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课堂教学素质化的三个着力点教育论文(小编推荐)

时间:2019-05-15 10:50: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实现课堂教学素质化的三个着力点教育论文(小编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实现课堂教学素质化的三个着力点教育论文(小编推荐)》。

第一篇:实现课堂教学素质化的三个着力点教育论文(小编推荐)

课堂教学是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那么,作为基础学科的课堂教学,如何在宏观把握的基础上,从微观上努力,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呢?

一、着力于突出主体—实现课堂教学素质化的关键

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原则,发展主体性是素质教育活动的灵魂。教师在教学中,努力给学生独立学习、思考和操作的时间,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去读、去想、去说、去写,使学生成为名符其实的学习主人。这是实现课堂教学素质化的根本着力点。

1.腾出“读”的时间,让学生多“读”

读书是语文学科最基本的学习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彻底摒弃串问串答的教学方法,避免冗长的分析,腾出尽可能多的时间,让学生在读书中生疑,在读书中求解,在读书中品味,在读书中悟道。让学生在大量的读书活动里,领悟课文,参与学习,从中提高素质。

2.还给“问”的权利,让学生多“问”

在课堂教学中还给学生“问”的权利,首先要给他们提问的机会,并鼓励他们敢于质疑问难,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其次,要引导学生把“问”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课伊始,鼓励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质疑问难;课中间,激励学生对重难点深思质疑;课终结,引导学生对照学习目标问得失。第三,要对学生的提问给予恰当的解答,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应指导学生自己解决,促使学生在质疑和释疑中学会思考,发展思维,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3.让出“说”的机会,让学生多“说”

教师在教学中讲解点拨是必要的,但学生主动表达自己认识感想的交流更重要。老师要多提供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已见的机会,激励学生放胆而言,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让学生在“说”中理解、分析、总结。如中年级生字字形的指导,教师可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自己对哪几个字,是怎样记的,然后讨论交流。对字形较难的字教师才帮着分析指导。如此,教师很少说,学生尽情说。在多“说”中理解语言、磨练语言、激活思维。

4.安排“写”的训练,让学生多“写”

当前,语文课普遍存在着不重视学生动笔做书面练习的现象。写的训练常常搁至课尾,延至课外。

其实,语言文字的训练,就包括书面训练这一方式。所以,课堂上要尽量让学生动动笔、写一写、做一做。如《难忘的一课》中心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除了放在特定的课文环境中理解以外,还可以设计:在句子意思不变的情况下,请分别用括号里的关联词改写句子:“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因为——所以——既然——就——凡是——应该——)

这样,挤进写的练习,加深了学生对中心句的理解,有助于训练学生运用语言。

二、着力于强化训练—实现课堂教学素质化的途径

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训练学生听说读写,并在听说读写训练中渗透思想教育、发展思维的过程。所以,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必须突出语言文字的训练。也就是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选准训练的突破口,优化好训练方法,把语言文字训练落实到位,只有这样,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才有了落脚点。

1.要选准训练的突破口

课堂中的语言文字训练,不可能面面俱到,四面出击,要尽可能选择那最能体现语言材料作为训练的突破口。

2.要优化训练的方法

语言文字的训练所包含的词句段篇,听说读写等知识技能,都有严格的科学性和内在规律性。所以,训练必须遵循语文的自身规律,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从整体上设计训练方法,有序地体现由不懂至懂、由不会到会、由学会到会学的训练过程,使得语言文字的训练“练得有序、练得有法、练得有效”。

三、着力于面向全体—实现课堂教学素质化的保证

“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是面向全体学生”。据资料研究表明:同岁儿童智商测定,65%与年龄相一致,20%低于标准,15%超过标准,差异程度最大可达1:15.这种儿童智商的客观差异和学生语文水平的程度差别,决定了课堂教学必须面向每一个学生。必须体现层次性。

第一,目标要具有层次性。教育对象存在客观差异性,要求他们在同一时间内学习同一内容,达到同样目标必定是不科学的。所以,要针对学生的认识差异,制定适度而又有层次的教学目标,最好是提出一般目标和较高目标。一般目标是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达到的最基本要求,是全体学生都在达到的,较高目标是让优秀学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

