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拜拜慢性子幽灵》的读后感
暑假里,读过《拜拜慢性子幽灵》以后,我在这本书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仿佛我就是那个主人公仁雅。仁雅和我一样,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懒”。懒惰不是说走就走的,而是要用毅力赶走它。如果没有毅力的人就会被懒惰所击败,事情一再再而三的往后推,什么事情都感觉烦,不想做。
书中有一篇故事令我深有感触:仁雅在梦中去了勤劳之国,银色精灵给了仁雅一团丝线,让仁雅把它给解开。可这是借口的丝线,解开的结越多,借口就越多,而这些借口都是为了不干活才编造出来的。渐渐的,仁雅越解越烦,最后甚至开始想念慢性子幽灵了,因为这样,慢性子幽灵又把仁雅给带走了。由此可见,懒惰是人生最大的敌人。
勤劳与懒惰就相当于天使与恶魔,每当相遇时,我总是会偏向恶魔那一方,使得天使离我越来越远,在以前看来并没有什么,只是感觉很舒服,但看了这本书以后,我才发现了懒惰的坏处,它会让我失去很多“宝物”:值得珍惜的朋友、实力、信任、梦想、经验、机会、健康……这些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我要找回我的天使。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颗懒惰的心,遇到任何事都有不想做的心理,而你得把它给克服了,不要让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的荒废掉,充足利用时间,什么时候该学习,什么时候该玩,都应该合理安排好。
这本书简直就是写我自己的。所以这个暑假我要把懒惰这个坏习惯给改正,相信自己,走出懒惰这个阴影,展现一个全新的自我。通过努力让自己的每一天过的充实而有意义。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就可以串联成我们的未来。
从我做起,好好生活,快跟懒惰说拜拜吧!做一个勤奋的人,只有心怀梦想和毅志力,懒惰才会没有立足之地,不然的话,嘻嘻,那慢性子幽灵就来找你啦!
第二篇:马克思的幽灵_读后感
《马克思的幽灵》读后感
作者简介:
雅克 德里达,当代思想巨擘,解构主义哲学家,青年时代的德里达求学于有“思想家的摇篮”之称的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后来成为西方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在20世纪中后期掀起巨大波澜,不仅使他成为欧美知识界最具有争议性的人物之一,也成为后现代思潮最重要的理论源泉,其核心概念“解构”所向披靡,广泛渗透到艺术,社会科学,语言学,人类学,政治学甚至建筑等领域。其著作超过40本,目前不少已经译成中文。写作背景:
世纪之交,以其解构主义而享有盛名的德里达不仅继续葆有在后现代主义理论领域的权威性,而且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原因在于,当苏东剧变、自由主义欢呼“马克思主义已经死亡”,连同其话语理论及其实践一起“灰飞烟灭”之时,德里达却郑重地推出了《马克思的幽灵》一书。正是在这部轰动西方世界的著作中,德里达大声疾呼:“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无论如何得有某个马克思,得有他的才华,至少得有他的某种精神。”“现在该维护马克思的幽灵们了。”
所读所感:
一、马克思幽灵的提出
马克思幽灵们的本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哈姆雷特》中有一段话发人深省:“还有这一个乃是康德的头颅,他生成了黑格尔,(黑格尔)生成了马克思,马克思生成了……”之所以称马克思主义为幽灵,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从前人黑格尔等哲学家的思想成果中一脉相传,这体现了思想的相互作用。
尽管在西欧社会中,其社会形态仍然是资本主义社会。但是,马克思幽灵仍然寄居在它们的内部,在不同领域以不同的形态存在着。“幽灵那是一种自相矛盾的结合体,是正在形成的肉体,是精神的某种现象和肉身的形式。”幽灵是虚无的,但是当它有了寄托物,就处于显形中,但很多时候人们并不感知到它的存在。但是,它却无处不在地左右着人们,甚至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听从其的指令,但自己却浑然不觉,我们看不见是谁在注视我们。
书中所提及到的马克思幽灵具有无限性、过度性以及不相称性。马克思的言论在很多时候都被理解成不同的含义,有的理解成人道主义的,甚至是历史主义的,有事还被解释为无神论,反人道主义的,甚至是虚无主义的。这些观点相互矛盾,但它确切存在于现实之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相异性。
