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共5则范文)

时间:2019-05-15 11:18: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财政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财政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共)》。

第一篇:财政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共)

摘要:财政资金管理涉及的内容较多,在进行管理过程中需要对资金去向进行深入的调查,要进行更加严格地把控,防止出现资金流向不明等情况。但是,现阶段我国在财政资金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管理问题,因此,在后期的工作展开中,需要及时掌握财政资金管理中存在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从而进一步完善财政资金管理工作,提升财政资金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更加科学地进行资金管理。

关键词:财政资金管理;问题;对策

在社会主义公共财政体制下,更加需要关注我国财政的管理和控制。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财政资金不断增加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在进行资金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合理的结构,进行科学配置,重视程序的严密性和制约性,科学配置资源,合理控制结构,保证权利的运行和财政监督同步进行,更加规范的对资金进行管理。

1财政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1财政资金管理制度本身存在不足

在分税制度改革之后,我国在进行财政资金核算的过程中将财政溢出收益转化为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这样的转移方式应该作为财政的修正机制而不是应急机制,显然我国在现阶段因为转移支付制度和投资制度的不完善,完全达不到需要,有的时候甚至会出现分税制不同步的情况,造成公共服务的公平性受到严重的影响,和一般性转移支付保证公平的服务宗旨相背离。而且,专项支付也没有专门的法律规范和约束,立项时基本上依靠的是领导的决策,并且资金的使用和分配情况不合理,造成我国新阶段财务制度中存在着预算不公开,资金不公正和管理制度不规范的情况,造成我国财务资金管理中存在一定的不足。

1.2财政资金分配协调能力不足

目前来讲,财政资金分配机制和决策机制基本上是分离的,分口管理和分口对下分配的模式下,出现了资金全局不能充分掌握的情况,整体协调能力存在较大的漏洞,难以整合资源处理事关全局的大事。财政专项资金在管理中也存在分散的情况,例如某地区在进行专项资金的核算中,将科技、科学事业和农业资金的管理分别分配给不同的部门,造成资金在统筹管理方面存在困难。最后,对于财政绩效考核制度建立不充分,尚未建立财政资金绩效考核管理制度,不能彰显财政资金使用中公共效益最大化的要求,使得财政资金管理人员缺乏对于资金有效管理的正确认识,而且事后对于财务资金使用失误的情况也没有进行问责,造成财政资金管理中的失误。

1.3财政支出管理制度存在滞后性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财政支出要高于国家财力的增长速度,造成较为严重的收支矛盾,主要表现在财政支出管理制度和整个财政改革体系的不匹配,在工作中出现财政支出超出自身的工作范围的情况,使得财政结构整体存在不合理。而且财政预算管理改革进行较为缓慢,根本不符合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需要,造成财政预算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预算方法不够科学,对于财政资金的约束性存在不足,造成财政管理中各类突出问题存在。最后,财政支出的效率本身也偏低,造成一些严重浪费,而后期对其追责不完善,造成整体财政资金在使用科学性和效率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

1.4财政监督检查工作不到位

我国财政管理工作取得的进展有目共睹,但财政监督和财政资金管理工作存在脱节,财政监督主体不明确,监督方法和监督手段较为落后,监督队伍的建设也没有符合技术的需要,造成监督环境不够明确,在监督中出现各种问题,不能达到经济发展的需求。

2完善我国财政资金管理对策分析

2.1逐步推进财政政务的公开

进行我国财政资金管理的完善,首先需要依法进行科学理财,充分的发挥财政的职能作用,逐步建立财政的管理事项,实现对财政资金管理制度的改革,通过不同的渠道设置群众监督机制,真实反映群众想法,认真解答群众问题,并对制度进行落实,提升资金管理的规范流程,针对使用中的问题进行集中的反映和透明化的处理,明确责任,落实管理。并将政务公开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考核的重要依据,结合机关作风建设和测评活动进行监督机制的建设,形成常态化的监督机制,提升财政资金透明化管理。例如,自2010年以来,合肥市就尝试建立政务公开制度,开展各种渠道的听证会,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让群众更加了解财政资金的流向,提升财政资金管理的科学性。

2.2完善资金分配体制

在进行资金管理中,建立科学的资金分配管理体制,例如某地区针对资金管理体系的具体构建,建立了以领导为带头人,相关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会议制度,对于需要进行资金整合的项目,召开专门的会议,对需要整合的资金和整合力度进行讨论,制定出整体的方案,从而各司其职的完成自身工作,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管理。同时,明确资金整合的范围,将一些使用目的相同或者相近的资金进行统一的规划整合,从而提升资金使用效率,达到资金使用的综合效益。

2.3进一步深化财政资金体制改革

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转变理财观念,进一步强化财政管理制度,深入进行财政体制改革,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率,对于政府的收支改革进一步进行推进,同时关注预算体制改革,制定更加符合实际的预算制度。对于采购制度的管理也要更加科学,积极推动公用支出改革,并展开绩效评价机制,积极配合绩效管理工作的展开。

2.4健全资金监督制度

在进行资金管理中,进一步健全资金监督制度,建立预算、执行、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机制,明确工作中的职责,加强相互之间的合作,健全责任监督机制,提升管理的有效性。例如,各地财政部门每年对业务部门的内审,整体检查面积要超过30%,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提出科学的整改意见,提升财政资金管理水平。

3结束语

我国目前的财政资金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这些问题更加突出,虽然其中一部分问题得到解决,但有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完善,增加资金管理的有效性,提升管理的效果,保证财政资金的管理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并得到更好的完善。

参考文献:

[1]郑丽美.我国财政资金管理存在问题及监管对策[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0,02:77-79.

[2]刘继兰.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剖析及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6,15:33-34.

[3]朱长林,张义安.财政项目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以南郑县为例[J].西部财会,2016,05:7-9.

[4]于顺华.我国财政资金管理存在问题及监管对策[J].财会学习,2016,15:54+56.

[5]罗梅.财政资金预算编制及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视界,2014,08:286-287.

