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因势利导论文

时间:2019-05-15 11:01: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物理教学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因势利导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物理教学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因势利导论文》。

第一篇:物理教学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因势利导论文

初中学生是从童年期向青年期发展的过渡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转变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半幼稚和半成熟、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冲动性等各种矛盾互相交错。随着身体发育成熟,在心理、生理、社会影响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生理上的变化而引起心理上的巨大变化,一方面在心理的发展已经具有很多成熟期的特点,另一方面又有许多儿童期的特点,在智力上能够学习一些比较系统的科学知识,理解一些理论问题,但是看事物不全面,很不深刻,对学习任务开始能够比较自觉的完成,但自我监督的能力还不很足。有参与集体活动和社会生活的主动性,但还不能像一个独立的社会成员那样自觉控制自己的情感和支配自己和行动,在意志方面中学生的特点是常立志而志无常,果断与轻率同时存在,对人对事富有热情,但持久力差,易冲动不稳定。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以新知识,新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上,首先内容要新,信息量要大。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的不断更新,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必须不断关注知识的发展更新自己的知识。我在教学中引入科技方面的知识:如介绍纳米技术,蓝牙技术的应用给人类带来的好处来激发学生们学习热情;在压强教学时向学生讲解飞机升空的原理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把科研方面的新动态纳入日常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方法上也要新。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章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学校提供的挂图,投影仪,电视机等教学设备,并把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课堂。现代教育技术,能给学生能新奇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现代教育技术容易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难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巩固。把多媒体计算机应用于教学过程,学生的手、脑、眼、耳并用,不仅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在教学中有许多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不易在通常教学条件下获得,通过模拟向学生再现这些物理现象和过程,提供学习直接经验及被研究环境相互作用的机会,对学习物理是一个很大的帮助。如《电流的形成》一节的教学,对于电流的形成,学生看不见,虽有水流作比较,但水流在管中,学生也不易见,用自制的课件演示电荷在导线中的定向运动,把学生看不见的东西展现在他们眼前,直观,形象。又如《声的利用》一节的教学中,需要大量事例来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声可以传递能量,由于书上的事例有限,学生可以获取知识的渠道又很少,为上好这一节内容,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网上找了大量的资料,如利用超声波检查身体的原理,利用超大型声波探测工业模具,用声波来探测地震等相关知识,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在教学中还运用了大量的视频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如介绍电话的发展史,电话交换机的作用,电磁继电器的原理等内容,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运用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一种染有情绪色彩的探索事物或获得知识的认识倾向,少年要了解各种问题,他们要自己动手去做,凡是新鲜的事物都会引起他们的好奇。一个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人对新奇事物总主动进行探索,提出各种怪问题,寻求问题的答案,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初中学生的兴趣选择性增强,兴趣点分化,不稳定,不成熟。他们喜欢什么,怎样进行活动,都是由能否满足认识上的需要和活动的要求产生的,当某一门学科不能符合学生认识上的需要,他们的兴趣就会转向另一门学科。为使学生有稳定的兴趣,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他们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如《压强与沸点》一节的教学中,学生只知道给水加热,会使水沸腾,却并不知道降低压强也能使水沸腾。在授课过程中,安排了这样一个实验:把一个因停止加热而停止沸腾的装水烧瓶倒置,当给烧瓶底部浇冷水时,烧瓶内的水又重新开始沸腾。在浇水这前,学生做了种种猜想:有人认为,水不会有变化;还有人认为,烧瓶会炸等。当看见水又重新沸腾后都惊奇不已,强烈想知道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抓住这一时机,和学生一起分析烧瓶内发生的变化,而后得出结论,这一实验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让他们再次感到物理是有趣的。为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随后又提出问题:在制糖时如何除去糖中的水份,再次激起学生的兴趣。