人们通过各种的迹象判断马克思的指令中的危险是过去的,也就是说,他们认为马克思所主张的“造反”不会卷土重来,那样人们就可以不受马克思主义者的干扰去研究马克思。但是马克思幽灵会向何处去,它要回来吗?将来会怎样?全世界为共产主义的幽灵而忧虑的人很多,他们认为共产主义知识一个过去而没有实在性的幽灵,不会再回来到现时的社会中破坏一切。但是对于过去,幽灵表现的是一个正在来临的威胁,而今天幽灵却意味着一种威胁,虽然人们只愿意承认它是属于过去的,但是它还是不受阻碍地返回。
二、被驱赶的幽灵
“这是一个脱节的时代”,在现今这个时代中,苏东解体后国际形势剧变,世界由两极化变成多极化,与此同时,世界正在形成新的“世界秩序”,每个国家都尽力地谋求最好的位置,而一些国家更是建立起一种新的、不稳定的霸权。霸权主义的重要表现之一是文化霸权主义。我们现在所接触的有政治文化、大众传媒文化、学者型的或学术式的文化。其中,政治经济霸权,如知识或推论的统治地位是借助技术传媒的力量得以实现的。霸权国家总在宣扬一种思想:马克思已经死了,共产主义已经灭亡,所以它的的希望、它的话语、它的理论以及它的实践,也一同灰飞烟灭。另外却在另一头不断赞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突出自己所谓的“民主自由”!霸权国家就是以这种形式去欺骗人们对共产主义的向往,但实质上是为了遮掩资本主义社会的阴暗面,使他们的人民不至于起身反抗他们的剥削。
霸权国家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全盘否定,而是有所批判,有所保留。批判的遗产是:人们可以像这样谈论例如占统治地位的话语,或是占统治地位的表述形式和观念,而且也可以以这种方式论及一个等级化的和相互冲突的领域,而不必非要赞同社会阶级的概念。这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人们的话语权和自由,但是也有一定的矛盾。如法国大革命发生前夕,法国贵族、国家政府乃至国王都看出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艰辛情况,在政令中,在报文中不断地强调农民的苦况,并明确地指出造成百姓痛苦的根源是法国的上层建筑以及其统治阶级,后来农民不满日益增多,最终酿成了法国大革命。这是被统治阶级与统治阶级不可调和矛盾的必然结果,所以霸权国家的文化改造和内部改革是不彻底的。
三、新国际的应运而生
《共产党宣言》说:“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资产阶级使农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共产党宣言》在这里已经对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本质做了深刻的揭示,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全球化就是资本的扩张,就是靠暴力实施对落后民族的侵略和掠夺,例如黑奴贸易以及殖民统治。所以按照资产阶级属性,它们所创造出来的世界不可能是和谐的世界,只能是霸权的世界、两极分化的世界、动荡不安的世界,也就是所谓的“新世界”。
“新世界”中存在着十种祸害,其中书中所提及的欧共体诸国之间,欧共体国家与东欧各国之间发生无情的经济竞争,而且这种关系还导致特定国家控制了国际法的实际阐释权和前后不一致的以及不平等的应用。而西方所倡导的自由市场却还没真正地实现,各种各样的贸易壁垒保护着各国国民的“社会权益”,却丝毫不考虑人们如何在一体化市场中保全自己的利益。因此,人们认为现在有必要分析国际法以及有关机构的现存状态。但是每一种文化结晶的起源都与某种特定的历史文化有紧密联系。国际法虽然是全球公认的法律,但是不可否认它仍然受特定的国家特定的民族所操控,左右着国际事务的裁定。
因此,“新国际”应运而生。新国际是为了寻求新国际法的组织。代表了人们呼吁寻求一种包含着全球一体化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新的世界秩序,不随特定的国家而左右世界秩序的公正。其实,赞成新国际的人会继续受到至少一种马克思或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的激励,使他们忠实于马克思主义精神。
启示:
《马克思的幽灵》中指出,对于一种幻觉性的幽灵真正被摧毁的,只是它们的表现形式。例如皇帝、国家、宗教的外在,而不可以真正摧毁它们。让我继续以法国大革命为例,起初法国大革命以宗教革命形势展开的政治革命,起初人们对宗教怀有深深敌意,但是在结果中人们对宗教的憎恨却又是最快消失的,他们真正关注的是他们的利益。而一个民族没有宗教作为精神寄托是可怕的,所以,在法国大革命后期人们又重新继续先前的宗教信仰。显然,宗教是深深扎根于人们心中的,纵使经过革命的摧毁它华丽的形式,但它仍是屹立不倒的。因此,马克思反对对这些形式性的毁灭而举行的“哀悼活动”,因为哀悼活动会使已失去形体的事物又重新建立,甚至它的形象比先前的更加具体、更加真实。
