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乌镇联想CEO杨元庆演讲稿
大家好,非常高兴和大家分享对互联网发展的思考。正如大家所见,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正由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即智能互联网(SMART INTERNET)的时代。智能的互联网会更广泛地连接万物,更自主地捕捉信息,更智慧地分析信息,更精准地进行判断,更主动地提供服务。
互联网形态的新变化将更加深刻地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从而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和经济运行的效率。
智能互联网将让人们能够大胆构想和实现那些过去不敢想象的生活场景。智能设备从电脑、手机等有限的种类变得无处不在,源源不断的数据从终端汇聚到云端,而具备自我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通过不断读取、分析这些数据变得越来越聪明。每一台终端又从云端汲取智慧,更能理解人们的需求,能用自然语言与人们交流。
我们家里的电器、办公室设备、出行的汽车,都不再是被动听从指令进行运算的机器,而会贴心地替你着想,主动为你服务。甚至人们居住的房屋,生活的城市也会越来越智能,越来越能动。比如窗子会根据室外的气候、市内的温度、采光等进行自我调节,城市的交通管理系统可能会连接汽车的导航驾驶系统,从而大大减少拥堵。
在智能互联网时代,“制造”也会向“智造”升级。就像蒸汽机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电力之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样,以智能互联网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在引发新的工业革命。传统的B2B、B2C将向C2M,也就是用户到厂商的模式演化,这意味着根据客户需求的定制化生产会日益普遍。
在智能互联网的推动下,工厂会从数字化、自动化进一步向智能化迈进,这不仅意味着车间里有了更多的机器人,而是产品从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的全生命周期都被智能网络串联起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更精准地进行设计开发,组织生产,提供服务。
智能互联网会催生更多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提升资源的配置效率。随着智能互联网的发展,市场对资源的配置将更加高效,各种各样的资源,无论是闲置的汽车、房屋、机床,甚至劳动力……都能被更精准地与需求连接起来。人们常说,市场经济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自发调配着市场,我们相信“看不见的手”在“云大脑”的支持下,将会变得更加聪明。
面对智能互联网带来机遇与挑战,企业都在进行调整和创新,有两个趋势非常明显:
一是 “服务化”的趋势,各厂家都在整合设备、云和服务,开展集成式的服务创新。
在智能互联网时代,客户选择一款产品,不仅是看产品本身,更是看产品所连接的服务,没有内容和服务的话,设备就是苍白的。
用户购买亚马逊的Echo,并不是为了买音箱,而是为了享受对话式的电子商务服务;买谷歌的Nest,不是为了买温度计,而是为了享受家庭环境的管理服务;买喜马拉雅的车载设备,不是为了多个播放器,而是为了听它的有声书刊。
智能设备多了,它们之间的互联互通、协同应用就变得越来越迫切,越来越重要,这就带来了第二个趋势,就是要求产业里面能够制定出公开的协议、规范、标准,进行开放式的创新。
今天,基于互联网的应用和服务越来越丰富,大家当然都希望,所有自己喜欢的应用和服务都能够被集成到同一个设备上去,而且能随身带着,那其实就是我们的手机。但是,这样的愿望实现起来并不太现实。要把越来越多的功能、越来越高的性能、越来越丰富的应用都装入手机,让它既是Hi-Fi音响,又是单反相机,并且能超长待机,还要轻薄美观,那是不可能的,甚至危险的。
而联想刚刚推出的Moto Z,针对用户这样的需求,换了个思路拿出了解决方案,那就是把手机变成硬件的开放平台,通过统一的标准,让它能够连接更多的硬件设备,而这些硬件设备又可以连接到更多的云服务。
今天它已经可以连上JBL音箱,变成随身的具有很好音效的设备,连上哈苏模块,变成单反相机。同样的,明天,当它连上一个智能音响的模块,就能实现像亚马逊的Echo一样,通过语音交互的电子商务;而一旦连接上一个健康模块,就能把人的健康状况与医院连接到一起。
所以我相信,集成式的服务创新和开放式的技术创新,这是互联网两个大的发展趋势,把握住它们,就可以在智能互联网时代继续领航前行。谢谢大家!
