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现状论文

时间:2019-05-15 11:33: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现状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现状论文》。

第一篇: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现状论文

摘要:近几年部分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上取得了卓越的贡献,创业大赛和创业实践初见成效,但创新创业教育仍处于低效状态,仍存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滞后、学时及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等问题,文章从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目的、大学生需求状况、设置课程目标和构建课程体系等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力求提出卓有成效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大学生需求

我国关于创业教育的倡导、研究和实践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始,至今进行了二十多年。但就高校的重视度、大学生创新思维、大学生创业在全体学生中的所占比例、研究领域的成果而言,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则远远落后。创新创业教育从政策层面、战略层面得以大力倡导和引领则开始于近两年。在2015年3月份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总理提出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社会要厚植创新创业文化。社会赋予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及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和之前不同,传统的创业教育更侧重于强调大学毕业生创业率的高低,新提出的创新创业教育更强调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有能力有条件有需求者创业活动的开展,创业率的高低只是衡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指标之一而非唯一指标。在这一大前提下,进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追溯

进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追溯,其目的是分析以往此方面研究的关注点和实践方面的发展程度,分析其所获取的成绩、研究和实践的空白点,为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做好铺垫。

1.1理论研究回顾

国外虽然没有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但是更多研究将创新理念融入到创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中,其本质和国内的创新创业教育是相同的。近十年国内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徐茂华(2009)、赵世浩(2015)等关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价值取向和基本目标的研究;张鸽(2012)彭振芳(2015)等以某一大学为例进行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研究;李昌八(2015)等以网络为平台的创业创新教育课程设置研究。从信息平台的搭建、微课内容的开发及团队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创业就业教育的微课程可行性探索;李昆益(2013)、赵世浩(2015)等对某类专业的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1.2实践发展追溯

在国外,创业教育课程的研究和开发始于1947哈佛大学创业企业管理课程的开设,随后相继形成了哈佛大学的“注重经验”模式、斯坦福大学的“系统思考”模式及百森商学院的“强化意识”模式,这些模式自成体系,但均注重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如“创业融资”“创业营销”等。在国内,开展创业创新教育课程改革高校有很多,有特色且出成效的主要有以下几所:北京大学构建了“课堂思辨+网络互动+大赛训练+创业实践”的4G创新创业教育方法;清华大学构建了创意、创新、创业“三位一体、三创融合”的高层次创新创业教学体系。

1.3综合分析

从总体上看,我国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表现在研究数量少:在中国知网CNKI检索平台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为检索词对2005-2015年进行主题路径检索的文章为23篇,进行篇名路径检索结果为71篇。研究方向分散:对理论知识的某个方面进行深入而透彻的分析研究较少,以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为对象的研究较少,缺乏研究的针对性和实证性。在教学实践上,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高校数量不少,但取得成效的不多。尤其是绝大多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并没有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学生学到的知识缺乏系统性。本研究旨在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在分析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设置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新思考。

2研究方法选择与数据分析

2.1方法选择与数据收集

本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取访谈法和调查法。对一些地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情况进行调查,主要采用实地调查法对相关主管领导和教师进行访谈,然后对访谈的资料分析整理。访谈的主要问题涉及到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开设的数量,所开设课程的名称,课程选用的教材,课程开设的针对对象,隶属的管理部门,是否有完整的课程体系,课程的学时,是否分配学分,是必修还是选修,在高校的哪一级学生中开设,是否有相关课程的实训课程,课程开设的效果如何,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是否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是否建设了开放式的创新创业实训系统,地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势和困难,提高地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最主要应从哪些方面着手等。调查中对这些访谈内容进行记录,并在访谈结束后对记录内容进行整理,形成文字材料。对学生的信息收集主要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

