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阴暗中生长的生命杂文随笔
三月的阳光,温暖和煦。操场上的小草儿也是汲取着阳光的力量,蓬勃地吐露着一大块一大块的新绿。路边的油菜花也散发着独有的芬芳。春天到了,万物复苏,一切是那么地美好,在太阳底下的我们,享受着这春带来的绚丽。
在阳光下,我并不知道,有些家庭有些人还生阴暗的角落里苦苦挣扎。今天,我邂逅了这样一个家庭,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每年我都会遇见几个不幸的家庭。
沿着山坳驶进了一个小村庄,四处打听,终于找到埋没在村庄里的一个间独立的二层石屋。在石屋的边上,搭着一间小房子。进去一看,不大的空间里铺着两张床,屋里太矮,阳光透不进来,在外面闪亮的水泥路映着阳光的对比下,显得有些黑。
顿了一下,终于适应了这黑暗。里面那张床的边上,有张桌子,放着电饭煲、电水壶还有碗筷等。外面那张床的边沿放满了杂物,在靠窗的地方,放着一辆旧式的电视机,看着像是黑白的,正在播放着节目。
房子里有三个人。我们一行进去的话,屋子里就显得特别拥挤了。孩子坐在里面这张床的床沿上,穿着整齐的衣服,不时地对我们发出响亮的笑,但她不会说话,特别是在我们这群陌生人面前,显得特别腼腆。据她奶奶说,孩子在得知我们要过来看她时,曾经特别兴奋。
孩子的左手和右脚是畸形的,智力也是有问题。但在我们面前,她用右手紧紧握住左手,一时也不太会发现她不对劲的左手。鞋子穿得很整齐,掩盖了一些右脚的问题。无论如何,在我们面前,她极力表现出最好的一面。当我们夸赞她面色很好,长得还不错时,她灿烂地绽开了笑颜。很纯真。
一直都是她奶奶在告诉我们家里的情况的,旁边坐着中风了的她的爷爷,在奶奶的诉说过程中,爷爷几度哭出声音来。
一眼就可以看出,奶奶是这个家里的主心骨。她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但是小儿子车祸去世了,女儿并不是亲生的,是捡来的。孩子出生后就四肢就是畸形的,智力也不行。家里几次送她去北京医治,每次所花的医疗费起码在五万以上,几次下来,家里已经是债台高筑了。幸好孩子一天天地见好,至少现在右手和左脚是正常的。孩子的母亲是重庆过来打工的,一看孩子这样,就跑回老家再也没有回来。父亲另外找了一个女人,但那女人的孩子却生了肾脏癌,正在医治中。两个孩子加上中风的爷爷,都是重病,每次进医院的花销都是以万来计算的。
然而,虽然这样,但我们并没有从奶奶的言语中听到任何地怨气,相信她是个善良的人,从当初把女儿捡回来,到现在她以年迈的身躯照顾一老一少可以看出,仅管命运多次给她打击,总有强者,能在没有阳光的阴暗下活下来。
我们常常抱怨生活对我们的不公,让我们起早贪黑;我们常常要抱怨单位的伙食不好,抱怨亲人或领导对自己不够关心;我们常常抱怨自己的收入不够高,抱怨我们买不起房子买不起名牌服饰。但是,我们至少得到了阳光的亲睐,至少能够让我们的孩子能无忧的生活。
当我们有那么多抱怨时,当我们忘记初心而去大把地挥霍时,请到大山里面去,去看看那些阴暗中生长的坚强生命,那些在黑暗中追寻光明的种子,值得我们永远仰望!
