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悦己才能悦人美文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自己的生活,它会是什么?我想,大多数都市女性可能不约而同地会想到这个字——累。
来看一组数据:在中国,女性中近七成参与就业,职业女性的比例位列全球首位,但20。3%的中国家庭,女人包揽了全部家务;41。7%的家庭,女人承担了大部分的家务;男人做家务的家庭,仅占2。8%。51%的中国女性表示最大的压力是时间,44%的女性认为缺少休闲时间,常常觉得忧虑,觉得超负荷工作。
中国女人是很特殊的一个族群,她们可以搞好一大家人,单单搞不好自己。她们可以让家庭中每个成员都光彩照人,唯独自己不快乐。这就是职业女性的尴尬,虽然地位提升,甚至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但幸福感并不高,原因在于:这是最容易忽略自己的一群人。
有一句人们常说的格言:“爱人如同爱自己。假使你不爱自己,又怎么爱别人呢?”中国女人不缺勤奋和贤惠,缺的只是“搞好自己”的决心,说到底,还是女人太不宠爱自己!
所谓的“搞好自己”,其实就是一个“悦己”的过程。人都有点贱性:拼命对一个人好,他未必会珍惜。当你拼命对自己好,会让他觉得你超有价值,不自觉地就想来取悦你。——所以,做女人随时随地都要漂亮,优雅,不为别人,只为自己。一个聪明的女人一定是爱自己的,只有搞好自己,别人才会爱你。
别以为只要付出,就一定可以收获相应的回报。女人总也不变,男人便开始变。
时刻求变、保持活力,这是女人一生都必须时刻演练的一种自我救赎,永远可以拯救你于庸俗的生活泥潭!每一个女人的幸福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人生的乐章就该由自己谱写,学会善待自己,最美的旋律就属于自己!
搞好自己,就是对自己好一点:于内,寻找到一种内心的松弛状态;于外,精心照料自己的每一寸肌肤。
第二篇: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女教师淡妆上课,“悦己”亦“悦人”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女教师淡妆上课,“悦己”
亦“悦人”
导语:中公时事政治频道更新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时事政治模拟题、时事政治政策解读、大事记以及时事政治汇总等,今天我们关注——-时政热点:女教师淡妆上课,“悦己”亦“悦人”。
随着80后、90后教师的逐渐增多,大众心目中的教师形象标准早已不再是“素面朝天、衣着朴素”。近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三角湖小学要求女教师化淡妆上课,以大方得体的装束引导学生正确审美、愉悦身心。(9月12日《长江日报》)该校执行校长表示,“女教师带妆上课虽是非强制性要求,但学校非常强调这一点,因为得体的装束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该校老师表示,“化了淡妆上课会更有自信”“心情都好了起来”。该校学生表示“化了妆的老师更精神”“想多和她说几句话”“对学生的态度更亲和一些”。社会舆论对老师化淡妆上课也是普遍理解与赞同,笔者认为“略施粉黛”不仅给于老师、于学生、于教学都有正面的影响,起到了“悦己”“悦人”的积极效果。
教师淡妆上课是“以美塑像”,内外兼修引导审美取向。孔子曾说,“君子不可以不学,见人不可以不饰。不饰无貌,无貌不敬,不敬无礼,无礼不立”。如今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少有时间来慢慢了解一个人,因而着装打扮等直观“第一印象”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人师表”的教师给正在成长的学生们输出“第一印象”,因而不仅要重视道德品行的“内在美”修养,还要懂得仪表形象的“外在美”修饰,以身立教,以美塑像,将教师内外兼修的美好形象展现给世人,将礼仪和审美都潜移默化渗入学生心中。
教师淡妆上课是“以情养心”,由“浅”入“深”拉近师生距离。带淡妆上课一来是老师“爱自己”的情感体现,古有“为悦己者容”,现有“为悦己而容”,淡妆上课首先就让着妆老师心理上更加自信,学生对老师的微笑反馈也会让老师心情更加愉悦,这直接会影响到其授课的效果。带淡妆上课二来是老师“爱学生”的情感体现。5分钟的着妆体验一改教师严肃古板的历史形象,不仅增强了老师的亲和感,还让学生有了“被重视感”,间接拉近师生距离,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营造师生互敬互爱的良好氛围。
