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对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价的几点思考论文
论文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质量 监控 评价
论文摘要: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价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分析了南华工商学院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价的现状,并给出了构建学院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的两点建议。
随着高职高专学校数量和招生数量的快速增长,竞争日趋激烈。实现规模扩大与质量提升的有机统一,以“质量求生存”成为高职高专院校进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的根本目的。
一、国外职业技术教育质,监控和评价对我国商职高专学院的借鉴意义
发达国家的专业技能教育的质量监控一般都是遵从技能等级考核体系,通过职业技能认证考试进行监控,较多地表现为一种依靠教育体系的非学历教育。如被誉为“灰领”摇篮的TA量E是澳大利亚全国通用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就是靠获得行业和国家认可的技能证书来监控和评价学校的教育质量。中国的高职高专院校,目前更多的是靠学历证书来监控,其监控和评价更多依靠政府的学历证书控制,没有体现出高职高专的技能教育特性,不能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国外职业技术教育监控与评价,一般由教育主办方和投资方进行监管,遵循“谁出钱、谁负责”的原则,聘请专门评估机构定期评价。如德国职业教育投资的主体是雇主,则由雇主集团委托行业协会对职业教育质量进行监控与评价;澳洲的TAFE是由联邦政府和各个州政府共同投资的,TAFE系统大约有127万学生,是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数的1.7倍,其监控与评价则直接由政府通过技能等级认证来进行。目前,我国高职主要靠政府投资和学生学费举办和运转,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实质上是向政府主管部门负责,还没有面向市场,很多方面未能真正满足学生就业需要。
我院作为一所公有民办的高职高专院校,国外职业教育的质量监控体系和原则对我们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二、学院教育质t监控与评价的现状和问题
目前,我院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形式进行,其中教学检查制度、学生评教制度是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价的两种主要形式。
1.听课制度
由学院领导、教学管理部门、系部主任及教研室主任组成听课小组,进行听课、评课等活动。主要目的是对青年教师、新聘任教师开展开课资格认定、进行常规教学检查、开展公开课、教学观摩等活动。
2.督导制度
学院选调经验丰富的教师及外聘专家组成教学质量督导组,主管教学副院长负责,以抽查听课形式,检查教师教学质量。
3.教学检查制度
一是对各教学部门执行教学文件、落实学校规章制度情况进行检查;二是由教务处提出教学检查意见,对教师阶段教学工作各环节情况进行检查。检查一般在期中或期末进行,写出书面总结,交教务处备案。
4.学生评教制度
由教务处组织实施,采用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会、给教师打分等方式,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育手段、教学效果等进行评价。
5.迎接评估工作的质量评价
为迎接教育部即将对我院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进行的评估,学院评估办按照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对教学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评估自检,包括对教育总体建设规划、重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质量的自我评价。
三、质量监控与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监控和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质量控制的作用,但是存在问题的还很多。
1.质量监控和评价观念落后
(1)对评价工作认识不深,与职业教育的目标匹配度不够。
(2)缺乏监控意识。
(3)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指标体系的认识和适用上还存在偏差。这主要体现在不能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针对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进行监控和评价,指标面面俱到,但专业内涵和高职特色不够突出。
2.监控和评价机制的功能不全、科学性不够
(1)监控和评价的功能不全。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价主要有五项功能:一是说明功能;二是奖惩功能;三是改善功能;四是激励功能;五是导向功能。目前,我院的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价直接体现的是说明性功能和奖惩功能,其他功能则是由这两项功能间接来体现。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主要是为了持续改善教学质量,可是在评价中,由于忽视教师的主体地位,被评价的教师不能在评价结论形成时发表自己任何看法,导致教师大都是被动参与,影响了该机制的激励和导向功能的充分发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持续改善。
(2)质量监控和评价的科学性不够。往往以一两节课来评价一位教师,存在偶然性和片面性,评价时随意性大,主观性强,人为因素过多,定量分析不足。一言概之,就是客观性不够,从而导致质量监控和评价的科学性不够。(3)缺乏专业化的、健全的组织机构。目前,学院参与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价的人员,由于受人数和自身专业知识的限制,难以做到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价都是专业化的。换言之,评价时可能是看热闹式,而不是看门道式的评价。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应注意发挥各专业教研室在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中功能的作用。
(4)缺乏适合高职教育特色的质量监控与评价指标体系。由于我院长期有着“升本”的情节,目前缺乏按照高职教学要求建立起来的、有自身特色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3.监控和评价的范围不广
我院的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价,目前主要局限于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对办学条件和设施等影响教学质量的众多相关因素及其作用方式的监控和评价还几乎是空白,导致教育质量的评价范围不够深人和全面。
