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职妈妈烧一锅杂拌儿文杂文随笔
最近这几天很忙,儿子刚刚开学,因为是小升初,所有的事情又都排山倒海般地倾泻而来!
整个寒假,包括春节假期,也没有彻底放松,初一的晚上,儿子已经开始做题进入备考状态,好在,一份努力一份收获,分班考儿子的成绩依旧很优秀。可以说,继续保持下去的话,考取理想中的民办优秀初中应该是顺理成章,毫无悬念的事情了!
有人会说,为什么非要让那么难考的民办初中?现在提倡素质教育,以后大多数的孩子最差也是2本了?何必让孩子这么拼呢?
是这样吗?
非也!
只要家里有孩子的都知道,现在的教育已经到了愈演愈烈的火爆程度!重点大学与普通大学的孩子,上过大学与不上大学的孩子就总体而言,竞争力还是前者明显优于后者的!我们做父母的都是成年人,咱们大都经历过了生活的磨砺,它绝对不是一句“岁月静好”那么简单,在孩子还能够有机会选择自己的人生,还能有机会拼搏一把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和他们一起去努力呢?
该面对的困难迟早要面对,该吃的苦早晚也跑不了,主动面对永远好于日后被动的承担!
作为一名资深的全职妈妈,离开职场已经将近6年的时光,原因吗,主要是孩子!刚开始是被动带娃,因为没有老人帮着带!后来转变为主动承受这份责任,我希望能够带给孩子百分百的陪伴,把他照顾得无微不至,做到学习成绩优秀!这几件事情,说起来就是这么几句话,六年能够坚持下来其实是非常非常的困难的!
对于一个同样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妈妈,风华正茂,正是该出去打拼的大好年纪,却选择窝在家中待娃,这首先就是一件会被世人误解的事情!心理压力,以及由此而导致的自我怀疑可想而知!所以,虽然我拼过来了,但实在是很复杂,甚至是痛苦的一个过程!选择全职的妈妈们一定要做好心理预期与准备,明确目标,再做决定!开弓没有回头箭!
另外,待娃是一项艰巨的、科技含量又很高的工作!绝不是喂饱一日三餐,手拿小皮鞭逼着孩子学习,考不好时大骂一通这么简单,如果这样做,与社会上误解的“家庭妇女”又有何异?全职妈妈们一定要多看书,(不仅仅局限于育儿书籍),多思考,多参与社会交际,带着孩子们一起进步,一起成长!
如今,我的儿子,成绩十分优秀,不到12岁的年纪身高1米77,待人接物沉稳礼貌,当娘的心里乐开了花!所有的烦恼云淡风轻了!
我觉得,合格的全职妈妈们与职场妈妈相比,差别主要在于这“一多一少”!一多:多了一份自由支配的时间,可以更加充分地育儿;一少:少了一份家庭收入!除此之外别无他异,邋遢,所谓的与社会脱节这些问题完全不存在,这些年来,我所接触到的大多数全职妈妈们,大都很优秀!漂亮,时尚,聪明,能干,爱生活,有品味!我要为她们点赞,为自己点赞!
也许是因为上面所讲的这“一少”吧,所以我开始注意并接触到了“理财”这个版块!既然不能出去赚钱,就想着把现有的家庭收入整合,实现保值增值!
最初是想和老公学炒股,后来发现他工作忙根本没有时间教我。跟着网上学,发现自己始终也提不起兴趣,进去的时候又赶上熊市,心理承受能力也有限。理财这块不在于贪快贪多,盲目扎堆儿,结合自己的性格,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才能持久稳固,所以目前这块我是做罢状态了。
银行理财产品是退休的大爷大妈们的最爱,也是最稳妥的一种方法,我对此也是乐此不疲,到期即再循环买,为娃赚个书本玩具钱还是足够的了!
其他的诸如期货,黄金之类的我是不碰的,与自己的生活相差太远了!不了解的东西千万不要碰,这是一条避免损失的基本准则!
最成功的一次,我脑子一激灵,把家中原有的二套老旧小房子以自己也没有想到的魄力与速度在不到二个月的时间中置换成了一套商铺!当时时间紧迫,但一种来源于理性的直觉告诉我这样做是正确的,当下手时就要下手!果断决策!如今的事实证明:完全正确!那套商铺的租金已经足以弥补了我不能出门工作损失掉的那份收入!
