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孩子》读后感

时间:2019-05-15 10:37: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山里的孩子》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山里的孩子》读后感》。

第一篇:《大山里的孩子》读后感

2008年2月22日,也就是今天。我坐在温暖舒适的屋子里,读了一篇名为《大山里的孩子》的文章,让我明白了很多。

读完全文,那一幕幕生动的画面却还在我眼前缭绕:他们在求学途中艰难的跋涉;他们在简陋的教室里认真的学习;他们在学习之外的生活压力,都使我不得不对那些普通的孩子们肃然起敬。

那里虽然没有游戏机和游乐场,但一样有嬉戏时的欢乐和笑脸;那里虽然没有完善的教学器械和先进的体育设施,但一样有对知识的渴望和课后玩耍的欢畅;大山里的孩子,有着更多的坚忍,淳朴和快乐,更是那些唯独大山里的孩子的毅力,是我们所没有的。他们在山野中锻炼出来的自立,自强,在恶劣环境下对生活的热爱,让我们看到的是希望和信念。

我们生活在城市里,有着家人的疼爱,老师,同学的关爱。我们穿着漂亮的衣服,住着舒适的房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学习。回到家,还有可口的饭菜。而大山里的孩子穿着破旧的衣衫,住着简陋的房子,趴在冰冷的石桌上学习,小小年纪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想到这儿,我自己对自己说:“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长大为祖国建设做出贡献!”

第二篇:大山里的孩子心向党

主题教育方案:校园文化类

大山里的孩子心向党

——庆祝建党90周年主题教育方案

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上夹河中心小学

孙若斌 包英华 【活动设计】

一、活动背景

201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的日子。90年来,中国共产党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带领中国人民冲破重重难关,夺取了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汶川的灾后的重建,无不昭示着党的正确领导。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不断走向胜利的历史。

二、活动目的

为了激发全体小学生的爱国热情,弘扬民主精神,增强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校园内唱响时代的主旋律,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围,我校开展了“大山里的孩子心向党”主题教育系列活动,重温党的奋斗历史,热情讴歌党的丰功伟绩,进一步激励全校师生坚定理想和信念,更加拥护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三、活动目标

1、缅怀家乡的革命先烈,重温党成长的光辉历程。了解在中国共产的正确领导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进一步坚定理想和信念,树立

“心向党,跟党走”的雄心。

2、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我们伟大的党。

四、活动安排

1、聘请县关工委常务秘书长张吉有老人作“光辉的旗帜指航程”专题报告。

2、在4至6年学生中,广泛开展《光辉的旗帜》读书征文活动。

3、开展“缅怀家乡的先烈”教育活动。

4、举办“师生美术作品展”、“班级手抄小报展”。

5、开展“永远的旗帜 光辉的历程”大型文艺汇演活动。

6、开展 第二届“爱祖国 爱家乡”演讲比赛。【活动实录】

活动一:张吉有老人作“光辉的旗帜指航程”专题报告。设计意图:

使学生认识和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增强他们对党的认识,帮助他们树立民族自尊心;通过报告活动,感染教育学生,使他们明白,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能珍惜现在美好的学习时光,激发他们从小刻苦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1、活动主题:了解党的辉煌历程,坚定信念跟党走。

2、活动时间:2011年3月

3、活动地点:学校操场

4、参加对象:学校全体师生

5、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光辉旗帜指航程” 报告提纲: 第一部分:敢叫日月换新天 1.浴血奋战奠基开国 2.艰苦奋斗创业建国 3.改革开放科学兴国 第二部分:鉴往知今兴大业 第三部分:坚定信念跟党走

6、活动图片:

图左:张吉有老人

张老正在作报告 活动二:开展《光辉的旗帜》读书征文活动 设计意图:

以读《光辉的旗帜》这本书为纽带,面向学校和家庭,组织师生同读、老少同读,相互促进,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加强小学生对党史的了解。

1、参加对象:三至六年学生

2、活动时间:2011年3月

3、活动主题:重温党史,人人争做五好小公民

4、活动要求:

⑴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光辉的旗帜》读书故事会,讲党的革命斗争史和改革开放的成就。提升小学生的思想境界,从小树立远大理想,争做五好小公民。

⑵在开展读书活动的同时,每名学生完成一篇读书征文,活动结束后,以班级为单位,上交读书征文,学校组织评奖。优秀征文,将代表学校,参加县教育局关工委组织的征文比赛。

5、附学生参加全国读书征文比赛的获奖作文:

春日暖阳

三月五日是学雷锋活动日,早上八点,辅导员包老师带着我们4至6年的20名学生代表,到镇里的养老院慰问孤寡老人。

初春,天气有了暖意,田野里泥土滋润,路旁的杨柳枝条泛出青绿,芽苞饱胀得就要萌发出嫩芽了。鲜红的队旗,给寂静的早晨增添了无限生机。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行程,我们来到了距离上夹河镇大约10里的周家沟敬老院。一进大门,我们就看见几个老人正坐在窗前的台阶上晒太阳。大家向老人们问过好,就进屋忙碌起来,有的扫地,有的擦

桌,有的收拾房间,有的帮老人洗脸梳头„„不一会,房间就打扫好了。我们又来到院子,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劳动过后,我们把老人们搀扶到屋外,让他们端坐在排列整齐的椅子上。我们把各自带来的礼物——桔子、苹果、瓜子、花生、糖果糕点等,送给老人品尝。老人捧着我们送的东西,脸上的皱纹也似乎舒展了许多。

接着我们为这些老人们表演了一些我们自己编排的节目。该轮到我们表演了,我和张璐璐还有吴旭三个人来了一首小合唱《学习雷锋好榜样》,博得大家热烈的掌声。虽然几个聋哑老人听不见我们的歌声,也情不自禁地露出了心满意足的笑容,一定是感到我们天真可爱

吧!