“一旦有了生产,就有了拜物教;理想化,自主化和自动化,去物质和幽灵的形体化,与所有工作同样久远的哀悼工作,等等。”马克思认为必须把这种同样久远性限制在商品生产上。哀悼的工作需要立足的是哀悼的对象、哀悼对象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哀悼的角度。哀悼的对象,例如国家、民族、国际法,采取一种原始形式的宗教回归——通过把技术科学或通信技术克服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把相关的人全都集中在同一个问题上,一呼百应,从而使“哀悼活动”产生对社会影响。显然,革命是哀悼活动的最终形式。
解构主义大师德里达的作品是深奥的,我们切不可相信其意义会在“白纸黑字”里纯粹、单一地显示。能指和所指的分离,一系列的能指,意义在无限的延异中延宕——这些都是我们在阅读德里达的文字时必要的思想准备。
毫无疑问,我们应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的前提下谈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但是,马克思“文本”的意义并非确定不变的东西,并非一经发现便可无限期地运用的东西,我们应随着时代的变换,不断地体认马克思“文本”的时代精神。历史是不确定性的另一个名称,永远向发展新理论体系的可能性敞开着。如果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那么,它便是一门历史科学。从它公理确立的那一刻起便开放自身,从而在历史运动中发展自身;它的公理总是即时的,因为历史是一个变化、修正和发展的领域,它的目的是开放。
第三篇:《幽灵的礼物》读后感
《幽灵的礼物》读后感
第一次阅读《幽灵的礼物》,我就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那种交易员和交易员之间的心灵感应。
《幽灵的礼物》规则一说:在市场证明我们的交易是正确的以前,已建立的仓位必须不断的减少和清除。即正确的持仓方法是,当仓位被证明是正确的时候你才持有。
多年的操盘生涯中也形成了一个自己的交易习惯:每天收盘以前,仔细的审查一遍自己保留的仓位。凡是感觉可疑的,有问题的单子,一律清除。而只持有自己认为有前途,有信心,而且最好是有浮动赢利的交易。仅仅因为这一看似简单的习惯举动,不知让我躲过了多少次无谓的、莫名其妙的损失。
触发我制定这条交易规则的直接原因有几个:
1、我的经验表明,因为期货投机的高风险,勉勉强强、可做可不做的交易,还是不要去做为妙。
2、投机者应该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在一些符合自己的思维框架、个性习惯,非常有把握的市场机会上。没有必要在一些令人伤神的亏损交易上冥思苦想,希望转危为安。一刀砍了它,也许你就立地成佛了。
“如果你还在照顾损失的伤口,忙着“救火”,势必无暇寻找其它的机会。最后的结果可能是更大的损失。认赔相当于抛弃痛苦,让情绪平静下来,提高控制能力,使你得以继续交易。”
一般说来,止损有价格止损和时间止损两种。书中的例子,采用的是时间止损法。因为持有的仓位好几天没有被证明为有利可图的,用三天规则把自己拉出了泥潭。
对于一个新手来说,价格止损和时间止损方法虽然是被动的,但是简单实用,可以强制性的清除可能带来巨大伤害的头寸。当然,效果不一定是最好的。
《幽灵的礼物》的规则一,不是价格止损法,也不仅仅是时间止损法,它需要投机者在交易技术方面有相当的功力,包括对交易的本质问题的理解、市场感觉、经验等等。所以,它可能会让大多数人无所适从,但对有些人非常有价值。顺便说一句,我觉得规则一不但适用短线交易,也适用中长线交易。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规则一在中线交易中的运用。
***“交易者通常不知道交易实际上是一个失败者的游戏,那些最善于输的人最终会赢。”
*你要使你的损失越小越好,割肉越快越好。这样做不会保证总是正确的,但可以保证你在这个游戏中生存。”
《幽灵的礼物》的规则一,不是价格止损法,也不仅仅是时间止损法,它需要投机者在交易技术方面有相当的功力,包括对交易的本质问题的理解、市场感觉、经验等等。
第四篇:幽灵的礼物读后感
幽灵的礼物读后感
这个星期看了幽灵的礼物,了不起的一本书。近来看了不少书,建议大家还是少去看国内写的书,那些书整个就是误导,在错误的理念,错误的经验上写出来的书那是错上加错,有些把江恩的东西用一些更复杂的东西搞来搞去,成了一系列的数学公式?还有些波浪的专家们大搞预测,在三浪还没走完的时候就说三浪会到哪,甚至有些测到了五浪会如何?我虽然不是什么波浪专家,但我还知道波浪和江恩都是面对不确定的一个方法,是一个在运动中寻找确定的方法,你很难预知哪会是底,直到在底快出现的那一瞬间你才知道那就是底了,之前都是不确定的;还有些在浪没走完就时就说到底了到顶了,本来这个你完全可以等它走完再做决定的。这就和一个人发现某事对他不利一下子很生气,以为是某人做的,还没等事情的结果走完就大骂别人,等过了些时间才发现错了。这些经验在生活中不时会有,但在交易中为什么就不能用上呢?
