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开展语文活动课论文
摘要:笔者在教学中对语文活动课进行了探索,并在本文中阐述了语文活动课的理论依据、特点和设计方法。
关键词:语文活动课;理论依据;特点;设计方法
近几年来,笔者对语文活动课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对其课型的结构、特点和模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此,笔者将她在语文活动方面所做的探索做一梳理和反思,以期推动今后的教学研究工作。
一、语文活动课的理论依据
语文活动课之所以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是有其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依据的。
心理学表明,处在学龄中期的初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主导地位,但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初中语文活动课将语文教学与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活动,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仅是准确可靠的,也是比较全面深刻的,更是切实有用的。
从教育学看,学科教学的任务和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迁移,只有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自学能力,学生的文化素质才能得到真正提高。语文活动课强调活动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的积极参与,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我设计、自我活动和自我感受、体会,它将有力地促进学生把学过的语文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并转化为能力。
二、语文活动课的特点
初中语文活动课贵在“活”而“动”。语文活动课的“活动”,指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动作操作与一定范围的客观环境进行交互作用的实践活动。活动课程是在学科课程之外,由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设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造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内容特征的课程体系。
(一)在教学内容上,它强调语文的社会实用性。语文活动课是开放的,其教学内容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因而它能够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教学方法上,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性。语文活动课自始至终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在活动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自主选择,自觉参与。活动课的过程,往往是学生自己设计安排、学生自我活动为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着重于让学生在各项具体的实践和运用中获取直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着重于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体会、理解。这样做,学生不仅得到的印象是深刻的,而且自学能力也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
三、如何设计语文活动课
(一)主题明确
在设计语文活动课的内容时教师应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设定不同的培养目标。我们确定七年级重在激趣、养习、积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八年级重在积累、运用,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九年级注意做到统筹兼顾、系统安排,重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语文综合素质,初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每次语文活动课都应该有一个集中鲜明的主题。活动中各项内容的选择、各个活动程序的设计都应该紧扣活动主题,突出重点、不枝不蔓。
(二)内容充实
教材中给我们设计了比较合理的语文活动课训练材料,但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语文教育资源,适合初中生阅读的中外文学名著、其他人文科学读物、科技读物,广播、电视节目,电子音像资料,网络资源,以及学生身边鲜活的现实,都可以经过筛选作为语文活动课的内容。可以说,只要是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且又符合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认知水平的素材,经过精心设计都可以演绎出生动有趣、具体实在的语文活动课来。我们曾经开展过的语文活动课有以下几种类型:(1)结合课文内容、巩固语文知识。如开故事会、办手抄报,表演课本剧、给课文配图画、举办辩论赛、读书知识能力竞赛等。