四、构建学院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的两点思考
1.构建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原则
(1)导向性
注意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模式,根据市场对人才技能方面的需求来构建学院的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所构建的体系应具有促使学院人才培养由“学科式”向“技能式”迅速转向的功能。
(2)科学性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构建的科学性主要应从三个方面来把握:一是目标的匹配性。监控系统和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要与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要求相匹配,要注意与学科式教学相区别,突出技能方面的权重要求。二是过程的可控性。职业教育的特点是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满足学生的就业需要,但实践教学往往是分散的,不能像课堂教学那样集中,所以,应注意全面监控与重点监控的取舍,一般评价和特色评价、过程监控和结果评价的互补。避免由于只强调结果控制,而忽视过程监控,造成结果的不可达性。三是评价的合理性。对结果的评价如果缺乏合理性,监控过程就会失去意义。过去的教学质量评价,基本是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如何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与非课堂教学质量—实践性教学评价有机地统一起来,是我们当前必须解决的矛盾。因为过去那种听课—评课式的评价模式将很难应用到实践实训项目中去。同时合理确定学生对教学评价的权重,仍是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的需要慎重对待的问题。
(3)专业性
随着学院专业设置的增多,如果仅靠少数专家或督导来完成对全院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价,由于专家自身专业知识的有限性,将影响评价结果的专业性,从而影响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可信度和有效性。我认为提高专业教研室的参与度,发挥专业教师在教学质量评价中的作用,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措施。
(4)动态性
人才培养过程是动态的过程,其质量监控和评价也应是动态的,应根据内外部条件和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与完善。
2.充分发挥职业资格证书在高职高专教学质童监控和评价中的作用
我院国际贸易系的国际货运代理专业前几年就依托报关员资格证的要求,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进行整合,将专业人才培养与职业资格证书取得有机地结合为一体,该专业的学生在参加报关员职业资格考试时的通过率大大高于全国的平均通过率,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燕得了学生及其家长的美誉度,并直接导致了该专业近两年学生报考人数持续火爆的局面。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劳动准人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我院应积极借鉴发达国家通过职业技能认证考试进行专业技能教育的质量监控的模式,大力推广国际货运代理专业的经验,建立起与职业资格证书相适应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职业资格证书在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价中的作用。
第二篇:教育质量评价之思考
教育质量评价之思考
【作者】钟祖荣
【作者简介】钟祖荣,北京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美)加德纳:《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199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各科《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
[4] 张玉田等:《学校教育评价》,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
[5] 陈玉琨:《教育评价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6](美)约翰逊:《学生表现评定手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 沈玉顺等:《制定教育评价标准的若干方法分析》,《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2)。
什么样的学校是好学校?什么样的教师是好教师?什么样的课是好课?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这是在我国实施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大家都在研究、关注的大问题。
如何设计好评价的内容和指标,并有效实施,这里面有不少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目标的导向性与合理性
目标导向,即按照事先制定的目标进行评价,看结果合乎目标的程度,评价即是确定学生目标的达成度。这个模式暗含的假设是:目标是正确的、合理的。否则评价就没有了效度。可是,这个假设是否总能成立?这里有两个因素会影响到目标的合理性:(1)目标制定者(既包括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也包括教师)的教育价值观是否正确,是否具有先进性?(2)目标制定者如果没有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比如缺乏对学习者的需要和能力的准确分析,要制定出科学合理适合学生的具体目标是很困难的。如果这两点做得不好,就使目标达成的可信度成了问题。所以,正确的办法和态度应该是:(1)要科学地评价,就需要认真地制定教育目标,尽可能保证其科学性和合理性。(2)千万不可把目标的合理性和达成度看得太绝对,不可修改。事实上,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教育教学目标的制定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们对评价结果要进行如实分析。有时,结果与目标虽有距离,但是目前的结果已经是比较理想的了,那么我们就应该反过来评估目标本身的科学性,并对其加以修正。认识目标导向的相对性,可以使我们对事先制定的教育目标以及最后的评价结果持一个合理的态度。
二、指标的发展性和现代性
我们认为,教育质量评价指标应该有现代性,应该根据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制定评价指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供的报告《学习:内在的宝藏》中,提出了终身教育的四个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人共处,学会发展。这实际上是对学生素质和培养目标的一种新界定。我国在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有关文件中,仍然坚持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所提的素质项目是多方面的。当然,学者们对素质的项目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和划分,一般划分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而基层的一些校长则把素质划分为更具体的指标和项目。总之,学生素质的具体要求和项目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发展的。只有在指标的设置上具有现代性,教育质量的评价才能发挥应有的导向功能。
