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速公路供配电管理论文
一、文献综述
高速供电系统按照用电等级分配,基本可分为三个等级:由于隧道内用电等级较高,隧道照明、消防为一级负荷;通风、监控为二级负荷;其他为三级负荷。一级负荷应有两个电源供电。因此本工程电源采用一路10KV专线进线方式作为第一路电源;配电所另设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备用电源,即第二路电源。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的负荷,除由两个电源供电外,尚应增设应急电源,并严禁将其它负荷接入应急供电系统。因此本工程在隧道内设置EPS为隧道内的照明及动力提供应急电源。
二、系统分析
工程由于各条隧道较分散,供电区域分别独立设置。其中司马台、何家沟、秋窝梁隧道均为长大隧道因此在隧道入口及出口处各设一个10KV变配电所,同时设置了柴油发电机房及EPS系统;尹家沟、新道沟及塔沟前、塔沟后隧道均为中短隧道分别在隧道洞口处设置10KV箱变,同时设置了EPS系统作为备用电源。
各条隧道的供配电系统方案分述如下:司马台、何家沟、秋窝梁隧道均为长大隧道负荷及电源:本设计在司马台、何家沟、秋窝梁3条隧道左幅隧道入口处及右幅隧道出口处均设置1#变配电所;在左幅隧道出口处及右幅隧道入口处设置2#变配电所;1#和2#变配电所分别由一路10KV电源供电,并负责10KV进线、计量及馈电。配电所进线电源电压采用10KV等级。同时在左、右幅隧道内设置400KW柴油发电机组及EPS箱和EPS柜为隧道内的照明及动力提供应急电源。各隧道电气设备装机容量分述如下:
1)何家沟隧道用电设备总装容量为770KW,其中动力为480KW;
2)司马台隧道用电设备总装容量为1421KW,其中动力为780KW;
3)秋窝梁隧道用电设备总装容量为1440KW,其中动力为780KW。
4)隧道10KV进线配电所:一路10KV进线。高压计量。在各分变电所设补偿电容器柜,低压无功补偿至COSФ=0.9。配电所内设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备用电源。10KV馈电回路2路直接引出至隧道各变电所,另1路电源经变压器降压,引至配电所0.4KV低压母线。在0.4KV母线处设电源转换开关,当外线停电或电源质量较差时启动自备柴油发动机组,自备电源经电源转换开关引至配电所低压母线(配电所0.4KV母线同时为配电所所用电负荷供电)。配电所0.4KV电源经0.4/10KV升压变升压后,为各隧道提供10KV供电电源。
尹家沟、新道沟、塔沟前、塔沟后隧道均为中短隧道负荷及电源:尹家沟、新道沟、塔沟前、塔沟后隧道为中短隧道,本设计分别在4条隧道洞口一端设置箱变,箱变分别由一路10KV电源供电,并负责10KV进线、计量及馈电。配电所进线电源电压采用10KV等级。同时在箱变内设置EPS为隧道内的照明提供应急电源。各隧道电气设备装机容量分述如下:
1)尹家沟隧道用电设备总安装容量为82KW,均为照明负荷;
2)新道沟隧道用电设备总安装109KW,均为照明负荷;
3)塔沟前隧道用电设备总装容量分别为88KW,均为照明负荷。
4)塔沟后幅隧道用电设备总装容量分别为245KW,均为照明负荷。
实际系统分析:在实际工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对原设计方案作出如下实施改动:
1、低压配电路数由于供电低压配电柜数量不足而合并减少(阎营子配电室除外);
2、原方案采用低压补偿低压电容器装置设置在低压配电室内,低压电容器组应接成三角形。电容器组应装设单独的控制和保护装置,当电容器组为提高单台用电设备功率因数时,可与该设备共用控制和保护装置。虽然原方案在理论上可提高功率因数,但各支路由于功率因数较低,从而导致支路电流过大,压降增大,线损电耗也随之加大。在实际操作中,后改为在照明终端增加电容器以提高功率因数的做法。综于以上两点,在实际操作中并不能真正实现三相平衡,虽达到设计要求,但无法做到灯具厂家要求的-8%~+5%,从而增大故障几率。
后期设想:
精心维护,高效管理供配电设施投入运营后,设备的老化,人为的损坏,都会影响这些设施的使用。为了使电器设备及辅助设施保持良好的工作性能,确保高速公路使用者的行车安全和舒适,必须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实施高效能的维护管理。我们应做好以下几点:
(1)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制。从一开始就养成工作人员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使整个维护管理工作走向程序化、规范化。这样才有可能保证设备的使用年限,延长使用寿命;
(2)抓好技术培训工作,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熟悉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流程,正确使用系统的各项功能;
(3)做好故障记录和养护维修记录,对设备建立完整的技术档案,随时可以提供查询;
(4)加强对仪器、仪表、备件和专用工具的管理及定期检查。
三、科学设计,与时俱进
(1)电气设备应随科技的发展而选择改进型的、性能优越的产品。在以后的设备维修更换中采用防护等级高、互锁功能优、免维护的高中低压开关柜、干式变压器、双电源切换开关;
(2)在使用中不断改进方案,例如照明电容补偿采用灯内电容和电容柜双补偿方案,使各相电路既保证电路内电流最小,又更加保证三相更加平衡。
四、监控并重,以人为本
(1)配电房的设计应功能化、人性化,便于值班人员工作。如将电缆沟水泥盖板一律换成轻质钢盖板,对发电机房进行噪音降低处理等;
(2)配电线路接线方式应统一化、标准化;
(3)提高自动化控制水平,使部分设备的只监不控变为监控并举,建设真正无人值班配电房。
【参考文献】
[1]FilibeliMC,OzkasapO,CivanlarMR.EmbeddedWebServer—basedHomeApplianceNetworks[J].JournalofNetworkandComputerApplications,2007,30(2):499
[2]张曦煌,柴志雷.嵌入式Web服务器中CGI的特点及实现[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3(11).