(2)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关注生活中的语言发展。如收集赏析优秀的广告词、影视歌曲,搜集整理各地风土人情故事材料,深入社区做“错别字普查”的社会调查等。
(3)贴近学生生活与思想,关注学生成长中热门和焦点的话题。如当代流行歌曲欣赏,怎样看待“追星”现象?谈初中生“早恋”现象,初中学生零花钱使用情况调查,“上网”面面观等。
(4)继承传统文化、学习民族语言。如现代汉语成语系列活动、语文楹联系列活动、唐诗宋词系列活动、格言集锦、谜语竞赛、诗朗诵等。
(5)结合重大节日、传统节日的来临,开展纪念性语文活动。这些语文活动课的设计和开展,服务于学生语文学习的需要,服务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服务于学生语文实践的运用,为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文能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形式新颖
语文活动课的形式要新颖多样,才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自觉投入,从而在活动中主动感受、体会和理解。语文活动课的场地、时间、规模都应该不拘泥于传统的班级教学形式,教室、图书馆、操场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课外活动、晚上、节假日都可以作为语文活动课的有效活动时间;既可以是全校性的大规模活动,也可以是年级组之间的较量,还可以是小组间的擂台或巾帼不让须眉的比拼。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渲染活动的气氛,增强活动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另外,教师调控、引导、激励的手段方式也要不断变化,要注意兼顾和激发中差生参与的积极性,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各展所长、各有所得。活动形式不拘一格、灵活多样,才能激发学生在生活大课堂中积极地进行语文学习的再实践,努力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
(四)结构合理
一节语文活动课就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流程,也须讲究课堂进程的疏密有致、张弛有度。一般来说,开端要激越,以利于调动学生兴趣;中间部分要注意内容和形式的起伏穿插、富有波折,以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结尾部分要紧凑有力,使结构完整并突出主题,给学生留下想象和回味的余地。如笔者在上专题《莲》语文活动课时,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第一步,赏莲。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各种莲的画面,并配以优美动听的音乐和教师适当的解说,帮助学生在脑海里形成对莲的感性认识。第二步,画莲。观看了娇艳动人的莲花,教师适时地鼓励学生把自己心目中的莲花画下来,可以每个小组合作画一幅,也可以每组选一个画画功底较好的同学执笔,其他同学协助完成。以上两个步骤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为下一步“说莲”做了铺垫。第三步,说莲。这一步难度逐渐加大并将活动逐步推向高潮:
(1)说说莲的功用;
(2)选取学生画莲的优秀作品在全班展示,并由本组代表描述画面内容、简述作画意图;
(3)学生出示自己搜集整理到的关于莲的诗文、对联和名句,在组内或相邻的组间交流。
(4)选取部分名联、名句在全班展示,并请搜录人进行赏析。
(5)归纳总结莲所代表的形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6)请学生尝试为自己的画配诗(最好是学生自己创作),并选取佳句在全班展示。第四步,学生谈体会,教师作总结。
几个教学环节一线串珠、珠珠相映,主题鲜明、层层推进,是一个认知上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能力训练上由低到高、由单一到综合的过程,不仅兼顾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而且进行了一次良好的传统文化的审美欣赏熏陶。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语文教学改革层层深入,通过语文活动课这座桥梁,将使语文教学走向生活这片广阔的天地,使语文教学走向素质教育的广阔天地。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2]言岚.新课改对语文教师现代汉语素养的要求[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8(10).[3]于培英.走进新课改,让学生“动”起来[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1).Abstract: The author probes into Chinese activities course in teaching and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theoretical basis, characteristics and designing methods of Chinese activities course.Key words: Chinese activities course;theoretical basis;characteristics;designing methods
第二篇:开展一次辩论赛——语文活动课教案
河北张北二中 岳送军
一、活动主题
推动校园文化,展现青春风采,锤炼语言艺术。
二、活动的目的和宗旨