2.2对数据的定性分析

调查的四所高校中,每一所高校都开设了创业基础相关的课程,只是所选教材或开设课程的称谓不同,有的为《创业基础》、有的为《创业学》、有的为《大学生创业指导》,有的将创业基础课程的内容融入了各个院系的专业教学过程;调查的高校中对此类课程的学时和学分设置不同,大多数高校都设置为32学时,2个学分,少数高校设置为72学时,4个学分;此类课程均向全校所有学生开放;课程的隶属部门不同,有的隶属于招生就业部门,有的隶属于教务部门;有的有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方案,有的初步建立了课程体系但不完善,有的则比较完善;各所高校都有较为完善的创业实训系统;但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整体不太理想,专职教师较少,只有极个别高校有较充分的专职教师配备。在大学生对当前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认同度及效果等的调查中,半数以上的学生都认为高校缺乏专门的创业指导老师,高校为学生提供的社会实践太少,高校没有提供创新创业方面的相应课程和知识支持。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认为创业老师虽然引导了学生从创新思路解决问题,但做得还不够好;也有少量学生认为教师完全没有引导学生从创新思路方面解决问题。接受调查的395位同学中193人认为创新型人才具备的重要素质中“独到的思维方式”最为重要,其次为“探索精神”“良好的品德修养和责任感”“团队精神”“高科技素养”等。有44%的学生认为高校开设的创新创业类的课程不能够很好的考核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能力,有46%的学生则认为高校开设的创新创业类的课程完全不能考核出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能力水平。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未来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以“案例分析研究”和“实操演练”为主,另外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计算机模拟”“专家讲座”“名师讲座”也是不错的教学模式;更多学生认为应该以“创业实践”和“创业模拟分析”作为创业指导的课程主体。在希望开始创新创业类课程的内容和方式调查中,44%的学生认为创业实践和创业模拟分析应作为穿个指导课程的主体,有25%的学生认为应开设创业必修课程及由创业者成功者讲授创业经验,也有部分学生认为学校应定期举办创业者及企业家讲座。

3研究结论

3.1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滞后

发展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多数地方高校尚无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和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和与学生就业指导融合在一起。二是师资力量薄弱。没有专门的科班出身的创新创业的教师,教师大都是兼职,主要来自于经济与管理学院和其他一些学院的教师,这些教师不仅要承担自己的专业课的教学任务,还要承担创业基础的课程教学工作。造成这些方面的主要原因是绝大多数高校的创新创业的课程教学工作都处于起步阶段,学校相关部门对此工作也处于摸索发展阶段,能够借鉴的经验只有一些在此方面起步较早的国内高校和一些国外高校的成熟做法。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任教师数量极其少,即使兼职教师的数量也不能够满足全校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

3.2学时、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

理论课时数量少,实践课时和理论课时脱节。地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课时量偏少,大多数为32学时,部分高校还将此32学时划分为理论与实践课时两大类。以宜春学院为例,创业基础课的理论课时安排为16学时,也即8次大课。实践课时教学计划安排为16学时,但由于设施、师资、操作难度等原因实际并没有开展实践课教学。因为师资力量有限,在课堂教学安排上,均采取了大班教学。如笔者所授创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为4个班级,合计160人左右,大班教学很难实现有效的互动,教学效果不明显。

3.3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教学方法上,大部分教师采取传统的授课模式,学生被动的吸收一些枯燥的知识,使得学生的课堂兴趣大大下降。大部分学生上课来听课,没有教材、笔记本,只带一只手机,更有甚者耳朵还戴着耳机,教师前去干涉,则表示很不耐烦。教学内容不具有针对性,启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思维的内容较少,和学生专业结合的创业案例较少,创业教育没有和专业相融合,专家与名师讲座较少。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这直接体现在期末的创业项目报告的反馈中。学生们学期末提交的创业计划书很少有学生或团队是自己真正构思的一些想法、思路,大多都是从网络上参照别人的创业计划书修改而成,有的直接拷贝,所以呈现在教师眼中的都是在学校周边经营“奶茶店”“咖啡馆”“甜品店”“超市”等项目,毫无创新思维可言。

3.4创业大赛和创业实践初见成效

从近几年几所高校学生参与各种校级、省级和国家级的创业大赛来看,获取了一定的成效。在学校号召、教师动员及学生热衷共同的作用下,一些学生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各类创业大赛,并有部分学生在省级创业大赛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各大学的部分学生也积极地投入到各类创业实践中,有的取得了成功,如宜春学院涌现出了朱霖望、黎江等一批创业典型。这些创业大赛的佼佼者和创业的初步成功者无疑和政府、高校重视创业的大环境有关,也和高校对创新创业实践和对各项赛事的重视度有关。

4几点思考

4.1高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目的任何一个行动都有其背后的根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首先是为了适应社会的潮流、顺应政府的政策导向,但更重要的是在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就业压力大、高校培养学生的整体能力不能有效满足社会需求等大的背景下,高校要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的正确教育理念,明确课程开设的真正目的。本文认为,高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真正目的是培养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和创新型个性,使受教育者具有基本的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知识结构、创业能力。基于此,本研究对大学生接受创新创业能力的需求做了调查,并思考根据需求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4.2大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阶梯式需求

