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餐主题宴会设计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启示论文
摘要:高职院校的职业技能大赛是推进专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中餐主题宴会设计既是酒店餐饮业的首要任务,又是检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促进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良好途径。以中餐主题宴会设计作品“茶韵”为例展开分析,阐述了如何设计创新有效的作品,包括构思设计主题及摆台技能训练方法,以期对高职院校及酒店行业带来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酒店管理;职业技能大赛;中餐主题宴会设计
一、职业技能大赛对酒店管理专业发展的影响
(一)顺应时代发展、紧跟市场需求
高等职业院校中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一贯秉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这就意味着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工作乃至职业技能大赛也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紧跟市场需求。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技能大赛依据大赛组办方的不同可分为不同级别,包括国家级、省级、市级及校级等,其中级别越高的大赛其设计通常会关注行业动态,汲取企业经验,咨询专业人士,并进行严谨的市场调研与缜密的分析,从而确定竞赛内容、竞赛流程、评分标准、评分方法等。竞技水平越高的大赛其设计与组织越完善,对院校专业发展带来益处的同时,也会促进行业进步,效果也更显著。[1]
(二)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教学互长
无论何种级别的大赛,组办方赛前都会向参赛方发放赛项规则文件,明确赛项名称、竞赛目的、竞赛内容、赛前须知、竞赛流程、竞赛方式、赛场规则、评分标准、评分方法、奖项设定等内容。对照这些要求和标准,在大赛准备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对参赛选手进行专门的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整个过程既可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同时也可以强化学生的技能操作,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从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增进校际交流、开拓专业视野
各级别大赛不仅是比拼成绩和名次,更是一个校际间互相切磋交流的好机会。我国地大物博,南方、北方文化差异大,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平区别显著。因此,指导教师和参赛选手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借鉴显得尤为重要。每组参赛队既可以展示自身风采,又可以相互沟通,共同交流,收获颇丰。此外,酒店管理是一门既崭新又极具实践性的专业,参赛队能够有幸面对行业内的专家评委,通过大赛了解许多行业的最新资讯,走在行业最前沿。同时,高水平的大赛通常会邀请海外院校参加表演及观摩,打破了国家与地域的差别。通过参加比赛,师生们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受益匪浅。[2]
二、中餐主题宴会设计对酒店行业的重要性及现状分析
