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从教育变革的历程中看中国语文教育民族化和现代论文

时间:2019-05-15 11:52: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从教育变革的历程中看中国语文教育民族化和现代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从教育变革的历程中看中国语文教育民族化和现代论文》。

第一篇:浅谈从教育变革的历程中看中国语文教育民族化和现代论文

论文摘要:回顾历史中的每一次教育变革,几乎都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教育现代化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或者说都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改造有关。每一次的变革,都给中国传统文化带来巨大的冲击,在冲击中进行文化的继承或者再创造,继而形成能够代表其时代特色的新文化,成为后来教育发展的新的文化基础,从而实现我们民族文化的现代化发展。

论文关键词:教育变革历程 中国语文教育 民族化 现代化 发展

20世纪是中国文化和教育变革的重要时期,其间有疾风骤雨般的突变,也有和风细雨般的渐变。正是在这样的发展历程中,传统文化和教育吸纳了具有每一个时代特色的文化传统和思想,加厚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丰富的文化底蕴。中国语文教育是最能代表鲜明的民族特色的文化教育,一个民族所有文化的变迁都能从这里看到它发展的轨迹。

一、洋务运动和变法维新对语文教育的影响

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的现代化启始于这两次的教育变革。洋务运动中的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主张,他们虽然大力提倡学习西方的现代化教育,力图改变我国旧的教育制度,却仍惮于彻底抛弃传统的文化教育,于是提出了这一教育主张,试图以它调和西方文化与我们传统文化之间的冲突。之后的维新变法运动,则给中国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它使得中国的封建教育制度彻底走向崩溃。这两次运动,打破了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教育制度,开启了传统教育制度向现代教育制度的变革,但是,在本质上并没有触动传统文化教育的根本。

两次运动的结果是,废除了统一中国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开始兴办新式学堂,并且颁布了“壬寅学制”和之后的“癸卯学制”。1904年颁布的“癸卯学制”即《奏定学堂章程》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颁布后在全国推行的学制。《奏定学堂章程》中有读经讲经和中国文学这两门与语文教育相关的课程,选学的内容,《学务纲要》规定:“中小学堂,宜注重读经,以存圣教。小学堂每日读经书一小时,挑背浅解一小时,每周计读经12小时;中学堂每周读经6小时,挑背讲解3小时,计9小时。计中学堂毕业,皆已读过《孝经》、《四书》、《易》、《书》、《诗》、《左传》及《礼记》、《周礼》节本,共计读过十经(《四书》内有《论语》、《孟子》),并通大义”[1],“规定中小学读经,目的在于进行忠君、尊孔的封建教育,也是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理解语言的能力”[2]。另外,初等小学堂的中国文字科主要教学识字、读书、作文;在高等小学堂则称为中国文学科,内容“中国古今文章流别、文风盛衰之要略及文章与政事身世关系等”[2](P439)。“中国文学”科的设立,是清末语文教育的重大改革,为国文科的单独设科奠定了基础,使语文逐步形成了具有现代意义的学科。

变革后的语文教育,虽然打破了科举制度的限制,但它毕竟没有脱离传统文化的根本,尽管科举制度已经废除,但是伴随它产生的几千年的封建教育思想并不那么容易被瓦解,它在一定时间内都会残存于我们民族文化的内部。可以看出,《奏定学堂章程》中的语文教育依然是以四书五经为核心,依然是在强调儒家文化的至尊地位。尽管如此,这次变革还是使语文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引领语文走进了现代化的轨道。

二、五四新文化运动给语文带来的新气息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旧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转折点,它提出科学和民主的口号,沉重地打击了封建传统教育和文化模式,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文化气息。

在新文化运动对白话文教学的力倡下,这个时期的语文教育较之封建传统文化有了很大的转型,同时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白话文教材,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特色。其中,小学语文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第一,白话文取代了文言文。白话文的采用,实现了‘言文一致’的统一,减少了儿童学习和运用语言的困难,提高了儿童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第二,增加了语文教材的文学性和趣味性,在内容方面增加了反侵略、反封建、反军阀内战和热爱祖国的内容。如《祖国》、《小吹手》等揭露盗匪、军阀和列强的罪行,《波斯王的新衣》、《黄金梦》等是关于反封建的故事,《文天祥》是赞颂爱国的历史人物,另有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散文及古诗”[2](P396)。白话文教材在这一时期越来越受到欢迎。

这一时期的语文教学,较之传统有很大的转型,但它忽视了中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和优秀的民族文化,语文教材中反映美国、英国的内容过多,本民族的一些经典作品反而没有被选入,淡化了民族特点。因此,它也遭到了很多复古势力的巨大反抗,如与五四新文化相对立的“新儒家学衡派”极力主张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新文化和传

