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学生评价的一点思考论文
新课程下对学生评价的一点思考
常州市武进区成章初级中学 蒋卫青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一个少年,只有当他学会了不仅仔细的研究周围世界,而且仔细的研究自己本身的时候;只有当他不仅努力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而且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只有当他的精神力量用来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完善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学生只有能够认识和评价自己、分析自己的思想与行为时,他就把对自己的正确认识付诸实践,以提高自己。学生积极向上,有自尊心、荣誉感,但往往有孩子气,幼稚,不懂事,不能正确理解社会和人生问题。教师要给以启示、指点,使他们放眼社会、懂事明理,从幼稚中醒悟,关心他人、祖国和世界,树立自己的理想。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正面教育,多用赏识、赞扬、激励的语言引导他们步步向前,不断取得进步,引导他们虚心听取父母、教师、同学的意见,在愉悦的心情中树立自信,认识自己,进行有利的行为,养成良好的品德,获得长足进步。
美国新乔治州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亨利格达得曾使用一种测量疲劳程度的能量测定仪作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当他对疲倦的孩子说一些鼓励的话时,能量测定仪上的指数急速上升;相反,当斥责孩子时,指数便会突然下降。
毕加索有着绘画的惊人天赋,但在要求循规蹈矩的学校里,根本就不是社会所认定的好学生。上了两年的学,他连最简单的数学计算也不会,同学、老师以及镇上的人都认为他是个呆子傻瓜。但毕加索的父亲何塞却相信自己的儿子的绘画天分,他不断用言语鼓励他,每天送儿子去学校,在行动上支持他,毕加索被学校关禁闭他也不责骂他。当他们搬到另一个地方时,为了让儿子顺利通过学校的入学考试,他千方百计的找到当地的主考官说明情况,终于说服主考官破例收了毕加索,是父亲何塞对儿子绘画天赋的赏识成就了毕加索。
我们的学生需要赏识,犹如禾苗需要阳光和雨露,激励能把学生的一切潜能调动起来,从而达到充分释放的状态,这种状态如果不断保持,他将巩固成为学生的一种本性,从而终身受益。不是好学生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学生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赞赏是一种聪明的、巧妙的、积极的肯定别人的方式,透过恰当的赞美之词,给人以无比信任的满足感、成就感和幸福感。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多样的,归纳起来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人际关系需要、尊重和荣誉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学生除了基本的生理需要,更需要的是别人的肯定,渴望被别人赏识。尤其是成绩差的学生,更需要通过家长、教师的赏识、激励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他们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从而不让他们自暴自弃,自卑自贱,自我消沉,不让他们已经是成绩落后于别人,思想上还要背上沉重的包袱,这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因此,在他们的优点长处上或做对的时候,适时地赞扬表扬他们,会对学生的性格形成、心理成长有好处。我班有一个男生,在小学里是一个老师见了头疼、学生见了讨厌的人,到了初中,各科成绩差,行为不当甚至会有怪异行为出现,说话时有脏话且有不健康言语。我除了一般性的教育外,在平时就留意他的长处,留意他的一些小事,我发现,他读书时声音响亮,有时能关心班级的一些细小事,对人有礼貌,在我找他谈话时,我故意都说他的这些优点,并且在班会课上还特意表扬了他:早读课和其他课上读书声音响亮,这是注意力集中的表现;能为班级做事,说明有集体荣誉感;对人有礼貌,体现他有修养。这样对于这个学生而言,他受到了莫大的鼓舞,初中三年,这些优点他都能保持,学习也很起劲,这让认识他的老师都很诧异,不是我班的任课老师也都赞扬他。从他快乐的生活和学习中我感觉到:赏识对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特别是对一个成绩不好、心理自卑的学生而言,赏识犹如冬日的暖阳,给他带来了温暖的安慰!当赞美了学生以后,他们就会产生一种被寄于厚望的感觉,努力的欲望就高。
赏识可以分为评价式的和建设性的,中学生更需要的是建设性的。在对学生进行赞美时,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1)选择适当的赞美语句。诚挚的赞美、发自内心的赞美才能打动人。赞美时不要是笼统的敷衍式的语言,应该由衷的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用真诚的语气说出来。我班有个学生,其他功课都不怎么样,到初二接触物理时,他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作业、测试中准确率都很高,见此,我趁热打铁,找他谈话:“你的物理成绩很好,我注意到你这几次测试成绩都不错,说明你学习很努力,脑子也不错,其实你并不象你自己想象的那么差,认为自己笨,自己不行,现在,你看,经过你的努力,你的物理成绩不是很好?你能告诉老师你是怎样学习物理的吗?”这个学生听了,很高兴的对我说他的学习方法。我在班会课和其他时间不断表扬他,让他感受到对他的赞美不是敷衍随便说说而已,从此,他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物理成绩一直保持不落,学习态度也有很大改变,让人很欣慰。
(2)通过第三者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赞美。凡经由第三者出面表达的意愿,容易使听话的一方感觉到具有真实的客观性,收到的效果有时会较直面赞美更佳。有一项实验可以证实:两位心理学家对三十位受试者进行戒烟劝告的实验。实验分两个小组,一组是采用肺癌的痛苦来劝戒他们;而另一组由一个医学专家根据他的临床实验报告,非常客观的解释抽烟的害处。实验结果,第一组有35%,第二组有70%的人开始戒烟。这说明,由当事人劝说不及第三者解说有效。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引用其他任课教师、其他学生甚至是其他家长对一个人的评价,都会让学生内心雀跃不已,更保持并发扬他的优点。例如,对某位上课容易开小差、做小动作的学生,某次告诉他,说某位老师说今天上课你特别认真,发言积极,希望下次再见到你这样的好表现,也许那天他只是由于上课内容引起他的兴趣,但教师要抓住他这个特例并通过第三者的叙述来赞美他表扬他,并适时提出对他的期望,他觉得受到了老师的注意,受到关注了,内心愉悦,在近几天都会表现的很认真,教师只要再多表扬他几回并不断提出要求,慢慢地他的学习习惯纠正了,学习态度改变了,不断取得进步。