在当今的体验经济时代,酒店的餐饮功能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消费者追求的往往是精神层面的放松与享受。主题宴会是借助某种诸如文化之类的主题,以传统摆台为基础,向消费者提供宴会所需的菜肴、场所和服务礼仪的宴请方式。它需要运用一定的装饰物、餐具和色彩搭配来摆设整个台面,既能满足就餐者的需要,又要通过台面反映主题,营造具有特色的良好就餐氛围。因此,主题宴会的特色成为吸引消费者的重要方法,主题宴会设计已成为餐饮界的发展趋势,设计创新、有效的主题宴会必定会为酒店的亮点,为其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目前,虽说中餐主题宴会设计产品层出不穷,但普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例如,产品层次不高,缺乏文化内涵。产品设计过多的追求视觉效果,不便于服务工作,如主题装饰物过于高大,容易阻挡对方客人的视线,妨碍客人之间的交流。菜单仅重视外观形式,而忽略了菜单设计原则等,直接影响产品的市场推广性,急需改进。
三、关于中餐主题宴会设计大赛及赛前准备工作
相对于中等职业教育来说,高等职业教育更为注重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而中餐主题宴会设计大赛便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专业技能竞技方面的必赛项目。竞赛内容通常以中餐主题宴会设计为主线,涵盖理论知识测试、仪容仪表展示、中餐主题宴会设计(包括台面创意设计、菜单设计、中餐宴会摆台、餐巾折花、斟酒等)、现场互评、插花、英语口语测试共六大部分。参赛队在准备大赛前,指导教师需要深度解读大赛文件,构思出主题宴会设计的最佳创意,仔细筛选参赛选手,悉心指导其进行摆台技能训练。具体操作如下:
(一)参赛选手的选拔与气质培养
选手是能够顺利完成主题宴会大赛的表演者。因此,优秀的选手需要具备良好的形象和气质、较强的技能操作能力和学习能力、过硬的心理素质等。
(二)主题宴会名称的选定
中餐主题宴会的名称应符合中国人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特征,这就要求指导教师与选手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选定具有较为贴切又富有创意的主题名称。同时,还要考虑设计主题需为选手量身打造,符合选手的外在形象和内涵气质。
(三)台面设计与摆台原料选购
整个台面设计应更为大胆,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欣赏性。依据美学设计原理,需要考虑到造型、色彩、质地、图案等诸多元素能否协调运用,从而达到台面设计的最佳效果。在选购摆件和插花造型时,需兼顾艺术性和观赏性,同时又要精巧和雅致,努力做到突出主题、雅俗共赏。
(四)选手摆台技能与技巧训练
摆台技能与技巧训练的方法多种多样,需结合选手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单项训练与配套训练相结合,如,单一的餐巾折花训练、斟酒训练等。配套训练是将各个环节掌握后加以连贯的整体训练,并加以计时。课堂上的训练时间有限,针对难点与易错点,还需要选手在课外反复进行训练,才可熟能生巧。训练前,指导教师要讲清训练的内容和重点并进行示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4]总之,中餐主题宴会设计大赛不仅是选手选拔、确定主题、台面设计、原料选购、技能技巧训练的结合,同时也是参赛队之间集体智慧与团队精神的比拼。
四、以“茶韵”中餐主题宴会设计作品为例分析其创新有效性
主题宴会设计作品“茶韵”是2015年辽宁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餐主题宴会设计项目的作品,此作品由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设计。在此次大赛中,该作品获得一等奖,其作品展示及其设计元素解析如下:
(一)关于主题设计
茶乃天地之精华,作为中华民族的国饮,茶文化经久不衰。茶韵是人们在品饮茶汤时所得到的特殊感受,是一种茶的品质、风格,表明达到同类中的最高品位,是一种感觉、美好的象征,也是一种境界。雅士茶道生发茶韵,对于饮茶,主要不图止渴、消食、提神,而更在乎引人之精神步入超凡脱俗的境界,乃至艺术欣赏。雅士茶道讲究茶中四大雅士的结合,即茶、香、花、画。在一个完整的茶艺摆台中,四者共同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本次主题设计就将围绕雅士茶道中的四大雅士展开,提出现代人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中也应追求高雅的境界及闲适的生活。