最后,我们全体队员表演了大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表达了我们共同的心声——是的,没有共产党,怎么会有这些饱经风霜的孤寡老人幸福的的今天,又怎么会有我们少先队员幸福的今天?这首歌把活动推向了高潮。

我们就要离开敬老院了,看到老人们依旧沉浸在喜悦之中,他们沐浴着春日暖阳,笑得是那样的灿烂„„

五年二班 杨宇鑫

房子变奏曲

2005年的春天,在爸爸和妈妈的共同努力下,我家的三间大瓦房终于落成。

上梁庆典那天,我家摆了几桌酒席,准备招待前来祝贺的亲朋好

友。庆典前,木工周师傅准备好一根象征大梁的三米瓦楞,两端用三尺宽的红布系好,大梁中间系上一个红布袋,里面装的是五谷杂粮,还有铜钱和铧铁的碎块,目的是保佑我家福寿康泰,五谷丰登。姥姥准备了一盆五谷杂粮,里面放了一些一元和五角的硬币,水果糖,还有特地蒸好的小馒头,小哥还在房子的四周挂上了鞭炮。然后周师傅把准备好的大梁交给两个年轻的小伙子,一切准备工作就绪。早上8点58分,庆典仪式开始,我家的小院沸腾了,鞭炮声,呼喊声此起彼伏,响彻整个小山村。两个擎大梁的小伙子,站在房檐上将大梁慢慢向上拉起,周师傅左手端着五谷盆,右手拿一瓶高粱酒,一边往梁头上浇,一边说:“浇梁头,浇梁头,祖祖辈辈出王侯;浇梁尾,浇梁尾,辈辈做官清如水„„大梁好比游龙行,走到半路停一停,亲戚朋友来挂红。”周师傅一边说喜嗑,一边把五谷杂粮等抛向众人,大家都想得到硬币和馒头,图个吉利,互相争抢。妈妈把姑姑们给买的红布和毛毯挂在了大梁上,然后大梁被拉到了房脊上,安在了房梁的位置上,瓦工师傅赶紧把剩下的脊瓦瓦好,上梁仪式结束。

亲朋好友和我们一起分享着新房落成的快乐,大家举杯畅饮,小院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我家的房屋很快就装修好了,既现代又气派。我们终于住上了属于自己的3间大瓦房,一家人享受着从未有过的安稳和快乐。为了这一天,爸爸和妈妈打拼了八年,外出打过工,在家养过猪放过羊,开过四轮

车,卖过野山菜„„过着居无定所的日子,吃尽了苦头。

听妈妈说,她和爸爸刚投奔姥姥家时,租下了村东头董爷爷家的两间石瓦房,当时还没有我。一年后,我出生了,为家中增添了很多乐趣。我一天天长大,儿时的家,就是村东头的2间石瓦房,那是我成长的摇篮。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家永远是一个最安全的地方,就连遭遇邻家小狗追逐受到惊吓的时候,我总爱跑回家去寻求爸妈的呵护。可就在我5岁那年秋天,房主董爷爷突然找到爸爸,说儿子结婚用房子,让我们把房子尽快地倒出来。这时我才知道房子不是我们的,我委屈极了,躲在门后,哇——哇大哭起来。

没有了住处,我们只好搬回姥姥家,后来,我们又住进了去海南做生意的吴爷爷家。前不久,我从一张泛黄的老照片中,见到了爸爸和妈妈刚成家时的两间泥瓦房,更是寒酸。

我们一家住在3间大瓦房里,度过了三年幸福快乐的时光,为我上学方便,爸爸和妈妈忍痛卖掉了他们用心血和汗水垒砌起来的房屋。如今,我们举家搬到了上夹河镇,住进了宽敞明亮,温暖舒适的楼房,我觉得我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女孩。可爸爸又有了新打算,他说现在政策好了,农民要是到城里购房,政府还有购房补助。爸爸准备再拼几年,多赚点钱,等我上中学时,去城里买套房子,让我接受更好的教育。

十几年间,我家的房子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见证了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我相信,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五年二班 吴函

6、附《光辉的旗帜》读本图片

小学读本

活动三:开展“缅怀家乡的先烈”教育活动 设计意图:

清明节是我国人民悼念逝者,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为了庆祝建党90周年,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充分发挥烈士陵园德育基地的示范教育作用。我校利用清明节,组织学生到家乡的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以此激发小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励学生长大后励志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

1、参加对象:2至6年学生

2、活动时间:2011年4 月

3、活动地点:镇烈士陵园

4、活动主题:缅怀先烈,知党恩。

5、活动要求:

⑴发动学生走访调查和上网收集新宾上夹河地区革命先烈的事 迹和相关资料,大力宣传烈士的英雄事迹。

⑵活动结束后,4至6年的学生每人上交一篇祭扫烈士墓的心得体会,以此来缅怀我们的革命先烈,寄托我们的哀思,更加感谢党的恩情。

6、活动图片:

向烈士敬献花圈 队员肃立默哀

教师代表讲话 队员祭扫烈士扫墓

7、附优秀作文:

清明时节

又是一个清明节。

早晨,我们胸前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怀着悲痛而沉重的心情,来到烈士陵园,缅怀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安宁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瞻仰他们的丰功伟绩。

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缓缓地进入烈士陵园,站在烈士碑前。烈士碑庄严肃穆,上面镌刻着“解放战争殉职烈士之碑“十个大字。在

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烈士陵园两侧的松柏,苍翠挺拔,象征着革命先烈永垂不朽。

活动开始了,我们先默哀3分钟,以此表达我们对烈士的崇敬之情。辅导员包英华老师,给我们讲述了烈士的事迹,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杜鹏烈士。1946年秋,杜鹏与区长隋瑞林在汤图街里开展减租、减息工作时,被敌人抓获。国民党对杜鹏同志严刑拷打,追问农会干部和粮食藏在哪里。杜鹏同志说:“要干部没有,要粮食不知道。”杜鹏同志在敌人面前坚强不屈,不管敌人怎样凶狠,他毫不动摇。敌人恼羞成怒,将他带到百花村杀害了。

一个个感人的的事迹,引起了我的深思,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全都是烈士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生活在这样和平的年代,衣食无忧,吃的用的应有尽有,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要好好学习,掌握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将来报效祖国,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活动结束了,我们站在烈士墓前,献上小白花,从心里默念:“烈士们请安息吧,我们永远怀念您!”

这次扫墓活动,让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我一定要珍惜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好少年。

六年三班 刘伯奚 活动四:举办“师生美术作品展”和“班级手抄小报展” 设计意图:

为了展现祖国和家乡新面貌,激发广大师生爱党、爱祖国、爱社

会主义的情怀,丰富师生的文化精神生活,进一步培养小学生对党对祖国最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感。举办第一届“师生美术作品展和班级手抄小报展”,以此提升校园文化的品质。

1、活动对象:全校师生

2、活动时间:2011年5月

3、活动主题:展现祖国和家乡新貌,做四好少年

4、活动形式:分选拔和展出两个阶段 ⑴选拔:5月10日

每名教师上交2幅绘画作品,各班在初选的基础上,上交10幅绘画作品,20份班级手抄小报,供学校选拔。

⑵展出:5月16日

学校布置展板,展出筛选出来的优秀作品,在学校的展廊展出,各班组织学观展。作品将在展廊长期展出。

5、活动图片:

师生美术作品 班级手抄小报作品

活动五:开展“永远的旗帜 光辉的历程”大型文艺汇演活动 设计意图: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传播红色歌曲的同时,增加大家对党

史的了解,提供丰富的的精神食粮。我校和镇政府等四家单位联合,开展了“永远的旗帜 光辉的历程”大型文艺汇演活动。通过唱红歌,让师生在红色经典和具有时代感的作品中受到教育。以此增进光大师生对党的情感,更加热爱党,热爱祖国。

1、活动对象:全校师生、镇政府职员、镇医院职工、中铁19局职工。2、3、4、5、活动时间:2011年6月

活动主题:重温经典,弘扬传统文化。活动地点:学校操场 活动要求:

教师和学生以及家长觉得比较优秀,有意义的歌曲均可推荐。学校根据上报的作品,进行分类筛选,指派专人排练,最后和其他单位共同审核,编排节目单。全校师生共同享,共同感受红色经典的魅力。

6、汇演歌曲摘录: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啊亲爱的妈妈》、《精忠报国》、《走向复兴》、《喜看农村新面貌》、《国家》等。

7、文艺汇演掠影:

舞蹈《 祖国的花朵》 大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歌舞《国家》

二重唱《喜看农村新面貌》

诗朗诵 《骄傲中国》

大合唱《走向复兴》 活动六:举办第二届“爱祖国

爱家乡”演讲比赛。设计意图:

2011年是建党90周年,也是祖**亲的62岁生日。我校以国庆佳节为契机,举办第二届“爱祖国 爱家乡”演讲比赛,是我校系列主题教育的延续。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的国力越来越强,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所以,我们想用最优美的诗歌来赞美我们伟大的党和伟大的祖国。

1、活动对象:1至6年学生

2、活动时间:2011年9月30日

3、活动主题:爱我家乡,振我中华

4、活动地点:学校操场

5、活动形式:诗歌朗诵

6、活动准备:

⑴各班选派3名参赛选手,精心排练。同年部比赛,评出年部一、二、等奖和优秀奖。

⑵学校选派10名评委,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评出各个奖项。⑶选派六年三班吴函(女),管涵达(男)两名学生主持演讲活动。

7、活动图片:

主持人宣布演讲开始

低年级学生正在演讲

高年级学生正在演讲

获得一等奖的学生 【活动效果】

1、开学初,学校聘请县关工委常务委员长张吉有老人作 “光辉的

旗帜指航程” 现场报告,学生对党的90年风雨历程有了更深的了解,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2、通过开展《光辉的旗帜》读书征文活动,学生读书的热情,上网收集资料的热情高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从图文资料中,感受到了党的温暖,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更加坚定了对党的信念。学生的征文质量非常高,其中《春日暖阳》和《房子变奏曲》两篇作文,代表新宾县参加全国比赛,分别获得了全国青少年主题教育读书征文比赛的二、三等奖,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3、清明时节,利用学校的广播和展板,广泛宣传“祭奠英烈”的重要意义。营造“爱我英烈,为我中华”的良好氛围。学生通过走访和上网查找资料,再一次了解英烈以及他们的故事,使学生深受教育。