统文化在这个时期有了较大的冲突,这个争议一直延续到后来的几十年。

三、老解放区的语文教育经验

革命战争年代,一切教育都是为了适应战争和形势发展的需要,彻底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实行了以抗日救国为目标的新制度、新课程,为后来新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这几十年间,中小学语文教育内容始终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而变化,因时而定。无论从编写的指导思想还是选材内容,都是为了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在新民主主义的体制下,其教育的原则是“强调政治、注重实际、力求精当、讲究实效[1](P237)”。较有代表性的是陕甘宁边区的教育方式,其他革命根据地都受到它的影响。这个时期的中学语文教材,以1945年胡乔木编的《中等国文》为代表,其选文分为两大类,即文言文和实用文,编者偶尔也选入一两篇传统的中外名著,更多的则是选用文字朴素、平易而又内容切近时代,切近学生生活的文章;同时,还会加入编者的一些“自撰文章”,大多都是反映革命根据地人民新思想和新生活的内容。这套课本与后来1949年编制的《初中国文》和《高中国文》,对语文教学上作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体现在,汉语文的基本规律和主要用途,处理语文规律教学、文化知识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三者关系,单元组合,选文贴近学生和生活,课本整体科学化[2](474)。”这个时期的语文教育,已经有了一个较为系统的体系,这是语文发展长期的工作,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端。

革命根据地这许多年间的语文教育,在实践中产生了许多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由于封建主义思想的彻底瓦解,语文教学中没有了读经的影子,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文化受到了冲击,语文教育更加重视了与实践、与生活相贴近。这正是我们民族在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下所创造出来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教育模式,这种“革命性”的教育,给语文教育带来了新的革新。

四、苏联模式对语文教育的影响及文化大革命带来的语文变革

建国以后,中国教育开始全盘模仿苏联。苏联教育模式对中国教育的影响是极其微妙而复杂的。新中国教育发展之始,我们的政府认为,中国教育发展“最为迅捷和最佳的道路[3]”就是直接从苏联吸取精华。在这个期间的语文教学方面,曾轰轰烈烈地开展过一次学习前苏联的《红领巾》教学改革试验。这次改革对以往传统语文教学那种注入式、逐句讲解的方法是一次较大的冲击,但是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特别是我国各地在学习《红领巾》教学经验的时候,纯粹机械模仿、照搬苏联的模式,完全忽略了我们汉语文教育的民族特点。苏联模式对中国语文教育的影响在实质上是经久不息的,但是,它的积极影响也是应当肯定的,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语文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虽然它最终失败了,但是其中一些有意义的探索,为以后开创新的改革之路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

如果说苏联模式的学习是在引领我们对语文现代化的开创,那么文化大革命则造成了语文教育的历史大倒退。语文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在此割裂,民族文化在此遭到全然的否定,语文教育陷入了阴霾之中。

五、新时期语文教育的更新发展

在经历了挫败和艰难的探索之后,中国语文教育在新时期的呼唤下终于又再度回到了现代化的道路上来。从最初借鉴西方、学习前苏联的困顿中走了出来,开始了对适合我们汉语文民族特色的语文教育的探索。

新时期,较早提出语文学科要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化相结合”的道路是张志公,他为中国语文民族化的继承和现代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个时期的语文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令人欢欣鼓舞。教材的编制,由初期的“一花独秀”到后来的“百花齐放”,选文有了系统的标准,“多以名家名篇和久经考验的传统课文为主,各种文体的安排,初一以记叙文为主,初二以记叙和说明为主,初三以记叙文和议论文为主,高中阶段,是比较复杂的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以及部分文学作品。文言文的比例是课文总量的30%[4](P23)”,这是80年代初的课文。随着社会的再发展,教材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于是在2000年起开始使用的教材作了新的修订。新的课文“更加注重了语文素养的提高,重视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文学熏陶[4](P23)”。

新时期的语文教育在追求现代化气息的同时,也在兼顾着继承我们民族的经典文化,在“现代化和民族化相结合”的理论的指引下,语文教育得以一片开阔的发展空间。

六、结语

宏观的社会背景决定了中国教育变革的轨迹,也决定了语文教育变迁的历次转型。回顾这段发展过程,我们可以发现,语文教育现代化和民族化的发展存在着相矛盾、相冲突、相对立的一面,也存在着相协调、相适应的一面。民族常常意味着传统,语文教育在对现代化的追求中,通常都带有对传统的排斥,这源自于在现代化发展中一些观念的认识。实际上,语文教育的民族化和现代化的关系,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谁都离不开谁。语文教育的发展诚然需要现代化,但也需要传统,“中国语文,正站在现代与传统的交汇点上[5]”,交汇点,是一个关键,所以我们应该认清中国语文教育的这个关键期,奋力前进,为中国语文教育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李杏保,顾黄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2]叶立群.国际中小学课程教材比较研究丛书——本国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程晋宽.教育革命的历史考察.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4]温立三.语文课程的当代视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5]严华银.中国语文:站在现代与传统的交会点上[J].中学语文教学,2008,(1).

第二篇:从美国的理财教育中看中国教育体制

从美国的理财教育中看中国教育体制

一、理财教育的来源

自1957年以来,美国绝大多数州政府先后采取了在中学开设经济学和理财教育课程的政策。美国学者安德森(Anderson)于1982年首次科学系统地提出了理财教育的概念,他指出,理财教育就是能够让人们学会如何设立理财目标、认识个人收入基础、制定详尽的达到目标的理财计划、应用理财计划、调整理财计划、评价理财目标和理财过程的一系列环节。此概念的提出为理财教育在美国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美国经济学教育国家委员会(NCEE)建议将经济学和个人理财教育与学校的专业相结合,使学生们从中受益一生。根据2003年美国经济学教育国家委员会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有48个州将经济学课程纳入中学教育标准,其中有3个州要求学校开设经济学课程,14个州要求学生学习一门经济学课程后才能从高中毕业;有31个州将个人理财纳入教育标准,17个州要求学校开设个人理财课程,有4个州要求学生完成个人理财课程后才能高中毕业。自美国经济学教育国家委员会在1998年做类似的调查以来,将经济学课程与个人理财课程结合起来的州有所增加。(美国经济学教育国家委员会 2003)B.Douglas和BermheimDaniel M.Garrett对美国中学理财课程教育在长期内对学生进入成年后的储蓄行为的影响的实证性研究表明,中学的理财教育对学生进入成年后的财产积累有重要的、渐进性的积极影响。