我的这个举动,对儿子的影响也很大!小小年纪的他,知道自己将来除了依靠出卖自己劳动与时间获取收入外,还可以通过科学合理地管理分配现金流从而实现更优质的生活!他从小养成了开源节流的好习惯,今年春节的压岁钱,他一分没动,全交给了他爸爸,说是帮他选择一支好基金!
因为理财,我也误打误撞地相识了简书!
那是在喜玛拉雅的一个理财节目中,讲到“如何增加工作外收入”,提到了“简书”!我忽然想起自己学生时代也是热衷写点儿东西的,也有几篇小文章上过所在城市的主媒报刊!何不就此捡拾起来,丰富一下日常生活!
欣喜于自己随心而发的一篇小文意料之外上了首页;高兴于陌生朋友给我发来的一个红红的“赞”;更激动于自己的文章居然收到了大家的评论!
有人来到简书是因为真心热爱文字;有人是为了找一个情感渲泄的出口;有人是为了给自己的公众号拉粉丝;有人是为了成为签约作者……这是我这个初到简书的小白一族一点点不成熟的体会!其实,无论哪种,友们都在简书的世界中很好地展示了自我!为大家鼓掌!感谢简书这个平台!
在此,我也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自己刚开始加入简书的初衷,不功利,不世俗,以文会友,对爆文不谄媚,好文必点赞支持!真诚行走!
随心所欲,信马由缰地烧开了这锅杂拌文,希望大家不要介意!如果有幸被友们点开阅读,真心感谢友们把自己生活中宝贵的三四分钟交给了我!请友随意添加油盐酱醋,我向友们致以“锅碗瓢盆”的最高敬意!
真心谢谢我的简友们!
不够,咱再来一锅大米饭!
第二篇:妈妈杂文随笔
无法修饰的一双手,
布满了皱纹和老茧,曾几何时,它也是柔润光滑。
妈妈,这是你留给我最深的记忆。
儿时的夏夜,它为摇起蒲扇,驱走蚊虫,带来凉爽。
躺在你身旁,抚摸着我的头,让我感到踏实。
为了撑起这个家,日夜的劳作,熬白了青丝。
皱纹悄悄爬上了你的额头,你毫无怨言。
妈妈,离开了那么久,你在那里可安好?
你最疼爱的小女儿想你啦,想念你的怀抱,想念你做的饭,想念你的微笑,想念你的责备。
每次听到妈妈这个称呼,忍不住思念的泪水,妈妈,女儿想你!
第三篇:单亲妈妈文子的故事杂文随笔
有些东西明明一文不值,却舍不得丢掉,有时候找不着不会急的坐卧不安,它们只是越来越旧,越来越老,而我已经渐渐不敢看它们,它们装在盒子里,放在角落里,像是一部部电影,随时都能让我看到一场大雨,一次分离,一支钢笔,一瓶香水,一个拥抱。
我跟文子的真正相识是2017年的5月,那时候,我刚从深圳回到北京,辞了之前的工作,刚刚入职科大讯飞。
那天文子穿着一件黑色的开背衫,在回龙观东大街地铁站D口,拿着手机到处扫小黄车。
我开了一辆摩拜:这辆可以骑,你骑吧。
文子看了看我,你不骑吗?
我就住在地铁旁边的上坡佳园,走路五分钟就可以到家。
就这样,我和文子认识了,如果那天,你不穿那件黑色开背衫,如果那天,我不在地铁站独自徘徊抽着烟不想回家,如果那天,你可以轻松的打开一辆小黄车,我们是不是就不会认识,以至于,不会发生后来的故事,你不会存在在我的脑海里。
一切都只为遇见你伏笔。
文子大我两岁,是个白羊女,认识我的时候,是文子最难熬的一段日子。
我看着她的微信朋友圈签名:家有萌娃,爱我的老公,生活足以。
哦,原来,你都结婚有孩子了。
2015年5月的我,搬了新家,过着独自一人的生活,每天努力工作,认真读书,晚上熬夜写字,妈妈说,以后不要熬夜了,对身体不好。可我却只有晚上,才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世界,那时候,我写了很多好的作品,每篇作品,文子都会认真读,都会在公号下面留言。
曾经也有个女孩一度在我公众号的下面留言:路还很长,不管有没有爱,都不要慌张。我回复她的留言,她继续回复:哇!峰哥居然回复我的留言了。
如今,又有谁,会在我的公号下留言?那些去年这个时候,坚持留言的女孩,如今,又在哪呢,她又会给谁的公号留言,又会陪谁说晚安,早安?