语言是人类独显的智能,彰显了人类创造力的无限。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言思变能力,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也为增加我校的人文气息,燃起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加强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使大家拥有全面科学的发展观,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高超的语言水平及优雅的辩论风度,形成我们深厚的文化修养和思想内涵,特举办本次辩论赛。
三、活动流程
1、赛前筹备
做好同学宣传动员工作,选拔参赛选手,熟悉竞赛规则。每场比赛需要的人员配备:
主席一名;参赛选手正反方各八名;评委十名;记时员两名;记分员两名;提问嘉宾两名。
2、班级内预赛
3、班级间决赛
四、比赛程序与规则
本次活动将模仿全国大专辩论赛的最新赛制,即2004年全国大专辩论赛的新赛制。新赛制比赛全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知己知彼、防守反击、短兵相接、一锤定音四个阶段。每场比赛正反双方均当场抽签决定。第一阶段:知己知彼
正方任意辩手猜测反方立论
反方任意辩手猜测正方立论
正方任意辩手进行立论发言
反方任意辩手进行立论发言
*评委对本轮比赛当场打分,主席宣布分数
(主席宣读本轮比赛规则,尔后由正反双方任意辩手猜测对方立论时间分别为一分钟,正反双方任意辩手进行立论发言,评委对本轮比赛当场打分,主席对本阶段小结并宣布分数。)第二阶段:防守反击
反方任意辩手针对正方立论进行反驳
正方任意辩手针对反方的反驳进行再反驳,同时巩固本方立场
正方任意辩手针对反方立论进行反驳
反方任意辩手针对正方的反驳进行再反驳,同时巩固本方立场
*评委对本轮比赛当场打分,主席宣布分数
(主席宣读本轮比赛规则,由正反双方任意辩手针对对方立论进行反驳并巩固本方立场,同样由评委对本轮比赛当场打分,主席对本阶段小结并宣布分数。)] 第三阶段:短兵相见
自由辩论 正方先发言
*打分,但不亮分
(主席宣读本轮比赛规则,自由论辩开始,每方各四分钟(规则另附),评为对本轮比赛打分但不亮分。)
第四阶段:一锤定音
两位提问嘉宾各向反方提两个问题
反方任意辩手针对问题及本场赛事做总结陈词
两位提问嘉宾各向正方提两个问题
正方任意辩手针对问题及本场赛事做总结陈词
*打分,但不亮分
主席当场进行点评。
主席宣布双方总分与获胜方及最佳辩手。
(两位评委嘉宾分别对正反双方提两个问题,由任意辩手回答限时一分钟,双方总结陈词各3分钟,评委对本轮比赛打分但不亮分,主席作简短总结。)详细规则:
1. 整场比赛约40~60分钟。2.各阶段发言人数一律不限。
3.正反双方没有辩次限制即各个阶段发言人员可均由一名辩手完成也可由不同的辩手完成。4.注意比赛中禁止使用不文明语言与人身攻击
5.观众在辩手发言时应尽量保持安静,主席有责任与权力制止观众过度的喧哗。
6.第一、二阶段主席评分为立即公布,第三、四阶段分数不单独公布。总分为一至四阶段的分数合计,在嘉宾点评后公布。
7.发言时间还剩30秒时将有鼓声响起并有指示牌举起示意,时间用完时有哨声响起,此时辩手不可继续发言。
8.短兵相接时双方交替发言,不得由一方连续两人发言。一方时间用完另一方可继续陈述己方观点且人数不限,也可放弃剩余时间。评分标准
1、按辩论阶段评分
第一阶段:知己知彼 100分 第二阶段:防守反击 100分 第三阶段:短兵相见 200分 第四阶段:一锤定音 100分
2、辩手个人得分
个人得分总计50分。比赛的最佳辩论员由得分最高者获得。语言表达:10分 临场反映:10分 辩驳能力:10分 美感风度:10分 综合印象:10分
作者sina
第三篇:语文活动课
第十周活动课
第一节
趣味语文
第一环节:填生肖,积累歇后语。
()出洞-----东张西望()王爷搬家----厉害()屁股----摸不得()拿耗子-----多管闲事
()吃草------吞吞吐吐亡()补牢――为时已晚()拉车―――连蹦带跳()给黄鼠狼拜年------死巴结
盲人骑瞎()――――乱闯
臭美
()吃辣椒――――抓耳挠腮
第二环节:写歇后语.
诸葛亮当军师―――――(唐三藏读佛经――――――(冰糖煮黄连―――――――(刘姥姥进大观园――――――(孙悟空坐金銮殿―――――――(黄连树下吹喇叭―――――――(八月十五的月亮―――――――(第三环节:看谁最棒:找同音字。
feng()()
zao()()
zhuo()()
qi()()
tan()()
cang()()
lun()()()猪八戒戴花――――)))))))()()()()()()()()()
第四篇:开展作文活动课
开展作文活动课,树立学生情感教育观
——新课标作文教学探讨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第二中学 程惠君
在写作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尽管命题贴近学生生活,要求写亲身经历的事,但学生仍然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叙,无情可抒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写作兴趣,缺乏表达欲望。作文指导时,教师虽然从审题立意、布局谋篇到遣词造句讲得头头是道,但如果不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学生不能进入作文表达的最佳状态写出的作文仍然会空洞单调,干巴乏味。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诱发学生的写作情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表达欲望.才能提高作文教学的效果,设 立情境.,情动而辞发,刘勰在 《 文心雕龙》中指出:“情以物迁.辞以悄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这就是说,作者的情感观念来自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而生动的语言表达则依核于对所写事物的真情实感由于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情感往往是在特定的情景中产生的。为此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创设最佳情景,提供鲜明生动的形象诱发学生活生生的思想和丰富的想像,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学时.教师要想方设法去“以景激情”,在开展丰富多彩的作文活动中,让学生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打破传统模式,组织不拘一格的作文活动形式