通过调研,研究小组发现,大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是分层次的,不同层次的人占有比例不同。本文根据研究数据把大学生的需求层次分为:基本需求、中等需求和高等需求三个层次。基本需求指大学生希望过课程学习拓展自己的思维和视野,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了解基本的创业环境和创业政策;中等需求是建立在基本需求基础之上的,指大学生除了基本需求希望的到满足之外,还希望自己能参与更多与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实践过课程学习,提升自己大学期间的动手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高等需求是建立在基本需求和中等需求之上的,指大学生在上述需求满足之上,希望实实在在地从事创业活动,以创业代替就业。从接受调查的大学生的需求层次比例分配来看,三层次需求的人数百分比分别约为:22%、73%和5%,这说明相当部分学生希望通过课程的学习能够在大学期间参与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活动实践,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仅有极少部分学生希望以创业的方式就业。

4.3分层次的课程体系设置

本文提出进阶式的系列课程体系。主要思路是根据大学生的不同层次的受教育需求来界定课程关键目标,然后再根据课程目标设置课程体系。对于仅仅有基本需求的学生,将课程关键目标确定为创业意愿、创新意识及创新创业素质的教育,可以考虑开设创业基础、创业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意识塑造、创业心理学、创业政策等课程,同时增设与创业直接相关的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显性课程,以弥补创业显性课程的不足,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采取在全校学生中开设公共选修课的形式进行,而且采取大班教学,有条件的采用小班化教学,学时设置为32学时。对具有中等需求的学生,将课程关键目标确定为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技能和帮扶大学生参与各种创业赛事,建议开设创业项目计划、相关法律法规、团队精神训练、行业动态、相关市场分析、模拟创业演示等课程,采取小班化教学,对各个专业中有中等需求的学生采取小班化教学,为了方便讨论和指导,每个教学班人数为25人左右,学时设置为72学时,其中包含了专家讲座、创业项目指导以及实践课学时。对于具有高等需求的学生,将课程关键目标确定为协助大学生完善创业的前期准备及开业工作,建议开设创办公司(企业)流程介绍、创业融资方式方法介绍与帮扶、一对一课程指导、创业项目的可行性评估与开展等课程,采取团队教学的方式,即每几个创业团队安排1~2名指导老师,有针对性的进行理论课程和创业过程的教学和指导,教学时间可以安排在大三和大四,课时可以灵活设置。如此设置可以有效提高不同需求层次的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创新创业教育更具有针对性、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效果。

5结语

全国范围内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行动已经开始,高校也已经拉开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帷幕,但由于各种原因,创新创业教育在绝大多数高校仍处于“高开低走”之势,无论是课程的设置、学时的设置、实践课的安排较为随意,没有成体系,系统性有待提高。本研究提出要针对大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置不同层次的教育目标,并针对目标开设相应的系列课程,以提升现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效率,加强其针对性,期望此研究能丰富现行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内容并在实践中得以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彦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目标及体系构建[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21.[2]徐茂华.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初探[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5):109-110.

第二篇:创新创业课程论文

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是形成和推动创业行为的内驱力,是产生创业行为的前提和基础。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是高校创业教育的重点。首先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凭借知识、智慧和胆识去开创能发挥个人所长的事业。要使广大学生认识到,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就必须强化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要通过宣扬大学生中涌现出的自主创业先进典型,引导大学生增强创新、创业的信心和勇气,鼓励和扶植更多具备自主创业条件的大学生脱颖而出。为此,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全面理解自主创业的深刻内涵,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来开展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中,通过开展创业教育讲座,以及各种竞赛、活动等方式,形成了以专业为依托,以项目和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以社团为载体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开展创业沙龙、创业技能技巧大赛等活动。发挥学生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功能的形式,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以“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为龙头,以科技协会为平台,层层推动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和学生创业活动的广泛开展。让学生在兴趣特长与专业之间找到恰当的结合点,感受创业,培养创业意识。创业品质有着丰富的内涵,包括敢于竞争、敢于冒险的精神,脚踏实地、勤奋求实的务实态度;锲而不舍、坚定执着的顽强意志;不畏艰难、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良好的心态自控能力、团队精神与协作意识等多方面的品质。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成果价值最终都取决于教师。具有较高创造性思维修养和创造精神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质疑精神、思考能力的学生,学生才敢于冒险、敢于探索,才会突破常规,进行创造性的研究性学习。没有一定数量的创造性教师队伍,就不可能培养具有创新创业品质的学生。学校可以聘请社会上成功的创业人士或校友为客座教授,为学生开展专题讲座,传授创业技能知识,使学生获得实际经验。

一批优秀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可以对大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协作意识等创业品质给予强化。创业往往不是一个人单枪匹马所能实现或完成的,它需要组建起自己的团队。一个精诚团结、各方面能起互补作用的团队,才能实现1+1>2的效果,才能保证创业的成功。通过教师队伍的指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分析自我,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培养合作意识,将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形成产生深刻的推动作用。高校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增设创业教育课程,将其列为必选科目,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丰富他们的创业学识,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有关创办及管理小企业的知识和技能。在课堂上可考虑采用创业案例进行教学,向学生直观、生动地展示成功创业者的创业精神、创业方法、过程和规律,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创业意识,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启发学生的创业思路、拓宽其创业野;培养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能力和品质。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开展一些根据创业教育的具体目标专门设计的教育活动。在课外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创业交流,开设创业教育课讲座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实施创业教育课程,包括“网络教学”、“实地考察”、“企业家论坛”、“创业