3以实验引起学生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仪器、设备,有人为控制条件下,使物理现象反复再现从而进行认真观测,获取大量资料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物理规律或者是通过实验事实建立起来的,或者由已知知识推导出来的,这也还需要通过实验加以验证。生动的演示会给学生以强烈的刺激,会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也常常会带来想象不到的结果,这必然会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如《电动机》一节的教学,很多学生玩过电动机,但对其中的原理不甚清楚。为此,我先自己绕制了一个线圈放在磁铁上面给线圈通电后,学生发现线圈居然能转,觉得十分有趣,趁此机会,让学生自已制作小电动机,通过自己动手,学生感到平时身边的电器并不神秘,在这个基础上,再给学生介绍电动机的原理,学生感有物理真的是很有用的。在教学中,如何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做了许多尝试。实践说明:情感教育不仅要在课堂上体现,在课外所起的作用更甚于课堂。在课堂上情感教育体现在认可学生的主动性,鼓励他们独立解决问题,在遇到困难时给予指导,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找办法论证使别人信服。在课外,教师利用课余走近学生。有时,一句不经意的说笑就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从而消除学生心理上的陌生感,拉近彼此的距离,使学生愿意与老师交流。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这样老师更有利于了解学生的困惑,能及时给予解答。通过与学生平等的交流,增进了彼此的信任,使学生从心理上接纳老师的同时也接纳了这门学科,让学生感到无论他学和怎样,老师都在关注着他,可以逐渐增加他们学习的信心,同时也对物理学习有了兴趣。通过对学生心理的分析,不但使我们的教学能更贴近学生,同时也能使我们的教学效果大提高。在对学生心理分析过程中,还有很多方面没有做到,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希望同行们给予指正。

第二篇: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论文

摘 要:创造性思维不是笼统、空泛的,也不是高不可攀的,创造性思维应有明确的内涵和具体实在的要素。创造性思维在物理学研究中起着重大作用,物理学史表明,不论是物理概念的建立、物理定律的发现,还是物理基础理论的产生,都离不开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物理教学 创造性思维 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依据研究对象所提供的各种信息,使人们的认识打破常规、寻求变异,探求多种解决的新方案或新途径的思维方式。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思维有创新动机,向抽象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多方向发展。这对于学生分析解决复杂、综合性的物理问题,培育出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是十分有利的。

一、巧设质疑,诱发学生的创新动机

“学始于思,思始于疑。”“疑”是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由教师置疑,也可以由学生质疑,启发学生讲出自己的不同看法,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改变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维。著名物理学家韦斯科夫说过:“科学的目的是发问,问如何和为什么。”教师的作用不是只讲授知识的内容是什么,而是要启发学生主动思维,多问为什么,能提出比课本知识更深刻的问题,并着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才是我们科学素质教育的关键。学习上提不出问题,意味着学习的停止;科学上提不出问题,意味着科学的停滞。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主动给学生巧设质疑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诱发新的创新动机,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例如,在浮力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弄清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遵循什么规律,可以用学生熟悉的例子问学生:为什么木块浮在水面上而铁块沉入水底?用钢铁制成的万吨巨轮为什么可以浮在水面上?……类似这样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中出现了疑问,从而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借助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问题设计,能促使学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通过挖掘教材、设置问题,让问题在学生新的需要与原有水平之间产生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断切入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不断地缩短着学生原有水平与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二、活化概念,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抽象思维也叫逻辑思维,它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核心形态,是依靠抽象的概念、理论、数学等进行的思维,它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物理学中有许多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和接受,教学时教师应增设一些有趣的小实验进行演示或设置一些诱导的问题,使学生能形象直观地“顿悟”概念的内涵,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例如,在讲大气压问题时,教师可以做这样的一个实验:将小试管插入盛满水的大试管中,竖直倒悬于空中。当学生看到小试管不断进入大试管时,会惊讶地发出疑问:“为什么小试管不掉下来呢?”接着鼓励学生置疑猜想:“是不是水把小试管吸进去了?”“是不是有一种什么力把小试管推进去了?”当循此思考找不到答案时,再指导学生读教材、查资料,寻根究底。当学生发现是空气压力“作怪”时,一种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这样,大气压的概念自然而然地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扎根了。

三、打破“思维定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也称辐射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是思考者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全部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进行各种不同层次的思考,多触角全方位地寻求与探索新的多样性的方法及结论的放开式思维。单向思维方式只是从某一方面思考问题,按照教材固有的知识结构,从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联想到已知的定律、公式和性质,采用某一方法解决问题。按照这种方式去思考问题,就会形成“思维定式”,使学科教学仅成为单纯知识遗产的传播和前人思维方式的继承,严重制约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用发散思维去思考问题,启发学生一题多思、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等解题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方位、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同时,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这也是研究许多物理过程和结论的科学思维方法。逆向思维就是倒过来想问题,也就是把思维顺序颠倒过来,逆转时间和空间顺序,把始态与终态、条件与目标、原因与结果沿着相反思路思考问题。教学过程中适时利用逆向思维方式,确实可独辟蹊径、突破难点、化繁为简。

