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考文言文词语知识归纳与应试策略论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对初中生掌握浅易的文言文的要求。然而,由于文言文离我们年代久远,学生学习起来费时费力,而且收效甚微。针对学生文言文学习的效率之低而又要应试中考的实际情况,我们必须要重视文言文的学习,特别是文言词语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只有知识基础打牢靠了,并且抓住了中考的热点与考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制胜于中考。下面就初中文言文词语知识中的通假字与词类活用做一归纳解析,同时提出一些相应的应试策略,以期对中考考生有所裨益。
一、通假字
通假字,是中国古典书籍中的一种用字现象,“通假”就是“通用、借代”之意,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我们只有识别并掌握了文言文中的通假字,才有可能理解文章。初中文言文课本共计出现了60多个通假字,平均每册书有10个左右。现将9年级上册出现的通假字及其意义归纳于下(其余5册书中大约有50个,希望考生能够结合语文教科书自己归纳)
九年级(上册)包含的通假字: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適”(zhé)通“谪”,被罚流放。
为天下唱(《陈涉世家》)“唱”(chàng)通“倡”,倡导。
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以”(yǐ)通“已”,已经。
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被”(pī)通“披”,披着。
故不错意也(《唐睢不辱使命》)“错”(cu)通“措”,放置。
仓鹰击于地上(《唐睢不辱使命》)“仓”(chāng)通“苍”。
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信”(xìn)通“伸”,伸张。
自董卓已来(《隆中对》)“已”(yǐ)通“以”。
是以先帝简拔以(《出师表》)“简”(jiǎn)通“拣”,挑选。
必能裨补阙漏(《出师表》)“阙”(qūe)通“缺”,缺漏。
二、词类活用
(一)什么是词类活用
在文言文中,一类词用作了另一类词的现象就叫做“词类活用”。比如,“书诗四句”中的“书”就属于词类的活用,它由名词“书”活用为动词“写,作”。“活用”后的词义,与原来的词义联系紧密。在文言文里,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现象最为普遍。
(二)如何判断词类的活用
如何判断文言文中的词是否活用,我们可以用直接翻译为现代汉语的方法来断定。如果文言文中的某个词无法直接翻译通顺,它就极有可能属于词类的活用。例如:
原文:其一犬坐于前。(《狼》)直接翻译为:
1.其中的一只狗坐在前面。(直译,不通顺,因为这与课文的意思没有任何联系)
2.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前面。(直译,句意通顺)
从中可以看出“犬”是词类的活用,意为“像狗一样”,属名词用作状语。
(三)词类活用常见的类型
词类的活用在中考中不考理论概念,只考对词语含义的理解掌握情况。但是我们在语文课堂中经常向学生讲解各种词类的活用,直接有助于答题。活用常见的类型有: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名词、动词用作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下面将对这些常见的活用现象予以解析、归纳。
1.名词活用作动词
(1)一狼洞其中。(《狼》)“洞”,原为名词,洞穴,这里是动词“打洞”之意。
(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名词“名”在这用作动词,意为“出名”。
2.名词作状语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这里的“斗”与“蛇”都是名词,这里要译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与“像蛇爬行那样”。
(2)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狐”为名词,译为作状语“像狐狸”。
3.动词活用作名词
(1)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愚公移山》)“疑”原为动词“怀疑”,现活用为名词,意为“疑问”。(2)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述”原为动词“记述”,这里活用为名词,意为“记述的文字”。
4.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1)此皆良实。(《出师表》)“良实”原为形容词,这里活用为名词,意为“善良老实的人”。
(2)无鲜肥滋味之享。(《送东阳马生序》)形容词“鲜肥”在这里用作名词,意为“新鲜肥美的东西”。
5.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1)天下苦秦久矣。(《陈涉世家》)“苦”在此意为动词“(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感到苦恼”。
(2)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乱”这里用作动词,意为“使……乱,扰乱”。
6.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的一些实词要翻译为现代汉语,必须译为“使……怎么样”,这样的实词就是使动用法。主要有:
(1)动词的使动用法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陈涉世家》)“忿恚”意为“使……恼怒”。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凄神寒骨。(《小石潭记》)这里的“凄”,“寒”都是使动用法,译为“使……凄凉”,“使……寒冷”。
7.意动用法
所谓某个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这个词翻译为“认为(以为)……怎么样”或“把……当作……”。
(1)名词的意动用法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这里的“宾客”是名词,在这用作动词,意为“把……当做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异”为形容词,在此活用作动词,意为“以……为异”。
三、文言文词语复习应试策略
中考文言文比较浅显,但是要想拿到高分也并非易事,而且近年来出题也越来越活,尤其有课外的阅读试题。但是不管如何,文言文的词语复习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言,再加上平时的强化训练,我们还是能够把握住这类试题的。下面谈一谈初中文言文词语复习的应试策略,希望能对考生有帮助。
1.“以本为本”,强化记诵
文言文中的词语比较多,需要认真记忆。记什么?怎么记?多数文言文需要在背诵中记忆,巩固。需要记忆的词语也多数是课文中的注释与课后的练习题。
2.多在“活多异通”上下工夫
这里说的“活多异通”分别指的是“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与“通假字”。比如,古今异义的词语考查出现的频率就比较高,如“阡陌交通”、“牺牲玉帛”中的“交通”与“牺牲”历年都会在不同的省份中考试题中出现。
3.多做一些中考试题
中考试题是一个导向。它可以让考生巩固已学过的知识,更好地把握好重点和难点;还可以帮助考生更多地了解中考题型,放眼中考;还会使考生在心理上不惧怕中考,成竹在胸。总之,多做一些文言文中考试题是提高考生应试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4.善于归纳,富于联想
近年来中考试题的一大特色就是“活”。因此,考生复习文言词语也要着眼—个“活”字,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联想归纳,巧妙复习学过的知识。比如:(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中间力拉崩到之声。(3)遂与外人间隔。“间”在三篇课文中都出现了,如果加以比较的话就会发现其意义完全不一样,它们的意思分别是“参与”、“夹杂”和“间隔,隔开)。我们如果用这样的方法去复习,不仅复习的容量大,而且效果也会更佳。
总之,文言文词语的学习是一个渐进、积累的过程,但是优化的学习方法,知识重点的把握将会使考生事半功倍,并大大提高文言文的应试水平。
第二篇:中考注意事项与应试技巧
2011年中考特刊
中考注意事项和应试技巧
一、注意事项
1、提前到校,上学路上要有一个宽松的时间,不要急急忙忙赶路;
2、在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要东张西望,注意交通安全;
3、不要和陌生人搭讪,不要购买陌生人推销的商品。
4、带齐考试用具及有关证件:准考证、2B铅笔两杆、黑色钢笔(或碳素笔)两杆、直尺、三角板、橡皮及相关书籍等。
二、应试技巧
1、充分利用考前五分钟。
按照大型的考试的要求,考前五分钟是发卷时间,考生填写有关事项。这五分钟是不准做题的,但是这五分钟可以看题。我发现很多考生拿到试卷之后,就从第一个题开始看,我给大家的建议是,拿过这套卷子来,这五分钟是用来制定整个战略的关键时刻。之前没看到题目,你只是空想,当你看到题目以后,你得利用这五分钟迅速制定出整个考试的战略来。
五分钟内要完成的任务:
拿到试卷后,先看试卷张数是否够了、每页是否都有试题;然后,填写学校、姓名、考号(考试证号)、座号(桌子上张贴的号码)等有关内容;一定注意每张试卷上都要写上述内容(包括卷一)。
试卷上的相关项目填写完后,填写答题卡上的事项:先写上姓名、学号,然后,涂试卷类型、学号、学科;注意,不要折、污、损答题卡。
最后做关键的一项事情,那就是审卷,比如数学考试,考生应拿着数学卷子,不要看选择,不要看填空,先看后边的六个大题。这六个大题的难度分布一般是从易到难。建议先把这样的大题拿下来。大题一般12分左右,这12分如囊中取物,你就有底气了,心情也好了。特别是要看看最后那个大题,一看那个题目压根儿就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就把它砍掉,只想着后边只有五个题,这样在做题的时候,就能够控制速度和质量。如果倒数第二题也没有什么感觉,你就想,可能今年这个题出得比较难,那么我现在最好的做法应该是把前边会做的题目踏踏实实做好,不要急于去做后边的题目,因为后边的题目不是正常人能做的题目。
2、进入考试阶段先要审题。
审题一定要仔细,一定要慢。我发现数学题经常在一个字、一个数据里边暗藏着解题的关键,这个字、这个数据没读懂,要么找不着解题的关键,要么你误读了这个题目。你在误读的基础上来做的话,你可能感觉做得很轻松,但这个题一分不得。所以审题一定要仔细,你一旦把题意弄明白了,这个题目也就会做了。会做的题目是不耽误时间的,真正耽误时间的是在审题的过程中,在找思路的过程中,只要找到思路了,单纯地写那些步骤并不占用多少时间。
3、一定要培养自己一次就做对的习惯。
现在有些学生,好不容易遇到一个会做的题目,就快速地把会做的题目做错,争取时间去做不会做的题目。殊不知,前面的选择题和后边的大题,难易差距是很大的,但是分值的含金量是一样的,有些学生以为前边题目的分数不值钱,后边大题的分数才值钱,不知道这是什么心理。所以我希望学生在考试的时候,一定要培养自己一次就做对的习惯,不要指望腾出时间来检查。越是重要的考试,往往越没有时间回来检查,因为题目越往后越难,可能你陷在那些难题里面出不来,抬起头来的时候已经开始收卷了。
4、要由易到难。
一般大型的考试是要有一个铺垫的,比如说前边的题目,往往入手比较简单,越往后越难,这样有利于学生正常的发挥。有些学生自以为水平很高,对那些简单的题目不屑一顾,所以干脆从最后一个题开始做,这种做法风险太大。因为最后一个题一般来讲,难度都很大,你一旦在这个地方卡壳,不仅耽误了你的时间,而且会让你的心情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影响整场考试的发挥。当然由易到难并不是说从第一题一直做到最后一个,以数学中考题为例,一般数学中考题有三个小高峰:第一个小高峰出现在选择题的最后一题,它的难度属于难题的层次;第二个小高峰是填空题的最后一题,也是比较难的;第三个小高峰出现在大题的最后一题。对于由易到难,是说要把握住这三个小高峰。
5、控制速度。
平常有学生问:“在做题的时候多长时间做一个选择题,多长时间做一个填空题,才是比较合理的呢?”实际上这个不能一概而论,应该说你平常用什么样的速度做题,考试的时候就用什么样的速度,不要人为地告诉自己,考试的时候要加快速度。其实你考试的时候,速度要是和平常训练的速度差距比较大的话,很可能因为你速度一加快,反而导致了质量的下降。一场大型的考试,你会做的题目本身就那么多,如果你加快速度,结果把会做的题目做错,而你腾出的时间去做后边的难题,又长时间地解不出来,那么很可能造成会做的题目得不着分,不会做的题目根本不得分。不要担心“做慢了,做不完”,把握住一点,一个学生的正常考试,如果始终在自己会做的题目上全神贯注的话,这场考试一定是正常发挥的,甚至是超水平发挥。你一直投入到会做的题目中,按照你平常训练的速度,踏踏实实地往前推进。即使你发现时间到了,后边还有题目可能会做但来不及了,我也不认为这是一个令你后悔的结果。最后结果出来你会发现,你最后得到的分数往往会比你的实际水平要高。所以考试的时候要控制速度,我觉得这是考试技巧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6、根据学科的特点抓住得分点。
考数学时,有人考完以后说某个大题能得满分,结果却并非如此。一个大题12分,结果呢他这儿扣点儿那儿扣点儿,最后只能得个八九分。学生还觉得挺委屈的,这个题明明会做,怎么被扣分了呢?其实是过程出问题了,数学解题的步骤是有分数的,而且这个分数还有比较明确的界定。学生在考试的时候,一定注意这些学科评分的得分点。
7、简单题得满分,中档题多得分,难题能得分。
大型考试最后的那个难题可用四个字概括——防不胜防。这不是正常人做的题目,正常人也别指望在这个题上能够有多大的收获。有时候放弃也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勇气。一个数学估计能得100来分的学生,你把重要精力用在最后这个难题上,就大错特错了。
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信心 耐心 恒心 专心 用心
2011年中考特刊
中考每一个题目的得分率是有一定要求的,最后一题既要难,还得让大家得分率别太低,它总会抛出那么几分,让大家比较轻松地得到。因此中考时,不必费力去做最后一题,但绝不是说这个难题就不能得分。你应该有什么心态呢?反正最后这个题,我也不想做你,那我还怕你吗?无知者无畏,你一不怕它,反而就有勇气了。我也不要求多得分,能得个三四分就行了。可能你突然发现这个题,解出来比较难,但要想得三四分还是比较容易的。在平常训练的时候,记住有一句话就是“不会也能得3分”。
8、防止慌场。
所谓慌场,就是考试的时候,本来以为这个题对自己来讲难度不大,结果一看第一道题,当头一棒,怎么也找不着感觉。干脆把第一题放过去,再看第二题,发现第二题更难。连续碰上这么几个难题,心里就慌了。这一慌,脑子出现一片空白,本来会做的题目也不会做了。这种现象称为慌场,几乎每个学生都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当你慌场时,就想一想,如果是中考之前,遇到几次慌场,你能把它克服,到了中考的时候就不会慌场了。所以在一些大型的考试中,遇到慌场,大可以这样想:多亏这次慌场不是中考,它提前到来了,中考的时候就不会出现慌场了。这样一想,反而为这种慌场的到来感到高兴,一高兴可能就心态平和了。另外,就算中考时真遇到这样的事情,你先闭目沉思,然后深呼吸,控制自己的情绪,心里就这么想:反正这一场考试已经这样了,我也别着急了,能做出一个是一个,也许我先把最简单的题目做出来,心态就平和了,头脑就冷静了,再回过头来看刚才这些题目,就找到思路了。所以把刚才遇到挫折的那几个题目放弃,去看其他的题目,而且看其他的题目时,也别指望有大的收获,这样很容易冷静下来,可能很快又找着感觉了。最重要的一点是,你应该这样想:同样的老师、同样的教材,这个题目我既然不会,其他同学也不会轻松的,大家是公平竞争。这样一想,你不就不慌了吗?