4、“师生美术作品和班级手抄小报”活动开展后,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创作出许多优秀作品。不仅丰富了师生的课余生活,而且陶冶了情操,激发了广大师生爱祖国、爱家乡的热情。

5、通过和社会联合举办“永远的旗帜

光辉的历程”大型文艺汇演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感受了经典红歌的思想魅力。同时也再次掀起了大家学习红色经典,感悟红色文化的高潮。

6、举办第二届“爱祖国 爱家乡”演讲比赛,不仅延续了主题教育,而且提升了校园文化的品味。激发了学生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严于利己,勤奋上进。此次活动也让孩子们意识到“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世界则国雄于世界”的历史使命,有责任将党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并且发扬光大。【活动反思】

“大山里的孩子心向党”主题系列活动,从三月初启动,时间跨度为两个学期,通过各种渠道,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参与面广,让学生在亲自准备的实践中受到极好的锻炼和自我教育,并获得深刻的体会。我校结合山里孩子的特点,寓教于乐,摒弃枯燥的说教,形式灵活多样,使此次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

此次活动,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引起了我们的一些思考,山里的孩子,知识面窄,视野不够开阔,对党的知识了解甚少。今后,我们会设计一些更加契合学生实际的教育活动,让内容更丰富,更具实效性,并做到常抓不懈。

第三篇:大山里的园丁

大山里的园丁

——屯昌县乌坡中心校民族教学点 李修雄

本人从事教育工作18年,担任班主任工作18年,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乐于奉献,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屯昌县乌坡中心校民族教学点。教学点位于乌坡镇芽石铺村,地处山区,几乎与世隔绝,通往学校的道路,汽车无法通行,需要步行才能到达。这个教学点是乌石坡村委会16经济社中三个自然村的黎苗同胞孩子上学的地方,在这一个条件艰苦的地方,我一待就是18年,一教就是18载,自1993年9月开始,我从来没有离开过这个苗寨黎村,没有离开过这里山山水水,更没有离开过这里的苗娃黎娃。

大山的孩子让我留下来

1993年,怀着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热爱,也为了实现自己教书育人的梦想,我走进了屯昌县乌坡中心校民族教学点。我早就听说这里条件非常艰苦,自前任老师退休后,就没有老师再愿意来这里执教。一开始,我只是抱着先去看看的心态来到村寨,可是,当走进村寨,这里生活的艰辛还是超出了我的预想,我的心一下子凉到了谷底。然而,苗寨的孩子们看到有新老师的到来,全围了上来,不知是好奇还是惊喜,然后他们你一句,我一句地向我询问起大山外的世界。特别是当我从孩子们的眼睛中感受到这里的孩子对学习、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外面世界的无限好奇后,我犹豫了,我说服自己:为了山区的孩子,为了山区的未来,一定要留下来。

谁曾想,这一留就是18年。这么多年来,我心怀责任,辛勤耕耘,即使历经苦痛也不放弃。

记得那是2001年的一天下午,学校里来了一位陌生人,我觉得有些奇怪。因为之前我曾听别人说起一件事情“王仕兴的父母想要把他卖给别人”,难道这个人就是想要孩子的人?我主动上前与这个陌生人攀谈。开始这个陌生人并不承认这个事情,但经过我旁敲侧击,耐心的询问,他最终说出了实情。我对这个陌生人说:“如果是你的孩子,你舍得把他卖给别人吗?这样做不仅伤害了孩子,对孩子以后的生活和学习都会造成负面的影响,并且你们这样的行为是犯法的,就不怕我报警抓你们”。听到这些,这个陌生人有些犹豫,最终放弃了这个想法。将被拐卖的小男孩被我及时发现和制止,因此也得到继续快乐生活和上学的机会。

我还记得2005年夏季的一天中午,在家访返校途中,暴雨突至,山路更加泥泞不堪,我为了能在下午上课前赶回学校给孩子们上课,冒雨赶路,不想却连人带车摔下了小山沟,摩托车摔坏了,衣服摔有破了,人也摔伤了,但我仍坚持赶回学校,给孩子们上课,望着课堂上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好像身上的伤痛也减轻了许多。

2006年3月的一天夜里,我的胃突然像针孔般疼痛难忍,当地有位乡村医生建议到当地医生进行治疗,但为了不耽误孩子们上课,我忍着剧痛,坚持上完了早上的三节课。直到临放学时,病情急剧恶化,我无法再坚持下去了,才叫村民帮忙,送我到乌坡镇医院治疗。经过及时手术,我终于脱离了危险。手术后第四天,我就坐不住了,为了不影响学生们的课程,我决定办理出院手术,回到学校去。可医生护士个个都不同意,我只好以种种借口说服了他们:“我不能因为我一个人耽误整个学校学生的课程呀!”医生护士拗不过我,只好让我提前办理出院手续回去学校。回到学校后,虽然病情有所反复,但我还是咬牙坚持,我不再休一天的病假,全身心投入了忙碌的教学工作之中。面对家长和学生的关切询问,我也总是说自己已经病愈,没什么了……

18年来,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我都毫不动摇,为了这里的孩子们,我一定要留下来。苗寨的父老乡亲都说“李老师就是我们最亲最爱的人,是我们大山里的园丁”。