四、史论结合,启迪学生创新思维

物理学史不仅体现了物理学家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的运用所产生的宝贵理论成果,而且给我们留下了严谨的治学态度。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的实际,补充和传授相关的物理学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形成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而且能促进学生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和优秀品质的形成,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如用伽俐略的理想实验是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不仅指出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认识,更重要的是他将物理学的观察、实验、抽象、逻辑、想象等研究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了影响,促进了学生思维批判性这种智力因素的发展。像这些科学思维和研究方法无处不启迪着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灵感。

第三篇: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中学生正处于青年初期阶段,在此期间,生理和心理发展都已相当成熟,是学生准备走向独立生活的时期。应该说,中学生已经是“准成人”了,人生的中学时期,曾被人喻为多事的季节,心理学上谓之 “心理断乳期”,其年龄范围大体为13至18岁,属于少年期和青年早期,俗称为青春期。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显著特点是:生活和社会体验开始占主导地位;急剧而又呈弥散性的身体和激素变化对他们的心理产生重要的影响,他们渴望自己能被他人像成人一样对待;自我形象在波动摇晃;心理社会思潮常常像“巨浪”般涌现;身体发展的不一致性,会因为希望自己被同龄伙伴、异性对象和家庭成员认为正常、为人吸引的欲望而变得更加突出。

一般而言,在14~16岁之间,中学生的身体会进人生长的高峰,第二性征开始出现。这对于心理准备不充分的少男少女来说,的确影响不小。少女们为避免他人的注目,常常不惜以牺牲自我形象为代价,驼起背,畏缩着身体,穿上臃肿而又有些奇形怪状的衣服来掩饰自己的身躯,使自己的身高和胸部尽可能不为人所注意。对月经的来临,虽然有的少女会产生温暖的满足感,但也有些少女可能会感到肮脏和痛苦。少男们对自己身体变化的感觉或许不像少女们那么强烈,但有一件事是经常发生的,那就是:担心自己身体的发育会和同伴们大不一样。

由身体的迅速发育引起的心理变化之另一个方面,是中学生的成人感变得特别强烈。他们觉得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应该从父母营造的温室里走出来,独立自主地开辟新天地。如果父母要过问他们的一些事,得到的回答往往是:我的事由我自己来做,不要你管。要是父母对他们的事干涉得太多,他们对父母可能是以仇相报,或突然离家出走。在社会关系上,他们将从家庭、游戏伙伴转向同辈集体和友谊。通过这种新型的社会关系,他们希望能够从中享受到与成人一样的待遇:自由地结交朋友并分享快乐;毫无拘束地发表意见并可能得到采纳;自主地拟订计划并加以实施。

然而,中学生的自我形象并不稳定,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还在形成之中。一个中学生早晨起来面对镜子,可能自言自语说:“我应该追求……”但到了晚上又可能改成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我应该追

求……”他们卧室的墙上可能贴满自己所崇拜的某个(些)明星的照片,但也许在某一天突然间会觉得毫无意义,而将墙上的明星照片撕下来扔进垃圾桶里。一个女中学生在根本不知道将来该嫁给什么样的人的情况下,就可能构想着与某个男生的情感生活,甚至莫名其妙地为之哭泣、担忧。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完成学习任务对许多中学生来说,并非是件轻而易举的事。他们可能因学习方法和考试方法不当,或对学习内容不适应而在学习上感到困难重重。但事关前途命运的学业成绩却不得不时时挂在心上。他们对考试心存恐惧,却又必须面对。对付的办法也基本上是让自己全身心地长期进行题海大战,并以牺牲作为正常人所应有的活动和兴趣爱好为代价。其结果,个性发展经常发生扭曲,各种心理障碍频出,甚至走上自杀之路。