9、考完以后千万别急着离开考场。
考完试之后一定要检查一下,你的试卷集中了没有,一卷、二卷是不是都交齐了。很多考试,包括中考,经常会有老师把学生的卷子收走了,却把答题卡落下了,或者本来五张试卷,只收了四张。还有些考生考完了,把卷子放到桌面上走了,结果下一场来考试的时候,突然发现还有一张卷子没收。这还是比较幸运的,交给老师以后,大不了老师受点处分,学生的卷子还没丢。但是你仔细想一想,要是你下一场没发现落下试卷,人家五张卷子,你只有四张卷子,受损失的是你本人。所以考完试以后,不要急于离开考场,要确认该交的卷子都被老师收走了以后再离开。
药物,不带储存功能的计算器,不带标签的饮料(最好为水壶),头发太长的女生可以携带发夹固定。中考用品装在透明文件袋里以方便核对和取用。
二、熟悉考点环境。考试前一天下午,要去熟悉一下考场环境,看看允许带什么物品,看看考点对考生有什么特殊要求,熟悉考场方位,找到自己的座位和厕所,防止开考前因找不到考场或厕所而紧张。
三、临考前放松心情。到考点路上的时间要充裕,防止意外事情耽误时间。行路要从容不迫,不慌不忙,骑车不能太快,走路不要跑。到考点后,要在考场附近警戒线外选一个舒适、通风、避阳光的地方,与几个要好同学一起,或站立,或小幅走动,或闲聊、逗乐,或默记一些词句,或背诵一些公式。不要长时间蹲在地上,以防站立起来后,血液下行,造成大脑供血不足,引起头晕,影响考试。
四、调整好心态。进入考场落座后,还需要一些时间才能答卷,此时有些考生脑子里可能是一片空白,这是暂时的思想休息状态,不必惊恐,应该平静的等待开考的铃声,耐心等待和听取监考老师的要求和指导,或闭目养神,做深呼吸;或浏览考场,欣赏环境,保持答题前的良好状态,以充满自信的心态投入考试。
【学生考试常规】
1.学生必须按规定的时间参加考试,不得迟到。
2.学生必须携带准考证,并按教务处编排的座位号到指定的考场对号入座参加考试。3.除指定可携带的考试用具及自用笔墨或指定考试科目可携带的资料外,不得携带书包、课本、学习资料、笔记、计算器、透明胶带、涂改液等物参加考试。带入考场的书、物应集中放在监考教师指定的地方。
4.学生不得携带通讯工具参加考试。否则一经发现,予以没收。
5.考试前,学生不得在座位、课桌的任意位置及周边可视之处书写文字或做记号。6.考试入场后,学生应按编定的座次和规定的间隔就座,考试中不得擅自挪动或交换座位。
7.考试过程中,学生应遵守考场指令,服从监考教师的指挥。
8.试卷发放完毕后,学生必须先在试卷答题卷密封线写好考号、班级、姓名等项目,审视试卷有无字迹不清之处,待监考教师或考场指令宣布答题开始方可答题。
9.考场内应保持肃静,试题字迹不清需询问时,要举手发问。除非特别情况,考试时间不准上厕所。遇紧急情况需要暂离考场,须经请示监考教师批准(同一时间内因故暂时离开考场者只限1人)。所有考生考试开始后1小时方可交卷,交卷后应立即离开考场,不得在考场周围议论、逗留,以免妨碍他人考试和影响监考教师收卷。
10.学生必须独立完成答卷,考试中不得互相谈话,左顾右盼,不得有偷看、夹带、传递、抄袭、交换、弄虚作假或为他人作弊提供方便等舞弊行为;确需互借文具时,必须经监考教师同意,并由监考教师传递。
11.考试结束铃响,考场指令或监考教师宣布考试结束时,学生应立即交卷,不得拖延时间 【进考场前应做哪些准备】
一、物质准备。准考证、身份证、两支2B型或HB型铅笔(铅笔选用色泽较重的,提前削好,削成扁平,再结合自己的习惯将笔头磨成30度倾斜,这样使用起来灵活快捷、两支0.5毫米蓝色或黑色水笔、钢笔(事先检查墨水,墨水应是半饱,防止握笔时间长,因升温引起钢笔吐水,弄脏试卷)、圆珠笔(为了书写流利,最好选用自己用习惯的旧笔)、直尺、三角尺、圆规、收音机(检查电池和耳机)、橡皮2块(可分装在物品袋中或衣袋里,若丢失一块还有备用的)、手表(电子表要检查电池,不能用小型闹钟替代)、铅笔刀、纸巾、清凉油、眼镜(尽量选择框架式而避免用隐型),有特殊需求的同学可以携带
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信心 耐心 恒心 专心 用心
2011年中考特刊
【中考应试技巧】
考试是对学习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检验手段。但是并非所有的同学平时学得好,考试成绩就一定高,这里有临场心理问题,有考试方法问题。因此,了解和改进应试技巧是十分必要的。
1.考试时如何克服心理和生理难关? 应考时,思想上不要把考场看成多么特别的地方,想一想我们都“身经百战”,这次考试不也是我们经常经历过的考试中的一场吗。答题时,应遵循先易后难的规律。遇到难题时若已仔细读题三遍还没一点思路,就应跳过去做下一道。答题间隙也可看一看窗外景色,调节一下紧张的情绪。若一道题花了10分钟还做不出来,那就放弃,因为你不会,别人也不一定会,扔一道题没什么。最后当其他题目均已完成时,还可以换一个角度重读一遍该题,说不定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可能呢。
在考试当天,至少提前2小时起床,有意识地积极改善大脑机能状况,在大脑完全没有醒来的时候想象下自己成功的场景和考完后的尽情玩乐等。若住处离考场很近,则可以在保证提前到达的前提下,和朋友一起徒步走到考场。一路上,应该和朋友找一些轻松愉快的话题聊聊天,使大脑兴奋起来;千万别一个个三缄其口,因为在那种寂静压抑的气氛中,大脑往往会受到抑制,在考场上就无法充分发挥其能量了。2.如何对待第—科考试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第一科考试,无论你考下来的自我感觉如何,过早的喜悦和泄气都是非常有害的。相信自己的实力和能力,马上转入后面的考试才是正确的策略。就像我们在群岭中爬山一样,刚刚越过的那一个山头的险峻已经不十分重要了,因为无论你是从顶峰越过还是在山腰绕过,都已经落在了我们身后,重要的是面前的这座山该怎样去攀登。3.临场答题应注意些什么? ①要小心,不要把答案写错地方。
②不要忙着草草得出结论,对无把握的题目,不要轻易地做出判断。
③一定要看清指导或提示语。
④答题先易后难。合理安排解题的顺序,基本原则是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会做的题目放在前面做,需要思考才能理出头绪的题目其次做,难度较大的题目放在最后做,规划好时间,这样可以避免因在某道题上花费的时间太多而影响解答本来会做的题目。如果在顺序上先分值较高的难题,由于考试刚开始,自己一时还没有适应过来,未达到“竞技状态”,一旦解题过程中遇到障碍,就会影响自己整个的考试情绪,挫伤自己的锐气和信心。容易题应快速做,对占分数比例大的题目应重点投入,对属个人优势的题目应确保万无一失。切忌单纯追求速度,这样难免忙中出错。
⑤解题思路要宽,要善于发散思维。
4、答题时的几个怎么办
①解一道题时中途难住怎么办?有时,看似容易的题目,解到中途却被难住了,这时,应断然丢开,赶快改做其它题目,最后有多余时间再解决它。
②一时想不起来怎么办?有的题目并不难,甚至平时做过,但就是回想不出来。这可从与它有关联的时间、空间上接近的事物,或性质相似、形状相同的事物,或有因果关系、从属关系的事物开始回想。
③当二者选一拿不定主意时怎么办?一般而言,最先想起来的是正确答案。记住了的某件事总是一下子浮现在脑海,紧接着出现有脑海里的东西牵强附会的可能性比较大。
④遇到全然不懂的问题怎么办?要镇定不乱,战略上藐视它。如果其孩子题目都做好了就向它发起总攻。任何难题都不会超出所学知识的范围,首先想这道题跟学过的哪一类题有关?思考一下,这一内容大致在教科书的哪些章节?已知哪些条件?由这些条件可想到什么?再反过来思考,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什么?这样思考、推理往往会“柳暗花明”。有些试题貌似很难,其实平时已学过,只是改变了原来的形式,若能深入分析,其“庐山真面目”终会出现。
有的同学做完试卷后,往往以为万无一失,得意洋洋,要么东张西望,要么闭目养神,要么提前交卷,这些做法均不妥。
俗话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因为答卷时过度紧张,容易产生疏忽或笔误,这就需要通过复查纠正。一般来说,每次考试,至少要留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来复查,要检查标点与行文格式错误和明显的事实错误,如错字、错误结论或人物张冠李戴,有没有抄错了字母、符号等。要看题目是否有遗漏,答案是否正确,重审题目的要求,要仔细与原题对照。
如果离交卷的时间已不多,还有
一、两道难题攻不下,已做好的答案又需要检查时,应舍“难”取“易”,弃“少”求“多”,从而获得“失少得多”的效果。
5、考完即考好
交卷后不要立即对答案,发现错误不但无济于事,而且会影响下一场考试的情绪。即使有点错误也是正常的,考满分的人毕竟是极少数的。何况是对错还未有定论,别自己吓破了自己的胆。
在考试结束后,尽快离开考场,这是纪律。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应对过多的“考得怎么样”的提问,而更主要地则是避免有同学找你“对得数”。“对得数”是考试焦虑的产物,同时也是考后焦虑的起源,因为“对得数”往往只能对出错题却对不出对题:难道得数一样就说明都对了吗?所以,既不要与别的同学对得数,更不要张罗着与别的同学对得数。考试已经结束了,成绩已成定局了,至于考的好坏,那在此时只不过是一个自我感觉问题:考完就是考好。
这是一个重要的自我评价原则,是需要家长帮助或要求孩子建立的:不仅不要依赖别人的判断,其实连自己都没有必要再判断一次,因为刚才在考场里已经判断了很多遍了。这时,考生要相信自己的直觉。这在心理学上叫做“选择性忽视”,是一种很重要的心理调节方法:通过一些特定的做法将那些可能会使人产生不适心理感受的事情忽视掉。
6、考间复习
考间复习指的是两门考试之间的休息时间内进行的复习,分为中午考间复习和晚间考间复习两种。按理说,由于考试期间孩子的精神一般都比较亢奋,所以考间复习并不会有太好的效果。考间复习的任务并不是准备下一门考试,而仅仅是忘掉上一门考试。
考生在中午的考间时间最好能安排一个小时的午睡,适当的午睡将能使考生的体力和精力得到恢复;如果做不到,索性就复习一下下午考试的功课。不过,应该告诉考生:不
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信心 耐心 恒心 专心 用心
2011年中考特刊
要为中午考间复习定什么任务、指标,只需随便拿一本教材、笔记或做过的篇子看看,不为复习只为“挡眼”。
相比之下,晚间考间复习要困难一些,因为时间比中午长。所以,父母的责任就重起来了:有时候,父母就是要陪着孩子消磨时间。
父母最好能陪着孩子进行复习:不要做题也不要看书,父母可以给孩子提一些简单的问题,比如某个公式定理。当然,如果父母对教材不熟悉,考间复习最好还是让孩子独立进行:把中考总复习里做过的题再看看,着重看看那些比较难的题目。
心理学家经研究发现,在考试期间,考生的心理状态会发生剧烈的变化,其中最显著的是紧张感的快速衰减。但这并不一定就是好事,它同时也可能导致注意力的分散和抑制力的减弱,而这时的心理打击往往有极大的破坏性。
考间复习是整个中考中一个特别重要的环节:处理得好,孩子可能就会越战越勇;处理得不好,孩子可能就会虎头蛇尾,甚至出现大的失误。7.发挥最佳水平
①要考出最好的成绩,首先需要校准“最好”的参照系,一般认为,自己的成绩比别人高,那么自己与别人相比就达到了“最好”,这是一个误区。其实,真正的“最好”取决于是否发挥出了自己的最佳水平。你有七分才气,你就不必因为别人能考出九分的成绩而自责。对你来说,是如何把自己所掌握的东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而不是别的。你不懂的东西,你是不可能解答好的,因此,你完全有理由相信自己:“今天我所要将我所掌握的知识全部发挥出来,我不会为那些我本来就做不出的题目而懊悔和沮丧的。”视角调整好了,心里也就少了许多不必要的负担,也就会考出好的成绩的。
②掌握必要的答题技巧(见前)
③持有宽广的胸襟也是发挥最佳的重要保证之一,参加中考从眼前看确实是为了自己的升学和将来的就业,似乎完全是个人的事情,如果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你就会看到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崇高的使命感将使你具有更多的动力。如果说你有完美的人格,那么,发挥自己的最佳成绩也就有了更多的保证。
2、考试前一天晚上
①准备好第二天考试用的物品:铅笔盒(不要杂物、去掉有字的纸片等)、钢笔(要灌好蓝黑钢笔水)、圆珠笔(要换好蓝色笔芯)、铅笔(另准备真2B铅笔1—2支,要两头削好)、塑料软橡皮、圆规、三角尺、手绢、清凉油等。
②准考证要放在铅笔盒中,不要放在衣服口袋里或夹在课本中(每场考完后都要放到铅笔盒中)。
③晚饭后可将知识要点再温习一下。
3、考前生理准备:考试前一天晚上适当早点睡,考试当天不起特别早。早晨一定要吃好早饭,但不能过于油腻。饮食以清爽、可口、易消化吸收为原则。
4、考前心理准备:成绩优秀的考生应记住:“没有常胜将军”、“不以一次成败论英雄”;成绩不太好的考生要有“破釜沉舟”的决心。
5、中考当天早晨,应有良好的心理暗示:如“我很放松,今天一定能正常发挥”、“今天我很冷静,会考好的”等。
6、浏览笔记、公式、定理和知识结构:主要是浏览一下重要的概念、公式和定理,或记一些必须强记的数据。
7、自信地前往考点,要暗示自己有信心:如,全部科目我已做好复习;今天考试,我一定能正常发挥;对此我充满自信„„
8、进考场前10分钟:在考室外最好是一人平静地度过,可就近找个地方坐一会儿,或看一下笔记,再次浏览知识结构。设法避开聊天。
9、入场前提醒自己作到“四心”:一是保持“静心”,二是增强“信心”,三是做题“专心”,四是考试“细心”。
10、见老师,问声好:以消除对监考老师的敬畏感,获得一种和谐的亲近感。
11、不要一心想得满分:特别是对平时成绩中等上下的同学来说,一心想得满分是大忌。当然,应该得的分一定要得,该放弃的敢于放弃。如果有时间再攻暂时放弃的题。
二是考试期间注意事项
面对中考,很多考生第一次面临如此重要的考试,不免会因紧张而出现一些疏漏。如果稍有不慎,则不仅会影响顺利的参加考试,更会影响考生情绪而影响临场发挥。
(一)临场考试对策
1、稳定情绪、排除干扰、集中注意力,在考试全过程中这一点都是至关重要的。
2、答卷开始后:
①要特别重视前40分钟的高效、合理使用:考生的思维状态和能力、头脑的灵敏度和计算的准确率,在前40分钟都是最高的;
②建议前40分钟不可在自己一时感到困难的试题上冥思苦想,一定要暂时放下,而应以可能的高速度,把有把握、较熟悉、解法思路明确的试题,不论顺序一口气写完,这段时间保证顺利解题,失误必然最少,得分最多。
3、第2个30分钟,从头开始去做自以为困难的试题,不要在原思路下一味苦想,而应重新读题,认真分析已知条件,由于此时心中已有底了,还未被自以为的难题打击信心,未造成慌乱紧张,心理正常,在心情稳定的情况下,冷静思考,为思维灵感的出现创造了【中考考前及考试期间注意事项】
一是中考前注意事项
考试是高度紧张的思维活动,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上考场,是考试是正常发挥的必要前提。考试头一天,可以用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对明天考试内容简要梳理一下,可以拿出做过的试卷做一做,热热身,找找感觉,使思路通畅就可以了,但是绝对不能做新试卷!更不能找个难题做做!一旦做不出,会影响你的信心,没有任何益处!