(3)意外的赞美会使学生信心倍增。众所周知的陶行知的“三颗糖”的故事就属于意外赞美取得的效果,意外赞美,让学生发现自己都没想到或没发现的优点或长处,尤其是内心敏感又当做错事的学生。例如一个老师和家长都顽劣的儿童,经常遭到责骂,他觉得非常自卑。有一天,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夸奖他说:“你的顽皮、恶作剧都有独创之处,能想出这种恶作剧的孩子,按理说功课不可能太差。”被老师这么一夸,他对自己的头脑竟产生了自信心,从此以后便努力学习,成绩一天比一天好,连夸奖他的老师都觉得惊异不已。
(4)找出学生的点滴优点,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都是建立在自己的强项上的,而不是弱势上,因此,若在学生的行为中找出可赞赏的长处和优点,会对学生的能力提高和态度的改进都有很大的作用。每个学生的成长,达到所期望的标准是一个很长的过程,要一步步的不断实现,而不是一蹴而就,因此对于每个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教师要能敏感的察觉并及时给予鼓励。学生在不断的赏识之中快乐成长,健康发展。
学生的心灵是纯洁的一块田,撒下了希望的种子,用知识去浇灌,用爱心去呵护。让我们用象春风一样的赏识拂过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和风细雨中,在阳光雨露中茁壮成长吧!
第二篇:对中职学生评价的思考
的德育评价则是指整合、协调各个评价主体,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对学生学习进展与行为变化方面进行全面、全程的评价,包括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发展状况的评价,充分发挥德育评价的示范作用、激励作用,以此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多元化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评价主体。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各界;②评价 范围。学习、生活、品德;③评价项目。文明礼仪、技能学习、纪律、语言表达、体育、卫生等。建议更多的职业学校为了做好德育多元化的评价要注重做好平时的学生成长档案。
目前我校已形成一套在内容上以“学业成绩+评语+操行等级”,在方法上以“过程+结果”,在途径上以“自我评价+学生互相评价+教师评价+班主任评价”的学生评价模式,这种模式比较偏重于学生的技能学习和思想品德表现,但对过程的考核操作起来比较繁琐,有时候往往因难以坚持而流于形式.而且带有主观色彩。建议更多的学校注重德育多元化评价每学期的德育课成绩没有单独纳入到学生的德育考核评价中,三、中职学生实施发展性评价的意义
总之,职业高中的学生并不是像很多人所说的“朽木不可雕”.学生的一切错误行为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源自教育者的不当教育或无效教育。只要我们采用了有效的途径,切实可行的方法,长抓不懈.用我们执着的追求感化学生年轻的心,一切顽固的思想和坏习惯都将向我们低头。我们对这些学生的教育也会在学生将来的人生中显现出来.“他是否还是那种麻木的脸,他的眼神是否仍一股邪气,他的身影是否仍龌龊之感,他的言谈举止是否还是那和不曾开化的模样„„(鲁迅语),那么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将告诉人们,他们在职业高中所接受的道德习惯已经影响了他们的人生。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2009年2月20日,第8版
[2]吴文斌.对职高学生发展性评价探讨,职教论坛,2006(04):53 [3]戴建伟.国内外职业学校学生评价机制的对比和分析,快乐阅读(下旬刊)[4]程代远.多元智力理论视角下的中职学生评价.科技创新导报,2013(27):241 4
第三篇:对学生的评价方式 论文
改变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提高课堂实效
新课改给语文学科带来的评价方式转变是巨大的,其理念和设想的初衷在实践中虽然没有被完全彻底地贯彻执行,但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这些改革措施已经显示出了他们的初步成效。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课堂教学改革就其总体而言,大方向是正确的,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是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领会不到位以及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的原因,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现象。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和探讨将成为今后长期的任务和经历不断摸索实践的过程,特别是要把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体验等能力成为新课堂的有机整合训练目标。可以说,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评价学生不是为了评定学生在班级中所处的地位,而是为了每一个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谋求进一步的实实在在的发展。因此,教师要转变评价观念,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通过评价帮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进步,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那么,如何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从近年来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谈谈自己的一点感悟:
一、评价内容要科学、全面、灵活多样。
新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又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这就要求评价的内容要科学、全面。
