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就业导向推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论文

时间:2019-05-15 11:45: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坚持就业导向推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坚持就业导向推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论文》。

第一篇:坚持就业导向推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论文

摘要:培养合格的职业技术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求是职业学校的职责。当前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比较难,与国家的政策和经济发展有关,同时与大部分毕业生陈旧的就业观念和缺乏有效的就业指导也很有关系。当前,从职业学校自身的发展来说,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为就业率直接影响学校的招生。因此,学校除了狠抓教育质量外,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就业指导 订单办学

近几年,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处于“进口受阻”,“出口不畅”的艰难境地,生源竞争日趋激烈,招生日趋艰难,但我校这几年却出现“进口旺,出口畅”的良好趋势,就读人数一年比一年好,如2002年有44个教学班,到2003年增到58个教学班,2004年又扩展到66个教学班,且这几年我校毕业生就业率均达90%以上,实现学校、用人单位与学生的“三赢”。这一方面主要是我校对就业指导工作高度重视,坚定不移地以就业为导向,瞄准社会需求,盯紧市场变化,明确办学思路和定位,改革人才培育模式,并把就业指导工作纳入了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成为职校教育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职业学校深入研究和搞好就业指导工作已势在必行,尤其在新形势下就业指导工作应有新的内涵。那么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如何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呢?下面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多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就业意识

入学前,我校纷纷到各初中学校向学生介绍学校的概况,以及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就业方向;介绍各专业发展前景和社会需求情况;介绍往届毕业生就业状况、优秀毕业生事迹,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激发其学习、就业的兴趣和积极性。入学后。学校又制定行之有效的就业指导工作,实施就业指导系列化教育,从学生入学到实习就业,全过程规范学生应该达到的职业要求,使学生通过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以及各种技能实习、实训,特别是通过顶岗实习,成为既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又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较强的适应社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学校还专门利用网络和黑板报两大宣传窗口开辟招生就业信息栏,及时报道职业教育的前景、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等,这些不仅是教给学生谋生的手段,更是传输一种未来职业岗位上谋求发展提高的职业信息意识,为学生走向社会开创事业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开设职业指导课是搞好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途径

职业指导的目的是使学生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社会经济、就业形势和用工制度等状况,正确认识社会、了解自我、合理选择职业,成为“四有”的合格劳动者。以上几方面决定了职业学校就业指导与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就业指导工作必须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形成一门课程,职业指导课则应是进行就业指导教育的重要途径。

职业指导课程应通过正规教学的形式,由专职教师或职业指导专家担任教学工作,全面系统地向学生传授职业知识,了解职业社会、更新职业观念、培养职业道德、进行创业教育、了解职业信息、训练求职技能。帮助学生探索自我、认识自身、了解职业世界、合理地设计自己接受教育的计划和选定未来的职业。其教学方式多种多样,除课堂教学之外,还可采取其他方式,如利用补充读物实施职业指导或利用声像资料实施职业指导,此外还有参观与访问、劳动实习等。职业指导的另一种形式是将职业指导渗透于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任课教师结合专业课程教学不仅传授具体的专门知识和技能,而且阐明这些知识与技能在职业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应用中所应遵循的各种规则。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知道这些知识与技能的运用价值,以及如何在职业领域中运用这些知识。

三、“订单教育”:为中等职业学校“就业难”找出新路

职业教育要想获得更大发展,不能只注重内部资源的优化,更要着眼于如何利用外部资源,现在,在我校的办学实践中,已不断探索与高职院校和“三产”中的那些竞争力强的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采取订单教育,学校参与企业和人员培训,企业也可成为学校的实训基地和毕业生就业市场,建立互惠互利的良性关系。“订单教育”,是我们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及时开展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它最大的好处是教育直接面向具体用人单位,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已经解决了就业问题。它不仅有利于整合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发挥职业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功能,而且还可以积极地调动学校、学生和企业的积极性,因材施教,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学校根据“订单”企业的实际需要,采取弹性学制,灵活开设课程,根据专业人士对需求的预测,确定招生专业、教学计划、课程开发、专业实习等,共同构筑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实施“宽基础、活模块、重实践”的课程组合模式。在改革中减少了专业理论课的科目,降低了学习难度,增加了实训课的时数。保证学生在校期问既学到有关的基础知识,又有一技之长,尤其能熟练掌握用工单位所需要的专门技术。学校还改变了传统的考试方法,建立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评价模式。围绕专业技能目标,制定了相应的分阶段、分项目考核办法,综合评价教育教学效果。把技能考核与技能鉴定融合在一起,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和专业对学生进行技能鉴定。使近3年毕业生的“双证书”比例达到98%以上。学校利用“订单”企业的优势,先后与浙江石梁酒业股份公司、浙江万丰奥特控股集团、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天台永贵电器有限公司、天台宾馆等30多家效益好、信誉高的企业建立了长期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直接参加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学生到联办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实现教学与企业用工“零距离”的要求。同时,学校还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为学校兼职教师,他们将最新的技术成果带到课堂。使课堂教学更加贴近企业需求,从而激活了课堂教学。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创新。