我不知道,文子能不能读懂我的文字,能不能读懂我的心思,但我知道,我的文章她每一篇都会看,都会留言,每一篇文章,都会引起她的感触。
我翻看着文子的朋友圈,她几乎每天晚上都会发一段话,然后选择一个与内容相符的定位,她似乎坚持着什么,似乎感叹着什么,像是一个跋山涉水的旅人,对你讲述着一路的故事。
我们的友谊就这样维持着,我写我的故事,讲述着我的现今过往,文子经历着自己的故事,承受着自己的不堪。
所有人的坚强,都是柔弱生出来的茧。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她的朋友圈:如果可以,我想找个人,能和TA说说心里话。
我大概猜想到文子的故事了。如果可以,我愿意做那个能和你说说心里话的人。
我希望买的袜子是你渴望的颜色,我希望拨通你电话的时候,你刚好在想我,我希望早安时你刚好起床,我希望写的书,是你喜欢的故事,我希望关灯的时候,你刚好睡着,我希望买的橙子,你永远觉得是甜的,我希望车载里面的歌都是你想唱的。
我希望在你孤独,寂寞,在你心烦,无助,在你突然想起我的时候,可以随时拨通我的电话,而我可以静静地坐在山顶,与你面向微笑,听一场倾诉。与你原地抉择,走一条陌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痛楚,每个人都不想被感情压抑,每个人都需要找到合理的释放,在文子最难熬的那段日子,我有幸成为了那个树洞,装下了她这几年的故事,装下了她那段日子的心思,我把他们装在盒子里,放在角落里,渐渐的老旧,渐渐的不记得,不再看。
我的屋子,成为了文子随时可栖可泣的地方。
2017年8月中旬,文子从天津出差回来,她本给我买好了十八街麻花,却再也没有给我送来。
窗外深夜,树的影子被吹动,你如果想念一个人,就会变成微风,轻轻略过她的身边,就算她感觉不到。可这就是你全部的努力,人生就是这样子,每个人都变成各自想念的风。
屋里里贴着文子的照片,我狠心撕下来,怕自己看到,怕想念的风撕扯自己。桌子上至今都摆着CK的香水,我始终不知道这个牌子,正如当初的不知道你。确定你离开以后,我才打开你送的钢笔,吸足了墨水,写下一封厚厚的信,却不知道该寄往哪里。
如果时间可以提前,我是不是可以找到你的邮箱,提前寄送到那里,如果时间可以提前,我是不是可以化作你的保护神,可以把生命托付给你,这样你就可以继续对我微笑,向我张开双臂说:海峰,要抱抱。
2017年7月的一天,我送你回家,我们骑着单车,在路边买好水果,天空乌云密布,独自回去的路上,我被冲成了落汤鸡。
你给我发微信:要不是因为送我,你就不会淋雨了。
两个人一起淋雨,也比一个人望着天空发呆要好。
你回我:青春最美的不是下雨,而是那个在雨中与你一起奔跑的人。
门外已是倾盆大雨,而我的爱碎了满地,只是在心底却变得清晰。
两个月前,北京的春雨是否会淋湿那些记忆中的人,而我在为污小姐打上车之后,独自一个人骑着车在雨中穿行,雨淋湿我的衣服,风吹冷我的身体,你不必在雨中给我回电话,只要记得,有个少年曾为爱情努力过就好。
因为你总是说,自己记忆不好,但我都记得。
我会记得在下班后,打开屋子的时候,满屋子都是熟悉的CK香水,你已把脏乱的房间打扫干净,衣服和床单洗好,在门外晾晒,桌子上摆满了洗净的水果。
我会记得夜里11点,你下班回家,从地铁站出来,骑车来找我,拿出一包甜点,笑着对我说:给你买了你喜欢的甜点。
可为什么那天,不是我去地铁站接你,再送你回家?
我会记得一起看过的《神偷奶爸3》,你那么喜欢小黄人,所以后来我也喜欢上了布娃娃和各种玩偶,可为什么,我却从没送过你一个小黄人?