第二篇:浅谈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监管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浅谈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监管中存在问题与对策来源:县财政局时间:2010年04月01日作者:成建平郭健玲张远红

乡镇涉农财政资金是指中央、省、市、县安排的,用于支持乡镇农业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分为工程项目类资金和补贴补助类资金。乡镇涉农财政资金在投入和使用方面,都有着严格的监督与管理要求。

近年来,党和政府十分关注“三农”问题,为解决“三农”问题,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出台一号文件,随着惠农强农政策不断出台,国家对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的投入也不断增大,对推动乡镇经济发展,改善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但是,在近年来的乡镇涉农财政资金专项检查中,也发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当前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监督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信息公开的时间与资金到位的时间不同步,公开的内容不全面,群众误解多。如信息公开的“时间差”导致群众猜疑,上级下拨乡镇涉农财政资金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公布,群众知情快,但资金下拨的环节多、程序多,政策落实到乡、到村、到群众则需要较长时间,因而在群众中产生了误解。又如信息公开的内容不全面,资金的使用规划和计划、分配方案等农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重要事项,没有纳入信息公开规定的内容进行全面公开,也让群众产生了误解。

(二)乡镇涉农财政资金涉及的层级多,管理效率低。纵向层级,从中央到省、到市、到县、到乡镇、到村组、到农户,经过若干层级;横向层级,系统部门多,职能重叠,权力交叉,环节也不少。由于层级多、战线长、时间跨度大,导致了资金的管理效率低下。如家电下乡补贴的发放,发放的程序多,手续较为繁琐,其流程是:在农民购买了家电下乡产品后,要凭户口簿、身份证等证件,在家电下乡备案经销网点上录入基础资料,再到乡镇财政所接受初审。由乡镇财政所初审合格后,再上报县财政局审核,通过县财政局审核无误后,才能将家电补贴款划入农民直补卡上,前后需10天以上的时间。这样的操作流程,无疑影

响了农民购买家电下乡产品的积极性。又如乡镇涉农财政资金项目缺乏统一管理调度,分配使用上部门权力过于集中,资金项目的安排随意性大,使一些乡镇攻关跑项目,难免滋生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

(三)乡镇财政补贴资金分配体制欠公平欠合理。如乡镇涉农财政补贴资金分配政策中,一般都按分田分地的人口分配,而现实生活中,人口的变化是较大的,往往是以前分田人口多的,现在的人口少了,以前分田人口少的,现在却人口多,而国家的田地政策是长期不变的,因而同样是本地村民,有的可享受到多个人的优惠政策,而有的人却连公共财政的一丝一线“阳光”都享受不到。

(四)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监督法规建设滞后,问责难到位。由于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的管理使用中存在诸多复杂问题,特别是由行政行为造成的问题。如决策失误,管理不到位等。要问责,说起来容易,落实起来难。又如资金匹配、前期费用等问题。导致基层政府财力紧张,基层“被迫”拆东墙补西墙保运行,这样的情况,定责容易吗?再如,对一些涉农财政资金的违纪违法的查处,可能影响到上级主管部门,由于担心在项目安排、资金分配方面受到上级“制裁”,地方监督管理部门在问责时,不得不从宽、从轻处理。

二、对加强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监督与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公示力度,健全公开机制,消除群众误解。公开是保证一切工作“阳光操作”的必要前提。创新乡镇涉农财政资金公开方式,全面接受社会监督,要在深化现行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常规公开形式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管理使用信息公开形式。笔者认为,可在乡镇、村一级采取点题公开的形式,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直接公开群众点题关心的问题。推广电子网络公开形式,建立完整的中央、省、市、县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网上公开平台。即通过政府门户网站、部门网页等,实现从中央到乡、到村的自上而下的全节点公开,把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的资金流程,分配过程和发放过程全面公开,把资金的安排、项目规划审批、政策规定等内容向社会公布,使乡镇涉农财政资金更加透明阳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这样,就能有效规范主管部门的权利动作,降低其工作的随意性。建议减少

资金下拨的环节、程序,缩短资金到位的时间,提高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资金的下拨与资金信息公开结合起来,减少政策落实到位的时间差,最大限度地消除群众对党对政府的误解。

(二)从源头治理,加强监督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建议各级政府科学合理决策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的投放,对于情况不明,把握不大的项目要特别慎重,尽量避免决策失误,盘活资源,突出重点进行监管,突出监管效果,有效打压基层找关系、跑项目的时间和空间,多给乡镇在项目资金上的自主权。对于涉农财政项目资金的投放。建议减少和取消县乡政府的项目匹配资金,从而减轻基层政府的财政压力,避免乡镇弄虚作假、东拉西扯、截留挪用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的现象。对乡镇涉农财政资金项目,建议通过统一部门审批,避免多部门、多渠道审批和管理,对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管理进一步规范,减少运作成本,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资金安全。

(三)创新分配体制,探索公平机制。针对当前人地矛盾突出现象,建议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的监管部门,积极探索惠农资金分配体制,争取让每个农民都享受到党的富民政策,让公共财政的阳光照向每个村民。

笔者认为,在不违反法律法规、不违背群众意愿的情况下,采取按现有人口分配乡镇财政补助资金的办法是可行的。即经全体村民会议讨论通过,在不改变土地承包政策的基础上,对乡镇分配到村的按田地分配的财政直接补贴农民资金,采取以现有人口平均分配的办法。实行这种分配办法后,就可以让没有分到田地的现有人口也享受到党的惠农政策,让全体村民共同享受党的富民政策带来的好处,有效地解决按照田地人口分配中存在的人地矛盾问题。

(四)强化工作问责,促进监督效果。建议国家加强对基层财政资金管理法规、制度建设,尽快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管理使用监督的问责办法,为执纪执法部门提供具体政策依据;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的主管部门要严格兑现工作目标的责任考核,实现现有的奖惩制度,强化现有制度、纪律的约束力;各级审计、财政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职能部门和有关人员在履职中存在的问题,严格执纪执法,敢于碰硬,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

建议开展对乡镇涉农财政资金分配的延伸监管工作,对于涉及国家农业资金的非国有经济组织,只要存在乡镇涉农财政资金分配制约关系和涉农项目审批监督制约关系的,必须开展延伸监管。审计、财政部门要从乡镇涉农财政资金分配拨付的源头查起,逐级核查资金使用的相关单位和个人,同时还可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按照政府的要求进行监管,也可委托社会中介组织进行查证,填补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监管的“空白”。

综上所述,各级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的监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监督与管理重要性和紧迫性,要进一步完善跟踪督查制、检查通报制和责任追究制三大制度,强化监督职能,使乡镇涉农财政资金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最大最好的作用。

第三篇:医院检验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医院检验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池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王细宏

近年来,随着高新技术在检验医学中的运用,检验技术快速得到快速发展,新仪器、新方法、实验项目不断增加。新形势下,检验科旧的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已明显滞后,不适应科室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如何解决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实施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规范高效的临床实验室,尽快建立和实施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和资格认可制度已迫在眉睫。

