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5 10:47: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第一篇:《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47页整理和复习及练习十第6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笔算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培养学生总结和归纳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过程与方法:

经历笔算加法、减法的计算方法及验算方法的归纳整理过程,使学生体验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和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能运用三位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会选择适当的计算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法。

学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学习就要结束了,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二、复习过程,练一练。

1、教材P47 第1题,课件展示。

(1)哪些算式中的个位相加不需要进位?哪些算式中的个位、十位都需要进位?

(2)、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指名板演,然后回答第一个问题,同位互说第二个问题,最后结合具体的题目指名汇报,说计算的过程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2、教材P47第 2题,课件出示。

(1)哪些算式中的个位相减不需要退位?哪些算式中的个位、十位相减都要退位?

(2)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指名板演,然后回答第一个问题,同位互说第二个问题,最后结合具体的题目指名汇报,说计算的过程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3、从以上加法和减法题中各选一题进行验算,并说说验算的方法。

4、教材P47第 3(3)题,课件出示。

两个问题选择的计算策略是不一样的,问题1可以使用估算,问题2使用精算。

学生上黑板计算,集体订正。

三、作业设计

1、课件出示,判断题。

认真思考,集体回答。错的说出原因。

2、连一连,课件出示。

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指名回答,全班订正。

3、教材P49第6题,课件出示。

第1问采取估算的方法,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方法,汇报结果。第2问先让学生自己将要买的商品打上勾,再列算式计算。

4、比一比,看谁算得快。课件出示。

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再小组交流讨论有什么巧算的方法么?汇报结果。

四、板书设计

第十课时 整理和复习

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2、笔算加法时,哪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3、计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加10再减。

第二篇:教学设计与心理复习纲要

《小学教学心理与教学设计》复习要点

1、教育心理学:它是研究一定社会环境下,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2、教学心理:它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知识和认知技能的学习以及如何设计并安排学习条件来促进和发展这种知识和技能的学科领域。

3、教学心理研究的性质:是一门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偏重于应用与社会科学性质的、并且日益独立的学科(交叉学科)。

4、教学心理的发展历史:教学技术思想的影响;适应个别差异的教学改革;教学心理学的出现。

5、国外教学心理研究的主要领域:教学任务分析;儿童早期教育与教学作用的关系;能力倾向与教学作用处理、认知策略和反省认知训练;阅读理解模式的探讨;教学目标制定与结果的评定。

6、当前教学心理研究领域中基础问题的状况:认知表征;图式理论;认知策略。

7、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模式和随机进入式教学模式。

8、建构主义教学心理研究的基本假设:所有的知识意义都是通过内在表征过程主动建构出来的;所有知识意义是随着学习环境的变化而处于不断发展之中。

9、教学心理研究的模式:

(1)宏观模式:教与学的心理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师特点和教学环境等四种主要变量,这些变量又和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与反思过程在一些共同影响课堂教学过程。

(2)微观模式:教学前确定教学目标;教学中考虑学生学过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备课);执行教学设计(上课);教学后评价与反思(说课)。

10、教学心理的研究方式:归纳——从一般到特殊;演绎——从特殊到一般。

11、教学心理研究策略:基础科学研究(基础理论)、外推基础科学研究(理论推广)、应用水平研究(经验总结)。

12、教师社会角色:知识的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价者;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榜样和模范公民;学生灵魂塑造者。

13、教师职业角色形成的三个阶段:角色认知阶段(师范生)、角色认同阶段(新教师)、角色信念阶段(骨干教师)。

14、教师的威信:(1)含义:指教师具有那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教师对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是师生间的一种积极肯定的人际关系的表现。(2)形成:教师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与学生之间 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严格要求自己,自我批评的精神。(3)维护与发展:有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有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

15、师爱:(1)含义:教师对学生的爱即师爱,它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由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受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情感。(2)特点:职业对象性、原则性、广博性。(3)心理功能:激励、感化、调节、榜样。(4)表现形式:关怀和爱护、尊重和信任、同情和理解、热情期望和严格要求。

16、学习:指学习者凭借经验与相应的环境相互作用,在其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适应环境的活动,这一活动通过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表现出来。从三个方面理解:学习是个体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活动;学习可以通过相应的行为变化而得以体现;并非所有的行为变化都是由于学习产生的。