在心理的健康发展上,中学生之所以会表现出上述特点,除客观的外在原因外,也有其心理发展的内在必然性。埃里克森认为,青春期的主要心理任务是发展自我同一性,即意识到自己在变化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性和与别人的相似性。这就是说,处于青春期的儿童必须思考他已经掌握的所有信息,包括对自己和社会的信息,为自己确定生活策略。如果在这一时期能够做到这样,儿童就能获得自我同一性,形成一种良好的品质,即“一种不管在价值体系中是否存在矛盾,都始终忠于自己内心誓言的能力”。而自我同一性对发展儿童健康的人格是十分重要的,它有利于儿童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和个人。假若儿童在这一阶段不能获得自我同一性,就会产生角色混乱和消极自我同一性。角色混乱指个体不能正确地选择适应社会环境的生活角色。角色混乱的儿童没有形成清晰和牢固的自我同一性,不能“发现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消极自我同一性指个体形成与社会要求相背离的同一性,其所形成的社会角色是危险的,不能得到社会承认。

生理变化是心理变化的物质基础。随着生理的变化以及环境的影响、教育的作用,青少年在心理发展上就产生了许多不同的特点。青

少年时期作为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期,在心理发展方面更是错综复杂。主要表现在:

1.智力的迅速发展 青少年时期的感觉、知觉灵敏,记忆力、思维能力不断增强,逻辑抽象思维能力逐步占据主导地位。青少年逐步开始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事物,有独到见解,喜欢质疑和争论。这个时期,他们开始思考人生和世界,提出许多有关“人生目的”、“人生意义”、“生活理想”等一类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个充满矛盾的过程,所以他们常常会为此感到苦恼、迷茫、沮丧与不安。

2.自我意识增强 随着知识的积累、智力的发展以及独立安排生活道路这一客观要求的逼近,青少年的自我意识日渐成熟。他们倾心于认识自己的身心发展及其社会价值,独立地评价自己和别人,并逐渐克服评价的片面性,力求全面分析;初步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能较好地进行自我教育。

3.情绪、情感趋向成熟 青少年的情绪和情感已趋向成熟和稳定,但与成人相比,又显得动荡不稳。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办事积极、富于热情,情感易被激发,行动迅速,表现为奔放、果断。但由于生理和自我意识上的急剧变化,有时青少年的情绪、情感容易过于激动。随着智力的不断增长和社会需要,青少年慢慢地形成许多具有明确道德意识的社会情感,如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义务感、正义感和民族自豪感等,其深刻性和持久性明显提高,由于对情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提高,青少年的情感逐渐稳定。

4.意志发展的迅速 青少年在遇到困难时,往往乐于独立思考,想办法克服困难,表现出良好的主动性,不像儿童那样轻易求助于他人,同时青少年控制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也逐渐增强。此时,他们努力使自己的行为服从于原定的目的和计划,能较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行动的理智性比较强,当然有时也表现出冲动。此外,由于神经系统功能尤其是内抑制功能的发达,以及动机的深刻性和目的水平的提高,使青少年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坚韧性。他们勇于求成,凡事不肯轻易服输,即便受挫,亦不灰心。

5.言行趋于完善与成熟 言语和行为特征是表达青少年心理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青年人的词汇已很丰富,且内容日渐深刻;口语表达中的独白、语言趋于完善;书面语言表达基本成熟;内部语言已达到完全简约化的水平。这个时期的青少年要求完全摆脱成人干预,独立行事,要求社会承认他们行为的社会价值;要求两性交往、恋爱等。他们要求像成人一样地参与社会生活,但是又往往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特别是在情感受到触动的时候容易冲动。

6.性意识的发展 青少年时期第二性征的出现,意味着青少年性功能的逐渐成熟,这一变化反映在心理上会引起性意识的觉醒。青少年性意识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疏远异性阶段。青少年青春发育的初期,由于生理上急剧变化,性别发育差异,往往对性的问题感到害羞、腼腆、不安和反感,于是

在心理上和行为上表现出不愿接近异性、彼此疏远、男女界限分明、喜与同性伙伴亲密相处等现象。

②接近异性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心理的进一步成熟,青年男女之间会产生一种情感的吸引,相互怀有好感,对异性表示出关心,萌发出彼此接触的要求和愿望。

③恋爱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上的进一步成熟及社会预处理活动的全面影响,青年男女之间开始萌生爱情。他们仅把特定的异性视为自己交往的对象持续地交往,相互爱慕,进入恋爱。然而,中学生的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发展还不成熟,自控能力又比较差,加以这一阶段面临着学习和个性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作为社会规范要求和中学生的自我约束机制,必然会出来制约中学生性需求的现实性,限制其性需求的可实现程度。这对于那些性需求强烈、躁动不安的中学生来说,构成一种来自外部的压力,这种需求与约束之间的冲突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形成性心理问题。