一、全面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质量管理是检验科管理的核心内容,而全面质量管理涉及到需要医院方方面面,要求大家重视并积极参与。我国检验科内部管理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主要原因是不少医院领导层只是简单地将检验科看作为辅助科室并未认识到检验医学在现代医学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不重视检验科的建设,特别是软件建设。科主任也忽略了质量管理,检验科管理的核心是质量控制,质量控制科学性很强,有程序文件、操作手册、质控记录、差错登记等很多文字工作要做,但绝大多数实验室嫌麻烦不愿意做,甚至有的医院检验科连控制仪器准确度和稳定性的标准品和质控品也不愿意购买,杜撰质控图欺瞒医院和临床检验中心;有些医院领导并不了解检验质量应该如何管理,只单纯以经济效益为衡量科室好坏的指标,致使部分检验科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质量,损害医院和患者的利益。多数医院在全面质量管理上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

1.实验室室前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室前质量管理是指临床医师开据检查申请单、病人按医嘱要求留取标本、护士按要求送检这一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也就是标本进入实验室之前这一阶段的质量控制。临床医师对所开据的不少检查项目临床意义不是十分明了,检查目的性不强,对检查前病人如何进行准备也不太了解;护士抽取标本不规范,如抗凝血标本需要严格按规定的比例抽取标本,否则影响检验结果。临床科室标本抽取时间迟早不一,从6点30分到8点以后都有,而检验科不少检验项目标本需批量检测,导致部分标本待检时间过长影响检验结果。血液常规混用静脉血和外周血,导致多次检验结果出现较大差异,临床医师有时难以判断是误差所致,还是病情变化所致。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首先临床医师要专病专治,通过专病专治能够经常接触和了解本专业相关检验项目的资料,有些医院将院校新毕业的临床科医生到检验科实习和轮转,以了解和掌握更多的检验知识,提高对检验结果的评估和分析能力,同时与建立了与检验科联系的渠道。护校新毕业的临床科护士也到检验科实习,了解检验操作程序,认识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正确采集和运送标本。同时检验科工作人员也可以充实临床知识,经常深入临床。一方面将一些检验方法的原理、临床意义介绍给医务人员,并指导他们正确采集和运送标本,保证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另一方面从临床那里获得患者资料、病情变化、治疗方案等信息,有利于分析后的质量评估。对于临床标本采集时间要统一,血标本特别是血常规标本要按操作规程规定采用真空采血管按规定的抗凝比例采取静脉血送检。

2.实验室室内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检验科的人员素质、仪器设备等硬件方面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随着自动化仪器的普及,科室的内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旧的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已明显滞后。实验室人员对室内质量控制知识不了解,对室内质量控制工作意义不重视,认为是额外的工作,不按操作手册操作,有些检验人员过于相信和依赖自动化仪器,对电脑自动打印的结果不进行检查,发出的报告令人费解。因此,检验科要制定好室间、室内质控管理制度,标本采集、转运及规范操作制度,减少各种影响因素。要象对待室间质控一样,重视室内质控,设专人负责,出现问题要及时查找原因并解决,要加强对结果的

1核查,做到没有把握的报告不发,对不符合临床诊断的结果认真审核,必要时与临床联系了解和交换意见或重新检测,树立质量控制意识,从而树立检验科的质量威信。同时,相关职能科室要配合检验科主任对实验室进行不定期的质量检查,坚决纠正错误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实验室是对人体标本进行科学实验的地方,要求所有在岗人员认真地对待手中的每一份标本,发出的每一份报告,只有工作认真严谨、按操作规程操作,才会少出或不出差错。

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验室,要求实验室工作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要

熟悉电脑、英语这些实验室天天用到的工具,没有一定的英语水平,已经不能操作大型进口医疗设备。要求坚持执行终身教育,不断提高学科理论和技术水平,21世纪检验医学的发展依靠高素质的检验人员,要求实验室精细分工与多技能化发展相结合,即需要同时具备有基础技能、临床技能、管理技能和专业发展技能。坚持执行终身继续教育制度,是现代医学提出的要求,检验人员必须参加多层次多方面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学科理论和技术水平。首先,要积极参加提高学历层次的成人教育,解决因历史原因检验人员学历偏低的问题。其次是参加中华医学会本专业继续教育项目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检验医学的最新发展。此外,要积极参加本地区、本院组织的各类学术讲座及临床病例讨论会,特别是积极参加邀请国内外专家的学术讲座。因为检验涉及临床各科的知识,多了解临床知识,了解新的诊治标准,便于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进行综合分析。同时,科内新开展的项目、新仪器的使用也应进行相关的专题讲座,外出进修、学习回来要及时在科内讲授相关信息。科内的业务学习应形成制度化,定期安排各专业组的高职称人员给大家讲课,以促进大家查阅资料、研究业务,也避免因分工过细造成知识面过窄的毛病,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活跃科室学术氛围。

不愿自我学习提高或自我学习后不能掌握这些知识的人员,不能采用“老人老办法”政

策处理,这部分人不能上岗,要视情况及时淘汰或调整到其它部门岗位。加强实验室内部管理规范,抓好质量控制工作,建立检验与临床的现场沟通平台,树立良好的质量威信是检验的生命,合格的检验人员、完好的仪器设备、可靠的检验试剂及规范的操作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因素。如果实验室前的病人、标本等外部因素也解决好了,实验室内人员操作规范,检验的质量就能够得到保证。

3.实验室室后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室后质量管理指报告单从检验科发出到临

床医师依据检查结果采取对应措施。当前室后质量管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医师如何分析报告单上的数字。仅凭检验数字的异常,不结合病人的体征或其它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考虑分析,就采取一些治疗措施有时容易误诊误治。还有报告单遗失,同名同姓,住院病人家属取报告等问题。

由于实验结果受标本采集前准备、采集时间、采集方式、药物及错贴或错检等多方面因

素的影响,因此,检验报告单只能对当次的检验标本负责,不能对病人负责,特别是门诊病人是否用的是真实姓名?如果发现病人没有明显的征状,临床医师要考虑到以上因素,采取对应措施。对于重要疾病的诊断不能凭一次检验结果就进行定性。其它室后质量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网络管理及其它方式联系解决。

二、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医院检验科因其工作的特殊性,存在着多种不安全隐患。检验科要围绕防火、防毒、防

菌及防污染等方面,深入细致地做好安全工作。检验科存在的不安全隐患有生物安全、化剂安全、设备安全、医疗安全、网络安全等。

1.生物安全:近年来,随着医院感染的暴发和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受感染的报道增加,使得