四、应重点抓好学生毕业前的就业指导工作

1.学校定期为即将毕业学生举办行业宏观形势分析报告会,使学生及时了解就业形势。培养学生利用各种信息源获取职业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掌握快速、准确地搜集各种职业信息的途径和方法;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广阔的职业领域和各职业领域现在与未来职业需求的具体信息;帮助学生筛选自己所需的职业信息和确定自己具体的求职目标。

2.充分利用网络功能,建立职业教育信息资源库.收集和及时发布就业信息。2004年12月初学校把学生的求职信息在校园网、天台信息港及台州人才网三大网站刊登后,短短一个半月的时问,就收到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107条,经双向选择后录用就业实习生258人。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转变“等、靠、要”的思想,引导学生“先就业再择业”的思想,既不自暴自弃,又不好高骛远,摆正位置,树立信心,迎接就业挑战。

4.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法律、法规教育,组织学生学习国家有关社会用工制度的法令、法规和各地的具体要求。如:劳动用工制度,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法等法律知识教育,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同时,要求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必须遵守社会法律、公德,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5.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择业技巧指导。了解求职的基本过程和求职各阶段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及技巧,组织演讲、辩论、征文和社会实践等形式;培养学生学会与人交往、与人沟通,学会做人的能力,进行多种形式的求职模拟训练,使学生获得具体的求职体验,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和完善自己。

6.精心组织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供需见面会,架起两者之间沟通的桥梁。从去年底至现在,学校已组织各种规模的人才招聘会达15次,双方达成意向的有89人。

五、做好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和继续服务

学生就业后,学校要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建立完善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档案。不仅可以为毕业生提供继续教育服务。帮助学生解决专业技术难题。为毕业崖流动提供就业信息,同时还可以通过信息反馈及时了解各用人单位的一些需求,为即将毕业的学生就业提供最直接的信息。通过跟踪调查,可以了解优秀毕业生的事迹。为宣传学校提供最有力的佐证。

总之,职业学校搞好就业指导工作,已成为职校教育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需要通过国家成立学校职业指导服务机构,学校设置专门课程,学科职业指导渗透,校内专职教师咨询,校企合作等有效途径,形成国家、社会、学校、企业、家庭五位一体的网络化教育工作格局。同时还应建立和完善学校就业指导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细则,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第二篇: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论文

【摘 要】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是高职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通过对“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实现对接与互动,课程设计突出知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学模式推行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双元制”的研究探索,目的是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使之成为市场需要的、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劳动者或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社会服务。

【关键词】就业 推进 高职教育 改革 思考

当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转型,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也正在由“供给导向”逐渐向“需求导向”转化。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越来越成为高职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的内容很多,涉及社会观念、教学理念、体制机制等诸多方面,本文重点围绕高职院校如何瞄准社会需求搞好专业设置、课程设计和教学模式改革提出如下三点思考。

一、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实现对接与互动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改革,目的就是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而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又是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的关键环节,因此,专业设置能否与社会需求实现对接与互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改革的成效。就业导向赋予高职教育很强的市场特征,正如能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的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一样,能不断培养出社会急需的、抢手的人才的学校才有发展潜力和光明的前景。从这个意义上讲,哪个学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对接的好,并能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适时做出调整和组合,这样的学校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取主动,不断开拓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1.专业设置应当瞄准社会需求

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是高职院校设置专业时必须考虑的一个关键问题。这里涵盖两个方面:一是当前市场缺什么样的人才,是现实需要问题;二是未来几年内,市场将需要哪些类型的人才,这是需求趋势问题。这两个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市场特征,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过程,把握起来,难度较大。正是因为如此,高职院校在规划设置专业时,对自身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大环境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和认识。具体讲,从宏观层面上:需要对世界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从中观层面:需要对国家特别是学校所在地区的产业规划和布局进行深入研究。从微观层面,需要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发展现状、发展方向和用人趋向。只有准确把握了这三个层面,才能做到审视现实、前沿研究、全面规划,实现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对接与互动。

2.专业设置要突出行业特征

在设置专业前必须综合考虑社会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劳动力结构,认真进行行业的分析,然后再确定专业课程体系以及所开设课程的性质和内容,专业理论知识也应根据职业和岗位的需要系统化。可以考虑由行业主管部门参与专业设置方案的制定,面向行业设置和按行业归类;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应根据市场的需求来颁布高等职业教育的指导性专业目录。

3.专业设置要适应市场需求的多变性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产业结构变化迅速,职业岗位不断更新。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必须“适应市场需求”,不仅要适应当前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行业的需要,还要密切关注由于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技术结构的不断升级而带来的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多变性和人才效益获得的急切性等特征。根据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积极开发一些“超前性”的专业,以满足社会对职业人才的未来需求。当然,专业调整不能草率、盲目、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否则,将难于培育名专业、名教师,难于保证教学质量,同时还会造成人、财、物的巨大浪费。