1、重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等等。评价应注重学生发展的进程,强调学生个体现在与过去的比较,而不能用同一标准去衡量全体学生。要侧重于学生在自己已有水平上的发展与提高,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各自不同的发展需要,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时刻意识到自己的发展,体验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同时发现自己的不足,确定努力的方向。比如学习较差的学生做错了题,如果他能发现错误原因并改正,这就是进步,便可以得到激励性评价,使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恰当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对基本技能的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应结合实际背景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多关注对知识的理解和在理解基础上的应用,还要考查学生对解题方法、解题策略的运用情况。
3、注重评价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对学生的评价,人们往往比较关注对“双基”与能力的考查,而忽略了考查学生情感的发展与态度的形成。这会影响到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而且学生的学习情感与态度也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学习情感的发展与态度的形成包括能积极参加学习活动,对学习充满好奇心、求知欲;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明确学习目的;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勇于探索与创新的精神。对这些方面的评价,教师要引起高度重视。
4、从评价结果上,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多数教师习惯运用定量评价的方法,这种评价可采用百分制或等级制的方式,教师要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便于学生查漏补缺。但是定量评价仅适用于能计量的情况,对于一些不能精确计量的情况,就必须采取定性评价的方法,定性评价可采用评语的形式,在评语中应使用鼓励性语言客观、全面地描述学生的情况,充分肯定
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指出学生在哪些方面具有潜能,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以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发展。在实践中,不能忽视定性评价,要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二、评价方式要由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
所谓的“多元化”不仅体现在语文评价手段的拓展上,也体现在思想的丰富上。这种改变一方面给教师、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带来了更多的选择、给学生带来了更丰富的体验,另一方面有时也的确使人感觉“乱花渐欲迷人眼”,不知所措。当然,从总体上来说,新课改后的语文评价方式还是要优于新课改前的评价方式的。
1.从评价手段上来说,新课改鼓励学校和教师为每个学生建立起“成长记录袋”,强调学生对发展过程的评价,并且能够通过“成长记录袋”看到学生的成长过程,从而使学生产生成就感;摒弃了以往单纯以试卷为标准的评价方式,引入书面测试和口头测试,结合观察法、问卷法、即时评价法和自我评价法等多种方法,并将其有机结合,综合考查学生的全面素质,确保教师和学生不失偏颇;考试次数也由一次变为了多次,多次考试、多套试题,有效保证了学生的正常发挥和对其真实水平的测量,避免了评价的偶然性和片面性。
2.从评价主体上来说,新课改后的语文评价方式倡导学生、教师、家长甚至是社会共同参与到评价中来,共同合作以完成对学生的评价。其中既可以是来自于不同群体的评价,如家长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也可以是相同群体之间的互评,如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更可以是评价主体对其本身的评价,如学生自评。全员参与的评价主体带动了命题的开放性和多向互动,市学生们有了自主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并在其中增强了学习趋动性,主动汲取知识。
3.从评价客体上来说,分数不再是衡量学生“好”或“差”的唯一标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等难以定量描述的评价标准也被引入了小学语文的评价客体之中,这在无形之中对学生的自觉学习进行了监督。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更注重学生的“相对成就”,即学生相对于以往的自己的进步,提倡对进步的过程进行评价,而不是作为单纯的结果的与别人相比的成绩次序。评价客体的多元化直接导向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才是更加重要的,这也侧面反映了教育精神的变化:更看重努力,结果并不是唯一的。
4.从评价目的上来说,新课改下的语文评价以促进学生的语言文化积累为主,认为语文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社会功用性,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其他各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之上,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过分干预学生的思想;倡导尊重文本,不将作者的文字和原本的思想割裂或强加不切实际的臆断,还原最真实的情感;倡导引入多元文化,不拘泥于唯一的形态,为学生展示更广阔的世界,放眼未来;倡导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提高升华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倡导将现代语文和传统语文有机结合,与时俱进的同时不忘沿袭优秀传统。此外,由于新课改将过程的评价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因此强调改进的诊断性评价和强调过程的形成性评价的地位均有增强的趋势,而终结性评价的地位则略有削弱。
5.从评价理念上来说,新课改下的语文评价方式更加人性化、更有人情味。从上面的论述中已经可以看出,“共同发展”是语文新课改的一个中心环节,在学生个体差别越来越大的今天,关注差异已经成为了不得不提的话题。要想促使学生在变化中平等地发展,感到“只要有进步就是值得高兴的”,就要提倡积极