如果新股民一开始就看了那种书,那他不知道得花多少代价来发现它是错的,害人啊。看那些书,还不如逛论坛,南山、东北的东西就比他们强百倍了。
还有一些什么周期理论,那就更有意思了,错得离谱。我知道这些个家伙想把国外那些高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来卖钱,但却完全没有理解明白意思是什么,自己还加了很多错上加错的东西,比如那个马丁的上升时间和下跌时间相同理论,这是周期理论的一个大突破,但到国内写手那里就成了大错误了,没有去搞清楚对称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成了数一数上升多少天然后再推算下跌可能多少天?此对称绝非彼对称,这种简单对称只是马丁对称的一种特例罢了,如果你照着他们讲的做不死才怪。
底后有底,顶后有顶完全是因为这些人自己的错误,把一个活的东西当死的看。还有些什么突破波浪理论?有些加上了易经挂像?它们本身就已经是全部了,加这些是什么意思?不可想像。还是说幽灵吧
规则一:在一个象交易这样的失败者游戏中,我们与大众相敌对的立场开始游戏,直到被证明正确以前,我们假定我们是错的。(我们不假定我们是正确的,直到被证明错了。)在市场证明我们的交易是正确的以前,已建立的仓位必须不断减少和清除。(我们允许市场去证明正确的仓位。)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你必须理解我们所说的平仓标准:当仓位未被证明正确时我们平仓,我们没有时间等待市场证明你是错误的才去平仓。
对于规则一,在后来理念完成之后,我基本上都是这样做的,在心理上没有任何压力。要特别注意最后一句,“当仓位未被证明正确时我们平仓,我们没有时间等待市场证明你是错误的才去平仓。”这是关健,一旦市场证明你错了,那大家都知道错了,你得为你的止损付出更大的代价。如果之前没有止损,在这时止损,我认为还不如等一等,保持独立很重要。要么比别人快,要么比别人慢,最好不要和别人一起。
“当仓位未被证明正确时”的标准很多,而且直觉是最直接的。没有出现预期的涨、超出预期的时间、与预期相反的能量、相反的缺口不却不回补、波幅大了却还看不出方向、成交量没放、成交量和价格一起放但成交量一消失价格就被打回原形,等等,反正错误都会给
出信号的,大多不用去等市场来证明。对此看法,人各不同。
曾经我连错了三次,但结果却一共才输了不到总量的百分之五,基本上一次就可以把它搞回来了,而且我蠃的次数高于50%,所以规则一是很自然的过程,不用心理挣扎而自发的去做。我不去猜还会怎么走,也不去看我输了多少,一旦发现错的可能性很大就出来。只要钱在机会就在,最怕机会来了没钱。还有几次,我止损后几天就涨了个百分之十几、二十几。那些天真的是很烦的。我很想去改变,持股的时间再长一些,再等一等,但后来没有这样做,我知道问题在自己的身上而不是在理念自身,改变规则只会让自己左右都错,后来逼着自己更小心去选取时机,更发现了一个重要的观点,这个后面再说,好像和幽灵没什么大关系。
对于规则一,很重要的一点是,在证明你是正确之前,你要假定自己是错的。这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
规则二,在正确时加仓。其中一句给了我一当头一棒。在正确的时候你应该是什么都不做!我一直没有注意到自己内心活动中的一个错误,在获利时,内心总是躁动个不停,怕到手的利益没了,怕这怕哪,手还痒得很,内心的活动和自己的分析在打个不停,我一直没发现,我把这句话改了一下以适应自己,在你正确的时候你应该什么都别想。
可能一直以来都在做短线,所以主动加仓从来没有过。但被动加仓还是有的,有一部分时间买入后的一两个小时内就出现了百分之五以上的涨,但它就是不涨停,加速,然后很快它的能量就放完了回落,我知道得卖,但T+1,第二天加仓,这个让我心理很别扭,我怕如果错了那不但没有收益,还得双倍偿还。短线是不能这样加仓的,安全而又能让利益最大化的做法是通过控制每次仓量来加。
但以后我一定得练习加仓,在中长线中加,这个对中长线而言是最合理的做法。目的只有一个,只有练习加仓才能从内心做到“在正确的时候你应该是什么都不做”,因为你不旦什么都不做,还加仓了,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而且更重要的是既然你是正确的,为什么不加仓让利益最大化呢?加仓不旦可以从内心感觉加深对趋势的了解,让利润最大化,更重要的是如果你习惯了这样的动作,最终可以让自己的内心和趋势达到高度一致的感觉,而减少情绪的干扰。我从个人的感受来看加仓,当然作者的目的是为了让利润最大化,以抵消之前错误的代价。
