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冀教版二年级上册《Letters》的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
正确的听、说、读、写字母c、m、n、r、s。
(二)能力
能准确熟练的听、说、读、写字母c、m、n、r、s。
(三)情感
让学生认识身体各个部位的重要性,注意身体健康。
教学重点:
正确的听、说、读、写字母c、m、n、r、s。
教学过程:
1.教师同全班打招呼问候。
师生齐唱歌曲“a, e, i, o, u”或26个英文字母歌。
2.呈现新课
教师让学生翻开课本,指着书中的字母跟读录音。教师分发给学生每人一张字母卡片(c、m、n、r、s),教师说出某一个字母,让手拿该字母卡片的学生出示卡片并跟读。
3.操练
1.让学生自己写字母,并涂上颜色,然后向全班介绍自己制作的字母卡片。例如: I have blue s.2.课堂结束时,教师可以让持有某一字母的学生结为一组先走出教室,同样的,再让持有另一个字母的学生集体走出教室,直至学生全部离开教室。
4.课堂评价
1.教师指导学生做活动手册的相关练习。
2.表扬积极参与和配合课堂教学活动的学生,鼓励学生活学活用,敢于开口,积极地同伙伴进行对话练习。
5.学以致用
同家人一起制作字母卡片,看看能用它们拼出几个单词?
第二篇:二年级语文上册 雨后教案 冀教版
《雨后》教学实录1
[情景说明]
《雨后》一文,是一篇反映孩童生活、富有童趣的诗歌,诗中运用极其细腻笔触,描绘了一对兄妹雨后踩水嬉戏的有趣情景,准确而又传神地刻画了兄妹俩不同的个性特点及喜雨爱水的心理特征。全诗共4节,第一节写雨后的广场,一群赤脚的孩子在嬉戏;第二节写小哥哥踩水玩儿,在提醒妹妹小心滑跤时,自己却滑了一跤;第三节写小哥哥滑跤后虽一身泥水,但仍显露出兴奋和骄傲;第四节写小妹妹提着裙儿小心地跑,却希望自己也能滑一跤。全诗语言欢快流畅,富有节奏韵律,读来琅琅上口,这是诗歌的共同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结合学生自己的心理和生活体验,感受童年生活的天真快乐。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反复不同形式的朗读来体会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进入课文所描绘的玩水踩水的情境中去,并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体验,在读中感悟兄妹俩踩水时的兴奋和快乐,产生共鸣。在入情入境的感悟和想像中享受童年生活的无穷乐趣。
[教学过程]
师:人们都说夏天就如孩子们的脸,说变就变。一会下起了倾盆大雨。大雨过后你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象?你最喜欢干什么?
生:我最喜欢去踩水玩。
师:雨后清新的空气、清凉的微风固然令人喜爱。然而,小朋友们更喜欢到积了雨水的场地上踩水。在冰心奶奶的笔下,一对兄妹也开始了他们快乐的游戏„„
师:轻声地自读课文,去感受兄妹俩的欢乐吧!
生:自读课文。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呢?(抽读)
师:你感受到小哥哥、小妹妹踩水时的心情怎么样?
生:感觉他们踩水时很开心。
师:挑你最喜欢的自然段再读读。(自由朗读、指名分节读、分组分节读)
师:读了第一节,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一群孩子正赤着脚在积着雨水的广场上追逐、奔跑,非常快乐。
师:你能用朗读把这份快乐传递给大家吗?(举手读,师指点后再抽读)
师:从刚才他们的朗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我觉得这群孩子一定很快乐。
生2:我从他们的朗读中不仅感受到了那群赤脚孩子的欢乐,也感受到了他们在读的时候也很快乐。
师:那我们一起读一读第一节,去体会他们的欢乐。
师:假如你也在这样的“海洋”中,你最想做什么?
生1:我想卷起裤脚也去踩水。
生2:我想快乐地大声喊叫。
师:小哥哥和你们想的一样,他带着妹妹一起加入了踩水的行列,后来又发生了什么呢?请你们读课文二、三节。(生自由读后,再指名说一说)
生:哥哥很高兴,他嘱咐自己的妹妹别摔跤,自己却摔了下来,成了泥裤子。
师:哎呀,糟糕!哥哥伤心了吗?
生:没有,他特别高兴!
师:是吗?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从第三节“他通红欢喜的脸心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中知道的。
师:哦,原来哥哥可兴奋了。我们怎么读好二、三节?