(二)关于台面设计
为了配合“茶韵”主题,台布采用棉麻质的深咖啡色,更增添了茶的韵味,使整个台面有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在口布的选择上,采用墨绿色麻质口布,整个主题围绕绿色与咖啡色展开,墨绿色的口布更有画龙点睛之意。在椅套的选择上,选取与台布相同颜色的深咖啡色椅套,椅套与台布二者交相辉映,使整个气氛变得极为融洽。餐台中心装饰物主要围绕茶具和木具来进行造景。餐台中心平铺麻质鱼戏莲蓬图,其上摆放微景观小桥一座,金鱼两只,营造出鱼在水中游的动感画面,配以小巧鹅卵石,使整个画面更有灵动感。棕檀木茶排上摆放精致典雅的汝窑茶具,其后是古色古香的鸡翅木古架,二者经茶品的衬托,更显示出茶文化的精华。博古架上摆放茶杯、莲花摆饰、茶宠等物,在方寸之间将茶与灵动有机结合,丰富茶文化的内涵,极大地展示出饮茶的品位,让参宴者见证茶与木与生机的亲密互动,感受其间的灵动碰撞。创意的点睛之笔应该算是台中心的倒流香摆件,深色瓷质倒流香炉使整个台面增添了灵动之感。“茶”与“香”均作为自然界的产物,吸收了日月精华,深得自然的秉性,且茶与香给人带来的清新、平和、理智与儒家的中庸之道极为吻合。两者相伴,相得益彰之余又显得妙趣横生。餐具采用黑色瓷质石头纹材质,质感虽粗糙,但茶的韵味和餐具的厚重交相辉映更增添了茶的古韵,可谓妙不可言。黑色的餐具给人典雅之感,也使整个台面富有文化性、观赏性。杯具选择与餐具质地相同的黑色酒杯,虽无高脚杯那样通透,但却给人以沉稳之意,让参宴者真正感受到中餐的魅力。筷架选择与汤勺相同的翠绿色,二者交相辉映。木质的长柄勺与筷子,使台面富有自然的气息。筷套与牙签套选用高档铜版纸打印,主体颜色为墨绿色,使整个台面更具韵味。在选手工装设计上,主体选用生机盎然的绿色。着装使得在茶深邃的韵味中能找寻出一丝生机,与台面交相辉映,富有灵动感。总体而言,本次主题设计以突出茶为中国带来的沉稳韵味为主线,通过摆放的物品烘托中国古韵、古香、古色,表达古茶古木与现代交融之感,可谓浑然一体,妙笔生花。
(三)关于菜单设计
此主题宴会选用菜品具体如下:冷菜包括祁门红熏鱼、雨花茶凉瓜、毛尖拌山药、竹叶青牛肉、冻顶茶豆腐、茉莉香鹅蛋。热菜包括银针瓤海参、碧螺焗鲍鱼、龙井烹虾球、甘露熘扇贝、观音羊仔排、普洱茶香骨、毛峰爆芦笋、白毫杏鲍菇、雀舌蒸全鱼、滇红酸辣汤。主食包括金瓜抹茶糕、云雾煎葱饼。果盘为香茗鲜果盘。酒水包括香甜柚子茶和神仙品茶酒。“茶韵”主题宴会的菜单设计采用中国传统茶文化与现代佳肴融合的模式。食谱设计以中国著名绿茶、红茶、花茶、白茶、茶酒等入肴,其选料广博,烹调方法多样,口味丰富,色彩绚丽,注重营养平衡。三大宏量营养素配比合理,主食粗、细粮搭配,副食色彩搭配艳丽,烹调方法涉及炒、爆、蒸、炸、红烧等多种技法,配以适量调配茶饮料,使得此宴会更加丰富多彩。动物性原料丰富,适量补充人体必需的优质蛋白;蔬菜中的根茎叶花果等品种齐全,提供大量的膳食纤维。另外,还有丰富的豆制品,菜品的烹调方法得当,饮品中提供了大量的维生素及矿物质。酒水以柚子茶其为代表的女士饮料与传统茶酒的完美搭配,仿佛让人嗅到如酒香般四溢、令人陶醉的清新味道。此宴会菜单色、香、味、形俱佳,并且数量适应,能够做到科学搭配、酸碱平衡,达到了营养平衡的膳食要求,适应大多数人群的需要。主题宴会从菜单设计及就餐用具都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融合了中西方文化,形成南北结合、口味互补之特色。总之,菜单设计及菜肴制作充分完满地演绎了中国茶文化之精髓,再次深度升华了“茶韵”主题,堪称经典之作。
参考文献:
[1]王志芳.中餐主题宴会设计实践与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1.
[2]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酒店管理专业发展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14(11):2.
[3]胡霞露.酒店职业技能大赛之价值探析[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8):2.
[4]陈开勤.浅谈中餐主题宴会摆台技能的训练[J].新课程研究.2012(1):2—3.