17、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三种意义:心理发展准备、知识经验准备、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18、学生学习的特点:学生学习的根本特点在于它是接受、转化前人的知识经验,是一种接受学习;学生学习具有间接性的特点,它是从认识开始的,从掌握间接知识经验开始的;学生学习是按预定的教学目的、目标系统地定向进行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不仅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通过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9、学习的主要类型:加涅分法——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动作技能的学习;我国分法——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的学习。20、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1)含义:学习者通过知觉而将外部事物转化为个体内在心理事实的过程,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从事物和现象的变化中去发现原理,通过认知表征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编码系统。(2)步骤:发现学习经历了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换和评价三个过程。(3)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内部学习动机;有利于学生学会发现的技巧与方法;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21、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同化学习理论:(1)含义: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即学习者认知结构的重组,是新旧知识同化的过程。(2)条件:有意义学习的外部条件是指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即学习者能力范围内的有关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内部条件包括学习者必须具有学习的心向(动机)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能与新知识进行联系的知识。(3)分类: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22、学习的认知信息加工理论:(1)含义:认知信息加工的学习观是指个体习得和使用信息,该模型把认知学习过程看成是由加工系统、执行控制系统和预期系统三方面协同活动并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工作记忆在认知学习中起关键作用,人的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信息单位。(2)条件:外部条件;原有的知识、技能和反省认知;学习者的主动加工活动。

23、生成学习的模式:(1)基本思想:美国维特罗克强调学习的本质是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与环境中接受的信息相互作用并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2)成分:生成、动机、注意、先前的知识经验。(3)意义:生成学习中的意义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另一方面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不同的人对事物的理解有着不同的方面,学习者的合作可以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教学要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 的合作以提高意义的理解水平。

24、学习与教学的关系:(1)区别:学习是指学生的学习活动,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自身各方面的发展,完成社会化的任务,以习得人类文化知识、社会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教学是指教师的传授活动,活动的主体是教师,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延续人类社会发展,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进程,并以传授人类文化知识、社会行为规范为主要活动内容。(2)联系:同处于一个教学活动之中,一是学习与教学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的讲授下进行的;二是学习与教学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学受教的影响和作用,教受学习规律的影响和制约。只有了解学生是如何进行学习的,并采取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教学方法,才能组织有针对性的教学,充分发挥教学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5、知识:主体(学习者)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储存于个体内的即为个体知识,储存于个体外的即为人类知识。

26、知识的本质——知识的表征就是信息在长时记忆中是如何编码的问题。陈述性知识的表征主要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是人个可以有意识地或依据一定的线索回忆出来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主要形式有命题和命题网络、表象和表象系统、图式。

程序性知识的表征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个体具有的用于具体情境的一套行为步骤,主要形式有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

27、概念:(1)定义:用符号来标志的具有共同的关键属性的一类事物或特性。(2)结构:概念名称、概念定义、概念属性、概念例证。(3)功能:掌握概念能促进学生认识能力的提高;有利于简化知识;能使学生扩充知识。

概念名称是指人们用某个符号或词汇代表或命名同类事或物。概念定义是指同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特性的概括。概念属性是指概念的一切正例所具有的共同本质属性。概念例证是指概念的可知觉的实际例子。

28、概念形成的心理机制:(1)定义:概念形成是儿童对客观现实的对象和现象进行反复的感知和不断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基础上,最终概括出某一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或属性的过程。(2)条件:内部条件——儿童有掌握、辨别正反实例变式的能力;外部条件——教师或成人对儿童分出的实例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反应,儿童从中得到反馈信息。(3)形成阶段:抽象化阶段、类化阶段、辨别阶段。

29、概念同化的心理机制:(1)定义:概念同化就是把新学习的概念与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联系,使其纳入原有概念结构之中,同原有概念相互作用,融会贯通。(2)三种基本方式:类属性同化(下位学习)、总括性同化(上位学习)、并列结合性同化。

30、影响小学生概念学习的主要因素:(1)个体因素:年龄和年级(受教育程度与概念学习水平之间呈现正相关趋势)、智力(学生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水平的差别影响着智力)、经验。(2)教学因素:多用变式、多用比较、使用肯定实例和否定实例。

31、规则学习:(1)定义:规则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的概念之间的某种关系的表述。在小学知识学习与教学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法则、原理、定律、定理以及公式等都是规则的学习。(2)意义:使学生通过复杂的事物和现象,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找出规律性的关系和事物内在的因果联系;对原理的学习可以简化和系统化;用来指导行为并解决新问题;有助于更复杂的原理的学习。

32、规则学习的方式:规则的发现学习是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的,学习带有问题解决的性质。其认知过程比概念形成的发现学习过程要复杂得多,通过发现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规则的接受学习是通过所学规则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适当概念建立实质性的和非人为性的联系以后产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概念或观念在规则学习中起“支撑点”的作用。

33、认知技能的学习:(1)定义:认知技能是人们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完成的智力活动方式。(2)分类:专门的和一般的。(3)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掌握一个程序化智能操作方式。(4)学习方式:范例中学习、尝试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策略的选择。

34、影响知识保持的因素:学习者知识保持的目的性与主动性;对学习材料意义的理解程度;信息的组块化编码或深加工水平。

35、影响知识应用的因素:课题的性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保持水平;学习提取信息的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

