而且外出采样监测、监测仪器、采样工具、和采集的废水样品都必须使用车辆来进行运输,所以离开了车辆,监测工作也无法进行。
5、缺少有丰富监测经验的人进行指导监测工作,由于监测工作内容比较复杂,不但要有一定的技术水平,而且具有丰富的监测工作经验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日常工作中有一定技术水平是前题,但缺了经验就无法提高技术水平,例如在分析中出了问题,就需要先找出问题,找问题就要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才能找准问题,只有知道了问题所
在,才能进行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所以有丰富监测经验的人指导监测工作有利于提高监测质量和监测效率。
6、尽快落实人员编制,固定人员岗位。目前监测站人员多为聘用大学生,人员流动性较大,人员刚能胜任岗位要求时,由于编制问题造成人员流失,致使监测站人员业务水平无法持续提高。
二、建议及措施
1、通过多种培训渠道,加大人员培训力度,特别是向监测能力强、经验丰富的兄弟单位或上级对口业务部门跟班学习,并建立相关的考核机制,促进监测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
2、建议聘请有丰富经验、责任心较强的其他监测站退休人员常驻监测站指导监测技术和计量认证工作。
3、多参加自治区环境监测站、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举办的监测质量培训班,提高我站的监测数据质量。
4、加强交流,通过组织人员到其他监测能力较强的监测站参观学习,使我站监测人员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能在今后工作中遇到问题能够及时通过电话进行请教。
5、建议尽快落实人员编制,固定人员,使监测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人员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6、建议为监测站配备打印机和复印机,保证监测站日常工作开展。
7、对监测仪器进行定期鉴定,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8、建议对监测站内部根据我县监测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设置,以便明确程序和职责,使监测工作在职责清晰、程序有序的环境下进行。
三、下半年打算
1、加强人员学习,提高监测人员业务水平。
2、在现有的人员中进行人员分工,并明确岗位职责。
3、全力以赴为人员上岗证考核和地区监测大比武做好准备。
4、及时完成好局里安排的各项监测任务。
5、认真对照地区监测站考核细则完善监测工作。
第三篇:浅谈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作用
浅谈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作用
安钢集团永通球墨铸铁管有限责任公司455133李娟
摘要:环境监测是为企业全面开展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和资料,为政府的环境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就此对环境监测在环保工作中的作用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和见解。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保工作作用
1、前言
环境监测是科学管理环境和环境执法监督的基础。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通过环境监测可以搞清楚污染物种类和分布状况,明确污染途径,预测污染变化趋势,预警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在经历了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眼睛”、“哨兵”、“基础”、“重要支柱”的认识过程后,现在明确提出环境监测是“一项政府行为”,体现了对环境监测重要性认识的深化。环境监测在正确认识环境质量,解决现存或潜在的环境问题,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协调人类和环境的关系,最终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环境监测的定义及目的环境监测,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3、环境监测的过程
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为接受任务,现场调查和收集资料,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样品运输和保存,样品的预处理,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
4、环境监测的内容
4.1环境监测按监测介质或对象分类可分为水质监测、空气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生物监测、噪声和振动监测、电磁辐射监测、放射性监测、热监测、光监测、卫生监测(病原体、病毒、寄生虫等)等
4.2按专业部门分类可分为:气象监测、卫生监测、资源监测等。此外,又可分为:化学监测、物理监测、生物监测等。
4.3按监测区域分类可分为:厂区监测和区域监测。4.4按监测目的或监测任务划分
4.4.1监视性监测(例行监测、常规监测)
包括对污染源的监测和环境质量监测,以确定环境质量及污染源状况,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衡量环境标准实施情况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这是监测工作中量最大面最广的工作。
4.4.2特定目的监测(特例监测、应急监测)
4.4.2.1.污染事故监测
在发生污染事故时及时深入事故地点进 行应急监测,确定污染物的种类、扩散方向、速度和污染程度及危害范围,查找污染发生的原因,为控制污
染事故提供科学依据。这类监测常采用流动监测(车、船等)、简易监测、低空航测、遥感等手段。
4.4.2.2.纠纷仲裁监测
主要针对污染事故纠纷、环境执法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进行监测,提供公证数据。
4.4.2.3.考核验证监测
包括人员考核、方法验证、新建项目的环境考核评价、排污许可证制度考核监测、“三同时”项目验收监测、污染治理项目竣工时的验收监测。
4.4.2.4.咨询服务监测
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生产单位所提供的服务性监测。为国家政府部门制订环境保护法规、标准、规划提供基础数据和手段。如建设新企业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需要按评价要求进行监测。
5、环境监测的作用
5.1环境监测在环境标准的制订中的作用
这是以生态基准、人体健康基准为基础,由环保部门根据实现一定时期内环境目标的需要、各类环境的不同功能和技术一一经济上的可靠性来制订。
5.2环境监测在是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的发放中的作用
通过监测,国家根据一个地区功能区划对污染物排放量的总量予以核定并对功能区内企事业单位排污量进行核定,发放排污许可证,实行超量减排,削减交易的原则。
5.3环境监测在排污统计和排污费的征收工作中的作用
通过统计,估算一个单位和一个地区的排污量,并依据单位排污情况进行排污费的征收工作。