评价,防止消极评价,提倡鼓励的教育。因此,及时评价的概念在此被引入,旨在随时随地给与学生信心和激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由于更注重对过程的评价,而所谓的过程是很难定量的,故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注重定性的理念更被看重;终结性与形成性相结合的评价理念也是主流趋势。此外,对话式评价、情境性评价、多元化评价也作为新的概念被引入到新课改的语文评价理念中来。坚持语文评价中正确的价值取向、全方位多层次和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进行的评价、运用科学方法评价、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评价、坚持正确的评价导向作用、强调评价的激励改进功能等评价理念均是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所提倡的,其目的并不是使学生达到预期,而是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
由于过去的教育观已经阻碍了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们提出了素质教育新理念,要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就必须改变对学生评价观念。发展性评价观的提出,既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有利挑战,又是对素质教育思想在教育教学中运用的具体体现。它实现了素质教育内涵和外延的和谐统一,适应了素质教育对学生评价的内在要求。通过教育评价活动,促进学生发展是当前学生评价改革的基本价值追求。发展性评价观应该贯穿于素质教育评价活动的始终,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着眼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关注学生的处境,关注学生的需要,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个别差异,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达到最终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教育评价观念的改变,必然导致教育评价功能的变迁,学生评价方法的突破,就会在学生评价领域引发一场深刻的革命。
总之,我们必须遗弃传统教育给我们带来的障碍,用新型的教育观,用新型的评价观评价学生,正确评价学生的价值,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的才能淋漓尽致地展现。要让学生懂得怎样学?而不是让学生懂得学什么?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方法,而不是培养学生学会什么的方法。只要我们开动脑筋,用新的评价观念评价学生,就能够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我们要转变观念,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出发,灵活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科学、全面、恰当、及时地给予评价,以改进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四篇:关于对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价的几点思考论文
论文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质量 监控 评价
论文摘要: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价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分析了南华工商学院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价的现状,并给出了构建学院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的两点建议。
随着高职高专学校数量和招生数量的快速增长,竞争日趋激烈。实现规模扩大与质量提升的有机统一,以“质量求生存”成为高职高专院校进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的根本目的。
一、国外职业技术教育质,监控和评价对我国商职高专学院的借鉴意义
发达国家的专业技能教育的质量监控一般都是遵从技能等级考核体系,通过职业技能认证考试进行监控,较多地表现为一种依靠教育体系的非学历教育。如被誉为“灰领”摇篮的TA量E是澳大利亚全国通用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就是靠获得行业和国家认可的技能证书来监控和评价学校的教育质量。中国的高职高专院校,目前更多的是靠学历证书来监控,其监控和评价更多依靠政府的学历证书控制,没有体现出高职高专的技能教育特性,不能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国外职业技术教育监控与评价,一般由教育主办方和投资方进行监管,遵循“谁出钱、谁负责”的原则,聘请专门评估机构定期评价。如德国职业教育投资的主体是雇主,则由雇主集团委托行业协会对职业教育质量进行监控与评价;澳洲的TAFE是由联邦政府和各个州政府共同投资的,TAFE系统大约有127万学生,是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数的1.7倍,其监控与评价则直接由政府通过技能等级认证来进行。目前,我国高职主要靠政府投资和学生学费举办和运转,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实质上是向政府主管部门负责,还没有面向市场,很多方面未能真正满足学生就业需要。
我院作为一所公有民办的高职高专院校,国外职业教育的质量监控体系和原则对我们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二、学院教育质t监控与评价的现状和问题
目前,我院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形式进行,其中教学检查制度、学生评教制度是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价的两种主要形式。
1.听课制度
由学院领导、教学管理部门、系部主任及教研室主任组成听课小组,进行听课、评课等活动。主要目的是对青年教师、新聘任教师开展开课资格认定、进行常规教学检查、开展公开课、教学观摩等活动。
2.督导制度
学院选调经验丰富的教师及外聘专家组成教学质量督导组,主管教学副院长负责,以抽查听课形式,检查教师教学质量。
3.教学检查制度
一是对各教学部门执行教学文件、落实学校规章制度情况进行检查;二是由教务处提出教学检查意见,对教师阶段教学工作各环节情况进行检查。检查一般在期中或期末进行,写出书面总结,交教务处备案。
4.学生评教制度
由教务处组织实施,采用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会、给教师打分等方式,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育手段、教学效果等进行评价。
5.迎接评估工作的质量评价