36、学习策略:指学习者通过而形成的,能积极操纵信息加工过程,进行学习方法选择、运用与调节,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任何活动。也就是说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学习者为了达到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在认知加工过程中所采用的学习方法、技能,以及对整个学习活动及其有关因素进行监控的方法、技能。

37、学习策略的几种观点:方法说认为学习策略是具体的学习活动、方法或步骤。其代表是梅耶;控制说认为学习策略是内隐的学习规则,它对学习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其代表是加涅;统一说认为学习策略是信息加工的方法、技能与对信息加工进行调控的统一体,其代表丹斯瑞。

38、学习策略的分类(迈克尔分类法):认知策略(复述、精细加工、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计划、监视、调节策略)、学习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学习环境管理、努力管理、其他人支持)。

39、元认知的结构:根据弗拉维尔的观点,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元认知知识就是有关认知的知识;元认知控制是对认知行为的管理和控制,是主体在进行认知活动的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监视、控制和调节的过程。40、元认知在学习中的作用:可以提高学生认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有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41、注意策略:指学习者在学习情境中激活与维持学习心理状态,将注意集中于有关学习信息或重要信息上,对学习材料保持高度的觉醒或警觉状态的学习策略。

42、复述策略: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反复重复的过程,它是短时记忆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关键,是被使用最多最广的学习策略。

43、精加工策略:指能帮助学习者将信息储存到长时记忆中去,使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建立联系,以此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学习策略。主要方法有类比法、比较法和记笔记法

44、组织策略:指在信息加工中组织信息的具体方式、方法或途径,如对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与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主要有归类策略和纲要策略。组织策略与精加工策略都是对知识在长时记忆中的深加工,都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

45、开展学习策略和元认知策略教学与训练的条件:(1)学生的自身条件:学生自身的学习策略发展水平、学习动机、学生的能力,尤其是智力潜能。(2)教师的训练指导思想:合理选择教学训练模式(专门化的教学模式和学科渗透式的教学模式)、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要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发展水平)。

46、元认知策略教学训练的三个阶段:学习活动前的自我监控(计划与准备);学习活动中的自我监控(意识、方法、执行);学习活动后的自我监控(反馈、补救、总结)。

47、问题:(1)定义:指在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

(2)成分:给定,即问题的起始状态。目标,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障碍,正确的解决的方法不是直接显而易见的,必须通过一定的认知操作才能改变给定状态,逐渐达到目标状态。(3)分类:格里诺分法:排列问题、结构类比推导问题和转换与重组问题。

48、问题解决的特点:问题情境性、目的指向性、操作序列性、认知操作性。

49、问题解决的两个理论模式:(1)奥苏伯尔的问题解决模式(呈现问题情境命题、明确问题目标与已知条件、填补空隙过程、解答后的检验)。(2)一般认知过程模式(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50、问题解决的过程:形成问题表征、设计解题计划、执行解题计划、监控解题过程。

5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解题者的有关知识和经验、动机水平、对问题的分析与表征、心理定势、思维策略。

52、创造性:指个人能产生独特、创意产品的个性特征或倾向。创造性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创造力:指人们进行创造活动时的一咱特殊能力或个体创造性的最好表征。创造力是反映个体在解决任务中有效地对原有知识与经验进行重新加工、组合,创造新设想、新事物的能力。

53、创造力分级:高级、中级、初级。

54、创造力理论:(1)三维模型理论(智力维度、智力方式维度、人格维度)。

(2)多因素理论(智力、知识、认知风格、人格特征、动机、环境)。

55、小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规律:呈波浪式变化(入降、后升、四无、五升、六无)。

56、小学生创造力的特点:好奇心强,喜欢提出问题;善于大胆想像和幻想;直觉思维和灵感在儿童创造力中起重要作用。

57、影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主要因素:智力、知识经验、人格、社会家庭教育。

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低智商不可能有高创造力;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力,也可能缺乏创造力;低创造力的智商水平任意;高创造力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创造力与知识经验的关系:知识经验是创造的原料,创造是知识经验的重新组合,知识经验与创造力有正相关关系,多学科的综合有利于创造力的发展。

创造力与人格的关系:真正有创造力多伴具有良好的人格品质,有创造力的人倾向于有识见,有洞察力,独立判断,兴趣广泛,有雄心,敢于前进,能预计自己的“命运”。创造力与社会、家庭教育的关系:创造力比智力受环境更大;家庭气氛和管教方式是影响儿童创造力的主要因素;学校教育过分重视纪律和规范,也影响创造力的发展;社会文化和管理体制也会影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58、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有利于儿童创造力发展的环境(心理安全与自由);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保护儿童的好奇心、消除儿童怕犯错误的恐惧心理、鼓励儿童与创造性的人接触、培养儿童的恒心和毅力); 着重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意用发散性思维提问、提倡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做一名有利于学生发挥创造性的教师(提供条件、教给学生必要的技能、方法和技巧、注重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思考方式、注重开发自身的创造性)。