4.专业设置要适应市场需求的多样性

科学技术日趋综合化的趋势,使职业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往往不仅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一些综合性的问题,因此,高职教育要针对职业岗位群设置专业,拓宽专业口径,增强覆盖面,形成“一专多能”效应,以适应科学技术日趋综合化的趋势,利于学生就业和学校持续发展。

二、课程设计——突出知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设计,不应再单纯地强调专业知识、专业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应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突出知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1.根据市场需求,优化课程结构

高职院校课程结构优化的重点应当是构建以满足社会需求为依托的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和市场的变化,特别是生产技术呈复合化的趋势,可将课程分类组织成若干模块,进行课程的重组和调整,对课程进行科学、合理、有机地综合。结合社会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结构的不断升级,不断调整和充实课程内容,充分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体现实用性和先进性。由于社会需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所以,高职院校的课程优化也是一个不断变化更新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才能及时培养学生掌握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使毕业生始终具有上手快、适应性强等职业特点。

2.围绕“应用”设计好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

按市场需求的发展变化对基础课与专业课和实践课的课程设置及时地进行调整、补充、修订乃至更新。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现代内容和传统内容、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关系,认真研究各类课程之间的结构、比例和权重,以满足学生从业和个性发展的需要。

3.紧密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设计学生人文素质课程

学生从学校进入社会,将面对的是丰富的、多元的、复杂的文化环境,如果学生社会适应力比较差,就会直接影响高等职业院校的社会认可度,最终高等职业教育的活力就难以维持。所以,高职院校要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顺利对接,除了围绕“技术应用能力”设计好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外,应当高度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但是,从高职院校实际情况看,不可能开设系统全面的人文素质课程。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在课程设计时,应充分考虑高职教育的特点,可重点设置能够显在地作用于学生的人文能力的培训课程,这种课程的设置主要是通过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引导来强化习惯的养成直至影响到内在精神世界的变化。除此之外,考虑到高职教育课时的局限性,更多的是把学生人文能力实训实践与专业技能实训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其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特别要注意在专业技能实训实践中融入人文能力养成。这样由外而内达到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

三、教学模式——推行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双元制”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要求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市场需要的、抢手的、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劳动者或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而不是那些基础知识扎实但毕业后仍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培训和再教育之后才能胜任工作的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在教学模式上应该尽快实现两个转变:一是由过去的以学科为中心,片面追求理论系统性、完整性的教学模式,向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本位,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模式转变。二是由注重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向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教学模式转变。笔者认为:要实现这两个转变,关键要抓好以下二个方面:

1.实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实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就必须改变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个板擦包打天下的状况,一方面要在校内创造“仿真”环境,对学生进行专业基础技能训练、专业技术技能训练、专业综合技能训练;另一方面要组织学生深入到实践一线,通过岗位实训,提高其从事相关岗位群的实际工作能力。与此同时要聘请部分职业经理、总工程师担任学生实验、实习、实践的指导顾问。同时,还要更多地引进多媒体技术,嫁接改造现有的教学手段,坚持以图代文,图文并茂,边讲边学,增加学生的感知认识和学习的立体感、动态感。为适应教学模式的转变,高职院校应当重视与真实职业情境直接相关的学习场所的创建,结合学校实际加强校内实训室、实习基地包括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有条件的学校要尽可能做到:从实训设备、实训工具到现场工况都按照实际的职业情境不经过加工而直接使用,把学习情境塑造成“现场实践”的“真实存在”的状态,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提高技能,增长知识。

2.大力推动产学研结合,建立行业、企业与学校紧密合作的运行机制

紧密依托行业和企业,共同建立行业、企业与学校紧密合作的运行机制,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对接的重要途径。高等职业教育走产学结合的道路,这是一些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能否真正办出高职特色的关键所在。行业、企业和学校合作的模式很多,从行业和企业看:行业和企业可按自愿原则向高职院校注入资金,派出人员参与学校管理和重大事项决策,与学校共同把握办学方向;可向学校提出人才需求的规模与条件,进行订单式培养,参与制定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另外,企业还可以委托学校帮助培训员工,节省培训时间、场地、师资和费用。从学校看:与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借助企业实力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技术,邀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作学校的兼职教师,帮助学校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这种合作或共建,对企业和职业技术学院是互补的,能达到企业和院校的双赢。

从某种意义上讲,高职院校与企业和行业的合作,实际上是一种市场运作行为,是对人才市场、就业市场的一个深度挖掘,因此,加强学校与企业、行业的沟通与联系非常重要,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高职院校加强对国内企业特别是地区企业的现状、发展趋势、用人趋向等方面的研究非常重要,了解对方所需,主动上门推销自己,当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应主动服务,搞好牵线搭桥,推动企业与学校的联合。

参考文献:

[1]侯静,王庭宽.谈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教育与职业,2006,24.[2]易兰华.高职教育功能与价值的内涵及特征研究.职教论坛,2005,31.[3]刘振华,高书岐.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之我见.中国科技信息,2006,2.[4]马庆发.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本土化思考.职教论坛,2007,1.[5]武怀军.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对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改革的启示.职教论坛,2005,21.[6]张喜春,戚文革,关键.高职新“2+1”教育模式探究.教育与职业,2006,33.