我的心愿是让孩子们走出去

芽石铺民族教学点有学前班、一年级、二年级各一个班,总共21名学生。我一人承担了该教学点所有的工作,即是老师,又是班主任,即教语文又教数学,还教品德、音乐、体育、美术……受条件限制,三个年级全为一个复式班进行教学,每天我轮流为三个年级的同学讲课,讲完一年级数学的例题,布置了课堂练习,马上进行二年级的教学……如此循环往复。在旁人看来,在这样的条件下,学校能正常运转,学生能正常上课,就已经是很不错了。可是我却不这样认为,我常在心里告诫自己,我不仅要把所有的课程教完,更要把所有的学生教好。教学过程中,我认真备课、按时上课、按量布置作业、及时批阅、加强课后辅导。工作的间隙,利用有限的时间查资料,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知识,并付诸教学实践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个人的教学水平。

由于我所在的教学点地处民族地区,苗寨、黎村的群众讲的都是苗语黎语,普通话很多人根本就不会讲,既使是当地的海南话方言,懂的人也不多,所以为了能更好地和家长、孩子进行沟通,也为了孩子们能更好的学习,首先我要解决的就是语言问题。我用普通话跟学生上课,下课就让学生们教我讲当地方言,平时有空就到村里和大家拉拉家常,这样一来,使得学生、家长和我有了一家人的感觉,都和我成了好朋友。虽然我的方言已经讲的很好了,但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我都尽量用普通话授课,并鼓励学生们多讲普通话。

一份耕坛,一份收获,在我的精心培育下,通过学生们的不断努力,在同年级、同学科比赛、竞赛中,我的学生都获得过好成绩。例如在2005-2007学,我的学生参加乌坡中心校区竞赛,一年级学生陈业友同学获得全中心校语文科第一名,数学科第二名,双科总分第一名;黄朝贵同学也获得二年级语文第二名,数学科第一名,双科第一名。也许很多人觉得这些成绩微不足道,但对于全村只有318人口的偏远少数民族小村庄来说,这是多么来之不易。

功夫不负有心人,18年来,我的学生一批一批地考到外地读书,最后通过不断学习都考上中专和大学。学生赵进妹、赵春花就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师范学校;吴丽蝶、陈业友、赵阿墙、赵阿欣、赵秋妹等五位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县重点中学。我也实现了让苗寨孩子走出大山,接受更好教育的愿望。

黎苗乡亲需要我

多年来的教育实践让我深深感受到要教好学生,首先要教好父母,只有父母重视教育,孩子的教育才能够得到重视,这是我总结出的一个经验。因此,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我开始在村里办起了成人扫盲班、家长学习班。我还帮助群众购买书籍,并利用空余时间组织群众读书看报,教群众学习文化、学习科学技术,在我的不断努力下,村里已全部消除了文盲。我还用唱歌的方式大家学习普通话。现在,在山寨的田间地头,常常能听到村民嘹亮的歌声,群众通过唱歌的方式,既放松了心情,又学习了普通话,还能通过歌曲了解外面多彩的世界。我积极为村民办好事、实事,并带领村民走访政府各部门,寻求政府的帮助,特别是2003年,在县民宗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解决了苗族同胞的交通、照明等具体实际问题。

近几年来,新闻媒体广泛传宣了我的事迹,与此同时,海南省教育厅也为教学点送来校服,海南民生管道燃气公司“蓝焰”志愿者也给教学点送来了学习用品和体育用品,社会各界也发起了对贫困少数民族学生的帮扶行动。

因为自己的努力工作,以及取得的成绩,我不仅得到当地群众的赞誉,同时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1994年——1995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屯昌县先进教育工作者,2006年被屯昌县乌坡镇政府评为先进教师,2007年被评为屯昌县优秀教师,2009年被乌坡镇评为先进教师,2011年被评为屯昌县优秀共产党员。2009年6月,海南日报以《李修雄:山里孩子需要我》报道了我的事迹;2011年6月21日,海南电视台《直播海南》栏目以《琼崖先锋:李修雄——坚守大山18年》视频报道了我的先进事迹。

因为有付出,我获得了回报;因为有太多的爱,我也产生了眷恋之情——这里的孩子离不开我,这里的群众离不开我,这里的寨子离不开我,这里就是我的家!

第四篇:大山里的护林员

大山里的护林员---老雷

在阳山县与韶关市乳源县交界的南岭山脉有一颗熠熠生辉的绿色明珠,它就是有“物种宝库”之称的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龙潭角管理处。走进南岭,放眼一望,满眼绿意,侧耳一听,尽是鸟儿动听的歌声。这里物种相当丰富,是地球同纬度不可多得的一片绿洲,自古以来,南岭就成为珍禽异兽的王国,这里保护着国家珍稀植物伯乐树、福建柏等,一级保护动物云豹、黄腹角雉,二级保护动物穿山甲、黑熊等,据专家说,南岭保护区是华南虎目前最为理想生存场所之一。

而看管这近9万亩林子的“守护神”则是龙潭角管理处18名护林员,雷用广是其中的一位,他年近50岁,虽然并不老,但头已谢顶,古铜色的脸上刻满了细细的皱纹,显得沧桑而又衰老。老雷的父亲是保护区前身—阳山县秤架林场的老职工,他从小就在这里长大,熟悉这里的每一个山头,每一道沟,每一棵树。父亲退休后,他顶职做了一名护林员,几十年来,他爱岗敬业,矢志不渝,扎根山区,埋头苦干,认真履行职责,风雪不改巡山护林。身为巡护班班长,他以身作则,带动队员,为保护好广东“水塔”立下汗马功劳。他被群众誉为林区“守护神”、“活雷锋”。