第二篇:高速公路养护论文高速公路养护管理论文
高速公路养护与管理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的路面日常保养、维修工程等管理工作也日趋重要。为了促进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不断提高养护管理水平,对高速公路养护管理问题谈几点粗浅看法。
关键词:高速公路;管理;养护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现状
我国的高速公路的养护已经开始了10多年时间,经过相关工作人员的不断探索与实践,在当前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高速公路养护与管理经验,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养护与管理的经验可以总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1.1 高速公路养护与管理的组织机构健全
在当前,由于高速公路数量的不断增多,高速公路养护与管理机构也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有的是专业的管理型机构,当然也有的是综合管理机构,不管是什么样的形式,这些机构中都有专门的从事高速公路养护与管理的相关部门,专门从事高速公路的养护与管理工作,这样我国高速公路的养护与管理工作在机构设置上基本得到了相应的保障。
1.2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人员素质较高
当前,我国高速公路的养护与管理人员一般都是从高速公路开通的时候由相关部门调配过来的,因此从实践方面来看,他们都具有极为丰富的经验,随着高速公路通行时间的越来越长,高速公路养护与管理
人员的养护管理素质越来越高,同时,相关的管理部门也更为重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使得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系统的工作人员的素质都得到了提升。
1.3 高速公路的养护手段已经机械化
随着高速公路的通行时间的增长,各地都非常重视高速公路的养护与管理工作,很多地方都引进了较为先进的养护管理机械,在实际养护与管理中基本上都实现了现代化养护与管理措施,其中也有较多的地方引进了综合性养护与管理设备,以专门供高速公路的养护与管理使用,可见我国的高速公路的养护与管理已经向着更为先进的方向发展。
另外,我国的各地高速公路的管理部门都制定了适合地方发展特色的高速公路养护与管理措施,从制度上保证了高速公路的养护与管理得到了保证,保证高速公路养护与管理的每个环节都能够发挥相应的作用,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均起到积极的作用。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对策
2.1 规范养护管理机构
目前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机构设置为省高速公路管理局下设线路管理处、专职养护处,并配置相应的专用养护机械,日常养护和小修保养由各管理处工程科负责,对于较大维修的工程由养护处进行集中处理。这样,实行内部单位行政管理,养护经费包干,养护工作均可自己完成,对临时的突发事件可以就地就近及时解决,但是在体制的发展过程当中,也同样表现出了一定的弊端。队伍庞大,职工积极
性不高,责任心不强,生产效率低下,养护成本高,浪费严重,严重影响了养护管理的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的进程,同时这种封闭式的管理,也严重阻碍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养护维修管理中的应用。
2.2 管养分离,提高养护队伍的专业化程度
当前高速公路的管理和养护为一体,所有养护作业实行内部单位行政管理,养护生产单位小而全,担负着各种养护作业任务,而每支队伍又很多都是从地方临时招收的人员组成的,技术水平低下,缺乏较强的专业知识。相反,高速公路需要的是高质量、高效率的养护维修作业,而这样的养护作业又必须由高效率、高技术的队伍和设备来完成,如果关系处理不当,必然造成大型养护机械设备的搁置,工作效率的降低。如果管养分开,把养护作业推向市场,管理部门重点加强路况普查、检测与评估,养护作业的招标与质量监督等,这样,不仅可以引进专业化的养护队伍,而且可以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强我们的养护水平和质量,并且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培养一批现代应用型人才。
2.3 注重科技,提高管理水平,加强机械化养护水平
目前,在高速公路管理中,无论是在路面检测,还是在数据采集,计算机综合处理等方面都缺少一套成型的、科学的、权威的并且有推广价值的养护管理系统,一切还都处在起步阶段,检测手段的精度和效率低,费用大,数据采集和积累的不够,所以在管理上必须要走在前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来以人工的传统的养护方式已经不能适应
现代交通运输的需求,必须采用先进的养护机械设备及技术不断改进和提高养护作业方式和施工工艺,提高养护作业的质量和劳动生产率,降低作业成本。但是,受到现有管理体制和养护经费等的制约,高速公路养护机械化的程度还远低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走机械化养护道路,必须配备相应的专用机械,对于比较贵重的养护设备,可以采用社会雇佣的办法解决,这样可以减少初期的资金投入和日后的维修管理费用。
2.4 提倡“重建设,重养护”,加强早期预防性养护
高速公路从通车运营开始,各项养护管理工作也就应运而生,高速公路养护的特点就是“预防为主”。“高速公路建设质量高,早期预防养护没必要”的论断在实践中是站不住脚的。实践证明,做好早期养护,及时弥补建设过程中的不足,改善各项技术状况,对于延长道路和附属设施的使用寿命,抵抗早期的疲劳破坏,延缓大修周期,减低养护成本都有很大的益处,所以建设和养护同样都是十分重要的。
2.5 提高养护管理者的素质和水平
在日常工作当中,养护计划的制定和工作任务的安排等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决策者个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所以有时在执行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漏洞和错误,这就要求管理者要有较高的综合管理素质和果断的决策能力。同时,要尊重客观事实,把决策的依据建立在大量的养护实践数据的积累和科学的分析的基础之上,做到有章可循。参考文献