医务人员成为医院感染监测的重要人群[1]。而检验人员每天接触大量的血、尿、便标本,这些标本多数具有致病性和传染性。因此,检验人员更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特别是检验科的设置普遍不符合按清洁区、半污染区及污染区分区等生物安全管理的要求,医院各级管理部门不了解、不重视,在实验室内喝水、抽烟等现象普遍,实验室工作人员习以为常,实验室

外来人员可以随便出入,没有按卫生部生物安全管理要求进行规范管理,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由于长期暴露于此种危险下变得麻木,因而这种危险常被低估甚至被忽视而引起职业性感染。检验科尚保存有一定数量的菌(毒)种,一旦丢失或污染环境,后果不堪设想。

2.试剂安全:检验科存有一定量的化学试剂和商品化的试剂盒,其中一些是毒害品或危险

品,具有强腐蚀性、挥发性、放射性和致癌性。有的接触后立即造成各种伤害;有的长期接触后引起慢性中毒,损害身心健康。尚有一些毒害性试剂,如氰化钠暴露在潮湿空气中,潮解并放出微量的剧毒氰化氢气,污染环境。易燃易爆试剂因搬运、保存及使用不当,亦可引起爆炸、燃烧和火灾等。需要有专用的符合通风等保存条件的库房,并有专人按规定进行管理,对部分剧毒、危险试剂的使用进行监督和指导。

3.设备安全:检验科是大型高精尖仪器设备密集的部门,如果操作不当,轻者使检验结果作

废,重者会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及寿命[2]。同时,由于水路、电路较多,检验科也是水、火灾的易发部门。

4.医疗安全:检验科面向全院,中间环节多,标本量大,稍有疏忽就可能酿出医疗差错甚至

事故。因此,涉及到质量问题的每一个环节都应承担相应的责任,不能仅从自己部门工作方便出发规定操作程序,所有环节和部门必须服从质量管理要求进行规范。如尿液标本的留取、送检、检测按时间规定至少须在2小时内完成,其中标本的留取、送检程序应在至少在1小时内完成,以便实验室有充分的时间完成检测程序。为了保证质量,医院相关部门应按规定保证检验科有足够的人员及时完成工作。

5.网络安全:计算机在检验科已相当普及,多数检验设备配有计算机来操作仪器或处理数

据。每台计算机都存储大量的试验数据和病人资料,如果出现数据丢失、篡改,或以错误的方式发送或延迟,均会给病人及医院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

加强检验科安全管理的措施及对策

1.从贮存、保管、使用和废液处理等方面强化管理,确保试剂和材料的安全。①对于具有

毒性、放射性及致变性的所有材料及试剂必须有适当的危险标示。②有专用贮存库房,要求通风、防潮,要求低温保存的需按规定执行。各种化学试剂根据其理化性质分类储存,根据安全、经济的原则规定最大储存量。对相互接触或混合后引起急剧反应甚至燃烧、爆炸或产生毒害气体的危险品分库储存。剧毒药品设专人管理,专账登记,专柜保存。③在配制或使用腐蚀性、毒性试剂时,要配戴手套、口罩及防护眼镜。使用强酸、强碱和易爆性药品时,特别注意防止发生爆炸事故。④不同类型的废弃物实行不同的收集程序。对含有毒性试剂的废液,容器先行除毒或减毒处理。在进行有毒气产生的实验时,应尽可能密闭化,能回收要回收。剧毒品污染处,可用硫酸钠溶液或碳酸氢钠水溶液浸湿消毒后,再用清水彻底清洗干净,清扫物选择适当地点深埋于地下。

2.对实验室进行改造,严格按生物安全管理要求将实验室分为三区进行管理,控制室外

人员进入实验室,确因工作需要进入实验室须经科主任同意,并做好相应安全防护工作。提高对职业性感染的防范意识。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加强全体人员的安全知识学习和安全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此外,应将微生物实验室列为重点防护部门,加强菌(毒)种的管理工作,严格按照《中国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办法》执行,专人负责,以防丢失[3]。

3.做好设备和水、电的防护工作。精密贵重仪器设专人负责管理和保养。

4.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全面控制,它涉及标本检验的全过程。

5.保护数据和信息免受损坏。根据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ISO15189]要求,主要的计算

机程序应受到保护,以防止偶然或未授权用户的修改和破坏。

三、实验室与临床交流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检验科普遍存在与临床交流较少,一方面,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不高,交流的意识不强,另一方面,因为把检验科作为“辅助科室”,重视程度不够。普遍存在这种想法:认为检验科用的是自动化设备,应该减人,而不是增加人员。实际上随着实验室技术的快速发展,检验手段越来越多、项目越来越丰富、实验室方法操作越来越复杂,检验科工作量与过去相比增加较大,对检验科工作人员基本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人员紧张,因此,当前大部分情况下检验科抽不出来人力,参与临床科室查房及其它医疗活动。

现代医学发展快、分科细,临床医生、护士不可能全面掌握检验专业的所有知识,因此,加强检验与临床的信息交流对减少实验室外的影响因素,合理开具化验单,正确应用和解释检验结果非常重要。检验科应该争取医院的支持,定期或不定期对新增项目、新购设备、病人和标本留取注意事项等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传授,让医生了解检验项目的意义,该项目检测中药物、运动、饮食及采样时间对结果的影响;让护士明白采集标本所用的容器、标签及标本转运过程中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减少室外误差。同时,应要求临床医师开具的化验单资料齐全详细,减少实验室的盲目性。此外,检验科应通过与临床沟通,了解临床的需求开展新项目 ,不断地将内外研究和生产机构新开展的有价值的项目积极地介绍给临床医生,使一些最新研究成果或产品尽早应用于临床。

检验与临床的沟通交流应是平等的、及时的、现场的,交流的渠道应形式多样,如电话、参加查房、会诊及网络平台等。许多医院因没有拓宽交流渠道,常把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问题集中到院周会或交流会上反映,周会或交流会往往变成指责检验科的会议,检验科又因“死无对症”,最后互相扯皮,解决不了问题,久而久之检验科在医院中的威信也会受到影响。

为了争取工作上的主动,检验科应对一些反常的结果主动与临床联系,并注意追踪,甚至

主动去查阅病历。同时要求临床科室在报告发出12小时内对结果有异议的及时反馈到检验科,为了方便复查,检验科应在超过反馈期限之后才能处理掉标本。检验科应有相应考核投拆处理制度与措施,按程序调查,并实事求是地将调查情况反馈到抱怨方,是抱怨方的问题请对方处理,是实验室问题要按规定考核处理。解决不了的,请相关职能部门协助解决。重大差错或医疗事故应及时采取挽救措施并向院部如实汇报。为加强这种联系,检验科应该设置专门岗位,负责与临床联系,近年来,有关检验科需设检验医师岗位的共识已形成,希望不久能够以法规形式确定下来。