生1:要读出哥哥对妹妹的关心,又急又亲切。
生2:要读出哥哥的高兴、兴奋和骄傲。
师:那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先抽读、分组读、师指导后齐读)
师:妹妹也乐坏了,快读读第四节,让我们去感受一下妹妹的心情?(学生自由读第四节)
师:你们有什么要问的吗?
生:这妹妹好奇怪,怎么跟着“泥裤子”呀?
师:是呀,这是为什么呀?
生:这“泥裤子”其实就是指哥哥。
师:你最喜欢哪一句话呢?
生1:我最喜欢“小妹妹撅着两条短粗的小辫,紧紧跟在这泥裤子后面”。因为我感觉妹妹很胆小,但又受不了踩水很快乐的诱惑,于是就紧紧地跟着哥哥。
生2:我最喜欢“她咬着唇儿,提着裙儿轻轻地小心地跑,心里却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我觉得妹妹很可爱。
师: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把这首诗歌读一遍吧!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开展一个朗读比赛。比赛可以是自己单独参加,也可以叫上自己的同桌一起参加。
师:抽几名学生起来读,评评谁最棒,为什么?
生1:他们读出了哥哥虽然摔了一跤,但是他仍然很兴奋、很骄傲。
生2:他们读出了一群孩子在广场上玩水的欢乐。
师:说得好极了。还有很多同学想参加比赛,这样吧,想读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来!
[教学反思]
《雨后》一文,是一篇贴近儿童生活的诗歌。在低年级学生中就是要培养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有乐趣才会喜欢。重视学生阅读感受和体验。归根到底是为了突出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重在感受体验、整体把握,让学生对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人物形象留下深刻印象。特别是诗歌的朗读更要让学生采用不同形式反复朗读,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一、初读诗歌,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
本课充满童趣,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结合自己的心理和生活,感受童年生活的天真快乐。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读准、读通课文,整体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内容,初步感知一群孩子们赤脚在雨后的广场上玩水嬉戏,好象“神仙一样”的快乐的情景。喜欢雨后玩水,这是儿童的天性,学生们一定会有同感,读起来也就十分自然合拍。同时,课文的描述,又一次把学生带入其熟悉的生活情境,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了学习兴趣。特别是文中的二、三节中,哥哥虽然在玩水的过程中摔了一跤,仍然“欢喜、兴奋、骄傲”。为什么滑了一跤却反而“兴奋和骄傲”,这是儿童一种特有的心理,贴近儿童的生活。因此,学生们读了更会感受到身心的愉悦和满足!
二、读中感悟,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诗中运用极其细腻的笔触,重点描绘了一对小兄妹俩在踩水嬉戏的有趣情景,准确而又传神的刻画了兄妹俩不同的个性特点以及喜雨爱水的心理特征,着力刻画了两人的动作、神态和语言。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采用不同形式的反复朗读,在读中感悟兄妹俩在踩水时的兴奋与欢乐,并从读中揣摩两人的心理,感悟哥哥的担心、欢喜、兴奋和骄傲,以及妹妹的胆小、想玩水的心理。激起学生心理和情感体验的共鸣。如通过读“使劲地踩着水”、“溅起多高”、“水淋淋的泥裤子”等词句,感受小哥哥踩水的痛快,从他喊“妹,小心,滑!”感受哥哥对妹妹的关心。从妹妹动作“紧紧地跟”、“咬着唇儿”、“提着裙儿”、“轻轻地跑”感受到妹妹胆小却又想玩水的心理。
《雨后》教学实录2
教学目标:
1、会4个生字,认读8个字。
2、能恰当地进行词语搭配,积累词语。
3、能结合生活实际说出下雨给自己带来的欢乐,感受生活的美好。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能结合生活实际说出下雨给自己带来的欢乐,感受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中小哥哥和小妹妹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一篇有关春天的课文:《我最喜欢春天》,很多同学都找来了有关春天的诗、文章。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展示学生的摘抄、搜集作品。)
老师也找了一首有关春天的古诗:
(师:读出诗中生字的读音:蕊、底、墙、即疑、邻)谁来读一读?
春晴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什么了?
二、初读课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雨后的诗歌,请大家打开书第3课:《雨后》
自己把这首儿歌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注意儿化音和轻声。
在读书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困难?
指导读:
1、她咬着唇儿、提着裙儿。
2、诗中没标儿化音的,有些也可以读成儿化音。
检查生字。
踩:做个踩的动作。所以踩是足字旁。
骄傲:你什么时候感觉很骄傲?