为迎接教育部即将对我院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进行的评估,学院评估办按照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对教学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评估自检,包括对教育总体建设规划、重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质量的自我评价。
三、质量监控与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监控和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质量控制的作用,但是存在问题的还很多。
1.质量监控和评价观念落后
(1)对评价工作认识不深,与职业教育的目标匹配度不够。
(2)缺乏监控意识。
(3)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指标体系的认识和适用上还存在偏差。这主要体现在不能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针对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进行监控和评价,指标面面俱到,但专业内涵和高职特色不够突出。
2.监控和评价机制的功能不全、科学性不够
(1)监控和评价的功能不全。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价主要有五项功能:一是说明功能;二是奖惩功能;三是改善功能;四是激励功能;五是导向功能。目前,我院的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价直接体现的是说明性功能和奖惩功能,其他功能则是由这两项功能间接来体现。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主要是为了持续改善教学质量,可是在评价中,由于忽视教师的主体地位,被评价的教师不能在评价结论形成时发表自己任何看法,导致教师大都是被动参与,影响了该机制的激励和导向功能的充分发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持续改善。
(2)质量监控和评价的科学性不够。往往以一两节课来评价一位教师,存在偶然性和片面性,评价时随意性大,主观性强,人为因素过多,定量分析不足。一言概之,就是客观性不够,从而导致质量监控和评价的科学性不够。(3)缺乏专业化的、健全的组织机构。目前,学院参与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价的人员,由于受人数和自身专业知识的限制,难以做到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价都是专业化的。换言之,评价时可能是看热闹式,而不是看门道式的评价。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应注意发挥各专业教研室在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中功能的作用。
(4)缺乏适合高职教育特色的质量监控与评价指标体系。由于我院长期有着“升本”的情节,目前缺乏按照高职教学要求建立起来的、有自身特色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3.监控和评价的范围不广
我院的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价,目前主要局限于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对办学条件和设施等影响教学质量的众多相关因素及其作用方式的监控和评价还几乎是空白,导致教育质量的评价范围不够深人和全面。
四、构建学院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的两点思考
1.构建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原则
(1)导向性
注意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模式,根据市场对人才技能方面的需求来构建学院的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所构建的体系应具有促使学院人才培养由“学科式”向“技能式”迅速转向的功能。
(2)科学性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构建的科学性主要应从三个方面来把握:一是目标的匹配性。监控系统和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要与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要求相匹配,要注意与学科式教学相区别,突出技能方面的权重要求。二是过程的可控性。职业教育的特点是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满足学生的就业需要,但实践教学往往是分散的,不能像课堂教学那样集中,所以,应注意全面监控与重点监控的取舍,一般评价和特色评价、过程监控和结果评价的互补。避免由于只强调结果控制,而忽视过程监控,造成结果的不可达性。三是评价的合理性。对结果的评价如果缺乏合理性,监控过程就会失去意义。过去的教学质量评价,基本是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如何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与非课堂教学质量—实践性教学评价有机地统一起来,是我们当前必须解决的矛盾。因为过去那种听课—评课式的评价模式将很难应用到实践实训项目中去。同时合理确定学生对教学评价的权重,仍是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的需要慎重对待的问题。
(3)专业性
随着学院专业设置的增多,如果仅靠少数专家或督导来完成对全院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价,由于专家自身专业知识的有限性,将影响评价结果的专业性,从而影响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可信度和有效性。我认为提高专业教研室的参与度,发挥专业教师在教学质量评价中的作用,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措施。
(4)动态性
人才培养过程是动态的过程,其质量监控和评价也应是动态的,应根据内外部条件和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与完善。
2.充分发挥职业资格证书在高职高专教学质童监控和评价中的作用