第三篇:坚持就业导向 着力培养高素质银领人才论文

论文摘要:指出“以就业为导向”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从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人文教学与技术教育的融合等方面对如何培养高素质的银领人才进行了阐述,指出必须更新教育理念,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产学合作,职业素质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这不仅体现了职业技术教育的本质特征,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还是把高等职业院校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院校,实现自身发展的希望之路。

1“以就业为导向”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属于第5级(高等教育)B类(职业耖育)教育。5B学制一般为2年--8年,“是面向实际的、适应具体职业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行业或某类职业、行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有一技之长、能胜任技术应用和智能操作等高技能职业岗位的“银领”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为,接受完高等职业教育的大部分学生要直接进入劳动市场就业,而不是升学或毕业后再进行培训、再教育才能胜任工作。

所以,就业教育或“以就业为导向”应该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定位。“学校的声誉和生命力,归根结底是要靠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与实力,要靠毕业生就业和创业后做出的成绩”。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主要就是要看“学校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符合社会、学生需要和国家规定的程度,学校实际工作状态符合学校确定的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的程度和学校人才培养结果(毕业生)符合学校确定的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的程度”。就其核心内容而言,就是看毕业生的质量满足社会及受教育者需求的程度。

在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今天,在当前高校新生录取工作仍实行按分数段、分批次进行的前提下,尽管作为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有各种抱怨学生“基本素质”不够“好”的理由,但人们至少在理念上要端正两点认识:

1)高等职业教育应坚持以“社会本位”为基础,兼顾“学生本位”的现代教育价值观。

2)每个毕业生都要求达到教育质量标准,但教育目的却不一定,没有达到预期教育目的的个人并不能说他没达到教育质量标准。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目标的实现

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部门有着天然密切的联系,以产学合作教育形式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能更有效地实现培养目标,并能更进一步促进办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因此,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高等职业院校要在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校企合作、产学结合能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在教育观念、办学体制、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方法等多方面的创新,从而促进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的实现。

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提出在专业开发、教学改革、学术研究、人才资源共享、毕业生供需、社会实践、勤工俭学等方面形成全方位的校企联合办学体制和机制。已建立了涵盖多数专业教学计划、教材规定的实验项目和实训条件的校内实验、实训室(工场),能接纳近80个实验项目训练和100余个实训项目训练。并依托优势专业兴办产业成立了“建筑规划设计院”等6个融教学、实习、实训、技术开发服务和生产经营为一体的产业实体。还先后与56个大中型建筑、建材工业企业、房地产经营企业等建立了产学研合作体系,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立比较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推行了“双证”制度,逐步完善了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3 促进人文教育与技术教育的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单纯针对特定职业岗位的专业业务素质,而应着眼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培养他们具有较强的综合职业素质。深刻认识:大学的真正使命是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并随之带来社会的和谐发展(英国教育家纽曼)。职业教育的目的是: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黄炎培)。综合职业素质是指作为一个人格健全的职业人所应该具备的思想品德素质、基本文化素质、专业知识素质、专业能力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而专业业务素质则是指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活动所必备的素质,包括职业精神与态度、职业知识与能力。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就是要促进人文素质教育与技术素质教育的融合。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做人。着重培养学生具备人格自尊、行为自律、学习自主、生活自理的行为能力;具有自信心、责任感、竞争力、合作情、创新劲等意志品质;能够正确对待“自然、社会、他人和自己”。使他们“对自己国家、民族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宗教法律等有足够的认识;对现代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和谐社会的建构和精神的追求有充分的了解;对不断出现的社会现象和新兴事物有客观分析的习惯和正确敏锐的审辨能力;有一定的哲学、文学和艺术的修养。”

技术素质(知识、技能和能力)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做事。深化以课程改革为重点的教学改革,教学内容应够用、适度,以满足职业岗位要求的知识、能力为目标;教学方法、手段应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强调新技术的运用,强调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以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双证”并重来制定考试制度,从“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来综合地评价学生。考核标准要客观、公正,考核办法要科学、多样,要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既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要发现学生的应变、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不单纯针对职业岗位,而扩展到增强对岗位变化和职业转变的适应性,并着眼于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

该学院在实践中初步构建了突出专业能力、兼顾人文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专业课程按照职业岗位的需要量身打造,并明确规定职业道德、专业伦理和节能降耗、善待环境等要求。在专业(技术)教育中加强人文精神的教育。让学生认识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技术与人的关系,克服技术至上的观点,提倡技术中的人文精神,懂得技术是为人服务的,在技术服务中要渗透对人的关怀。

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公益活动及生产实践、课余科技和文化活动,使学生了解社会、扩展知识、增长才干、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

教育的作用是培养人,人的素质反映了教育的成败。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有特色的高等教育类型,无疑既要把学生培养成能胜任某种职业的职业人,更要使他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能否培养出引领中国产业发展的新人,关键是能否创立起技术与人文兼融的高职教育文化,培养的人才能否真正在职业技能、文化素养、心理素质、职业道德、创业能力、人文修养等方面体现出职业素质的全面提升。因此,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坚持“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促进人文教育与技术教育的结合;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第四篇:坚持普法教育治理并举推进建设事业健康发展