(B.Douglas和Bermheim Daniel M.Garrett,1997)1

网络杂志《EnGauge》在2003年发表的《21世纪数字化时代人们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中,把理财素养作为21世纪的重要素养之一,文章界定经济素养(Economicliteracy)为对经济问题界定、选择对策、消费、从中营利以及分析工作动机的一种能力,又指能通过收集组织经济事件,对经济形势和公共政策变化进行原因分析的一种能力。

1997年,美国学者德·万尼(DeVaney)以加利福尼亚州2000名高中生为调查对象进行了一项有关理财能力的问卷调查。问卷主要涉及的内容为:构思个人金钱管理目标、撰写个人金钱管理目标、实施个人金钱管理目标、开发合适的花销计划、记录好收入和花销、制定节约计划、与别人一起讨论有关理财的相关事宜等。调查中,学生面对以下关于理财问题的相关提问显得很茫然:1)你是否会对你的花销作一个全面的记录?2)去商店买东西时是否会比较价格?3)是否知晓用信用卡买东西与用现金买东西的区别在哪里?4)你认为个人理财能力是否会影响到自己的未来发展?看似简单的问题高中生竟然无言以对。

上述问题可以说体现的是学生基本素质的缺失,这些基本素质直接影响到其将来的生活质量,并会对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等很多方面产生重要影响。由此,德·万尼向加利福尼亚州的高中学校建议开设理财教育的相关课程。通过两年的理财教育课程的开设,类似的问卷在高中生中已经有了令人满意的答案,也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了学校教育对于理财教育的重要性。尽管两年后的调查并没有与先前的控制组进行精细的比较,样本也不足够大,但从被试对于理财知识的掌握和理财技能技巧的精通就可见一斑。由此,德·万尼从1997年的调查1肖璐:“美国个人理财教育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金融与经济》,2006(4),32.问卷的分析中总结认为,学校教育能明显增加理财知识,影响理财态度,是理财素养提升的关键环节。

据了解,国外儿童教育专家认为:孩子越早接触钱、学会有计划地花钱、挣钱,长大后生存能力越强。比如美国就有专门针对少儿理财教育的目标要求:小孩从3岁起要学习辨认硬币和纸币;5岁时知道钱是怎样来的;7岁时能看价格标签;8岁时知道可以通过做额外工作赚钱,并且把钱存在储蓄账户里;10岁时懂得每周节约一点钱,以备大笔开销使用;11-12岁时就知道制定并执行开销计划,懂得正确使用银行业务中的术语„„

据英国《泰晤士报》2007年7月9日报道,英国教育部门为中小学生开设理财课,以从小培养他们的理财观念。英国儿童学校和家庭国务大臣埃德.鲍尔斯的话说,面对竞争激烈、节奏飞快的社会环境,学生必须学会处理财务问题。他说:“金钱是我们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我希望青年人尽早学会赚钱和存钱。一旦他们开始工作,这些技能就能派上用场。”

鲍尔斯说,学校应在培养学生理财技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应向学生传授一些日常技能,比如怎样开账户、买房子,并教会他们尽早存钱养老”。英国政府最近又公布了一系列新的教学改革计划,根据这一系列计划,从2011年秋季开始,储蓄和理财将成为英国中小学学生的必修课。

美国儿童理财教育最主要还是来自家庭和学校。从孩子踏进幼儿园起,孩子们就会接受有关理财概念。他们会知道钱是什么以及钱在生活中是何等重要。

许多学校都在开设相关的课程同时,鼓励学生研究证券市场、投资理财、信贷业务。美国“股神”巴菲特还亲力亲为教儿童理财。去年,他在美国在线主持了一个卡通节目《神秘百万富翁俱乐部》,专门教孩子理财,小朋友可在其中“学习理财课程,在商业领域中探险”。据悉这是巴菲特自己想出的点子,并亲自为节目定名。

美国理财教育学者玛沙(Marshall)和玛格路德(Magruder)把孩子理财知识和行为的发展与不同地区文化背景联系在一起。他们在肯塔基州的乡村和城市随机抽取了500个孩子和他们的父母来进行相关的调查,以此来研究孩子的理财知识和不同地域下父母的理财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采访了7岁至12岁的孩子,内容包括让他们说出硬币的购买力,孩子们自己花钱、送礼物以及挣钱的经历,还有自己的态度等。玛沙和玛格路德研究发现,孩子们用钱的经历以及对硬币购买力的认识与其父母的理财行为和知识呈现出正相关,同是这一结论,在乡村和城市又存在很大的差别。由此,玛沙和玛格路德推断出不同地域文化背景对孩子的理财知识和理财行为存在重要影响。美国是一个多元文化背景的国家,不同地区的文化背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一因素也在影响中小学的理财教育。2002年8月,美国教育学博士露西,托马鲁·安德森(Lucey Thomas Andrew)就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理财素养与文化背景的内在相关度在文章《小学四年级学生个性理财素养研究》中进行了分析,他同样也是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的,地点是在高加索等15个地区。调查发现高收入地区学生的理财素养好于低收入地区。

