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有民营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的思考论文
论文摘要:国有民营二级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断近涌现出的一种办学形式,它集中体现了公立大学与民办大。的共同优。但是二级学院的生源、教学条件,管理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质童。本文主要时:级学院的教学质量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并对如何提高二级学院的教学质童提出相关的建。
二级学院是我国在高等教育中新近涌现的一种办学模式,这种模式最先是在民办教育发展基础较好、经济较为发达的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出现。这些地方经济比较发达,群众对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也比较强烈,但当地高校受资金等办学条件的约束,又无法满足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为缓解供求矛盾,让高校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效用,这些省市就考虑高等院校与社会资金的结合,从办学体制人手,于1999年前后创建了一批国有民营二级学院.近几年来,各省市都在陆续效仿,组建二级学院,招生形势良好,由于是新事物,人们还不太了解,所以二级学院的教学质量备受各界人士的关注。
一、二级学院的办学特点
二级学院是利用原高校(叙下简称“母体”)在多年办学中积淀的无形资产(如声誉、师资、校园、设备,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等),采用国家对民办高校的优惠政策,采取民办高校的办学运作机制,独立于’‘母体”的自主办学形式,与一般民办大学相比,二级学院具有办学起点高、见效快、易上规模、上档次等特点;另外,由于二级学院是依托公立大学办学,在师资、管理、品牌等主要“软件”方面可以与公立大学实现实质性共享;同时,“民营”的机制又可以有效地吸引企业和上市公司流动资金的注人,从而有着公立大学所不具有的“硬件”设备。简言之,二级学院有效地实现了良好“软件”与“硬件”的优势互补,集中体现了公立大学与民办大学的双重优点。
二、影响教学质量的几个主要因未
尽管二级学院吸取了公立大学和民办大学各自的优点,“但是其生源、教学条件、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严重影响了教学质盆。
1.生源的质量
①生源层次较低。二级学院学生的高考分数都在“母体”招生分数线以下,勿庸置疑,二级学院生源的整体素质肯定比不上“‘母体”。
②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与前几年相比,二级学院的学生就好比是扩招生,所不同的是,前几年扩招的学生进校后,与高分学生没有任何区别,他们生活、学习都在一块,相互取长补短,经过几个的学习后。与高分学生基本上没有差距,有的甚至会超过他们.而二级学院的学生进校后,学习、生活基本上与“母体”的学生隔离,一方面,学生之间难以取长补短;另一方面,为照顾大多数学生,教师在教学要求上相对“母体”学生来说也较低,类似目前的成人教育。
2.教学条件。
良好的教学条件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从二级学院的办学体制上来看,其教学条件(如师资、校园、设备、书资料、管理人员)都是依靠“母体”,近几年来高等教育扩招后“母体”教学条件的使用率基本上已经达到了极限,尤其是师资和教学设备,所以二级学院在教学条件上依靠“母体”是没有保障的。师资、教学设备缺乏是目前高佼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部分高等学校由“扩招热”转为停止扩招的主要原因之一。高校正常的师生比应为1:18左右,教学设备生均投人最低应在5000元左右,而现在高校的师生比普遍都超过了1;20,甚至有的高校师生比已高达1:24.教学设备生均投人也远远低于5000元·若再依靠“母体”办起二级学院,实属雪上加霜。考虑到教学条件紧张,为保证教学质贡,今年很多高校都没有扩招,令人难以理解的是,部分高校一方面在高呼停止扩招另一方面又积极办起了二级学院.办二级学院虽然临时解决部分硬件(如教学楼、学生宿舍)紧张的问题.但另一方面.又同时增加了教师的负担,教师要超负荷工作,也增加了教学设备的运行负荷,“母体”的教学实践环节安排本来就很紧张,二级学院的实践教学环节就只能是形同虚设。
3.管理。