59、创造力开发的几个重要模式:奥斯本的头脑风暴法;戈登的训练技术;吉尔福特的多重策略。60、教学的几种观点:

从教育学的角度讲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习经历以使学习更加有效的过程。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是指教师引起的,维持与促进(支持)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从信息加工理论和教学设计的角度来讲指通过有关信息的传播促进学生达到预期的特定学习目标的活动。61、教学设计:指运用现代学习心理学、教学心理学、传播学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的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62、开展教学设计的意义: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有利于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加速青年教师的培养;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实施与发展。

63、教学设计的三大特点:教学设计的系统性、教学设计的灵活性、教学设计的具体性。

64、教学设计历史的三个阶段:教学设计思想萌芽阶段;认知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发展的影响;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学设计理论发展的影响。

65、教学设计的三大理论基础:

学习理论主要是认知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依赖于先前的知识和经验;学习者构建起自己的意义;学习或知识意义的获得是情景性的;学习问题对学习的帮助;学习依赖于共同具有的理解。

教学系统方法是指运用系统方法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其基本出发点是它的整体性。它要求教学设计从整体出发,正确处理好整体与部分、整体与环境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问题:理论基础薄弱;作用具有局限性;与先进教学技术相矛盾。

传播学理论:拉斯维尔的5W传播要素:谁(传播者)、说什么(信息)、通过什么渠道(媒体)、给谁(接受者)、取得什么效果(评价效果)。伯罗SMCR传播模式:信息源(准确性、科学性)、信息(科学性、可信度)、通道(方式)、接受者。66、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

(1)迪克和凯瑞的系统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2)加涅等人的教学设计序列模式:教学事件与学习过程的对应关系P193(匹配原理)

(3)史密斯等人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教学设计过程是分析、策略和评价三个阶段;

(4)邵瑞珍教授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5)综合的教学设计过程一般模式。

67、学习需要:指学习者学习方面的目前状况与所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也就是学习者目前水平(学习成绩)与期望学习者达到的水平(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

学习需要分析的实质是分析教学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问题,属于前端分析,是一个调查、分析、研究的过程。

68、分析学习需要的作用:使教学设计者明确了与具体学习任务或工作有关的需要;使教学设计者明确了关键的学习需要;使教学设计者明确了对学生进行教学影响时应该优先考虑的需要;为教学设计者提供了一个评估有效教学的起点。

69、学习需要分析的意义:有助于端正教育思想;有助于解决教学设计中的实际问题;有助于解决好手段与目的的关系,也有助于教学评价。70、学习需要分析的一般模式:制定学习需要分析的目标并排列出它们的重要程度;决定每一个目标的现有状态或现存条件;分析与确定目标和现有状态之间的差距;指定优先考虑的差距。

71、学习需要分析的具体方法:社会需要;学科需要;内部需要。72、在学习需要分析中注意的几个问题:学习需要是指学习者的差距与需要;获得的数据必须真实、可靠地反映学习者和有关人员的情况;注意协调参加学习需要分析的所有合作者的价值观念,以取得对期望值和差距的一致看法;要以学习行为结果来描述差距;对学习需要的有效性提出疑问和作出检验。

73、学习准备:(1)定义:是指学生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新学习的适应性。(2)意义:学习准备应保证学生在新的学习中可能成功;学习准备应保证学生的学习在时间和精力的消耗上“经济而合理”。

74、最近发展区: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它指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状态的、正在发展的过程。

75、最近发展区的教学设计含义:一是教学使学生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二是教学将决定着学生心理发展的方向、速度和品牌;三是教学促使学生发展显示出个性和差异性。简易之,教学不仅给学生带来知识上的量变,更重要的是产生知识上的质变,即认知结构的变化。76、学习目标也称行为目标或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具体的表述即课堂教学目标。影响教学目标设计的三大因素:学生、社会、学科或文化。

77、学习目标的两个主要理论:(1)布鲁姆的目标教学理论,这是对行为目标理论的发展,他对教育目标的分类作了系统研究,指导教育的测量与评价,指导学习目标的表述。(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实质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分类,他提出的五类学习结果:智慧技能、言语信息、认知策略、态度和动作技能,具有直接和明确的指导作用。61、学习目标的功能:有助于指导教学方法、技术、媒体的选择与运用;学习目标为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提供标准;学习目标能指引学生学习,提供学习定向,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62、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理论体系:认知目标(知道、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情感领域目标(接受、反应、价值判断、组织化、个性化)、心理运动领域目标(知觉能力、心向作用、有指导反应、机械反应、复杂反应、技能调适、创新表现)。

63、加涅的目标分类理论体系:智慧技能、言语信息、认知策略、态度和动作技能,具有直接和明确的指导作用。

64、学习目标的编写思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马杰提出的教学目标编写的行为目标理论。他认为一个学习目标应包括三个基本因素:行为、条件、标准。