加仓这节是我目前在这本书中得到的最大收获,也是自己未来必须去完成的事。
规则三,在放量时随时准备出来,也就是说放量或价格加速或是三浪之类等等就要随时准备出来,至少在进行初盘你就得出来了,原因很简单,这些情况一出现就意味着价格很快就会发生反转了,接下来是横盘调还是深跌调你无法预测,深跌往往比涨时快你的利益会给它吃去一部分,心态会很差,横盘什么时候结束你无法预测,这些时间你为什么不可以把钱放到其它个股上?简单地讲,就是在情况还可以确定的时候出场,回避不确定性。幽灵还讲到市场错误这一条。我想如此写可能合适一些:
据个人的经验来看,要“成功”得完成自己的至少得三次突破。第一次突破是在市场中
泡来泡去之后,初步认识到趋势的力量;第二次突破是认识到市场的均衡,市场的反人性,并知道只有成为少数人才可以成功;
第三次突破有些不大好写,情况是这样的,认识到市场是反人性的,然后就认为反人性就是少数人,然后就选取自己最痛若时下注,以为这样就可以成为少数人。但很快又发现原来你以为的痛若只是你自己个人的感受,在你最痛若的时候同样有很多人在那里下注,并且他们乐此不疲。什么是少数人?你的痛若正是别人最快乐的时候,少数人到底存在哪?
当你亲身经历了整个过程之后,你可以理解到某种东西,一种很完整的东西。我想起的是《混沌操作》中的话,每个人因为经验和知识的不同形成理念,然后每个人都在以自身的理念进行交易,也许理念很多很多,但是最后这些理念都会在选择工具和过程中形成一种操作习惯,要么偏向于抄底要么偏向于追涨,也就是说无论你的理念多么的复杂但结果都成了最原始的两种模式。
然后还有另一种模式,国外的书把这种模式说成是场内交易员模式,除了开户的时候,我从没去过交易,我只是从价格的波动中认识他们的,我想可能不只是场内交易员,更可能是一些失败的小散户过激的行为。这一模式中的行为有个特点是,他们没有能力改变趋势,但制造了价格的大波动,成交量很小,对付他们很容易,你只要反着他们做就可以了。幽灵是这样讲这些人的,在成交量很小的时候,价格很容易被人控制而制造出价格的大波动,但它们对趋势没有一点作用,所以他们是“错误”的市场行为。
幽灵说的市场不总是对的,正是说这些人的行为,因为幽灵是短线客,所以经常可以看到他们活动。我想他可以更直接了当地了解到这些人,只要仅仅只是场内交易人拉动的价格就是错误的市场行为,而他就在交易场内!
我想很多人把市场中的力量都简单的归类于多方、空方、或是投资者、投机者,这些概念更多的来自于只经过第一层突破的人,这些概念当然很重要,但以上的那三种分法更接近市场的真像,而且在我发现每天我们都在面对这些人,从价格上很容易识别这些人的存在。
认识到以上这些,你就可以明白如何成为少数人,你的猎物在哪。
你反的人性不是你自己的人性,而是别人的人性,忘记自己。
幽灵说到首先要有自己的操作计划或者说策略吧。他没有说太多内容,但明白人一看就知道他在用波浪理论。我不知道要怎么表达波浪理论是什么,准确地讲它只是一种理念的载体,单单从波浪理念自己身你无法了解波浪理论的内含是什么。这里我想讲一下几种操作系统的问题,也可以把它当成策略看。
第一种是南山前辈的全新理念图,当然南山前辈的理论不是如此简单的,我只就图论事。这是一个创新高买入系统,参考买点是创新高时,这一系统最大的好处是不会错过任何一个波动。我想说的是它的缺点,如果仔细做一下统计,就会发现它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创新高时往往是波动能量快尽之时,大部分的情部是创新高后它会回调几天,也就是说买入之后大部分的情况是得忍耐回调,当然然后它很快就会又向上了,但还是有一部分时间它会是失败的情况,也就是说这个原来认为的回调可能是跌的开始,在它“回调”的那几天无法判断而给心理形成压力,很可能因为这种心理压力而出现失误操作,问题一就是它可能形成的心理压力过大。第二个问题是风险比过大,在创新高之前大部分的情况是价格已经涨完了大部分
了,那么止损在哪?总不能以这个底来止损吧?如果用百分比那这个百分比以什么为标准来确认呢?这是它的第二大问题,成功率大于50%,但潜在收益和风险比太大了。有关统讲的问题我想看一下十年以上的情况就清楚了,系统不能只用两年吧。