目前,在作文教学中依然存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即“老师出题—分析思路—学生写作”,这种套路,学生只能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导致的结局是学生要么“两手摸白纸,两眼望青天”;要么七拼八凑,敷衍了事。我们语文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实情,让学生成为作文教学中的主人,可以组织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作文活动,不必强求他们一开始字字珠矶,文采飞扬,要让他们在“我手写我心”中起步,逐渐向洋洋洒洒千万言过渡。(1)人物描写类作文,组织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让大家抓住其肖像,语言,动作等;(2)话题类作文,让学生组织开记者招待会,沙龙等形式,引起大家七嘴八舌,各持己见;(3)材料类作文或并列式话题作文,可以组织开展辩证会,让大家学会用辩证的眼光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4)想象类作文,可以让他们欣赏科幻片等。
作文活动课要以活动的开展为铺垫,因此,活动开展得成功与否,对作文的好坏有很大的影响。所以,精心准备活动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活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讲故事、朗诵、猜谜语、角色表演、成语接龙、参观访问等等。活动的开展一般可分为几个步骤。第一,制定计划。对各类活动提出总的要求和安排,根据学科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制定相应的计划。第二,准备。明确活动的目的,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并做好相应的准备。第三,活动的管理与实施。显然,放羊式的活动,不但收获不大,而且会养成学生不良的习惯。但又不能管理过死,否则,不利于他们认识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教师在活动中可穿插指导,主体应该是学生。这样,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再接下来,就是学生独立写作。开展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写好文章。在提供内容的同时,简单的写作技巧、方法,教师要及时地指导。这样,学生有了内容,又有了办法,写起来就比较顺利了。最后,进行综合评阅。学生写了之后要有反馈,这样才会有进步。学生的作文在上交教师批改之前,可以先让同学互评,互相交流,这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修改能力。
二、把握作文活动课的特点,培养学生作文情感
l.注重内容的开放性,活跃创作思维。作文活动课的安排,是从学生的生活出发的,具有开放性。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可以写其所想写,从而在活动中培养了作文的兴趣,写好作文必须具备的观察、想象、逻辑思维等能力也可以同时在活动中都得到发展。如:话题作文“我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学生可以开展辩论赛,调查现型的教育体制与教育成果,大胆讨论其
利与弊,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有着丰富而切身的体验,一旦辩论起来,必然是唇枪舌剑,何愁“无下炊之米”。
2.运用形式的独特性,培养创新意识。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问题情境,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情境中得到激发。学生自由表达,大胆作文,写其要写,才能写出乐趣,写出新意。如:情景作文“雨夜,突然有人敲门﹉”,可以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设想几种情形进行表演,真正身临其境,做到新颖独特。
3.选择素材的可感性,拓展写作空间。活动是将一定的人、时、物统一起来,在活动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各种榜样、暗示,利于学生抓住各种机会去模仿、认同,从而使学生获得充分相关的教育信息。作文活动课中的一系列活动是计划好了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由于各个学生的知识背景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所以在活动设计时会有各种形式、各种内容,学生参加时会有平等的机会体验活动,亲身投入实际场景去探索、发现,因此学生在活动中可以获得直接的经验和即时的信息,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如:材料作文《盲人摸象的启示》,可以开记者招待会的形式,从不同角度收集材料,学生相互之间博采众家之长。
多开展作文教学活动课,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动机和兴趣,要培养学生自主作文的意识和习惯,我们要为学生创设好的自主作文的学习情景,唤醒学生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写作方式。运用作文活动课,就是为学生创设一个“由行动到心动”的平台,通过长期的耳濡目染,真正让学生在写作中达到“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的境界,从而实现“下笔如有神”的目标!