65、教学策略: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相对系统的行为,即根据教学任务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式、方法。教学意义:从动态的教学活动过程维度上讲是指老师为提高教学效率而有意识地选择、筹划教学方式、方法与灵活处理的过程;从静态内容构成维度有三个层次:影响教学处理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倾向;对达到特定目标的教学方式的一般性规则的认识;具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66、教学策略的形成途径:教学策略一方面是对教学方法和技能的理性思考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对教学经验反思的结果。优秀教师成长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

67、教学策略分类:从宏观和微观上分为基本教学策略和特殊教学策略。从心理学角度分:促进形成认知结构的教学策略;促进信息加工的教学策略。

68、教学媒体:指承载和传播教学信息的载体或工具,包括现代化教学手段、传统教学工具、教学资料和教学传媒等。教学媒体的作用: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情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有助于学生各种技能的培养。

第三篇:教学设计与媒体总复习

第一单元 技术、媒体与学习Technology, Media and Learning

内容解析 . Learning(学习)1.1 What is learning?

Learning is the development of new knowledge, skills, or attitudes as an individual interacts with inform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Learning takes place all the time.We learn things by walking down the street, watching TV, surfing the Net, conversing with others, and just by observing what goes on around us.(we are concerned primarily with the learning that takes place in response to instructional efforts on the part of students and teachers).Learning involves the selection, arrangement, and delivery of information in an appropriate environment and the way learners interact with that information.1.2 Some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Learning

(1)Behaviorist Perspective on Learning

The most famous behaviorist is B.F.Skinner;he conducted scientific studies of observable behavior.Behavior patterns of an organism could be shaped by reinforcing, or rewarding, the desired response to the environment.The result of behaviorist perspective is the emergence of programmed instruction, a technique of leading a learner through a series of instructional steps to a desired level of performance.How to evaluate the behaviorist perspective? They rely solely on observable behavior, and refuse to speculate on what goes on internally when learning takes place.As a result, behaviorism has limited application in designing instruction for higher-level skills.(2)Cognitivist Perspective on Learning

Cognitive psychologists explore the mental processes individuals use in responding to their environment, including how people receive, process, and manipulate information.Cognitivism deals with how people think, solve problems, and make decisions.How to evaluate the cognitive perspective? Cognitivist have a broader perception of learning than held by behaviorists: students are less dependent on the guiding hand of the teacher and rely more on their own cognitive strategies in using available learning resources.(3)Constructivist Perspective on Learning

Constructivist emphasize that learners create their own interpretations of the world of information.The role of instruction is not to dispense facts but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ways to assemble knowledge.So, we usually say that learning occurs most effectively when students are engaged in authentic tasks that relate to meaningful contexts-learning by doing.(4)Social-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Learning

Social-Psychologists look at the effects of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of the classroom on learning.For example, what is the group structure in classroom? A small group learning, independent study, or the class as a whole?

1.3.Approaches to Learning--Instruction

Instruction is the arrangement of inform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 to facilitate learning.This may be done by the learner or instructor.• Behaviorists:(1)specify behavioral objectives,(2)then limit instruction to

whatever is necessary to master those objectives.This approach has been very successful in teaching basic skills and knowledge.• Cognitivist do not limit their definition of learning to observable behavior.They believe that learners learn more than is expressed in immediate behaviors.• Constructivists provide a rich environment and allow learners to create their own experience.1.4 Finding a Middle Ground

• Active participation: Effective learning happens when students are actively engaged in meaningful tasks, interacting with the content;

• Practice: New learning requires more than one exposure to take root;practice, especially in varying contexts, improves retention rate and the ability to apply the new knowledge, skill, or attitude;

• Individual differences: Learners vary in terms of personality, general aptitude, knowledge of a subject, and many other factors;effective methods allow individuals to progress at different rates, cover different materials, and even participate in different activities;

• Feedback: Learners need to know if their thinking is on track;

• Realistic contexts: Rote learning leads to “inert knowledge”-we know something but never apply it to real life;

• Social interaction : Fellow humans serving as tutors or peer group members can provide a number of pedagogical as well as social supports.1.5 A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 on Learning

A: A college lecture with little or not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professor and the students-low in technology and low in humanism;

B: computer-based lessons—low in humanism and high in technology;

C: Similar to sample B;

D: A group meets on a regular basis to discuss common reading assignments—low in technology and high in humanism.第一单元 技术、媒体与学习Technology, Media and Learning 内容解析

2.Media(媒体)

2.1 The definition of media

• A media is a means of communication and source of information.Derived from the Latin word meaning “ between ” , the term refers to anything that carries information between a source and a receiver.The purpose of media is to facilitate communication and learning.• Instructional Media: when media provide messages with an instructional purpose, they are considered instructional media.2.2 Six basic types of media