1、考试前一天下午到所在的考点看考场
①计算从居住地到考点骑车或步行所需要的时间(按一般速度),要把“红灯”考虑进去,如果乘公共汽车还要计算候车时间(尽量提前到达考点)。
②到考点后要看好:A 考场位置 B 厕所位置 C 洗手池位置 D 自行车存放处 E 学校集合地点(送考老师一般在考点门口等候)
③带少量钱以备急用,检查自行车有无隐患。
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信心 耐心 恒心 专心 用心
2011年中考特刊
条件,此时很可能发现难题不难了,这段考试时间内,仍可把暂时无法求解的题目,再次放下,选难中之易者,从读题开始,改变思考角度、转化已知条件,试用数形结合等不同方法,深入探索这一命题,这使一部分难题又得以攻克。
4、第3个30分钟,对仍未解出的题目做“死马当活马医”式的最后一搏,以决定应否放弃,如是选择题,可在排除法无法从两个可能答案中找出正确选项时,任选其一,做对的概率也高达50%。
5、最后10-20分钟是留做复查的:
①应把试卷看作是他人的,想方设法判断答案是否正确,尽量避免陷入个人解题的原思路和过程中去,那样将很难发现失误;
②修正答案要理由充分,似是而非,两个答案难于取舍时以不改为宜,切忌将正确答案改错;
③要检查过程是否严谨,所答与所问是否一致;
④一题两问的有无漏做,有无整页未答的情况;
⑤最后一项要检查姓名、报名号等是否按规定填好了。
6、每科出考场后要做到:不回忆考题,不讨论答案,不估算成绩,别人问就说“感觉良好”,要信心百倍地 全身心投入未考科目上。
(二)考试第一天上午
1.早6:30左右起床,择其要点再温习一下语文有关知识。2.早饭要吃饱吃好(不要吃太多难消化、油腻的食物),带好水或绿豆汤。3.提前一小时到考点,提前半小时进入考场,进入考场前最好上一次厕所。
4.根据考点要求持准考证进考场,准考证放在考桌左上角备查,保持安静,认真听取监考老师的讲解,不明白的地方要先举手报告,获准后方可发问。5.用钢笔或圆珠笔在试卷指定的位置填好准考证号码等。
6.答题之前先浏览,一般开考前十几分钟,老师会提前让我们进入考场。刚进考场的时候同学们往往会感到紧张,在气氛严肃的考场里稍微有些紧张很正常,我们要做的是别让这种紧张情绪扩散下去,漫延开来。把注意力从考试上引开,让自己平静下来。开始浏览试卷,先看看试卷有没有缺页或者印刷不清的地方,这些情况当然比较少见,但如果对试卷有疑问一定要立即向老师提问,请监考老师帮忙解决。确认无误后,在姓名栏写好自己的名字,考号。做完这一系列工作以后,可以开始看卷子:主要是看卷子大概有多少页,一共有几种题型,最后有多少道大题。对试卷的整体构成心中有数,可以避免做题的时候没有控制好节奏,考试终场时才发现没时间做完试题的情况。一切准备就绪,现在我们可以开始动笔做题了。答卷时要根据先易后难的原则,不会的暂时空着(可用铅笔画个问号,全卷答完后再回过头来逐个攻克,做完后,把问号擦掉)。如有看不清的题目要举手,获准后再发问。答卷过程中要冷静、沉着、细心,不要提前交卷。
7.考完后,马上转入下一门的准备工作,不要议论考试情况,不要互对答案,中考由五场组成,不要因一场考试影响情绪。
8.去本校集合点,看送考教师是否有事,然后回家(一般不要结伴游玩或做大运动量锻炼)。
(三)衣食住行用
1、衣:中考前这段时间天气变化无常,提醒同学们要随着天气变化增减衣服,以免着凉。出门一定要看天气,阴晴不定的时候最好带把伞,既防晒又遮雨,否则淋雨感冒,就会影响考场发挥了。心理学研究表明,穿着自己习惯的衣服,可以让人在紧张时产生亲切感和安全感,并能有效防止不良情绪产生。因此,考试那几天别穿以前没试过的新衣服(红的或喜欢的颜色),免得因为不合身或者不舒服影响情绪。打扮得精神点的去参加中考吧,好成绩一定属于你!
2、食:考试这几天,家里一定会给同学们做很多好吃的。其实,清淡的饮食最适合考试,要记得提醒爸爸妈妈别给你做太油腻,或者刺激性强的食物。平时吃了会过敏的食物考前一定要忌食。多吃了冰淇淋或冷饮,容易引起胃疼,同学们还是少吃或者不吃为妙。如果可能的话,每天吃一两个水果,补充维生素。另外,进考场前一定要少喝水,记住喔!
3、住:考前休息很重要。好好休息并不意味着很早就要上床睡觉,根据以往考生的经验,太早上床反而容易失眠。考前按照你平时习惯的时间上床休息就可以了,但最迟不要超过十点半。中午、晚上睡觉尽量不吹风扇,空调温度不要太低,温差过大容易感冒,睡觉时尤其要注意避免腹部受凉。
4、行:一般情况下,同学们如果被安排在其它学校考试,考前老师会组织大家去看考场。看考场的时候同学们要多留心,要仔细了解自己住的地方到考场可以坐哪些路线的公交车?有几种方式可以到达?大概要花多长时间?去考场的路上有没有修路堵车的情况?如果你没有时间,务必请父母替你侦查行车路线。考试当天,应该保证至少提前30分钟到达考场。路上万一遇到堵车,可以向110或交警求助。
5、用:出门考试之前,一定要检查文具包。看看答题的工具是否准备齐全,应该带的证件是否都在,不要到了考场才想起来有什么工具没带,或者什么工具用着不顺手。有手机的同学,别把手机带入考场,可以带块手表控制时间。并且,最好用数学显示的电子表,以免看错时间。
(四)几点特别注意事项
1.出门前带好准考证等物品;
2.往返途中思想不要开小差,注意交通安全;
3.路上不要随便买冷饮吃,以防因不卫生而闹肚子;
4.天热时,回家不要马上用冷水洗脸、洗身,可用温水擦洗; 5.中考期间吃饭不可暴饮暴食,亦不可不吃或少吃; 6.每天要随身携带人丹、风油精、纸巾等必备物品。
7、考试期间班主任、任课教师电话24小时开机,请记住班主任、任课教师的电话号码,发现问题及时联系。
8、考前20分钟进场(语文30分钟),开考15分钟终止进场(英语8:25),考试终了才出场。
9、诚信考试,通讯工具、涂改液、修整带禁止带入考场。
10、试卷到手,首先填好个人资料:要按照考试要求,认真、准确、规范地填好准考证号码、姓名等相关内容。认真倾听监考老师宣读有关规则和注意事项,以免事后惹麻烦。
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信心 耐心 恒心 专心 用心
2011年中考特刊
11、答题前要纵览全卷:领到试卷后,先用两三分钟浏览一两遍,做到胸有全局,起到稳定情绪、增强信心的作用。
12、认真审题,明确要求:答题前,一定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快速、准确地从头至尾认真读题,一句一句地读。对不容易理解的或关键性的字句,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
要做到:
①认真揣摩题意,明确题目要求;
②对容易的题要仔细考虑是否有迷惑因素。防止麻痹轻敌;
③对难题、生题要注意冷静分析题目本身所提供的条件和要求之间的关系,防止心情紧张造成思维障碍。审题时,一是不看错题目,客观准确地把握题意;二是分析要清楚,要善于将问题进行解剖,将那些比较复杂的综合题分解成若干部分,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之间的关系;三是善于联系。在分析题目的基础上,将题目所涉及到的各个知识点都联系起来挖掘出尽可能多的潜在条件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13、先易后难,增强自信心:要先做基本题,即填空题、判断题,再做中档题,最后做综合题;或者先做自己擅长的题,最后再集中精力去做难题。
14、做题时要避免两种不良倾向:一是思想静不下来,心神不定,不知从哪个题目做起,误了时间;二是在某一题上花过多的时间,影响做其他题目。
15、力求准确,防止欲速不达:对答题速度的追求,应该建立在保证准确性的基础之上。如果对试题的要求、解答方案、解题步骤胸有成竹时,便可一气呵成。
16、卷面整洁,不让扣分:答卷字迹工整,书写规范美观,会引起阅卷老师愉悦感,增加评定的分数;反之则会导致印象不好而扣分(特别是作文)。
17、尽量做完试题,分分必争:要做到会多少答多少,即使是没有把握也要敢于写,碰碰运气也无妨。在标准化考试中,敢于猜测的考生有时也会取得较好的分数。
18、认真检查,把好最后一关:要检查试卷要求、检查答题思路、检查解题步骤、检查答题结果,千万不要提前交卷。成功地走过第一天,第二天的胜利又会属于你。
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考试临近,同学们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在所难免,克服的办法一般是降低标准。降低心中的标准只是一种心理的调整与准备,准备好应付一切可能遇到的情况,包括失败。这会使人没在过重的包袱,能集中精力做好每一个考试前的细节安排。
无数同学的考试经历都说明了同一事实:“光想赢未必能赢,不怕输反而不输”。如果焦虑不安的心情实在难以平静,也可以彻底放松一次,要么痛快玩一阵,要么大睡一觉,不用多长时间,这种躁动不安的心情就会慢慢地平静下来。
长时间用脑之后,要松弛一下,千万不可强迫自己继续学习,不要把散步当作是“浪费时间”,即使是洗洗碗、拖拖地,也能使我们得以放松。
在临考前和考试中,考生要减少压力,不要把考试结果看得太重,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临阵不慌,将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解题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相反,如果考试时总担心自己是否能考得好,注意力会被严重分散,心理负担也会因考试中不断遇到难题或不会解答问题而加重。这种心理状况会严重影响人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从而不能正常发挥自己的学识与才能。
考试是高度紧张的思维活动,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上考场,是考试是正常发挥的必要前提。紧张可以使孩子兴奋,兴奋可以使孩子自信;自信可以使孩子绷紧脑子里那跟弦,兴奋可以使孩子毛细血管张开。于是,孩子紧张起来了,注意力集中起来了,状态也就出来了。
把“状态”调整到最佳才是紧张的目的,因为一旦状态出来了,实力心态配合起来了,就能超水平发挥了,就能创造奇迹了。
某个平时学习特好的同学在中考时却一塌糊涂,而另一个平时默默无闻的同学在中考时却一鸣惊人;某个不起眼的同事忽然之间让人刮目相看,而另一个同事一到关键时刻准掉链子。可是,怎样才能把孩子的状态调整到最好呢?