二级学院是新事物、目前我国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对二级学院的办学质量进行引导、规范和监督.从过去几年江苏、浙江、上海等地二级学院的办学情况来看,普遏存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问题 ①以营利为目的的行为还不同程度存在,领导班子主要精力都放在营利、创收方面,而且受利益的驱使,不顾自身实际.盲目地贪大求高.教育质量得不到保降。
②二级学院为了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专门办时堆的热门专业,实行“优质优价”服务对象由原来面向全体公民转为面向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显然这种做法对经济支付能力有限的弱势群体来说,其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受到限制,这是不公平的,也是有悖于“高等教育应当根据其能力,完全平等地向所有人开放’,的原则,这样破坏了社会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破坏了高等教育的公正性,不利于保证高等教育质盆。
③在教学水平上,二级学院短期内还摆脱不了同“母体”的隶属关系,无论是在专业设置、师资配里,还是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上,二级学院都只能依靠“母体”.因此在短时期内无法形成自己学科优势办学特色,教学质量也不可能超过“母体”,甚至会降低“母体”的教学质量。
三、明确定位,理顺关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当然二级学院的办学模式在我国毕竟刚刚起步,与公立大学的办学历史相比,还相差甚远,仅凭江苏、浙江、上海等几个省市在这短短几年的摸索,还远远不够.二级学院的办学模式对高等教育管理提出了挑战,一方面我们要正确地认识到二级学院办学的优势,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对二级学院办学模式所引发的教学质量问题给予深层次的思考,明确定位.理顺关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加大对二级学院的审批、监督力度,避免低层次、无序的重复建设。我国在建国初期受前苏联的影响而对所有的民办学校予以取缔,其结果是公立学校在一个无竟争的环境中慢慢地失去了活力。二级学院的出现不仅解决了人们日益高涨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与国家财力有限的矛盾,而且引人了竞争机制,刺激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高等教育需求持续旺盛,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人又相当有限.因此办二级学院是符合我国目前的国情的。但是为了避免低层次、重复建设,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二级学院的管理与监督,要对二级学院的办学资格本着与公办高校同等的原则严格审批,不能降低标准,要对其教学质量进行严格监督、检查与评估,并采取适当的形式向杜会公布,对不合格的二级学院要及时给予取缔。
2.明确定位,逐渐办出特色。二级学院都是依托本科大学的骨干专业和热门专业创办的,目的是提高本地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能力,更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其定位应在社会急需专业的本科教育。但是由于二级学院受办学条件的制约,暂时还不具备、也不可能具备举办本科教育的能力,而且得到人们的认同还需一段时间。因此,二级学院只能是对“母体”办学能力的补充,要在办好专科教育的前提下,逐步向本科教育发展,并借助“母体”的品牌优势、教学条件及多年来积累起来的校园文化、学术氛围,逐渐办出自己的特色。
3.增加教学经费投入、不断改善教学条件。二级学院虽然吸引了社会各界力量和公民个人的大量资金,但主要投人在急需的项目上,如学生宿舍、食堂、教室。此外,由于是聘请“母体”的教师,给教师的课时津贴普遏高于“母休’’2^3倍,这也是较大的一部分开支。而在教学设备等教学硬件以及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上投入不多,甚至根本没有投人。尽管目前能与“母体”共享,但毕竟是利用“母体”的空闲时间,根本得不到保障。
4.理顺同“母体”之间的关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二级学院既然是依托“母体”办起来的,就要理顺同“母体”量之间的关系,在运作中要坚持“依托母体,相对独立,总体协调”的办学策略,在教学安排上,要配合学校的总体安排,采取优惠措施,大力吸引高职称教师担任主讲,同时在专业设里、规模发展等方面要结合学校整体发展规划,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达到校院“双嵌”的最终目的.