爱岗敬业,不畏险阻

雷用广,从字面上解释,就是“用途广泛”,据说他父亲为其取名也是这个意思,而在现实生活中,他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一身多艺,不仅会修车、会架索道、还会做生意,80年代中期曾做过秤架林场六华里工区工区长,80年代末下海经商几年就腰缠万贯,如果继续做下去,肯定是一个小老板。当时他的家人劝他将生意做大,但他就毅然拒绝亲朋好友的劝阻,义无反顾地回称架林场继续干起护林员,他曾动情地说:“我离不开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他确确实实把这片林子当成自己的“心肝宝贝”。他每天要巡山三次以上,遇到盗木或盗猎者,总是毫不留情的处罚。一次,一位熟悉的朋友瞒着他请了二、三十个瑶胞在保护区与天井山林场交界处砍竹子时被他发现了,他指着朋友的鼻子义正辞严地吼道:“保护区一草一木都不能动,砍竹子是违法的,我们必须依法处理,再好的朋友也不能例外”。当即,他将情况向领导汇报,朋友受到了严厉的处置,最亲密的“朋友”瞬间形同陌路。在保护森林资源多起执法行动中,他刚正不阿,因此得罪了不少的“各路神仙”,有人曾扬言要打他一顿,挑了他的脚筋,但他不惧威胁,继续护林,先后大胆处理了十多起大大小小的破坏森林资源案件。

主动请缨,扎根偏远

分水坳管护点地处阳山县与韶关乳源国道323线交界处,海拔1200米,曾被人戏称是我省最高级别“管护点”。这里常年云雾笼罩,交通虽发达,但位置偏僻,山顶上就“孤零零”的一幢楼,前不挨村,后不着店,条件艰苦可想而知。在这里上班,首先要经得起寂 寞的煎熬,每天面对的就是十万大山。2006年,分水坳管护点建成并投入使用,但在安排人员时却出现了一些小波折,没有几个人愿意到分水坳值班。当时有人说“分水坳道班就是因为偏僻才搬离,谁愿意呆在哪个鬼地方”。第一批安排人员公布不久就有人找领导寻借口不想去分水坳上班。在这个事关稳定“军心”紧要关头,年近50岁的入党积极分子雷用广挺身而出,主动请求到分水坳管护点带班。在他的带领下,分水坳管护点很快就进入运转状态,成为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的“堡垒”。

巡山护林,不留死角

分水坳管护点地处两县交界处,车辆多,流动人口多,特别是痴呆人员特别多,有时甚至成群结队。因为偏僻,盗伐、盗挖、偷猎行为也很猖獗。因此,该地区护林防火形势相当严峻。为落实巡护责任,管护点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每人负责一个片的巡山防火任务。雷用广身为班长,他主动承担了最偏僻的地段,每天清晨他都要背上水壶、柴刀,沿国道323线及开辟的林道巡查,他巡查时格外细心,尤其有人走过或坐过的地方,他都要仔细看一看,看有没有遗留烟蒂之类的火种,他有个习惯,只要看到地上有烟头,不管是燃着的,还是熄灭的,他都会上前去用脚踩一下,有人问他为啥这样,他憨憨地笑着说:“没办法,习惯了”。本来单位根据工作实际专门给他配了一辆摩托车,但他一般不轻易动用,他说骑摩托车不方便,进入林道全靠一双脚,摩托车去不了。老雷说,平均每天都要走二三十里路,走累了,就找个地方坐下歇一下脚。一个月下来,他就磨穿了一双解放鞋,两 年下来,他磨穿的鞋子堆成了一大堆。为提高群众森林防火意识,他经常提醒过往车辆司机、乘客不要往车外丢烟头,耐心向大家宣传森林防火知识及保护森林的重要性。由于流动的痴呆人员多,除了白天工作外,晚上他都要加班加点沿国道巡查,每天下来的工作量达12个小时。曾有人跟他说“干工作要不要这么卖命”。他一脸严肃说道:“黑衣佬这么多,我哪能睡得着”。“这山一烧起来,就没得救啊”。除了巡查外,分水坳管护点还承担嘹望台工作,每天十次自己上楼顶嘹望周围林区情况成为他雷打不动的工作规律,在天气干燥森林防火戒严期,他叫其他队员中午休息,自己却上楼顶嘹望,因为楼顶设有遮挡物,无情的紫外线将他的脸膛晒得黝黑,几乎成了古铜色,因此,每次回家,老婆都心疼的不得了,他却幽默地说:“这是男人健康的标志”,妻子听了哭笑不得。