四、实验室与临床交流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改变观念,建立检验医师队伍,主动为临床提供咨询服务:我国的临床实验室习惯于被

动地接受临床医生的检验申请单,执行该检验项目,并将结果返回医生,即认为完成了这一实验过程。近年来由于计算机技术和生物医学被广泛应用于检验医学并使检验医学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一些新的检测项目不为临床医生所熟知,因此为适应临床科室的需要,应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改变观念,尽快培养既熟悉检验又了解临床的检验医师,在对诊断疾病的项目选择以及检验报告的临床意义方面主动与临床医生沟通,充分发挥检验医学在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的作用,为提高医疗诊治水平做出更大的贡献。有LIS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可以将实验项目相关信息传到HIS系统,至临床各科工作站,便于临床医护人员

随时查阅相关项目信息,如病人如何准备、标本的抽取与送检要求、项目的临床意义等[4]。

五、实验室在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提高实验室学术水平目前,各级医院特别是基层医院的检验工作人员

大多都只注重完成检验任务、提高经济效益而不重视科研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检验专业人员素质的提高。随着各种新理论、新技术、新仪器的广泛应用,出现了许多日后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就要求检验人员能够重视并加强本学科的科研工作,特别是加强与临床合作的研究课

题,以提高实验室的检测水平,同时也提高了临床医生的专业水平。此外检验科还应多关注检验项目的临床价值,与临床医生一道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一些项目的价值作回顾性的统计分

析,必要时再进行有目的的专项研究,以此作为决定检验项目的取舍或更新,在推出新的检验项目时,一定在自己的实验室中评估检验的临床有效性,以便为临床提供优良的检测项目,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城镇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后,限制药品收入的过度增长将成为限制医院收入的重点,临床检验收入在短期内仍将呈上升趋势,随着卫生改革的不断完善,临床检验的收入必将同样受到限制。城镇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必将推动临床检验项目准入制度的实施。那些临床意义不明确的检验项目将会排除在医疗保险的目录之外,此外,新方法、新技术进入临床实验室将会受到严格的技术审核并得到有关技术部门的批准。改革开放20年,检验医学与其他医学学科一样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在仪器设备更新、硬件建设方面发展很快,高学历、高职称的工作人员也在逐年增加,人员素质有了较大提高,检验医学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对检验医学未来的学科发展和学科地位有充足的信心。当然对于实验室工作人员来说,医院即将进行的内部改革和临床实验室的重新规划将会触及部分同志的个人利益,带来分配制度、人事制度、职称评定制度的变化,有些人可能会面临下岗、转岗、高职低聘等问题,对这些可能的变化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我国临床实验室检验项目的合理性、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稳定性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造成这种差距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我国的临床实验室管理比较薄弱甚至很不规范。政府要求医疗机构应以较少的投入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对临床实验室而言,就是要以最小的耗费为患者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检验报告,由于目前我国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缺少标准和规范,造成实验室质量管理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管理上的松懈导致了部分检验结果的不稳定性和不可靠性,影响了医疗质量。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检验医学已经成为临床医生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的重要依据之一,检验结果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也关系着医疗费用的高低和医院的声誉,决不可掉以轻心。因此,加强临床实验室建设,努力提高服务水平是实验室的当务之急。

部分医务工作者包括实验室的一些工作人员只是简单地将临床检验试验室看作辅助科室并未认识到检验医学在现代医学中所处的重要地位。改革的新形势要求我们应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待质量问题。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得好,临床医生的诊断准确率就高,治疗及时准确就会大大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因此临床实验室主任应该从医疗服务的全局看待这一问题。加强质量管理应该从临床实验室仪器试剂管理、校准、室间质量评价和室内质量控制等基础性工作入手,逐步建立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全面质量保证体系,充分发挥临床检验实验室的应有作用。

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继国家对药品进行严格的管理之后,临床检验质量及费用的问题势必会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临床检验项目的适用性和收费的合理性就会越来越受到有关政府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视。随着老百姓法律意识的日渐增强,由于临床检验引起的医疗纠纷也在逐年增加,金额也越来越大,医院和医务人员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此规范临床检验工作中的行为,加强管理,完善监督机制,是卫生改革的需要,是政府和老百姓的需要,也是医疗机构自身发展的需要。

参 考 文 献

[1]李六亿.医院感染监测的发展与展望[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9,15:343-345.[2]毛羽.医技科室的特点及管理.中华医院管理杂志[J],1999,15:164.[3]李影林主编.中华医学检验全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024 1028.[4]张正.加强检验科和临床结合的探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26(1):60-61.

第四篇:基层网络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局基层网络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近年来,随着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征管信息网络已覆盖到每个基层分局,极大地提高了税源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但由于种种原因,基层网络运行维护中仍存在着不少问题,严重影响着信息系统的安全和数据的质量。本文拟通过对基层网络安全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探寻加强基层网络安全管理的方法和途径。

一、当前我局网络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安全防范意识淡薄。不少基层干部认为,内网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终端都安装了防火墙和杀毒软件,安全不会有问题。在网络运行和维护管理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不设置口令或弱口令;二是随意设定共享目录;三是内外网混用;四是不及时安装防毒软件。五是技术防范设备短缺。目前在省、市级地税部门配置了防火墙,而县级以下内网均未配置防火墙。此外,基层的安全防范力量薄弱,大多数基层分局未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而县级地税部门技术人员也仅有2人左右,虽有网络安全管理的分工,但因为一人多岗,大多不能做到网络安全防范全天候监控,不能对非法入侵的攻击系统进行实时检测,且防范知识更新慢,基层技术部门平时外出参加业务培训的机会少,不能有效地补充新的网络安全管理知识。

2.对付外来安全威胁缺乏有效手段。目前网络终端除分布在地税基层分局外,还延伸到税银联网系统。在数据采集传送上,还有社会中介机构、纳税人自行报送电子数据。此外,地税部门还和国税、工商、银行等部门建立了数据交换制度。信息网络的互通互联,在加强信息共享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上的隐患。特别是许多纳税人用U盘申报时,即把病毒带至内网,在内网广泛传播,严重的造成广播风暴,网络拥塞。