[1]交通部.高速公路养护质量检评办法[M].北京:人民
交通出版社,2002
[2]李平.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模式的探索和思考[J].科学之友,2007,(1):65-67
[3]周灵芝.国外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对我国的启示[J].交通标准化,2007,(1):102-103
第三篇:高速公路论文
浅析高速公路安全管理
袁帅土木09-122091706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高速公路总体上实现了持续、快速和有序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它在带来高效、快捷、方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交通拥挤、事故损害等诸多安全问题。因此开展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对策的研究日趋重要。本文阐述了我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现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高速公路安全管理方法以及高速公路安全总体对策与措施等。
关键词:高速公路;安全;管理
1引言
随着高速公路的不断建成和投入运营,如何管好、用好高速公路成为十分迫切的问题,于是高速公路管理研究应运而生了,其主要内容之一就是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由于缺乏经验,各地将普通公路的交通管理模式照搬到高速公路的管理上,但高速公路的交通模式大大不同于普通公路,速度高、交通量大等因素,使高速公路管理出现很多新问题。因此,本文对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系统进行了研究,重点讨论了影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因素,如人、车、路、管理等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对高速公路安全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2我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现状
到2002年底,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为175.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5万公里。2002年,全国在用机动车保有量为1亿余辆,比2001年增加3287万辆,增长率为32.4%。其中,汽车2141万辆,摩托车5037万辆,农用运输车1388万辆,拖拉机1573万辆。机动车驾驶员保有量为9147万人,其中汽车驾驶员5161万人。2002年,全国公路客运量147.5亿人,旅客运输周转量为7805.8亿人公里。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77.3万起,死亡10.93万人,伤56.2万人,直接经济损失33.2亿元。其中,一次死亡1~2人事故造成99575人死亡;一次死亡3~9人事故造成6777人死亡;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交通事故41起,死亡583人,伤567人。2002年全国机动车万车死亡率15.2。
今年1~8月份,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59496起,死亡65148人,同比减少69009起,少死亡5174人,同比分别下降13.1%和7.4%,死亡人数约占全国
总数的78.58%。其中,一次死亡1~2人事故造成56762人死亡;一次死亡3~9人重大事故1144起,死亡4634人,同比分别上升7.2%和0.8%。万车死亡率按照目前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增长规律,经初步测算,预计为8.1,比去年同期的9.07下降了0.93。1~8月份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37起,死亡572人,同比减少2起、死亡人数相同,事故起数下降5.4%、死亡人数与去年持平。
以上数据表明,我国万车死亡率呈稳定下降趋势,但道路交通安全总体形势依然严峻,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仍呈逐步上升趋势。
3影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因素
3.1人的因素
在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中,尽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但人的因素无疑是最主要的,且主要为驾驶员驾驶过程中的不当行为所致。引起交通事故的直接原因有:感知不准、反应不当、判断失误;间接因素包括:生理、心理状况异常,违章行驶,缺乏高速行驶的经验等。
由于高速公路全封闭、全立交,路况良好,所以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不需采用很多措施,这样导致驾驶员警惕性下降,一旦遇到问题,反应不及时,就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驾驶员缺少高速公路行驶经验,缺乏高速公路交通常识,驾驶员长时间疲劳驾驶,以及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法规意识薄弱,例如:无证驾驶、酒后开车、超速行驶、违章超车及违章装载、车辆间距过近等。在雨雾天气及路面结冰或雨后积水时,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此外,乘车人在高速公路上随意上下车以及擅自在高速公路上穿行都是引发交通事故的原因。
3.2路的因素
道路交通事故的生成,其表象与直接的诱因多为驾驶员的违章或过失,而潜 在的因素则涉及到道路的线形设计、路面状况、道路交通量分布与交通组成以及道路的特殊路段等。路是车辆的载体与行驶的基础,道路的等级、质量、线形标准等对交通安全有重要影响。
根据调查以下线形组合易发生事故:
线形突变,长直线的末端接小半径的过急弯道,长下坡道突然急拐弯处易产生事故;坡道上连续反弯,形成驾驶员视觉的负荷过重,易产生事故;坡顶急弯处,视线不连续,常引起驾驶员的疑惑,易造成翻车;短直线介于两同向曲线之间,形成断背曲线,使驾驶员产生错觉,把路线看成反向曲线,发生操作失误,易造成事故;凹曲线过短亦会产生视觉差错,引起驾驶员对上坡估计过陡,易造成碰车、翻车;凹曲线底部插入小弯道,迫使驾驶员拐弯,也容易引起交通事故; 半径为150m以下弯道路段因路滑而发生的交通事故率是直线区间事故率的48倍。