危急时刻,冲锋在前

为增加扑火应急能力,阳山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在龙潭角管理处辖区成立了阳山县森林消防第三中队,由指挥部钦点雷用广任中队长。每天工作很辛苦,但只要接到扑火命令,他立即雷厉风行带领队员奔赴火场。2006年10月份,天气异常干燥,阳山各乡镇火情不断。已经连续奋战三天三夜的他回到家里休息不到3个小时,电话又无情地响起来。指挥部通知他带队到另一个乡镇执行扑火任务。妻子看着他满是血丝的眼睛和疲惫的身躯,就故意把手机关掉,可是十几分钟后,就有人跑到他家里通知他,听到“打火”,他一骨碌爬起来,到处找手机不到,最后老婆出声了,“雷用广,你要不要这么拼命,这些领 导也真是,人家才睡多久”。听到这话,雷用广勃然大怒,“火情就是命令,要是烧掉你家的房子,你会怎样?”妻子听了,委屈的哭出声音,半个月都没有理睬他。其他队员接到命令后,懒洋洋地睁开惺忪的眼睛,嘟咙道“唉,又要去打火”。由于劳累过度,体力透支,队员一下子提不起精神,当时规定15分钟集中时间一下子拖了半个钟,要是平时,他一定会大声训斥队员,但是这次他也动了恻隐之心,动员大家打起十二分精神重新投入战斗。由于每次打火他都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其它队员纷纷向他看齐,队伍战斗力很强,他用自己的言与行带出了一支真正“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扑火铁军,有些领导曾戏谑道:“雷公一到,火魔就跑”。这些年来在阳山县扑灭森林火灾的攻坚战中,大部分都是雷用广同志率队扑灭的。

救死扶伤,美名远播

2002年4月,深圳市高尔夫健身俱乐部一行8人分载三台车行驶在由深圳往韶关的途中,在途经323国道秤架林场龙潭角路段时,由于操作失误,其中一台车突然越过公路直栽下落差近250米的山谷。事故发生后,车队随行人员迅速赶到秤架林场申请救援,林场闻讯后,立即组织十几个护林员奔赴出事地点救人。当时天灰蒙蒙的,毛毛细雨下个不停,道路泥泞不堪,进山路到处荆棘密布,每前进一步都异常艰难。由于无路可走,救援人员只好沿出事车辆划出的线路艰难前行,等找到出事车辆及人员时,3人当中已有2人当场气绝身亡,只有1名伤员还在不断呻吟,呼喊救命。如何救人,沿原路直上,近250米落差的陡坡将人拉上谈何容易,唯一办法是沿山谷劈一条路 直达秤架乡府电站。于是一部分人劈山开路,雷用广二话没说,背上伤员就走,当时,路非常崎岖难行,路面又滑,不负重已是举步维艰,何况背上近160斤的重伤员,汗水与伤员伤口不断渗出的血水混在一起,浸满了他的衣襟,有些地方难以通过,他硬是趴在地上,一步一印爬过去,脸、手、脚和衣服被荆棘划破了,他全然不顾,在有些空旷地方,他甚至一路小跑。事后问他为啥那么拼,简单的他只有那么简单的一句话:“当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救人要紧”。以上一幕只是雷用广多次助人行动中的一次,他早已被林区群众公认为新时期典型的“活雷锋”。

雷用广只是一个普通的护林员,但他用对工作热爱与执着,对同志的坦诚与爱护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肯定和上级领导的褒奖,他和他的同事们正一道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保护南岭生态,寻求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凯歌。

龙管处王旭供稿

第五篇:大山里的邮递员

大山里的邮递员

主持人:在城市里人们已经很少通过邮递员来传递信息了,但在大山深处,一些通讯还不是很方便的地区,书信还是人们与外界沟通的主要方式,而这种沟通需要一座桥梁。在周至县板房子乡的街道上,乡邮政所的惟一一名职工马晓军就用他十几年的时间,为山里的人们了解外界架起了一座座的桥梁。

解说:板房子乡距离周至县城76公里,是西安市西南边缘的一个乡镇,夹在山岭当中的街道普通的不能在普通。但就在这里,一位名叫马晓军的年轻人却监守着,因为他是西安市周至县板房子乡邮电所唯一一名职工。

(马晓军整理报纸、信件)

解说:马晓军,周至县陈河乡人,今年31岁,他担负着板房子乡和厚畛子镇方圆1318平方公里范围内,23个行政村、16个自然村的投递任务。

马晓军同期:当时家里比较穷,上完高中就没再上,女朋友在师范上学,给我写了封信,寄一件毛衣,给我把信写了之后,我一直没有收到。她那次在村子口口那块等了整整一天,也没等到。第二次见面之后就产生了一些小误会。

解说:1996年,当时只有20岁的马小军成了周至县板房子乡的邮递员。也就从那时起,他就下定决心干好这份工作,把每封信都按时投递到收件人手里。

马晓军同期:虽然事情不大,但不能细想,那次要是一个通知书呢?再没送到,把人才就误了。从那之后,我就产生了个念头,把每

封信、报投送到人手。

解说:现在山里的村民不会再为收不到信而发愁了。时间一长,他们也和马晓军之间形成了一种默契,要是自己不在家,他们就会给门上留个缝,让马晓军把报纸或者信件塞进去,以免空跑。

(马晓军送报人不在,从窗子塞进去)

庙沟村村委会主任杨启智:你像我们这里没有电视,也没有电,全靠报纸,才能得知外界的信息。像前段时间的十七大,如果没有报纸,我们就得不到这方面的信息。

解说:而在刚参加工作时,马晓军是骑自行车送信、送报,但因为路程太远,想要在当天就把所有的信件都投递完,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为了不耽误送信,让山民及时收到信件报刊,他咬牙借钱买了辆摩托车。但由于当时路况不好,买的摩托车只能在国道上跑,只要离开国道,摩拖车就失去了作用。