第二篇:生命断想杂文随笔
从来没有想过,若生命屈指可数,自己会怎么度过。如今,追忆往昔,不胜感慨。一缕淡淡的忧伤,突然萦绕心头,挥之不去。
少年轻狂不羁,感觉这世界是广阔的,时间是无限的,一切皆可随意挥霍。亲情,爱情,友情,在匆匆里,渐渐远去。如一捧沙粒,越想留住,流失越快。有些人、事,渐渐淡出视线,随风而逝。
青年志得意满,背负行囊,独闯天下,大有“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豪气。殊不知,行路难,甚于蜀道。碰了几次壁,遭遇几次挫折,锐气顿减。方知世事无常,须审慎而行。
几近不惑,常思自身,推己及人,如醍醐灌顶。
大凡世间种种,无外乎名利。古语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古往今来,为名利所累,疲于奔命者,不可胜数。
名利无止境,而生也有涯。在短暂的时光里,若被名利俘获,生命也就失去它真正的意义。
法国作家蒙田曾说过,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
也许,生命不尽是精彩纷呈,多数会流于平淡。如何于平淡中,活出不平凡的自己,才是对生命最好的注脚。
正如琐碎的日子里,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豁达,人生会收获意外的惊喜;少一些阴霾,多一缕阳光,让心灵四季如春,花香四溢;少一些索取,多一些回报,感谢身边的每一个人,即使是陌生人,也为他送上真诚的祝福。
如此,即便是生命的最后一天,也不会因虚度而后悔。
诚然,花开花落,生生死死,时节流转,自然定律。抱一颗平常心,顺其自然。方可宠辱不惊,气定神闲。
若上苍垂怜,给自己最后几日,我会化身飞鸟,遨游云间;抑或远赴海边,观潮涨潮落;或静卧于草地,吮吸晨露的甘甜。当然,最想的,还是与亲人朝夕相伴,诉说心中埋藏许久的爱。
假如真的来日无多,我要重新审视生命的价值,体验生活的简单快乐。回归本真,回归自我,活出真正的自己。
第三篇:生命诚可贵杂文随笔
每年高考,总有几朵生命之花凋落。这个夏天,悲剧再次上演,某地一考生发挥不佳,被父母批评了几句,委屈之下跳河自尽……
可怜的孩子,生理年龄至少已满十八周岁,可我还是愿意称之为孩子,因为他的心理脆弱得一塌糊涂。鲜活的青春瞬间夭折,令人扼腕叹息,但是死得轻如鸿毛,无一丝价值。高考,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顺利通过的只是寥寥少数人,孩子们的压力可想而知。但如果每个落榜生都选择轻生,后果是多么可怕!“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考场失意又如何,照样大步向前走!如果他能听到,也许认为我说的是官腔套话,这样认为他就错了,大错特错。分数,只是检验知识的一个直接方式,并不代表全部。即使有幸考入清华、北大等顶级学府,毕业分配了好工作,这仅仅才是人生的开端,高分(或名校)的光环不会笼罩他一辈子。领导认可的是能力,高分低能,只会庸碌终生,永远不能出人头地。高考,压力山大,我能理解。但我还是忍不住批评这个脆弱的孩子,学了多年知识——幼儿园不算,小学六年,初、高中各三年,一级不留也有十二年。十二年求学的终极目的难道就是高考?十二年知识积累,难道承受不了父母几句埋怨?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生存,不是求死。用自以为是的方式了结生命,自以为用悲壮的手段能震撼人心博得同情,又错了,错得可悲可笑。那一跳,除了水面掀起几纹波澜,除了网络掀起一阵口水战,高考还在继续,别人还在生活,反而给自己父母留下永远抹不去的痛。真是愚蠢的孩子,连死都不在乎了,为什么不能承受高考失利?连死都不在乎了,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大不了重整旗鼓明年再来,或者另走一条人生正道,可他选择了放弃,选择了自杀。狭隘者无知,无知者无畏!还没开始就选择了结束,何等愚昧!想死很容易,复活却是不可能。