第二篇:乌镇联想CEO杨元庆的演讲稿
大家好,非常高兴和大家分享对互联网发展的思考。正如大家所见,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正由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即智能互联网(SMART INTERNET)的时代。智能的互联网会更广泛地连接万物,更自主地捕捉信息,更智慧地分析信息,更精准地进行判断,更主动地提供服务。
互联网形态的新变化将更加深刻地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从而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和经济运行的效率。
智能互联网将让人们能够大胆构想和实现那些过去不敢想象的生活场景。智能设备从电脑、手机等有限的种类变得无处不在,源源不断的数据从终端汇聚到云端,而具备自我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通过不断读取、分析这些数据变得越来越聪明。每一台终端又从云端汲取智慧,更能理解人们的需求,能用自然语言与人们交流。
我们家里的电器、办公室设备、出行的汽车,都不再是被动听从指令进行运算的机器,而会贴心地替你着想,主动为你服务。甚至人们居住的房屋,生活的城市也会越来越智能,越来越能动。比如窗子会根据室外的气候、市内的温度、采光等进行自我调节,城市的交通管理系统可能会连接汽车的导航驾驶系统,从而大大减少拥堵。
在智能互联网时代,“制造”也会向“智造”升级。就像蒸汽机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电力之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样,以智能互联网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在引发新的工业革命。传统的B2B、B2C将向C2M,也就是用户到厂商的模式演化,这意味着根据客户需求的定制化生产会日益普遍。
在智能互联网的推动下,工厂会从数字化、自动化进一步向智能化迈进,这不仅意味着车间里有了更多的机器人,而是产品从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的全生命周期都被智能网络串联起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更精准地进行设计开发,组织生产,提供服务。
智能互联网会催生更多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提升资源的配置效率。随着智能互联网的发展,市场对资源的配置将更加高效,各种各样的资源,无论是闲置的汽车、房屋、机床,甚至劳动力……都能被更精准地与需求连接起来。人们常说,市场经济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自发调配着市场,我们相信“看不见的手”在“云大脑”的支持下,将会变得更加聪明。
面对智能互联网带来机遇与挑战,企业都在进行调整和创新,有两个趋势非常明显:
一是 “服务化”的趋势,各厂家都在整合设备、云和服务,开展集成式的服务创新。
在智能互联网时代,客户选择一款产品,不仅是看产品本身,更是看产品所连接的服务,没有内容和服务的话,设备就是苍白的。
用户购买亚马逊的Echo,并不是为了买音箱,而是为了享受对话式的电子商务服务;买谷歌的Nest,不是为了买温度计,而是为了享受家庭环境的管理服务;买喜马拉雅的车载设备,不是为了多个播放器,而是为了听它的有声书刊。
智能设备多了,它们之间的互联互通、协同应用就变得越来越迫切,越来越重要,这就带来了第二个趋势,就是要求产业里面能够制定出公开的协议、规范、标准,进行开放式的创新。
今天,基于互联网的应用和服务越来越丰富,大家当然都希望,所有自己喜欢的应用和服务都能够被集成到同一个设备上去,而且能随身带着,那其实就是我们的手机。但是,这样的愿望实现起来并不太现实。要把越来越多的功能、越来越高的性能、越来越丰富的应用都装入手机,让它既是Hi-Fi音响,又是单反相机,并且能超长待机,还要轻薄美观,那是不可能的,甚至危险的。