三、过程指标与结果指标
目前,多数评价方案都把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作为整个指标体系的两个并列部分,并且在权重分配上各自占有一定的比例。这实际上犯了一个逻辑性的错误,即把因果性的时序关系变成了并列的共时性关系。依照时序关系,我们知道了一个方面,就可以推知另一个方面;而依照共时性并列关系,则不能作这种推断,因为它们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基于这种分析,我们在评价时,为了简化起见就只需评价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的某个方面即可;当然,也可以都作评价,但应分开,再将两方面的评价结果对照检验,还可计算它们的相关系数。正确认识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对于科学地设计评价的指标和方案,是有意义的。
四、统一的指标体系与多样的(分类的)指标体系
现实中,我们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一般都是用同一个指标体系来评价的,实际上就是用一把尺子衡量,而这个指标体系往往都是按照“完美学校”、“完人”的标准来设计的,用这个评价标准进行评价之后,得出一个总分,一般就用总分来说明人的素质水平。这种做法往往掩盖了人的本质特点和个性。同样的分数,实际上表示的意思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比如,有的人非常勤奋,但缺少科学方法;有的人动手能力强,但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差。实际生活中,全才是很少的,大多是专才和偏才,其优点和缺点往往是“孪生的”,因此,求全的标准是没有多大价值的。
评价需要有多元化的观念和尺度,在评价上应该尽可能考虑人的差异性。但是,如果我们给每个人都定出一个不同的评价方案,那又将太烦琐,不易操作,似乎也没有必要。尽管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但是,也总有共性或类型。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因而可以运用聚类的方法,归纳出学生的若干类型,制定出几种类型的评价方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分类评价。这样,既可以克服尺度单一的缺点,又照顾到差异性,并且简单可行。所以,我们主张建立多样化的、类型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案。在这方面,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作出了很好的尝试。
五、短期效果指标与长期效果指标
教育效果的发生机制是非常复杂的。有的方面,教育的效果能够即刻显现,比如说知道了一个陈述性知识,“知道”就是即刻发生的;有的方面,经过一定时间的练习,也会很快发生行为上的变化,比如,掌握某种操作技能,通过练习时间和次数的统计,发现获得效果的大体周期,并经过相应次数和时间的学习就能掌握;但还有些方面,其效果的发生就需要很长时间了,而且没有什么规律,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人的思想、智能、策略、情感、态度、观念等。教育的长远效果,往往是很难预测的。好比酿酒,它有一个比较长的酝酿过程,而教育在每个人的心中如何“酝酿”,又非常复杂,这就使得对长期效果的评价比较困难。对教育长期效果的评价,在短期里似乎没有可能,但我们真正地衡量教育的质量又不能不考虑,因而如何评价教育的长期效果,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六、情景评价与非情景评价
加德纳在《多元智能》一书中,把考试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非情景化的,是建立在客观的、无情景方式基础之上的,通常用纸笔进行,他称之为“正规考试模式”;另一种是“师徒制模式”,这种评价只能在自然发生的、包含一种技艺的特殊情景下实现。这两种模式各有优点。正规考试是现代的评估工具,它公正、易于判断;学徒制模式比较适合于个别化的学习和非语言、数学的智能或素质评价。以往,我们过分支持了正规考试模式。其问题在于:那些拥有一定语言和逻
辑智能组合的人,善于在限定的时间里、在没有人际接触的非情景化的条件下接受测试,他们特别受惠于正规考试。与此相反,那些没有表现出语言和逻辑智能组合的个体,那些只善于在需要较长时期的努力才能完成的专题中、或者是在情景化的评估中才能更好地表现出智能强项的人,就很容易在正规考试中受挫。情景化的评估有利于这些个体,它使智能的测试比较公正,甚至更有效度,操作上也更简单。因而加德纳主张采用情景化考试,并提出了智能展示、过程作品集、专题作业等评估方式。这种形式,也叫做“工作样本”,它包括现场经验、实验技能、临床操作、制图、科研报告、体育与音乐表演、工具的使用、打字等。当然,这些方法也有不足,它的成本高,评分标准不易把握。所以,最好的处理方法是把科学化的手段和情景化的手段结合起来,对不同的内容和智能,运用不同的评价模式,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比较全面的评价和了解,得到的结论也比较客观和准确。
七、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
从评价的主体来说,可分为两大类,即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他人评价又包括小组、教师、家长等。从教育目的看,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不需要教,也就是说形成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评价的能力。而自我评价的能力,只有在自我评价的活动和过程中才能形成和发展起来。因此,要特别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发展其自我评价能力。当然,自我评价也离不开他人评价的影响,自我评价是逐渐随着他人评价在自己头脑中形成自我意识后而形成的。过去,我们把评价更多地放在他人身上,而忽视学生自己的反思和检讨,比如,作文由教师改而学生自己不改;课堂教学中缺少学生反思的环节等。今天,我们正在把自我评价作为评价的重点来抓,提高他们的元认知水平和内省的智能。在实践中,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具体方式有很多,比如写日记、课堂上对其他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填写自我评价表、写总结、设错题本等。
八、诊断性、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