3.3公路管理因素
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后期,大多数合同段虽然仍在缺陷期内,但各地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和尽快收回投资,都提前通车试运营。因而各高速公路管理职能单位便仓促组建上岗。由于准备不足,各部门权职不清,公路安全与交通安全交织在一起,运营管理单位与路政、交警又权属不同部门,信息沟通、部门协调存在一定问题,这样就使一些简单的问题变得复杂起来,从而造成国家或集体的某些利益,损耗在纠缠不清的各部门权利利益之争或不作为上,造成较大的浪费,且在出现交通事故后不能很好地处理。
此外,管理的硬件设施落后,科学化管理水平低,也是影响高速公路安全的因素。高速公路安全管理部门应对高速公路提供有效的管理,为人民提供安全、舒适、通畅、迅捷的行车环境,从而减少交通事故,保证通行安全。
4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对策与建议
4.1广泛开展交通安全教育
试运营期间,道路隔离和防护设施经常遭受破坏,致使人畜上路,甚至自行车、摩托车、农用车也上高速,从而出现险象环生、事故增多现象。
有鉴于此,首先,运营管理单位要配合交警、路政、公安机关对沿线村庄、学校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并将公路法规条例及管理办法进行张贴、宣传。安全教育工作应不拘形式,要运用广播、电视等现代传媒,也要利用农村灵活多样的文化传播形式,使安全教育工作见到实效。
同时,要普及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知识,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加强公路沿线公路居民的安全教育,杜绝行人交通事故;严格把好培训关,强化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加强管理人员安全教育,建设高素质的高速公路交通管理队伍。
4.2加强驾驶员管理
应对驾驶员加强教育和管理,提高驾驶员的素质,针对高速公路的行驶特点,对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让驾驶员懂得高速公路行驶中的注意事项。对违章的驾驶员进行教育处理,使之从中吸取教训。驾驶员在行驶前应注意制定合理的行车计划,不要疲劳驾驶,不要超速行驶,对车辆要进行必要的检查,应按要求使用安全带。此外,要加强对全社会的安全法规教育,使人们了解高速公路与一般公
路的区别,加强高速公路安全附属设施的管理及维护,从而杜绝乘车人在高速公路上随意上下车及行人穿越高速公路现象的发生。
除了对驾驶员普遍教育之外,对部分驾驶员的教育,主要针对“多事故”或处于“多事故时期”的驾驶员进行教育。统计表明,交通事故与驾驶员的驾车年限有一定的关系。驾车经历在3年以下的驾驶员,其事故率相对高于3年以上者。这里有技术经验方面的原因,但也有心理因素的影响,所以称这一时期为驾驶员的“多事故期”。另外研究发现,一段时间的事故往往集中在少数驾驶员身上,这些少数驾驶员称为“多事故”驾驶员。对这些驾驶员的教育应本着分别情况分别对待的原则,弄清是技术、心理或其他方面原因后分别施教。针对违章受处分的驾驶员进行教育。驾驶员严重违章除给予适当处分外,还应及时对其进行安全教育,通过违章操作案例参观、分析等形式组织违章驾驶员学习有关的交通法规,增强他们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
4.3改善道路条件
风雪天气,高速公路一般路段的积雪由于受车辆碾压易结薄冰,上、下坡道、山口处,匝道、桥、涵、通道处,由于路面温度低最易结冰,这时,只要雪一停,就应开始撒盐或融雪剂,在冰雪融化期间要集中人力物力彻底清理干净,防止再次结冰。应高度重视二次结冰对行车安全的重大影响.大雨或暴雨时,高速公路坡底、桥面处易形成水膜的路段,雨季来临前应在原有泄水槽的基础上,多设置一些。对桥面泄水孔要进行清理、疏通,以便到时能顺利排除桥面积水。
大雾天气要及时调整路上可变标志内容,能见度低于50米时,应立即关闭高速公路相关路段,由专车引导车辆下路绕行,或停放安全地点。亦可间隔放行,控制车流密度,由专车引导车辆保持间距慢行。加强路政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与交警联系处理。
高速公路隧道出口处,大型桥及高路堤处有时横向风力较大,面包车、大型客车、蓬布货车侧面受横向作用力较大,易出危险。对这些地段要加强路面清扫,防止有危及行车安全的物品存在,并设置注意横风标志。
天桥下、通道、山口处常有抛石、落石,应重点巡查及时清理。
强化高速公路日常养护工作,及时修补坑槽。对事故中遭破坏的交通设施及时更换。加强保洁绿化工作,做到“畅、洁、美”。为安全行车创造舒适的条件。
4.4发展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提高交通管理水平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和道路交通的日趋繁忙,因交通事故而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近十年来,智能交通运输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交通事故预防与安全管理带来了广阔的前景。智能交通运输系统是
当前国际道路交通和运输科技发展的前沿,是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也是高新技术的最大民用市场之一。从具体功能上讲,ITS系统将汽车、驾驶者、道路以及相关的服务部门相互连接起来,并使道路与汽车的运行功能智能化,从而使公众能够高效地使用公路交通设施和能源。其具体的运作方式是:该系统采集到的各种道路交通及各种服务信息,经过交通管理中心集中处理后,传送到公路交通系统的各个用户,出行者可以进行实时的交通方式和交通路线的选择;交通管理部门可以自动进行交通疏导、控制和事故处理;运输部门可以随时掌握所属车辆的动态情况,进行运力合理调度。这样,路网上的交通经常处于最佳状态,能够改善交通拥挤,最大限度地提高路网的通行能力、机动性及安全性
80年代后,各国旨在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地综合应用于公路交通管理体系,从而建立起一种大范围、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智能交通系统的概念便产生了。1995年3月美国运输部正式提出了“国家智能交通系统项目规划(National ITS Program Plan)”,明确智能交通系统的7大领域和29个服务用户及服务功能,并确定到2005年的开发计划。其7大领域包括:出行和交通管理系统、出行需求管理系统、公共交通运营系统、商用车辆运营系统、电子收费系统、应急管理系统、先进的车辆控制和安全系统。