计划(设计)”等环节,以拓宽学生学习范围和视野,使课程更具启发性和实践性。定期举办对话交流论坛,请创业成功人士直接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对话,解答其在课堂学习中和实际创业中的疑难问题,帮助学生分析创业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为其提供创业借鉴与指导。

环境类课程要突出创业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尽可能把校园的布局与美化、校园文化建设、周边环境同创业教育结合起来。学校应建设良好的创业环境。创业环境建设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方面,硬环境如校园创业园区、小企业孵化器等。在校园内设立“创业园区”,学生可以提出项目申请,方案获通过后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开办一些校内公司或在校内经商等。或者由学校组织开办模拟公司,将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与创业相结合,其运作程序符合企业行为,为学生提供了体验创业的平台。软环境如职业指导等,院系应成立由创业经验丰富的教师、企业管理人员和风险投资专家组成的创业指导小组,为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提供适当的建议,从而避免学生盲目创业。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创业环境的建设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相互协作,共同进行。实践证明,一种有利于创业的知识结构,不仅需要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而且还必须具备综合性知识,如有关政策、法规等知识,以及更广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因此,必须在教学思想上有根本的改变,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知识横向拓宽,纵向加深。使学生从日趋合理的知识结构中获得创造能力的培养。

系统创业知识的形成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第一,大学课堂、图书馆与社团。创业者通过课堂学习能拥有一门过硬的专业知识,在创业过程中将受益无穷;图书馆通常能找到创业指导方面的报刊和图书,广泛阅读能增加对创业市场的认识;社团活动能锻炼各种综合能力,这是创业者积累经验必不可少的实践过程。第二,媒体资讯。一是纸质媒体,人才类、经济类媒体是首要选择。例如,比较出名的《21世纪人才报》、《21世纪经济报道》、《IT经理人世界》等。二是网络媒体,管理类、人才类、专业创业类网站是必要选择。例如,比较出名的《中国营销传播网》、《中华英才网》、《中华创业网》等。此外,各地创新服务中心、大学生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科技信息中心的网站等都可以学到创业知识。第三,与商界人士广泛交流。襄樊学院还不定期的邀请校内专家学者为学生开设更多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讲座,邀请社会各界知名人士、校外专家学者来校举办讲座和报告,开阔学生的视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专业竞赛和科研活动,如“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创业计划大赛,对于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和提高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只有在大学生当中造成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才能使更多的创新人才破土而出。实践最能锻炼和培养一个人的才能,只有在实践中多看、多思、多问、多记、反复检验,反复调查,不断总结,吸取教训,才能从实践中摸索出真知。

创业教育的落脚点在社会实践。学校要建立多种形式的校内外创业基地,以此为载体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实践。一方面通过实习环节开展创业实践。专业实习是专业理论应用和职业技能的训练过程,更是创业阶段实际操作过程,把校内外实习基地办成创业教育示范基地,让学生在这样的场所边学习、边实践、边创业。另一方面,创业基地与社会建立广泛的外部联系网络,包括各种孵化器和科技园、风险投资机构、创业培训机构、创业资质评定机构、小企业开发中心、创业者校友联合会、创业者协会等等,形成了一个高校、社区、企业良性互动式发展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有效地开发和整合社会各类创业资源。

新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未来社会迫切需要的是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作为社会向前发展的源动力,必须与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具

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本文提出了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途径。我认为以下几点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和培养起着关键的作用。第一,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缓解不断扩大的社会就业压力的需要,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第二,以项目和社团为载体,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创新创业品质,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第三,建立渗透创业教育内容的教育课程,开设根据创业教育的具体目标专门设计的教育活动课程,创设环境类课程。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创业能力。第四,加强创业实践活动环节,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组织学生参加科研和各种专业竞赛活动,以校内外创业基地为载体,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实践。

第三篇:地方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刍议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刍议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地方高校创新创业师资不能充分满足教育需求这一现状,从当前地方高校创新创业师资建设措施方面进行了原因追溯,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路径。

关键词 创新创业 师资 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核心元素。任何一项教育教学改革的实现,都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参与。当前各地方高校正着力实施的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涉及观念转变、制度变革及创新实践活动开展等多方面的教育改革,建设一支数量充足、业务精湛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势在必行。