二、理财教育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1、将个人理财教育列为中小学必修课。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没有开设理财教育课程,青少年的学校理财教育处于严重落后状态。据杭州最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少年儿童都有零花钱,但90%以上的孩子存在乱消费、高消费、理财能力差的问题。有相当数量的年轻人属于“月光族”。我们对孩

子的金钱教育观却与国外截然不同。长期以来,我们的传统教育是“书中自有黄金屋”,绝大多数孩子从小就被埋在各种益智书本里,即使现在“减负”和提倡素质教育,我国应重视早期理财教育,把个人理财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理财教育是孩子从小必修的生存技能课,学校从理财价值观的教育,涉及对金钱、人生意义的正确理解和价值认同;理财基本知识的传授,包括经济金融常识和个人家庭理财技能和方式;理财基本技能的培养,包括理财情景教育、实际操作训练和理财氛围的营造等方面,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进行有关理财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掌握理财的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支配金钱的习惯。

犹太人对孩子的理财教育很有一套,特别是北美的犹太人。犹太家庭教育中关于钱的教育有几大基本原则是要遵循的:首先是每个人都有明确的物权概念,我的就是我的,你的就是你的,要保护自己的财产,同时要尊重别人的财产,损害要赔偿,倾占要付出代价。第二,对于钱或者个人财产要知道珍惜,不可以浪费,犹太人讲究节俭,生活基本功能得到保障就可以,不炫富,不追求豪车和奇装异服。第三,知道钱怎么来的。培养孩子自己从劳动中获得收益,体会赚钱的过程,从根本上懂得为什么要理财。第四,要知道钱财是有限的,智慧是伴随终身的。

瑞士的小学里虽没有理财课程,但是却有一些实习内容,比如一个学期里专门有那么一天让小学生到任意一家公司或店铺里去打工,体验工作挣钱的艰辛。另外,学校还会定期组织模拟市场,让同学们从家长那儿“进货”,当然,也就是一些吃的喝的和小玩意儿,然后再拿到学校来卖。孩子们挣到的钱就用作出去露营、参观等活动的经费。每逢节假日,瑞士的一些中小学生会拿着自制的小食品和手工艺品到集市或大街上叫卖,路人一般也都很支持他们,多少会买一些。这叫勤工俭学也好,叫体验生活也罢,总之瑞士的家长从小就会给孩子灌输自食其力、勤俭节约的思想。实际上,这也是瑞士的一大民族特色。

在南京一些中小学了解到,有的学校也曾开办过技能班,尝试教孩子进行模拟股市操作,反响不错,孩子在玩乐中学到不少知识。但大多老师仍是不会与学生讨论如何挣钱、花钱,最多是教孩子不能浪费。专家认为,教育孩子不要浪费只是一方面,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念和基本的理财技巧,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生存能力。家长可以在逛街时给孩子一点钱,鼓励他去购物付款,既练胆量又可以明白金钱的实际价值;孩子大一点了,还可以尝试在假日带他一起实地炒股、买保险和货比三家等等,这些正确的理财教育可以让孩子在今后的市场经济社会中终身受益。

我们的理财教育可以采取的措施主要有:1)从思想上引导人们关注理财教育,如通过相关数据引起人们对理财教育必要性的认识,并通过社区讲座的形式来提高理财意识;2)呼吁社会组织加入到中小学理财教育中,为理财教育提供经济资助;3)在学校中开设理财教育课程,并培训专业教师来组织教学。同时学校还要加大与社会组织和学生家长的合作,共同对学生的理财能力负责。

2、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提升其理财能力

性格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一个人理财能力的形成,对理财素养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但在性格相似的人类共同体中又呈现出一个个有着鲜活个性的个体。美国学者很注重这一点,他们在关注到个体性格的同时,还要在这一前提下充分考虑每个个体的特殊性。这里借用个性来说明问题。个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他人的特质,其外在表现就是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任何人都是有个性的,也只能是一种个性化的存在。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只有在尊重个性的基础上开展的理财教育工

作才是有效的,而非徒劳。既然能力相对于人的气质和性格是容易改变的,因此应该在不断变换的情景中训练其理财能力,给孩子更多的机会。

3、早期的家庭理财教育

美国有很多家庭学校,孩子会在家庭中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但家长仍然与学校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学校也会给孩子提供一些家庭中无法满足的需要.社会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很强,成为教育正常运作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学校还是教育孩子的主要场所,家长教育孩子的意识有待提高,社会更应作出应有的贡献。

2001年,美国社会学者布赖恩·格利·米勒(Bryan Gayle Miller)在文章《理财行为与早期家庭经验的关系研究》中指出,早期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将来的理财品质特征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并能通过早期的家庭经历预测出孩子将来的理财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