5结论
在对高速公路紧急救援系统的研究中,我们发现,目前我国在高速公路的硬件设施上投资较少并且管理也比较落后,关于高速公路的法律法规也还不够健全,不能与飞速发展的高速公路事业同步。其次我国在高速公路事故的现场医疗以及事后医疗保健方面也有很大不足。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致使我国的高速公路事故发生率、事故死亡率、事故伤残率较高,与世界发达国家存在不小的差距。
当前,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高速公路紧急救援系统的条件和时机已经成熟,国家应在立法方面予以保证。应加大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力度,完善高速路紧急救援系统,大量应用新技术,普及交通事故紧急救援知识,提高我国的医疗水平,培养更多的专业经验丰富的人员,以减少交通事故危害。随着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和交通需求量的增长,高速公路紧急救援系统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
1、姜华平、陆春其、陈海泳等,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11.2、李川,高速公路行车特点及其安全对策,四川安全文化网
3、顾向阳,关于加强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中国公路网
4、刘沭,研究高速公路安全管理体系,中国论文下载网
第四篇:高速公路论文
高速公路论文
前言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高速公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但是由于交通事故引起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非常巨大,高速公路行车安全更是受到人们的日益关注。所以采取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这项工作是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但从交通事故现象的另一面,同时必须看到,交通事故的发生具有随机性和突发性,可以预防事故的发生,但是不可能完全消除事故,更何况很多交通事故是难以预防的。
可见交通事故的发生是必然的,因此如果存在一个完善的交通事故紧急救援系统,能够在受伤后的关键性一、二个小时内,尽快施救,对伤者进行紧急处理,事故发生后缩短被困伤员的获救时间,并通过通信联络系统迅速发送信息并将伤者及时送至医院,及早救护,则会大大降低受伤者的死亡率、残废率和永久性伤残程度,更会预防二次连锁事故的发生。
目前我国对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紧急救援工作还是比较被动的,由于没有一套成熟的救援方法来指导,事故发生后就只能采取就事论事,事前并无法进行相关紧急救援策略。我国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紧急救援理论体系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本论文通过对高速公路紧急救援系统所进行的分析研究,着重探讨我国目前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紧急救援方面的不足的现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紧急救援对策来解决。
摘要
高速公路是本世纪20年代才兴起的一种安全、迅速、通过能力高的新型交通手段。它的出现极大地缓解了交通拥挤的状况,并且提高了公路的运输效益和服务水平,更促进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高速公路作为现代交通的骄子,是衡量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所以其综合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我国大陆是从70年代初开始的高速公路修建的前期准备工作,其中包括高速公路的科学考察、技术资料翻译、测设工作以及可行性研究。高速公路的建设不仅改善了公路交通运输的状况,而且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带来了人们观念上的巨大改变。它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命脉,还是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它的进步与变革直接关系到生产力的发展与变化。
但是在高速公路蓬勃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在高速公路交通中,越来越成为束缚其发展的制约因素的安全问题。众多的交通事故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无数的家庭带来了无法挽回的人员伤亡和精神痛苦。
为了解决交通事故所引发的问题,我国建立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紧急救援研究与对策与了高速公路紧急救援系统以应对高速公路的突发状况,使突发状况得到有效
解决,高速公路状况大为好转。
1高速公路存在的问题
但是在高速公路蓬勃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在高速公路交通中,越来越成为束缚其发展的制约因素的安全问题。道路交通事故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工作热点,据专家们预测,随着国际社会经济的发展,道路交通事故仍将处于上升趋势,到2010年,全世界每年将有100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事故,因交通事故受伤的也将达到2000万人。从这一预测可以看出道路交通事故的发展趋势,由此可以这样认为:道路交通事故和经济发展增长有着成正比关系。据美国有关部门预测,到2020年,美国每年因交通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将会超过1500亿美元。