1创新创业师资不能充分满足教育需求

1.1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数量不够

近年来,不少高校都进行了扩招,学生规模得以扩大,但教师队伍并没有得到相应扩张,教师的教学任务加重。为避免教学任务过于繁重,能合班授课的课程,大多数教师都会采用合班的形式授课。2012年,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相关要求,许多高校将“创业基础”纳入必修课,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由与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直接相关的招就处、学工处等行政部门教职工及辅导员等为主体的兼职教师授课。由于多为兼职教师,教师本身已有一定的行政事务或教学任务,合班授课成为首选。“创业基础”合班授课,可能对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可能没有多大影响,即并不一定影响学生对创业的基本内涵、创业活动的特殊性、创业者、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和创业项目等方面的认知,但在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上明显不够。这从当前校园中学生关于创业的认知可以看出,即大多数学生对创业的认识非常深刻,如创业不容易、创业机会很难把握等,但仍旧缺少开展创业活动的勇气;想创业的多,付诸行动的少。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课程教学,更需要教师投入一定的时间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但对于高校教师而言,教学只是一项基本工作,关乎个人发展的科研更需要其投入时间与精力。教学、科研的双重任务使得教师对于自身的工作计划不得不精心安排。课程教学任务增加后,已经影响到教师投入到科研上的时间与精力。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教师无心指导学生的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及其他实践创新活动,往往是在学校领导多次动员后才应付一下。这妨碍了创新创业竞赛类等实践活动的顺利实施。

1.2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尽管高校鼓励、提倡教师改革教学方法多年,不可否认的是,传统讲授法仍是当前大多数高校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明确指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创业类课程,其教学方法也无明显转变。上课班级规模在100人左右,课堂全程表现为教师一个人讲解、学生被动记笔记。这样的课堂信息量很大,看似很充实,但这仅仅是固化了的教学内容的传授,虽然有利于学生快速地学习、掌握知识,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业兴趣、创新思维与能力,甚至有可能泯灭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批判思维。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新是发现价值,创业则是实现价值,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引导学生发现机会、学会寻求资源,能开展创业活动,最终实现潜在的价值。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没有疑问,或者说没有机会表达疑问,久而久之,也会养成不思考、不质疑的思维定势,这对学生的成长是非常有害的。近期就有学者质疑,大学生连提问都不会,表现在学生几乎没有提问题的欲望,越来越不提问题,不会提问题,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

创新意识来自问题意识,来自学生的批判思维与能力。有了问题意识,创意才有可能;有了创意,创业才能持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是第一要务。当前课堂教学上最需要解决的就是如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批判思维,单一的讲授法远远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一方面,当前高校学生的创业活动通常表现为鼓励、支持学生开一家店,没有体现大学专业教育的特点,不符合大学生的身份,层次不高,甚至引起了大众质疑。国外不少高校早在几十年前就开始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其中就有被证明效果很好的教学方法,如哈佛大学的案例教学法、犹太人的体验式教学以及许多高校广泛采用的项目化教学、参与式教学、小组讨论、头脑风暴、角色扮演等。如果高校教师能熟练掌握上述教学方法的运行基础与路径,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将大有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

1.3教师缺乏创业实践经验

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只有引导学生主动地寻求创业机会,开展创业活动,在创业实践中摸爬滚打,不断历练,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除要求教师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外,还应具备敏锐地感知本学科前沿动态及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与一定的创业实践经验等。斯坦福大学的创业教育很成功,其经验之一就是建设了一支满足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的师资队伍。在斯坦福大学,有四分之一的在职教授具有创业实践经验;所有教授可以申请两年的“创业假期”,在这两年中,教授们可以离开校园办公司或去企业就职,毫无后顾之忧地过一把“创新创业的瘾”;教授们的创业经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紧跟实际、发现问题。

反观我国从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大多是从高校到高校的学术型、研究性人才,没有创业经验,不熟悉企业经营管理流程;创业意识淡薄,对指导学生创业没什么信心,甚至有可能在内心排斥创业教育。其创业知识多是通过书本自学获得的,在讲授“创业基础”等相关创业课程时,自然很难选取到恰当的有说服力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教学过程中缺乏渲染力,更谈不上对学生的创业活动进行有针对性、有建设性地指导了。

2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建设措施不当

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虽不是新生事物,但也是最近几年才得到各高校的重视,得以蓬勃发展。由于此前也并没有一个培养创新创业师资的学校或机构,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不可或缺的师资只能是高校自身培育,但大多数高校并没有给予相应的制度支持。

3.2.3组建教学和科研团队

为充分发挥专兼职教师各自优势,可根据教育教学特点,将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划分为理论研究、课程设计、主讲教师、实践指导、项目评估等若干团队,充分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实施。