这是从评价在教育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及其作用、功能来分的。诊断性评价在教育过程之前,作用是了解学生的基础水平和起点,帮助其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或教育目标;形成性评价在教育过程之中,作用是提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信息,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过程的特点和方法,找出学习中的问题,并加以矫正,从而达到教育目标,它发挥的是教育功能或者促进发展的功能;终结性评价在教育过程之后,其作用在于检查教育目标的达成度和学生水平的高低,判断学生学习的结果,且往往作为升级升学的依据,它发挥的是筛选功能。我们过去在评价上的倾向是重视终结性评价而忽视前面两种评价,因为终结性评价在“应试教育”中能够发挥突出的作用。现在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应该加强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有的称为发展性评价),更多地发挥评价对学生促进与发展的作用,帮助学生改进自己的学习活动。
第三篇:对提高教育质量的思考
对提高教育质量的思考
如何提高教育质量,是我到局里工作后经常思考的问题,每次到学校工作调研,我总是带着这个问题走进校园。农民抓粮,渔民抓鱼,教师抓教,本来天经地义,理所如此。那么,我们抓教,怎样抓出新意,抓出水平,抓出品牌,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下面,就如何提高教育质量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我县教育教学工作的现状 ㈠、教育教学的成绩有目共睹
1、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仅以2008年为例,我县共有603名高毕业生被普通高校录取,其中一本76人,二本123人,三本27人,专科377人,录取率达68.8%,比2007年提高了7.7个百分点。文科科平成绩在全市排名除外语第二名之外,语文、数学、文科综合均是第一名,理科各科平均成绩都进入市前三名。今年,我县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竞赛,获国家级奖430余人次,省级奖520余人次,市级奖630余人次。
2、教研工作蓬勃向上。教研室作为指导全县教研教学工作的参谋部,深入一线,检查指导教研教学工作,了解教情学情,抓考纪考风,成效显著。今年来,组织开展县级教学比武课66节;参加市级教学比武课16节,省级汇报课2节;组织乡镇小学校际交流活动6次;组织参加各学科论文评选活动,获省级一等奖26篇,市级一等奖30篇;积极搞好教育课题研究与申报工作,申报省级课题3个,立项3个,申报市级课题5个,立项5个。在今年“湖南省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优秀成果奖”评选活动中,《农村初中开放生物实验室与 1 生物园的实践研究》课题获省一等奖。与此同时,县电教馆和基教股还首次开展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三优联评”和艺术教育专业知识讲座和艺术教育观摩教学教研活动,由于形式新颖,参与度高,激发大家的热情,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㈡、教育教学的问题困难不容忽视
1、教育观念亟待更新。不少学校,从校长到教师,应试教育的思想仍占主导地位,他们屈服于升学的压力,除了对付考试、提高分数、争取升学以外,别无他想。他们热衷于在考场上争高低,在分数上论英雄。因而在教学工作中,集中表现为“七重七轻”;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重智育,轻德育;重教学,轻教研;重加班加点,轻课堂教学;重传统,轻改革;重教法研究,轻学法指导;重终端管理,轻过程管理。
2、教学方法因循守旧。沿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教学方法,钟情于“题海战术”,习惯于“填鸭式”、“满堂灌”,把学生当作装知识的“口袋”。从教学过程看,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教学准备不充分。教案过简(有的只写章节的标题,没有备教法、学法和教具,更不用说备全册、备单元,甚至有些教案一课时才几行字)、抄袭教案(不钻研教材,不分析学生实际,一味地照抄照搬教辅资料和备课手册)、没有教案(根本不备课,一本教课书和一支粉笔度过45分钟;我在某中学突击对教师上课情况检查时,就查到8个教师上课有5人没有教案)。二是课堂容量小、效益低。上课没有目标,随意发挥,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就多讲,不熟悉的内容就少讲或不讲,讲到哪里算哪里,铃一响就下课;课堂容量小,简单一道题翻来覆去就一节课,没有练习,没有反馈,更没有补救,效益极低;只注重教,不注重学,从头讲到尾,基本听不到学生的发言;上课时只关注少数优等生,大面积的潜能生反而无暇顾及。三是作业辅导流于应付。作业布臵辅导没有针对性,随意性大;作业批改不及 时、不认真,为应付检查随性而为;作业没有反馈,存在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作业完全达不到“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的目的。
3、教学手段安于现状。安于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手段,对于现代教学手段或害怕麻烦或心存畏惧:因为害怕麻烦,实验开出率低,一些学校的实验室没有发挥作用,电教设备得不到利用;因为心存畏惧,对现代化教学设备敬而远之,安装的远程教学设备几乎瘫痪,电脑连开机都不会,更不说做课件、用课件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教学质量很不平衡。从地域上看,城镇与乡镇差距进一步拉大,生源往城区流动加大。从办学条件上看,存在教育质量、办学水平与办学条件、师资条件不成正比的现象:有的学校办学条件一般,教学质量却比较高;有的学校办学条件、师资条件都不错,教学质量却不尽人意。
5、教研教改后劲不足。教研工作在很多学校的工作中仍处于弱势地位,教研机构不设臵,教研队伍不健全,教研活动不正常。教研员队伍年龄老化,素质差异大,有的教研员自身政治思想素质、师德水平、业务素质亟待提高,与学科带头人,“掌门人”的要求有差距较大。
二、对提高我县教育教学质量的对策思考 ㈠、端正办学思想,转变教育观念。
1、端正办学思想。
①端正办学思想,首先要增强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全体教育工作者要从对民族负责,对历史负责,对下一代负责的高度来树立质量意识,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自己工作的主题,把探索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效果作为自己工作的首要任务。
②端正办学思想,还要把素质教育贯彻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要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课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途径,在培养学生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的作用是任何形式都不能替代的。把素质教育理解为课外教育,课外活动,社会是实践等都是片面的。教学中要面向全体,着眼于大多数。不要丢了基础抓提高,丢了全体抓“尖子”。只面向少数尖子,尖子不仅多不起来,反而会越来越少。只有面向多数,尖子才会越来越多。
2、转变教育观念。