请不要过分指责父母,他们已经够惨够痛,白发人送黑发人,撕心裂肺痛断肝肠,他们才是真正值得同情的人。孩子上学,家长绝不比学生轻松,子女的生活、学习,家庭经济来源以及分配,这都是家长所十分关心的,也是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望子成龙是天下所有父母的愿望,无可厚非。从孩子出生,甚至再向前追溯,从母体怀孕起,一家人便开始围着这个孩子转,然后十几二十年抚养成人,这个过程有多辛苦,做家长的都清楚。他们抱怨几句又有什么错了?发挥失常不是借口,为什么失常?说到底还是基本功不扎实,还是平时勤奋不够,你又凭什么委屈?你真的失败了,第一个安慰你的绝对是父母;你一无所有走投无路了,敞开胸怀接纳你的也肯定是父母。父爱如山母爱如海,对父母稍微严厉的责备就耿耿于怀,就凭这样的器量,以后(假如有以后的话)又怎么适应工作,怎么拥抱生活?所以,悲剧发生了,任性一跳,结束了自己,也把父母逼上了绝路。
对于高考,我们说得最多的词还是“压力”。家长、老师、学生,没有谁是轻松的。某家孩子考了名校,某班级升学率百分之百,家长挣了面子,教师获得荣誉,上榜的学生也倍儿得意。反之,则是黯然神伤。高考,几家欢乐几家愁,压力比山重。社会上曾出现过一波波反对高考的声音,称高考与封建科举换汤不换药,几乎没什么区别,我认为此言偏激。自古到今,没有哪一种制度可以做到尽善尽美,只有在摸索总结中不断进行修正,使之越来越完善。就高考制度而言,在我们国家,学分面前人人平等,这已经是目前选拔人才最公平的方法。除此之外,谁还能拿出更具有说服力、更受人民欢迎的方案?当然,高考制度一直在改革,教育部门一直在努力。相信,也许三年五载,也许二三十年,国家选拔人才的方法会更公正、全面,社会满意度也将大大提升,我们期待着。
这篇短文即将结束之前,我的心情仍然很沉重,为了那悲剧的孩子,为了孩子的父母。希望同样的悲剧不再重演,也别把责任完全推给家长、学校、社会,只有心理强大,才能风轻云淡。奉劝天下学子,生命诚可贵,千万别动不动就寻死觅活,面对高考,谁也做不到淡定,但完全可以豁达大度些,性格决定命运,这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第四篇:今非昔比长江水杂文随笔
学校毕业的时候,那时候为什么我会选择来到宜昌,是因为我查询了各种地图,其中包括了全国各地的气温变化图,因为宜昌位于是中国三峡的峡口,因为宜昌气候宜人,山清水秀,宜昌也是历史文化名人屈原和王昭君的故里,所以我来了,我来到了宜昌。
初来乍到,宜昌看起来没有那么令人羡慕,没有路,没有电话,没有公交车。伍家岗几间门脸不大的百货、日杂、饭馆、理发店,一个空荡荡的菜场,其他好像什么也没有了,就像来到一个穷山僻壤的小山村。
工作之余,有时候我心血来潮,想去江边看看,我不知道哪里可以看到长江,哪里的小路可以到达江边。到处是破烂不堪的围墙,画地为牢的铁丝网,一排排的厂矿企业一个紧挨一个的挤在一起。
古人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这里好像行不通。好不容易沿着羊肠小道走向长江,看见长江对面的大山越来越近,好像江边就在自己脚下,却又被一个叫不出名字的小厂挡在面前。有一天我终于来到了江边,还没有看见长江,一股刺鼻的味道来到我的跟前,巨大的排污管道里不断的涌出黑色恶臭的污水,砖瓦厂废砖块倒满长江堤岸,剩下的的就是各式各样的生活垃圾。
长江成了工厂的代名词,长江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的水工厂,长江成为永远装不满的污水池。造纸厂排出的白色泡沫就像一个个白色小船在江中游弋,像北冰洋飘过来,又飘向大海的浮冰,那个时候的人们只知道生产,因为那时候的物质太匮乏了。