第四篇:物理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论文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师精于灌输,疏于启发诱导,困囿于课本,追逐分数,学生缺乏提问意识.问题与怀疑总是相伴而生的,教师要留有让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在观察、交流中主动怀疑,继而提出问题.学生只有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向课本质疑,向老师质疑,才能激起探索性思维,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一、影响学生提问能力的主要因素

提问能力,是学生根据原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借助于观察、思考、发现新的事物、知识与原有的认知经验产生矛盾,将现象、过程内化为问题,并用语言表述出来的一种能力.由于诸方面的问题,学生的提问能力逐步缺失.

1.应试教育理念影响.“考,教师的法宝;分,学生的命根”.现代的人才选拔制度在彰显公平的同时,也导致应试教育的盛行.教师以机械训练、枯燥记忆提高学生的考分,同时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依赖于课本、教师,不再思考、不再怀疑,逐步失去了问题意识.

2.教师问题意识缺乏.传统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教师习惯于“师讲生听、师问生答”,学生按照教师的预设思路逐个解决问题,问题一经提出,学生回答越快越好,学生根本没有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以教师的“问”替代了学生的“思”,更容不得学生提出质疑,学生沦为接受知识的容器.

3.学生信息处理障碍.学生虽然对新知识充满了渴望与好奇,但由于他们的知识结构零散、信息整合能力差,难以将新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不能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导致有问题时难以调出有效的信息.

4.学生心理存在障碍.初中阶段,学生进入了青春期,“怕丢面子”的心理困扰着他们,生怕回答错误时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奚落,或由于自身的表达能力不强,或缺乏提问的技能,以致回答与提问的积极性逐渐降低.

二、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有效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初中生的抽象思维得到一定的发展,但他们的学习还依赖于认知经验.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

(1)创设生活情境.物理知识与生活密不可分,教师要善于观察现象,从生活中挖掘教学素材,让学生在观察、体验的基础上产生新的思考.例如,在讲“杠杆”时,教师提出问题:由于核桃较硬,直接用手难以掰开,有同学将它放在门轴外,轻轻一关门,就能将核桃打开.为什么这样做能省力?学生积极思考.

(2)设置体验情境.传统的物理教学远离学生的生活,学生机械记忆结论、公式,通过做题强化训练,当面对新的情境时就会手足无措.教师要引领学生体验探究过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讲“功率”前,教师让学生在课间体验从一楼爬到教室(五楼),其中小华同学第一次花了90s,第二次只用了50s.这两种情况下,小华做的功是否相同?从物理的角度思考,这两种上楼的方法有何不同?

(3)创设实验情境.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离不开以实验获得结论的途径.教师要利用物理器材,或从生活中就地取材,设计出新颖实用的实验,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交流、分析中获得结论.

2.掌握发现策略,使问题意识由模糊走向明晰.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学生未必能从中发现新问题、产生新思考,是因为他们的问题意识模糊,缺少问“为什么”的态度,对“究竟有何根据”缺少思考.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当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经验、课本的观点不一致时,要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追问,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营造动态的物理课堂.例如,在讲“电阻”时,教师让学生观察不同的导体连接在同一电路中,电流是大小不同的,感受到电流对导体有阻碍作用有大有小,提出问题: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可能有哪些?

3.重视启发引导,为学生提供提问范式.学生的提问能力并非一蹴而就形成的,而是在教师的不断刺激下,反复强化训练中形成的.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把握知识的生长点,在关键处、疑难处切入,设计出能开启学生思维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中思、思中疑.

4.转变传统角色,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要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产生心理安全感,为他们提出问题创设机会,并从他们的提问中挖掘闪光点.当学生提出离奇、幼稚的问题时,教师要给予恰当的引导、启发,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总之,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创设情境开启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敢于提问、勇于质疑,从而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

第五篇:中职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教育论文

摘要:物理课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作用突出。结合我国目前的中职教育实际,提出了若干通过中职物理课程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对策。

关键词:中职;物理;学生;科学素养

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给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带来重大影响,培养具有高度科学素养的中等技能型人才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物理学科属于中职理工类专业的文化基础课程,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探索如何在新形势下培养中职学生的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科学意识和科学品质,是物理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中职学生的科学素养现状