①作为“领头羊”的校长应率先转变观念。首先,校长要强化“教学意识”。现在我们有些校长抓日常事务多了,抓教学少了,应酬各种关系多了,深入课堂教学少了,研究其它工作多了,讨论教学工作少了。教学在一些校长的头脑里逐渐淡化。我每到一个学校,当与校长谈起教学工作时,校长们总是说,这事已安排副校长和教导主任去抓了。要其谈谈教学情况时,总是以教导主任通报情况为主,校长掌握一线的教学情况不扎实。作为一校之长处理日常事务多,不要求像教师那样去上课,但校长要听课、评课、兼课,给教师上示范课。只有校长不脱离教学工作,强化教学意识,才能领导教师搞好教学。实践证明,校长教学意识强,亲自兼课,深入课堂,学校教学质量就上得去。其次,校长要具有“超前意识”。要按照“三化”抓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教育思想现代化,注重能力培养,注重素质教育,注重让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教育手段现代化,要装备好各种科类实验室,如语音室、电脑室、劳技室、艺术专用室、卫生室,要加强实验教学;教学方法现代化。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地学习,不仅要注重研究教法,也要注意研究学法。最后,校长要树立“依法治教”观念。校长要有法律意识,带头学法、知法、守法,要按照有关法规和原则,建立健全学校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常规管理,在教学工作中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另外,还要带头用法、执法,执行教育行政部门的各项规定,要运用法律武器处理好各种关系,维护学校安全,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确保正常的工作秩序。
②作为教学主力军的教师更要转变观念。首先,要树立新的师生观。教师不仅要做“春蚕”,而且要师生共同发展,师生生命价值共同体现。其次,树立新的教学观。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在“传道”的基础上,借助于课堂环境和自身行为综合渗透“道”的要求;既要“授业”,更要“授渔”;既要解学生之“惑”,更要激疑,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再次,教师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还是研究者,要拿起研究的武器,改进教育教学实践,提升自身专业水平;教师不再是单一的课程实施者,还是课程的开发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学科知识要求、自身的教学风格等吃透教材,开发教材,进行教学设计,形成适宜的教学方案;教师不再是单一的教学者,还是学习者,要通过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开阔自己的视野和胸襟,把学习力作为教学力的支撑。
㈡、实行“五个强化”,提高教育质量
1、强化德育工作。一是着力创造德育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建好家长学校,把校内有序的德育工作与基地、教材、家庭、社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大德育工作网络。要在县委、县政府的协调下,与公安、司法、文化、工商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抓好德育工作。并对德育工作进行指导、检查、督促,形成抓德育工作的社会合力。二是致力于德育管理制度,德育工作系列化建设。在管理上要有强干的德育工作队伍,有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计划,有明确的德育工作实施方案,对教职工、学生的思想教育有不同层次的具体措施,形成对德育工作定期检查、汇报、总结制度。要按照形势发展和学生各个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有计 划地进行。与此同时,要加强德育教研,实施好德育评估方案。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学校是塑造人类精神文明的特殊场所,良好的教学、生活环境,既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又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校园文化建设要以育人为宗旨,以创进净化、美化、绿化的校园和营造团结、民主、和谐、敬业、好学、文明、守纪的氛围为基础,以树校风、铸校魂,树教风、铸教魂,树学风,铸学魂,塑造良好的学校形象,教师形象,学生形象。要以打造奋发进取的校园精神为核心,加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大文化环境建设,做好校园整体规划,强化卫生管理,创建文明宿舍,搞好食堂管理,加强安全保卫,健全纪律制度,培育良好校风、教风、学风。
2、强化教学管理。严格有序的、科学的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学校教学管理着重抓好两个方面:一是推行教学目标管理,逐步建立新的教学管理体系。各学校要建立符合本校实际的目标体系,确定教学奋斗目标,然后把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教研组、年级组,落实到每一位教师。把学校教学工作目标定为教师的任期责任,学年结束,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考评,作出判断,实行奖优罚劣。二是严格教学常规管理。除了做好教学程序、教学环境、课外教育教学活动、教学设施和财务、学籍、教师、实验员、图书资料员、教学资料档案这些管理外,特别要做好与教学质量直接相关的教学环节的管理。校长、教导主任及教研组长,要确立起向备课要质量、向课堂要质量的观念,要在备课和课堂45分钟上大做文章。教学质量的检查重点也要放在教师的备课和45分钟的教学效率上。
3、强化教学研究。健全县、乡、校三级教学指挥系统和教研网络,提高教研工作的整体效益。各学校要健全教研机构,选聘一批有较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有系统、扎实的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有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素养和丰富实践经验,有较高的教学指导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年富力强的教师为兼职教研员。同时,制订必要的教研员常规及工作制度,明确分工,明确职责,使教研网络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个中心正常运行起来。在这当中,局教研室作为教研网络的龙头,统帅部,要充分发挥教学研究和教学指导职能、教学业务和教学行政的管理职能,重大教学问题决策的参谋职能。送教下乡,要突破常规,“送”出特色,“送”出质量,“送”出效果。要致力于深化教育教学思想、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和实验,教学研究过程中造就一批学科带头人,一批教学骨干,一批青年教学新秀。
4、强化教育督导。实行教育评估、检查、督导制度是对我县教育实施宏观管理与指导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学校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变升学竞争为办学水平竞争以及促进学校依法办学按规治教的有效措施。要根据我县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不同的教学质量标准和评估指标。要把综合督导与专题督导结合起来,把定期督导与经常性抽查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评估结果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5、强化激励机制。每年教师节,评选、表彰一批具有敬业精神、创业精神、奉献精神和开拓精神的优秀教师并形成制度。同时利用新闻媒介宣传优秀教师无私奉献的事迹和精神。建立全县教学成果奖励制度,对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创造性劳动取得教学成果的集体和个人给予精神奖励的同时,给予物质奖励,并在职称评聘、考察学习、业务培训、疗养等方面给予倾斜、优惠。