第二篇:酒店专业论文酒店管理专业论文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摘要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为完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一般会安排学生到酒店实习,然而实习过程中的许多问题会影响实习目标的实现。对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实习
Study on Qu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 of Tourism Management Specialty Practice in Hotel of Vocational Colleges//Pei Aixiang, Huang Cuiping, Miao Li’e
Abstract Tourism management specialty of vocational colleges usually arrange the students practice to the hotel for achieving the application talents goal.However many questions have affected the practice goal realization in practice process.The article analyzes some questions which exists in the practice process, and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tourism management;practiceAuthor’s address Weif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Shouguang, Shandong, China 262700
根据《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出于人才培养模式的考虑,旅游管理专业在教学计划中安排学生在校进行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训练之后,普遍选择送学生到酒店进行为期半年到一年的顶岗实习。从教学角度看,到酒店实习是一种全面实战的锻炼机会,这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而酒店出于降低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提前进行人才储备、使用与管理方便
等方面的原因乐于接受实习生。但是实习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影响酒店、学院以及学生各方的利益,如何解决问题,达成各方目的,值得认真探讨,切实执行。1 高职院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实习中出现的问题
1.1 酒店方面
1)隐形暴力现象影响实习生对酒店的认同感。酒店的排外现象,包括领导层对实习生漠不关心,老员工的欺生言行等,让实习生感觉没有归属感,导致应付工作、消极怠工等情况的发生。
2)待遇较低,实习生工作积极性不高。酒店雇用实习生多是通过旅游院校或者有关中介机构,这种方式的好处是通过支付管理费而获得管理上的配合,对实习生管理与使用更方便。但由此导致实习生的实习工资较低,实习生工作积极性不高,从而影响到酒店的生产经营。
3)岗位技术含量低,换岗频率非常低。实习生实习时间多在半年到一年之间,酒店出于自身业务和经营的需要,一般会把实习生安排到技术含量低的部门,而且各部门的换岗频率也低,使学生得到的是劳动技能的锻炼机会而不是管理方面的锻炼机会。
1.2 学校方面
1)实习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多数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对实习生一般只指定带队教师,不指定实习指导教师。带队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更多的是在出问题时的应急指导,实习生基本受制于酒店,由此引发许多问题,使学校和实习酒店都处于尴尬境地。而这主要是体制的问题。
2)教师的知识更新滞后。学生实习之前一般都经过实践性教学的系统训练,但是到实习酒店之后,发现所学与酒店的现实有相当大的出入。这种反差往往
折射出校内实践性教学中教师知识更新速度慢的问题,对学生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3)实习时间与求职时间脱节。学生实习之后还要返回学校继续一年或半年时间的学习和毕业论文写作,因此很难和用人单位达成就业协议。这就导致有些学生以敷衍了事的态度应付实习,有些学生则为了能够在实习单位找到工作,千方百计找借口请假滞留实习单位不归校、不参加考试,给教学管理带来不小的麻烦。
4)实习基地选择问题。实习酒店难以落实、实习基地难以稳定或落实稳定的实习基地并不理想,这与学校制定实习的初衷与目标完全相反,这些都会影响到整体实习效果。
1.3 学生方面
1)心态问题。由于是学生身份,所需经历的实习期短,酒店的经营效益与自身收益无关,使学生对饭店缺乏感情,对经营成果不关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习目标的实现。
2)心理期望价值过高的问题。学生实习前通过各方面的经验会对酒店形成期望评价,而期望价值高于实际情况时,严重影响学生积极性,容易形成消极怠工的情绪。对策
2.1 酒店要科学开发实习生这一人力资源
1)杜绝隐形暴力,对实习生实行人性化管理。鼓励酒店员工与实习生多交流、多沟通,避免人为地制造排外现象;酒店的经营管理者在感情上把实习生当做正式的员工,把他们当正式员工一样对待,力戒歧视的发生。
2)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实习生待遇。酒店最好绕过中介公司,加强与学校的联系,节省管理费的支出,提高实习生的实习费标准。酒店可以给的利益尽可能多地传递到被雇佣者手上,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积极性。
3)制定长远的实习生使用计划。实习生的使用给酒店带来许多利益,但是如果仅把实习生的使用作为一种节约成本的方式就是一种短视行为。
4)与学校形成良性互动。实习酒店与院校领导层、实习带队教师良性互动,积极探索并创新实习生管理方式方法。
2.2 学校应建立科学的实习管理体制
1)加强校企合作。旅游管理校企合作的具体途径:①积极聘请职业经理人来校授课或开讲座,及时把一线的实用知识和最新理念灌输给学生;②教学计划的制订和课程内容要积极参照酒店相关标准;③调整常规教学体制中不适合酒店实践教学的部分。
2)调整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毕业实习。①在实习之前所有具有实践环节的课程全部开出;②实习内容全面体现专业要求;③在确定实习时间时既要考虑旅游企业的旺季,也要考虑学生的毕业时间。
3)开好实习动员会,让实习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在实习动员工作中,一方面,要尽可能详细地介绍实习单位情况、相关实习协议、实习的权利和义务,解答实习生的疑问,使实习生对实习的相关情况有所了解;另一方面,要强调实习对实习生的意义和目的,指导其调整好心态,尽快适应酒店工作。
4)配备专业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的工作表现在清楚地布置实习任务,恰当地分配实习单位及安排实习岗位,最重要的是做好实习过程中的指导。
5)学校的评定制度应与酒店相应评估制度衔接。酒店一般都会有相应的实习生管理配当材料,实习结束后,实习酒店会把每位实习生的工作表现记入档案和学校的实习生手册,学校可以此为依据,结合实习生的在校表现给出公平恰当的实习成绩,从而进一步完善实习管理制度。
2.3 学生方面
1)摆正实习的心态。实习生加强主动调节,学会正确处理内外关系,找准自己的定位,尽快适应实习环境,融入实习酒店氛围中,树立对酒店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2)用心实习。实习中多观察,多总结,学会辩证地看问题,“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实习中不断完善自己。结语