痛:注意痛的读音。
三、再读课文:
这首诗歌写的是雨后的哪呢?请大家边读边思考。
四、有层次的指导读:
这篇诗歌写的是雨后的哪呢?板书:广场。雨后的广场什么样?谁来读一读?什么是神仙?小朋友们为什么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
生:他们很自由,开心„„
看谁能把雨后广场的美丽和小朋友们的快乐读出来。
你在雨后会做什么呢?
诗中的小哥哥也在踩水,他怕不怕溅湿衣服呢?
板书:使劲地
学习“使劲”两个生字
摔一跤还骄傲?你怎么理解的?谁能读出骄傲的心情?
生:他玩得这么痛快,根本不在乎摔了一跤和那水淋淋的泥裤子。
板书:欢喜、兴奋、骄傲。
小妹呢?她怕不怕摔跤呢?(如果也摔一跤,不用再有顾虑了„„„和打雪仗泼水节一样的心情)同时,也提醒大家,不要在下雨的时候把身上弄湿了。
板书:紧紧地,小心地,轻轻地
如果你在场,你会怎样呢?
朗读全文
五、指导书写生字
观察板书:使劲地,紧紧地,小心地,轻轻地
填上合适的词,想一想这些词有什么特点?(大都是动作)
找一找书上“的”字后面也都是动作吗?
请你说说你看出了什么规律?(解决有同学常问为什么有时候用“的”有时候用“地”的问题。感受一下不同就行了)
课下可以观察什么时候用“得”字
《雨后》教学反思3
《雨后》这首小诗描写的是雨后孩子们在水中尽情嬉戏的情景。初读课文,很多孩子忍不住轻轻的笑出声来,当我写下“雨后”这个题目后,学生立即兴奋起来:“今天的雨好象就是为咱们下的。”然后就不由自主地朗读起来。听着那有滋有味的高声朗读,我知道他们已经走到文中,感受到了“小哥哥”、“小妹妹”那股高兴劲,回想起自己水中玩耍的情景。那是心与心的交融,而课文就是他们情感的流泻。无须再讲,孩子们早已感受到了文中那份快乐。我只问到:“你觉得小哥哥、小妹妹和你们像吗?”“像”!异口同声地回答。“哪里像?”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尽情地叙说起雨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在此过程中,我也解答了我的疑问:“你们踩水不怕鞋湿吗?”“鞋湿了,就像刚洗过脚,冰凉凉的,特别清爽、痛快„„”我想,此时学生一定理解“小哥哥滑了一跤却也很高兴,”因为那就是他们的缩影,也正是童趣所在!我抓住时机问:“今天刚下过雨你们再想干什么”他们回答:“在水里玩,太开心了。”“大家想一想雨中的情景,赶紧跟小伙伴说一说”。小组交流气氛热烈,代表发言也异常精彩。再读课文孩子们很自然地读出了小哥哥玩耍的酣畅,小妹妹的胆怯。学习后我又问学生,现在你们最想做什么?有的说,我们也去玩。有的说,我也想写一写。
课后,我观察起孩子们:雨中,孩子们在奔跑、嬉戏,浇湿了衣服却更显得高兴;用伞堆成几个“小蘑菇”,藏在“蘑菇”下。看到他们湿漉漉的样子,直说“小心感冒”,他们却咧嘴一笑:“没事”!转身又冲进雨中。难道他们也像小树一样需要雨水滋润?雨后,操场的积水中,一大群孩子不顾鞋湿在兴高采烈的踩水,有时甚至跌一跤,还在嘻嘻笑。是的,那就是孩子的童真。
课后,我想了很多,现代教育让我换位思考,我们要时刻为孩子们服务,时刻激励着孩子们拔节儿,以学生的理解水平衡量学生的问题,我们要真心走进童心世界,让孩子们享受语文。课堂要教给学生,我们少表态。疑点、难点让学生自由讨论解决,这是培养
学生口头表达、思辨和归纳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第三篇:二年级美术上册 小风车教案 冀教版
最新版
小风车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折、剪、画等方法制作出富有情趣的小风车;
2、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动手制作的能力,体验设计活动的乐趣。课前准备:彩纸、剪刀、小棒、图钉等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1、检察学具。
2、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出示纸上风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讲授新课:
1、揭示课题:纸风车(板书)
2、欣赏书上的作品,观察纸风车的形状。
分组讨论纸风车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欣赏书上的作品,感爱每幅作品中的美感。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构图美、色彩美。
4、说说你的纸风车是什么样的?