教师淡妆上课是“以文化人”,开放包容却不失“师本色”。有人表示质疑说,教师化淡妆上课可能会让学生分心,但“略施粉黛”绝不是浓妆艳抹,着装得体却不是奇装异服。用淡妆技巧来修饰面容,用得体搭配来协调形体,让上课老师精神饱满,收放自如,才是融入学生们这个青春洋溢群体的正确方式。与此同时,化淡妆也需要包容开放校园文化氛围来承载,本就是一种合理且合适的仪表形象,可以倡导,但不需要用规章制度去绝对要求,质疑者也不必要把淡妆当成浓妆看。
稿源:荆楚网 作者:刘鑫
第三篇:立信于己才能取信于人
立信于己才能取信于人
事实的分量越来越重,正在压垮蓬佩奥等美国政客散布的弥天大谎。
当地时间*月*日,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官网发布了该中心首席副主任安妮·舒沙特等人撰写的新冠疫情分析报告《2020年*月*日至*月*日美国新冠大流行开始及扩散阶段的公共卫生应对》,将美国疫情发展“复盘”为三个阶段:*月*日至*月*日,美国本土仅确诊14例病例;*月下旬起,疫情开始在美国本土蔓延;*月中旬到*月*日,新冠病毒加速并广泛扩散,病例数迅速增长。报告认为,导致美国疫情加速蔓延的原因有四个:持续的与旅行相关的输入;大规模聚会;缺少防护措施致使病毒进入护理机构、医院等高危工作场所以及纽约都会区等人口稠密地区;有限检测导致的隐性传播及无症状和前症状传播。美国疾控中心报告虽然没有直接点明“失误”,但其中列举的四大因素均与美国政府的决策失误有关。
透过社交媒体上人满为患的美国医院病房的影像,世界各地的民众正难以置信地关注着“蔓”无边际的疫情:美国确诊新冠肺炎病例超过***万,**.*万余人死亡,比世界其他任何地方都多。然而,人们同时看到的却是,相较于争分夺秒挽救生命,一些美国政客满脑子都是向其他国家和世卫组织推卸责任。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学者汤姆·怀特发表文章分析称,美国某些政客在本国疫情防控上毫无作为,如同“隐形人”。似乎在他们眼里,疫情根本就不是件令人伤痛的大事,美国民众的生死也毫不关己。相反,他们对于“甩锅”和泼脏水却“孜孜不倦”,将其作为“每日功课”。
有美国媒体最近评论:“美国不仅不能领导世界应对危机,还辜负了自己的人民。”美国政府特别是一些美国政客的不作为,让民众和医疗人员饱受痛苦。盖洛普的月度调查显示,对国家现状感到满意的美国人的比例,从*月中旬的**%骤降至*月中旬的**%。在过去20年里,单月内如此急剧的下降只有两次。《大西洋月刊》发文称,不是新冠病毒撕裂美国,而是疫情暴露了美国的撕裂。
要防控乃至战胜疫情,十分不易,其中至关重要的就是把人民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为了最大程度地挽救生命,中国政府采取的措施可谓不计成本:从各地调遣**.*万余名医务人员火速驰援;短时间内建成“两山医院”与16家方舱医院,实现“应收尽收”与“应治尽治”;调配采购大量高成本“人工肺”设备(ECMO)等急需医疗物资,救治更多危重症患者;对于确诊患者的医疗费用均按规定给予医保报销,解决民众就医的后顾之忧……这背后,体现了执政为民的价值理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中国的制度优势。
大疫当前,人命关天。任何国家,不分大小和种族,不论社会制度有何差异,都应该把拯救生命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近100天来,美国确诊病例超过***万。事实和时间线清楚地表明,防治疫情的宝贵时间被延误了。当前,在疫情加速蔓延时刻,攻击和抹黑他国非但不能挽回浪费的时间和逝去的生命,相反还会犯下更大的错误,付出更大的生命代价。直到现在,美国公民仍以每天1***人以上的速度失去生命。人们不希望看到美国的情况不断恶化下去。
中国有一句成语叫“反躬自省”,出自2000多年前的儒家经典书籍《礼记·乐记》,意思是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言行得失。有必要把这个词送给那些美国政客。做到反躬自省,是对生命的尊重,是对文明底线的维护;做到反躬自省,才能守住立信于己的底线,没有这个底线就不能取信于人,所有的表演都注定为国际公义、文明社会所蔑视。(韩亚栋)
第四篇:正确认识自我 才能悦纳自我
正确认识自我 才能悦纳自我石岩中心小学黄俊娟