5.4环境监测在环境监督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主要是对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监视性和监督性监测,以进一步落实好环保的法律、法规。此外,环境监测还可反映一个地区的环境状况、污染物状况等。
5.5环境监测在纠纷仲裁中的作用
在生产发展过程中,还可能出现环境污染事故,这就需要通过仲裁监测处理,实地取样分析才能判断污染来源,避免带来经济或生活上的更大损失。
5.6环境监测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节能科研中的环境监测,工艺改革及新产品研制中的环境监测等。做好这方面的环境监测,将对推动科学研究、发展经济有着重大意义。
6、结束语
随着工业和科学的发展,环境监测的内容也由工业污染源的监测,逐步发展到对大环境的监测,即监测对象不仅是影响环境质量的污染因子,还
包括对生物、生态变化的监测。对环境污染物的监测往往不只是测定其成分和含量,而且需要进行形态、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监测。对物理污染因素(如噪声、振动、热、光、电磁辐射和放射性等)和生物污染因素,也应进行监测。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确切地说明环境污染对人群、生物的生存和生态平衡的影响程度,从而作出正确的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参考文献
【1】 陈玲.环境监测.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年1月
【2】 杨光忠.环境保护实用知识手册.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北京,2006
年1月
第四篇:在企业创新工作中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在企业创新工作中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2007年,是天津市公司确定的“创新发展年”。赵玉军总经理在天津网通2007年创新发展暨机构调整动员大会上做了“创新是我们的唯一选择”的讲话。赵玉军总经理的讲话深入分析了当前通信业的发展趋势,总结了天津网通创新转型以来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指出当前创新工作已进入了一个上层次上水平的阶段,讲话全面阐述了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运营组织与流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新阶段企业创新的目标和创新的方向。
2007年3月下旬,集团公司在杭州召开的“创新型业务”研讨班上明确了中国网通“创新发展”的思路和方向,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坚持“创新发展”、通过创新重新确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信心和决心。当今新的通信技术的发展,不但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特别是移动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固网运营商带来了颠覆性挑战。随着经济的发展,客户的需求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客户综合化、个性化、差异化服务的要求下,传统运营模式被快速瓦解。把握未来发展趋势,创新求变,主动迎接挑战,成为新时期主导运营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企业面临新形势,新挑战的情況下,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构建和谐企业,使我们的企业能与时俱进,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立足科学发展,著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这是党中央对“十一五”规划建议的灵魂,也是我们企业今后工作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思路。
在企业创新过程中,员工的思想信念、价值观念、心理诉求等方面也发生了许多复杂而多元的变化,甚至在企业内部形成气候和浪潮,起了一定负面性、消极性的影响,一定程度上成了企业转型和企业发展的极大阻碍,甚至成为企业的管理危机,必须引起各级重视,寻求积极对策,消除思想障碍,化危机为动力,推动企业持续发展。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创新发展助力。
这几年企业的改革力度加大、步伐也很快,而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不断升级、企业经营压力日益显现,员工面临这些压力时在思想上出现了不同程上的的波动,员工思想也随之受到一定影响。在这种形势下,如何通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来有效的鼓舞员工士气,稳定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便成了所有思想政治工作者当前最主要的课题。
一、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观念,贴近员工生活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题是做人的思想工作。进入新世纪、新时代,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内容、形式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因此,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对新变化,要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改变观念,开拓思路,增强创新意识。
一直以来,企业与员工沟通不够,使上级领导意图贯彻不下去,下级员工又不能领会,领导拼命地在说、在命令,员工被动地听、被动地执行,使上下级之间出现误解,形成沟通肠梗塞现象。而员工的呼声不能通过有效的渠道表达,一些员工有情绪、有怨言,或者权益受侵犯时,情感释放和利益诉求得不到及时的宣泄和维护,造成矛盾的累积和不稳定因素的产生。
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位,首先我们要知道员工心里关注的是什么,期望的是什么,忧虑的是什么,困惑的是什么。如果连员工的思想状况都不能准确把握,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便无从下手。因此,我们应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实际,通过各种方法为员工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提供便捷的渠道,缩短和消除员工与企业之间的沟通距离,营造宽松的沟通环境,引导积极的沟通氛围,例如:定期召开党员、群众代表座谈会、开展征集合理化建议活动、适时下基层与员工座谈、慰问一线员工等。不单政治思想工作者要深入到员工身边去主动听取了解员工怎么说,更要让员工有地方说,没有顾虑的说,从被动说逐步变成敢于说、愿意说。与员工进行直面对话和深度沟通,架起连心桥,做好解难释疑、化解矛盾、调剂心理等安抚员工的工作,把问题弄清,把矛盾化解,把情绪稳定,把激情激发。
二、因势利导,保护和发挥员工的忠诚度和积极性