第二篇:浅谈二级学院提高教育质量的几点思考教育论文
关键词:二级学院;教育质量;学分制。
摘要:教育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以及高校学分制的推行,教育正处于从数量发展转人质量提高的重要转换期,二级学院是学校的组成单位,提高教育质量需要从二级学院的各方面工作着手,这需要树立教师全面的教育质量观,加强教师的教育服务质量,重视学生的教育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监控。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以及高校学分制的推行,二级学院如何提高自身的教育质量,完成从数量到质量的跨越,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教育质量是通过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达到的教育目标实现的程度。因此,教育质量是教育效果的客观体现,也是教育价值的事实形态。由于教育活动的复杂性,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众多,从我院的教育实践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1让教师树立全面的教育质量观
教育质量观所指的是用什么标准来评价学生的质量和教育效果。不建立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不仅学生学习目标模糊,即使是教师,往往也会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迷茫,很多问题就说不明、道不白,甚至阻碍高等教育的发展;或者只关注“量”的增长而忽视“质”的变化,达不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的。因此,使全院教师树立全面的教育质量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于我校是一所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地方性高校,我院更是立足本地支柱产业,致力于培养服务本地企事业单位的应用人才,因此,使教师树立全面的教育质量观显得更为重要。这不仅要求教师放下身段贴近学生,在教学上以提升受教育者的学习能力为主要追求。我们的教育质量应当不再以教室为主要“阵地”,必须紧紧抓住“专业”这个龙头,因为没有活力、没有特色的专业,就谈不上适应社会需求,也就没有高就业率。教师的教育应当以为生产第一线输送合格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学校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提高质量、办出特色的重点。
2加强教育管理质量
我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具体操作主要由各院系成立的教学科研科负责,加强院级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以下两个问题是主要存在和必须直视并解决的:
2.1教学管理人员
(1)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操守:教学管理人员是教学管理工作的直接承担者和具体实施者,因此,要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与质量,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教学管理人员。例如,针对教学管理人员网络管理技术知识欠缺和管理方法不当等不足,学院要适时的开展针对性强的培训工作,开展院系之间的教学管理经验交流,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技能;(2)建立稳定的教学管理队伍:教学管理工作是一项繁琐、劳累的工作,工作效益相对较低。加之一些院系重教学、轻管理,教务管理人员地位不高,使得许多人不愿干教务工作,造成了教务管理队伍的不稳定。因此,必须加强对教学管理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帮助教学管理人员正确认识教学管理工作在学院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增强其对本职工作的自豪感与责任心圈。就我院教学管理的问题而言,很多工作疏漏都出在教学管理人员变更时工作交接不力上,建立一支稳定可靠的教学管理队伍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可以针对长期存在的工作量和收人不成正比的问题,适当给予工作补偿,减少高负荷工作对管理人员产生的心理负面影响,尽可能的稳定岗位;(3)领导加强重视:在长期的观念里,教学管理岗位是谁都可以做,谁都不想做的工作,工作性质即简单又繁复,管理人员又都是兼职,所以领导也没有给予适当的关注和重视。然而新形势下的教学发展表明,教学质量与教学管理质量是息息相关的,只有重视了教学管理质量,搞好这一脉络,教学才能畅通。
2.2教学档案的管理
院系是高校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是教学工作运行及管理的基本单位。在近年教育部举行的教学评估中,专家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状态、教学条件、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的信息采集和判断,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和方式是阅览和检查院系里的教学档案。这种档案是各个院系在指定时间内保存的一系列教学原始资料,它是院系教学管理工作的缩影,也是衡量教学单位教学质量、学术水平、管理水平的重要凭证。因此,加强院系教学档案的管理是教学管理质量提高的又一基础,我们应该做到:(1)教学档案的完整性:一般来讲,二级院系的档案保存时限是三年,那么在近三年的资料,都必须按照规范进行保存;(2)教学档案的规范性:目前,不少从领导、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均不同程度地存在档案意识较弱的现象。普遍缺少规范的要求和长久保存教学档案的意识,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和切实可行的归档制度。如对学校下发的各种教学文件、简报、通知以及学习资料,管理人员闲时存一下档,忙时“束之高阁”,过后下落不明。教学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没有明确的归档范围和规章制度。这都对教学管理质量提出了严重的考验,这巫需院系制定适合自己院系的归档制度。