坚持普法教育治理并举推进建设事业健康发展

杞县住建局作为县政府的重要组成部门,既是一个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也是一个行政执法单位,还是一个窗口行业,肩负着全县城县规划、建设和住房管理的重任,肩负着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促进建设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任。2006年以来,我们从确立法制理念,提高法律素养,规范执法行为入手,坚持普法教育治理并举,以法制宣传教育为基础,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加大依法治理力度,立足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建一流队伍、树一流形象、创一流业绩的指导思想,不断开启建设新视野,不断丰富建设事业新内涵,不断开创建设工作新局面,使杞县建设事业逐步纳入健康运行的法制轨道,有力地保障了杞建设事业健康发展。

一、坚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城乡建设法制环境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是一项基础性、治本性工作。我们坚持把法制宣传教育贯穿于建设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加强普法工作,健全普法制度,落实普法任务。

一是建立了普法机构。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局党组成员及局属各单位负责人参加的“五五”普法领导组,基本形成了由正职亲自抓、副职配合抓、办事机构具体抓的普法工作新的格局,确保了建设行业普法任务的组织落实,为建设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1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二是制定了普法规划。根据依法治县领导组和省建设厅关于“五五”普法的总体安排部署,制定出台了《杞县建设系统教育培训管理暂行规定》、《杞县建设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建工作的第五个五年规划》,使建设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在普法规划要点的指导下,按层次、有重点、分步骤地有效落实。

三是积极开展了多形式、多层次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1)积极参加省、市、县组织的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对建设系统100余名执法人员进行了培训。通过培训考试,有105人领取了省法制办颁发的行政执法证件;(2)组织了全县建设系统300余名干部职工参加了 “五五”普法考试,及格率达100%;(3)先后组织了全系统6批100余名建设行政执法人员赴省及全国各地进行城乡规划、拆迁等各类培训班学习,不断提升建设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和执法水平;(4)开辟了《城市风景线》专题电视栏目,、《金杞大地》报纸、《杞县网》城市建设专栏大力地不断地从不同的角度对建设系统行政执法工作进行宣传,逐步引导广大县民参与、理解、支持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是突出了重点对象的普法教育。对领导干部和行政执法人员抓严,重点是提高了领导干部和行政执法人员学法的计划性、系统性和规范性。在县政府组织的“五五”普法培训中,领导干部和行政执法人员的考试合格率达100%。我们根据具体实际,购买了“五五”要求的普法教材,做到了科级以上干部与在编、在岗职

工人手一本。由法制宣传股牵头还集中对100余名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两期普法知识考试。

五是积极参与全国法治宣传日活动。2006年以来每年的12月4日的全国法治宣传日,我们都按照县政府的部署组织普法宣传日活动,由局法制宣传股牵头,从相关部门抽调人员和车辆参加了法制宣传活动,悬挂了横幅标语,设立了法律咨询点。发放资料3万余份。

二、严格行政执法,强化执法监督,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一是明确了执法依据。通过认真对建设法律、法规、规章和条例等疏理,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涉及房地产县场,建筑县场、燃气、用水、公共效能等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方方面面的建设行政执法范围和依据,编制了《杞县建设局行政执法责任制材料汇编》。二是健全了配套制度。依据建设法律法规等制定了《杞县建设局行政执法程序》,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实施程序和流程图,制定了《杞县建设局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杞县建设局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制度》、《杞县建设局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制度》、《杞县建设局行政执法人员学习、培训、考核及执法证件管理制度》等建设行政执法相关制度。

三是加强执法监督,提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首先加强了建设系统内部监督,成立了建设行政案件的执法监督领导组,其次,积极向人大、政协等上级机关主动报告行政执法工作,认真接受从

大、政协代表的意见,强化了行风建设,真正搭建了政府与县民沟通的桥梁与纽带,受到了广大居民的一致好评。

四是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加大政务公开力度。2006年以来,我们对各类行政审批项目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清理,精简了约32%.所有建设行政审批项目全部纳入杞县政务大厅办理,实行“一个窗口对外”,建立了规范、透明、公开、便利的行政许可运作机制,确保了行政审批依据充分、程序规范。为了把建设政务公开、办事公开进一步系统化,我们编印了《杞县建设行政许可作业指导书》,进一步明确了每项行政许可的依据、范围、条件、办理时限及流程。

建设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使建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法制观念明显增强,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各项工作运作规范,富有成效,营造了建设行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连续五年获得县政府及上级业务部门的肯定,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得益于市建委的精心指导与帮助,得益于建设系统干部职工的全力支持与配合。虽然我们在法制宣传教育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我们深知,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建设法制宣传教育的道路还很长,任务还很重,我们决心在市住建局和县政府的领导下,不断开启建设新视野,不断丰富建设事业新内涵,不断开创建设工作新局面,努力推进建设事业朝着更加规范有序的轨道健康发展。