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也十分严峻,l996年4月5日,劳动部副部长王建伦撰文指出:“八五”期间,全国因各类事故死亡46.6万人,其中交通事故死亡31万人。公安部公布:1995年发生交通事故271843起,死亡71494人,伤159308人,直接经济损失l5.23亿元。可见,我国也是一个交通高事故率国家。但是近十年来,我国公路交通事故还是有所下降的。
高速公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给国家带来了非常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为事故双方造成了身心和财产上的永久创伤。世界上各国也早已对此十分重视,已经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来尽量降低此类事故的发生率,以及尽量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我国也出台了不少的措施,但由于我国的高速公路事业起步比较晚,因此在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和高速公路事故紧急救援方面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由此可见我国在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紧急救援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足,还应大力发展和完善我国的高速公路积极救援体系,从而更好的发展高速公路事业以及保障国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国内高速公路紧急救援的不足和发展方向
在我国,高速公路交通是一项由人、车、路和环境等因素组成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面非常广泛。但是目前,由于我国对高速公路的管理模式以及管理体制未做统一的规定,因此,各省市的高速公路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都有所不同。绝大部分省市基本上还是沿袭了普通公路的管理模式,将人、车、路人为的分割开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交通主管部门负责公路的规划、建设、养护、路政、收费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公安部门主要负责对人和车的管理、交通事故的处理工作。这就造成了公安交警部门与高速公路管理机制在高速公路管理职责的交叉,期间的协同管理尚未得到较好的解决。根据我国现行的有关的法律法规,高速公路的交通事故紧急救援机制还是沿用普通公路的机制,没有专门针对高速公路进行特别规定,这样就使得在交通事故的紧急救
援过程中,不能充分利用高速公路现有的监控系统的资源,也不能及时的、充分的利用社会其它救援资源。
我国的高速路交通事故紧急救援工作还存在严重的不足,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人为因素
人是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主体,包括所有使用道路者,如机动车驾驶员、乘车人等。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其中有的是因行人、非机动车驾驶员不遵守交通规则所致;有的是因机动车驾驶员的疏忽大意、违章行驶、操作失误。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活动的频繁,人与车、车与车之间的交通冲突的机会增加,另外,由于人们受生活环境、作业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的心理素质、生理条件的制约,人的自由度很大,可靠性与机械相比是很差的,交通事故发生概率自然增加。同时,人们的传统交通观念、出行习惯的沉积虽有所改变,但在短期内难以有较大的转变,人们群体文化素质不高及其提高速度与快速发展的交通事业之间不协调,交通意识转变速度与道路交通的发展、机动化水平的提高以及交通管理的要求不协调,与交通管理的新技术、新手段不协调,这些也成为困扰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最为突出的就是机动车驾驶员引发的事故,直接影响到我国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而当事故发生后,有相当一部分肇事司机为逃避处罚而选择了逃逸,致使一些本可以救活的伤者死亡。还有一部分是属于路过者视而不见,缺少公德心致使伤者失去最佳治疗时机而死亡,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损失。给我国的高速公路紧急救援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1)从驾驶员方面分析。由于机动车驾驶员数量以及增长速度过高,群体文化素质不高,安全驾驶技术水平不高,部分驾驶员缺乏职业道德,交通违法行为严重,是发生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注意力分散、疲劳过度、休息不充分、睡眠不足、酒后驾车、身体健康状况欠佳等潜在的心理、生理性原因,造成反应迟缓而酿成交通事故。引发交通事故及造成损失的驾驶员主要违规行为包括疏忽大意、超速行驶、措施不当、违规超车、不按规定让行这5个因素。其中疏忽大意、措施不当与驾驶员的驾驶技能、观察外界事物能力及心理素质等有关,而超速行驶、违法超车、不按规定让行则主要是驾驶员主观上不遵守交通法规或过失造成的,驾驶员驾驶技术生疏,情绪不稳定,也会引发交通事故。同时,驾龄在2-
3、4-5年的驾驶员发生交通事故次数多,死亡人数多,而驾龄为1年的驾驶员人数在驾驶员总数中并不占优势,但造成损失的比例却是最大的。
(2)从骑自行车人分析。不走非机动车道,抢占机动车道;路口、路段抢行猛拐;对来往车辆观察不够;自行车制动系统失灵或根本就没有;骑车技术不熟练,青少年骑车追逐嬉戏等均可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
(3)从行人分析。不走人行横道、地下通道、天桥;翻越护栏、横穿和斜穿路口;任意横穿机动车道,翻越中间隔离带;青少年或儿童突然跑到道路上,对突然行进的车辆反应迟缓、不知所措;不遵守道路交通信号及各种标志等,从而导致交通事故。
(二)车辆因素