我国近五年中职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九年义务阶段综合素质较低、学习能力较弱群体及农村劳动力转移部分人群,导致在中职学生群体形成了不仅文化成绩偏低,而且综合素质较低的不良局面。如果不对这种现状及时加以改变,不仅不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及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而且还将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就业。

笔者以《第五次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问卷》的试题为基准,于2008年6月对256名中职学生进行了基本科学素养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被试学生试卷正确率为3。4%,低于全国高中学历人群和同龄人群的平均水平。通过分析问卷中的主观问题回答情况发现,大部分学生表示对科学技术的话题“很感兴趣”和“比较感兴趣”,只有11%的学生明确表示“不太感兴趣”;84%以上的学生认同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对自己的专业有积极意义;在对科学技术基本常识的掌握方面,由于初中阶段学习情况的制约,在获得和掌握科技信息方面缺乏信心,还比较依赖课堂和教师。

(二)中职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由于各地普通高中扩招,给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导致目前中职物理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生源基本素质普遍下滑,学习能力差异巨大大部分学生在初中时期,物理学科就已经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进入中职学习后,学生对物理这门课程更加感到概念抽象、内容多而杂、知识很难领悟和掌握。因此,学生普遍对上物理课存在惧怕心理,课堂中讲话、打闹、扰乱课堂纪律的情况时有发生,形成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局面。

课程模式陈旧,教材缺乏针对性目前,我国中职教育在课程设置方面仍未摆脱基础教育按学科设课方式的模式,最显著的弊端就是文化课教材内容多而全。物理教材内容严谨、系统,以知识传授为重点,知识与实际生活、生产实践联系不够密切,缺少职教特色,较少顾及中职学生学习心理,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教师也很难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突出技能培养,忽略物理课程建设由于中职物理教学强调为专业服务的思想,以致教学中普遍存在缩减课时、教学实验设备不足、教师物理知识陈旧等不利因素,使物理教学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对策研究

(一)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建构良好的科学知识与技能结构

传统的中职物理教材脱离了教育对象的实际文化基础和学习需求,过于突出知识本位的教育理念,造成学生普遍厌学的情况出现。因此针对学生实际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合理地组织教学,帮助学生建构良好的科学知识与技能结构,让每位学生学有所得就显得尤为重要。

具体有以下几点:

(1)中职物理教材的选择和处理应体现让多数学生学得会,够用、实用,服务专业的思想。例如,在讲授电子类专业的物理课时,电磁学的基础知识将直接影响学生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所以物理学科应首先与《电子技术》、《电工基础》等课程进行整合,舍弃或弱化与专业无关的计算、推导等纯理论内容,再将这部分知识作为重点讲解。

(2)物理学科与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紧密相联。当今世界科技发展迅猛,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中职物理教学要紧密联系生产实践,教学内容要不断更新,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有用之人。

(3)对于与学生专业相关性不强的物理知识,则要与学生初中时期的学习状况相联系,以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出发点,对这些物理知识在要求学生能理解概念、了解现象的基础上,应引入相关的科技新闻和史学知识来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二)改革物理教学模式,加强科学方法教育

传统的中职物理通常以概念教学为课堂核心,从而忽略了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理想化等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功能。要把物理课中丰富多彩的思想方法渗透于教学之中,必须要让教法为学法服务,打破单一的概念教学模式。为促进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领悟和掌握,使学生将所学到的科学方法运用于生产实践,可以选择情境教学、探究教学、研究性教学、实验教学和互动式课堂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科学思维训练。

情境教学模式它是借助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一定的真实任务情境挂钩,主动地通过观察与实验、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等思维过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

探究教学模式学生对已有科学知识的学习是一种接受式学习,而科学方法、科学过程则是一种直接经验,是习得的过程,包括参与、体验、内化、外显等基本阶段,应在合适的情况下给学生探究的机会。中职物理课程中“惯性”的教材教学内容虽然简短,学生却不容易理解,采用探究教学模式既可让学生学会用理想化的模型进行科学探究,又能引导学生比较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研究方法,使学生懂得科学是尊重真理而不是尊重权威,进一步树立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三)多方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科学品质教育

很多中职学生学习物理时,看着纷杂的教材内容和数量繁多的练习题目,就对这门课产生了很强的畏惧感,这既是学生最渴望得到教师帮助的时刻,也是建立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的最佳时机,更是培养学生优秀科学品质的契机。