第三篇:杨元庆联想20年读后感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记得最早通过书籍了解联想这一家公司,是在1999年的冬天,那时,《联想为什么》这本书卖得非常红火,身边的朋友买了它,我便想办法借过来翻阅,越发觉读到后来越感兴趣,便很快自己也买了一本,把他放在自己的床头。说实话,这本书给了我很多东西,包括让我开始有兴趣对中国的成功企业进行关注,也让我对其时联想内部的若干个企业家、经理人有了向往和激情,当然这其中包含郭为、杨元庆、孙宏斌、陈惠湘等少壮派,也有柳传志、李勤等联想老一辈创业者。后来,应该是2004年的时候,凌志军的一本《联想风云》再一次把联想公司以较为完整的描述推到公众的视野,当然,很庆幸,我也给予了这本书足够尊重的目光。或许是因为有了认识,才从内心深处由衷的佩服作为当今中国最为成功的民营企业—联想。她给了中国企业家警醒和希望,同样给了很多无助迷茫的年轻人指引和希望。因为有她的存在,人们面对未来会迈出更坚实和坚持的步伐,哪怕风吹浪打。
今年国庆节,公司有组织学习《杨云庆联想20年》,这应该是迄今为止较为详细呈现杨元庆在联想的成长过程的一本书。作为一个已经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平台的工作者,我觉得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
首先:要先成为,再拥有。当今社会,已经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社会。任何一个舞台,任何一个公司,都得凭本事吃饭。尤其是广州这么一个汇聚了全国各种精英人才的改革前沿阵地,人才的竞争程度肯定是不必说。如果我们要赢得竞争,就必须的先具备实力,没有实力,结果将只有面临淘汰。不管是做业务也好,做管理也好,做企业也罢,我们不能盲目的只是为了追求一个所谓的结果,而完全忽视了前期过程中的铺垫和锻炼。在自身没有足够的实力之时,而上了一个位置,最终在这个位置上干的又是不痛不痒,瓶颈不断。所以我们必须得在必须要经过的环节上打好基础,做得最好,培养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思维能力,把一个点弄实在了,再扩散到更大的领域和面,这样才是良性循环。也就是有了更加健康和坚实的起点,以后的路肯定会越走越踏实、稳健。杨元庆也是这样一路走
过来的,如果他当初做销售不拼命、不突出,如果他当初带团队不要求严格,要求完美,若果他当初没有一个又一个更高的挑战欲望和征服的野心,我想,他肯定没有机会走到今天。
写到这里,我又有一些想法,我们不仅要有先成为的耐心,同时还必须要有赶快成为的紧迫感和超强的时间观念。我们要以花最小的时间成本,来做更多的事情,达到更大化的锻炼,获得更多的收获。杨元庆从毕业开始,一共花了20年的时间就成为了联想公司董事会主席,历经商战风云无数,运筹帷幄人心万千,为有志之青年树开疆辟土典范,促使芸芸大众追逐梦想改变命运。这一切都给我启迪,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吃饱喝足,养家糊口,而在于创造价值,为这个社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当我们抱着这个心态去工作,去生活,相信,我们最终一定会成为一个让社会都感动而且不可或缺的人。
其二:人要成功有三点,第一,做人要正派。第二,要有韧性。第三,要有学习精神。这是杨元庆在接受采访时候说的。我想,他说这话,也是囊括了他成功的基本法则吧。今天细细理解这三点,确实有很多。
正派:这个词对很多人来说,以为不做坏事就是正派的诠释了。其实不然。“正派”,“正”字就是正直、正气、正精进。正直是要有内在的正统的不歪理的处事格调,正气是必须要通过自身的行为举止对人们的观念行为起到正面积极的倡导、推动和框视作用,正精进是不管是大事小事还是片刻长久,我们都要坚持不懈的去做,最终达到沉淀积累,不断的精深修进,最后感化一方。这就是所谓的理解为“正派”。思想好,说话好,行为好。
韧性:在百度词典中,对韧性有两种解释,1.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破裂的性质。2.指顽强持久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意志。凡韧性强者,无不有着宏伟坚定的目标,对未来有清晰明确的希望,为了达到目标,他想方设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想想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当中,韧性发挥了多少作用,或者对于韧性这两个字的参悟,境界到达了哪一个层级?