第二,教学要具有异步性。一是教学指导要分层,在指导学生达标的过程中,注意设计好层次、在差异的教学方案,既鼓励学生一步到位,又允许学生分步到位。二是课堂练习设计和评价要分类分度,学生间的实际差异决定了练习的设计和评价不能搞“一刀切”、“一个模式”,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和评价。这样,既有分层指导,又有分类练习和分度评价,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最适合自己的现有基础、接受能力和学习速度下动脑、动口、动手,人人有事做,人人有收获,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综上所述,语文课堂教学,只要以诱发兴趣为前提,突出主体为关键,强化训练为途径,面向全体做保证,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能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素质化。

第二篇:化解教育焦虑的三个着力点

化解教育焦虑的三个着力点

近些年来,教育日益成为无数家庭面临的“头等”大事,教育焦虑也随之演变为社会上一种近乎普遍性的情绪状态。围绕着各阶段升学、入学和考试的几个关键节点,不仅各级各类学校严阵以待,而且衍生出了大量提供相关教育服务的商业模式和机构从中渔利,而这些营利性组织在逐步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又不断编织各类教育话题,不同程度地制造教育焦虑。

如何化解教育焦虑,规范、整治各种教育乱象,成为当下教育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现在来看,社会上对教育还存在较大的认识偏差,但认识方面问题的转变离不开相应的教育乃至社会机制的改革。如要有效化解教育焦虑,必须有全方位的整体设计,具体来说,可以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开展。

一是转变教育观念,破除教育迷信。

无可否认,现代教育,无论是在国家社会生活还是个人及其家庭的发展机遇等方面来说,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而各方面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有所加强,随之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对学校、教师以及个别教学辅导材料等教育资源的近乎执迷性的认识,以为

“进入好的学校,遇到好的老师,有了好的学伴”,就能取得好成绩,在一系列教育考试中脱颖而出,进而在后续的发展道路上成功占位。

这是现在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个迷局。这种把青少年整个的人

生发展主要局限于提高学习成绩的认识及其在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实践中的反映,与目前教育焦虑问题互为因果且程度不断加深。

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仅有文化知识成绩,而在人之为人的关键内涵特别是在身心发展方面出现缺失的话,即便学业成就所带来的收益,也只是暂时的。只关注某一时段而不着眼于全人生发展的教育,以及只注重学业成绩而缺乏人的全面发展素养的所谓

“教育”,都是不完整的,乃至是会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带来阻碍或延滞影响的。

二是增强制度弹性,释放教育活力。

现代教育的发展,除了国民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及至普及,实则也是一个教育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

教育制度的完善,填补了教育运行中的一些

“漏洞”,却也使得整个教育系统愈发封闭,不同教育类型之间壁垒重重,各级教育阶段之间需要依赖越来越严格甚至是严酷的考试来连接,尽管试图搭建

“立交桥”,扩大自主份额,却屡屡收效甚微。宏观教育体制趋于僵化,学校内部管理机制在工程思维、企业模式的影响下,在细节上下功夫,在过程中抓落实,师生、家长无时不刻敢稍有放松。

教育制度是把双刃剑,它确立并维护着教育秩序,它虽然不制造教育焦虑,但教育焦虑显然与其脱不开干系。在教育焦虑情绪弥漫的状况下,可以考虑试行部分能够有效释放教育活力的教育制度方面的探索性措施。

三是规范社会治理,营造公平秩序。

教育活动千头万绪,教育问题从来不只是教育系统内部的问题,而是与社会方方面面有着各种程度的极其广泛的关联。教育焦虑实则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是社会各系统之间的连接或运行方式投射在教育系统后所触发的一类反应。目前有关部门已经注意到了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问题,正在采取措施加以规范。其他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能等闲视之。

例如:

企事业单位的人员招聘,除了必要的基本学历及学科、专业等条件之外,或明或暗的学校背景方面的要求是否是必要的、合理的?即使是看似合理的学历方面的规定,又有多少是真正有必要的?

等等;

至于社会收入分配制度对教育以及教育焦虑的影响,虽不直接,却也是实实在在存在着的。社会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化解教育焦虑所必须要考虑到的一个能够取得决定性效果的终极安排。

第三篇:生本化课堂教学论文

英语课堂教学生本化探讨

【摘 要】英语课堂教学应从英语学科的特点出发,树立“以生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教师要多去研究学生,为学生创造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使用激励性评价机制,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得到普遍提高。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 以生为本 学习氛围 学习主动性 评价机制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英语课堂教学应从英语学科的特点出发,树立“以生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教师要多去研究学生,为学生创造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使用激励性评价机制,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得到普遍提高。