3重视学生教育管理
从我校目前实行的学分制模式来看,其教育本质是强调学生个性差异的存在,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通过给学生发展创造比较自由的空间,提倡竞争,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这就要求学生管理者因地适宜转变管理模式,特别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弱化班级概念。因为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来衡量学生学业完成状况的教学管理制度,严格来说没有年级和学习年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约束力很小,学习过程完全靠学生自觉,纪律保证难度极大,从我院的管理工作经验来看,一是加强学生干部的作用,通过学生干部,能加强各种规章制度在学生中的宣传深度,也使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的疑问能及时得到解答,能将学生的问题最大程度的反馈到辅导员手中;二是每个专业配备导师,减少学生学习的盲目性。目前,学分制在学生心目中还是比较茫然的,如何选课,如何制订符合自己的学习计划,都是学生的难题,配备导师后,解决了学生问病求医无门的难题,极好的配合了学分制的实施,对学生学习效果也是一种很好的促进。
4加强教育质量监控
学分制的质量监控要较学年制难上很多,这主要是由其人才培养模式决定的。例如,学生自主选课,使得学制弹性较大,学习竞争不明显,往往有少数学生吃“政策饭”,学习不用功,成绩极差,整个学校的学习风气都会因此受到影响。因此,在实施学分制时,如何保证教育质量成了不可忽视的一环。加强教育的质量监控体系,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y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制订合力的评分标准,建立学习激励和竞争机制;(2)积极推进教考分离,严格考试制度;(3)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这不仅需要同行互评,更需要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多方位的衡量教学结果,才能更好的使教师服务教学。
5结语
学分制在我校还是一个方兴未艾的新事物,在学分制下如何提高教育质量,是二级学院教育者首要思考的问题,只要认真研究,结合自身发展特点,教育质量的提高也将会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三篇:二级学院行政管理工作建议论文
本文以民办高职院校行政秘书岗位工作为例,从民办高职院校二级学院行政管理工作对学院发展的重要性出发,分析工作的现状问题,阐述了强化行政管理的必要性,提出了强化行政管理工作的建议,希望能够为高职院校利用二级学院开展行政管理工作提供更好的参考。
一、行政管理工作在二级学院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桥梁、纽带的作用
行政秘书既执行学院的决策,又是领导的参谋、助手,起着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桥梁、纽带实现着人与人、组织与组织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行政秘书在学院的建设发展中扮演多种角色,工作内容涉及教学、班级、人事、总务、财务、外联、工会等,各项工作的开展实现着学院与上级部门、兄弟部门、合作企业、领导、师生的有效沟通、协调。这个岗位是各种信息的聚集地和中转站,是学院工作稳定运行的保障,对上、对下、对内、对外都是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二)凝心聚力的作用
行政工作关系到学院运作的质量与效率,通过统筹协调、监督检查、后勤服务、转播宣传全面履行其职能,一方面促进了校园的安全、和谐,营造了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另一方面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弘扬了师德师风,各项工作倾注了关怀服务,将全院教职工紧紧团结在一起。有了这股力量,大家才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神,打造素质高、业务精、讲奉献的优秀团队才有了核心力。
(三)可持续协调发展的作用
行政管理工作举足轻重,它是多种类、多层次、多职能的,主要体现在如何处理好领导与教师、个体与集体、民主与集中以及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它是调节和控制各项工作和师生员工行为的统一原则,约束、规范、激励和引导着师生行为和发展方向。加强行政管理,是调动教职工积极性、提高整体素质的必由之路,也是适应新形势、新发展的必然要求。充分发挥二级学院良好的行政管理作用,可有效推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二级学院行政管理工作的主要问题
(一)工作强度大
民办高职院校二级学院普遍行政单岗单人,学院的相关文字起草、检查反馈、收集整理、跟踪督促、汇报提醒、沟通协调、处理解决,这一系列的具体工作要求行政秘书来完成,工作任务覆盖面广、任务重、千头万绪、纷繁复杂。要将各项工作做到位,事无巨细,除需要有良好的业务能力和较强的心理抗压力外,还常常除了要在工作时间内争分夺秒外,且需在工作时间之余加班加点。
(二)岗位不受重视