第四篇:高职高专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的几点思考
高职高专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的几点思考
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作为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管理机制,引起教育主管部门和高职院校的广泛关注。本文仅就高职高专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的必要性、现状和问题作一探索。
一、高职高专质量监控和评价的依据及其组织实施
(一)高职高专进行质量监控和评价的必要性
竞争的压力,引发了生存的危机。现在,硬件设施不再是学校吸引生源的关键因素,“以质量求生年,全国独存”成为每个高职院校的必然选择。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达到 所,在校生 万人,加上普通高等院校设置的高职类二级学院在校。生,已占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在校生总数的,随着高职高专学校数量和招生数量的快速增长,相当多的学校教育资源严重匮乏,办学条件明显恶化,一些新成立的高职院校对自身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发展方向等一系列问题缺乏明确认识,教育质量得不到切实保障。因此,实现高职高专规模扩大与质 量提升的有机统一,成为进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的根本目的。
(二)高职高专进行质量监控和评价的依据
比较国际专业技能教育的质量监控惯例,一般都是遵从技能等级考核体系,通过职业技能认证考试进行监控的,较多地表现为一种贴靠教育体系的职业教育与培训非学历教育。如澳大利亚的体系,就是靠获得行业和国家认可的技能证书来监控和评价学校的教育质量。我国的高职高专作为专业技能类教育,目前更多的是靠学历证书来监控,其监控和评价更多依靠政府的学历证书控制和校长的责任心,没有体现出高职高专的技能教育特性,不能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三)高职高专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的组织实施
根据国外监控与评价经验,一般由教育主办方和投资方进行监管,遵循“谁出钱、谁负责”的原则,聘请专门评估机构定期评价,学校要对自己的教育对象负责。如德国职业教育投资的主体是雇主,则由雇主集团委托行业协会对职业教育质量进行监控与是由政府投资的,其监控与评.评价;澳大利亚,价则直接由政府通过技能等级认证来进行。目前,我国高职主要靠政府投资和学生学费举办和运转,学校主要向政府主管部门负责,还没有面向市场,很多方面未能真正满足学生的就业需要。因此,政府和学生作为高职院校投资主体,应充分发挥其共同监控的职责,形成学校外部评价和内部监控的有机统一。
二、高职高专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现状与成效
(一)现状
目前,我国的高职高专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形式进行:听课制度,由有关领导、教学管理部门、系部主任及教研室主任组成听课小组,进行听课、评课等活动。主要目的是对青年教师、新聘任教师开展开课资格认定、进行常规教学检查、开展公开课、教学观摩等活动。督导制度,由学校选调经验丰富的教师(主要是离退休领导、教师)组成教学质量督导组,对主管教学副校长负责,以抽查听课形式,检查教师教学质量。教学检查制度,一是对各教学部门执行教学文件、落实学校规章制度情况进行检查;二是由教务处提出教学检查意见,对教师阶段教学工作各环节情况进行检查。检查一般在期中进行,检查结束后,写出书面总结,交教务处备案。这是目前各高职高专院校进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的主要形式之一。学生评教制度,由教务处组织实施,采用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会、给教师打分等方式,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业务水平、教学方法、教育手段、育人方法、教学效果等进行评价。其他质量评价,包括根据上级教育教学总体建设规划及学校工作实际开展的重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阶段检查等质量评价工作,通常采用实践(实习、实训)教学内容、学生作业抽查等方式进行。另外,有的学校组成了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组织,主要由学校领导、各相关部门领导和教师组成,不定期地召开教育教学质量工作会议,针对高职高专培养目标进行宏观调控,对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控制的不利因素,如资金、设备、师资等予以
调控和解决。
(二)成效
当前的监控和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质量控制的重要作用,但其效果还不够理想,如听课制度,大多数院校不能完成学期初安排的听课任务,特别是领导,常因其他工作而耽误,所以听得少,评得更少,很少能针对听课中发现的问题与教师进行交流,帮助教师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提高教学质量;督导制度,目前也主要是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对教学的其他环节如实习、实训等则缺乏监督学生评教制度,虽然各院校也力求客观、全面,但由于项目量化和学生认知、态度等因素的影响,仍有较大的局限性和偏差;其他监控和评价手段也或多 或少地存在着走过场的现象。
三、高职高专质量监控与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一)质量监控和评价观念落后对评价工作重视不够,只求其有,不求其质很多院校只进行常规性的教学评价工作,评价过程欠规范,对评价数据缺乏科学的处理,评价方式单一,各院校的可比性不高。同时,学校也缺乏系统的评价组织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信息的手段,监 控和评价不能真正发挥作用。评价多,监控少,缺乏监控意识。目前,各院校都有相应的评价手段,但缺少有效的监控措施。监控是评价的基础,由于缺乏相应的监控制度和体系,往往导致收集评价信息的难度加大分析和处理信息的周期变长,造成评价工作的被动间断和烦琐,难以形成制度化、经常化的评价体系。盲目套用基础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评价模式,缺乏针对高职高专特点的监控和评价如上级主管部门对高职专业办学资质的评价,指标体系面面俱到,但专业内涵不够突出,不能体现出高职特色。
(二)缺乏系统的监控和评价机制
评价和监控的关系尚未理顺主要表现在评价程序上以单一部门评价为主,教务处、督导组各行其是,不能形成整体评价系统;同时,评价中的主客体关系不顺,尤其是对教师的评价,往往忽视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导致教师积极性不高,不能充分发挥监控与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教学监控和质量评价的操作和管理尚未形成。规范和制度,主要表现在评价随意性大,主观性强,人为因素过多,定量分析不足,定性结论过多,往往以一两节课来评价一位教师,存在偶然性和片面性。
缺乏专业化的、健全的组织机构,以及科学可。