考前心态对考试成绩影响很大,考生应该学会自我调控。考前心态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适当兴奋型。对考试充满信心,精神愉快,情绪正常。二是过度兴奋型。这种类型的心态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急躁等情绪。三是消沉抑制型。这种类型的心态表现为情绪低落,不自信,对考试难以保持应急状态,甚至会产生“逃考”念头。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不管做什么事情,保持适度的紧张状态是必要的。既然新课程改革已经淡化了考试原有的甄别与选拔功能,突出考试的激励与调控功能,我们就没有必要把考试看成是“如临大敌”,过于紧张。当然,也不要把考试当成平时作业,应把考试当成检验平时学习的一种重要工具。因此,第一种类型的心理状态是比较有利于考出好成绩的。
有一名同学在临近考试时,感到许多地方没有复习好,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补上那些还没把握的知识,不仅白天不午睡,而且晚上复习得很迟。可到头来,因为缺少足够的睡眠,考试时精神怎么也集中不起来,最后晕厥在考场上,让老师和同学们感到十分可惜。
睡眠是大脑皮层自然产生的一种生理反应过程,可以解除生理疲劳,给正常的新陈代谢提供补充营养的机会。我们考前应该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一项科学研究证明:学生睡眠时间的长短与孩子们的智力发展密切相关。心理学家哈特曼通过剥夺睡眠实验发现:学习或考试成绩之所以与睡眠有紧密的关系,是因为睡眠对于集中注意力,提高记忆力,保持【中考考前心态的重要性及调整】
在影响中考成绩的20个因素中,学习基础的重要性居第四位,而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居第三位,考前心态的重要性居第二位,考场心态的重要性居第一位。不论是中考,还是平时学习,既要打好基础,又要有良好的学习方法,更要有良好的考前心态。
绝大多数考生在临考前都有一定程度的紧张,这属于焦虑反应,是正常现象。适度紧张可以维持考生的兴奋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注意力和反应速度等。也就是说,维持一定程度的紧张是有必要的。但是,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焦虑和学习成绩呈“倒U形曲线”,即焦虑水平过低不能激起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焦虑的增强而提高,但过强的动机表现为高度焦虑和紧张,反而引起学习效率的降低。
学生患“考试焦虑症”与家长、老师的关系极为密切。如今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的普遍心态。如有的家长在孩子考试期间,比孩子还紧张。总担心孩子考得不理想,人为地使家庭充满紧张空气。这种做法不仅不会激励孩子学习,反而增加了孩子的焦虑,影响孩子的正常复习。因此,家长、老师还是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信心 耐心 恒心 专心 用心
2011年中考特刊
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以及在维持稳定情绪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而适量地增加蛋黄、肉类、鱼类等,有助于提高应考的智力水平。
拿的嘛;像政治这样的学科则采取“分部”得分法,如一个题目要从五个方面回答,那么将这个题目的分数分到五个方面去,答一个方面就给相应的分数。所以即使懂得一两点也要写出来。
解答选择题可按这样的顺序:细心读题;仔细思考每个选项;选择正确答案。
当你不能肯定答案时,可采取这样的对策;先划去肯定错的选支,再将余下的选项互相比较,选择你认为最好的一个。
此外,还应注意两点:(1)每次写答案要看清选择的号数;(2)做好后无须全部重看一遍,因为不存在文字书写错误,倒不如多留点时间去做其题目更好。
论述题解题可分三个步骤:审读题干、构思、组织答案。
审读题干的目的在于准确理解题意,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一步,题意未审读,匆匆答题,往往下笔千言,离题万里,驴唇不对马嘴。因此必须仔细阅读题干,并了解关键词。
构思,理解关键词后,在纸上记下最初的各种想法,然后再看看问题中的关键词,从众多设想中挑出与题意最贴近的设想加以组织,列出明晰的提纲。好的提纲可保证不会离题。
组织答案要注意开门见山触及主旨,抓住要点阐述,要使用题干中的词句概括要点,使思路连贯。做论述题还要注意使用术语,而不能过多地使用个人化、文学化的语言。
端正清楚的字迹,排列整齐的行距,和天马行空的潦草字相比,肯定会赢得阅卷老师的好感。
二、最后几天如何复习
(一)针对模考问题,查漏补缺抓薄弱学科
要认真、客观地对模拟考试进行分析。看看哪些题失了分,弄清失分原因。比如,是基本知识没掌握好,思维能力跟不上,还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审题不仔细,或者是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不好。要进行全方位的剖析。因为距离中考的时间有限,要坚持“把时间用在刀刃上”。补习“瘸腿科目”,对薄弱环节进行加强分析看看哪科没考好,冷静分析丢分原因,判断该科是不是弱科。如果是,则要抓紧时间,多补薄弱学科的基础知识,避免中考时“瘸腿科目”拉分。在找出学习的薄弱环节后,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和学习需求,选择适合的“家教”或学科补习,但是不要过分依赖家教或辅导班。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弱项科目补习基础知识。根据作业或复习中的练习暴露的问题查漏补缺,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千万不要钻“牛角尖”或置之不理,可以打电话请教一下老师或同学!
(二)收集整理错题,选择中考真题适度训练
冲刺复习期间,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习,尽量多做历年中考真题。选择课外习题或练习卷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针对自己薄弱点进行针对性训练。在做完一套真题试卷后,要及时核对答案,看看哪些题目丢分,弄清丢分原因。通过选择性的做中考真题,与复习配套的习题要注意精选,突出典型性、通用性,能举一反三,不轻易重复训练做,通过适当训练可了解中考命题范围、题目深浅以及相关题型。但重要的是做题后,要学会反思,善于总结,尤其是做错了题,要去寻找、分析做错的原因。同时,平时反复易错的习题有目的地通过复印、剪贴的方式汇总,专门誊写在专用的错题本上,或用红笔做上记号,便【中考答卷要领及考前复习指导】
如何在最后的复习冲刺阶段,抓住增值点是每个考生和家长最关心的事。模拟考试暴露的问题尤其值得关注。
一、关于答卷顺序、要领
考试一定要审好题,审题是考好试的第一步。审题不准,第一步弄错了,就有可能造成“一步错,步步错”的结果。所以,高效率的解题,必须从审题开始。
有些同学拿到试卷就做,按题目顺序一条一条地做下去,如果遇到难题,就卡住了,既耽误了时间,又影响了情绪。因此,有些同学就总结出答题“先易后难”的技巧,先解答那些觉得容易、花时间少又容易得分的题目,遇到难题,就跳过去,继续往下做。直到把题目过一遍后,再回过头来把第一遍没做过的题目再做第二遍,会做的题做好后,再去攻克难题。这样不仅拿到了基本分,而且还因为解题顺利给自己增强了信心,从而使思维能力增强,甚至开始认为无法解答的题目,也能全部或部分地解答出来。
能拿到手的分再少也多,拿不到手的分再多也少。
如果你把十分钟全用来做那道15分的题,结果可能1分都换不回来;可如果你把十分钟先用来检查那3分的错误,结果可能换回3分来。
光知道自己要的是分数还不够,还要知道自己得用什么去交换:实力,时间,如果没有了时间,你实力再大又有什么用呢?你要是敢多用哪怕半分钟,估计你的考试资格就该被取消了。
先会后不会、先易后难、先大后小,这个顺序是公认的。但是,更关键的原则是先求“做对率”后求“会做率”:如果你的“会做率”达到了90%,那么时间就要优先与“做对率”交换,万一“做对率”只有70%,得分率也不过63%;如果你的“会做率”超不过60%,那么时间就更要优先与“做对率”交换,万一“做对率”能达到100%,得分率也能达到60%呢。
如果你能明白“以时间换分数”的考试规则,你就能合理分配考试时间,就能从容答题保证每答必对。能够做到这两点的人绝对应该属于最聪明的人。
所以,到底采取什么答卷顺序,我们应该因人而异,采取适合自己具体情况的答卷顺序。但不管采取什么样的顺序,在答题前都应当浏览一下整个卷面,对全部试题的题量和难易程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解题力争一次成功,容易出错的地方,每做一步都要对着草稿纸检查一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这样不至于一错到底。
有拿不准的题目,应在草稿纸上简单地列出提纲,写出自己要回答的主要观点,思考一两分钟,看看观点是否合理,是否有遗漏或重复的地方,想好了以后再动笔,这样可以做到语言扼要,抓住重点。
阅卷一般是“分步”得分或“分部”得分。如,列方程解应题是从假设、列方程、方程检验、答案等,都是一步一步给分的。即使题目不会做,“假设”一步的分数总是可以
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信心 耐心 恒心 专心 用心
2011年中考特刊
于下一次复习。一些自己暂时还无法解决的问题,到学校请教老师。
复习中需要适当精选试题进行模拟训练,考察复习的效果,及时做出调整。模拟的试题不仅可以检验复习效果,也可以去体会中考命题的思路和命题的延续性,还可以扩大自己做题的宽度和广度。同时在模拟训练中去把握做题的时间,提高做题的速度和精度。复习中要根据自身特点找出差距和薄弱环节,适量做题,不要以为做过的题目越多越好、越难越好。
要尝试对各种题目进行归类,要在理解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的基础上,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要盲目重复性做题。复习中切记不要稀里糊涂做题,忽视了对课本中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复习,要重视基本运算能力训练,但不要在复习中注重做繁难的计算题,这样容易造成难题解不对,基础题解不好。(三)梳理考点,形成知识体系与纲要结构
模考中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主要是对基本的教学概念、定理理解和掌握不到位,基础知识掌握还不扎实,知识遗忘率较高。有些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础知识比较模糊,不能准确运用专业术语回答问题。但是,冲刺复习不是第二遍复习,要注重知识的重组和内在联系,要求考生注意把握考点本身的基本含义及主要内容,“基本观点熟悉在心,具体内容理解记忆”,不断“温故知新”。
在冲刺复习时,首先要静下心来,针对这类学生成绩落后,加强基础知识薄弱部分的梳理,“重课本、理考点”,查漏补缺,将易混淆的概念、规律加强对比、区分,配以适当的练习进行巩固。对《中考说明》中所列考点重视理解分析,要逐点扫描,逐个过关,扫除复习中的一些盲点,忌呆板机械记忆。其次要关注热点。考生要分析每年中考命题的必考点,这些必考点也就是中考命题的热点。其次要留心冷点。有些知识点在复习中鲜有涉及,在冲刺复习中不要因为疏忽造成无谓的失分。第三,要注意解决拉分点。对于相当比例的中等生,要想通过冲刺复习有长足的进步,仅仅做好基础题是不够的,还要适当的关注一些拉分点。对于中考中的拉分点一般不是很集中,建议适当选择一些拉分题进行针对性复习,做到有备无患。
(四)强化答题规范意识,避免无谓丢分
冲刺复习中,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善于抓住得分点。首先要读题仔细,注意解题过程的规范性训练,忌轻视“过程”用语。在平时练习中要重视一题多解,有些试题的结果需要分类讨论,不能考虑疏漏和答题马虎,浅尝辄止。其次,解题中要避免 “五种错”,即:看错、想错、算错、写错、抄错。读题和审题是解题的基础,读题不能匆匆而过,应该字字落实,注意不能多字、漏字及语言要规范、通顺,不写错别字。要避免粗心大意,受思维定式和熟题答案的影响。再次,特别是中等和中等偏下的学生,怕麻烦,解题过程简单化,要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不管试题难度如何,自己会做的就一定要在答卷上体现,特别是一些涉及到容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复习不能走马观花,复习时不深不透。另外,要适当的安排一些限时解题的训练,重点解决会而不得分的问题,切实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拿到应拿的分数,做到“该得的分一分不能少,能得的分一分不能丢”。(五)注意心态调整,变被动复习为主动应考
不少同学每逢考试心理就紧张,更不要说是中考。那么冲刺复习中应注意有意识地克
服这种怯场心理状态。首先要放下畏惧心理。把每次考试当成中考及早进入应试状态,其次考生要正视自己,相信自己,对自己的知识水平有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保持良好的心态,忌上考场手脚忙乱,自乱方寸,影响自己的真实水平发挥。
中考复习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自己应有不同的定位和要求。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发展现状:哪部分知识学得最好、哪些知识学得不扎实;自己各门学科的优势或劣势等等。如何分析清楚自己的学习现状呢?一是回忆以往的测验考试;二是分析一下自己曾经积累的错题(或分析收集的考试试卷中的错题),弄清是哪一类习题经常出问题,那就是自己学得不扎实的内容或“弱项”。其次,考生要根据自己的实力确定目标,树立起自信心,不能因为一轮中一次考试的失利而导致自己丧失信心。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同学要分层分类要求,不能一刀切。在尽可能把基础知识掌握牢固的前提下,再去做较难一点的题。
“优生”和成绩处于中等水平的可上可下的“临界生”的定位要科学合理,不能钻牛角尖。比如,复习中,要端正学习态度,“尖子生”对自己不能过于盲目,过于乐观,迷失自我。中等生对自我定位不能过于消极,丧失信心,过于盲从。基础薄弱的学生更不能自暴自弃,悲观失望,放任自己,上课不听,作业不交,课上睡觉。三类层次的考生要根据自身定位,给自己定一个相对合理的目标学校,目标学校的要求应略高于自己的实际水平,但通过考生的努力又有实现的可能,从而激发自己的学习的主动性,以此来调整好学习状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备考中,很多考生总是抱怨自己的记忆不够好,刚刚复习并记忆过的东西,很容易遗忘,其实如果我们去科学的记忆,相信会起到良好的效果。一般情况下每个人每天有两个时间记忆最好,一个是晚上睡觉前半小时,一个是第二天早晨起床后半小时。如果在复习过程中,睡觉前半个小时把老师当天讲的重要知识内容在脑海中象放电影一样过一遍,明天早晨起床后,再把昨天晚上过的知识强化记忆一次,就能够记住了,基本上以后不用反过来再看了。
【考场答题技巧三十六计】
1.熟悉考场环境及其到达路线,并提前测定往返耗时量。
2.不想考试结果,不对答案,不观察他人考试表现,不听信他人有关考题之言。灵活应变,调整对策。
3.一般早到考场20分钟即可,除特别要求外。由正门进入考场,有助于提高士气,有助于稳定心态和情绪。
4.进入考场的摸样,尽量与准考证头像保持一致,避免答题过程中,监考员核对时产生不必要的干扰。
5.一定先填写姓名、考场号、准考证号码和座位号等相关信息,然后再答题。填写姓名、号码时要放慢速度,有助于进入答题状态,有助于思维活跃。
6.涂卡要准确,以防误读。切忌在指定区域外答题。7.一定保持卷面清楚、整洁,切忌污染卷面、答题卡。
8.做同一题,中考与平时的耗时量不同,中考是另一种心态,虽然我们尽量控制自己接近平时,这一点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信心 耐心 恒心 专心 用心
2011年中考特刊
9.题目过度,首先是思维过度。不妨每做完一题,略停几秒,一般5秒为宜。特别是综合题,题内的过度更重要。
10.题目有时看似简单,其实复杂;有时看似复杂,其实简单。遇到“复杂”,要领是:“复杂”分解为“简单”,再“组合答案”。
11.时间过半时,伸伸懒腰,略有停顿,恢复思维状态。
12.按要求答题。有的题目好像与平时见过的相同,其实不同;有的题目好像与平时见过的不同,其实是一样的。切忌: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13.多数人的方法,按试卷中题目的先后顺序依次答题,这样省时。14.根据自己的实力答题,学会放弃,然后争取。