高校的工作始终都是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因此教师是高校的主体和“重点”群体。毋庸置疑,行政人员在提高办学水平、增强学校实力的进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但与教师相比,行政人员是不受重视的群体。高校设立各种类型的课题、竞赛、学习交流多是为教师搭建的平台,而管理工作的事务性、具体性、琐碎性难以形成专业优势和个人优势,其成果往往是隐性的,也就得不到重视。
(三)收入相对低
相对于教师而言,行政人员的收入相对低。学校往往要依靠教学科研成果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因此待遇上是向教师倾斜的。如,各项技能竞赛都设奖项,参与技能竞赛指导的教师有课时补贴。另外,教师在学生的实验实训课中获得的课时也不可小觑。教师有渠道获得薪酬之外的各种补贴奖励,而行政人员虽在应用文写作、计划组织、协调沟通、执行控制能力方面并不弱于教师,但收入与教师的差距却越来越大。这样,削弱了行政管理的工作动力、挫伤了积极性。
(四)被边缘化
行政人员不像教师有各自归属的教研室,一个教研室就是一个小团体,行政人员单岗单人,易被边缘化。如,在学校的学评优评先方面,学院往往从各教研室推选一名优秀教师,而行政人员没有一个团体,常不在被考虑之内。被边缘化让行政人员深感付出与回报不对等,从而表现出对所从事职业的消极态度和行为,这种心理压抑和职业倦怠也将导致工作积极性下降,服务意识淡薄。
三、强化行政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行政管理工作绩效的高低、服务意识的强弱等直接影响了贯彻力和执行力的高低。二级学院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状态,让我们感到了他们发展的困境,没有安全感,迫切需要增加强化的投入,提高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实现高校管理高效、长远的发展。通过强化,可以使行政人员有更多的工作表现机会,体会工作上的成就感,看到未来发展的期望值还是高的,感受到公平,达到职务上的责任感,达到自我满足的状态,这样才能避免消极应付或另谋出路的选择,出现积极、奋进的状态,从而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中。
四、强化行政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
行政秘书职业将不断被赋予新的意义和价值,学校层面要充分认识到行政工作的重要性。行政管理工作能否使二级学院充满活力,将直接影响一所高校的变革进程。学校应该从各方面强化行政工作的责任意识,热情、谦虚、平等的服务意识;与时俱进、工作有前瞻性的创新意识;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不过多计较个人得失的大局意识,激发行政人员的担当精神。
(二)创建学习发展平台,展望未来前景
仅有强的责任意识并不代表管理工作的高效率、高质量,还需要掌握现代管理技能、先进的管理技巧,积累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事实上,给予行政人员充分发展的机会,创建培训进修、学习交流平台,这既是组织的外在激励,也是人的一种内在的较高层次的需要。只有这样,学校的发展目标才能得到积极响应和认同,行政管理工作才会真正具有活力。
(三)增设岗位津贴,认可劳动成果
企业管理发展以“人”为本,人的价值观是可以被引导的。行政岗位工作的繁杂性,使得行政人员上班时间分秒必争,下班时间加班加点,工作有一定的特殊性。毫无疑问,增设行政岗位津贴,是对劳动成果的一种认可,被认可就会获得快乐,就会产生更多的效益。同时,增设岗位津贴也能引导行政人员对自身价值的认同,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挖掘内在潜力,促使人的行为向组织目标而努力。
(四)组织公平,评先激励
公平性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原则之一,不公的待遇,会使员工产生消极的情绪,影响工作效率,危害公司的利益。在高校同样如此,业绩优秀的岗位应该得到奖励与表彰,先进不止来源于教学第一线,岗位不分优劣先后,职务不分高低贵贱,只要工作成绩突出,都应有其价值体现,尊重是个人发展的基础。通过评先激励,激发人的内在欲望和需求,以实现组织的目标和行为。只有这样才不会打击优秀分子的工作积极性,否则会产生不良气氛,导致行政人员士气低落。
(五)强化行政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升效率
行政管理水平的高低能衡量出一个学校的实际竞争力。行政管理工作也应按照职业道德的要求而有它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为避免由于行政工作失误而带来的各种损失,为加强行政工作的监督,在挑战和机遇的形势下,高校需要考虑的是如何从存在的问题中找出路,如何从创新中谋发展,目的是构建一个工作效率高、管理水平强的行政管理平台,使之朝着科学、规范、制度的方向发展。海尔总裁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企业要靠无形资产来盘活有形资产,只有先盘活人,才能盘活资产。对这句话,准确的理解是人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同样的道理,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加强,不仅和高校的师资及生源质量有关,与行政人员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高校也需盘活行政人员这支重要的力量,使他们始终保持旺盛的积极性和努力程度。
参考文献:
[1]金欢喜.精细化管理在高职院校二级院系教学行政管理中的应用探索[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39).[2]周艳.提高高职院校二级学院办公室工作效率浅析:基于信息化教育管理综合平台[J].价值工程,2016,35(34):69-70.[3]安菲.民办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体制初探[J].东方企业文化,2015(5):362-363.[4]吴琳.浅谈信息化条件下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素质培育[J].黑河学刊,2012(5):150-151.