(1)多寻找物理学中与学生生活体验联系密切的事例,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现象,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增加学生对物理学科的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2)建立物理实验兴趣小组,通过与专业相结合,辅导学生制作简单的小制作和物理模型。让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经历磨难,不断探索,逐步建立谦虚谨慎、团结协作、尊重事实、修正错误的科学品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把作品在学校范围内进行展示,树立榜样,产生良性效应。

(3)可通过教学角色换位的方式,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与物理相关的报刊、杂志,鼓励学生去网上搜索与物理、科技相关的网页,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独立思考的能力。

(4)将物理发展史、物理学家的人生史引入物理课堂教学,使学生详细地了解、深刻地体会科学家所具有的追求科学的献身精神;敢于怀疑、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善于协调的合作精神等,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科学修养。

(5)组织学生参观科普展览、自然博物馆,参加与物理现象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增长学生的物理常识和关注科技发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情感和价值观。

(四)巧用多种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实验是物理的基础,在中职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同样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中职学校物理实验设备匮乏、实验条件简陋、实验开出率低等现象普遍存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自己制作或辅导学生制作教具来加强演示实验效果;有效利用多媒体仿真课件、挂图、模型、投影等多种教学资源,使教学形式多样化,创造更多的实验情境。做到“教中有动、动中有教,教动有机结合”,变单纯的听、看、模仿为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和认真分析研究,真正使物理教学过程成为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创新的过程,培养学生敢于接受挑战,不断创新的良好品质。

(五)加强教师自身素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的核心是探究,西方一些国家比较早地注意到科学内涵的丰富性和科学教育的人文性,认为“科学不仅是需要学习的一堆知识,同时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教学策略直接关系到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因此中职物理教师自身修养有待加强。

(1)建立科学的师生观。针对目前中职学生的状况,为了使物理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使教学质量有所提高,中职物理教师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这样首先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学生,积极地转变自身角色,制定出符合中职学生现状的物理教学策略,成为学生科学探究的指引者与合作者;其次,有利于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营造一个宽松的、良好的探究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设想,帮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顺利完成学业。

(2)物理教师应主动更新本专业的知识体系,与其他教师相互学习、共同备课,体会物理知识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形成中的作用。组织教材时,应注意避免知识陈旧,以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为出发点,既要服务于专业,又要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3)教师应关注社会的进步,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能够熟练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先进的知识和思想以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的形式渗透于物理教学之中,提高学生的认知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总之,在培养中职学生的科学素养时,要体现科学素养的内涵要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充分发挥物理教学的作用,以促进每位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下载物理教学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因势利导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物理教学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因势利导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物理教学论文

    试论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方法和特征 三穗县瓦寨中学 滕建军 概念是科学大厦的基石,学习科学、探索科学都是从最基础的概念建构开始的,学习物理也不例外。然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物理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中的生本教育 新的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注重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差异,让学生主动发展,可持续发展。在物理教学实践中,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科学探究,......

    物理教学论文

    谈谈初中物理教学的几点教学反思发布者: 卜福祥(发布时间: 2013-5-30 13:05:47)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物理课程在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的同时,更需重视技能的训练,学生通过从自然、......

    物理教学论文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初探 一、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剖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

    中学生心理发展课堂小结(精选)

    《中学生心理辅导》课程小结作业 历史与文化产业学院历史1301班 牛晓 2013202029 《中学生心理辅导》这堂课从自我意识、学习心理、人际交往等10个方面,全面的讲述了中学生心......

    帮助中学生发展积极向上的心理

    帮助中学生发展积极向上的心理 教学目的: 通过讲座,使学生家长明白心理健康是人生成功的基础;培养良好心态是有方法可循的;家长要做学生的“心理医生”。 讲座内容: 导语:“吃五谷......

    中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特点

    中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特点 初中生普遍有一些消极心境,这是成长中的烦恼,初中生也具有一些积极的心境,例如,憧憬就是存在于该阶段中很典型的积极性心境。 高中阶段是个体自我形象......

    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对策

    三、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初中生年龄约12~15岁, 在其身心发展过程中属于青春期, 也有人称之为“断乳期”、 “危险期”“反抗期”“躁动期”“人生峡谷期”等,这一时期是个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