第一,孩子有否参与家庭活动。据调查民主型的家庭,孩子对于家庭活动的参与程度高。民主型家庭中,孩子会主动参与家庭活动,并在其中开动脑筋对相关问题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面对父母的质疑会说明自己内心的想法,可见他们的表达相对较为流畅自然。专制型家庭中,孩子很少发表自己的意见,尽管他们内心很有想法。面对父母的提问时,他们会显得很小心,表情很紧张,害怕受到批评。通常情况下,在专制型的家庭中,孩子的想法是不被重视的,家庭活动很少能够听到孩子的声音。孩子的发展首先要有一个宽松的环境,这样才会让他形成健康的心理,与父母是相对平等的关系,由此,孩子也就具有了参与家庭事务的意识,无论其观点是否值得商榷,但就其精神来说是值得提倡的。由此,米勒指出,民主型家庭有利于提高孩子的理财行为。

第二,父母的关系如何。父母的关系紧张是孩子不能自然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他也就很难去理解父母对他的爱和父母之间的不和谐应该怎样去处理。同时,赖恩·格利·米勒提出了家庭其他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孩子的成长需要依赖父母,因此,开展理财活动或提升理财意识,与父母有直接关系。比如,一些零花钱要由父母给孩子,并由他们教导和引导孩子应如何处理这些钱。父母的紧张关系会减小他们教育孩子的精力和耐心。同时由于他们态度的变化会与孩子之间产生一种陌生感,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理财能力的提升。

第三,父母亲分别对孩子的影响。父母被社会化的方式和程度是不同的,因此他们对孩子的影响也会各有侧重。父母在消费过程中给孩子带来了一整套价值、态度、标准、规范和行为的影响。父母的学历、性格以及人际关系都对孩子有影响。学历相对高、性格较中性的父母对孩子的理财能力一般会有正向引导。

第四,父母对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理财知识的关注情况如何。孩子的发展都有一个关键期,理财知识的学习也是如此,感性认识阶段的教育如果存在断层,理性认识阶段的教育一般也很难开展。

4、重视法律法规的建立

我国立法相对于西方国家还很不完善,教育立法就更捉襟见肘。近些年,我国教育立法也在摸索中前进,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其他国家横向比较来看,还有很多缺陷,美国是一个自由的国度,但确保自由的前提就是有相应完善的法律保障,这一点我们必须学习。1973年4月27日,里根政府指任蓝带委员会制定了划时代的教育报告《国家处在危机之中》,把理财教育作为数学和阅读部分的重要内容被保存了下来,确保了它在课程中的重要地位,乔治·布什签署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教育法案,此法案第一次把经济素养教育作为整个教

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了出来,美国州理财素养立法中指出美国有18个州尝试,通过不同形式确保理财素养教育内容入课堂。在《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中,规定在中小学设立基金以保证顺利将经济素养教育整合进基础教育中。

三、小结

理财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知识和技能,理财基本技能的培养应该包括理财情景教育、实际操作训练和理财氛围的营造等,良好理财习惯的形成、责任意识与诚信意识等优良道德品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通过理财实践不断的强化。也只有通过长期的实践,才能将理财行为的外在约束内化为自觉的个人品质。此外,勤工俭学和兼职是学生理财教育实践的重要环节,既可以增加学生收入,又可以使他们理解父母挣钱之不易,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道德品质。通过理财实践教育,可以加深学生对财富增值的理解,熟悉各种投资品种,积累实际操作经验,形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格。理财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理财习惯,而且可以改变大学生的理财观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

第三篇: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变革

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变革

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学习方式的变革显得尤为重要。信息技术为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使他们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信息化极大地加快了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进程,从整个世界的情况来看,信息技术进入教育领域,首先使教育的基础设施、传播手段走上信息化,以前教学过程主要是教师利用黑板和粉笔直接来讲授,而现在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甚至移动通信系统搞教学,导致学习模式的变更。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递的质量和速度,使信息的处理功能远远超越了人类自身的能力,达到了信息存储、传递、处理、利用的一体化和自动化,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不仅延伸了人的大脑功能,拓展了人类的智力,极大地增强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而且广泛渗透和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在教育领域内,信息技术引起了从教育观念到教育过程各环节的巨大变革。就目前我国的现状来说,当今社会已步入网络化的信息时代,计算机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是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对教育工作者来说,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改革教学环境和手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变革学习方式,为国家培养更多的跨世纪高素质人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一)现代信息技术引起的教学环境的变革

一想到教室,我们的眼前马上浮现出这样一幅图景:教室的墙上嵌着宽大的黑板,黑板前是一台一桌;桌上摆着教科书、备课本和圆规、三角板之类的教具;台上站着一手拿

握新知。而利用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直观地呈现的教学信息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特别是一些特技效果的使用以及师生间、生生间相互交互作用的体现,更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这种新颖的学习形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能增加感知深度,提高学习效果。

(2)使各种教育教学理论在备课过程中得到有效的运用,增强了课堂上的学习效率。面对多种类型的教学资源和素材,是不是每个资源都可以被应用到课上,都有利于课堂教学呢?这就需要老师们在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上都要经过精心研究和设计,这样经过反复地推敲,认真地研究,使已有的教学原则,认知规律,教育教学的经验和理论最大限度地贯彻其中,从而优化了课堂资源,使学生能在有限的40分钟之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增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从而优化了教学。

(3)使教师更有效的控制课堂上知识点的讲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对于某些学生感兴趣的知识,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以便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了解,也可以根据课堂知识点讲授的情况,有效控制课程进度,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同时教师可以运用教学资源中的试题、练习题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了解,为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更为有效的帮助,满足他们的个别学习需要。

(三)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1)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方式也单一。教师不是授之以渔,而是授之以鱼。当前,社会发展变化速度加快,各种信息日新月异,需要学生