我院国际贸易系的国际货运代理专业前几年就依托报关员资格证的要求,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进行整合,将专业人才培养与职业资格证书取得有机地结合为一体,该专业的学生在参加报关员职业资格考试时的通过率大大高于全国的平均通过率,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燕得了学生及其家长的美誉度,并直接导致了该专业近两年学生报考人数持续火爆的局面。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劳动准人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我院应积极借鉴发达国家通过职业技能认证考试进行专业技能教育的质量监控的模式,大力推广国际货运代理专业的经验,建立起与职业资格证书相适应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职业资格证书在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价中的作用。
第五篇:对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评价的深入思考
对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评价的深入思考
XXX
XXXX大学天津300000
摘要:学生是教学的载体,学校的培养计划、教师的教学效果最终体现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方面。因此学生评价的质量在学校建立教学质量的监控与保障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分析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评价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入手,阐述了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评价模式应职教化、评价内容应动态化、评价指标应综合化、评价主体应多元化、评价方式应多样化、评价内涵应情感化、评价过程应常态化及评价结果应效益化等具有职教特色的学生评价机制。
关键字:中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学生评价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人才成长的一个重要源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程的加快,中等职业学校肩负起为社会培养大量高素质、技能型的普通劳动者的任务也越来越显得重要。这就要求我们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在学校教育中,学生是教学的载体,学校的培养计划、教师的教学效果最终体现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方面。职业学校的学生有其独有的特点,因此在对待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评价的时候应该要有一套都有的评价指标体系,由此对学生的评价达到更好的效果。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是渴望被肯定却因为应试教育阶段成绩欠佳成为被否定的一族,是单一教育评价体系的“失败者”。
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初中毕业没能考取普通高中的学生。这些学生不仅在学科学习方面落后于整体水平,而且相当一部分处于一种自卑、不自信的心理状态,他们自己比普通高中差,这种心理极其严重,持久地影响学生学习的精神状态和目标动力。究其原因,除了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偏见,父母对子女扭曲了的期望之外最重要的是目前单一的教育评价体系所导致的,当前的教育评价体系用考试分数评价学生,学校工作往往会向应试教育的方面靠拢。使学生出现两种倾向:
一部分学生放弃全面发展,沉浸在题海战术,极力应付考试争取对它的适应,以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另一部分学生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自觉或不自觉地离开学习的主流。后者中有相当大部分读中等职业学校,他们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机不充分,学习精神不饱满;敏感而自卑;自以为是却不自信;表面自主内心却缺乏独立能力,仅有雄心和抱负,却显得懒惰。
(二)大部分中等职业学生家庭状况普通,父母忙于谋生或文化水准低下而忽略或无力对自己孩子的关注和教育,形成或多或少的学习和生活陋习。是家庭教育的“失败者”。
有专家指出,一个人的成才因素来自于三方面:社会、学校、家庭。其社会占4%;学校占26%;家庭占70%。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到底是受家庭和父母的影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而恰恰相反,中职学生的父母的榜样作用极其缺乏中职学生在家长自觉、不自觉地疏于管理之下,形成这样或那样的毛病和恶习:讲粗口、自我为中心、抽烟、怕困难、懒惰等„„
(三)由于教育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向由升学为主向就业为主转变而使中职学生直面社会和职业的选择而带来了种种困扰问题和心理矛盾问题。
中等职业教育是一种技能教育,职业教育。中职学生将面临职业竞争日趋激烈和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环境变
化、自我意识的变化、人际交往的紧张、求职择业的困惑,他们产生强烈的心理矛盾。一方面以往学生生活受挫,“自我实现的需要”被压抑受阻;另一方面他们之所以接受职业教育,是因为抱新的期待和希望,“自我实现的需要处于萌动待发状态”。所以中职学生往往是一会充满希望,一会垂头丧气,一会信誓旦旦,一会原形毕露,一会激情满怀,一会全面崩溃、世界末日,一会温顺如羊,一会暴跳如雷„„
二、职业教育评价机制的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推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作为
中等职业教育一个重要部分的职业教育评价机制还不够完善,甚至可以说在某些方面限制或阻碍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评价内容片面
过于侧重课堂教学内容的测试,忽视职业教育中应该培养的实操能力和职业技能。传统学生评价制度过分强
调评价的总结性功能和选拔性功能。其 缺陷主要表现:
1、把考试预测验 作为学生评价的唯一形式,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评价
2、形成了对分数的过分追求。
3、学生评价过程中的随意性难以保证评价的客观、准确。
4、学生评价难以产生有效的教育效应。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具备某一职业或岗位工作需要的操作技术能力为目标,应是教育与实际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为生产第一线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的应用性技术人才或管理人才。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既是职业教育的突出特色,也是实现职业教育目标的重要环节。因此对职业教育学生评价更应该看中的是学生是综合专业技术实习能力、专业技术实践能力。