3.3充实教师培训内容

(1)定期组织专题培训。根据创新创业活动的特点,在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教学方法、项目开发与孵化、成果转化方面开展专题培训,不断丰富教师创业知识,提高其创新创业教育的能力;聘请创新创业领域的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知名专家学者对教师创业体验、前沿动态、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培训,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技能。

(2)鼓励并帮助教师寻找明确指向创新创业教育的培训机会,选派有潜质且专注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参加KAB、SYB项目培训,拓宽视野、提升专业能力。

(3)合理安排,轮流组织有关教师到企业单位践习、挂职锻炼,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基地在人才培养、教师培训方面的作用。在教师践习过程中,一方面引导教师了解行业发展动态,了解社会需求,积累实践经验;另一方面鼓励教师结合企业需求,联合企业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增强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成果转化。

(4)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创新创业教师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特别是有创业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加入,有助于教师拓宽视野、取长补短,提升综合优势与创新创业能力。同时,鼓励兼职教师通过这一平台,表达其对学校创新创业工作的看法,对教师的建议给予及时回应,激发兼职教师的工作热情,加大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力度。

3.4改革教师评价制度

(1)改革教师教学评价办法。创新创业教师要求教师在实践领域真正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在教学工作计算时,除课堂教学外,将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实习、毕业综合训练等创新实践活动也纳入计算范围。完善实践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丰富评价办法。除采取指标评价外,还可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教师指导实践活动的情况,适时组织包含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活动在内的教学评价。

(2)改革科研评价办法。鼓励教师开展应用研究,一方面注重引导教师主动瞄准制造、管理、一线急需解决的问题开展研究,面向企业、社会寻找课题;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对接行业发展需求,更新教学内容,及时引入科研内容来改造和设计实验项目,推进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应用到课堂教学。

(3)建立教学激励制度。设立教学改革专项资金,对于积极主动探索研讨式、启发式、参与式、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改革的教师,学校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并鼓励其举办公开课、示范课,促进其教学方法的推广;在科研成果转化、创新创业活动指导方面取得成就的教师,学校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广西教育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2015JD211)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王芳(1979-),女,汉族,百色学院教务处,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

参考文献

[1] 搜狐教育.本科教学陷尴尬?中国大学生连提问都不会?[EB/OL],2016-2-22.http://learning.sohu.com/20160222/n438113657.shtml.[2] 李萌.美国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11:26.[3] 李宪.浅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体系的建设[J].焦作大学学报,2013(9):88

[4] 李肖鸣,等.大学生创业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8.[5] 薛成龙,等.“十二五”期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回顾与思考――基于《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报告》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2):28.

第四篇:创新创业教育论文

创新创业教育论文

现阶段,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而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 “以创业促就业”则逐渐成为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业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面临的重要课题。

近几年,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整体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建设不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体系不健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文化氛围不浓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范围不广泛等等。目前,在我国一些高等院校,围绕“挑战杯”和“创业计划”大赛,运用第二课堂的形式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较普遍的形式,但这种创业教育的受众面比较小。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创新创业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来看,迫切需要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这是时代提出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开展创业教育,大力扶持那些掌握创新知识的大学生进行创业,成为国家基础研究和高科技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支持和保障。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拓展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 2001年,我国有107万普通高校毕业生,2005年增至338万人,2006年达到413万人,2008年、2009年分别为559万人和611万人。从以上数字我们看出,高校毕业生数量在大幅度增长。据教育部有关统计显示,2001—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只有70%,其中本科生的待业人数2001年为34万,2005年达到79万,2007年为增至144万,2008年、2009年由于全球经济危机,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近年来,高校招生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源源不断地涌入人才市场,如果单从高校毕业生这一项来讲,就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再加上政府机关、其他事业单位减员增效,难以接收更多毕业生,国有大中型企业及其他单位也因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重组而难以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在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毕业就有可能面临着失业,这将给社会带来很多的不安定因素。因此,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育和引导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创业创新队伍中来,是大学生走向社会接受社会挑战的重要途径,同时也能大大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在人的全面素质中,不仅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且要具有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而创业素质的养成必须通过创业教育来实现。创业教育不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而且突出了教育创新和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在未来的人才竞争中,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是至关重要的,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培养大学生人文和科学素质、就业和创业技能、创新和创业精神的机制和能力。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创业素质,培育大学生的实践精神、探索精神、冒险精神和创业能力,进而促使学生注重自身基本素质的提高,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大学毕业生目前的主导需要就是就业,在就业问题解决不了时,创业就变成了他们的主导需要。创办一个小企业,并使其不断发展,是实现其人才价值、人生理想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大学生的自我价值的需要。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想展现自己的才华,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们对创新创业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因此,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他们实现自身发展准备了条件。在创业活动中,大学生通过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领域,以独特的思想去突破和创新,从而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纵观祖国的发展历史,科技强则国强,而科技发展的生命力源于创新。当前国际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其实质是科技、人才的竞争,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就必须培养大量的高素质人才。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高校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和造就基础知识扎实、富有创新精神、能够应付未来社会发展变化的具有创新创业素质的人才。因此,我们说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能够有效地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充分发挥大学生科技社团的作用,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通过大学生科技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形成创新创业的文化良好氛围。在培养过程中,要做到普遍性与重点培养相结合,发现、培养一批骨干分子,发挥示范作用。