动地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中去,取得了不可估量的效果。

第四篇:从《论语》中看孔子的教育智慧

从《论语》中看孔子的教育智慧

育才分校张秋玲

看周勇教授说《论语》,谈孔子与教学,其实就是跟随他的脚步,他的思想,进行一次特别的旅行。读了《跟孔子学当老师》,我从《论语》中看到了孔子的教育智慧。

一、待人以诚,了解学生

子曰:“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先进》)

这四个学生先分别介绍一下。首先,高柴是一个较迂的人。他不懂得适可而止地自我控制,根据记载,他的父母过世,他的孝心使他无法控制自己,悲痛得哭干了眼泪,继而流出血来。孔子对他说,孝顺父母是对的,但不能伤害自己的身体,而应该适可而止,然后奋发图强,让父母亲因为有你这个孩子而感到安慰。孔子能一下子找到安慰高柴的出发点,又激励了他要努力向上而不必沉沦,与他对学生平时的细心观察了解是分不开的。

其次,“参也鲁”,鲁是迟钝。迟钝的学生也有个好处,因为他会很努力。你学一遍就会,他学十遍,你学十遍就会,他学一百遍。所以很多人特别喜欢曾参。曾参后来传《孝经》,而《论语》中称他为曾子。儒家许多经典是靠曾子及其弟子传下来的,因为他老老实实地把书读好、教好了。

接着,“师也辟”,师就是子张,辟代表偏激。子张在孔子的学生当中确实个性较为孤僻、激烈,不太能与人沟通,有些志大才疏。

最后,“由也喭”,由是子路,喭是粗野。

从孔子对学生的评价可看出,孔子对自己的学生是相当的了解的。有此作基础,他的教育才能施展开来。

二、天赋有别,因材施教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也就是说对于中等才智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道理;对于中等才智以下的人,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道理。为贯彻这一思想,孔子很注意对自己学生的观察了解,子路的率直鲁莽,颜渊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孔子,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

《颜渊》记载,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他们对话的大意是:孔子说“克制自己,使言行回复和符合于‘礼’,就是仁。有一天做到了克制自己,符合于礼,天下都赞许你是仁人了。实行仁,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纲领条目。”孔子说:“不符合礼的不看,不符合礼的不听,不符合礼的不说,不符合礼的不做。”

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答司马中“仁者其言也讱”。颜渊学养高深,故答以“仁”学纲领,对仲弓和司马中则答以细目。

又如,同是问“闻斯行诸?”孔子答子路:“又父母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因为“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闻斯行之。”因为“求也退,故进之。”(《先进》)因为冉有个性较为谦虚、退让,所以教他该做便要立刻做,不要考虑太多;子路性格是勇往直前的,所以要教他收敛一点。这不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 1

法的问题,其中也包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责任心。

三、启发诱导,举一反三

孔子特别强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即:不到他苦思冥想而仍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知另外三个角,就不要再重复去教他了。孔子的启发式教育虽然只有几个字,但它不仅生动地表现出教学的完整过程,而且还深刻地提示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将会顺序出现的两种矛盾心理状态,或者说两种不同的思维矛盾,“愤”是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尚未通达时的矛盾心理状态;“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的思考,但结论尚未成熟,思路尚未明晰,处于意欲陈述而又难以准确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孔子明确的指出这两种矛盾的正确处理方法。由此可见,“孔子的启发式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自终处于主动地位,自主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探索,孔子的作用只是在于指导促进。启发式教学有着深刻的认知心理学基础,符合认知的规律。”

孔子还重视触类旁通,所谓:“告诸往而知来者”(《学而》)。即告诉你已经发生的事,你就可以知道未来的事。子夏谈诗“巧笑倩分,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八佾》)从而体会到“礼”应该以忠信仁义为本的道理,因此孔子称赞他道: “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八佾》)能启发我的人是子夏啊!现在我可以与你谈论《诗经》了。颜渊听老师讲学后“亦足以发”(《为政》),子贡也说颜渊“闻一以知十”(《公冶长》),所以孔子特别称赞颜渊的聪明好学。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正是启发诱导式教育的必然结果。

四、循序渐进,温故知新

孔子还强调在实行启发诱导的基础上,必须注意循序渐进,颜渊喟然叹曰:“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子罕》)颜渊感叹地说:“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人,用文化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用礼节来约束我的行动,使我想停止前进也不可能,直到竭尽了我的才力也不能停止学习。总好像有一个非常高大的东西立在前面,虽然很想要攀登上去,却没有途径。”这种使学生竭力钻研,“欲罢不能”的情状,正是对循循善诱启发教育的写照。

在学习方法上,孔子还特别强调复习的重要性。“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学习了则时常温习,不也高兴吗!从孔门弟子的身上,也能看到孔子对温习的重视。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情,是否忠实呢?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诚讲信用呢?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学业上的温故而知新,正如树木的根深而叶茂。任何一棵树苗,只要根扎得足够深,都可以长成参天大树;任何一个学生只要遵循温故而知新的自然规律,没有学不好的功课。这种巩固工作必须是及时的、经常的,要把平日的巩固与阶段的巩固结合起来。既温故而知新,又知新而温故。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孔子说:“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新的更深的知识,这样就可以为人师表了。”对于教者而言,“温故知新”还有其特殊的意义。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温故知新”,更要不断反省最近的教学行为和思想,这也是“温故而知新”的一种形式。如果只是简单地重复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师本身就无法成长和进步。只有不断反省自