3.网络线路存在隐患。一是设备老化。目前基层计算机外设比如不间断电源等,使用时间大多比较长,蓄电池已经老化,一旦发生停电,蓄电池实际供电时间明显小于理论供电时间,造成无法开票。甚至有些分局直接连接市电,由于当地电压不稳,经常造成电脑重启,既给开票人员带来困扰,又容易损坏设备。二是无防雷设备。基层分局普遍未安装防雷设备,一旦发生雷击,易发生网络设备损毁。三是农村线路结构有待完善。目前网络传输在农村分局与城区之间是采用树形网进行传输,当中间结点出现故障后,多结点将受到影响。

4.网络服务商管理机制不完善,导致服务及技术支持力度不够。我们现有内部网是租用移动公司的线路,但在发生网络故障且我们判定问题在于移动线路时,由于没有相应的机制,对方常常不能在最短时间内解决故障。

二、我局网络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

1.体制不够完备。网络安全管理主动防范技术与网络攻击手段相比总是相对滞后,而且网络故障发生的不确定性,更是使网络管理存在信息不对称。因此科学慎密的网络防范体制对于网络安全管理至关重要。而实际工作中由于对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认识、能力、经费等方面条件制约,导致不少地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水平不高,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以至发生网络故障后束手无策。

2.干部年龄和知识老化。目前,35岁以上的税务干部在地税部门占很大比重。这部分同志对网络安全防范工作认识不足,在使用计算机设备时,对设置口令、日常查毒杀毒、不使用外来存储设备等一些有效防范病毒措施不太熟悉,对计算机的有些安全警告不清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三、建立有效运维机制,确保网络运行安全顺畅

网络的安全稳定和畅通是征管工作的生命线。各单位、各部门应提高认识,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机制。

一是建立网络安全管理联动机制。为了做好计算机网络运行安全管理工作,基层单位应成立网络安全领导小组,同时明确分局网络安全管理员。网络安全管理员负责本单位的网络安全日常维护工作,包括IP地址管理、病毒防范、网络及硬件设备的故障排除等。同时网络安全管理员应对网络的运行情况进行安全检测,认真做好网络系统运行记录,如网络是否顺畅、网速如何、数据丢包情况等,如出现异常现象应及时与上一级技术管理部门联系。同时,实行网络安全管理“三联动模式”即:计算机使用人员、分局网络安全管理员、县局技术人员三者联动。计算机使用人员发现网络异常情况,向分局网管报告,分局网管能及时处理的及时排除,如不能排除的向信息中心报告,信息中心安排人员及时处理。从而缩短网络故障的处理时间,提高分局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建立网络安全应急处理预案机制。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主干网故障、计算机病毒感染。

主干网故障应急处理预案可包括:网络设备损坏、通信链路中断、设备软件损坏、人员操作失误、防火墙损坏,针对以上情况制定应急操作步骤。为了提高应急处理的速度,提高应急响应工作组成员对网络系统事件处理的熟练程度,应定期对预案进行演练。要通过应急演练预案熟练掌握网络系统线路故障排查技巧,确保能够迅速进行故障诊断,熟悉内部网络线路位置。

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预案以预防为主、及时隔离、全面根除。启动本预案以后首先应该判断确认信息系统是否感染计算机病毒,包括监测分析重要主机、网络流量,是否存在异常等等。在确认有重要主机感染计算机病毒之后,应将被感染主机进行隔离,以免其进一步扩散。如果县局服务器感染计算机病毒,应将服务器进行隔离杀毒,启动备用服务器。在启用备用服务器之前,应对备用服务器进行安全加固,确保其不会被计算机病毒感染。如果是下属单位感染病毒,通过网络对县局信息系统造成较大影响,则隔离该单位网络,由该单位进行杀毒。在对病毒源隔离之后,即开始杀毒工作。当本单位技术力量无法完成时,应及时请求上级局信息安全支援中心支援。杀毒工作完成之后,应升级各主机病毒库,并对各主机进行加固。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确认计算机病毒被彻底清除,并完成各个主机的加固工作,保证不会再次感染。在确认计算机病毒被彻底根除之后,可恢复系统运行。

三是建立重要数据备份机制。对一些重要数据,比如主交换机设置参数、防火墙设置参数、数据库要进行备份,全面记录了各项软、硬件设备的技术性能、安装日期、配置参数并异地保存,确保在任何情况下使重要数据均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恢复。同时对机房设备资料以及各楼层交换机和结点信息也要严格保管,为日常维护管理提供了详实的技术信息。

四是建立网络安全培训机制。网络安全管理员水平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对系统的安全性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基层网络安全管理员要定期参加网络安全培训,通过安全培训,优化基层网络安全设置,堵塞网络管理漏洞,提高网络安全防范能力。基层分局内部也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安全培训工作,让更多的干部提高安全防范的能力。

五是建立网络安全评估机制。与电信部门建立定期安全评估机制。安全评估机制可包括:通讯线路定期巡查,机房管理安全评估,机房设备安全评估,机房环境安全评估。通过对网络各结点的全面体检,综合评估网络运行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

六是建立网络安全日常考核机制。加大对基层分局网络安全日常考核,将IP地址管理、内外网计算机管理、内网杀毒软件安装和升级、以及网络安全运行监控台账的记录情况列入日常考核。

七是建立电脑分类管理机制。严格实施内外网络隔离,对所有工作用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实行分类管理,按照业务专网使用,互联网使用进行分类,严禁业务网用机和互联网用机混用或交替使用,保证互联网用机不存储处理内部信息文件。同时严格互联网的接入管理,接入互联网的电脑及线路由县局统一安排,各股室、税务分局(所)、稽查局不得私自接入互联网。八是建立与移动公司的联系和沟通机制,健全各项网络运营保障制度,如建立定期信息反馈制度、排除故障快速反应机制、签定网络运营保证书、明确奖惩措施等等,以提高网络运营质量。

第五篇:“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近年来,“三公”经费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加强和规范“三公”经费管理的呼声高涨。“三公”经费作为政府进行公务运作的主要财务来源,其高低直接反映着政府清廉程度与工作效率。目前政府在“三公”经费方面支出越来越大,而且存在着消费数额巨大、账单不清晰、账单不公布的问题,百姓对此早已提出改革的呼唤。本文拟通过政府“三公”经费管理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政府在“三公”经费 管理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的思路。关键词:“三公”经费;管理;存在问题;对策