第二个系统是M坛瑞趣前辈的系统。这个系统的理念很简单,单日涨幅越大,则明日创新高的可能性越大,如果涨停则明日创新高的可能性在90%以上。瑞趣前辈在追涨停的基础上,把动量追高理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我只就图论事,从瑞前辈的图中我看出的操作理念是这样的:既然涨幅越大明日创新高的可能性越大,比如如果今天的最大涨幅是百分之8,那么明天成功的可能性就有百分之**(反正很高,我没统计,我也不知道瑞前辈的最你标准是什么),之所以说瑞前辈把理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是因为他不只是认识到这点,瑞前辈没有在涨到百分之8时进入,而是在它又回调了一定比例之后再进入,明天创新高的可能性很大,现在又多赚了这个回调的钱。这个系统的出击率更高,成功率也更高,所以说它比第一个系统更好。我想说的是它的缺点。
几乎是与第一个系统一样的缺点,心理压力过大,吃一点就得走了,所以可以在瑞前辈的贴中常常可以看到后悔没有拿久一些,但如果真要拿久一些又不敢了,因为如果失败回调的速度很快,滑价可能太大了,而且与系统一一样存在风险比过大的问题。这两个系统虽然成功率都在50%以上,但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赚得少输得多的问题,很容易出现资金过大的波动,资金的过大波动会直接影响到情绪。
第三个系统是股林公前辈的三背离系统。这个系统的理念水平比前两个都要高出几个层面,要解释得花较长的篇幅,而且股前辈也在他的贴中守口如瓶,我就不讲具体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了。这个系统的优点是成功率很高,甚至百分之百也不是没有可能的,最重要的地方是风险比很低。我想说的是缺点,这个系统的缺点是操作频率过低,所以如果三个系统都进行同样的时间,这个系统的收益却是最低的,虽然它的成功率很高,特别是在大牛市中,这个系统的操作频率就更低了,而且选出来的往往还是补涨股。
也就是说第三个系统虽然理论层次更高,解决了心理压力、成功率、风险比的问题,但操作频率却过低了,以至收益还不如前两个系统
我还研究过其他一些系统,比如陈琛前辈的系统,从图的情况来看,这是一个理论水平极高的系统,后来有人破了他的公式,我发现在他的公式中出现了因子置换、参数优化调节等情况,国外很多优秀的系统公式中都会做一些优化,但我个人无法理解其中的道理,而且与理念冲突,所以不敢有什么看法。
另外还有个星期一买入系统,它是一种很容易操作的理论,在趋势良好的情况下才能操作,但你得很有耐心,仓位得小,因为它的资金曲线会有更大波动,这系统不用思考,所以没有压力,也没有什么风险比之类的东西。我看到有人在谈到这个,还是提醒一下的好,现在是大牛市,所以无论用什么方法都可以赚。但不会永远都在牛市中的,不要给一时的经验骗了自己。
就说这三个系统好了。为了寻找合适的工具来体现理念,看了很多系统和策略的书,而且之前为了找“圣杯”也编了不少公式。我很奇怪的是不知道为什么大家当然也包括自己都会不相信眼前的东西,而去找复杂的不得了的东西,事实上拥有合适的操作频率、合理的风险比、很低的心理压力、高的成功率的工具一直都就在我们的眼前!均线、MACD、KDJ、动量、RSI等等等这些传统的指标是那些前辈高人从实战中得来然后又经过了长时间的验证有效的工具,可是我们却偏偏不相信它们!找来找去、编来编去的、想来想去策略、工具的时候,最后却发现它们就在眼前。不知道哪个说过,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又是山。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在问题本身,而且大部分的问题都是不能解决的,越是想解决就越复杂却无效率。
而且真正的买点也不可能用公式来确定的,市场一直在运动中,公式只是运动后的结果,只可以拿来做确认。越复杂的分析方法,越复杂的公式只会失去自我。
幽灵在书中也提到了这个问题存在的根源。我忘记了是哪几句话了,是关于有关什么是输蠃的看法那一篇,但自己已经过了那个时候,所以没有太多在意。
常识比统计更有效,公式更加不用和常识比!
我还在其他论坛中看到有些人对规则一有不同的意见,但是没有人对规则二、三有不同的意见。这是很奇怪的现像,那些对规则一有意见的人却对规则二、三没有意见,这只能说明这部分人根本就没明白规则二三的含义。
以前在编公式的时候记得有两种方法可以让你的成功率百分之百,第一种把执行卖出的时间搞到越长越好,越长成功率越高,像今年这个样子,如果你的时间在七年以上,你只要求20%的收益,那你的成功率就是百分之百了。但你认为这样的成功率有意义吗?在这么长的时间你在做什么?你会怎么想?