开展各种创新创业教育专题活动,拓展创新创业教育载体。在校园文化中开展各种创新创业教育专题活动,以社会实践为纽带,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要求有机地融入到校园文化中来,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如参观创业成功的企业,请创业成功者介绍创业的奋斗历程,鼓励在校大学生创业,大力营造创业光荣的氛围,带动更多的学生勇于创业。

以校园科技文化活动为载体,以科技竞赛为依托,培育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依托校园各种科技竞赛,充分发挥“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就业创业论坛、科技论坛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课外活动,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的课外活动中来,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除了进行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外,还必须树立起由创业导向模式向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管理人才模式转变的新理念。只有将第一课堂课程和第二课堂有机结合起来,从深层次不断唤醒、启发和挖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团队训练、岗位见习、创业实践等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出创业领军人物,才能在大学生中塑造创新创业理念,从而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整体水平,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品格和创业能力。

第五篇:独立学院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探析论文

摘要:探讨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中的课程设置,阐述科学地设置创业教育课程的依据,探寻独立学院创业教育体系课程设置的内容,以及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基本构成。

关键词:独立学院 创业教育 课程

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创业教育的实践,还涉及创业教育的指导、管理以及师资力量的保证等一系列的项目和机制。本文就独立学院创业教育体系中课程设置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科学地设置创业教育课程的依据

1奔岢滞骋恍院投嘌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保证不同专业开设创业通识教育课程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专业开设有特色的创业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即在每个专业开设一门创业教育的通识课程“创业学”作为必选课外,针对不同专业适当开设一门以上与创业相关的课程。

2奔岢掷砺塾胧导氏嘟岷系脑则

创业教育除了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外,最主要的就是理论知识在实践环节的运用,以及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总结。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是文化学习成绩虽然不够高,但头脑灵活、动手能力强、容易接受新事物,具有较好的创业特质。因此,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设置创业教育课程,可以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技能和创业素质。

3奔岢质敌А⑹涤玫脑则

创业教育的知识涉及面非常广,如法律、经济、金融、会计、贸易、营销、管理、计算机、心理学、策划等方面的知识,因而不能将所涉及的课程面面俱到地在每个专业开设出来,只能针对不同专业将创业所需的最主要的课程考虑进来,达到开展创业教育的实用目的。

二、独立学院创业教育体系的课程设置

1倍懒⒀г捍匆到逃体系课程设置的内容

创业教育课程是创业教育体系的根本。创业教育要通过创业教育课程的具体内容来加以落实。创业教育课程的基本任务是传承人类创业的基本经验和理性认识,它不是在学校学科课程体系外另起炉灶,而是创业教育思想向专业学科课程的渗透和补充。创业教育课程分为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及综合性实践课程等,它们的内容和重点是不同的。独立学院的创业教育课程,本质上应是根据创业教育的基本理念,运用各类课程所提出的教学计划,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活动来实现创业教育目标的过程。创业教育课程的主要目标为:①提供开创事业和从事事业所需的知识。②帮助和指导学生运用所学参与实践,培养和训练学生进行创业活动。③鼓励学生追求更高水平的创业教育。强调“智力创业”和“技术创业”思想的相辅相成。创业教育课程是实现创业教育目标,达到创业教育标准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创业教育课程包括会计学、商学、公共关系学、计算机、经济学、个人理财、心理学、资讯科技、国际商业、管理学、市场营销、财政金融、法律、企业规划、企业家精神及企业家的机会等。通过这些课程的传授使大学生拥有创业所必备的知识与技能,以适应未来创业的需要。创业活动课程应该考虑让大学生进入社会,融入社会,接触创业的真实社会,了解创业世界,积累一些解决创业问题的经验,培养分析和解决创业问题的能力。课程内容必须与大学生的特点相适应,激发大学生创业的兴趣,培养创业的能力和创业的心理素质。2倍懒⒀г捍匆到逃课程体系的构成(1)创业教育学科课程。学科课程是从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现实水平出发,从专业学科中选择出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和从事专业工作所需的必要技能和知识,构成不同的课程。创业教育学科课程,主要有学科渗透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三种[1]。学科渗透课程就是将创业教育知识和能力渗透到学科教学中的课程,如:理科类学科中进行以创业知识类和技能类为主的学科知识教育,文科类学科中进行以创业技能类为主的学科知识教育等。在现阶段就大学教育而言,创业技能、知识类的创业课程均具有选修性质,应当依据本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学校的具体情况,灵活地设置创业教育的课程。现阶段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是,拓展创业基础课程的面,拓宽创业专业知识教育的广度,使创业基础课和创业专业课在大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中课程的结构更合理、更科学。在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中,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的安排,使得学生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集中、系统的学习,能够掌握间接的创业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能用较深厚的创业理论知识、逻辑思维能力去分析、解决创业所遇到的问题。