所谓三公经费,是指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公费出国经费。“三公”经费的实质,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使用财政收入为其正当公务行为提供便利和条件的消费行为。其实,费用的本身是行政成本的组成部分,关键在于使用的“度”上。合理、适度的使用公车、进行接待、出国考察等,原本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而进行的必要花费,只要是真正公务所需,本无可厚非。但由于过去从上到下没有形成对“三公”经费使用的基本监督机制,“三公”经费的核定、使用、管理和内外监督长期处于弱化状态,我国每年各级政府的“三公”经费支出一直存在数额大、没章法、难监督的无奈局面,铺张浪费以及其他各种违法行为日益严重。2011 年两会上,众多代表委员的提案纷纷剑指“三公消费”。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再次关注“三公消费”,“三公消费”公开的话题也再次升温。社会各界要求公开“三公”经费、管住“三公”经费不当支出的呼声日渐强烈。

一、“三公”经费管理现存的主要问题

(一)公车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1.配车数量与标准的严重“双超”。

目前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是按领导人头数配备公务用车,此外还有若干机动车辆、专用车辆等等,导致车辆编制核定控制不严,实际配置或使用的车辆远远大于编制数。如 2009年至 2011 年全省“小金库”专项治理期间发现某工作站长期使用下属单位某物资开发公司帕萨特、本田思域等轿车四辆,某政府执法系统普遍存在机关占用所属企业或挂靠社会团体车辆现象。

2.公车的运行维护保养费用远远超过预算定额标准。

由于制度规定不细致、有效监管缺位以及燃油价格不断上涨等因素,致使公车在采购、维护和运营等各方面都存在着比社会车辆高得多的成本。例如2012年山西省财政厅监督检查局去年在开展对某省条管系统的综合监管中发现,某市局及其下属分局燃修费超标准支付达 60.76 万元。

(二)公务接待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公务接待费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公务接待费支出比重高。审计发现,一些政府部门实际公务接待费占公用经费支出接近20%,有的甚至更高。二是公务接待名目多,如上级检查工作、下级汇报工作、兄弟单位往来、外出考察学习、单位总结评比等。三是公务接待标准高。一些单位为了向上争取资金和项目,进豪华酒店,消费高档烟酒,以此“钓取”上级资金和项目;也有一些单位爱面子、讲攀比,不断提高吃喝标准,加大了费用支出。四是部分单位用假发票报销接待费用套取现金。五是公务接待费用核算科目五花八门。一些单位将部分接待费记入其他核算科目,如项目经费、办公费、会议费、差旅费等,以购置办公用品、出差或开会的名义报销接待费用,甚至直接以房屋租金抵扣或者直接在职工食堂列支,达到隐瞒公务接待费开支过大的目的。

(三)公款旅游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出国(境)费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巧立名目公款出国(境)旅游。有些单位领导以考察、学习、交流、招商引资等名义,频繁出国旅游,出国费用支出居高不下。二是向相关单位和下属单位摊派出国(境)费用,甚至挤占、挪用其他专项资金。山西省财政厅监督检查局在近年来的监督检查工作中虽未发现公款出国(境)旅游问题,但也发现一些单位安 排干部以学习、培训等名义进行旅游观光,实际并无明确的学习培训内容。如2009 年至 2011 年全省“小金库”专项治理期间发现,某厅摊派下属学会、协会支付单位机关干部世博会考察费37.59 万元,某职业技术学院为老干部支付旅游公司旅游费 6 万元。

二、“三公”经费管理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三令五申要求解决“三公”经费问题,但是治理效果并不明显,甚至是进入 “治理—膨胀—再治理”的怪圈,究其根源主要是政策法规建设滞后、体制机制建设不健全、预算管理不完善等。为此,笔者从以下几方面探寻“三公”经费管理存在问 题的原因:

(一)政策法规建设滞后

随着“三公”经费问题愈演愈烈,国家集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对 “三公”经费开展集中治理,如 2009 年初中央下发了《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若干问题的通知》和《关于坚决制止公款出国(境)旅游的通知》,2010 年监察部印发了《用公款出国(境)旅游及相关违纪行为处分规定》,2011 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2012 年国务院出台了 《机关事务管理条例》。但是,这些规定大多是行政机关自己制定的政府规章或暂行办法,在法的高度上尚无明确的规定,不能对“三公”经费问题提供规范化、法制化的制度性保障,造成“三公”经费支出随意性较大,故出现迅速膨胀的现象。此外,目前的政策法规对“三公”经费腐败行为的具体规定还不明确,如“三公”经费问题属违规、违纪还是违法行为,定性依据不明确,“三公”经费问题处罚规定不明确等,也是“三公”经费产生的制度原因。

(二)预算管理体制不完善

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由于自身的缺陷,对当前治理“三公”经费问题捉襟见肘。1、预算支出透明度不高。

在目前的预算科目设置中,并没有明确设置“三公”经费科目。“三公”经费明细通常是分散在不同的科目类别中,如公费出国涉及的费用包括培训费、课题费、外事交流经费等,在各个会计科目中分别核算,难以计算总体支出规模。同时,政府预决算报告对于列举的分项财政开支项目都很简单,没有列出相关分项支出,不能满足公开“三公”经费的需要,使得“三公”经费具有一定的隐蔽性。、预算外资金控制不严。

一般而言,预算外收入较多的部门由于经费来源较多,就有条件配备较多高档公车、组织干部出国(境)旅游、搞豪华接待,这是因为当前我国对预算外资金控制力度不够,大量预算外资金游离于预算管理之外,从而为“三公”经费提供了保障。、预算绩效化管理水平低。

由于当前对预算执行的监控重点还在投入方面,以支出为导向的绩效预算管理模式还没有建立起来。相应地对“三公”经费还没有实行绩效化管理,导致经费使用过程中出现浪费严重、效率低下的现象。

(三)监督制度不健全

现阶段,“三公”经费膨胀势头得不到有效遏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监督措施不到位,内外监督力量比较有限,缺乏明确的问责机制,造成监督制度不健全。、监督方式单一。

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往往是听汇报、看报告,手段单一,下级部门弄虚作假欺骗上级的现象时有发生,使得上级无法全面了解真实情况,大大降低了内部监督机制的作用。、监督体系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外部监督部门还没有建立有效的沟通协作机制,各监管部门之间不能有效的互通监督信息,监督成果未能充分利用,导致监管效率低下。、处罚机制不完备。

到目前为止,对“三公”经费问题责任人还没有一个具体的处罚规定,导致处罚力度不够,并不能给当事人带来多少损失,震慑力不强。再者“三公”经费违纪违规的隐蔽性和界定的复杂性,使得处理处罚很难到位。