15.遇难题,或有失误,一定不能泄气。一门没考好,并不等于其它不行。要知道:90%的考生至少1-2门有大的失误,一般失误率5-10%.16.草稿要有条理,清晰,便于检查。发现问题检查时,可查过程,要冷静、认真。检查,要尽量变换思路。
17.对有的人来讲,先看问题,再阅读题目,效果会更好。
18.对于论述题,关键词、句要突出、醒目。要知:不管用何法,依据答案得分。19.作文要注意:标题、开头、结尾、字迹。时间最好用足60分钟。20.同一内容不可能在同一试卷中考两次,同一类型可能出现。21.有时可采用候选答案的方法,交卷前抉择。
22.是非题中,“非”的答案居多,特别是使用极端词语的,要留心,大多是错的。23.要准确找到命题者在题目中设计的“假象”和“陷阱”,学会找“题眼儿”、“病灶”。记住,有些“技巧思维”,一闪而过。
24.选号题,切记:不能留空。
25.连续遇到三个难题,不妨稍休息一下,但不超2分钟。26.不轻易修改答案,第一次确定的答案往往是对的。
27.简单的问题更容易出错,认真对待简单题目,是制胜的法宝。28.防止方法的错误,防止看错数字、字母,防止看错词句。29.不过分纠缠某一没把握的题。
30.信息题、学习型题、从未见过的类型题,一般难度不大,应充满信心,应用好提供的信息和条件,将知识迁移好。
31.实验题,重点在原理上,要领会原理的应用,体悟原理的迁移。
32.先审题后作答、先易后难作答是基本法则,审题上多下些功夫,事半功倍。一定保持精力集中。
33.答题时保持平时的习惯,考试上尽量不搞出奇创新,因为,得分是依据既定“标准答案”确定的。
34.若过度紧张、焦虑时,可轻按“睛明穴”、“太阳穴”;或重按“内关穴”和“外关穴”,并分别顺、逆时针转动手腕,交替进行。1-2分钟便好。
35.看管好自己的试卷,以防不测。
36.遵守规定的交卷时间,但不要过早离开考场。
【学生考试常见错误原因分析】
学习和考试都是一门学问,要取得良好的成绩,不仅取决于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过硬的解题能力,还取决于心理心态方面的非智力因素。有的学生学不下去了或者考得不好不是他们的智力出了问题,而是他们的非智力出了问题。在影响学生成绩提高的因素中,更多的是非智力因素。学生考试常见错误有以下体现:
1、概念不清或模糊
这类问题包括知识结构板块、知识点、基础知识等等不清楚或模糊。比如设置在题中的隐含条件、限制条件和关键词语等。这类问题往往一点就破,学生一般会认为自己是弄懂了,实际上是概念模糊;有的则是自身知识结构体系脉络不清,以致给出错误答案。这主要表现在智力因素培养方面,对于知识结构性错误,重做一遍二遍错题是十分必要的,这要视你自己对错题的把握程度而定。这类错误是我们通过学习,建立知识体系,通过重做错题,并认真分析,把这个漏洞补上,就可以健全我们的知识结构体系,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也能发现自己究竟是学习行为方面存在问题,还是某些思维方式需要加以调整。
2、题型不适应
这类问题往往是未能掌握不同题型的解题思路或技巧;或处理问题的方式过于死板,虽然知道该题涉及到的知识点,但是却无从下手展开解题活动。其实无论是哪一类题型,都有其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共性),只要掌握住某一题型的答题要领,以及能够仔细区分某一特定试题的个性,就能顺利将题解出。加强训练,假以时日便能培养自己举一反三能力,增进解题的灵活性与变通力,并且随时都能够有所感悟,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3、能力不足
这类问题往往是对知识点(概念)的理解较为浅显,思维单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当使用障眼法,把曾经解答过的题变换某些条件,移植一种情景时,就会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不再细辨其中的异同,自然会被虚假条件搞昏头。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对某些知识缺乏灵活运用,不能融会贯通。要针对试题涉及的知识点及内容认真地加以复习巩固,多观察和了解日常生活现象,做操作题时多与理论相联系,加强典型题与日常生活应用训练,多做试题分析。这样可以有效地培养和训练自己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4、记忆模糊
这类问题主要是对概念和原理等的理解过于浅显,或记得不牢,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当问题交织在一起时,便分辨不清,导致答题时似是而非。当问题成堆时,面对题目便会显得迷茫、不知所措、甚至于无精打彩,以至于懈怠下去。攻克这类问题主要就是解决理解和记忆,并要拓展知识的运用。
5、顾此失彼
考题中涉及的知识点稍多一点,过程稍复杂一些,大脑就运转不过来,顾头不顾尾。这主要缘于典型题做得不够,做得不精,做题的难度系数也较低,并对教材中的观点、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等理解得不深不透。
6、审题错误
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信心 耐心 恒心 专心 用心
2011年中考特刊
还没看清条件就急忙解题,可能是观察得不够仔细,判断得不够准确,也可能是考试策略不当,或是心理心态不稳,还可能是缘于外界的干扰刺激,更有可能是平时练习不到位,仅仅是为了完成作业而作业,或做题缺乏针对性,成天盲目做题,忽略了做完题后的反思环节,以及平时就缺乏慢审题快解题的训练。要养成“袖手于前疾书在后”的答题风格,以及做完题后进行回顾和总结的习惯,这对增强自己的审题能力极有好处。
7、考场时间分配不合理
平时没有从心理上把练习和考试作为正式考试来对待,没有把一般性的考试作为训练考试时间分配的练兵场,导致正式考试时虎头蛇尾,眼睁睁看着自己熟悉的题却没有时间下手。
8、考场焦虑
答案就在嘴边盘旋,但就是写不出来;见到生题或难题便心烦意乱,乱了方寸。这与心理紧张、心态失衡有关。表现在考场上无法集中精力,逻辑思维混乱,反应迟钝,计算失误。主要缘于压力过大、始终处于焦虑状态。这同样需要平时加强非智力因素方面的训练和培养。比如,平时就要多进行心理心态的调整和引导,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达到心理稳定从容不迫。此外,当不幸处于焦虑状态时,可以问一问自己:“我焦虑的是什么?”、“这种焦虑对结果有帮助吗?”、“有哪些方法可以解决?”、“我会有办法解决!”在答题时要从容不迫沉着冷静,平时就要克服急躁心理,化解不良情绪,提高自信心,消除烦躁不安、焦虑紧张的心态,做到心平气和情绪稳定。这需要平时加强非智力因素方面的训练和培养。
9、看错
看错题这种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与人的瞬时记忆有关。有的人视觉成像反应稍慢,而他又看得快,前面的信息在大脑中还未形成稳定的状态时,后面的信息又进来了,于是导致把题看错,解决这一行为就是放慢看题速度,看仔细点。有的人则可能是与自身的短时记忆容量有关,人的短时记忆容量为7±2,如果一个人的短时记忆容量为5,即他一次瞬间只能记住5个单词或数字之类的东西,当他想一次瞬间记住7个时,就会出现记忆错误,从而就会发生看错了的现象,解决这一看错行为可以通过平时训练来达到,最简单的办法是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用瞥一眼方式去记路边的汽车牌照,也可以运用瞥一眼的方式去记一组数字或符号或英语单词,以提高自己的短时记忆容量,增强记忆力。
10、抄错
把草稿纸上的正确答案抄到答卷上出错或抄漏是最冤枉的一种丢分。这一抄错行为的产生除了与瞬时记忆有关外,还与人的过忆过程有关,抄写包括记(看)和忆(写)两个过程,你可能没有看错,但你却写错了,为什么呢?因为人们在回忆时,总是会把后面位置的字与前面位置的字颠倒,在你说话或背诵时也会出现这种前后位置颠倒的情况。解决这一行为的办法就是进行大量的快速抄写行为训练,提高大脑的纠错能力。另一个原因还与人的记忆缓存有关,举个例来说,有的人可以在别人念下一句时,继续写完上一句,有的人却比较困难,这也需要通过经常的听写行为训练来加以解决。
11、算错
计算时出错。这主要反映出平时的练习少了,没有养成答题技能。也有可能是我们平时在草稿纸上演算就不注意整洁,乱七八糟,缺乏规范化的训练,于是算错也就成了一件很正常的事了。
12、写错
比如,明明是大于号却偏偏写成了小于号,此外还有正负号、小数点、字、词或字母、符号等等的书写出错,这就需要首先从心理上、从思想意识上看清符号(比如正负号)的有无,准确地记住小数点的位置等。
13、想错
一个原因是知识掌握得不牢,相似知识点之间发生了混淆,出现判断失误。另一个原因属于想当然失误,即没有注意到题型的条件已经发生了改变,从而落入了出题人设下的陷阱。
14、跳步
以为自己明白了,或害怕答题速度跟不上,不写出相关步骤,结果发生了错误。首先是要符合答题规范,其次是关键信息绝对不能跳步。
同学们要找准失误的原因,对症下药,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样,改进自己的学习行为可以有效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通过对错题本中的错误类型进行分析,抓住主要问题,确立自己的近期的学习目标,将错误逐一消灭掉,就能有效地提高成绩,更重要的是,还可以有效地提升自己的学习境界,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及能力。针对学习和考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不仅要善于分析,制定出实用有效的解决方案,更要有效地加以执行,两者缺一不可。
【关于学生的复习方法】
讲究复习方法能提高记忆效果,因为人脑的记忆有一定的规律性,如果复习中能遵循并利用记忆的规律,就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精力充沛的条件下增进理解,深化、巩固知识,并使之有条理性和系统性,同时促进智力的发展。反之,则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事倍功半。
(一)记忆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基础
记忆是一种技巧,任何人都可以通过适当的培训,大幅提高自己的记忆力,让死记硬背的苦差事变得有趣而轻松。花时间寻找适合自己的记忆习惯,会让今后的学习事半功倍。
1、遵循记忆规律,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学生要记忆大量的知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记忆都是一件苦差事。但如果掌握了良好的记忆方法,记忆就会变得充满乐趣。如果不能科学用脑,认识记忆规律,学习效果就差,并且越来越没有信心。增强信心;缓解紧张情绪;认识记忆规律;督促自己及时复习,随学随记。
2、交替学习:孩子需要掌握的科目很多,不能顾此失彼。而交替学习是一种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径,可以帮助孩子提高大脑的兴奋程度。
在学习计划中体现出交替学习;在计划中控制单一科目的学习时间;重点科目分成几段时间来学习;注意文理科交替学习;复习阶段注意同科内的前后交替;休息时要让大脑疲劳的部分彻底放松。
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信心 耐心 恒心 专心 用心
2011年中考特刊
(二)学会独立思考问题
思维是一种乐趣,是精神上的享受,是快乐的源泉。养成良好思维习惯,将让难题变得轻而易举,将让成绩突飞猛进,将让自己受益终生。在考试时面对试卷,不可能向任何人请教,只能独立思考问题。所以,要想取得好成绩,就必须在平时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用自己的话讲知识;对各种题型整理归纳;讨论难题;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
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不过是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德)爱因斯坦
(三)专心听讲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在课堂上度过,上课就是学生的工作。在课堂上学习得更有效率,课后就能节省大量的时间。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能让每一个学生如虎添翼。
1、专心听讲:上课时,老师总是按照自己的节奏来讲解,学生如果跟不上,就会听课的效率大打折扣,甚至白白浪费上课的时间。上课听讲不专心的现象非常普遍,区别只在于走神时间的长短和次数的多少。
改变对老师的看法;不要跟在老师后面走;训练自己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给父母讲课;要尊重他人的劳动
2、善于抓住一节课重点:一节课上,老师很少像记流水账一样平铺直叙,大多数时候有铺垫,有引申,通过种种方式来帮助学生加强印象。对学生来说,一节课就像是跟着老师做一次旅行,如果不能从老师的讲述中辨别出什么是重点,以及它和其他知识之间的关系,这样的听课可以说就是失败的,必然会逐渐遗忘。
画知识结构图;总结各知识点之间的异同;自己归纳每个知识点的适用范围和限制条件;自学新知识;自己总结的才属于自己。
(四)一轮复习,注重巩固,及时复习与分散复习结合,回忆与反复同在
大量实验证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时间遗忘很快,越到后面就越缓慢,即要在遗忘尚未大规模开始之前进行,以阻止通常在学习后立即发生的遗忘。复习时间相隔越长,花费的时间就越多,甚至几乎等于从头学起。
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最多。学习外语则最好是在24小时内进行一次巩固复习。如果早上识记的晚上复习一次,晚上识记的则在第二天早上复习一次效果更好。
由于遗忘是随时都在进行的,只进行一次及时复习还远远达不到牢固保持的效果,因此,必须进行多次重复,循环记忆。正确分配复习时间是获得良好复习效果的重要条件。实验证明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效果好。在采取分散复习时,每次复习之间的间隔不宜过短,否则就近似于集中复习,但也不能间隔过长,否则就会遗忘掉,每复习一次都近似于从头开始。
复习的最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一遍又一遍地重复阅读。应该在尚未记住所学内容之前就积极尝试回忆,回忆不起来时再阅读,即把试图回忆与反复阅读结合起来,这样既容易记住,保持的时间也长。对于要记忆的内容,只要是空闲时间,不管旁边有无书,都应尝试回忆,实在回忆不起,再去看书。其实,对记住了的东西回忆一遍就是进行了一次巩固复习。
(五)二轮复习,注重归纳综合,自测与复习错题相结合
学生要确切了解自己究竟学得如何,哪些知识已经掌握了,可少花时间和精力去复习,或暂不复习;哪些知识尚未完全掌握需集中力量攻克难关;哪些知识容易搞混淆或出差错,应区分清楚、核实校正或查漏补缺。要学活知识,增强迁移能力、应变能力,提高应考能力。
归类复习就是把繁杂、分散、零碎的知识按其内部联系或外部特征进行分类、归纳,组成不同层次的类别,从而使知识概括化、条理化和系统化。在复习中,对知识进行归纳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对知识进行归类复习,既能提高复习效果,又能使知识系统化,是一种科学的、有效的方法。
复习时常用的自我测验有以下几种方式:随时测验自己、定期测验自己、同学之间相互问答、默写自测、设问自测。
做老师们的都知道,很多错误在同一个学生身上发现几次,就连考试题也一样,为此应让学生时常阅读、复习错题,加深错题的印象,以致不犯同样的错误。
【中考前10天学生复习注意事项】
中考前十天的调适包括知识和身体、心理三个方面,最后十天调适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每天一次,热身训练。中考越来越像体育竞赛,考前的热身训练对于考生来说也越来越重要,尤其有利于提高应战能力。最后十天各校都以自由复习为主,但是笔者认为最后阶段对学生管理不能过于松散,自由复习虽然有利于缓解考试压力,但是却打破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十天的散漫无节奏的生活足以影响学生对考试的灵敏度和适当的紧张度。有的学生甚至开夜车,拼搏最后十天,与中考节奏不吻合;甚至个别学生不够自觉,熬夜看电视、睡懒觉等,也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节奏。每天热身训练目的是适应,给自己增加“底气”,自由复习则往往只看题不做题,十天不动手就会手生。热身训练注意试题不要难,不要偏,题量不要大,主要是适应性测试,对考试时间,考试内容,考试技巧、考试心理等有一个训练和延续的过程。不必做整张综合卷,可以集中某一块内容进行训练。不看分数,重在适应,有适度的紧张感。即使是自由复习,也要调节时间,一天全是自己复习,容易出现倦怠感,热身训练则容易进入状态。