马晓军同期:第一辆摩托车是97年买的,三天两头坏,路也不好,石子多,车胎动不动就被划破,到厚畛子一趟就补了6次车胎。

解说:几年下来,马晓军已经骑坏了两辆摩托,现在的这个摩托已经是他的第三辆车了。虽说现在的路况比以前好多了,但很多时候,送信还是得依靠步行。

马晓军:上不去的时候,车寄到这里,人给上走。记者:那把这些都要拿上?马晓军:为了安全起见,把这要全部拿上,害怕别人拿去。

解说:按照规定,马晓军上一天班就可以休息一天,但为了保证把每一份邮件、报刊在第一时间送到用户手中,他放弃了休息,把邮

件分为两部分,一天跑板房子,一天跑厚畛子,每天最少都要走上近60公里的山路。

马晓军同期:离我们所最远的就是厚畛子,离板房子乡最远的就是太平和村和青河村。青河村就是早上8点半出发,两三点才能到,返回来之后就是晚上6点了。

解说:由于每天早上出去,又常常晚上才能回来,加上要背信件和报纸,所以每天的午饭就成了问题。

马晓军同期:最早刚去的时候,骑自行车,骑不动了就推,推不动了就在坡上找野果子,到厚畛子的江耳坪那块,有个小水沟,那块有个桃,把桃摘下来在水沟里洗,蚂蚁也爬过来吃,人也吃。

解说:每天陪伴马晓军在邮递路上的不光是摩托和邮件,还有随时可能出现的危险。由于山区的气候多变,很多山坡都被雨水泡松,2005年,在去给厚畛子送信的路上,如果不是他机灵一些,他差点就被100多立方的滑坡埋在了底下。

马晓军同期:前边还有两个骑摩托的,上头已经往下掉石头呢,我说别过去了,那个不听,头里那个过去了,中间那个刚走到塌方那块,就往下掉了几个大石头,他熄火了,我就呐喊,捏紧离合往后退,刚退到离塌方十来米的时候,上头塌了100多方,把那个吓傻了,我喊了10来分钟没反应。

解说:危险并不止这些,马晓军骑摩托车送信时曾被8头从山坡上冲出的野猪撞翻受伤,也曾在山路上躲避过几十条1米多长的毒蛇,虽然历经艰难,但是11年来,他所送的信件没有一件出现过差错。

村民同期:这基本上都不缺,每一份每一期都给我们送到了,如果他不送那就麻烦大了,在不送的话,有时候得跑到马召镇、到县城去。

庙沟村村委会主任杨启智:现在是今天的报纸明天就能看到,原来是半个月、20天才能看到,现在最迟一天半就能看到。

解说:这十来年的邮递生涯,让马晓军和山里的老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有时趁着休息时间,他总会应给村民读读报纸,让他们也知道大山外边的事情。马晓军赢得了村民的赞赏,但他也不是没想过放弃。

马晓军同期:大小伙干那事,能挣几个钱?还不如出去打工,也有离开的念头。但一想山里头人确实可怜,看老百姓那种期盼的眼神,咱就把那干下去,虽然说没有那么辉煌,平平淡淡的,但再平淡也得有人干。

主持人:虽然西汉高速的通车,让板房子冷清的环境更显得冷清,但马晓军平淡的工作却不显得平淡。据记者了解,就在周至县,类似于马晓军的邮递员还有8名,他们都在年复一年的为山里群众服务,让山里的人了解外界,我们也祝这些架起山里与山外沟通桥梁的人一路平安。

一个人一辆车 他承担着1300多平方公里范围邮件投递任务 送信件投报纸 他架起了山里人与山外沟通的桥梁 敬请收看本期零冷手摸沸点 大山里的邮递员

下载《大山里的孩子》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山里的孩子》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山里的感动

    大山里的感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来到巴山工务车间,我切身体会了李白诗中的这一描述,巍峨的群山,陡峭的悬崖,一条进山的公路犹如一条长蛇盘旋在群山之间,在这大山深处驻扎着一......

    大山里的呼唤

    大山里的呼唤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个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小女孩,她的名字叫张玉玲,今年刚满13岁。 因为家里穷,爸爸妈妈常年都在广东打工,一年也只不过回来一两次。张玉玲也就......

    大山里的快乐

    大山里的快乐 从我懂事的那天起,我就有一个小小的愿望,去母亲河——黄河的源头看看,看看那里的山,看看那里的水,看看那里同龄的孩子们是怎么生活和学习的。 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带着......

    大山里的呼唤

    《大山里的呼唤》观后感 学校:琅琊完小 在2011年7月17日,我观看了少儿频道《飘扬的红领巾节目―――大山里的呼唤》后,节目中校外志愿辅导员温玉娟讲述了关于张玉玲小朋友的故......

    山里的孩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健壮”、“漫山遍野”等词义。2、懂课文第一自然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具体写出山里孩子的特点的。3、感情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初步感受作......

    甜心小米系列《大山里的旅行箱》读后感

    甜心小米系列《大山里的旅行箱》读后感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位叫小米的姑娘的外公中风了,家人们都十分伤心,小米的妈妈又要去贵州工作半年,小米跟着妈妈一起去,在那里,她们俩日日思......

    大山里的课改

    大山里的课改 靖安县水口乡桃源小学 熊自文 办公室里,闲暇之余,同事们一起聊起了亲身经历的教育大事记,回忆起自己的经历,最大的经历莫过于课改的实施。 十年课改,带给我们老师的......

    大山里的红灯笼观后感

    观《大山里的红灯笼》 今天,我在学校看了话剧《大山里的红灯笼》很有感触。 剧中的小孩郑天宇家住在城里,由于天宇不听管束,不好好学习,爸爸将他送到了大山里。大山里生活水平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