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的有效管理论文

时间:2019-05-15 11:58: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课堂的有效管理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课堂的有效管理论文》。

第一篇:教师课堂的有效管理论文

教师课堂的有效管理是指授课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课堂学习状态、课堂学习行为、课堂学习方法及课堂学习资源的有效整合。其中,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管理是基础,课堂学习行为的有效管理是保障,课堂学习状态的有效管理是关键。

一、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管理是基础

课堂教学内容就是每节课应学习的内容,是本节课的核心教学任务。它包括具体学习内容、应达成目标、达成过程及达成方法四个方面。

1.教学内容的有效管理

教师要准确、清晰地掌握课程标准对每节课具体内容的要求,要准确、清晰地知道本节课在整套教材中占有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还要准确、清晰地知道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与应达成目标之间的距离,即“三准”。教师要在认真充分研读学科课程标准和整套教材的基础上,依据“三准”有效整合教学内容。

2.教学目标的有效管理

目标的有效管理要体现可操作的达成度。何为可操作的达成度?即目标的设定要有具体的检测标准,要有层次性,要有知识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也就是“三有”。将这三方面的教学内容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每一个学生在不同层面达到各自的目标,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3.教学过程的有效管理

过程设计就是将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以一定的方式,用一定的方法呈现在课堂上,这应注意:(1)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2)循序渐进;(3)联系学生生活实际;(4)注重对学生情绪的精心导入;(5)注重对核心内容的精确讲解;(6)注重对所学内容的精实练习;(7)注重对所学内容的精练总结;(8)注重对各环节的时间管理。

4.教学方法的有效管理

针对所学内容,确定授课的形式。内容决定形式,内容决定方法,教学方法的确定要遵循三个依据:(1)依据教学内容确定;(2)依据学生特点确定;(3)依据现有条件确定。

二、课堂学习行为的有效管理是保障

课堂学习行为包括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教师教的行为是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语言、举止、仪表等在课堂上表现出的活动,是一种极具影响力的教学资源。它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作为一名教师,要有意识地把握好自身的教学语言,做到既严谨、科学、准确又有幽默感和感召力,既有激情又充满鼓励,既体现尊重、理解又充满关爱,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使课堂语言真正起到吸引、感染学生的目的。同时,要有意识地管理好自身的仪表、举止,做到着装得体、大方,仪表整洁、美观,动作优雅、规范,坚决杜绝衣冠不整、举止随意等现象的发生。

学生课堂学习行为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活动。具体体现在学生在听讲时的坐姿、读书姿式、写字姿式、回答问题的方式、课前准备程度、实验操作、相互讨论、课堂检测与练习等方面。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主动地、严格地实施有效管理,规范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这是提高课堂质量的有力保障。正是基于此,我校建立了《满井中学学生课堂行为规范》:课前准备要规范,课上听讲要规范,回答问题书写要规范,课堂练习要规范,课堂小结要规范(即“五要”)。

在规范学生课堂行为时应做到:(1)全体任课教师达成一致,形成合力,营造氛围,统一要求;(2)将行为培养训练和管理作为提高质量的前提,确保课堂有序;(3)抓住细节,突出训练,严抓落实;(4)学习行为管理与学生学习状态管理有机结合,学习行为管理与知识性教学有机结合,学习行为管理与学习习惯培养有机结合,学习行为管理与学生意志品质培养有机结合,学生学习行为与教师教学行为有机整合。

落实课堂学习规范的具体做法:(1)学校做好充分动员工作,使每位教师、学生和家长充分认识到课堂行为规范对提高课堂教学、学习效率提升的重要性;(2)发动全体教师修改完善教师课堂行为规范要求和学生课堂行为规范要求,使师生达成共识,形成自我约束力;(3)全校干部、教师、学生形成管理合力,统一要求,既保证要求的一致性、统一性,不留死角,又形成整体氛围;(4)统一培训,确定目标,认识与行为达成一致;(5)落实到每节课中,常抓不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6)做到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密实施,严而有序。

三、课堂学习状态的有效管理是关键

课堂学习状态是指班集体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气氛,通常是指课堂上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如果说课堂学习行为的有效管理解决的是课堂学习的有序问题,那么,课堂学习状态的有效管理解决的就是课堂学习的有需问题,即通过教师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兴趣产生学习需求。学习状态有消极、积极和对抗之分。积极的学习状态是指学生的学习状态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消极的学习状态是指学习状态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对抗的学习状态则是一种失控的状态,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故意捣乱,教师失去了课堂的驾驭和控制能力,有时不得不终止讲课而维持秩序。要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状态,教师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精心设计导入方法

精心设计与本节内容有关的课堂导入方法,充分考虑学生生活实际,关注的热点话题,心理需求及本学科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2.精心设计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的创设是学生学习状态得以维持的有效保障。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媒体,创设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从不同角度刺激和感染学生。如将一些诗歌、成语、谚语、故事、名言等用于相应内容的教学,既丰富了教学语言,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认识到学科与学科之间关系紧密,对学生学习帮助较大。