第四篇:20120519“国有”“民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国有”“民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三论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共同构成了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共同构筑了经济巨龙腾飞的现实基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当中,“国有”与“民营”的关系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那种将“国有”与“民营”对立起来的观点,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正确把握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与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关系,才能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
首先,从资源禀赋看,国有企业基本都是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大型企业,民营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就业密集的中小企业,不同的资源配置角色之间不存在非此即彼的现实约束。从市场需求看,我国内部需求持续旺盛,消费市场规模日益扩大,全球化也为“走出去”开辟了更宽广的发展舞台,内需外需共同拓展了可持续增长的利润空间。
其次,从市场的互补角度来看,“国有”“民营”虽各有分工,但各有优势,相辅相成。国有企业一部分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保障条件,另一部分在大企业层面配置全球资源、提升国家竞争力。民营企业则主要分布在服务业、制造业等一般性竞争领域,与大型国企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即便处于同一行业的国企与民企,更多的是呈现出有机融合、彼此促进的“双赢”态势。
再就是,从互利共赢的关系看,现实数据表明,“国有”“民营”在各自领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协调发展,携手共进。从2002年到2011年,中央企业的资产总额从7.13万亿元增至28万亿元,营业收入从3.36万亿元增至20万亿元,上缴税金从2926亿元增至1.7万亿元,进入“全球500强”的数量达到38家。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从1998年到2010年,民营企业的户数从1.07万家增至27.23万家,就业人数从161万人增至3312万人,产值占比从3.1%增至30.5%,利润占比从4.6%增至28.5%。国企民企各有特色,共领风骚,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20年来的经济发展证明,“国有”与“民营”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两条腿”的齐步并进收获了更优的经济绩效;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过程中,国有企业往往作为行业的排头兵与领航员,民营企业常常是资源整合的分享者与有序竞争的参与方,两者彼此促进、相得益彰;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国有企业中流砥柱,民营企业抱团取暖,“国”与“民”共克时艰、共同发展。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通过深化改革分别发挥“国有”“民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才会得以不断展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强大生命力才会在现代化建设的壮美进程中不断绽放。
第五篇:职业学校体育教学质量提升思考论文
俗话说“好的身体是成功的前提。”尤其是在当前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拥有好的身体对人们来说格外重要。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不仅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量和技能水平,还要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发展。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还未到成年,所以他们的身心健康是十分重要的,高等职业学校有义务也有责任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这也就是体育教学的质量问题在高等职业学校中备受重视的原因。但现如今在众多高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严重影响着体育教学的质量。
1高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出现的问题
1.1学校方面
1.1.1对体育教学重视不够。在一些高等职业学校中,存在着忽视体育教学的现状,有些学校领导班子认为高等职业学校的最重要的任务是不断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和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体育教学无法提高学生的竞争力,所以学校对体育教学就不重视,很多时候体育教学只是走形式而不是真正落实到实处,且缺乏对体育教学的管理,认为体育课只要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体育活动就可以。