所谓自我,就是每个人对自己的一些看法。悦纳自我,就是产生一些对自己积极愉悦的看法。要对自己产生积极愉悦的看法,首先要正确的认识自己。人刚出生的时候是不能区分自己的,往往把自己和身边的其他物体混为一谈,比如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不会使用“我”这个称谓,谈到自己的时候就是直呼自己的名字,直到两岁左右才开始出现自我意识,会使用“我”这个第一称谓,才开始认识自己,然后在慢慢的成长过程中建立自我的概念。自我概念的建立和他成长的环境,以及生命中的重要他人有关。良好的环境有助于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正确的自我概念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是悦纳自己的基本条件,也是良好的行为和人际关系的基础。而错误的自我概念则会产生不良的行为,也会成为阻碍人际关系的一堵隐形墙。
正确自我概念的形成是悦纳自己的前提。自我概念的形成首先来自自己对自己的评估,然后在和他人的互动过程由他人的反应和社会的比较的慢慢形成的。这带有很大的主观性,通俗点说就是自己认为自己是怎么样的,比如认为自己的高的,瘦的,温柔的,暴躁的。主要是比如同样是一个1米6的女孩,一个他家里人都很矮,爸爸妈妈甚至姑姑婶婶都说她长得很高,那么她可能也会觉得自己很高,等后来工作的时候,发现办公室的人都跟她不多,在这个群体比较中,她有属于中等的,然后再跟周围的同龄的朋友比较,慢慢形成自己是中等偏高的身材。所以正确的自我认识是一个不断慢慢形成的过程,需要良好的教育环境,才能形成比较准确的自我概念。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的过程,要客观地评价孩子,让他从小获得客观的、相对准确的自我概念。比如我们学校经常倡导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要轻易给孩子下定论,比如一次考试成绩不好就说孩子不聪明,因为说着孩子就真的认为自己不聪明了。还有鼓励、表扬孩子的时候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张,要不孩子就容易过高的估计自己,变得自大。
能否悦纳自我直接导致日后他行为和生活的好坏。一个人如果对不能自己有正确的认识,不悦纳自我就会导致不正确的行为和充满压力的生活。有一个笑话说一个人为了向领导展示自己的本事,在过年买票的时候拍着胸口说能够轻易买到比较便宜的车票,结果当领导叫他帮忙买票的时候,他自己扛着被子在火车站
睡了两夜,并且贴了几百块钱才买到车票。笑话里这个人可能是对自己的认识不够正确,或者是知道自己能力有限,却不愿接受这样的自我才会出现后面的行为。俗话说的打肿脸充胖子,这正是对自我认识不够的体现,或者说是不能悦纳自我的一个表现。悦纳自己的人不管接纳自己的优点也接纳自己的缺点,很多明星长得很漂亮很帅,但是也有很多明星长得很一般,比如我们的本山大叔,还有笑星潘长江,他们都貌不惊人,但是他们却能够很好的展示自己,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接纳了自己的缺点,积极地发挥着自己的优点,观众也就接纳了他的缺点,把目光聚在他的优点,他表演的技能上。
能否悦纳自己还会产生各种情绪,影响着他的人际关系。悦纳自己会产生自尊、有价值、满足感,能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不能悦纳自己的人则容易产生自卑、自负、嫉妒等负面情绪,影响人际交往。比如过低地评价自己,或者对自己的期望太高,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有一段差距,使他产生自卑的心理,在人际关系中经常束缚自己,不敢向前迈步。记得在非诚勿扰栏目上看到这样一个片段:一个现在美国百老汇追逐艺术人生叫做杨森的男嘉宾,有很好的艺术天份,现在美国拿到绿卡,并且在那里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虽然可能还有一些不如意,可能还有很多的艰辛,但是在我们看来他已经很成功了,甚至台上的女嘉宾也很喜欢他,其中一个是他喜欢的女嘉宾表现出愿意跟他走的时候,他却放弃了,最后失败退场。当问他为什么的时候,他说当他看到那个女孩才29岁就是一个美国名校的博士后,而且又年薪几十万的收入,一下子就乱了心绪,最后选择放弃,这个结局让我感到很震撼。反复想了很久,我想真的是自卑夺走了他触手可及的幸福,是自卑让他放弃了牵手的机会,是自卑让他面临更多的艰辛。如果他能更好地认识自己,正确地看待与那个女孩的差距,那么他在她的面前就不会那么自卑,就不会让这触手可及的幸福溜走。不正确地认识自己,不悦纳自我还经常是产生嫉妒情绪的根源。这样的人往往会想我不行的你也不行,正是因为对自己持过多的否定才会总是质疑他人。大学里有一个A同学很讨厌自己的专业,觉得这个专业一点作用都没有,而另外一个B同学却觉得这个专业很有意思,很认真地学习,并且在刚上大四的时候就和很好的单位签约了,那个A同学知道后觉得很不可思议,猜测甚至到处说B同学是由于人际关系才能那个有名的公司的。