学习精神:在这个社会,成功的人一定是与时俱进的人,与时俱进的人一定是勤于学习不断了解客观世界的人。想想我们的生活方式,每天在自己的生活
工作格局中安排了多少环节和内容去有目的有计划的了解社会学习知识。是在是很少。可怜的是很多人居然还对读书看报抱有非敌视和厌恶的态度。这么一个拒绝学习和厌恶学习的脑袋,必然就像是一个死水的池塘,终有一日,它会发臭的干枯,无声无息的消失在人们的视线当中。
学习啊!热爱学习的人会有很多时间去学习充电,在车上,在厕所,在朋友群中,在社交场合,在睡前的床头,在经常的总结反省等等。不爱学习或不重视学习的人,他总会说很忙很累,今天不急,再说吧等等很多理由和借口。今天为不学习找借口和理由就是为未来的痛苦和悲哀埋下祸根。
其三:真正能做大事的人总是能在危难之际表现出更加超出常人想象的优秀品质。联想公司从一个小公司,发展成为一个世界500强企业。中间历经的磨难数不胜数,不管是企业岌岌可危,还好人员动荡;不管是销售业绩大幅下滑,还是产品质量出事;不管是外部新闻舆论乌烟瘴气,还是内部元气大伤。她都挺过来了,这不仅是源自一个企业创业者的坚忍不拔之意志,同时也和企业内部一个个敢于挑大梁勇破难关夺山头的精兵强将有着必不可少的关系。联想在多次处于困境和压力之下,杨元庆、郭为等人会以超出常人的意志和状态站出来,走在最前端,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勇做企业的救火队员。正是基于这些勇于开拓、争先承担的气质和大量的行为实战收获,更加锻造了这些人能成大事的风骨和能耐。
其四: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人应该有大视野,大格局、大作为。不能只是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小市民,平淡着过活,无欲的度世。我们需要更加坚定高远的梦想和目标,不断的燃烧自己青春的热情,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经历风浪,在拼搏奋斗中体现生命的价值。我们不能只是满足于现状,我们对自己有所要求,要上台阶,在思想上,在品质上,在生活上,在能力上,在事业上都要上台阶。
正是一句中国的古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抓紧时间,大干巧干,先成为,再拥有。
第四篇:杨元庆:国际化毕业生
杨元庆:国际化毕业生
4月3日上午,位于北京奥运场馆区的国家体育场里热闹非凡,数万人坐在看台上,焦急地等待着一个人的出场。灯光闪耀,音乐响起,一位中年人健步走上讲台,开始了滔滔不绝的演讲,他从前不久公司的组织结构调整讲到了业务模式,然后又谈到了创新,手上还不停地做着手势。
“我们就好比是拳击手,我们用左手来护住我们的头部和心脏,保持好我们的业务;而我们的右手应该出击,应该得分,在增长最快的领域里面赢得增长。”中年人停顿了一下,眼光热烈地注视着台下的听众们,“我相信凭借对战略的有力执行,我们将顺利度过当前的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把联想带上一个新的台阶。”他,就是重新担任联想集团CEO刚刚两个月的杨元庆。
台下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人们已经很久没有像今天这样情绪高昂了。与联想以前的新财年誓师大会有所不同,这次大会第一次允许员工穿休闲装出席,而不是以往的黑压压的一片藏青色西服,中间大家唱的歌曲也是流行歌曲“我有一个梦想”,复出不久的副总裁乔健当上了主持人,她不仅把自己的英文名读成了“剑桥”,还拿另一位也是刚刚复出的副总裁、“猛将”王晓岩的英文名开涮,将其演绎为“小阎王”。
显然,重新担任CEO的杨元庆希望倚重自己多年的战友们,通过在新兴市场和消费产品上的奋力一搏,复制联想当年在中国市场上的辉煌。当然,最终能否如愿以偿,还取决于包括他自己在内的“老革命”能否解决现在的“新问题”。
重归CEO,杨元庆回到了他最得心应手的位置。
过去的四年,对杨元庆来说,就像是又上完了一所大学,并且成功地拿到了学位。这所大学培养的对象是精通国际化运营的跨国公司CEO。
在成功收购了IBM PC之后,一直习惯于在一线作战的杨元庆让出了CEO的职位,改任董事长。收购之前连英语都还不太流利的杨元庆,自认为自己还不具备掌控全球市场的能力,而在董事长的位子上他可以更好地观察、临摹和学习国际化运营的经验和知识,同时又能牢牢地掌控公司的大局。因此,与其说他是一位董事长,还不如说他是一位见习CEO。