还有另外的一种是限定卖出时间,比如限制在每个月的20号而且获利在10%以上时卖出。这样的成功率也是百分之百,但只要你再看一下其他的参数,你会发现未平仓合约数比成交完成数要多得多,这等于说如果有百分之十你就卖出,如果没有你就死都不卖,结果是少数个股只赚了一点就卖,大部分都给深套着。
如果认为这两种百分之百是你要的,如果你反对规则一的理由和这个类似,那我无法可说。死不认错那不叫交易。别人打你你却不还手,那是什么事?
我想大多人都想从里面去找一些“圣杯”。三个规则就是真正的圣杯了!正如幽灵所讲这个是最核心的东西了。这本书直接从交易的内心世界告诉你要怎么想,然后在怎么想的前提下怎么正确的做,幽灵的目的是在教我们如何做到知行合一、让正确的思维方式成为一种习惯、变成一种本能!
改变自己的行为,让正确的思维方式成为一种习惯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前面讲到自己在止损后却出现了大涨,我知道自己止错了,但我开始时却没有胆量再追回去,我是这样想的:已经损失了手续费都不只了,现在又要马上追回去,两次的手续费都快百分之三了,这等于我还没进入就已经先损失了百分之三,心理真的是很不情愿的。其实这同样是错了不
认错的另一种方式,我知道它是错的,情绪!但要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马上又追回去却不那么容易的,但后来的一次还是追进去了,这个经历很深刻地给自己上了一课。知行合一真的是不容易,但它却是最重要的一关,情绪是最大的阻力,想太多就会让自己被人打了还站着不动。知行合一就是要让正确的思维方式从为一种本能!
第五篇:慢性子改正建议
学打乒乓球非常能提高反应速度,有好多孩子就是这样变得灵敏
让孩子多接触一些提高反应速度的游戏,比如去玩打地鼠啊,还有就是连连看啊,建议:爱磨蹭的孩子现在是比较常见的,磨蹭已经是孩子在学习中比较常见的毛病了。这种现象的产生有一个形成过程,不是哪一天突然磨蹭的。孩子学习、生活磨蹭最常见有几种情况:第一种是学习兴趣低落,硬着头皮应付,疲塌无奈,能拖就拖,缺乏自信,不负责任;第二种“慢性子”,行动迟缓,慢条斯理,紧张不起来,任你着急催促,依然故我;第三种是缺乏时间观念、效率观念,不知道时间对人生的重要意义。
根据孩子的磨蹭的情况不同,那么矫治磨蹭也要针对症下药。第一种情况要在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提高责任心上下功夫。第二三种情况要在专时专用、提高学习效率上努力。从案例来看,林林是属于“慢性子”和缺乏时间观念这种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我是这样辅导她的家长的:
一、让磨蹭付出代价。孩子早晨起床磨蹭,家长急得不得了,又是嚷嚷,又是亲自给孩子系纽扣,可孩子却一点也不急。最后,家长还得赶紧骑车把孩子送到学校。其实,家长这种做法正是促成孩子磨蹭的原因之一。孩子会觉得,磨蹭点没关系,反正迟到不了,有爸爸妈妈呢。如上述案例中林林的表现,早晨起床,等着妈妈给她穿衣,等着妈妈帮她洗脸。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当林林磨蹭的时候,妈妈不要急,让孩子自己急。妈妈不要帮她穿衣服,洗脸,可以站在一边说:“再不快点可要迟到了,我可不帮你。”类似的话只说一遍,不要反复唠叨。如果孩子迟到,老师肯定会问她迟到的原因。如果孩子说“妈妈没帮我穿衣服”,老师肯定会她为什么自己的事情还要妈妈帮忙。孩子挨了批评后,就会认识到磨蹭给自己带来的害处,第二天她就会自己加快速度。
二、帮助孩子树立时间观念。要想让孩子改变磨蹭的毛病,不能靠大嗓门,更不能打骂。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等方法帮助孩子认识时间,树立时间观念,让他们认识到是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它最长又最短,最多有最少,最快又最慢,最容易丢掉却无法复得。你要磨蹭它就会悄悄溜掉,只有珍惜它,抓紧它,才会“延长”它。家长还可以给孩子讲珍惜时间取得的成功的故事来激励孩子,还可以在墙上贴上名言警句提醒孩子。总之,通过各种途径让孩子认识到时间的价值,让孩子明白磨蹭会白白浪费许多时间