行的、有自身特色的质量监控与评价指标体系,学院各个部门没有发挥出质量监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教研室、后勤管理、各分部、各中心、各任课教师对教学质量监控的认识不足,当发现质量危机时,不能及时预警,做到信息上下通达。
缺少对监控和评价的元监控、元评价。主要表现在缺乏对监控和评价的目的检验和效果反馈,对学年初制定的评价指标的达成状况缺少监控与测评,没有形成严密的监控体系。
(三)监控和评价的目的不清,功能不全
一般来讲,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主要应满足四个目的:一是为了改进和发展正在进行中的活动或方案,即形成性功能;二是为了用来选择、证明或说明一些问题,即总结性功能;三是为了激励和提高认识,即心理功能;四是为了行使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和评价权利,即管理功能。目前,我国高职高专的监控和评价,更多的是管理功能和总结性功能。如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评价,多为进行管理的需要,而学校内部进行的监控和评价,也多是为了评聘、管理和选择的目的。监控和评价所应具备的改进和激励等重要功能并没有得以充分发挥。
(四)监控和评价的范围不广
目前的高职高专质量监控和评价,从外部来讲,主要局限于办学条件和设施等方面;从内部来讲,主要局限于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一般采用学生评教和少量的听课及学生成绩检查等方式进行。而对影响教学质量的众多相关因素及其作用方式都较少关注,导致评价范围不够深入和全面。
四、对构建高职高专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的几点思考
(一)构建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原则 实效性。实际的监控和评价工作要包括以下各要素:管理监控和评价工作、确定监控部门和评价人员、确定要解决的问题、设计监控与评价方案、收集与分析信息、报告监控与评价。因此,构建一个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必须从这几个要素着手,遵循实效性原则,注重全面监控和重点评价、一般评价和特色评价、过程监控和结果评价的互补结合。可行性 首先要在理论上可行,监控系统和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要适合监控与评价的目的与功能,要能为理论所检验和证明;其次,在操作上要具有可行性。要有明确的部门和个人职责分工,要有较明确、便于操作的工作指标和评价标准。再次,在效果上具有可行性。监控和评价过程要为学校各部门及个人接受和认可,并能积极参与到监控和评价中来。
教学过程是动态的过程,其监控和评价也应是动态的,必须根据内外部条件和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与完善。
(二)要注重高职高专教学质量监控的多元性
高职的双主体特征,决定了其监控主体的双元性。一是政府代表自身利益委派专家和责成校方对图教学质量进行监控;二是社会媒介代表学生利益对专家和校方的监控进行检查和评估。因此,高职高专的质量监控应分为三个彼此相关又各自独立的—社会———学校。其中,以学校自我监层次:政府——控为核心,以政府监控为指导,以社会媒介监控为评价依据。其中,政府通过“调研与评价组”进行监控,社会通过“主流媒体”进行监控,学校通过“各职所示:能部门”进行监控,如图!
调研和评价组由专家和高职高专校长代表组成,社会组织机构由中介调查机构和行业企业代表合作进行,学校职能部门包括人事、财务、督导、行政等各个部门。主要监控和评价信息由学校各职能部门提供,再由政府和社会提供评价和反馈信息。
所示从下到上是一个信息提供的过程,从上如图!
到下是一个信息反馈的过程。
(三)针对目前高职高专监控与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一个系统的,可操作的监控与评价网络要树立正确的监控与评价观念,将监控与评
!“
价作为促进学校持续发展的手段从政府到学校再到社会,都要对高职高专的质量监控和评价予以高度关注,由国家确立高职高专国家质量奖,由社会进行以年为周期的媒体监控,由学校负责自身的日常质量监控,建立起完善的保证网络。
要完善学校内部监控与评价机制#”
要理顺学校内部各职能部门在监控与评价上的协作关系,明确各自职责,形成定期汇报和预警制度,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提高监控与评价的有效性。
明确监控与评价目的,扩大监控与评价范围
$"
要充分发挥监控与评价的激励功能和改进功能,不仅对办学条件予以评价,还要将评价范围扩展到毕业生质量、教材使用、专业建设、教学过程、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
(责任编辑 甄国红)
第五篇:教育质量论文
从社会转型,反思山区教育的瓶颈问题——以山区留守儿童教育为例摘要:
教育无小事,一个合格的教师就要关心一切学生,对学生不论贫富,不分贵贱。笔者从教五年年,目睹农村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感受颇深。山区教育中有很多问题值得社会关注,笔者所要描述的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难的问题。笔者认为山区“留守”儿童教育难问题是山区教学质量提升的瓶颈。不管在家庭、学校教育方面还是在社会教育方面,留守儿童所处的环境令人怵目惊心,拯救留守儿童工作的开展刻不容缓。
关键词:转型“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对策
【正文】
我在山区从教五年,目睹山里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感受颇深。山区教育中有许多问题很值得社会关注。我认为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要关心一切学生,对学生不论贫富,不分贵贱;而且,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对未来社会的影响;分析孩子生活区的周边环境,找出孩子坏习惯形成的原因。然后教育孩子就可以对症下药。
社会转型,山区的教育发展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关于 “社会转型”的含义,在我国社会学学者的论述中,主要有三方面的理解:一是指体制转型,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二是指社会结构变动,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社会转型的主体是社会结构,它是指一种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而不仅仅是某些单项发展指标的实 1
现。社会转型的具体内容是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三是指社会形态变迁,即“指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社会变迁和发展”。专家学者关于“社会转型”含义的论述,对于正确把握社会转型期的形势和任务,无疑有着有益的启示。
我在这里要重点从第三个方面的理解来分析社会转型对山区教育的影响。山区开放脚步较缓慢,艰苦的自然环境及气候条件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当坝区大刀阔斧的改革发展之时,这里依然是刀耕火种、老牛下地、骡马运输,早出晚归只为养家糊口。
近年来山区加强力度搞经济建设,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紧接着不少人改变思维谋发展,发现传统社会思想与现代社会的思想带来效益大不相同,尝到了甜头。因此就产生了外出打工的人、做生意的人,几乎各行各业都有人奔走。