四年后,杨元庆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也许局外人会看得更加清楚。宽带资本董事长田溯宁是杨元庆多年的好友,他同时也是联想集团的独立董事,他发现杨元庆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几年前杨元庆的英语还说得磕磕绊绊,出入美国的高档社交场所还需要在美国生活多年的田溯宁引荐朋友。当杨元庆到了美国一年多之后,有一次两人在旧金山共同出席华人精英组织“百人会”(Committee of 100)的圆桌酒会,杨元庆突然让他坐到自己的那桌,然后两人一起使劲游说一位对美国政府采购非常有影响力的大人物。到了去年奥运会期间,在北京举办的各种商务酒会上,田溯宁看到杨元庆已经是游刃有余了。有一次杨元庆还走到他的身边说:溯宁,我给你介绍一位韩国朋友,他们也投过很多媒体和电信。
“我们见面有时候聊起工作,他会说自己又去什么什么地方视察工作了,很多地名我这个在欧美游走多年的都没有听说过。”田溯宁非常惊讶杨元庆能有如此旺盛的精力。在就任CEO后的60天时间里,杨元庆去了一次英国、一次法国、一次墨西哥、一次日本,在中美之间跑了两个来回,还在北京参加了10天的全国政协会议。如今,他不仅是在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思考问题的角度完全是典型的跨国公司CEO的思维了。但是,毕竟是国际化的速成学员。在2004年12月8日之前,几乎没有一位联想员工有丰富的国际化管理经验;而那一天之后,他们却被迫直面全球竞争的残酷和无情。没有任何办法,他们只有高薪从外部请来了一位教练和数名外援,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国际化的管理经验。
这就好比中国的CBA联赛冠军突然进入了美国NBA联赛,那种不适应和排异现象是如此的强烈:水平差距太大,规则不尽相同,就连三分线离篮筐的位置都要差出一大截。此时的“主教练”杨元庆也只得降格为“见习教练”,一边帮着“主教练”阿梅里奥打下手,一边偷偷学习他的管理经验。
经过了3年的时间,他们最终痛苦地发现,请来的主教练只会指挥传统的NBA球队,他的执教思路并不完全适合他们这样的杂牌球队。幸运的是,经过3年的“偷师”,“见习教练”已经掌握了NBA主教练需要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而经过无数次的敲打之后,他的那些中方球员也已经能够用NBA的规则与真正的NBA球员对撼了。
事实上,早在2007年4月,“见习”了两年多的杨元庆已经有些按耐不住,他拍板成立了消费业务单元,由自己亲自负责。随后,身为董事长的他到法国、德国等地蹲点,帮助当地的营销团队推广消费业务。他的市场感觉仍然是那么灵敏,短短几个月的试点之后,联想在德国和法国的销售额取得了超常规的增长。这也更加坚定了他插手具体业务的信心,于是联想形成了董事长直接负责消费业务、CEO只管理商用业务的类似CO-CEO”(联席首席执行官)的奇怪管理模式。
他从来就是一个拙于言而敏于行的管理者。一位下属还清晰地记得,2008年奥运会开幕之前,回到北京的杨元庆没有看到联想在公交车上投放广告后当即大发雷霆,勒令必须在几天之内完成投放。像他这样的管理者,从内心里其实绝不会甘心只做一个不接触具体业务的董事长。
如今,回到了CEO职位上的杨元庆如鱼得水。要不是因为内部沟通的问题,他很有可能会在担任CEO的当天而不是50天之后才宣布这次重大的组织结构调整。“这些调整其实在我脑子里早就想好了”。面对企业的具体问题,他仍然是那么的自信,“当然,这也是我4年学习的结晶”。调整之后的新组织结构更加简单有效,直接向杨元庆汇报的高管不到10人,而原来直接向阿梅里奥汇报的则有将近20人,这将有利于联想针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迅速决策、立即行动。
“我觉得现在不一样了,做CEO你就有很多的意图可以更加直接地布置和传递下去。做了CEO以后,你就更有条件直接传递你的思想。作用是不一样的。从这点上来说,我会感觉今天更加得心应手。”当然,前提条件是他必须倚重一批既有全球化视野而又忠心耿耿的老部下。
第五篇:阿里巴巴ceo马云乌镇演讲稿全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上午好!