• Text: it’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medium.Text is a alphanumeric characters that may be displayed in any formats—book, chalkboard, computer screen ……

• Audio: includes anything you can here—a person’s voice, music, mechanical sound, noise ……

• Visuals: includes diagrams on a chalkboard, photographs, graphics in a book, cartoons ……

• Motion media: media that show motion, including videotape, animation ……

• Manipulative: three dimensional and can be touched and handled by students

• People: these may be teachers, students, or subject-matter experts.2.3 The concrete-abstract continuum

Instructional media that incorporate concrete experiences help students integrate prior experience and thus facilitate learning of abstract concepts.Dale' s cone of experience

3.Technology(技术)

3.1 What is technology?

从单纯的硬件到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都可以称为技术。

“The systematic application of scientific or other organized knowledge to practical tasks.”(Galbraith,1967,p.12)

When technology refers to processes to enhance learning, we will call them instructional systems.3.2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1994 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把教育技术定义为:“教学技术是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估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理论与实践”(Seels&Richry,1994,p.9)

当我们提起“教学技术”这个术语的时候,我们指的是计算机、远程学习硬件系统和国际互联网这样的技术“产品”。. The Roles of Technology and Media in Learning

There are two types instruction in our life, the one is that instruction may be dependent on the presence of a teacher(instructor-directed learning);and the other is that instruction may not require a teacher, this type usually be called as self-instruction.4.1 The roles of technology and media in instructor-directed learning

A common use of technology and media in an instructional situation is for supplemental support of the “ live ” instructor in the classroom.And their effectiveness depends on the instructor.课堂教学中,技术和媒体常见的作用是辅助教师教学。设计适当的教学媒体可以提高和促进学习,支持教师的教学。但是使用的结果主要取决于教师。

Research has long indicat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instructor’s role in effective use of instructional media.(Wittich&Fowlkes,1946);

Later research confirmed and expanded on these original findings.For example, the advance organizers, Dale’s cone of experience, and so on.4.2 The roles of technology and media in learner-directed learning

Technology and media can also be used effectively in formal education situations where a teacher is not available or is working with other students.For example, the cooperative learning.But please pay attention that this is not say that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can or should replace the teacher, but rather that media can help teachers become creative managers of the learning experience instead of merely dispensers of information.Media are often “packaged” for the purpose: objectives are listed, guidance in achieving objectives is given, materials are assembled, and self-evaluation guidelines are provided.在这种情况下,教学媒体通常是一个教学“包”,其中包括:教学目标、学习指导、学习材料和自测指南等内容。

• 协作学习是一个与自我学习密切相关的概念。当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或者与教师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时,他们承担了更多的学习责任;

• 类似超媒体这样的新技术鼓励学生依靠自己的认知策略自学;

• 基于超媒体的协作学习能够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和分享彼此之间的观点;

• 采用自学材料,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判断和纠正学生的错误,为学生提供个别学习指导,增加小组教学和一对一教学的时间。

(1)Portfolio

① Definition: A portfolio is a collection of student work that illustrates growth over a period of time.Portfolios often include some artifacts, for example, written documents, media presentations, audio recordings, video recordings, computer multimedia projects, and so on.档案袋是学生作品集,描述了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成长。档案袋中通常包括学生制作的带插图的书、视频作品和计算机多媒体方案。将档案袋的概念引入到学校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以多媒体形式为中介,让学生展示自己对一个学科主题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使用媒体展示自己观点的能力。

② Portfolio might contain the following artifacts:

• Written documents such as poems, stories, or research papers;

• Media presentations, such as slide sets or photo essays;

• Audio recordings of debates, panel discussions, or oral presentations;

• Video recordings of student’s athletic, musical, or dancing skills;

• Computer multimedia projects incorporating print, data, graphics, and moving images.计算机多媒体,包括印刷文字、数据、图形和动态图画等。

③ Portfolio allows students to do the following:

• Gather, organize, and share information;

• Analyze relationship;分析主题之间的联系;

• Test hypotheses;检验假定、假设

• Communicate the results effectively;

• Record a variety of performance;记录大量的行为表现

• Reflect on their learning and activities;反思学习和活动

• Emphasize their goals, outcomes, and priorities;强调目标、结果和优先权?

• Demonstrate their creativity and personality.展示他们的创造性和个性。

④ How to design a portfolio? ⑤ Portfolio and e-portfolio

First, creating e-portfolio can expand the size of the audience to include other teachers,principals, parents, and students;second, storage space is anther benefit;Third, navigation.(2)Thematic Instruction ① Definition: Many teachers are now organizing their instruction around topics or anchors;this is known as thematic instruction.目前,很多教师围绕一个主题或者“锚”来组织教学,这样的教学成为主题教学。特别是在小学,教师把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组合在一起,设计教学活动;在初中,来自不同学科的教师组成工作小组,一起工作,对相关或重叠的教学内容进行统一设计。

② What is a good thematic?