总之,实习环节无论对实习生、学校还是对酒店企业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三方加强联系,及时处理实习期间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使实习工作顺利完成。
第三篇: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 bylw580.com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现状分析
近几年,中国旅游及酒店业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各项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三大市场均取得了长足发展,酒店业也随之迅速发展起来。但是与之相匹配的酒店管理人才却严重短缺,成为制约中国酒店业发展的障碍之一。同样,旅游行业的导游、景点服务人员和培训主管等岗位的人才也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因此,培养高素质的酒店管理人才以及旅游管理人才追在眉睫。
乌海市毗邻宁夏、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从乌海及周边地区来看,近几年经济发展的势头强劲,第一、第二产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随着乌海及周边地区加强对旅游资源开发以及对加大对酒店餐饮业的发展力度,对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会呈现上升的态势。
酒店管理专业建立以来,其教学改革工作一直没有中断。为了更好地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为社会输送合格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对教学计划进行了反复修订。同时加大课程体系建设的力度,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更新也进行了细致的探讨并付诸实践,效果良好。经过多年的教改,酒店管理专业得到健康发展。但是由于专业教育时间短,底子薄,在专业建设思路及各种教学条件方面还存在着好多不足之处,还不能很好的适应高职教育的新要求,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国家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居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旅游业和酒店业也将会随之迎来发展的新高峰。
目前酒店业的高速扩张引发的管理人才缺口主要是客户部门主任、酒店业职业经理人以及餐饮经理人等岗位。根据预测,这几类岗位平均缺口都在4万人左右。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同样暴露出行业人才短缺的问题,导游、景点服务人员和培训主管等岗位的缺口也在3万人左右。根据市场调研,乌海市各星级酒店管理及高级服务人员缺口在300人左右,旅游业服务及管理人员缺口在100人左右。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原则和思路
通过理论—— 实训、理论—— 再实训的教学过程,培养现代酒店(包括旅游涉外饭店)管理所需的具有较高文化基础知识和职业道德素养、较高的酒店管理专业知识、较强专业技能及创新开拓能力的中高级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真正零试用期的高职酒店管理专门人才。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达到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熟练掌握专业英语,既有酒店管理的坚实基础,又有过硬的实际操作技能。
此外,由于酒店行业与旅游行业的关联度非常大,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有意识的向旅游行业倾斜,要求学生还应该具有旅游行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能,具备从事该行业的一些主要能力。
逐步完善“校企互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德为先、能力为本、德能并重”为原则的课程体系,根据岗位需求和能力要求设置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与教学内容;积极引进和培养高水平的专业教师,建成一支特色鲜明、专业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强化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依托地方酒店业,深化校企合作,建立一套学生顶岗实习、工学结合、师资校企岗位互换的有效机制,使本专业成为在乌海及周边地区享有较高知名度,在国内高职院校同类专业及专业群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的示范专业。
采用“1.5+1.5”模式。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岗位。针对岗位分析能力模块,根据能力模块设置课程。课程设置本着“有用、够用”的原则,更新旧的教学理念,采用先认识学习后理论学习的教学方式,1年的基础理论教学+1学期的认识实习;1年的专业理论加深教学+1学期的毕业综合实习。
加强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的教学时数,整合与简化数学教学模块。增加旅游管理选修方向,开设相关理论及实践教学课程。加大课内实践的比例,选择几门专业核心课程,导人多种实践教学法,力求教学手段多样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就业指导。加强职业资格考证方面的要求,鼓励多证毕业。完善与新建校内实训设施,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一)教学理念改革本专业学生高考平均成绩不高,英语和数学的成绩一般都不够好,不少学生不但没有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甚至连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没有形成,遇到难题缺乏迎难而上的精神等等。为此,如何把这样的学生培养成社会和国家的有用之才,这是我们经常思考和不断探索的难题。
在教改过程中我们感到:基础课程的过分铺垫,不仅背离应用性人才培养的要求,而且会使相当多的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丧失学习的信心。因此,为了实现应用性人才培养的目标,也为了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基础理论”以“够用”为尺度,并且赋予教学内容实践性要求,为后续的职业技能课服务;同时,在传授知识和技能时,注意将基本的思考方法、观察方法通过日常教学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课程体系改革课程体系以职业技能的训练为主线,增设专业实务和专业实训课程,并对一些课程的内容作了较大调整,先后删去了一些实用性比较差的如VisualFoxPro、现代饭店规划与建筑设计、高等数学等课程。
将前厅、客房两部分专业核心内容合并为《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并且由原来的56课时调增为64课时,理论授课4O课时,实践授课24课时,其中校内实训8课时,实训基地现场教学16课时。