一、以学生为本,创造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

我们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和方法,总是的让教师“一言堂”和唱“独角戏”,课堂上总是让教师向学生一直不停的灌输,而使我们的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和接受知识的地位,没有什么轻松、愉快而言,因而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几乎是没有的;即使那些上课专心听讲的学生,也无非把自己当作学习知识的记忆器,把老师上课所讲的知识机械的记忆在自己是脑子里面,而恰恰是这样的教育抹杀了我们学生的独特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及他们的独立性。

教学氛围是一种隐性教育,它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具有巨大的潜在影响,而师生关系是形成教学氛围的主要因素。它直接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活动。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学习动力,它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变“厌学”为“愿学。教师热爱关心学生,也往往受到学生的热爱,学生由此爱屋及乌,喜欢其所教的这门功课,从而自然就形成了一种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

每个教师在走进教室之前应做到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设计好每一堂课,使其有趣味性;教师要善于表达积极情感,用信任的目光、赞许的微笑、和蔼的语言,多给学生动口的机会,尽力做到对学生不指责、不呵斥、不急躁,多给予热情鼓励和引导,让他们在语言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组织课堂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以自己的真挚情感和循循善诱的课堂教学感化学生,降低他们紧张和焦虑的程度,减轻心理压力,满足他们安全感和归属感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身心愉快地参与英语的语言学习。

二、以学生心理为本,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把传统的“填鸭式”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求新知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他们成为乐学者,让他们在学习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动机通常指人们为了满足某种愿望所做出的努力。它是一组激发行为,指明方向的因素,是行动的内部动力。在英语习得中,只有明确学习动机,才能明确学习方向,才能充分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兴趣是英语学习的动力,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结合点,是教与学的纽带,学习兴趣的形成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它能使学生有高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和旺盛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学生一旦对英语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它,并且会兴致勃勃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和探索,变“苦学”为“乐学”,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成功教育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动力,首先来自成功的期望及由这种期望产生的激励力量,成功期望是一种潜在的动力。”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就是爱表现自己,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和参与意识,有渴望成功的强烈愿望。在教学中适度的竞争有利于激活思维,开阔思路,有利于保持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鼓励学生参与竞争。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端正学习动机,必须从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兴趣、爱好、情感、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等方面出发。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氛围可以感受,有愉快的活动可以参与,触“境”生情,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体验是一种心智活动,也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成功的体验会萌发兴趣,增强自信心,激起学生的内在动力,大大增强求知效果。

三、以学生发展为本,使用激励性评价机制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对学生评价的作用。评价也是一门艺术,好的评价手段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成功感,而且可以激励学生产生不断向上的学习精神。

激励是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成长在充满激励氛围的学生会不断进取。激励性的评价能给学生希望和动力。马卡连科曾说过:规划人的一生有着伟大的意义,甚至一个无用的庸人,如果看到自己哪怕最渺小的前途,也会沿着小阶梯一步一步地愉快的望着前方。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看到自己微小的进步,增加信心,形成强有力的内动力。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使用激励性评语,如Clever boy/girl.Very good.Well done.Wonderful…;教师要改变过去单一的评价标准,多使用激励性评价机制,例如在英语单元过关训练中,针对单元过关测试题,从学生实际出发,紧扣教材,编制适合学生起点的题,根据不同的学生确定他们最近要达到的目标,对学生原有基础上的点滴进步,都给以肯定和鼓励,这就改变了以分数为目的的、单一的评价体系,增强了学生的信心,是学生体验到一次次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看到自身的力量,改变自我否定的心态,树立自身的价值观和争取成功的信念。

老师要善于调整自己的情绪,以热情饱满的情绪感染学生,把握动情点,并用它去打动学生,激励他们克服畏惧心理,增强战胜困难、争取成功的信心,这是抓好他们学习的关键一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应用“成功教育”及分层教学,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欲望,寓德于教、寓教于乐,在快乐中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学习中充分展示语言的魅力,利用学科本身的特点来培养学生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挖掘学生的潜能,同时注意及时表扬,肯定学生的成绩,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起“我能行”的自信心,使学生逐步形成自信、乐观的人格特征。

总之,教学既是知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交流过程,也是师生双方情感交融与共鸣的过程。只有关注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克服学习中的消极情绪,使他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增强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才有望为学生终身的英语学习和发展、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初明.应用心理语言学.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2]贾冠杰.中学英语教学心理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梁仪.英语教学法研究.北京出版社,1999.[4]张学仪.试论英语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原则和策略.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4.