A good thematic must capture and hold student’s attention, provide problem-solving experiences, support interdisciplinary 各学科间的 activities, and include a variety of media and technology.You can begin the unit with a “shared experience” by having all students read the same book, view a videotape, participate in a simulation, or hear a guest speaker.Then move to “ shared experience ” through which students cooperate to gather data and information, analyze their findings, draw conclusions, prepare a group report, and share their results in a mediated presentation.一个好的主题必须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他们提供问题求解的经历,支持交叉学科活动,含有多样的媒体和技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开始时引导学生通过读书、看录像、参加模拟游戏、参观博物馆或者听报告等方式,培养“共同经验(Shared experience)”,然后过渡到“分享技能(Shared Expertise)”,学生们合作完成收集数据和信息、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准备小组报告,通过演示,与大家分享研究成果。

(3)Distance education

The distinguishing characteristic of distance education is the separation of the instructional team and students during learning, as a consequence, the course content must be delivered by instructional media.第一单元 技术、媒体与学习Technology, Media and Learning

内容解析 . Methods(方法)

Methods are the procedures of instruction selected to help learners achieve the objectives or to internalize the content or message.We have divided the various methods into two categories: students control and direct & teachers assume the major role.5.1 Student-Directed Methods

(1)Discussion: As a methods,discussion involves the exchange of ideas and opinions among students or among students and teacher.It can be used at any stage of instruction and learning,and in small or large groups.(2)Cooperative Learning: A growing body of research supports the claim that students learn from each other when they work on projects as a team(Slavin,1989-1990;Harris,1998).(3)Gaming: Gaming provides a playful environment in which learners follow prescribed rules as

they strive to attain a challenging goal.It is a highly motivating technique,especially for tedious and repetitive content.(4)Simulation: Simulation involves learners confronting a scaled-down version of a real-life situation,It allows realistic practice without the expense or risks otherwise involved.(5)Discovery: The discovery method uses an inductive,or inquiry,approach to learning;it presents problems to be solved through trial and error.(6)Problem solving: Problem solving involves placing students in the active role of being conpronted with a novel problem situated in the real world.5.2 Teacher-directed methods

(1)Presentation:In the presentation method, a source tells, dramatizes,or otherwise disseminates information to learners.It is aone-way communication controlled by the source,with no immediate response from or interation with learners.(2)Demonstration: In this method of instruction,learners view a real or lifelike example of the skill or procedure to be learned.(3)Drill-and-practice: In drill-and-practice,learners are led through a series of practice exercise designed to increase fluency in a new skill or to refresh an existing one.(4)Tutorial: a tutor--in the form of a person,computer software,or special printed materials--presents the content,poses a question or problem,requests a learner’s response,analyzes the response,suoolies appropriate feedback,and provides practice until the learner demonstrates a predetermined level of competency.

第四篇:《统计表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统计表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会进行简单的知识梳理,并能形成简单的知识网络。2.会填写统计表,会简单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知识树的梳理,构建模块知识网络。

教学具:

课件,资料袋。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明确目标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复式统计表的有关知识,知道了复式统计表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块对统计表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统计表”,并齐读课题。

二、知识梳理,形成网络

1.师:请同学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把知识树整理完整,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想法。3.老师巡视。

4.师:现在老师的手中有一份知识树,我们大家一起来看一下,你有什么不同意见吗?请交流你的想法。老师根据情况作评价。

5.师:现在请同学仔仔细细观察这题知识树30秒,在脑海里留下他的样子。

5.师:这棵知识树我们还可以再完善一下。因为哪种统计表都是在分类与整理的基础上,经过了数据的收集,然后整理成了表。我们要对统计表里的数据进行分析作出相应的决策,这才是统计的意义。现在我们再来看知识树,它是不是比刚才又丰富了一些呢?你能记下它的样子吗? 6.师:请同学们再次认真观察这棵知识树,相信它更清晰了。

三、巩固练习,内化提升

1.师:同学们,通过刚才对知识的梳理,我发现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好了,智慧岛里收集了好多统计表,想要考考我们,你们有信心吗? 2.开始练习。

(1)请看第一关:我会填。师作相应评价。

(2)请看第二关:快问快答。本题分为三个环节,老师指生回答;抢答;同桌互答。

师:通过刚才的快问快答,我发现同学们都会看复式统计表了,你们太棒了,老师要为你们的表现点一个赞。

(3)第三关:火眼金睛。比较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统计表,都是用表格的形式整理数据的。不同点:单式统计表项目少,比较简单;而复式统计表比较复杂,是由多个相同项目的单式统计表合并而成的,数据比较多,同级数据差别便于分析,相对来说比较复杂。)