为了符合市场对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增设课程和《宴会设计与实务》课程。《酒吧经营与管理》课时56,理论课时48,课内实训8课时,由任课教师配合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全部在实训基地完成。
《宴会设计与实务》课时56,理论教学4O课时,课内实训16课时。为了加强学生对主题宴会设计的能力,增设1周单列实训。增加旅游课程的模块,开设了《导游业务》(56课时,1周单列实训)、《中国旅游地理》专业核心课,专业任选课增加了旅游方向,开设《旅行社管理》和《旅游英语》课程。变以往的先讲后练为先练后讲,第3学期安排学生进行8周的《酒店认知实习》,加上学生4周的寒期专业实践,共需要在实训基地完成12周的专业实践,专业实践以餐饮服务与管理为主,客房服务与管理为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专业综合素质。为下一学期开设的《餐饮管理》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实践基础,学生和老师普遍反映其后在这门课的学习过程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理解更深刻。
专业英语教学也进行了改革,即加强了口语训练。英语教学贴近专业,循序渐进。同时,加大《饭店英语》的(或《旅游英语》)课时量,推行实用性教学,因需施教。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避免“满堂灌”,实行“精讲多练”。要求任课教师把核心内容讲解透彻,同时结合多种教学方法,给学生更多的理论联系实践的机会,达到“弄懂会做”的目标。专业核心课程《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管理》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模拟练习、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给定的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完成专业实践活动。
通过“活生生”的练习和案例的剖析,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寓理论于实践教学之中。《导游业务》、《社交礼仪》将学生带出课堂,进行情景教学、现场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坚持实行“教学互动”,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努力创造轻松、热烈的实践教学情境。
根据本专业的需要,要求专业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用情景展示、音像播放、图示等多种教学手段,加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四)考核方法改革对考核方法的改革主要表现在实训操作上。对于课内实训,要求任课教师按照实训任务的每一项均评定成绩,并对实训过程中的表现给予评价。分组作业要求每一位学生写明自己的任务,按照完成情况分别作出评判。对于校外实训,则要求专业任课教师会同实训单位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训表现,综合给出成绩。凡是按照学院的提前就业政策在第5学期离校提前就业的学生,由指定的实践指导老师告知实训任务,要求学生在就业单位完成,定期向指导老师汇报完成情况,并形成书面材料。在学生完成12周实训之后,联合实训基地在第4学期开展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技能大赛,由基地实践指导教师和专业认可教师组成评审小组,对每一位学生从理论、实践考核其专业综合素质,展示其职业风采,增强学生的职业自豪感。
(五)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为了更加全面考核教学质量,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原有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了改革;运用模糊评价法重新构建学生评教指标。教学质量评价一级指标有教师风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5项。每一项一级指标又根据评判的重点内容分解出3到4个二级评价指标,针对各项指标的重要性分配权重,以定量打分的形式采用百分制打分。该指标体系比较全面地评价了教师的理论教学质量,使大家能够根据学生评价结果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一个客观认识,对下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增加学生自评环节。原有的评价体系由学生评教和教师评学两部分组成,这种互评的评价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老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仅仅站在老师的角度去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显然没有足够的说服力,只有学生自己最清楚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究竟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为此,我们设计了学生自我评价表,通过每学期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一方面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效果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可以让老师从另外一个视角审视自己的教学效果。
第四篇: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随着我国酒店业的快速增长,酒店业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大幅增长,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面向酒店这一特定工作场所的人才培养,比普通高等教育更偏向于实际应用与操作。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表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转变。工学结合作为现代职业教育的理论和思想,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体现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要求,有利于培养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现代“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最早是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学的赫尔曼·施奈德得出来的。在我国,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模式可追溯到20世纪50~60年代的半工半读职业教育制度。对“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都在不断研究和探索。
一、“工学结合”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校企双方合作流于表面,双方利益达不到一致。