看到这一切我并不气馁,中国人还很穷,中国还很落后,中国人还需要抵御有些国家对中国的威胁,我们来到三线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今天,为了更加美好的明天。电影《列宁在十月》中说:面包是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中国会好的,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吃苦耐劳,爱好和平的中国人已经站在世界人民面前,我为中国的繁荣富强而骄傲。
现在的中国不再是贫穷落后的中国,人们的生活富裕了,生存环境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
以往的记忆慢慢在我的头脑里被淡忘,取而代之的,是新,是不一样,一切都变了,一切变得我不认识了,这就是我曾经见过的长江水,是我曾经生活了几十年的宜昌。庆兔兔没有出生在那个令人难忘的年代,庆兔兔是幸运的,庆兔兔会随着宜昌的腾飞而一起长大。
宽阔的沿江大道使长江顿时豁然开朗起来,没有了工厂,没有了冒着浓烟的烟囱,今天的长江边取而代之的是大树绿草,公路的另一侧竖起了无数的高楼大厦。晚上灯光一片,灯光照亮了公路,灯光洒在江面上。今天再坐在轮船上,看到的不再是黑黢黢一片,宜昌已经不再是以前的宜昌,宜昌已经变了。
以前每当汛期,长江水爬上堤岸,漫过公路,江边人家一楼看不见了,二楼也进了水。宜昌有了举世瞩目的葛洲坝,有了数一数二的长江三峡大坝,往事不再,平静的江水不再咆哮。重庆万吨轮船开进去了,川江号子只能出现在舞台上,电影里。荆州大地,汉江平原不会再有十年九灾,农民笑了,下游几千万人们笑了。
几十年前一座长江大桥令国人兴奋不已,现在宜昌已经有了五座长江大桥,今年将会在我们家门口出现第六座长江大桥。宜都是外婆的家,一个小小的《清江号》轮船寄托几代人的梦想,那时候没有大桥,没有高速公路,去宜都只有《清江号》,几个小时的航程,只能看到光秃秃的堤岸和数不清的小工厂。现在不用了,汽车,公路,大桥,以前一天不能来回的宜都,现在是天堑变通途,已经近在咫尺。
1992年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我期望将三峡区域建成《东方瑞士》。”,1993年国务院总理李鹏说:“将宜昌建成《东方日内瓦》。”,这个也是几百万宜昌人的梦想。
长江水清了,宜昌人笑了,宜昌人迎来了美好明天,庆兔兔的明天会更美好。
第五篇:晴丝长的杂文随笔
我从来没有看清楚过她的脸。只记得她总穿得很明艳。她总爱到河边来,有时衣带飘到水面上去,就是我与她碰得最近的时候。
我看着她的眉眼,从明媚到沾染起甜蜜的忧愁。看着她,朝河里无所事事地掷石子,到满怀心事地投下河灯。我将那河灯扶起送走,水流聚聚散散裹走那瞬息明亮。
有一天水面陡然破裂,一枚金灿灿的小钗子仿佛星石坠落。一只纤细的手慌乱地探了过来,在冰冷的水里触探,仿佛是阳春三月的温软。
我终于看清她的脸,杏子也似的双眼。我把那支小小的钗子藏了起来,贪得无厌地亲吻她的指尖。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我真羡慕你。”在漫长的时日里,终于有了听我唏嘘自语的对象,虽然仅是一只没能说话的小钗子。
后来过了很久,河水干涸到底,附近的居民分分下河道拾遗。我也渐渐干涸,晒在尘埃上昏昏沉沉,奄奄一息。
一只同样干涸的手将我拨弄开来,我看见她,一下子便认出那双眼睛来。她颤颤巍巍地把那支小钗子别上软银似的发间,眼底泛起我熟识的明媚的神采。
我总以为我会活得更久一些,到底都是骗人的。
不过这样也好,我看着她直到我这一生也到头。有些人直到遇见,这漫长到死寂的生命才显出意义。
看着唯一知晓这秘情的那只小钗。我逐渐枯竭,心底却愈充盈着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