(2)创业教育实践课程。在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中,创业教育实践课程是一类最能体现创业教育性质和特点的课程,是创业教育非常重要的课程,对创业基本素质和技能的培养具有决定性作用。这是因为创业教育实践课程能促进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心理素质的形成,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触和体会到创业过程中的复杂环境,从中磨炼自己的毅力,使其创业意识和个性品质得到很好的熏陶。而且,创业教育实践课程能开拓大学生的视野,扩大创业的领域和背景,积累创业知识和经验。根据创业教育实践课程的特性,可将其分为社会实践型和模拟实验型。创业实践课程设计的主要模型是单项生产操作模拟与实践、综合生产操作模拟与实践、单项经营管理模拟与实践、综合经营管理模拟与实践、单项社会交往模拟与实践和综合社会模拟与实践[2]。为了顺利实施创业教育实践课程,首先需要制定好创业教育实践的目标,抓好实践活动过程、学习活动过程和心理发展过程的训练和培养,以创业实践活动过程为基础和纽带,将学习活动过程与心理发展过程结合起来。其次,开展校企合作,创建校内外教学实践基地,如3+1模式的实习基地等,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提供平台。最后,增加实践教学时间,使大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创业实践活动,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创造优越的条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缩短学生进入社会的适应期[3]。

(3)创业教育活动课程。在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中,创业教育活动课程的设计是为了使大学生能获得直接创业经验和创业能力。创业教育活动课程内容可以是学科知识,也可以是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还可以是社会问题、家庭生活知识等方面的内容。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商业调查、访问消费者、参观企业、与创业成功人士座谈等;还可以发动和组织学生参加校园创业设计大赛、参加“挑战杯”创业计划设计大赛等;还可以召开创业知识专题讲座和创业经验交流报告会等;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组成创业协作小组,参加各种创业活动,以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活动空间可以到社区、企业,也可在校园、教室,以使大学生能在各种不同的场所把创业知识和实践同现实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实战经验和创业素质能力。

独立学院实施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也是解决当前就业难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创业教育的教师队伍,优化教学管理制度,构建校企合作运行模式,科学合理地设置创业教育的课程,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和提高独立学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素质和创业竞争能力,使其成为复合型、实用型的技术和管理人才。让他们由求职者转变为“创业者”“企业家”,为自己、也为他人创造就业机会,缓解和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オ

参考文献:

[1][2]刘素杰.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探讨[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0):29—31.[3]姬道兴.浅析大学创业教育内容体系和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7(8):95—95.

下载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现状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现状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议地方高校创新教育(范文)

    论文题目:浅议地方高校创新教育 题目:浅议地方高校创新教育 班级: 1209班 专业:印制电路技术与工艺 学生姓名:刘志鹏 指导老师: 赵婷 日期:2012年4月5日 浅议地方高校创新教育的......

    高校素质教育课程设置

    2012年4月11日学工会议发言稿 素质教育,是指以受教育者为主体,以人个性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对人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培养人的生理、心理、文化、能力和道德为内容,以激发人的独立......

    浅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教育 创业教育论文摘要:创新创业教育包括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两个部分,是一种兼顾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开展......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其问题论析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其问题论析 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1、从企业角度分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企业对于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看法各异。有的企......

    关于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现状的调研报告

    关于“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现状”的调研报告 巩雪 夏雪辉 程宇 赵辉 徐雅群 (湖南理工学院音乐学院,湖南岳阳414006)前言:2000、2003年两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专题会议的成功......

    关于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现状的调研报告

    关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现状与发展研究 摘 要:2006年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但从实际看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与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看法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一点思考 摘要: 关键字: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临床医学卓越创新班卓越工程师 2015年5月4日,针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的现状,国......

    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结业论文

    导语:新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未来社会迫切需要的是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结业论文。欢迎阅读参考!关键词: 创新创业 大学生 能力培养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