校企合作中,双方必须要遵循互意互利的原则,讲求合作的效益。顶岗实习能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和熟悉饭店运营管理、培养和提高学生将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酒店管理实践结合运用的能力,也是校企双方合作的关键环节,但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实习时间安排与酒店经营的淡旺季之间不对接,对酒店经营造成负担;学生则反映在酒店实习从事的岗位单一,接受的专业培训很少,有沦落为廉价劳动力的感觉。
2、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不强。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环节,不仅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教师也是一种挑战。酒店管理的专业教师不仅能教学,更要能操作;不仅要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也要有酒店管理的实践经验。而现实的情况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掌握了系统完整的学科理论知识,却缺乏了实战的经验,在教学中难免会力不从心。
3、“工”与“学”关系不清,学生职业综合素质有待加强。
酒店管理是一个飞速发展的行业,很多理论和资讯层出不穷。有的高职院校在制定课程体系的时候一味照搬别的学校,没有根据当地社会经济、酒店业发展情况、学校教学资源水平来综合考量。有学生反映,课堂教学知识与实践内容存在脱节现象,部分教材内容老化,无法适应酒店岗位的需要,书本知识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到酒店实习时才发现在校期间学习的知识用不上。酒店也反映实习学生的技能水平、专业知识、职业道德等方面达不到酒店的要求。
二、关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1、如何处理学校与企业、政府关系,促进校企深度合作。
工学结合的开展离不开学校、企业和政府的密切配合和通力合作。
学校要与政府相关部门多沟通,争取政府的支持。政府可以为工学结合培养实施提供保障,在制度建设和政策保障体系等方面进一步明确高职院校、用人单位以及学生在工学结合过程中的功能定位和责权利的关系,促进酒店和学校的相互协作,切实履行政府对学校与酒店的协调管理职能,促使工学结合真正能取得实效。
学校要与当地酒店业充分沟通,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在合作最密切的学生顶岗实习这一环节上可以合理灵活安排实习时间,既能保证学校完成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任务,企业也可以在平旺季获得大批高素质廉价的劳动力。
在学生实习岗位安排上,采取酒店“招聘”和学生自愿选择相结合,既能保证酒店能挑选到合适的岗位人才,又能使学生有机会在不同部门岗位体验。
学校要加强服务企业的力度。学校可以利用自身科研和人才优势,为企业提供酒店管理的先进理论,为企业承办各类培训,共同研发服务项目,提高酒店服务质量与管理能力、为企业的发展出谋献策。而企业也要认识到支持校企合作教学是企业的责任和义务,要让企业管理人员参与课程体系的建设,重视实习生的潜在价值,让学生对企业产生归属感,从而锻造其工作能力,为企业集聚和储备人才,从而实现校企合作双赢的局面。
2、如何建设师资队伍,加强专、兼职教师的培养。
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黄炎培说过:“凡职业学校欲聘专门教师,如不易得学校教授与经验并重者,毋宁聘用职业经验者,较之仅受学校教授者必差胜。”体现了黄炎培先生对企业能工巧匠担任职业学校教师的高度重视。为此,学校在招聘酒店管理专业教师时不应拘泥于学历和专业,更要看重的是教学能力与企业经验的结合,最好是能从合作企业引进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有丰富实践经验或操作技能的、资深的酒店专业人才尤其是管理人才。
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规定:“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教师到企业实践既能接触行业最新资讯,在教学中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又能为企业服务,加强了校企合作的情感和意志的基础,可谓是一举四得的好事。为此,学校要采取相关措施,加强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力度,鼓励教师考试与教学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评定相关技术职称,到社会从事相应的兼职工作。
校外兼职教师也是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内专任教师的培养主要是注重教育理论的培训,专业和课程开发能力的提高,而校外兼职教师的培养则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和酒店业特点从行业、企业聘请兼职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课程教学改革,参与专业常规教学活动,开设专题培训讲座,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
3、如何让“工”与“学”有机结合,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对人才培养的重点应坚持职业综合能力培养,坚持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模式,坚持职业性、实践性和开发性,在行业标准引进、精品课程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开发,课程评估方面进行整合、按照学生逻辑成长和行业职业能力的要求进行构建。
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不光要注重“工”,也要注重“学”,也就是学生的在校期间的学习。酒店管理专业应面向学生主要就业地的酒店行业开展系统化的调研活动,通过对学生就业岗位群的分析,了解行业的人才需求规格,归纳岗位核心能力,并依据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的要求来科学地设置课程,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把围绕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堂教学、课程实践、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等形成一个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体系,让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能力在“工”与“学”的过程中逐步加强,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岗位适应能力、社会生存能力和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以达到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目标。
三、结束语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工学结合,虽然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如果能坚持校企合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工学结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将愈加显现。
参考文献
[1]谢春山贾一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J].旅游研究,2010年3月。