这是我第三年参加乌镇会议,非常荣幸每年都能和老朋友新朋友在这里见面。
中国人讲,神仙是天上一日,人间一年。我们在互联网公司,肯定没有这么夸张,但是都有这个感觉:过了一个季度就象以前过了一年。
三年来,互联网世界发生的变化,产生的进步,我想至少相当于过去的十二年。
互联网发展很快,世界变化很大,但其中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是不变的。
我们回顾最近两百年三次技术革命,每次技术革命的周期都是大约50年,而且有一个规律,前20年是技术研发的革命,新技术层出不穷,一批批涌现;到了后30年,进入技术应用,新技术开始和传统产业相结合,新产业不断出现,真正影响生活方方面面。
三次技术革命中,第一次技术革命,解放了体力,煤炭成为生产资料;第二次技术革命,解放了距离,石油成为生产资料;这一次互联网技术革命,解放了脑力,数据成为核心资源。未来,数据是生产资料,计算是生产力。
今天互联网刚好走过20年,未来的三十年,是人类最关键,最需要重视,最需要把握的30年。
未来30年,是新技术融合到传统行业的方方面面,是人类社会天翻地覆的30年,不管你是什么人,不管你身处哪里,我们所有每个人都会是这场大变革的一部分。
不过,未来30年一定不会只是“互联网公司”的天下,未来30年是“用好互联网技术”的公司,是“用好互联网技术”的国家的天下,是“用好互联网技术”的年轻人的天下。我们必须同把互联网技术,互联网资源能够普惠化,才能成为造福人类的巨大的福祉。
所以未来互联网没有边界,就像电没有边界一样。你不能说这个行业可以用电,那个行业不能用电,电是没有边界的。今天没有人会拒绝用电,未来没有人会拒绝互联网。没有一个人可以离开网络而存在。
冲击传统商业的不是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只是把握了互联网的技术、互联网的思想,知道未来的经济将完全基于互联网,创造出一套适应未来商业的商业模式而已。未来三十年互联网将会冲击很多行业,很多就业会失去。
过去二十年,我们把人变成机器,未来,我们将把机器变成人。未来的教育不仅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前不久我说过,电商未来会消失。
过去电商从无到有,未来会再从有到无;互联网也会经历一个从无到有,再到无的过程。
所以,我们今天的会议是为了未来三十年,我们的目标是为未来三十年,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三十人以下的小企业。
电是欧洲发明,但是真正的成功却不是在欧洲,而是美国抓住了机遇普及应用,成为能源时代的强国。
汽车发明以后,英国通过了一个红旗法案,规定一辆汽车要有三个人开,其中一个人步行在车前,举着红旗,汽车不能跑到红旗前面。因为没有看清未来,英国汽车行业的研发陷入停滞,英国没有抓住这个机遇。这样的红旗法案今天在全世界各国依然存在。
过去是知识驱动,未来是智慧驱动;过去把人变机器,未来把机器变人。过去是以制造为中心,未来就是以创造为中心。以制造为中心的时候,需要能源、电、石油;把一切非标准的变成标准。而未来以创造为中心时,需要的是数据、智商、情商,把一切标准变成非标准,变成个性化。只要你对未来有想象,我相信谁都有机会。需要是你敢不敢对未来有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