仔细想想,B同学正是因为他认同自己的专业,才在这个专业里面有很好的发展空间,而A同学则正是因为不能接受自己的专业才充满牢骚,并且对B同学的成绩产生怀疑、甚至嫉妒的心理。自卑、嫉妒和自负等这些负面情绪都是人际交往的拦路虎,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才能从根本上远离这些负面的情绪,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古人说:自知者明,自胜者智。能清楚认识自己的人是明白的人,能战胜自己的人是智慧的人。早在远古时代圣人们已经总结出来的规律,今天研究依然得出这样的结论:衡量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与否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看他能否正确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心理健康的人首先要有自知之明。对自己能做出恰当评价的人,即是能了解自我,能接受自我,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也就是悦纳自我。这是一种高贵的素质,也是一种强大的心理力量,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第五篇:安分难以守己美文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师毕业的他分在城区一所中学教书。由于当时学校师资力量较弱,加上他安分守己、踏实肯干,很快便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
当时,全国正推行各类成人教育,他感到自己的学历吃紧,便想报考成人高校学习深造。他找校领导汇报,提出自己出去深造的想法,校领导说,这是个好事啊,可是眼下学校老师又这么紧,你是学校的骨干教师,又担任着一个班的班主任和两个班的教学课程,怎么走得开呢?你走了班上的学生怎么办?你就安心教你的书,只要你工作搞上去了,学历不学历都是次要的。他一想,也罢,校长这样器重我,要是再不听话,那多不近人情?于是打消了深造的念头。第二年、第三年,师资照样紧张,他依然没有走开,就这样一拖就是好几年。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国家出台了新政策,教师任教资格要与学历挂钩,本科学历教高中,专科学历教初中,而中专学历只能教小学。这位仁兄虽然多年来在学校表现一直不错,也深得校领导和同事的称道,可是因为学历这个硬件不够,只能被调到一所小学任教。
调到小学之后,他想,这下学历可达标了,只要自己踏踏实实工作,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于是每天早出晚归,不迟到不早退不请假,按部就班地工作着。又过了几年,学校陆续聘用了许多年轻教师,而他慢慢也成了一个“老教师”,虽然表面上受着人们的尊重,可在每年学校开展的优质课评比中,老是比不过那些年轻人。面对年轻人的强烈竞争,他再次陷入了危机。
去年,学校改革,从教已经二十余年的他,在学校竞争上岗中竟然落选待岗。说是待岗,实际等于失去了岗位。
我的另外一位同事,先前也是一名教师,在本地一所中学从教。上世纪80年代,学校刚刚兴起文学社团时,这位老兄闻风而动,在学校率先成立了一个文学社,在各班级发展社员,并自编自印了一份文学简报,选拔学生优秀作文在简报上发表。很快,文学社不仅成了学校的一个亮点,而且在本地产生了不小影响,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几年后,这位老兄先是被学校提拔为办公室主任,负责学校文字工作,后又被上级看中,调任教育首脑机构负责文字工作。在此期间,这位老兄仍不甘寂寞,又将文学社推向社会,用横向交流的方式,逐步与全国各地近千家文学社团组织建立了相互联系,共发展网络会员数万人之多。会员就是资源和阵地,十年前,这位老兄又作出一个大胆的创业举措,毅然进军首都北京,成功接管一家教育类报社,利用自己的会员队伍,自办这份报纸,获得极大成功。
一个安安分分地想守住自己,最后却失去了自己;一个不安分地折腾自己,最后不仅守住了自己,还壮大了自己,这是为什么?
我时常想,当今时代就像一辆运行着的大车,如果一个人原地不动,那他就会被这辆大车抛在后面;如果一个人不停地奔跑,那他不仅能够与车同步,甚至还有可能跑在这辆大车的前头。看来,不安分才能真正地守住自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