第四篇:物理课堂教学论文:实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物理课堂教学论文:实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摘要]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设计的生命,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的培养。从学生的角度,结合教学实践,论述了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关键词] 物理课堂教学 有效性 学习兴趣

寻求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中学教师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传统的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原因。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设计的生命,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的培养。笔者从学生的角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论述了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动力

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对学习有浓厚兴趣,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逐渐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爱好,进而发展成 为最重要、最强大、最有效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水平,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二、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为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保障

教学设计是教师对教学进行的规划与安排,它包括课前的备课、上课时的改进及课后的反思等。

课前,我们教师要研读教参、吃透教材,努力把握教材的思路,找准重、难点及突破方法,同时要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间的关系,精心设计属于自己的教学流程。

课堂上,教者不能唯教案是从,要能够根据当时的教学情境随时进行调节,即兴创作,以求教学更加有效。课后,要用心收集教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教学的成功得失进行理性的分析,通过教学反思,逐步形成自己的专业特长。

课后感悟:首先,课前备课时,教者不能仅考虑有哪些知识需要学生掌握、哪些技能需要学生练就,还要对课堂上学生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予以充分地估计。备课,不仅要“备知识”、“备仪器”,还要“备学生”。其次,学生“积极情感”的保护永远比知识性训练更重要。可以这样说,学生的“积极情感”是一种“能量”的原始积累,而枯燥的书面作业则

是一种“能耗”——只有当学生对物理学科、对物理课堂、对与物理相关的“sts”(科学、技术、社会)现象有足够的兴趣时,才不会被必要的书面训练击跨,才不至于形成厌学,才能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另外,衡量一堂物理课优劣的标准是什么?一般意义上的“完成教学任务”指什么?是教师将自己所备之课都讲了出来,并且各个教学环节完成到位,还是看学生的实际所获?从“教学有效”的角度看,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是衡量物理课优劣的唯一标准。

三、营造民主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和谐的环境

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普遍、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如果在学校里创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师生间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关系,教师成了学习的促进者,就能保证学生心情愉快、积极主动地学习发展,逐步形成进取、探索、创造性的学习品质。

如教学《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一课时,教师有意让学生观察“我今天外表看起来由什么变化?”在学生发现老师今天手指上佩带一枚“金戒指”这一“新大陆”后,惊喜之余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本节课的开展营造了轻松的氛围。然后,教师再郑重地告诉学生说老师本来是不允许戴首饰的,但是这枚戒指是我刚刚在路上捡到的,同学们想

知道它是否是纯金的吗?这样的教学设计创设了悬念,诱发了学生个体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求知欲。这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既有信息的传递,又有情感的交流,更有思维的撞击,师生完全处于平等状态,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理想场所。

因此,我们要努力营造民主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用爱心感染学生,用真情换取信任,真正使师生关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让学生从你的课堂上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的生活。”

四、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学习可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落实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识内化成行为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参与,即主体参与认识的行为实践不是被强制的、勉强的、被动的,而是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如果学生主动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因此,我们应创设情景给学生以主动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所以,我们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

“学以思为贵”。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牛顿说:“如果说我对世界有些微贡献的话,那不是由于别的,而只是由于我的辛勤耐久的思索所致。”可以说,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好思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现在有些学生不但手懒,脑子也懒,有一点难题就想问,总想依赖别人。学生一看题目较难尚未好好琢磨就去问老师,这时候如果老师鼓鼓劲,学生仔细一分析,可能就想出来了。如果鼓劲还不行,老师可以给学生指思路。要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教给学生思维方法。

学问学问,又学又问。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起点,是深钻的体现。宋代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明人陈献章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凡是学生都善于提问题,而学习差的同学往往提不出什么问题,他们对学习不精心,囫囵吞枣,即使发问也不愿深入地思考,因此往往似懂非懂。当然,好问也应有一定方法,也是需要培养的,好问不等于胡问瞎问。好问首先要问自己,要多给自己提几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盲从,别人的答案究竟对不对,还要经过自己思考、鉴别。将别人的答案同自己原先的想法对比一下,想一想自己与别人的差别,从而发现自己思维的毛病,学习人家思维的方法。只有学生

在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与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第五篇:课堂教学实现教与学方法的转换论文

在新课改课堂教学中,要实现教与学方式转变,使“三维目标”有机整合,必须注重课堂教学中的生成与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生成是一种由隐性存在转换显性存在,因此,课堂教学中师生必须亲历教学内容的生成,不是教师把自己生成的东西传授给学生,而是促进学生主动生成自己的知识,让学生在与教学环境、教材、教师以及学生的思维碰撞中产生火花,课堂教学才能不断生成,学生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发展,从而达到教学有效性。那么如何把握课堂教学中这些生成点呢?