(二)评价指标单一
过于关注学业成绩、结果,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忽视学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有以下几点:
1、家长对孩子不切实际的要求和企盼,“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就是这种愿景和企盼的具体体现。
2、学校、教师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作祟,只关注显性的量化结果,忽视隐性的过程和非量化因素。
3、缺少对学生全面发展、共同发展、终身发展的理念。
4、学校、教师、家长普遍地用同一个共性标准去评价具有不同个性差异的学生。
衡量教师教学的成绩、家长对孩子的关注焦点、家长选择优质教育的标准、上级对学校评价的主要硬指标、学校的社会声誉,主要还是在学生的考试分数上。这实际上造就了目前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的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一种以考试分数为核心的评价标准。
现代的学生评价标准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题,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还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
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评价准则在实施评价过程中进行价值判断的准则,具有显著的社会性特征,并因评价对象和要求的不同而千差万别。特别是针对职业教育学生评价更应该看中的是学生是综合专业技术实习能力、专业技术实践能力。
(三)评价方法单调
过于注重书面测验、考试等量化评价,缺乏突出职教特色的针对性评价。在某校商学院名师培训基地所做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状况研究》调查过程中,发现在中等职业学校里“最常用的课程考试方式”的几个选项中的“书面闭卷考”,教师问卷的占百分比为75.53%;学生问卷的占百分比为81.39%。采用“完成一项任务”的考核方式和其他创新的考试方式所占比例较小。这表明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考试方式依旧比较传统、单一。
(四)评价主体单一
教师是评价的唯一主体,忽视评价主体多元化,尤其是忽视自我评价及社会行业评价的价值。在这种以普通
教育评价模式来评价职业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家长和学生只关心学习的结果,即考试成绩,而不关心学习的过程和学生个性的发展,轻视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基本处于被动接受学习,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这种重书本知识、重学习结果的评价,对职业教育的发展非常不利。
三、职业教育的学生评价
评价是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评价使学生走向成功之路是评价的目的。要使学生全面发展,共同发展,就必
须从思想上彻底改变传统的学生评价标准。追求科学、全面的评价标准,并不否认对学生学习成绩、考试分数的评价,也并不排斥提高办学质量。真正关怀每个学生,就应该承认差异,使学生们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充分发展。
鉴于以上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改革现有的职业教育评价机制,真正使评价能够发挥其导向、诊断、调节、激励及改进的功能。下面就职业教育学生评价的几个主要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评价模式职教化
职业教育评价模式要有自己的特色,绝不能沿用普通教育的评价模式,因为它与普教是两个不同的教育体系,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差异的。评价模式职教化的意思是职业教育评价既要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又要符合教学评价的普遍性;科学、客观及公正;联系行业实际,具有可操作性。
(二)评价内容动态化
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技术的不断更新,同一个职业岗位对技术的要求也会不断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我们的评价内容也要适应变化,与时俱进。学生评价的内容是学校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教育不仅要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和人才,还要使每一个学生成为有能力追求幸福生活的个体,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新课程标准对每一门学科都强调培养目标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不仅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包括学习过程
与学习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当代经济、科技和教育一体化的趋势表明,在一个开放的、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体系中工作和生活的社会成员,不仅需要有适应本行工作的职业素养,而且需要有适应社会系统、技术系统、组织系统不断变化的全面素质,这就决定了现代之教育既有分流教育、又有综合教育的趋向,实行职业教育同普通教育的渗透和沟通是顺应这种趋势的现实选择。分析制约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深层原因,加大对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力度和措施,是非常迫切的。要在以职业教育的终极培养目标为最根本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实现评价与考核手段和标准的多元化,强调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切实达到职业学校学生“低进高出”和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目标。
(三)评价指标综合化
对学生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结果,更要注意对其学习过程及进步程度的评价。对有的专业