己的教学思想和行为,才能探索出新的、最佳的教学思想、策略和方法。

五、叩其两端、触类旁通

孔子还经常用“叩其两端”反问的方法引导学生从事物的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找出答案,从而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子罕》)孔子说:“我有知识吗?没有知识。有位乡下人问我一些问题,我脑子里像是空空的;可是我询问了那些问题的正反面,就完全有了答案。”这种教育智慧既是对受教育者进行主体性教育的过程,也是教育者主体性张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者通过自己的辨析、判断,创造性地完善自己的教育工作,也创造性地培养了学生的人格。

六、发掘潜力、个性发展

孔子通过谈话法,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志向和理想,并在教育指导方面给予关注。他经常鼓励学生们畅所欲言,说说自己的志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他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特别,对其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例如,政治是子路真正的专长所在,他曾自信地说:“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先进》)子路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受别国军队的侵犯,又遇上凶年饥荒,让我去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人民勇敢,而且知道遵守礼义。”孔子也赞许子路的政治才能,说他:“千乘之国,可以治其赋也。”后来子路出任蒲邑大夫,果然经过三年,成绩斐然,百姓都能尽力耕种,而且洁身自爱,当地很少出现犯罪现象,孔子为此多次表扬他,觉得他治理得很成功。此外,孔子还建议让仲由负责军事,让冉求做地方行政长官,让公西赤负责外交方面的日常事务,事实证明他为学生设计的个人发展计划是相当成功的。

由孔子的教育实践,我们可以看到孔子非常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他的教育方法是循循善诱,因人施教,方法多样,手段灵活,他从来不会简单地以某种笼统的、教条式的方式刻意地塑造学生;而是用发展的全面的眼光欣赏和发掘学生的潜力,鼓励他们个性化地成长,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成为真正的人才。总之,孔子的教育智慧,对中国历史已经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它的思想内容、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早已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沉淀在我们的生命中,铸成了我们民族的个性。

所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为继承和发展孔子的教育智慧而不断探索;作为深受儒家文化浸染的炎黄子孙,应该为孔子文化的发展壮大而继续努力。

第五篇:信息化与教育变革论文

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改善课堂的教学质量

xxxxxxxxxxxx小学

xxx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1世纪信息技术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且信息技术也不断地被运用到人们的生活,工作当中。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只有不断的用知识武装自己,才能不被世界所淘汰,而作为教育祖国的花朵,帮助他们认识世界的人民教师,加强自我素质,提高自我技术乃是必不可少的任务。将信息技术合理地运用到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讲述教学内容,可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更具体化、生动化、清晰化,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改善教学质量。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合理运用自主能动性教学质量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现代教育也不断融入了新的信息技术,其中在教学方面,多媒体技术也渐渐成为了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介质之一,而多媒体技术在传统教学中的合理利用,确实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经过多年的实践验证,多媒体技术已逐渐被教师所熟悉与认可,然而由于某些教师不用正确认识多媒体,不会很好的利用多媒体,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反而起到了相反的效果。

1、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得到了不断的推广与运用,其中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为教学提供了新的活力。多媒体技术具有生动形象的直观性,教师通过充分地准备,精心地制作课件,将教学内容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使学生更直观在了解知识,思维活跃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真正达到了教与学的完美结合。

1.1多媒体技术具有很强的交互性。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想要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就需要不断的与学生进行交流,利用教学内容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掌握他们知识的薄弱点,再次讲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合理地结合起来,互相补充,相辅相成,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在课堂上,教学内容的生动化、直观化需要交互性强大的多媒体技术支持,同时多

媒体技术将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立体实物、寓言动画、拓展知识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使教学内容能够清晰明了,对于学生不太明白的地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单独将此处的知识点提炼出来,做成动画或者视频进行详细讲解,并及时沟通交流,使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主动探究。

1.2多媒体教学可以克服时间、空间的限制

在教学中有部分的自然现象,不能用简单的言语就描述出来,它们不是瞬息万变,稍纵即逝,就是长时间才能感知的事物,对于这种特殊的问题,因为时间、空间的影响,学生无法亲眼目睹,只通过想象是无法真正感知到自然世界的奇妙;细胞的结合,微生物的滋生,这些微小事物的变化,学生只有通过特殊的仪器才能观察到,但由于条件的限制,这些现象都不会直接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展示出来。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比如说在小学的自然课堂上,有教学内容关于的植物的生长,教师就可以提前做好准备,利用网络,将植物生长过程有关的视频内容下载下来,并通过精心的构思,制作出适合本次课程的多媒体课件。而正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内容丰富、形象生动、视觉效果强烈的物质基础,从而让学生近距离的观察到植物的生长变化,事物的运动轨迹,近而使学生能更快,更直观的掌握知识,让多媒体技术的视觉冲击代替学生的凭空想象,让宏观的自然现象更具体化,生动化,近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1.3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手段,不是最终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活灵活现的教学材料,在视觉、制作、情景等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进入情景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

2、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运用到教育中的信息化技术也不在少数,其中运用次数最多,也是运用比较频繁的就是多媒体技术了,而学校为了深入贯彻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落实教育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制定了许多鼓励机制,开展了各类多媒体技术的交流大赛,设立了多处多媒体应运教室,在一定程度上,极大的提