2017年冬天,在学校加班工作到凌晨,看到办公室的老师养了一窗台的多肉,墨绿的,紫红的,它们仿佛你笑盈盈的看着我。
我会记得那个夏天,我们一起在屋子里摆弄那些多肉,栽种,浇水,插上各种装饰。我会记得那些多肉在你走了以后,慢慢的凋零,死去,被我一个个含着眼泪扔掉。
看着窗台,掏出一只烟,我没有抽一口,烟灰却全部掉在了裤子上。我没有哭一声,眼泪却全部落在了衣服上。
从回龙观东大街地铁站走到小辛庄,步行需要二十分钟,骑行需要十分钟,可我却再也不能和你一起走路,一起骑车。
你是否还是会在梦中惊醒,醒来会说:海峰,要抱抱,可你却再也抱不到我。
我拿着你送的钢笔,写下一封封冗长的信,在回龙观东大街地铁站的D口烧掉,这样,你是不是就会看到?我把CK香水盖好封口,摆到床头,这样,我是不是就可以睡着?我把摩拜卸载,把小黄车卸载,这样是不是就可以不骑单车?
这样,我是不是就可以忘记你,文子。
第四篇:妈妈的口福杂文随笔
临近清明,陪爸妈回老家扫墓,回来后,妈妈总是叨念姥姥生前的点点滴滴,特别是姥姥做的豆面条汤。
妈妈回忆:在她小时候,每当清明过后,正值春耕大忙时节,为不误农时,会请些帮工,那些帮工因为干的都是体力活,所以饭量特别大,再加上一家大小总有二十多口,每天的午饭便是家里头等大事。早晨家里的男人和帮工们下地耕种,姥姥便开始准备午饭。姥姥家的院子里有一个灶台,灶台上有一口大锅,姥姥的午饭就围绕着这口大锅展开。她先用大锅烙出一摞直径约莫一米大的烙饼;备好一盆黄酱,再洗出一捆刚从地里刨来的小葱;大锅烧热,葱花炝锅炖两盆菠菜豆腐,主食和菜就算做好了。接下来,姥姥会用一个大号的搪瓷盆搅一盆豆面糊(豆面也是自家磨盘撵得的),然后烧上一锅开水,静等下地的帮工们进门。
等到日头正中,下地的男人们进门洗手擦脸的功夫,姥姥把盛有面糊的盆放到锅台上,一只手顺着盆沿五指岔开,另一只手将面盆倾斜,面糊顺着五根手指流下,连续不断地流到滚开的锅里,一盆面糊瞬间变成粗细均匀的面条。撒上菠菜碎,盐和一小勺香油,一锅原汁原味的豆面条新鲜出锅。
妈妈每次说到这里,都会吸一下将要流出的口水,好像那味道诱发了她嘴里全部的味蕾。然后叹口气:“几十年过去了,想起那味道,仍然会口有余香。只可惜我那时太小,没有去学,你姥姥的这道美味算是失传了。”
听了妈妈的叨念,我自告奋勇要满足妈妈的心愿。
妈妈对我的承诺深表质疑:“你连见都没见过,怎么做的出来?”
我信誓旦旦表示:“毛主席说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您就擎好吧!”
夸下海口,回到家马上进行实物演练,首先用研磨机把红豆和绿豆磨成粉末,然后加少许盐,和一小盆面糊,待水烧开后,按照妈妈的描述,将面糊顺着手指流入锅中,一锅清水立刻变成浓稠的面糊,首战告负。继续进行第二次实验,由于面糊过稠,无法顺着手指流下,又一次以失败告终。俗话说“试不过三”,总结前两次失败的原因,调整面糊的加水量,并加以变通,在面糊中添加了少量淀粉搅匀,当面糊再次顺着手指流到滚开的水中,借着淀粉的黏性,马上凝结成一根根淡灰色、还泛着浅绿的面条,试验成功。盛上一碗,那豆香气直入心脾,爽滑劲道的面条在胃里暖暖的,满口泛着豆香,难怪妈妈几十年都会念念不忘。
记下整个的操作步骤和用料剂量,去给妈妈现场操作,让妈妈重温一下儿时的快乐。妈妈凑在厨房,专注地看着她女儿帅气地操作,乐得合不拢嘴。虽没有姥姥的大手笔,但是动作还是模仿得有几分神似。
一碗香气十足的豆面条新鲜上桌。姥姥遗传的美味,加上女儿的手艺,成就了妈妈的口福。
看着妈妈吃着面条,脸上溢满的笑容,心里有说不出的愉悦:子欲养,而亲还在,是天下儿女最大的成就!