引导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发扬求异思想。
5、教师演示制作的方法和步骤。
折纸(选择自己喜欢的纸进行制作)。
画(用铅笔画出裁剪线)。
装饰纸风车…… 剪纸缝。
窝叶轮,钉中心轴。
四、学生作业:
提出作业要求:制作一个纸风车。学生作业,巡回指导。
五、教学小结:
展评学生作业。总结本课的学习的内容。
2017.3.1
第四篇:二年级语文上册 水乡歌教案 冀教版
水乡歌
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技能目标:学会本课十个生字,重点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写好“渠”字。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美好的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本课重点是:读懂、读好课文。认识生字,记住字形。
2.课难点是: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美好的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及录音磁带。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并查找有关江南水乡的相关资料,形成初步感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1.小朋友,你们去过水乡吗?水乡是什么样的,想去看看吗?(教师放音乐,出示水乡风光图,师轻轻地念课文,给图配上旁白。)
点评: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氛围的营造,不是单靠教师的语言功力就能达到的,它还需要教者借助其他的教学手段、教学艺术,诸如音乐艺术、美术图案„
2.学生小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初读课文
1.同学间互相推荐读课文,思考:课文介绍了水乡的什么?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水多
船多
歌多
三、细读课文
(一)1.谁对水多的这部分课文感兴趣?就来读一读。
2.指导读好问话、答话。
3.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水多的呢?先读一读,小小组再讨论讨论。
点评: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除了文章本身要有吸引力以外,还应在教学方法上有所改变。使学生能真正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为此我在课堂上努力为学生营造自学思考和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恰时采用小组讨论,多让学生各抒已见,多听学生意见,有问题随时提出,有想法随时发表,使生与生、师与生默契配合,达成思维共振与感情共鸣。
4.根据学生学习汇报情况,教师相机出词:“渠”以及“水渠”的课件。
指导读“千条渠”“万条河”“一个连一个”等词语,感受水乡水多。
5.教师在学生学习基础上再次渲染情境,和学生一起读读这段再次感受江南水乡的水多。
(二)1.谁对船多的那部分内容感兴趣,就来读给大家听。
2.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并根据学习情况相机出词:“驳”以及“驳船”的课件。
“像”,为什么说“白帆片片像云朵”?说说你的看法,小小组交流。
3.教师在学生学习基础上再次渲染情境,和学生一起读读这段再次感受江南水乡的船多。
(三)1.课文最后一部分讲了歌多。自己小声读一读,能不能读懂?如果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大家来研究。
2.学生读后,质疑:“什么是新生活?”
“新生活能唱吗?”
“歌怎么能往箩里装呢?”
师:同学们很会提问题,下面我们就来边读书、边讨论你们提出来的问题。“生活”是什么意思,小朋友都懂,在“生活”前面加了个“新”字,说明生活的怎么样?
生: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生:生活改善了。
师:(引导学生读书、看课件、回忆课前查找的有关资料)你们从哪里知道现在水乡人生活一天比一天好,生活改善了呢?
生:我从课文前面讲了“千只船、万只驳,飘满湖面飘满河。”可以想象出水乡人忙碌的场景,不难看出他们生活改善了。
生:《大海》那课有一句话可以用在现在水乡人身上——“摇过去白帆点点,摇过来鱼虾满船。”
师:学习后面的词语能主动结合前一段课文,甚至将前面学过的课文联系起来,是我们理解字词的好方法。
生:我从图上看出,水乡人现在盖上了新楼房,知道他们生活富裕了。
生:我还看到楼房旁边架起了电线,说明他们已经通上了电。
师:你知道以前水乡人住的是什么房子吗?
生:我听爸爸说,他们小时侯住的是瓦房。
生:我在电视上看到,水乡人以前住的还是破草房呢。
师:从住房的变化可以看出水乡人生活的确有了改善。这就是他们的——
生:新生活!
师:除了住房有变化,水乡还有哪些变化呢?
生:我来补充刚才××同学说的,水乡通了电,不仅用上了电灯,还用上了电冰箱、大彩电,甚至有的人家还买了电脑呢!
生:我课前查找了有关资料,现在水乡人养鱼技术越来越棒!养的鱼数量多,品种多,运到城里还能卖个好价钱!
师:对!这就是科学养鱼,产量高,品种优。
生:以前水乡人到什么地方去办事一般靠步行,现在用上了电动自行车、摩托车,甚至有的人家还买了私家车!