虽然目前企业发展面临着各种困难,但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的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依然是比较高的,因此我们要充分保护好员工的忠诚度,并在此基础上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而保持员工积极性高涨的武器其实很简单:让员工感到被需要和被尊重,对企业需要的员工行为及时奖励,对员工进行合理的回报。在这方面,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使思想政治工作从“流星”和“烟花”变成“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从精神层面多对员工进行奖励和回报,要对基层员工给予更多的关注,积极发现和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通过各种方式对他们的优点和长处进行肯定和鼓励,帮助平凡的员工变得优秀,帮助优秀的员工变得卓越。
三、探索人性的催化模式,增强先进性,推进和谐
稳定就是发展。转型期也就是员工思想的过渡期、适应期和敏感期,在这个时期里,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不当,员工的思想就会陷入危机和引起企业劳资关系紧张。企业必须推行温和亲民、得人心、暖人心的人性化管理模式,感化员工,催化思想,实现从“人治管理”走向“人性管理”,把企业建设成为美丽的后花园和和谐的大家庭,使员工有干头、有盼头、有奔头,从而使员工安心、舒心、尽心。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党组织要做员工思想的知情人和教育者,行政要做员工职业的公正人和向导者,工会要做员工权益的贴心人和维护者。要摒弃员工“难管论”、“难满足论”,尽可能依靠一切力量和利用一切资源,着力建立各种协作机制,缓解不和谐因子的产生,维护企业稳定,培育员工归属感、忠诚度、敬业度,增强企业凝聚力、感召力、向心力,建立和谐企业,建立和谐、团结、奋进的企业文化,极力营造能想事、愿干事、干成事的守业创业氛围。建立平衡各阶层员工利益的利益平衡和权益保障机制,切实维护员工工作权利、身心健康、医疗保险等权益,让员工在企业和谐发展中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建立长效的帮扶援助机制,经常了解员工寒暖苦乐,送温暖下基层,知民情,解民困,当员工困难和员工权益受损害时给予及时、必要的帮扶、援助和维护,解决员工实际困难和切身问题。建立长效的员工关怀机制,开展生日问候、生病慰问、喜事祝贺、带薪疗养等关怀活动,关心员工生活保障、工作情况、身心健康、成长成材。建立员工健康成长机制,尊重人才,兼顾感情,彰显个性,开辟任人唯贤的员工成长通道和拓宽人才选拔途径。
四、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生产和各项业务活动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任务、内容、渠道和对象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必须创新和改进。
1、教育疏导法。利用党的政策和光荣传统,积极开展正面教育,使员工分清正误,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干部员工在工作中反映出来的思想认识问题,通过耐心说服和积极疏导去解决,做到循循善诱,启发他们的思想觉悟,形成共识。
2、感情投入法。要带着感情去做好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以情感人,关心、爱护、体贴员工的冷暖,把党和企业的温暖送到员工心中,增进员工对企业的感情,增强企业凝聚力。
3、谈心法。在干部和职工中采取谦虚、诚恳、耐心的态度,开展谈心活动,沟通思想,交流感情,消除隔阂,增强团结。
4、典型激励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运用先进典型影响和激励员工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形式。在企业中要培养和树立先进典型,引进先进经验,用先进典型的模范事迹和高尚精神境界感染企业全体干部职工,使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氛围。
5、活动推进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想贴近员工,贴近工作,贴近生活,就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通过举办座谈会、技能竞赛、政治业务学习﹔通过问题娱乐等多种多样的活动载体,满足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创造更多的思想交流机会,使职工生产生活更加充实,思想得到统一,工作积极性、创造性进一步提高。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不同于企业制度、科技的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干部员工,是做人的思想工作,要以人为本,既要注意人们的思想变化,又要务实,还要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只有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才能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从而有力地推动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促进企业创新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第五篇:在做好群众工作中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
在做好群众工作中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
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同做好群众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我军是人民军队,是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军的根本宗旨,也是我军区别于其他任何军队的根本标志。通过参与群众工作来服务人民,是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积极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为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提供支持,是人民军队担负的重要使命。
服务人民是我军的优良传统
我军自创建以来,就在党的领导下,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浴血奋战、英勇牺牲,为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而流血流汗、无私奉献,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模范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服务人民是我军的立军之本、胜利之基、力量之源,是我军的优良传统。