3.用积极的心态影响学生

教师要用积极的心态和饱满的情绪影响、感召和带动学生的情绪状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提高学生的能力以外,还应该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除了直接、明确地向学生提出要求以外,还应充分运用微观的课堂心理环境来影响学生的行为,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教学技能外,更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一个有着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教师会用自己的行为、语言、情绪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师生间、生生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愉快地接受教育,积极地探索问题。

总之,课堂教学诸因素有效整合得越好,课堂效率就越高;反之,效率就越低。在这些因素之中,我认为教师的人格是创设良好课堂气氛的前提,教师和学生的情感是维持良好课堂气氛的条件,教师幽默的语言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润滑剂,教师的激励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催化剂,教师的机敏是形成良好课堂状态的措施,良好的课堂纪律和规范的课堂行为是形成良好课堂状态的保障。

第二篇:教师交往技能与有效课堂管理论文

摘要:本文系统分析了教师交往技能的本质含义及其对有效课堂管理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课堂管理;社会交往技能;师生关系;学生同辈关系。

一、有效课堂管理的操作性界定

有效课堂管理的操作性界定是对课堂管理具体实施过程的方法性或技术性理解,是具体地、有针对性地而不是笼统地提出管理技能的根本依据。

何为课堂管理?学者多尔谈到,“富有秩序的课堂,即意味着学生在教师试图实施给予规定的活动项目中是合作的。照此,不当行为则指那些威胁、导致活动出现混乱或者使课堂倾向于散漫的学生活动。”显然,多尔在此强调的是课堂的正常秩序及其维持。相应地,教师的职能即在于如何设置活动引导学生合作,并能够及时有效地干预无益乃至有害于课堂秩序的种种行为。

在教师设置的活动项目中,学生合作的可能性受如下因素制约:学生参与活动的类型、课堂的物理特征以及学生被指定工作的具体类型。

布罗费提出了另一个有关课堂管理的见解,同样富有创见而又更为详尽。他认为好的课堂管理,不仅包括尽可能减少学生的不当行为以及一旦发生时给以有效干预并能引导学生合作,也包括有价值的学术活动或多或少地发生,并且能够设置完整(包括而又不限于教师的惩戒性干预)的管理系统,以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参与此类活动,而不仅仅是减少其不当行为。这里,布罗费在指出教师应有效干预课堂不当行为的同时,更强调激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及其有效课堂行为。基于此,教师课堂管理才更富有建设性,更有成效。那么,如何实现有效的课堂管理?教师对于课堂秩序的维持,不管是干预,还是积极地激励和引导,都离不开必要的社会交往技能。

二、教师社会交往技能分析

社会交往技能是指教师积极发展有效地师生关系及学生同辈关系的能力。凭借这种技能,教师方能应对学生的各种复杂多样的社会需要。

当今社会,社会化环境复杂多变,学生需求也日趋多样化,越来越多的学生带着未曾满足的许多独特需求来到学校。对此,儿童行为与情感失调研究专家毛斯指出:“我们已经发现,越来越多的儿童来到学校,因其自我发展不成熟而面临种种危险。学校的设置是使孩子们在一个有效的主导群体中专注于课堂……。然而,即使学校是一个次要组织而不是一个家庭组织,缺乏某些技能的学生也被迫在此活动。”在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各类需要能否满足及满足程度,极大地受到存在于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及学生同辈关系的质量的制约。

1.师生关系与课堂管理

自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以来,许多研究已经指出,师生关系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研究表明,能够觉察出教师对其持关怀与支持态度的学生,对学校情境更为肯定,且有较高的学业成就。最近的许多研究均支持这一结论。美国斯坦福大学中学教学关系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指出,“评论学生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是教师关怀的巨大价值。事实上,希望教师关怀的学生如此之多,以至于我们相信,在当今社会,很多青少年都有着潜在的极度渴望与孤独(戴维森,1992)”。

研究发现,面临学校失败危险的青少年需要更多的来自成人的独特的支持性关系,而不只是学校的象征性措施。人们一致认为,有四种教师信念和(或)价值观以及与之相应的类似行为,他们一同构成了一种明确而肯定的、教师之与学生的文化帮助关系与合约。这些信念是:教师接受为使学生成功而承担的个人责任说明;坚信实践赋予的教师角色;教师接受非理想学生的持久需要;相信所有学生各有所长并均能学习发展。学者利皮斯兹在其“有效的中学”的研究中提出了同样的发现。在描述词类学校时,他认为,它们提供了一种温暖的、独特的环境,这是青少年早期发展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研究表明,运用身体接触及使用幽默、温暖和鼓励的语言表达其影响的教师,在帮助才华出众的学生学习时更为有效。一些有关新教师的教学和令人满意的教学开端的研究都指出,教师们需要某些个性特征以帮助其完成教学任务。