高了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积极性,增强了教师的教学信心,促进了学校多媒体技术教学的发展,当然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中,也或多或少的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能使多媒体技术更好的为教学服务,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2.1过分的依赖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教学只是日常教学中的一种手段,同样也需要其他工具的辅助,它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有些教师为了省事,将课本上的内容原封不动的录入到计算机中,没有创新和改变,上课的时候就只是简单的利用多媒体技术照本宣科,没有新意,课也讲的枯燥,乏味,完全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真的是老师讲老师的课,学生干自己的事。学生只是走马观花,完全没有留下太深刻的印象,这样及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又没有达到教学的效果。

在日常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并不是简单的将课本内容复制,粘贴到计算机上,多媒体技术应运到现代教育中,目前是对教育变革的一个衍生与发展,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育,如果在教学中不能应运得当,反而起到事与愿违的作用。因此,可以利用传统教学中黑板,挂图,实物等基本手段,由浅入深,由表至里的讲述知识,再利用多媒体技术交互性强的特点,及时的与学生交流沟通,防止信息量过多,引起学生的视觉疲劳,影响教学效果。

2.2过分追求形式,缺乏对教学的研究

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的优势在于,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将自然界瞬息万变的现象生动形象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不必再挖空心思凭空去想象,这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跟着教师的引导兴趣盎然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有一些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只是简单的将课文内容编辑一下,就粘贴到计算机中,没有拓展的知识,没有新颖之处,呆板乏味,引起不了学生的注意,更不要说学习的兴趣了;而有些教师在制作课件上只追求表面的形式,忽略了教学的实质,把课件整的乱七八糟,花花绿绿,不考虑教学内容的相关性与连续性,不去研究教学的方法,只是一味的追求版面的好看,将原本简简单单就能表达出的意思复杂化,反而没有收到好的教学效果。讲课时,为了突出教师自己的声音,不宜使用背景声音,当然在播放图片、动画或电影时,可以使用一些轻柔的背景音乐,但声音应小。

教师最终是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的整理、综合、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并适宜的修改教学课件,使教学课件更有特色,近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3过多的教,忽略了教学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最重要的作用不是手把手的交,主要还是引导,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主要还是看学生的掌握情况,而多媒体技术的应运,在一定程度是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本内容,更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乐趣,只有当学生对课本产生了兴趣和学习欲望,才能形成好的学习动机,近而产生好的学习效果。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设计课件时,要注重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交流,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和学生交流沟通,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调动学生的活力。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后,越来越多的教师忽略了传统教学中在黑板上板书这一部分,而且现在有些学校的多媒体教师的屏幕也设计的不够合理,幕布占据了黑板的绝大部分,这就使黑板板书与多媒体技术不能很好的结合使用,运用多媒体技术呈现的板书,由于幕布的限制,课件内容画面经常变动,板书虽有,但应停留时间过短,学生无法加深记忆,从而影响学生对课文的整体认知。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学生自主提问-学生自主回答-教师补充小结、教师提问-学生分组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回答、教师提出论点-学生联系实际举例-教师总结、演示-学生模仿练习-教师指导、教师设计情景-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归纳等

3、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地结合,才能实现优势互补

多媒体教学是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它被运用到现代教育中,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活跃课堂的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教学的手段,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传统教学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实践与研究,总结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它才是主导。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使它们各自发挥优势,相辅相成,再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内容,制作适度的课件,将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教师个人特

色相结合,充分利用它们的优势,才能教学质量。

4、结束语

多媒体教学目前已俨然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作为传统教学模式的辅助工具,在日常的教学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作为一把教学的双刃剑,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不断的总结,反思,发挥多媒体教学这一辅助工具的优势,将多媒体教学灵活的运用于现代教育当中,从而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下载浅谈从教育变革的历程中看中国语文教育民族化和现代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从教育变革的历程中看中国语文教育民族化和现代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MBA教育发展历程

    中国MBA教育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1991年至1996年,试办阶段,各个高校单独进行入学考试。 第二阶段:1997年至2000年。试办阶段,MBA开始实行全国联考。 第三阶段:2000年至2004年。结束......

    《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事典》目录

    1901——1910 1901年罗振玉、王国维主编《教育世界》创刊 1901年商务印书馆编辑所的设立与国文教科书的编制 1901年、1902年朱树人编《蒙学课本》与俞复等编《蒙学课本》先......

    语文教育论文

    论文 更新语文教学理念 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内容摘要: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要使课堂教学真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必须更新教学理念。一切教育都必须以人为本,教育的艺术在于......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对教育带来的变革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对教育带来的变革 河南省林州市姚村镇寨底学校 常张军 内容摘要: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应用技术和远程网络通信技术等为核心的现代......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对教育带来的变革

    内容摘要: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应用技术和远程网络通信技术等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加速了社会信息化的步伐,使传统教育技术形态发生......

    中国现代网络教育(合集)

    中国现代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相关知识问答什么是网络教育? 所谓网络教育指的是在网络环境下,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网络的各种教育功能和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优......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给教育和学校带来的变革(精选)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给教育和学校带来的变革 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老教师,在一生的教育生涯中,对我影响最大的当属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我认为现代信息技术......

    教育理念的变革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育理念的变革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我对“骨干教师如何成为专家型名师” 之愚见 在全国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市教育系统进行了为期三年的新课程改革培训,这次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