(4)第四关:我会判。渗透观察、比较、分析的学习数学的方法。(5)第五关:我会选。要提醒学生可以借助于笔和纸来计算。(6)第六关:深思熟虑。让学生说明选择哪个月去旅游的理由,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7)第七关:我会分析。让学生会提问题,发展学生提问题的能力。(8)第八关:技高一筹。这个复式统计表里多了一列合计,一行总计,让学习联系生活实际。

3.师:恭喜刚才一道题也没有错的同学闯关成功!老师发现你们太棒了,在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认真思考,仔细计算,这是学习数学的一大法宝。

四:当堂检测,完善提高

1.师:现在我们再来检测一下自己吧!2.生做,师巡视。

3.指生对照答案,小组内交流解决不会的问题。4.师为全对的小组奖励印章。五:模块回归,总结延伸

1.师:请同学们再次观察知识树,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2.今天我们只是对统计与概率这个大知识树里的统计表的知识进行了梳理,后面我们还会学习各种统计图,像条形单式统计图,条形复式统计图……有信心学好吗?

第五篇:等腰三角形复习教学设计与反思

《等腰三角形复习》

公开课教学设计说明与反思

周庆忠

一、教学设计说明:

《等腰三角形》在整个初中数学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往往会与其他知识点、思想方法结合在一起考查。我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情况,既要求学生落实所有知识要点,又要求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学会自己复习的方法,为后面的《四边形》、《圆》等学习打好基础,努力做到学会学习。因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通过等腰三角形的复习,掌握一定的复习方法; 2、掌握等腰三角形(包括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3、运用数学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解题。

把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定为本节课的重点。把难点确定为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考虑到几何教学的需要,我选择的教学手段是电脑多媒体(PPT)。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前我要求学生自己整理好知识要点,在教学的过程,首先请学生回顾知识要点,包括:等腰三角形的概念;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然后请同学互相补充不足的地方,尤其强调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这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应非常清楚是指的哪三条线。而且把它作为练习的重点,为后面的解题作好了准备。练习巩固分为两个部分,基础练习和拓展练习。基础练习从三角形的组成元素角、边以及边、角结合三个方面开展练习。其中练习里运用了分类讨论思想(分顶角和底角,分腰和底边)。在拓展练习中,我结合进了初一上学期学过的平行线性质和外角的性质。

二、教后反思:

1、我校的集体备课是备课质量得到保证的根本,因为可以在主备的基础上充分交流,交换意见,取长补短,资源共享。

2、低起点的教学设计,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全面参与,符合让学生发展为本的课改理念,今后应多在课堂教学中使用。

3、学习数学离不开解题,但如果陷入茫茫的题海中,“解题千万道,解后抛九霄”,是难以达到提高解题能力、发展思维的目的的。学生单纯的做、练激不起求知的欲望,在学生掌握课本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下,对先前习题进行适当的拓展,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较好掌握课本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方法。

4、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功感”。如何上好一节行之有效的复习课,一直是我关注的教学问题,在教学中要将已学过的知识一一再现在学生面前,同时还要做到在更深的层面系统的处理前后知识的关联。

在本节复习课教学中我努力注意到避开以下问题:(1)以教师思维代替学生思维,忽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2)重习题的机械操练,轻认知策略的教学;(3)复习方法呆板,缺少生动性和趣味性;

(4)为追求应试效果、强化训练和解题技巧指导过多,学生独立自主的探究知识学习太少。

下载《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溶液复习教学设计与反思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种种手段在教学实践中亟需改变的观念是什么? 传统教学是一个教学方法比较简单的教育,而当代的教学是一个教学方法多元化的教育,二者的关系是一个继承和发......

    《百分数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百分数的复习》教学设计 责任学校:浦贝乡中心小学责任教师:侯平兴 【复习内容】 学科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 7 课人教版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百分......

    小结与复习教学设计成品

    小结与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熟记分式的四则运算法则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灵活解答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系统了解本章的知识结构及知识内容.进行分......

    《天气与气候复习》教学设计

    《天气与气候复习》教学设计 南阳市22中学 罗 丹 一、教学目标: 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

    教学设计复习

    第一章 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三)简答题 1、应如何理解教学设计的定义,它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2、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发展为什么以学习理论的发展作为依据,是怎么划分的? 1......

    复习教学设计

    复习教学设计 复习教学设计1 中考复习正在紧张进行,5月4日(青年节)按照学校安排,我进行了《中考古诗鉴赏专题复习》课堂教学。本节课我选取了诗歌鉴赏中的一个小的专题――古代......

    分数乘法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分数乘法的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个方法进行相关计算。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准确地找到单位“1”,并能熟练地解答一步和二步......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复习课教学设计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开场白:今天很高兴能和关帝庙中学的同学们来共同上一节课,预祝我们合作愉快,希望这一节课能使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