车辆是现代道路交通中的主要元素,影响汽车安全行驶的主要因素是转向、制动、行驶和电气四个部分。我国机动车种类多,动力性能差别大,安全性能低,管理难度大。机动车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处于各种各样的环境,承受着各种应力,如外部的环境应力、内部功能应力和运动应力,以及汽车、总成、部件等由于结构和使用条件,如道路气候、使用强度、行驶工况等的不同,汽车技术状况参数将以不同规律和不同强度发生变化,或性能参数劣化,导致机动车的性能不佳、机件失灵或零部件损坏,最终成为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直接因素。加之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步伐比较快,而车辆性能更新速度还未能跟上高速公路的建设步伐,车辆高速行驶可靠性差、安全性差,导致我国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处于快速增长的趋势。由于车的可靠性,安全性差,事故发生后对驾驶员或车上乘员的保护不够,致使很容易出现人员伤亡。这就为我国的高速公路紧急救援工作制造了大麻烦,还没等救援人员赶到,伤者已经死亡,降低了紧急救援的成功率。
(三)经济因素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面积大、人口多,国家经济水平并不发达,东西部经济发展极其不平衡,经济的增长给交通安全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刺激交通需求的增长,交通需求与供给矛盾加剧,给我国的交通设施带来巨大压力。由于缺少资金,使我国的一些高速公路基础建设不够完善,软硬件设施不健全。这就导致了在事故发生后紧急救援车辆不能及时赶到现场实施抢救,发生不必要的伤亡。
(四)管理体系
由于交通管理不足而造成交通事故紧急救援不力的主要表现为:
(1)警力严重不足,整体执法水平不高。
(2)道路交通设施欠缺。
(3)交通科学技术管理落后,科技含量不高。
(4)群防群治,综合治理,社会化管理交通的各种措施没有落实。
(5)各有关部门在管理立法规划等方面,缺少严密和长期的合作。
(6)管理决策者的思想观念不适应。
我国交通管理人员素质、文化水平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交通安全管理水平低,缺乏与交通管理需求以及所应用新技术、新手段相适应的知识型、综合型的管理人员。交通秩序不良恶化了道路交通安全状况,许多城市道路拥堵日益严重,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交通秩序混乱,缺乏有效的交通组织、控制、交通渠化等手段,交通秩序难以改观,加之无效交通所占比例增加,交通量的增加和不良的交通秩序降低了高速公路紧急救援的有效性。道路阻塞严重影响了紧急救援人员从出警到到达现场的时间,延缓了救援的步伐,造成过多的人员伤亡。
(五)医疗系统不健全
我国对于高速公路紧急救援的医疗系统投资力度还不够,没有专业的救援队伍和紧急救援方面的专家医生,缺乏紧急救援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医院缺少紧急救援方面的专业器材和各种必要设备。对于事故后伤者的术后康复器材、设备、药物也存在着严重不足。
这些因素造成了我国高速公路紧急救援工作的不足,使我国的高速路紧急救援明显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中国之大,人才之多,是一个十分有利的优势,我们应把优势集中、协调发挥更大效应,要立下标准、规范程序,甚至法律化。大力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各种高速公路体系,和形成一个有效的、快速的、完备的高速公路紧急救援体系,尽量挽救人民的财产人身完全。
(六)道路因素
道路是交通运输的基础设施,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道路建设逐步加大,公路里程增加,高等级公路增加幅度明显,交通客货用量增加,道路结构和交通条件日益改善,为道路交通安全改善打下了基础。但是,在我国尤其是城市道路交通构成不合理,交通流中车型复杂,人车混行、机非混行问题严重;部分地方公共交通不发达,服务水平低,安全性差;自行车交通比率大,骑车者水平不一,个性不同,非机动车与机动车和行人争道抢行;无效交通如空驶出租车较多、私人车辆增加,这些无疑恶化着我国城市的交通安全状况。许多城市道路结构不合理,直线路段过长,道路景观过于单调,容易使驾驶员产生疲劳,注意力分散,致使反应迟缓而肇事。汽车的转弯半径过小,易发生侧滑。驾驶员的行车视距过小,视野盲区过大;线形的骤变、“断背”曲线等线形的不良组合,易使驾驶员产生错觉,操作不当,酿成事故。另外,路面状况对交通安全影响也较大。道路等级搭配不科学,路网密度不足,交通流不均衡,个别道路交通负荷度过大,交通安全性差;道路建设方面缺乏有效的交通影响分析,缺乏足量配套的措施、交通管理措施、停车设施等,容易形成交通安全隐患。我国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速度低于交通需求的发展速度,有的道路的设计要求与实际运行状况不协调;各地区道路线形、道路结构、道路设施不一,客观上给过境车辆的驾驶员适应交通环境带来难度;道路标志标线设置不科学、数量不足、设置不连续;道路周边的环境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没有与交通安全混为一体,设计标准和实际不协调,所有这些必然会导致交通事故层出不穷。
(七)交通法规因素
道路交通管理法规是秩序化交通,遏制道路交通事故的前提。道路交通规则的意义就在于秩序化交通,减少因无序交通而产生的交通堵塞、交通碰撞及因碰撞现象给人的生命和财产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维护广大交通参与者的共同利益,让每一个交通者都能平安、顺利地实现交通目的。然而目前,由于我国刚颁布实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还没有被广大老百姓完全的了解,有的地方老百姓甚至都不知道《道路交通安全法》,在这样的情况下,致使各种交通隐患得以上路,从而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而路上尽管有一定的秩序规范,但它不仅缺少对隐患的制约能力,而且对路面秩序控制能力也明显不足。
结 论
在对高速公路紧急救援系统的研究中,我们发现,目前我国在高速公路的硬件设施上投资较少并且管理也比较落后,关于高速公路的法律法规也还不够健全,不能与飞速发展的高速公路事业同步。其次我国在高速公路事故的现场医疗以及事后医疗保健方面也有很大不足。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致使我国的高速公路事故发生率、事故死亡率、事故伤残率较高,与世界发达国家存在不小的差距。
当前,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高速公路紧急救援系统的条件和时机已经成熟,国家应在立法方面予以保证。应加大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力度,完善高速路紧急救援系统,大量应用新技术,普及交通事故紧急救援知识,提高我国的医疗水平,培养更多的专业经验丰富的人员,以减少交通事故危害。随着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和交通需求量的增长,高速公路紧急救援系统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交通网,http://