然而教育却不同于产品生产,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支撑,此乃“三角”,缺了一角便不稳定。山区家庭中大多是“空巢老人”,年轻人把孩子托付给思维保守陈旧、年老体弱的父母,自己只身前往大城市打工。这部分孩子就成为了山区较特殊的一个群体——山区”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现象的产生来自于家庭和社会两个方面。一方面,家庭的贫困,使孩子的父母不得不走出农村到城市务工;另一方面,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制以及社会对“农民工”不公平的待遇,使广大农民没有办法及能力带着孩子一起走进城市。具体情况如下: 1.农民工在城市从事的一般都是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的工作,他们在工作之余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自己的孩子。2.农民工的工资和福利水平
无法与城市工人相比,差距很大。以他们的工资收入水平很难支撑一个家庭在城市的生活。可怜的孩子两眼无神,无奈无助盼望变失望。3.由于户籍的限制,农民工的子女在城市的学校上学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即使有学校接收,其父母也很难承受高额的费用。而城市中那些面向农民工子女的学校基本上都是民间兴办的,其教学质量不仅无法和城市学校相比,也无法和农村学校相比。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关爱,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软弱无力,社会对这一弱势群体又关心不够。他们被父母“遗弃”,被学校“遗弃”,也被社会所“遗弃”。由于对留守儿童的监管、教育处于一种“真空”状态,从而导致许多留守儿童人格发展不健全、学习成绩滑坡、人际交往出现障碍、良好思想树立出现危机,有的行为甚至表现得很极端。
老人对孩子恃宠而骄,一味的纵容让孩子沾染了各式各样的坏习惯。在学校老师们悉心教育,部分孩子进步很快,但放回去几天,坏毛病又被激发。
因此山区“留守”儿童教育难问题成了山区教学质量提升的瓶颈。在家庭、学校教育方面还是在社会教育方面,留守儿童所处的环境令人怵目惊心,拯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开展刻不容缓。
以下是我以教师的立场就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以身为范,教育孩子诚实守信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电视中有一句广告词,“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俗话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
我们家长和孩子监护人要以身为范教育孩子,这样才具有说服力,让孩子在一种良好品德氛围中健康成长。
诚实守信,应是教育孩子的主要内容,诚实不足归根到底是我们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做得不好。如果我们能真正做到言传身教,让整个社会充满和谐关爱的氛围。我相信,孩子们在这样一个充满爱心、孝心、诚心、诚信的和谐社会中,一定能健康茁壮成长。
2、用爱激励孩子
“留守儿童”多数在农村,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对较差,一般都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姨妈等照料。在他们的心理上,对孩子的“爱”理解不够全面,认为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要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切顺着孩子,一切护着孩子,这就是爱。其实这是种不健康、不负责的爱,是一种溺爱。
真正的爱就是一种积极负责任的爱,不但要让孩子吃好、穿好,而且要教育孩子如何做人,了解孩子的思想动向,教育孩子明辨是非,有错必改。像父母一样经常与之谈心,使孩子心情愉快,学习目的明确、自强不息,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这才是一种真爱。
3、指导孩子慎重交友
古人云:“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这是古人警示交友的名言。孩子明辨是非能力差,加之这种特殊的监管环境,留守儿童容易感染一系列的不良社会陋习。所以,我们要引导他们慎重交友,以防孩子与有恶习和品德败坏的人交朋友,被引诱变坏。关心孩子,孩子的交友我们不能忽视,要帮助引导孩子慎重交友,为了孩子,使之健康成长,我们要向孟母学习,把好“孟母择邻”这一关。
4、引导“留守儿童”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
“留守儿童”因特殊的环境,很大程度上,缺乏父爱、母爱,心理不完善、感情脆弱,再加上青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在爱好和兴趣方面各有所为。因此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培养健康的爱好和兴趣尤为重要。同时这也是监护人和“留守儿童”进行思想沟通和培养感情的有利机会,并弥补“留守儿童”空虚心理,起到了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德和远大志向的效果。
5、注重教育方法,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育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对孩子教育时应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对性格不同、脾气不同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教育孩子要多做换位思考、多想想,决不能简单行事,动不动就一顿暴打、臭骂,不让孩子论理。这种粗野、蛮横的方式,让孩子口服心不服,起不到教育的任何效果,甚至形成逆反心理让孩子心里演变为仇恨、冷漠的情绪与你作对。这样,长此以往,影响了孩子与监护人之间的相互沟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甚至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再有就是对孩子监护不力,一种监护器式的方式,孩子犯了错误,怕伤孩子感情,轻描淡写说两句完事,长此以往怂恿孩子的坏毛病,最后无法管教,误入歧途。这两种形式都是教育方法的不全面,教育孩子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堵又疏,才能水到渠成。
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我们应教育孩子正视现实,理解父母背井离乡、亲情分离的无奈,放下心理包袱,不自卑、不气馁,努力学习,回报社会。
【参考文献】
[1]姚云.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及教育应对[J].教育理论与研究,2005.[2]谭绍怀,王孝怀.挣了票子,莫误孩子——外出务工农民家庭留守学生的调查与思考[J].湖北教育,2004.[3]李秀英.农村“留守学生”调查与思考[J].中国妇运,2004.[4]吴霓.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04.[5]人口流动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访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