二.查漏补缺,由易到难。最后十天的自由复习,给学生一个抓住自己的薄弱环节的机会,查漏补缺,即使最后十天,也不要有“大局已定”的心理,越是到最后,学习内容越明晰,查漏补缺会有很大的好处,原来不太清晰的可能就清晰了,也许会有一个突破“瓶颈”的转机。但是查漏补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要把所有问题全摆在面前,而是根据实际,梳理几个重点问题,由易到难,逐个击破,允许放弃。基础的内容考到的可能性大,难题考到的可能性小。最简单的最容易解决,而且最容易产生自信,也有利于中考状态的调整。
三.博览群“卷”,举一反三。最后十天看书不如看试卷效果明显,主要是以前的试卷中的错题,也可以是最后老师安排的针对性强的试卷,试卷很多,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每卷必做,看卷做错题是一个好办法。要注意寻找与以前做过的题目之间的关联,知识点,答题规范,解题技巧,时间安排等,往往能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之效。
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信心 耐心 恒心 专心 用心
2011年中考特刊
四.关注健康,家常便饭。关注的目的是保持良好势头,不是要刻意改变什么。最后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自己应有不同的定位和要求。
阶段的身体健康十分重要,心理健康也往往会影响身体健康。首先要有精、气、神,要有 吃一点苦的准备,不要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快速变换自己的穿着,也不要天气稍热就开空调
等,身体对天气也有一个适应过程,以不变应万变才不容易感冒,保持原来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才不容易生病,不要因为考试在即,家长千方百计在饮食等方面过于关心,“胃”不适应这种过度的“关照”,容易出现腹泻等不良症状。也可能因为家长的过度关注,让考生心理和身体不适应,帮了倒忙。考试前夕一点不紧张是不可能的,适度紧张是应该的,家长、教师和考生都要正确的认识,不要人为制造紧张氛围。过分的紧张从何而来?一是心里没“底”,每天的热身训练和浏览试卷可以缓解;二是来自家长的过度关心和学校的放任,家常便饭和学校的正常生活可以化解。考前虽然要多一点休息,但是要有事情干,最紧张的也许不是复习应考,而是无事可做,考前一点都不紧张,自己反倒会因此紧张的。
中考前十天不是松懈的时候,家长千方百计转变考生的生活习惯和节奏也没有多少必要,因为之前所准备的各种有利因素都要在调整优化之中,可以以退为进,也可以形成加速度,逐渐兴奋,跃跃欲试。一切以平常心对待,以平常事对待。
【中考最后7天的复习要点】
1、针对模考问题查漏补缺
考生要认真、客观地对模拟考试进行分析。看看哪些题失了分,弄清失分原因。找出薄弱环节,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作业或复习中暴露的问题查漏补缺,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当面或打电话请教一下老师或同学。
2、收集整理错题适度训练
最后7天要静下心来,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习,加强基础知识薄弱部分的梳理,将易混淆的概念加强对比、区分,配以适当的练习进行巩固,以了解中考命题范围、题目深浅以及相关题型。同时,平时反复易错的习题有目的地专门誊写在专用的错题本上,或用红笔做上记号,便于掌握。
3、梳理考点形成知识体系
最后7天要对《中考说明》中所列考点要逐点扫描,逐个过关,扫除复习中的一些盲点,忌呆板机械记忆。要关注热点。要留心冷点。有些知识点在复习中鲜有涉及,在复习中不要因为疏忽造成无谓的失分。
4、规范答题避免无谓丢分
最后7天要善于抓住得分点。解题要避免:看错、想错、写错、抄错。读题和审题是解题的基础,读题不能匆匆而过,应该字字落实,注意不能多字、漏字,语言要规范、通顺,不写错别字。要避免粗心大意。要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另外,要适当的安排一些限时训练,重点解决会而不得分的问题,切实提高答题的速度和正确率,拿到应拿的分数,做到“该得的分一分不能少,能得的分一分不能丢”。
5、调整心态变被动为主动
最后7天应注意有意识地克服怯场心理状态。考生要放下畏惧心理,正视自己,相信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忌上考场手脚忙乱,自乱方寸,影响自己的真实水平发挥。复习
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信心12
恒心 专心 用心
耐心
第三篇:中考体育训练与应试秘笈
中考体育训练与应试秘笈
【思想动员到位】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兵家攻略,大多适用于班级管理。思想到位,目标明确是开展班级体育训练的前提。思想决定行动;目标凝聚人心。从八年级下学期开始,当前一届毕业班学生在学校操场上刻苦训练的时候,就完全可以在自己班级里大肆宣扬体育中考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其实就是上一届学生中考倒计时加上365天)。
如今中考试卷难度明显降低,学生中考文化科成绩非常接近,由此中考体育成绩30分,显然也成为学生间分数竞争的重要项目。部分学生文化科成绩不错,体育成绩拖后腿导致无法考上重点高的现象屡见不鲜。而中等学生也存在体育成绩不理想,而无法上普通高中的事例。因此,在八年级下学期开始,通过班会课、家长会等形式,告知学生及家长对体育训练引起足够重视,提前进行体育训练总动员,是完全必要的。【训练监督到位】
如果把体育老师定位于学生体育训练的专业“指导员”的话,那么班主任则是负责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思想动态方面的“政委”了。在体育老师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第一时间获取并关注学生训练成绩与动态,有针对性地分析个体学生的强项与弱项,在中考报名期间与体育老师一起,为学生体育测试项目的选择进行科学合理地的指导,以上工作无疑均构成班主任配合体育老师所要进行的主要工作内容。一般说来,学生“篮球”测试的临场发挥最不具稳定性,而“掷实心球”和“立定跳远”的测试成绩都相对稳定;在“掷实心球”项目上,若经过专业训练与指导,学生往往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成绩;学生在中考前两周强化训练“篮球”,效果也比较明显,尤其是女生的“篮球”项目。
此外,进入九年级以来,隔天的体育训练对于如今部分被“娇生惯养”的中学生来说,是绝对需要坚强的意志与持久的毅力。在长期的体育训练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观察,也通过与体育老师交流,及时发现训练团队中态度散漫的学生来说,通过面谈、与家长联系等方式,共同端正其训练态度,从而避免个别学生免累及其他学生在训练思想上也产生倦怠心理。总之,在训练的整个过程中,保证整个训练团队都能保持高昂的斗志与状态,也是最终取得良好训练成绩的保证。【考前准备到位】
体育中考,往往都放在每年的四或五月份进行。而在体育中考前一周左右,带学生到体育中考测试点进行场地适应性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但由于一个学区每所学校的初中毕业生都会选择在同一时间段前往,所以往往导致场地适应性训练时间短、机会少、训练过程仓促。但无论如何,至少一次以上的场地熟悉,还是应该坚决保证的。
体育中考测试点的学校操场往往与自己学校的操场往往在跑道的长度与材质上存在不同,因此在进行场地适应性训练或模拟测试,回到本校之后,有必要针对此次训练或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及时调整最后阶段的训练策略,以迎接即将进行的真实测试。
另外,平时学生在操场训练大多在晴天进行,但万一体育中考测试当天为雨天,学生也应该就此作好思想准备,同时在不同项目上也应被告知用相应措施加以补救,争取把雨天对体育测试发挥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体育中考对于所有九年级毕业生来说,都是人生第一次参加。所以他们在体育测试前的准备工作与应试技巧方面肯定是缺乏经验的。在此,我总结一下2007年我带领九年三班参与龙港学区体育中考前后的几点细节,以作备忘:
1.测试前两、三天开始少量多次喝红糖水。这对于女生800米与男生1000米的最后冲刺,有着非常好的作用。
2.“立定跳远”和“中长跑“项目,最好选用薄底宽纹运动鞋(新鞋更好);而对于“篮球”项目,则以厚底运动鞋更为适宜。
3.袜子应选纯棉质地的运动袜,一为充分吸收汗液,二为能使脚掌与鞋子结合紧密,便于发力。
4.体育测试时,学生尽量穿背心与短裤。个别学生对穿此类服装有害羞心理,可于测试前两、三天试穿到学校,以纠正害羞情绪(如学生确实感觉不自在,则顺应学生自己习惯)
5.毛巾最好准备两条,一条用于“立定跳远”项目测试时,擦拭橡皮垫上的沙子,也可以擦拭自己鞋底,以防止起跳时滑倒。
6.学生务必将体育测试单(准考证)随身携带,或和其他用品(水、毛巾、鞋子、短裤、背心)一起放。考试时发现未带准考证,虽然可以补办,但必会影响学生测试情绪。
7.体育测试时,水的补充是必要的。但要告知学生不要一次性喝太多的水,以免造成腹胀或其他不适。可在各个测试项目前后象征性地喝一口水,润润喉,放松心情。
8.不同体育测试项目进行前,学生都应做相应准备活动。这样既可以放松身体各个关节,也可以配合深呼吸,放松心情,稳定情绪。
9.“篮球”项目测试时,注意力应集中,仔细倾听裁判的“开始”口令,同时应做好一投不中,定点补篮的心理准备(甚至做好十投十不中的最坏打算)。
10.做“掷实心球”的准备活动时,可以用力弹跳几次,使自身兴奋起来,以便在测试时具备更强的爆发力。
11.“立定跳远”项目测试前,不应该猛力试跳,浪费体力;可以象征性的重复一下跳跃动作,作为真正测试前的放松方式。
12.体育中考的最后一项测试都是“女生800米”或“男生1000米”测试项目。跑前在班内应该科学分组(六人一组,三组同时进行),使每一组都有优秀领跑学生(至少两个)。不同学生根据自己长跑特性制订合理的跟跑策略。在第一圈起跑之后,立即使自己处于合理的排位顺序,调整呼吸与步伐,紧盯前一名学生500米或800米左右。在最后一圈冲刺时,则应用尽全身气力,冲过终点两米以上,以防未到终点就放慢速度,导致影响最终成绩。
虽然只是满分30分的体育中考,但我想,只要师生思想统一、训练刻苦、准备充分,我们的学生最终必将考出好成绩。并且这个过程,既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又让学生体验到经过拼搏,铸造成功的愉悦感。这种成功感,不仅对学生最后阶段的文化科中考有极大的激励作用,更能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积极、敢于胜利的人生观。
第四篇:九年级文言文词语积累知识归类
《曹刿论战》
一、词类活用:
1.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形作动,独自享有
2.神弗福也:
名作动,赐福,保佑
3.公将鼓之:一鼓作气:
名作动,击鼓进军
4.忠之属也:
形作动,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5.又何间焉:
名作动,参与二、一词多义:
之:
1.肉食者谋之:
代词,指这件事
2.忠之属也/小大之狱:
结构助词,的3.公将鼓之/公将驰之:
起补足音节的作用
4.登轼而望之:
代词,指齐国军队
5.公与之乘:
代词,他
6.故逐之:
代词,他们
以:
1.何以战:
凭借
2.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把
3.必以信:
根据,凭借(依靠)
4必以情:用
而:
1.登轼而望之:
表顺承/修饰
2.再而衰,三而竭:
表修饰/顺承
其1其乡人曰:他的2公问其故:他
3吾视其辙乱:他们的乃
乃入见:于是
则
战则请从:就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词类活用:
1.闻寡人之耳者:
使动用法,使…听到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名作状,当面
3.朝服衣冠:
朝:名作状,在早晨
服:名作动,穿衣服
4.吾妻之美我者:
美:意动用法,认为……美
5.私我也:
私:
形作动,偏爱二、一词多义:
之:
1问之客曰:代词,指这件事
2.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孰视之:代词,他,指徐公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齐国之美丽者也/臣之妻私臣/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的,助词
6.数月之后:语气助词,不译
7.燕、赵、韩、魏闻之:
代词,代这种情况
而: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表并列
2.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表顺承
3.窥镜而自视:
表修饰
4.暮寝而思之:
表修饰
5.时时而间进:
表修饰
以:皆以美于徐公:
认为
其:谓其妻曰:
他的三、通假字:
孰视之:同熟,仔细
四、特殊句式:
1.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倒装句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判断句
3.皆以美于徐公:
倒装句
省略句
4.能谤讥于市朝:
倒装句
5.吾孰与徐公美?倒装句
6.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判断句
7.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倒装句/判断句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倒装句
9.与坐谈。
省略句
《陈涉世家》
一、词类活用:
1、法皆斩:法,名作状,按照法令,依法
2、天下苦秦久矣:苦,意动用法,苦于,以……为苦
3、此教我先威众耳:威,使动用法,使……畏惧,服从
4、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丹,名作状,用丹砂,王,名作动,称王
5、置人所罾鱼腹中:罾,鱼网,这里用作动词,用网捕
6、固以怪之矣:怪,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
7、忿恚尉:忿恚,使动用法,使……恼怒
8、夜篝火:篝,名作状,用竹笼罩着
9、将军身被坚执锐:坚,形作名,指铠甲,锐,形作名,指武器
10、诸郡县苦秦吏者:苦,意动用法,苦于,以……为苦
11、尉果笞广:笞,名作动,用鞭、杖或竹板打
12、狐鸣呼曰:狐,名作状,像狐狸那样
13、皆指目陈胜:指目,名作动,用手指,用眼看二、一词多义:
之:
1、辍耕之垄上/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去,往
2、怅恨久之:助词,补足音节,无实义
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结构助词,的4、二世杀之:代词,他,指公子扶苏
5、固以怪之矣:代词,指这件事
6、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代词,它们
而:1、拥者笑而应曰:表修饰
2、夺而杀尉:表顺承
3、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表转折
4、为坛而盟:表顺承
5、收而攻蕲:表顺承
以:1、扶苏以数谏故:因为
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把
3、以激怒其众:来
4、祭以尉首:用
5、杀之以应陈涉:来
6、固以怪之矣:同“已”,已经
7、蕲以东:表时间方位的界限
乃:1、陈胜、吴广乃谋曰:于是
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判断动词,是
三、通假字:
1.发闾適戍左渔阳:通“谪”,惩罚,处罚
2.为天下唱:同“倡”,倡导、发起
3.卜者知其指意:同“旨”
4.固以怪之矣:同“已”,已经
5.将军身被坚执锐:同“披”,穿着
四、特殊句式:
1、陈胜者,阳城人也。
判断句
2、吴广者,阳夏人也。
判断句
3、吾闻二世少子也。
判断句
4、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判断句
5、项燕为楚将。
判断句
6、上使外将兵。
省略句
上使(之)外将兵。
7、吴广以为然。
省略句
吴广以(之)为然
8、然足下卜之鬼乎?
省略句
然足下卜之(于)鬼乎?