第五篇:妈妈爱花杂文随笔
熟话说:“妈在,家就在”。如今,妈妈已经离开我们7个月了,回到家,第一眼仍然望向妈妈常坐的沙发,那个位置很显眼,打开家门就能映入眼帘。沙发后面的窗台上,妈妈养的三角梅花正争先开放,而我从今后将无缘与老妈一起赏花,想起这些,感到从未有过的空虚和漂渺。
家里仍然是妈妈在的样子,不会改变,只是少了一个人,屋子变得空荡荡的。妈妈热爱生活却从不乱花钱,她喜欢街上卖的各式各样的花盆,却从不买贵的,如今我家的花仍然种在那种砖瓦窑里出产的砖红色花盆,却五颜六色,争先斗艳,姿色各异。
看到这一排排的花,就想起妈妈种花的身影,妈在临走之前,和爸一起给每盆花都换了新鲜的土,两个70多岁的老人,竟然楼上楼下抬了十几袋子的土,想像不到他们是怎样的气喘嘘嘘。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妈妈的那棵石榴不见了,我就问妈:“你最喜欢的那棵石榴呢”?妈说:“换土的时候才发现根烂了”。那棵石榴妈养了三十多年,经过她的修枝剪叶,长得像一棵迎客松,不但样子好看,花开时更惹人喜爱,谁看到我家的这盆花都要赞赏几句,每年都结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石榴,石榴成熟的时候,裂开了红红的嘴巴,像展开的笑脸,自家养的花不上肥,所以结出的石榴是酸酸的,基本上都是我一个人的战利品,有时候吃不完,我就拿到单位分给同事们吃,我把吃完的石榴籽吐到花盆里,如今也活了几棵,长得高高大大,结了7个石榴,这7颗果实正由绿变红,疯狂的长大,好像一个个葫芦娃挂在树上嬉戏的样子,它们是否知道,这个季节,我想吃妈妈养的石榴了?现在想来,是不是石榴花儿也有寿命呢?它有先知先兆,去陪伴妈妈了,把它的子孙留下来陪我度过这难熬的日子?
左邻右舍都喜欢来我家看花,妈妈也是热情接待,每每赞赏妈妈的花养的好时,不善言语的妈妈才谦虚地介绍她的养花经验,哪个喜欢阳光,哪个不能勤浇水,什么时候修枝,什么时候授粉,说起来头头是道,有些花好看却很难养活,妈妈曾邦助无数的人压枝,甚至长大的时候连花盆一起让人搬走,不知道从我家送走了多少盆花。
妈妈喜欢花却舍不得花钱买花,别人养不活的花,到她手里都能盛开,母亲节,从没给妈妈买过鲜花,妈妈说买鲜花看不了几天就落了,那是浪费,有一年端午节,我和姐陪妈妈逛花市,看着妈妈喜爱的眼神,我和姐姐想给妈买盆花,妈妈却挑了一盆最小最便宜的,那个花得用特别的土养活,这是第一次花钱买花买土,回家后妈妈精心养活,不久,这盆买来时不起眼的小家伙就枝繁叶茂,开出了一串串的粉色的大花,我觉得妈妈养花的经验绝不亚于专业人士。
妈妈把满满的爱都留在了这个家,她是一个平凡质朴的普通妇女,却是我情感的玉皇大帝,妈妈生我时,剪断的是我血肉的脐带,这是我生命的悲壮,妈妈升天时,剪断的是我情感的脐带,这是我生命的悲哀,妈妈在时,不觉得“女儿”是一总荣耀,妈妈没了,才知道这辈子女儿已经做完了,下辈子给您做女儿的福份不知道有没有资格再轮到我,妈妈走了,我的世界变了,我的内心也变了,我变成了没妈的孩子,变得不能够扎根大地的一棵小草,母爱如天,我的天塌下来了,母爱如海,我的海快要枯竭了.只能在满屋的花香中回忆妈妈的身影,寄托无限的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