第五篇: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如何开展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如何开展
农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目前素质教育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新课题,由于诸多原因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社会意识、家长意识、学校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程度以及相关措施还远远不能跟上发展的要求,因此我们急需探索出一条能够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实施,以推进素质教育的成功之路。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主要问题 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
社会 家长 教师意识 机制 对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在新课改要求下应运而生的课程体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但也是课程实施中的一个难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是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改善农村中小学的课程结构,更好地落实农村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有利于加强学校、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新课改的实施起到有力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效果也很不尽如人意。
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会意识亟待提高 综合实践活动课在各学校的开设及活动效果都不太理想,究其根源,首先是社会、家长以及有关管理者的意识还没有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思维中转变过来,对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改革存在偏见。这就导致了对这门课程教学管理的轻视甚至鄙视,对教师教育教学没有起到应有的导向作用,从而对这门课程的认识不到位,直接导致了课程开设的效果差。由于诸多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活动流于形式,效果差强人意。各农村中小学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认识不足。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跟思想和认识上的误区有着密切的关系。素质教育的口号虽然喊了许多年,但由于整个教育还被应试教育氛围笼罩着,结果还是 “雷声大而雨点小”。传统的教育思想,特别是应试教育思想,使社会、教师、家长和学生甚至部分教育管理者都普遍认为学生主科成绩才是升学考试的主要条件,而忽视人的整体素质,这样,实施这类课程时,无论家长还是学校,积极性就很难调动起来,严重影响着综合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2.家长观念必须转变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很难得到家长理解支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固定的、体系化的知识内容,让人看不到“成绩”和对考试有用的“知识”,其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需要各校利用自身的课程资源和社会教育资源,共同来开发和建设。农村广大的家长还没有从应试教育的传统观念中解脱出来,重语文、数学、英语,轻其他学科的倾向依然相当的严重,再加上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对学生发展的作用还没有真正的认识到,他们只想看到的是你上的这种课能不能对孩子考上好的学校提高分数,所以配合老师的工作就不很积极,无形中对活动的开展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农村家长想通过上学脱贫致富、出人头地的想法比城市家长更加严重,综合实践活动对提高考试成绩好像毫无作用,所以他们对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认为是“不务正业”。因此学校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不得不有所顾虑,从而畏首畏尾,被动应付。
3.教师意识和素质有待提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大部分的教师思想上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认识不足,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还深深地感觉到“主科”重要,综合实践活动是“副科”,这样的心态导致了课程开设质量不高。很多老师认为花大功夫搞综合实践活动,影响现在普遍认为的“主科”成绩,担心家长不会接受,认识上的误区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是任课教师的素质亟待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没有现成的教材,找不到现成的教案设计或活动设计,没有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学目标或参考资料,且领域宽泛,内容趋于开放,更加丰富。另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为载体,更加强调师生的多边活动,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做指导者、协调者,帮助者,最大限度的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充分的发展机会。这样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策略和方式,对于我们这些习惯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教师来说,确实是难以适应的。农村中小学没有科学合理的实施制度和措施,缺乏专业教师。一些学校虽对课程的实施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但实施过程中,领导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实施过程中职责不分明,操作不规范,随意性大,缺乏统筹安排,具体指导。学校并没有真正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实施制度和措施,没有活动的全盘计划和长期规划,对综合实践活动课不能进行合理的组织和管理。于此同时,也没有相适应的评价监督机制,也不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这无疑会直接影响教师的积极性和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此外,缺少专职专业教师,也使该课程的开展实施受到一定的影响。再者,教师的角色也亟待转变。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始还能把主动权给学生一点,让他们自己发挥,但是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通过教师的调控,不知不觉又回到教师预设的问题和设计上来。学生只要学到了老师希望学生学到的知识,老师便认为完成了教学任务。这说明教师角色还没有真正转变,没有真正体会到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意图。此外,有些老师缺乏独立思考的意识,凡事总想依赖“教案”,从主题确立到活动设计,直至自己的教学反思,无一不依赖于课本中参考案例,把活动设计或“教案”当成教条,从而形成了综合实践活动格式化,教条化,进而严重制约 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推进和发展。
4.主管部门和学校各项机制急需完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学校经费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它是在实践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要求学校和教师结合地方、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等灵活组织和确立活动主题。没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和一定资金的支持,综合实践活动课就难以实施,由于学校和教师的课程意识非常淡薄,学校和教师很难再课堂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上下功夫。另外,开发和实施新课程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要求广大农村小学一下子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确实勉为其难。这些都直接导致了很多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形同虚设。由于诸多因素造成的困难,使一部分学校至今还没有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列入教学工作计划,只是临遇上级检查时应付开展一阵子而己。有些学校在课程表中未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而是将班会、信息技术、劳动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充分准备的综合实践活动,必然只是学科课程的延伸和补充,事实上只是一种装点门面的缀饰,效果当然甚微。所以课时不落实是目前农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学校普遍缺乏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的正确认识,认为既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升学影响不大,而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教师的考核很少顾及这一块,且缺乏专项考核细则,所以在“绩效”的指挥棒的作用下,作为一门副科何必在这方面浪费时间,甚至于连课表都不用排。有的学校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缺乏“专职教师”,缺乏“教材”,干脆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时间分别划给语文、数学和外语,由“主科”老师带课,或者只是要求学生在双休日、寒暑假期间简要地做点调查,写一篇调查报告应付教育管理部门的检查。
造成以上现状的原因,既有人们认识上的问题,又有现实社会经济、教育发展的差异;既有师资队伍不足的因素,也有办学宗旨和教育思想不端正的因 素。因此,要认真研究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对策,切实改变目前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