三、强化对“三公”经费管理的对策

完善“三公经费”的管理,促进建设廉洁高效政府,是一项持之以恒的工作。笔者针对 “三公经费” 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完善预算管理机制

要改进预算核算机制,改变基数法的预算核定方式,应在充分了解各部门情况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基本数字及定额,从而核定预算。以车辆运行费为例,首先应结合单位实际情况核定车辆编制数,再根据不同车型核定单车定额,从而确定车辆的预算数。这样才能更加接近实际情况,既约束了以往开支水平较高单位的支出,也使管理较好的单位有了符合实际的预算数。对于超标的车辆,要根据公车治理的规定进行清理,既要使合理合法使用的资产发挥最大效益,不至于因闲置而产生另一种浪费,同时也对不合理的资产进行清理。要将各单位的其他收入,以及所属事业单位、经济实体的预算统一纳入管理,要作为该单位完整的预算进行编制,避免互相挤占、挪用。

(二)加强预算绩效管理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三公”经费的管理还应引入绩效管理理念,评价一个单位是否较好地履行了本职工作,并不在于“三公”经费支出的多少。如果工作量大,任务多,难度大,必然要有一定量的“三公”经费予以保障。那么如何来判断合理的“度”呢? 就要通过预算绩效管理来实现。例如两个职能相同的单位,人数及资产数相当,理论上其“三公”经费的预算数和支出数应相同。但由于两个单位工作的绩效成果不同,所付出的相应成本也就不一致。完成任务越好的单位“三公”经费支出可能越大,而不积极履职的单位,“三公”经费支出可能会更少。所以仅就“三公”经费支出的金额不能科学地判断“三公”经费的管理程度,应与其绩效管理相结合,在完成相同绩效的情况下,“三公”经费支出越少越好。

(三)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制度建设。

一是健全预算公开制度。制度应明确包括“三公”经费在内的部门预算支出情况,公开的时间、形式以及细化程度。各部门不仅要公开“三公”经费,还要公开所有预算支出。其他的支出中可能也存在不合理的支出以及浪费的情况,同时也可能将“三公”经费隐藏在其他经费支出中。根据信息公开的方便原则,建议在一个网站上公布各部门预算收支情况,或者统一上报至主管部门例如财政部门,由其统一公布,这样便于比较也便于查询,更方便公众监督。此外,主管部门还应对相关支出情况做必要的分析,例如,各项支出的合理性以及变化情况,从专业的角度分析支出情况,尽量减少信息的不对称。二是健全各项支出的管理制度。对于“三公”经费的开支范围,开支标准以及审批管理等做出更详细的规定,便于预算单位执行,也便于审计等监督部门监督,更便于公众去评价。要健全会计核算制度,进一步规范科目使用规定,防止串用科目。三是健全监督制度以及问责制度。各部门每年的决算,应规定由相关部门进行监督和评估。可以借鉴企业管理的做法,每年由中介机构对其会计报表做出审计报告,并对报告的真实性负责,如在以后的审计中发现问题,也可直接追究中介机构的责任。中介机构可由财政部统一招标确定,并统一付费,不与被审单位发生经济关系,以保持其独立性。对年审中发现问题的可由各地财政专员办进行专项财政检查,或由审计部门开展审计。

(四)建立监督机制,加大行政问责力度。

1、可以考虑引入有奖监督机制。充分发动群众的力量,凡是举报有违“三公”消费规定行为的,予以适当奖励,并且严肃追究“三公”消费当事人以及主管领导的责任,在扩大监督面的同时增强惩处力度,双管齐下。

2、强化财政监督尤其是部门预算管理处室的日常监督力度。推进专职财政监督机构和部门预算管理处室的业务协作,既要在预算编制环节进行严格审核监督,又要在预算执行环节予以适时控制监督,还要在事后跟进查处违反“三公”消费规定的行为,充分发挥联合监督和全程监督的优势,进而形成监管合力。当然,前提是要制定“三公”消费的合理标准,健全超标准、超规定进行“三公消费”的惩处制度。

3、大力推进财政部门与审计、人大、纪检、监察、宣传、组织等机构的业务协作。“三公消费”问题不仅仅是财政资金挥霍浪费的问题,其背后更深层次的是传统文化、党纪政纪、现实国情、精神信仰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是当前我国社会民众浮躁、奢靡、信仰缺失、制度不健全、享乐主义至上等弊端的集中体现。因此,除强化财政管理和财政监督外,应从多方面着手根治,宣传部门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组织、纪检监察等部门要强化问责力度,审计、财政等部门要加大惩处力度,对“三公消费”问题进行长期的全方位治理,假 以时日,“三公消费”问题定会得到有效的解决。参考文献

[1]张君:《三公”经费管理现存的问题及对策》,《经济研究参考》,2013年第50期。[2]裴克存、孙晓丽:《“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财政监督》,2013年第27 期。

[3]唐文芳:《“三公经费”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审计月刊》,2014年第2期。[4]王月琴:《分析“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措施》,《现代商业》,2012年第36期。[5]梅先盛:《加强“三公”经费管理的对策》,《领导科学》,2013年第27期。

[6]李占乐:《中国政府“三公”经费公开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云南社会科学》,2012年

第2期。

下载财政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财政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内容摘要: 城市社区是城市社会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社区在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城市社区管理已经成......

    31普通发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普通发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胡祝英一、普通发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应当开具发票而不开具。一是不想开。为逃避纳税义务,有的纳税户在消费者索要发票时,总以发票用完、要票......

    土木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土木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生产经营的重点就是土木工程施工,土木工程施工是建筑施工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成为各种施工要素配置的集结地。通过......

    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键入文字] 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文双荣 一、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管理者,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管理。......

    班级管理中存在问题与对策[五篇材料]

    班级常规管理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班级常规管理是学校各项管理的基础。当前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中小学校学生在每日常规中所表现出的诸多存在问题,正成为日益给学校管理造成压......

    高中学生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高中学生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问题一:部分学生违反学校规定偷偷带手机到学校。 原因:方便联系;攀比心理;玩的需要;用于上网。 对策:不提倡中学生带手机的主要理由: 1.不安全......

    项目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项目资金是财政预算资金中除年初预算中用于人员工资和个人补助以及机关正常运转经费以外的其他所有财政支出。按资金来源可分为本级财力安排的项目资金、上级财政补助安排的......

    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监管对策

    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监管对策 摘要:科学研究活动是每个国家都在着重开展并互相竞争的项目之一,标志着国家的发展实力与国民智慧水平。科研经费是支持国家新的科研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