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密切军民关系,强调军队参与群众工作、为人民服务。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指出:“红军决不是单纯地打仗的,它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要负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的任务。”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提出“我们这个军队永远是党领导下的军队,永远是国家的捍卫者,永远是社会主义的捍卫者,永远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并专门题词“发扬我军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江泽民同志提出“军队要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胡锦涛同志提出“人民解放军要大力发扬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热爱人民群众,尊重地方政府,积极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走在前列,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贡献力量,以实际行动为民造福、为国兴利。”这些重要论述,根植于军队为人民服务80多年的实践,是我们党深刻认识和把握革命规律、执政规律和群众工作规律,指导我军参与群众工作的重大理论成果。80多年来,我军始终把教育和组织部队“一切为了人民”作为群众工作的根本出发点。2007年出版的《中国军事百科全书》总结了人民军队参与群众工作的六条基本经验:按照人民解放军三大任务要求,认真做好群众工作;坚持军民一致原则,不断增强军政、军民团结;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开展群众工作;坚决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法令,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促进部队自身建设;加强对群众工作的领导,不断丰富和发展群众工作。这些基本经验,是对我军参与群众工作实践的科学总结。
军队应为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做贡献 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发展阶段,群众工作会有不同的具体特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群众工作的对象更加多样化,群众工作的内容更加丰富。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要求不断创新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人民军队必须发扬优良传统,积极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为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贡献力量。
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使全体人民在共同的理想和价值目标上团结起来,对于我国的安全与发展至关重要。我军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军队,理应在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应坚持把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军的工作不断引向深入,进一步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大力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积极学习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切实以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党的创新理论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引导人民群众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的创新理论上来。同时,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大力培育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重点和抓手,搞好思想教育、舆论引导、文化熏陶、典型示范、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为整个社会树立榜样,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军心民心。
在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中贯穿党的群众工作。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是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客观要求。当前,反恐维稳、抢险救灾等非战争军事行动日益增多,成为我军的重要任务。这就更加需要发挥我军工作队、宣传队的作用,把党的群众路线、群众工作贯穿于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全过程。一是注重宣传引导。应充分发挥军队的政治优势和信息优势,及时把党的声音、党的政策传达到任务区群众,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信赖以及战胜各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二是注重沟通协调。多样化军事任务往往是联合行动,力量多元,军地联动,涉及的单位和人员众多,参与的力量构成和指挥关系复杂。应充分发挥军队政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凝聚功能,建立军地有效协调的沟通机制,主动协助地方党委和政府开展工作,确保军政军民团结,形成军地军民共同维护稳定、共同完成任务的合力。三是注重严格纪律。在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过程中,应教育和引导官兵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尊重当地群众的风俗习惯,切实以严明的纪律树立我军爱民之师、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四是注重排忧解难。应充分发挥军队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的生力军作用,积极投身社会抢险救灾和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满腔热情地帮助人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为人民群众多做好事、多解难题,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