9、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省略句
乃丹书(于)帛曰“陈胜王”
10、令辱之。
省略句
令(其)辱之
11、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省略句
倒装句
独守丞与(之)战(于)谯门中。
12、祭以尉首。
倒装句
13、士卒多为用者。
被动句
《出师表》
一、词类活用:
1.以光先帝遗德
:光,名作动,发扬光大
2.恢弘志士之气
:恢弘,形作动,发扬,扩展
3.亲贤臣,远小人:
亲,形作动,亲近/疏远
4.攘除奸凶:
奸凶,形作名,奸邪凶顽的人
5.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刑,名作动,罚
6.此皆良实:
良实,形作名,忠良诚实的人
7.庶竭驽钝:驽钝,形作名,平庸的才能二、一词多义:
之: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结构助词,的2.欲报之于陛下也:
代词
3.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恢弘志士之气:的4悉以咨之/愿陛下亲之信之:
代词,他们
5.先帝称之曰能:
代词,他
而: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表转折
2.可计日而待也
:
表修饰
3.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表并列
则:
1.则汉室之隆:那么
2.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就
以:
1.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把
2.以光先帝遗德: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
3.以塞忠谏之路也:连词,以致
4.先帝不以臣卑鄙:介词,因为
5.以告先帝之灵/以咨诹善道:来
其1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他们
2以彰其咎:
他们的三、特殊句式: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判断句
2.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倒装句
3.试用于昔日。倒装句
4.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倒装句
5.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倒装句
6.诚宜开张圣听。
省略句
7.此皆良实。
判断句
8.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判断句
9.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倒装句
10.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事之事。
倒装句
1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省略句、倒装句
12.则攸之、祎、允之任也。判断句
13.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判断句
第五篇:深圳中考文言文知识汇总
文言文实词用法
1、人不知而不愠(怨恨)《论语十则》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迷惑)(疑惑)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导)
4、择其善者而从之(长处;优点)
5、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胁迫,攻击)《狼》
6、顾野有麦场(回头看,看见)
7、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放松,这里指卸下)
8、蜀之鄙有二僧(边境)《为学》
9、旦辞爷娘去(早晨)《木兰诗》
10、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只)(水流的声音)
11、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桃花源记》
12、阡陌交通(交错相通)(同上)
1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同上)
14、后遂无问津者(探访)(同上)
15、芳草鲜美(鲜嫩美丽)(同上)
16、不足为外人道也(不值得)(同上)
17、会宾客大宴(适逢)《口技》
18、妇抚儿乳(喂奶)(同上)
19、一时齐发(同一时候)(同上)
20、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同上)
21、宾客意少舒(稍稍)(同上)
22、虽人有百手(即使)(同上)
23、年且九十(将近)((愚公移山)
24、杂然相许(赞成)(同上)
25、寒暑易节(交换)(同上)
26、虽我之死(即使)(同上)
27、惧其不已也(停止)(同上)
28、斯是陋室(这)《短文两篇.陋室铭》
29、惟吾德馨(指品德高尚)
30、可爱者甚蕃(多)《短文篇.爱莲说》
31、亭亭净植(树立)(同上)
3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
3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马)《短文两篇.三峡》
34、良多趣味(真、实在)(同上)
35、林寒涧肃(寂静)(同上)
36、遂至承天寺(于是)《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
37、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明察秋毫:形容视力好。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38、夏蚊成雷,私拟作群舞空(自己把它比作)(同上)
39、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愉悦)
40、水尤清洌(清凉)《小潭石记》
41、怡然不动(愣往的样子)(同上)
42、叔尔远逝(忽然)(同上)
43、往来翕忽(轻快敏捷)(同上)
44、犬牙差互(互相交错)(同上)
45、悄怆幽遂(深)(同上)
46、不可久居(停留)(同上)
47、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无不,都)《核舟记》
48、其两膝相比者(挨着)(同上)
49、神情与苏,黄不属(相类似)
50、细若蚊足,钩画了了(清清楚楚)
51、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道歉)《唐睢不辱使命》
52、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忙碌的样子)
5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去,往)《陈涉世家》
54、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
55、虽有千里之能(即使)《马说》
56、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驱策,用马鞭子打)
57、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未曾)《始得西山宴游记》
58、游于是乎始(从此)(同上)
59、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靠近)《醉翁亭记》
60、云归而岩穴暝(昏暗)(同上)
61、至于负者歌于途(背着东西)
62、杂然而前陈者(摆列)
63、若脱笼之鹄(天鹅)《满井游记》
64、委而去之(放弃)(离开)《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65、域民不以封疆之界(界限,这里意思是限制)(同上)
66、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被起用)(被举用)
67、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表现)(了解)
68、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于是)(规模)《岳阳楼记》
6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同上)
70、是进亦忧,退亦忧(在朝廷上做官)(不在朝廷上做官)
文言文虚词用法
一、之
(一)代词
(1)作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如: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2)指示代词,指代事物,可译作“它(它们)。或直译事物名称。”①学而时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狼》)
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十则》)
④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
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3)有时也作第一人称,译为“我”。
如: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上枢密韩太尉书》)
(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③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
④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如: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②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③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3.音节助词。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如:
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③怅恨久之(《陈涉世家》)4.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如:
①何陋之有?(《陋室铭》)
②宋何罪之有?(《公输》)
③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5.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如: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②北顾黄河之奔流。(《上枢密韩太尉书》)
(三)作动词 可译为“到”、“往”。如:
①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二、而
主要作连词用,可以表示以下关系:
l.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③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2.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如:
①扁鹊望桓候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②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③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3.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可是”“却”。如: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则》)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④环而攻之而不胜。后一个“而”字表示转折关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如:
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③敏而好学。(《<论语>十则》)5.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②吾恂恂而起,视其缶。(《捕蛇者说》)
③睨之,久而不去。(《卖油翁》)
6、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译作“因此”“所以”“因而”。①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
②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黄生借书说》)
三、其
(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狼》)
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
①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①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③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
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①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②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
②今存其本不忍废。(其:这)6.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①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②其一犬坐于前(《狼》)
③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
(二)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或省去。如: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
②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前一个“其”可译作“难道”,后一个“其”可译为“恐怕”。
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③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三)用作连词。
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②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②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四)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①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②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离骚》)
【何其】译为“多么”。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四、以
(一)介词
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如: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前一个“以”表原因,后一个“以”表目的。)(《出师表》)
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④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
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如: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②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
④以我酌油知之。(《卖油翁》)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如:
①屠惧,投以骨(《狼》)②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③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峡江寺飞泉亭记》)
4、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可译为“在”“从”等。
①介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二)连词
1.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如:
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②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③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④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出师表》)
⑤故为之说,以俟夫人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⑥诚直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出师表》)
2.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如: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②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3.有时相当于连词“而”。如:
①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
(三)“以”还可作动词(属于实词)用,可译为“认为”。如: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②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世说新语〉三则》)
五、于
介词“于”的主要用法有:
1.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译作“在”“从”。如: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公输》)
2.表示动作的对象,译作“向”“对”“同”“给”“到”等。如:
①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②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
③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④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二章》)
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墨池记》)3.用在被动句中,介绍行为主动者,可译为“被”。如:“受制于人”的“于”。4.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作“比”。如:
①苛政猛于虎也
(《捕蛇者说》)②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鱼我所欲也》)5.表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如:
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二章》)
六、何
(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③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①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②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③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①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二)用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三)作语助词,相当于“啊”。
①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孔雀东南飞》)
(四)何:通“呵”,喝问。
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呵问他是谁何。意思是检查盘问。)(《过秦论》)
【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季氏将伐颛臾》)
②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
③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④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②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
③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
①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促织》)
【何乃】译为“怎能”
①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
文言文通假字
七年级(上册)
1、项为之强 “强”(jiāng)通“僵” 《童趣》
2、不亦说乎 “说”(yuâ)通“悦” 《论语十则》
3、诲女知之乎 “女”(rǔ)通“汝” 《论语十则》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zhì)通“智” 《论语十则》
5、路转溪头忽见 “见”(xiàn)通“现” 《西江月》
6、一切乌有 “乌”(wū)同“无” 《山市》
7、裁如星点 “裁”(cái)同“才” 《山市》
8、尊君在不 “不”(fǒu)通“否”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七年级(下册)
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bān)通“攀” 《伤仲永》
10、贤于材人远矣 “材”(cái)通“才” 《伤仲永》
11、对镜帖花黄 “帖”(tiē)通“贴” 《木兰诗》
12、卿今当涂掌事 “涂”通“途”(tú)《孙权劝学》
1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yã)通“耶” 《孙权劝学》
14、孰为汝多知乎 “知”(zhì)通“智” 《两小儿辩日》
15、满坐寂然 “坐”(zuò)通“座” 《口技》
16、止有剩骨 “止”(zhǐ)通“只” 《狼》
八年级(上册)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要,通“邀”,邀请。《桃花源记》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核舟记》
3、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核舟记》
4、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核舟记》
5、虞山王毅叔远甫。甫,通“父”,男子美称,多赋予字之后。《核舟记》
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通“拣”,挑选。《核舟记》
7、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与,通“举”。《大道之行也》
8、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大道之行也》
9、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曾,通“层”。《望岳》
10、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阙,通“缺”,中断。《三峡》
八年级(下册)
1、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转,通“啭”,鸟叫声。《与朱元思书》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反,通“返”。《与朱元思书》
3、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见,通“现”,露出。《与朱元思书》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马说》
5、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马说》
6、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马说》
7、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马说》
8、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送东阳马生序》
9、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送东阳马生序》
10、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岳阳楼记》
11、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岳阳楼记》
1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羞,通“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行路难》
九年级(上册)
1、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唱,通“倡”,倡导。《陈涉世家》
2、固以怪之矣。以,通“已”。《陈涉世家》
3、将军被坚执锐。被,通“披”。《陈涉世家》
4、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错,通“措”。《唐雎不辱使命》
5、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唐雎不辱使命》
6、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隆中对》
7、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已,通“以”。《隆中对》
九年级(下册)
1、公输般诎。诎,通“屈”,理屈。《公输》
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通“横”,梗塞,不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鱼我所欲也》
7、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辩,通“辨”,辨别。《鱼我所欲也》
8、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与,通“欤”,语气助词。《鱼我所欲也》
9、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鱼我所欲也》
10、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偏,通“遍”,遍及,普遍。《曹刿论战》
1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通“返”。《愚公移山》
12、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愚公移山》
13、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愚公移山》
古今异义
七年级上册
1、明察秋毫《童趣》 / 秋毫 / 纤细的羽毛,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明察秋毫 形容眼力极好 / 比喻为人精明,任何问题都看得很清楚
2、惟危楼一座《山市》 / 危 / 高 / 危险
3、直接霄汉 《山市》 / 直接 / 一直连接到 / 不经过中间事物
4、与儿女讲论文义《咏雪》 / 儿女 / 子侄辈的年轻一代 / 儿子女儿
5、太丘舍去《陈太丘与有期》
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去 / 离开 / 跟“来”相对
6、相委而去《陈太丘与有期》 / 委 / 舍弃 / 指把事情交给别人去办
7、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有期》 / 不顾 / 不回头看 / 不顾及,不考虑
8、暮果大亡其财《智子疑邻》 / 亡 / 丢失 / 死亡
8、马无故亡而入胡《塞翁失马》 / 亡 / 逃跑 / 死亡
9、死者十九《塞翁失马》 / 十九 / 十分之九 / 数词十九
七年级下册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 /是 /此 / 判断词
2、未尝识书具《伤仲永》 / 尝 / 曾经 / 尝试
3、或以钱币乞之《伤仲永》 / 或 / 有的 / 或许
4、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 / 文理 / 文采和道理 / 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5、即书诗四句《伤仲永》 / 书 / 写 / 书本
6、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 / 稍稍 / 渐渐 / 稍微
7、泯众人矣!《伤仲永》 / 众人 / 普通人 / 大家
8、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 爷 / 父亲 / 爷爷
9、双兔傍地走《木兰诗》
夸父与日逐走
走 / 跑 / 行走
10、两股战战《木兰诗》 / 股 / 大腿 / 屁股
11、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 / 但 / 只是 / 但是
12、出郭相扶将郭《木兰诗》 / 郭 / 外城 / 作姓氏
1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 / 博士 / 古代专门掌管经学传授的学官 / 学位
1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 中间 / 当中夹杂着 / 当中
15、虽人有百手《口技》 / 虽 / 即使 / 虽然
八年级上册1、2、3、芳草鲜美《桃花源记》/鲜美/鲜艳美丽/(味道)新鲜 阡陌交通《桃花源记》 /交通/ 交错相通/ 交通运输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 妻子/ 妻子儿女 / 男子配偶
绝境 / 与世隔绝的地方 / 没有出路的境地4、5、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 无论 /(更)不必说 / 表条件关系的连词 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穷 / 穷尽 / 贫穷
6、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间隔 / 断绝来往 / 事物在时间或空间上的距离7、8、9、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不足 / 不值得 / 不充足 说如此《桃花源记》 / 如此 / 像这样 / 这样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记承天寺夜游》 / 闲人 / 清闲的人 / 与事无关的人
10、余拿一小船《湖心亭看雪》 / 拿 / 撑、划 / 用手或其他方式抓住或搬动东西
1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 / 强 / 痛快 / 勉强
12、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 / 白 / 酒杯 / 白色
八年级下册1、2、3、4、5、6、7、人物略不相睹《观潮》 / 略 / 一点儿 / 与“详”相对 一百许里《与朱元思书》 / 许 / 大约 / 许可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与朱元思书》 / 东西 / 指代方向 / 泛指人或事物 鸢飞戾天者《与朱元思书》 / 戾 / 到达/ 罪过
经纶世务者《与朱元思书》 / 经纶 / 治理 / 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 至于夏水襄陵《三峡》 / 至于 / 到了„„的时候 / 表示另提一件事 每有会意《五柳先生》 / 会意 / 对书中旨意有独特体会 / 领会别人没明白的意思8、9、是马也《马说》 / 是 / 这 / 判断词
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 或 / 有时 / 或许
10、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 或 / 有的人 / 或许
11、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 或 / 或者 / 或许
1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 等 / 一样 / 等待
13、故虽有名马《马说》 / 虽 / 即使 / 虽然
14、媵人持汤沃灌汤《送东阳马生序》
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汤 / 热水 / 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15、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送东阳马生序》 / 假 / 借 / 不真实
16、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 / 趋 / 奔 / 趋向
八年级下册
17、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 去 / 离开 / 往
18、崔氏二小生《小石潭记》 / 小生 / 青年 / 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19、增其旧制《岳阳楼记》 / 制 / 规模 / 多指制度
20、气象万千《岳阳楼记》 / 气象 / 景象 / 多指有关大气变化的现象和规律
21、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 薄 / 迫近/ 多指不厚的,浅显的
22、把酒临风《岳阳楼记》 / 把 / 拿者 / 把握
23、波澜不惊《岳阳楼记》 / 惊 / 起、动 / 受惊吓
24、至若春和景明《岳阳楼记》 / 景 / 日光 / 景观、景色
25、沙鸥翔集《岳阳楼记》 / 集 / 栖止(鸟停息在树上)/ 多指集市、聚集、集合等
26、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 国 / 国都 / 国家
27、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 / 空 / 消散 / 某处没有某事物等
28、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 心 / 多指思想感情等抽象事物 / 多指心脏
29、微斯人《岳阳楼记》 / 微 / 没有 / 小的
30、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 作文 / 写文章 / 语文堂上写文章的练习
3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 蔚然/ 茂盛的样子 / 茂盛、盛大
32、觥筹交错《醉翁亭记》 / 觥筹交错 / 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 形容许多人相聚喝酒的热闹情景
33、局促一室之内《满井游记》 / 局促 / 拘束,限制 / 拘谨,不自然
文言文一词多义
安:
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卑:
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被:
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鄙
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毕:
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薄:
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策:
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称:
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
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诚:
1、诚心(帝感其诚)
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惩:
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
驰:
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出:
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辞:
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次:
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箪:
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
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当:
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要。(今当远离)
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6、抵挡。(“锐不可当”)
道:
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得:
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等:
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敌:
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敌人(盖以诱敌《狼》)吊:
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2、慰问(人皆吊之)
度:
1、duó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
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端:
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
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恶:
1、怎么(恶能无纪)
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发:
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
4、征发(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凡:
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
2、总共(凡三往)
方:
1、见方(方七百里)
2、长方形(方以长)
3、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分:fēn
1、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2、分配,分给。(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3、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4、fèn,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奉:
1、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
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
3、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否:
1、同“不”没有(尊君在否)
2、恶、坏(陟罚臧否)夫:
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
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
3、丈夫(夫齁声起/罗敷自有夫)
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扶:
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
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拂:
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
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
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福:
1、赐福、保佑(神弗福也)
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富:
1、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
2、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更:
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2、进而(醉则更相枕以卧)
3、互相(更相庆)
4、再、又(更上一层楼)
5、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苟:
1、如果(苟富贵/苟慕义强仁)
2、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
3、且、或许,表希望(苟无饥渴)固:
1、本来(固众人《伤仲永》)
2、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
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4、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5、安守,固守(君子固穷……)
故:
1、旧的,原来的(温故而知新/两狼之并驱如故)
2、特意(桓侯谷使人问之/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3、原因,缘故(公问其故)
4、所以,因此(故余虽愚)
顾:
1、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狼》元方入门而不顾《世说新语》)
2、难道(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3、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观:
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
2、景色,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冠:
1、居第一位(以才略居第一位)
2、帽子(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文言文修辞手法
(一)比 喻
文言文的比喻与现代汉语的比喻一样,有本体和喻体,也有比喻词,当然,有的只出现喻体,有的没有比喻词。
例1 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o项羽本纪》)
译文:如今人家好像是厨房的刀和砧板,我们好比是放在砧板上的鱼和肉,这样紧迫的情况,还要向人家告辞干什么呢?