三、增加计时性活动。孩子磨蹭,不光在学习中表现出来,也反映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上述案例中林林的表现,做作业磨蹭,穿衣、吃饭磨蹭。因此,克服磨蹭毛病,需从不同角度入手。从孩子的实际表现出发,增加计时性活动是可行的方法。做某件事情,需要多长时间,事先设定,然后以最快速度保质保量地进行。如家长与孩子一起评价,调整要求,下一次做得更好。在开始设计时间的时候,家长要及时核对。孩子做事,家长为她计时,告诉并夸奖她今天比昨天又快了几分钟。这样,孩子会有很高的积极性。对于低龄的孩子来说,如果家长跟孩子一起进行计时阅读、计时记忆、计时答题、计时劳动的小竞赛,会有更好的效果。
四、改善评价角度,少说“慢”。“动作慢”的评价会使孩子忽略时间的利用,长期被说成“慢”,孩子会认为自己每次的学习时间都很漫长,自然而然地出现太多的“小插曲”:发呆、玩橡皮、上厕所、喝水等。因此,在学校里,老师有意识地夸她,今天进步了,速度比昨天快了。在家里,家长也要有意识地进行表扬她,并告诉她,你可以“快”起来,只要在学习的时候不做其他事情就可以了。如果孩子爱磨蹭是“手笨”造成的,父母就要想办法锻炼她的动手能力,帮助孩子提高动作的熟练和敏捷程度。父母可以与孩子玩一些小的竞技游戏,如比赛
看谁穿衣服快,看谁洗澡快等。通过这些比赛,家长可以随时教给孩子穿衣、洗漱、收拾玩具等自我服务的技巧,教给孩子如何利用做事的先后顺序来提高效率、安排时间等
五、利用“速度测定法”,感受“我可以快”。记录单位时间里(如5分钟)能写多少个字,能做几道题目。然后算一算按这样的速度,做完所有的作业需要多长时间,结果肯定会使孩子惊讶:我能这么快完成呀!并且让她认识到“快得值得”。很快完成了学习任务,多出来的时间如何处理?许多父母会利用这些时间让孩子全面发展:增加练琴时间或者额外增加作业,反正不能闲、不能玩。孩子会觉得:还不如慢点好,反正越快任务越多。所以,你得让孩子感到“快得值得”,她才会去“快
六、任务适度,留有空闲。孩子希望完成任务后就马上去玩,但许多父母却让他们接下来做其他练习,让他们看不到玩的曙光,所以孩子们就想出了磨蹭的招数。如果告诉孩子:“就这些题,做完了你就自由安排。”任务适度,保证孩子会加快速度。多激励,少催促。有些孩子做作业的确慢,但可能是作业的难度大,或者孩子已经养成了磨蹭的习惯,或者是智力有一定问题。如果是这些情况,父母越催,孩子越惊慌失措,反而更慢了。如果父母说:“你如果再快一点儿就更出色了。”“如果考试时你更快一点儿,你可能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检查。”孩子受到正面的激励,就会在下次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快点儿。
此外,孩子的磨蹭行为还可能与爸爸妈妈自身的行为有关。有的家长平时喜欢边吃饭边看电视或书报,有的家长也会因疲倦或懒惰做事拖时间,这些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非常容易使孩子养成注意力不集中、办事拖沓等不良习惯。因此,家长不妨先自我检查,为孩子做个榜样
如果希望孩子反应快一点,也可以做些训练,或想些办法
1、玩“传话”的游戏。由妈妈对他说一句话(“拿一个水杯来”),让她传给爸爸或奶奶、姥姥听,然后问奶奶、姥姥她说什么。这个游戏可以锻练注意力、记忆力,反应能力。
2、假日,在小区玩,几个小朋友在一起比赛跑过障碍物(把小椅子,放在离起跑线三米的地方),赢的队有奖品,鼓励她去参加。由于不是在幼儿园,比较轻松,她可能会愿意去,这对于提高反应速度有很大好处。
3、在家里和爸爸、妈妈玩“找物”的游戏,先由爸爸或妈妈对她交待游戏规则,把一个玩具藏在卧室里的一个什么地方,然后由妈妈或爸爸和她一起去找,先找到有奖品。这个游戏对锻炼反应速度有一定作用。
4、和老师谈谈,希望老师叫他做什么事的时候,把她叫住,让她注意,再发出命令,而且命令要说得比较清楚、明确,也许对纠正她的反应慢有好处。
5、在家作个记录,凡是你认为她做了一件事不算慢时,就在纪录表上相应的地方,让她贴个小红花或小红旗,三个小红花或小红旗就可换一个奖品,这对她改进动作慢也有作用 当然最起码的家长要排除孩子听力、智力、精神状态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