[3] 人民网,http://.cn
[4] 曹学明,纪嘉伦,静晨瑾。高速公路紧急救援系统研究。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3年第29卷第8期。
[5] 薛玉乾。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特点、原因分析及对策
第五篇:配电运行管理
**供电生产管理规定汇编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电业局标准化工作规划与计划和体系表要求制定的。
制定本标准的依据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化系列法规、标准和与本标准配套的上级部门及本企业相关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
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在**电业局实施标准化管理,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使企业的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活动达到科学化、程序化和现代化,以获得最佳工作程序和经济效益。本标准自发布日起,**电业局所属单位均应遵照执行。本标准由牡公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组织编写部门:科学技术部。
本标准起草人:各专业有关人员。
本标准审查人: **电业局标准化委员会成员。
本标准批准人:***。
本标准由**电业局标准化委员会负责解释。
3配 电 运 行 管 理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业局配电运行管理的定义和缩略语、职责、管理内容与方法、检查与考核。
本标准适用出**电业局配电运行管理。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架空配电线路及设备运行规程(试行)能源电(98)20号文
架空配电线路及设备运行规程东电(86)643号文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国务院颁发[1998]239号文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能源部、公安部(98)颁发
Q/321-216.01-2004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检查考核办法定义和缩略语
3.1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配电运行管理是指**电业局对配电设备的运行、维护、检修、改造等活动过程的管理。
3.2 本标准采用下列缩略语:
生产技术部——生产部职责
4.1 职能分工
4.1.1生产部是**电业局配电线路运行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在生产副总经理和总工程师的领导下,负责**电业局配电线路设备的运行、维护、检修、改造等管理工作,生产部设配电线路运行管理专责工程师。
4.1.2供电局是配电线路管理工作的实施单位,设配电线路运行管理专责人,负责本单位的配电线路、配电设备的运行、维护、检修、改造等工作的实施。
4.2 责任
4.2.1贯彻执行上级颁发的有关规程、规定、制度、技术文件,结合牡公司配网运行状况,制定相应的规定制度。
4.2.2全面了解、掌握配网运行状况,配网设备变动情况和配网设备的基础数据。
4.2.3参加城网规划、城网改造计划的制订,并提出意见。
4.2.4负责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配网工程,客户业扩工程的设计审查、监督施工、组织人员验收、送电。
4.2.5根据运行情况提出配电线路、配电设备的网改和大修工作计划,合理安排资金。
4.2.6负责召开年、季配电线路运行分析会议,总结成绩,找出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4.2.7负责配电运行、检修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4.3 权限
4.3.1 有权对各运行单位的配电线路及配电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
4.3.2 有权根据配电线路及配电设备状况提出调整运行方式的计划和网改、大修计划的建议。
4.3.3 有权纠正不符合配电运行管理规定的各种做法,并提出考核意见。管理内容与方法
5.1 设备巡视管理
督促、检查运行部门按规定要求定期对所辖设备进行巡视、检查、维护。
5.2运行操作
5.2.1 督促、检查运行部门严格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和配电线路运行规程。
5.2.2督促、检查运行单位对工程验收时,运行人员必须在工程竣工前到达检修现场,工程验收后,及时恢复送电,缩短操作时间。
5.3设备缺陷管理
5.3.1配电线路设备缺陷分为:紧急、重大、一般缺陷,实行三级管理,班组在巡视和检修工作中发现紧急、重大缺陷,应立即汇报**电业局生产部及有关领导,一般缺陷每日输入微机上网。
5.3.2 供电局每月将配电线路设备缺陷汇总上报生产部,内容应详实、数据准确。
5.4设备评定级管理
按照**电业局设备管理制度中的评级标准,配电线路设备评级分为一、二、三类设备,每半年评级一次,供电局汇总后按报表的格式、内容详细填写,不准弄虚作假,于每年7月5日、1月5日前,上报生产部。
5.5网改及大修计划管理
生产部每年6月份,根据供电局上报的网改大修项目编制配电线路,配电设备的网改及大修计划,上报**电业局领导审批后,报送省公司批准,批准后列入工作计划执行。
5.6运行资料管理
5.6.1供电局配电班组,应建立健全规程、制度,配电线路设备台帐、记录、图表、图纸等技术资料。新上、大修、更改、业扩工程验收后一月内,将竣工图纸技术资料归档保管。
5.6.2每年1月5日和7月5日前,供电局将分管范围内改动的线路参数(包括导线型号、长度、杆塔基数、柱上开关型
号、台数、配变容量、台数、施工投运日期,施工单位等按表格要求)上报生产部。
6检查与考核
本标准具体检查与考核按Q/321-216.01-2000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检查考核办法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