1.1.2体育教学的经费投入不足。受高等职业学校不重视体育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学校在对体育教学的资金投入上也相对较少,而把大部分资金投入到能够为学校创造效益的课程中去。体育教学需要场地和器械的支持,但在一些高等职业学校由于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就无法满足体育教学对场地和器械的要求。有一些学校的校园面积普遍较小。没有足够的空地,有些中职学校连个像样篮球场都没有,更别谈标准的塑胶跑道、足球场等。体育教育学没有足够的物质保障,难于达到良好的体育教学效果。
1.1.3课程设置不合理。有一些高等职业学校在体育教学的课程设置上并没有遵循国家颁布的教学大纲去实施,课程设置不合理,随意性很大,常出现一年开设体育课程而另一年不开的现象,甚至有些学校很长时间都不会开体育课。
1.2教师方面
1.2.1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低。高等职业学校普遍面临的困难是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长期招不到优秀教师,所以师资力量比较落后,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低,在体育教学上也是如此。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高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师的学历水平普遍较低。而高学历的、高职称的体育教师又不引进,这就造成了体育教师整体师资水平不高。另一方面高等职业学校也缺乏一些有丰富经验的体育教师,现有的教师在提高自己专业性工作方面做的也不是很到位,使得高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师的专业性水平低。
1.2.2教学方法单一。很多高等职业学校的体育课都是使用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即对体育教学的内容不重视,体育课就是让学生们自由活动,并且在体育课上教师也是很简单的教授一些规范的体育动作,而不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和创新,上课的随意性很大,这样无法保证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2提高高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措施
2.1学校要更新理念,重视体育教学
学校重视体育教学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前提。学校的领导班子要转变思想,提高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学校领导要抛弃那种功利化的办学思想,不能只重视为学校创造明显效益的学科,而应该把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上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学校领导要认真研究我国最新出台的高等职业学校教学课程标准与大纲,学习国家的基本教育理念,转变自己的办学思想。
2.2加大对体育课的个方面投入
由于学校对体育课程的不重视,导致体育课各方面资源都比较匮乏,因此学校要加大对体育课的各方面投入。首先学校要加大对体育课的资金投入,为学校的体育课程提供必要的场地如篮球场、田径场的等和必要的体育器材如铅球、跨栏等,是体育课有足够的场地和器材的支持。其次学校要加大对体育课程的人才投入,学校要为体育教学引进专业的人才来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改变体育教师专业水平低的现状。第三学校要合理的开设体育课程,学校要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合理开设体育课程,保证体育课程的教学时数,保证各个年级能够开设体育课程而不间断。
2.3改革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实践证明,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一定要改革当前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此施教。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接受知识方面比较差,理解能力相对不足,并且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个性差异也比较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进行因此施教。例如教师可以把学生按照他们的兴趣进行分组,喜欢篮球的分成一组、喜欢足球的分成一组等,然后对每个兴趣组的学生进行一定的教学,使各个小组的学生能都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并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其次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导师,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在体育课上不仅组织一些常规的体育活动比赛,例如篮球赛、排球赛等,而且教师也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趣味运动活动,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进行身体锻炼。此外教师还可通过体育知识竞赛、观看体育纪录片等增加学生体育方面的知识。总之,体育是高等职业学校的一门基础课程,它的作用不容忽视,所以无论是高等职业学校的领导班子还是体育教师都要采取多种措施,完善体育教学的硬件设施,改革体育教学方法,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