二○一一年三月二十五日

第五篇:××坚持五个导向,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坚持五个导向,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也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工业化需要借助规模经济和集聚效应,引起产业的聚集、人口的集中,推动服务业、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部门的发展,使得城镇化水平提高。反过来,与城镇化水平提高相伴而来的产业集聚和人口、人才、创意的集中,以及更有效率的公共产品供给,又为促进创业和创新活动打造良好平台,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从而提高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共享性。城镇化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互为因果。××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解放思想,不断优化××发展思路和发展举措,将“三化三区”上升为发展战略。其中将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作为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作为推动三区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正在坚持五个导向,走着一条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一)坚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的推动成效,归根结底取决于能否做到以人为核心。具体而言,就是城镇化成功与否要以城乡居民能否成为城镇化的积极参与者和真正受益者。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型城镇化也是“城乡一体化”的另一种表述,是实现城乡居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途径之一。××县委、县政府高屋建瓴,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落实以人为核心,坚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眼、着力。

一是着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显著改善,城乡之间的均等化程度明显提升。但是,因为二元社会结构长期存在,城乡之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上的差距仍然存在,并且在某种程度上比城乡之间在收入水平上的差距更大。因此,更加注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一方面,把新增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上,提高农村居民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另一方面,让进城农民工及其家庭真正融入城市,享受同等的社会保障、义务教育、保障性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为此,××近来年,在学校、医院、排水、排污、垃圾处理、城市公园绿地、停车场、集贸市场、公厕城镇公共设施配套建设的资金超过50个亿。建立了惠及进城农民工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在园区企业工作三年以上的农民工,可享受保障性住房政策。在大胜关山工业园、小池临港产业园周边建设农民工公寓。并逐步建立农民工住房公积金制度,让有条件的农民工可以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并可以支付房租。

二是着力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目前我国56%的城镇化率,我县2016年城镇化率42.21%,是按常住人口统计的,包含尚未获得城镇户口及未享受同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农民工群体。为了使城镇化推进方向和指标真正体现以人为核心。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即从2013年的36%提高到2020年的45%。××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农民工市民化,作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最有效手段和最终体现。建立起了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制度,以合法固定住所和相对稳定的职业或合法生活来源为基本落户条件,改革户口迁移审批制度,简化户口审批手续。加快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与户籍管理相关的配套制度改革建设。积极在小池开展一元化户籍管理试点,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等户口质划分,实行统一的计生、医疗、就学、保障房、养老保险、退伍安置、事故理赔等政策,实现户籍管理与附属功能脱钩。

(二)坚持推进“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化。按照城乡发展一体化要求,××着力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改革破除城乡分割的体制机制障碍,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不断增强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缩小城乡差距和工农差距,构建城市与农村和谐相融的现代城乡形态。

一是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牢固树立全域规划理念,将全县1701平方公里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全域规划。合理安排城市发展空间、村落居住空间、农田保护空间、生态涵养空间布局和公共基础设施配置。统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综合考虑山区、平原、湖区特点和县、乡、村三级建设布点,完善城镇体系规划,优化空间布局。

××县明晰了“一区两带”总体布局。统筹重点区域,特色集镇、美丽乡村三个梯度结构,推进城镇之间由点状孤立发展向片带组国发展转变。构建以县城为核心的产城融合示范区。发挥县城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县城与濯港、杉木同城化发展,向东拓展城市生活空间,向西拓展产业空间;强化独山、下新与县城之间的互补发展,构筑都市休闲农业和水乡生态旅游板块。构建以小池为引擎的滨江城镇示范带。依托长江岸线和沿江一级公路,推进分路、刘佐与小池同城化发展,建设小池产业配套协作区和城市功能疏解区;推动蔡山、新开与小池互补发展,建设滨江特色新镇;发挥孔垄工业优势和水乡特色,打造纺织工业重镇和水乡风情古镇。构建以五祖为重点的北部旅游城镇带。推进五祖镇区、景区一体建设,打造国家级旅游名镇。支持大河建设省级旅游名镇。支持柳林、停前、苦竹发挥人文生态优势,建设禅乡特色旅游小镇。加快完善链接“一区两带”的交通廊道、经济廊道和旅游廊道,实现城镇之间互联互通。

二是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坚持市场主体、政府主导,推进政府投资与社会投资合作,积极探PPP模式,推进城镇交通、通信、供水、供电、供气、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覆盖,强化城乡基础设施连接,提高城镇综合承载力。县城围绕建设现代化县域中心城市的定位,按照“提质改造老城区,配套完善滨河新区,建设城南新区、高铁站区,提升经济开发区”的思路,实施“双十工程”(城区拓展10平方公里,开发区新建成10平方公里)。加强地下和地上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海锦城市。其他建制镇按照“特色、精美、宜居”的原则,按照基础设施城市化、服务设施社区化的要求,实施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危桥改造、饮水安全、山区“五小水利”,农村清洁能源、农村环境整治,农村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农村电网升级改造等工程。