生:我很小的时候,穿不上的衣服都送给我乡下的表弟,现在小表弟已经不接我的衣服了,他妈妈给他买了很多漂亮衣服。有一次,衣服买大了,表弟还把它送给了我。
师:是啊,水乡人的衣、食、住、行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这就是水乡人的——
生:新生活。
点评:对“新生活”一词理解分三步。第一步仅从字面上理解,重点在“新”字上下功夫;第二步借助课文语言文字,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自我结合课文语境,进一步理解 2
“新生活”;第三步完全放手让学生学习,自己去发现、去领悟“新生活”一词深刻含义,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师:其他两个问题能解决吗?小小组讨论交流。
生:我们知道“唱咱水乡新生活”的“唱”就是“歌唱”、“赞扬”、“夸奖”的意思。
生:我们知道说“歌往箩里装”,是来说明歌多的。
3.齐读全文。
四、学习字词
1.带拼音读词。
2.去拼音读词。
3.你记住了哪写字的字形,说一说。
五、指导写字
1.描红。
2.指导写字重点指导写好“渠”字,通过演示课件,帮助学生体会写好这个字右上方的“巨”字的竖折和下面“木”的一竖出头是个关键。
第二课时
一、背一背课文
1.和学生一起回顾课文。
2.自己找一个合作伙伴,试着把课文背一背。
3.你对那一段感受最深,就大胆站起来把这段背背。
点评: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伙伴,这样使学生在探讨和交流中学习心得得到共享,情感得到共鸣,激发了学生走进课文语言的欲望。采用这种教学方式给学生营造了主动参与的氛围,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给他们创造了展现个性的机会,达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二、字词积累
开展扩词比赛。
三、说一说
水乡除了“水多”、“船多”、“歌多”,还有什么多?想一想,试着学着课文的样子说一说。
四、写一写
将第一课时没写完的字在习字册上认真写完。
五、查一查
还有哪些赞美祖国、家乡的诗?请同学们查一查,有机会大家进行交流。
点评:著名的语言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认为:从自己学习语言的经验看,得自课内与课外的比例是“三七开”,即大概有30%来自课内,70%得自课外。具体的比例各人可能有所不同,但课外的途径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资源。这一点在每个人的经验里都是一致的。因此,从“大语文教育观”出发,构建开放型的语文课堂应市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一个重点。所谓“大语文教育观”,就是坚持“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观点。
综合评述: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强调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是当前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不懈的追求。倡导自主学习已成为新的课程教学与学习的基本要素,也是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一大亮点。在《水乡歌》一课,我力求体现以下教学理念:
一、创设生动活泼、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可见,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不盛气凌人,居高临下,才能在师生 之间架起信任的桥梁,才能营造一个生动活泼、和谐民主的气氛环境。
二、鼓励质疑,激发自主探究的学习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积极启发学生的思路,热情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以思释疑,把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中来。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再经过教师的精心引导,让学生读、思、议,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思中有所认识,在思中找出问题的所在,在思中理清问题的脉络,使学生在议中充分交流探究,在议中寻得解决问题的门路,在议中得到共同提高。这样,我们的教学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合作探究,提高自主阅读质量。
学习是学生的内部行为,因此不但要能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能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我们的教学只有充分尊重学生,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真正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充分、自主、全面发展。
第五篇:二年级数学上册 测量活动教案 冀教版
测量活动
教学目标:
1.经历合作测量身体某些部位的活动过程。
2.了解自己身上的数据,能用手拃、步长等做标准估测物品的长度。
3.感受数学与人们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和估测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用手拃、步长等做标准估测物品的长度。
教学准备:
直尺、米尺等测量工具。
教学过程:
量一量
1.教师在教室里走一走,注意要走教室的长和宽,然后说出教室大概有多长、多宽。问:老师没有用尺子量,那是怎么知道教室的长和宽的呢?
2.学生发言。
3.讲解:在生活中,我们并不是每时每刻都随身带着尺子,在需要量长度的时候,就可以用事先测量好的长度来估计物体的长度。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你身体上的数据。
4.提出要求:
(1)两个同学合作量。
(2)量自己的一拃长、鞋长、身高、步长、两臂侧平举的长。
(3)量完一样在书中填一样。
5.学生测量。
6.交流测量方法和结果。
7.用测得的结果估测课桌面的宽、老师办公室的长、宽。
课堂小结:
学生自己通过合作了解了自己身上的数据,能用手拃、步长等做标准估测物品的长度。在此过程中他们能够感受数学与人们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和估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