例2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史记o屈原贾生列传》)
译文:使自己自动地远离污泥浊水,像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环境。
例1用“刀俎”和“鱼肉”比喻对方和自己,将两种对比强烈的不同地位和危急的形势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例2用“污泥”和“浊秽(环境)”比喻邪恶的势力,用“蝉蜕”比喻自己的洁身自好,比喻具体形象,句子通俗易懂,屈原的周遭环境和他的人生态度在比喻句中有了清晰的交代。
(二)夸 张
夸张,主要是通过形象的语言,把被描写的事物加以艺术地夸大或缩小,给人以比较强烈的感觉,从而增强句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1 人固有一死,或重与泰山,或轻于鸿毛。译文:人本来就免不了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要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要轻。
例2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译文:秦国便有了剩余的精力,乘对方的困敝而制服他们,在战场上追逐逃走的败兵,杀得敌人流下无数的尸体,血流成河,可以漂浮盾牌。
例1用“泰山”和“鸿毛”来比轻重,将死的价值夸大和缩小,夸大和缩小中表明了作者爱憎分明的态度和泾渭分明的价值取向。例2用“百万”的“伏尸” 和血流成河可以漂浮盾牌来形容战争的残酷,夸大的描述中刻画了秦国的强大和残忍,以及其他国家的弱小和惨败。
(三)借 代
借本体的特征或标志来代替本体;借本体的所属或所在来代替本体;借事物的全部来代替属于局部的本体或借局部来代替整体等修辞方法,均为借代。借代的主要目的是给人一种具体可感的形象,引发读者的形象思维。
例1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木兰诗》)
译文:希望能骑着千里马,快马加鞭送我回故乡。
例2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译文:两岸青山在眼前相对出现,一片白帆向红日轻捷飞来。例1中的“千里足”代替千里马,是局部代替整体。例2中的“孤帆”代替扬着一片白帆的小船,是局部代替整体。
(四)比 拟
比拟是拟人和拟物的合称,是一种将人拟作物,或将物拟作人的修辞方法。这种修辞方法,有时给物以人的对话或语言,有时给人以物的动作或形态,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性。
例1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
译文:自从金兵南侵以后,就连荒废的池沼和古老的树木,也对战争表示厌恶。
例2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译文:关在笼子里的鸟思恋以往的树林,养在池塘中的鱼思恋过去的深潭。
例3 雄兔脚朴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乐府诗集o木兰诗》)
译文:雄兔的脚上毛蓬松,雌兔的眼睛眯成缝,两只兔子并排跑,怎么能辨别我是雌还是雄?
例1的“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是把物当作人来描写,作者借“废池乔木”所表露的一个“厌”字,将对战争的憎恶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例2的“羁鸟恋”和“池鱼思”也是把物当作人来描写,“恋”和“思”是对自由的一种向往,作者借动物的人类思想化语言来表达的正是这种情感。例3 “安能辨我是雄雌”是把人当作物来写,动物才讲雄雌,问“安能辨我是雄雌”,显然是主人公用幽默的语言说明女扮男装是难以分辨的。
(五)设 问
有疑问就要问,有问就要答,有问有答就是设问。设问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自己设问自己回答,二是反面设问,正面回答。
例1 然秦以区区之地……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过秦论》)
译文:然而秦国以雍州小小的疆域……但是经不起陈涉振臂一挥就国破人亡,并被后人讥笑,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不行仁义,而使攻势和守势完全发生了变化的缘故啊。
例2 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李斯《谏逐客书》)
译文:敲打瓦罐,叩拍瓦缶,弹奏秦筝,拍着大腿打拍子……现在人们不听敲打瓦罐和叩拍瓦缶,而去欣赏郑国和卫国的音乐,不弹奏秦筝,而选择《韶》乐,这是因为什么呢?为的是听起来高兴,看起来舒服罢了。
例3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周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欧阳修《伶官传序》)译文:啊!国家盛衰的道理,虽然总强调说是天意,其实还不是决定于统治阶级的政策措施吗?追溯一下后唐庄宗是怎样建立起他的统治,又是怎样遭到失败的过程,就足以说明这个道理了。
例1是自己设问自己回答,意在引起读者的注意,以达到强调其结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目的。例2也是自己设问自己回答,先交代结果,后叙说原因,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例3则是用反面的问题来激发正面的答案,对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这种设问,有点像现代汉语的反问,不用回答,答案就在问句里面。
(六)双 关
双关的显著特点是言在此意在彼,言有其实,意有其因,移花接木,耐人寻味。
例1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译文:在舍东的篱笆下采摘菊花,悠闲中见到了深远的南山。
例2 九边烂熟等雕虫,远志真堪小草同。(龚自珍《己亥杂诗》)
译文:我对边防事务娴熟精通,却被人看作雕虫小技不予重用,自己虽怀抱远大志向,到头来也是和一棵默默无闻的小草相同。
例3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译文:松柏梧桐枝枝叶叶相互覆盖,心心沟通相融。例1中的“悠然”有“遥远”的字面意思,即南山在一定的距离之外,也有诗人采菊时心“旷远”的意思。诗人有了这种心境,对眼前的美景才有“悠然”的神情和感受。所以“悠然”的双关意义值得玩味。例2中的“远志”的字面意思是一种植物的名称,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可入药。但诗人在这里显然不是在谈草药,而是在谈自己的远大理想,所以,“远志”是用来形容自己的远大志向。例3的“交通”有诗句中描写的枝叶交错的意思,更有仲卿和兰芝心心相印的意境描写,正所谓生死相依,永结同心,其爱情的坚贞让人赞叹不已。
(七)对 比
不同的事物,表象不同,实质不同,将它们并列在一起,使之互相对照,或者是用一个事物来衬托另一个事物,从而突出所要说明的问题,强调所要表述的观点,就叫做对比。
例1 燕雀乌鹊,巢堂坛兮。露申辛夷,死林薄兮(屈原《涉江》)
译文:燕雀乌鹊,却在殿堂和高台上筑巢啊,风姿招展的辛夷树,却枯死在乱树丛中啊。
例2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译文:富贵人家的酒肉飘出醇香味,路上却躺着饥寒交迫而死的穷人的尸体。
例3 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杨。(《促织》)译文:惟独这个成名因胥吏侵耗而贫穷,却又因为促织而荣华富贵,穿皮衣,骑大马,得意洋洋。
例1中“燕雀乌鹊”和“露申辛夷”的地位和处境相对比,说明邪恶势力得势,正直不阿之士却遭遇陷害和打击,揭示了君昏国危的社会现实。例2的两种情形相对比,刻画了封建社会贫富不均背景下穷苦人民的不幸遭遇。例3以成名先贫后富的对比,抨击了封建社会统治者骄奢淫逸,鱼肉百姓的罪恶行为。
(八)对 偶
几个句子如果结构相同,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就构成了对偶。对偶主要表现为音节的和谐,节奏的明快,给人一种结构整齐的美感。
例1 南声函胡,北音清越。(苏轼《石钟山记》)
译文:南边那块石头的声音重浊而模糊,北边那块石头的声音清脆而悠扬。例2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
译文:歌唱的台上声响充满暖意,好像春天到来那样融和,跳舞的殿里长袖带来的寒气,如同风雨交加那样清冷。
例3 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孔雀东南飞》)
译文:左手拿着剪刀和尺子,右手拿着绫罗绸缎。
例1是四字对,写了不同方位石头的不同音响效果。例2是两个句子相对,分别写出了歌唱和舞蹈的不同情景。例3是五字对,写了兰芝姑娘的手巧和忙碌。
(九)排 比
将几个意思相关,结构相似,字数基本相等的句子有序地排列在一起,就是排比的修辞方法。排比的基本作用是加强语势。
例1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庄子·养生主》)
译文:有个厨师替梁惠王宰牛,一切动作,诸如用手推动牛,用肩靠近牛,用脚踏牛,用膝压牛……
例2 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晁错《论贵粟疏》)
译文:春天不能躲避风尘,夏天不能躲避暑热,秋天不能躲避阴雨,冬天不能躲避冰雪。
例3 汝之诗,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传。(袁枚《祭妹文》)
译文:你的诗,我已经付印;你的女儿,我已经代你出嫁;你的生平事迹,我已经写了传记。
上述三例都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这些排比句,除了语势的强烈外,还有使句子的内容更为具体的作用。
(十)反 复 作者为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感情,采取在文章中重复使用某些句子的方法,这种修辞方法就是反复。反复出现的句子一般能给读者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例1 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袁枚《祭妹文》)
译文:阿兄回去了,还一次又一次回过头来看望你啊。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例2 吾君在前,叱者何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毛遂自荐》)
译文:我的君主就在面前,你这样呵叱做什么?……我的君主就在面前,你这样呵叱做什么?
例3 采采芣笖,薄言采之。采采芣笖,薄言有之。(《诗经·周南》)
译文:车前子儿采呀采,采呀快快采些来。车前子儿采呀采,采呀快快采起来
例1“呜呼哀哉”的反复运用,突出了作者对亡妹的凄楚怀念之情。例2“吾君在前,叱者何也”的反复运用,突出了毛遂对自己君主地位的维护和尊重,以及对秦王的一种心理上的威势。例3 “采采芣笖”的反复运用,突出了采摘芣笖时的愉悦心情。
(十一)讳 饰
讳饰也叫避讳。遇有犯忌触讳的事物,不便直接说出来,而改用其他的词汇来回避掩盖,或装饰美化,这种修辞方法就是讳饰。
例1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与赵?(《战国策·赵策》)译文:有朝一日,太后不幸去世,长安君凭什么功绩在赵国安身?
例2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
译文:所以记下这件事,等着考察民风的人用它作为参考吧。
例3 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孟子·公孙丑下》)
译文:昨天王有命令来,因为我身体不舒服,不能去上朝见王。
例1的“山陵崩”是为了避开“死”字而使用的讳饰之辞。例2的“人风”是为了避开唐朝皇帝李世民的“民”而使用的讳饰之辞。例3的“采薪之忧”是为了避开“病”字而使用的讳饰之辞。
(十二)互 文
在连贯性的话语中,将本应合在一起说的两个词语,分开上下各一个,参成互文,合而生义,上下文意相呼应和补充,叫互文。
例1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孔雀东南飞》)
译文:十三到十六岁的时候就先后学会了织布、裁衣、弹箜篌和诵读诗书。
例2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柳宗元《捕蛇者说》)
译文:到处大喊大叫和骚扰。
例3 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译文:主人和客人都先后下马和上船。
例1的年龄互补。例2的“东西”和“南北”互补。例3的“主人”与“客”互补。
(十三)并 提
把两件相关的事情并列地放在一个句子中来表述,就叫并提。也有人称之为“合说分解”。
例1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韩愈《师说》)
译文:不理解文句,倒急于向老师学习;不能解答疑难问题,却反而不愿向老师求教。
例2 耳目聪明(《后汉书·华陀传》)
译文:耳朵听得清楚,眼睛看得分明。
例3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诸葛亮《出师表》)
译文:如果有做坏事,犯国法的,交给主管官员对他们进行处罚;如果有尽忠尽善的,则交给主管官员对他们进行奖赏。
上述例句都运用了并提的修辞方法,译文都对句子的并提部分作了调整,使它们成为两个平行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