三是推进城乡管理一体化。在创新管理机制,提升城镇管理水平上,××县推进全员化管理。倡导人民城镇人民管,坚持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积极开展省级文明城市和国家级卫生城、园林城创建,实现城镇共治共管,共建共享,推进规范化管理。建立产“多规合一”规划体系,坚持一张蓝图建到底,管到底。全面加强城镇“五线”管理,严查重处“三违”行为。构建“服务为先,重心下移,综合执法,权责明晰,文明规范”的城镇管理体制机制。推进数字化管理。完善网格化管理,完善数字城管平台,加快智慧城管的全面应用,提升城镇管理精细化水平。

(三)坚持推进“产城融合”的新型城镇化。“产业是民生之本,老百姓不管是进城还是留在当地,都必须有活干,因此产业发展是城镇化的根本动力,也是新型城镇化的基础和内在要求。近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呈现出加快推进的势头。但是,××的城镇化率目前比全国、全省仍低十几个百分点,这在宏观层面上反映出××城镇化所依赖的产业发展还很不够。推进城镇化与产业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这既符合城镇化的自身要求,也是××城镇中观发展的必然趋势。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集约用地、园城一体,综合考虑产业园区经济产出、人口承载、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匹配协调,将产业功能、城市功能、生态功能融为一体,实现产城融合发展。未来五年,我县要实现10万人进城的目标,必须做大做强城镇的产业,提高城镇吸纳转移农民就业和落户的能力,实现城市与产业共生、生活与就业并存。

一是推动城市空间与产业空间高度契合,推进城区与景区的融合。加强园区、景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配套建设,引导产业向园区、景区集聚。推进工业园区化、园区城镇化,率先把大胜关山工业园打造成产城融合的示范区,力争未来五年新增产业工人1.5万人以上。小池未来五年重点发展产业,尤其是发展工业,推进产城一体发展,力争新增产业工人3万人以上。二是坚持产业为基础、就业为根本、培育发展各具特色的小城镇产业体系,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使农业转移人口进得来、落得住、转得出。调整产业空间布局,北部山地生态经济区,包括县域北部柳林、停前、五祖、苦林、大河等乡镇,以现有旅游资源为基础,打造特色旅游、生态旅游产业,同时要重点扶持具有山区特色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使旅游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相互补充。中部丘陵综合经济区,包括××县城、濯港、杉木、独山、下新等乡镇,以高效种植业为基础,以大胜关山工业园、独山砖都工业园、杉木陶瓷工业园为核心,以××戏文化旅游、湿地湖泊生态旅游为特色,形成三产协调发展的产业经济区。南部临江经济区,包括小池、刘佐、新开、孔垄、蔡山、龙感湖等乡镇。以临港产业为主体,以民俗文化、特色文化、湿地湖泊生态旅游为补充,以高效种植业为基础的临港产业经济区。

三是充分发挥工业作为产城融合最强粘合剂的作用,借助“四大行动”引进企业和项目,做大工业经济,为城区发展提供规模、财源、人口支撑。

四是充分发挥特色农业,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立现化农业产业体系,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促进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五是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提升服务业层次和水平。

(四)坚持推进“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当前我国正处于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产业及人口的聚集,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改善人民生活的同时,也带来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提出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的理念。××县将推进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通过生态文明建设,优化空间格局、调整产业结构、转变消费方式,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通过推进城镇化,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融入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一是全面推进建筑节能。全面执行国家和省新颁布的节能设计标准,推进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实施。逐步扩大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标准执行范围,城区率先实行65%低能耗建筑,到2019年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执行。以机关办公建筑和高能耗大型公共建筑为重点,开展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 建立和完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化运作机制。进一步扩大我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模,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示范工程,推广应用绿色建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加快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建设,选择重点用能建筑,分期分批实行分项计量与动态监测。推动节能建材产业化基地建设,引导新型墙材和保温材料的升级换代。开发研制高强度预拌商品混凝土,在乡村大力推广散装水泥的应用。全县新型墙材应用率达98%以上,城区商品混凝土使用率达到100%,其他乡镇商品混凝土使用率达到60%,散装水泥年使用量达到20万吨,散装水泥使用率达到80%以上。

二是大力开展减排治污。快速推进城区“一干四支”水系治理工程,完善城区排水体系,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彻底解决县河水文环境日益恶化的问题。计划启动城区排水(雨水)防涝工程,建设和改造排水管渠215.9公里,完成内河水系综合整治26.8平方公里。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和污泥处置设施的建设,推进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提高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计划启动城区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和滨河新区污水管网建设工程,改造污水管网22.7公里,铺设主支线污水管网20公里。启动污泥处置综合利用项目和污水深度处理及中水回用项目,拟建一座日处理污泥30吨的污泥处置设施和一座日深度处理回用中水1.5万吨处理设施。到2020年,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0%,污泥处理处置率达到100%,各乡镇污水处理率达到70%。