一、在和谐氛围中生成学生作为一个现实的、主动的、具有创造力的生命体,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教学。他们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更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试想课堂教学如果没有主体的参与,没有师生的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怎样有动态生成?因此,要想有生成,让学生主动探究,乐于探究,必须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真正在这个和谐的环境中激发求知欲。这就要求教师要对课堂教学精心设计,进入角色,以准确的情感、恰当的手段、激情入境,进行富有情感教学,做到以境动情,以境诱情,以境育情,才有知识、情感的生成。

首先,取决于教师本身。教师有了自己丰富的人生体验,有真正的个人教育信仰,教育教学才会有情境的温度,才会有感染力,才会使学生信服和哲服。否则,你再怎么出力气,学生不买你的账,你的课堂就失去亲和力。学生当然更一无所获,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每一环节,创设一个让学生学得进去,学得好的教学氛围,当然这决不是摆个花架子给别人看,也决不是走过场,而应创设一个真正的学习情境。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诸如:语言渲染,场景设计,情景再现,课件展示等,也不是只在新课前,而是贯穿整节课。

二、在学生需求中生成教师的“教”根本上说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要使课堂达到有效,必须准确、恰当地确定教学目标,我们要树立“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第一要素”的观点。因为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对教学过程起着指引作用。教学目标一经确定,就必须成为一堂课的指针和精髓,而不是出于一般虚设,整个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目标展开。

课堂上要让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反映,必须重视学生的质疑问难。一是教师要千方百计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空间;二是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设计,把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鼓励学生敢问、会问、善问、甚至达到解问,三是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在知识探究中生成新课改课堂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引导学生学会探究,正确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使探究不走过场,不随心所欲,而是真正的有价值的研讨、生成,并有所创新。我们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注意,合作学习必须追求其教育价值;合作学习的问题必须具有开放性;合作学习必须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的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课堂教学中,要唤起学生的学习激情,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当然,放手不是“放羊”,教师要在学生感到迷茫时指路,要在学生感到黑暗时点灯,要在学生过河时搭桥,要在学生攀登时架梯。

四、在实践创新中生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课堂教学如果能向学生提供创造的机会,无疑是很好的生成点。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夯实学生的“双基”,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要摒弃传统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正视学生个性差异,善于发现学生问题,善于搭建一个创新的平台,使学生创造潜能尽可能发挥。充分追求师生互动的即兴创造,实现真正的有价值的创新。

总之,在生成与建构的理念下,以教师教学的方式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才能实现“三维目标”有机整合。

下载实现课堂教学素质化的三个着力点教育论文(小编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实现课堂教学素质化的三个着力点教育论文(小编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转变课堂教学观念 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论文

    新课程改革要求确立现代课程理念,转变课程功能,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建设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资源,优化教学过程,完善课程管理体制。倡导全新的学生观、教师观,激发教师潜在的......

    县实现三个转变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县实现三个转变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针对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不符合干部自身需求和业务工作的需要等问题,和硕县努力从培训模式、师资力量、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三个方......

    课堂教学要处理好三个关系论文[本站推荐]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怎样改变语文课堂教学低效低质的状况?我认为,语文教师要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1、堂气氛要把握“严”与“活”的关系课堂教学中,教师注意调节学......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创新教育(五篇范例)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就是指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它要求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即......

    情感教育与数学课堂教学论文

    所谓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以心理学知识为基础,从学生深层的心理需求出发,对数学教学作适当的改进,在数学教学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触及学生情感和意志领域的最佳心理状......

    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教育之我见论文

    【摘要】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更新理念,转变观念,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优势,创设情境,创造机会,赏识参与,重在实践。【关键词】语文课堂......

    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在高职教育课堂教学中,有四种常见的教学模式,即讲授教学模式、探究性教学模式、自学—辅导教学模式和案例教学模式。它们在理论基础、教学目标、适用范围和师生关系侧重点......

    浅谈论工科课堂教学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工科课堂教学 同步思维 科研实际 师生交流论文摘要:结合教学实际分析了情感的教学功能、课堂教学的结构和师生交流在工科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介绍了如何提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