在开展军民共建社会和谐活动中密切军民关系。军政军民团结是我国重要的政治优势和政治基础,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各部队积极协助地方党委和政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在新形势下,军队应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积极创新和拓展双拥渠道,大力开展军民共建社会和谐活动,把军政军民关系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一是增强军民共建社会和谐的意识。深入开展宗旨教育,引导官兵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认清双拥共建是新形势下军队参与社会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密切军政军民关系的内在需要,使官兵积极参加到构建和谐社会的行列中来。二是丰富军民共建社会和谐的内容。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新思想、新道德、新文明,引导人民群众自觉维护社会稳定、纯洁社会风气;积极参加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扶贫帮困工作,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积极参加平安创建活动,主动协助地方政府,参与维护社会治安、社会稳定工作,在处置突发事件、应对重大群体性事件、反恐及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中发挥积极作用。三是建立和完善军民共建社会和谐的机制。进一步健全军政联席会议、定期走访、信息通报和联系点等制度,健全综合运用协商、经济、教育和法律等手段处理军政军民利益关系的制度,健全军地协同的工作制度,使双拥共建步入规范化、法治化轨道。在建军治军过程中培养为人民服务的合格人才。我军官兵来自社会,大多数官兵还将回到社会。军队应发挥“大学校”的作用,把官兵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一是确立培养全面发展型军人的理念。既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讲理想、讲原则、讲奉献,又体现人文关怀,关心官兵切身利益、合理诉求和个人发展;既注重提高官兵思想政治素质和军事专业素质,又注重培养官兵科学文化、道德品质、法律纪律、身体心理等素质;既重视培养能够履行使命、保卫祖国的战士,又重视培养能够融入社会、建设祖国的劳动者,培养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二是注重在教育训练中提高官兵综合素质。教育训练是部队的中心工作。应把官兵综合素质提高纳入经常性教育训练规划中,贯穿于军事训练、思想教育的全过程。充分发挥部队军事训练、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使官兵信仰更加坚定、意志更加坚强、人格更加完善、知识更加丰富、技能更加全面,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三是拓展提高官兵素质的渠道。广泛开展建设学习型军营、培养知识型军人的活动,使官兵养成经常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培养自我学习能力;广泛开展立足岗位成才活动,运用工作平台培养多种技能,使官兵通过干中学、学中干增强在工作实践中提高能力素质的本领;广泛开展学法和守法活动,提高官兵的法律素养,做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四是为官兵全面发展创造条件。针对官兵精神需求日益增长的趋势,加强基础文化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军营文化品位,使官兵有条件学习知识、发展兴趣爱好、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满足官兵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弘扬人民军队优良传统忠实履行新的历史使命
新世纪新阶段军队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党的执政地位,事关实现党的历史任务、完成党的执政使命,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新的形势下,保持我们党长期的执政地位遇到种种现实考验。我军作为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证社会主义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中,肩负着神圣使命,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党只要紧紧依靠全国人民,牢牢掌握人民军队,就能在任何复杂形势和挑战面前,稳如磐石,坚不可摧。我们要从人民军队建设发展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内在联系上,深刻认识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把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作为我军建设和发展的首要问题,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不断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确保我军始终成为党巩固执政地位的中坚力量。
新世纪新阶段军队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中华民族经受了外侮内乱的百年屈辱和民族振兴的艰辛探索,迎来了新世纪头20年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中央敏锐地把握先机,作出了一系列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我军历来以党的任务为任务,以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宗旨。维护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对军队来说,就是要维护国家安全、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为国家发展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谐的社会环境,提供坚强有力的安全保障。我军的职能任务由维护国家生存安全延伸到维护国家发展机遇,深刻体现了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对军队建设的要求。我们要进一步认清军队在保障和促进国家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切实为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担负起自己的历史责任。
新世纪新阶段军队要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军队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国家利益是军队使命所系、职责所在。随着时代、实践和科技的发展,一个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利益,正在从传统领域向新的领域扩展。传统的国家安全,更多注重领土、领海、领空等有形空间;当今时代的国家安全,不仅要守疆卫土,也要关注包括海洋、太空领域,以及电磁等无形空间在内的全方位安全。我军必须高度关注国家安全内涵的新变化,积极适应这一新变化对军队的新要求,自觉把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切实提高维护海洋安全的战略能力,有效防范来自太空的安全威胁,维护电磁空间安全以及其他方面的国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