三是广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城区治理“三大行动”,与旧城改造相结合,推动城市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工作,加快安置区建设,优化市民人居环境。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整治设施不配套、功能环境差的旧城区、旧居民小区,改善背街小巷道路硬件设施和环境面貌,着力提升城市形象。农村村庄环境整治要以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为契机,以建设宜居村庄为目标,严格生态保护,加强水环境治理,实施绿化工程,完善道路、沼气、供电、供水配套设施,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四是加快城镇园林绿化建设。按照规划,构建城镇整体绿色生态网络,建立城市园林绿化数字化信息库,对已规划和建成的绿地全部实现绿线控制管理。重点加大各类公园建设力度,积极推进“立体绿化”及“林荫停车场”建设,提高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规划到2017年,完成城东公园、城南公园、城西公园、城北公园及马尾山森林公园建设,同时配套完成15个街头小游园绿化;到2020年,完成合九线及园区生态防护林建设,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绿地率达到3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深入开展国家级园林县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城镇绿化建设和管理水平。

(五)坚持推进“人文特色”的新型城镇化

一是坚持文化传承创新,注重人文城镇建设,打造农村新型社区,加快就地就近城镇化步伐。树立文化造镇的理念,将传统文化元素、文化脉络纳入城镇规划与建设,打造蔡山梅园文化小镇、下新渔乡文化小镇等一批特色乡镇。打造××戏艺术节,传播戏曲文化,把××戏文化渗透入城市建设和文化旅游中。挖掘××挑花艺术,开拓挑花艺术市场,形成特有、特色的挑花艺术品。要深入挖掘地方禅宗文化、××戏文化、红色文化特色,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的保护。按照生活宜居、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要求,注意融合当地传统风貌和历史人文特色,抓好美丽乡村试点工作,推进宜居村庄示范项目建设。

二是突出发展禅宗文化旅游业,加快中国禅文化旅游区建设,主动融入区域旅游体系。以禅宗文化引领,整合县域北部旅游资源,包括自然生态资源、湿地资源、文化艺术资源等发展文化休闲旅游,打造鄂皖禅文化精品线路。

三是大力推广“禅风水韵,吴楚乡情”建筑风格。“禅风水韵,吴楚乡情”的建筑风格在融合鄂赣皖三省建筑风格基础上,结合荆楚派“高台基、深出檐、美山墙、巧构造、精装饰”等建筑元素,深入挖掘能充份体现××人文特点的建筑元素。我县全域范围内所有新建的民居等建筑必须统一建设为“禅风水韵,吴楚乡情”建筑风格;逐步在全域范围内进行“禅风水韵,吴楚乡情”建筑风格的修缮和改造。县城区的重点实施区域为临街集中区、安置区、要进行改造的棚户区和公建房屋。各乡镇的重点实施区域为镇域街区、集中安置区和中心村。全县总体分为北部山区、沿湖地区和沿江地区等三个区域进行规划设计,每一个区域设计一套符合实际的色调与“禅风水韵,吴楚乡情”风格的建筑元素。改造要注意规模适当,保持整体美观,不提倡插花式改造。采取“政府引导,乡镇主导,农户主体”,“财政补一点,乡镇筹一点,建房户自筹一点”的总体思路,同时将“禅风水韵,吴楚乡情”风格建筑推广与我县新建项目、美丽乡村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和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相结合,力争通过3-5年,在全县打造出一批具有××特色的建筑风格的美丽乡村,不断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努力把××建成文化底蕴厚重,特色鲜明,环境优美,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和幸福家园。

四是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实施宽带城市、无线城市等重大工程,推动光纤入户和网络宽带光纤化改造升级,加快建设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网络,实现主要公共场所无线局域网全覆盖。发展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拓展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数字城管平台全覆盖,提升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启动建设智能终端物流平台,大力发展智能终端产业和电子商务。

下载坚持就业导向推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坚持就业导向推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职业教育中行动导向教学法初探教育论文

    摘要:“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是将实践的重要性提到首位,特别重视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中获得的直接经验,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目标为:在实训车间能胜......

    试析中等职业教育就业指导工作论文

    【论文关键词】职业;就业;指导【论文摘要】培养合格的职业技术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求是职业学校的职责,各个学校除了狠抓教育质量外,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培......

    坚持正确用人导向

    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对于选准用好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具有决定性作用。《决定》强调,坚持正确用人导向,使选拔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理论探索(精选)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理论探索 石伟平,徐国庆(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0062) 作者简介: 石伟平(1957—),男,华东师范大学职成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徐国庆(1971一)......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育论文

    摘要:我国素质教育明确强调,老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必须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立足点和核心,保证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后真正地走向社会岗位,发挥个人的作用。在这样的现实条......

    关于突出就业导向深化课程改革论文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就业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大量需求,职业教育的发展形势越来越好。作为职业教育烹饪专业的教师,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为社会培......

    职业教育岗位导向下岗位直通浅析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尤其是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就邮政通信行业而言,传统用邮方式锐减。邮政业务岗位人员生产人员大量转岗。加之本科院校职业化转型发展和普通高职教育......

    高职就业导向分析

    高职就业导向分析 根据教育部高教司的委托,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于2003年12月10日至2004年1月10日对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570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