既要涉及到学生的书面与口头表达方面的评价,也要注意对其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评价。
(四)评价标准科学化
学生评价的标准应该是全方位的、多层面的。虽然客观上考试分数决定学生的命运,但提高学生考试分数实
际上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然是系统工程,那就不能只靠单一的抓考试分数的手段来提高考试分数。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头绪和问题是千丝万缕的,抓紧抓好哪一条都能为学生考试分数的提高提供支撑和保障。而光抓学习和考试分数只是狭隘的急功近利的思想,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共同发展、终身发展不负责任的表现
1、以系列教育为载体,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发展学生的情感、世界观以及道德伦理等全面素质
(1)成功教育。给优秀以正确定义,提出“进步就是优秀”的口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文化教育。把“没有不想进步的学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条标语张贴在每个教室的后墙上,把“我自信,我努力,我进步,我成功”张贴在每个教室的前黑板上方。营造整个校园的文化氛围,让学生每走一步、每一次抬头都受到文化的熏陶。
(3)赏识教育。注重和充分挖掘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让所有学生都能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健康成长。
(4)感恩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为目的,使学生感激亲人、教师、同学、大自然及社会所给予的一切,唤醒良知,激活积极的情绪,能让人找回自我。
2、关爱学习困难生,不使一个人落伍
3、改变传统的学生表彰制度
淡化“三好生”的评比,推出评选“强毅奋进生”,其标准是:学习成绩进步显著;意志顽强,强烈进取;尊
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学风扎实,一丝不苟;积极劳动,关心集体,各项活动起表率。
4、密切家校联系,重视家庭教育指导
通过召开家长会议、举办家长学校向家长传输科学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指导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宣传
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让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和学生评价标准问题深得家长人心,使学生评价制度改革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五)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不应该再是评价的唯一主体,社会企业及学生本人都应成为评价主体。引入企业评价方法,把企业评价和学校评价有机结合。通过多元主体参与评价,评价过程变成一种民主参与和交往的过程。学生在评价时互相对照和比较,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评价,既指出优点也看到不足,起到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作用。另外,评价还应充分发挥学生自身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通过不断自我反思、评价,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正确评价自己,提高自我认识水平,促进学生自我完善。
美国哈佛大学人才培养最新研究成果表明:20%的智商+80%的情商=成功。而在我们现行的职业教学评价中并没有真正意识到情商的价值。所以,建议中等职业教育系统要适当开展职业情商评价,强化对学生适岗能力、沟通能力、承受能力、自律能力与合作能力等的培养。
(六)评价过程常态化
评价本身就是教育的一部分,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要落实在日常的教学中,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又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行为,是教学到达一定阶段对教学效果的诊断,所以评价应该经常化。通过给予每个学生多次评价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评价中得到肯定与激励,并且教师应用日常评价的多次结果,以保证对学生评价的真实、准确和全面性。因此,在职校开展评价过程中,不仅关注评价的结果,更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要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评价过程去实现评价的导向、诊断、调节、激励等综合功能,使评价本身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七)评价结果效益化
将评价结果效益化是要求评价人员在评价过程中注重评价结果的统计,科学地使用评价的激励等作用,促进评价对象的发展。另外,好的评价结果既具有社会效益,也具有经济效益;既具有规模效益,也具有质量效益;既具有教学效益,也具有实践效益(马树超,2002)。
总之,教育评价不应该只是简单地给学生一个分数,更不应该是一个名次,它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而教育工作者更要学会恰当有效地使用教学评价去促进教学,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形成。真正做到评价也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健康、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树超.新世纪职业教育走向抉择[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2]马庆发.当代职业教育新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3]赵太平.浅谈素质教育中职教教师观念的转变[J].职教论坛.2003.10.[4]Ellen Weber: Student Assessment That Works[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5]Diane Hart: Authentic Assessment[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6]李建平.评价的跟进[J].新华文摘.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