[2]李成对日本酒店业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借鉴,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10年4月。
第五篇:关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论文(推荐)
职业素养,指的是从事某职业所需要的综合素质,除了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也包括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素养。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在专业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适应酒店管理的岗位需求。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责任心,这与酒店管理的职业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综合素质的提升,可以使学生更好的融入到酒店管理的环境中,并且利用礼仪课程、沟通技巧等对学生的表达能力、社交能力进行锻炼,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
一、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应当具备的职业素养
为了达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目标,需要对职业素养的内容有较为全面的认识。笔者认为,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应当包括以下的内容:第一,专业能力。专业能力应当包括学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两个方面的能力,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除了基本的管理理论知识以外,还要掌握前厅接待、餐饮服务、客房服务、收银、礼仪、清洁等多种操作技能。第二,职业素质。职业素质指的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对于酒店行业应有的情感,如职业认同感、行为倾向等。第三,人际交往能力。酒店管理人员需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需要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要尊重客人、关心客人,始终以客人的利益为主,同时也可以应付各种复杂的人际交往,对于突发状况能够做出合适的处理。第四,组织协调能力。通常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都需要在基层岗位上经历一定的实习期的锻炼,才可以进入到正式的工作岗位,所以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可以处理好各项事务。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现状来看,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而且很多学生都缺乏主体意识,对于职业素养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有针对性的增强自身的职业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
根据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应当具备的职业素养,应当采取以下培养路径:
1.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基础平台,通过专业课程的有效实施,可以增强学生对职业定位的准确认知,也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同时,也可以利用酒店礼仪、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等有针对性的专业课程开展学生的职业化培养,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使学生在专业能力方面获得显著提升。
2.加强实践教学模式的开展。
实践环节是检验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唯一途径,因此要重视实践教学的开展。对此,可以利用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学生创造一个模拟的酒店环境,使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真实的酒店管理,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由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酒店的管理者、前厅服务员、餐饮服务员、客房服务员、住客等,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模拟环境中,可以迅速进入到角色中,体会不同角色应当具备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可以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同时,通过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亲身体会到酒店管理人员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并且在模拟工作环境中自觉的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有利于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
3.加强校企合作。
从学校的角度来说,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职业素养的培养融入到课程体系中,有针对性的开展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同时注重实训基地的建设,有计划的开展实训和竞争演练,使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掌握酒店管理以及餐饮、服务等全套标准和流程,也可以使学生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健康等方面都获得成长,毕业后可以快速适应岗位需求。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可以在企业中为学生设置实习岗位,使学生可以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上获得能力和素养的提升。比如作为前台接待,要有良好的仪容仪表,要关注大堂的情况,对进入酒店的每一位客人都礼貌迎接,强化前台接待的服务意识;同时前台接待还需要与客房部、营销部等部门之间通力合作,才能确保一切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的机会,可以使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迅速适应,并且发挥良好的工作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是一个漫长的、系统的过程,需要从课程体系建设、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发展与社会酒店行业发展需求相适应,有针对性的开展实践教学,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从而成长为酒店行业发展所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