师生关系中除了那些一般的品质外,还有更为特定的因素,如教师期望和反馈给学生的给养。有关教师期望的研究数量众多。对此,布罗费指出:“这些影响平均仅达到5-10%的差异。这一结论清楚地表明,关于教师期待最理想的工作也不会在学校中创造奇迹。”但是,他同时也指出,这些发现是就平均而言的,教师期待在有些课堂、对某些学生可有突出影响。可见,教师在这方面的深刻理解仍是教师课堂管理训练的重要方面。

教师对学生的有效反馈是令人关注的另一个领域。研究表明,教师清晰、特定而及时的,并且指向于学生特定的表现与努力的反馈最为有效。研究指出,在教师格外突出学生的努力与成绩并与其他学生比较的环境中,学生会做得更好。

总之,有关师生关系的研究基本肯定教师的温暖和支持性态度的积极管理效果。但是,师生关系显然不是抽象的孤立存在,对于师生关系的更为准确的考察和运用,必须充分顾及它与其它因素诸如课堂规则与秩序的确立、教育组织形式以及教师对破坏性学习行为事件的应答方式等如何相互作用。这种更为精确的把握,使教师可望最终找到某种行为方式,通过课堂管理以确立课堂秩序,使学生获得必要的安全、保障、准许和支持,以帮助其学习明确而积极的社会和学术技能。

2.学生同辈关系与课堂管理

学生同辈关系是课堂管理研究中较少强调的领域,对照目前课堂管理实践中具体实施的诸如同辈指导、合作学习等均依赖于学生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之类的日益增多的运用,它尤其显得贫乏。同辈关系显然不是可有可无的,恰恰相反,它是影响课堂管理的又一重要因素。研究(来微斯,1974)发现,在拥有不同文化背景学生(例如白人与黑人,白人居多)的课堂中,当黑人学生感到被其白人同学接受时,其成绩能够提高。研究表明,如果能够创造一种由积极的同辈关系加以表征的课堂准则,则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及学习成绩。同辈在学习上是重要的合作者。

同辈合作之所以有此影响,主要在于合作促进了彼此之间的有效互动与接纳,合作对于合作双方在诸如自尊、自信心、喜欢课堂、学生之间相互喜欢以及各种有益移情和社会协作上都有积极意义,却少有消极影响。

另外,研究表明,同辈合作的有益影响不限于课堂学习,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活动影响尤为深远。来自美国“公共资源中心”的一项报告指出,据有关权威机构测查,90%的解雇人员之所以被解雇,主要不是由于技术技能的不足,而是源于人际关系问题或行为问题。同样,美国的另一权威机构在有关“雇员所需要的技能”的报告中,列举了顾主最需要的七种技能的有:团体有效性:人际技能、协商与配合;听说交流:合理表达,善于倾听;个人管理:自尊、目标情景或动机;组织的有效性与领导。

诸如此类的调查研究一致表明,教师运用课堂管理方法,教给学生更为有效地相互作用与协作,不仅能够增进课堂行为效益,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发展重要的生活技能。

教师交往技能不是实现有效课堂管理的唯一因素,却是不可或缺的、影响刚反而深远的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美]林格伦著.章志光译.课堂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2〕南京师大教育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3〕张济正著.学校管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1984.

第三篇:如何有效管理课堂

如何有效管理课堂

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必须管好自己的课堂。就每一堂课而言,教学是中心,管理是保证,要想上好一堂课,必须管教结合、以管促教。那种只教不管的课堂往往是沉闷的课堂、学生昏昏欲睡的课堂,这种教而不管的教学常常是低效的教学、老师劳而无功的教学。一个优秀老师的特点往往是首先善于管理课堂、其次善于传递知识的老师,一个有效课堂的特点往往是首先做到调控有序、然后实现高效学习的课堂。所以,老师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必须管好自己的课堂。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管理好课堂,进而提高教学效能呢?

一、要讲原则:对原则性的纪律一定要从严要求,对无视校纪班规、屡教不改的学生务必要从严管理。老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直面学生和所存在的问题,要勇于反躬自省、敢于管理学生,也许难以管教的学生只是少数、或者个别,但是如果老师不能及时进行干预和有效处理的话,其负面的影响作用是会蔓延与扩散的。在这一方面,老师应切记“管而不严、等于不管”的道理,不可稍事懈怠和放纵。对于非原则性的问题、或者学生偶然的犯错,老师就大可不必上纲上线,给予点到为止的提醒或者心照不宣的暗示即可。

二、要讲方法:老师把握好教学管理的原则和限度,是课堂秩序始终处在老师的有效调控范围之内,对必须遵守或者明令禁止的课堂行为必须不折不扣、有错必纠。在此基础上,则应体现管理的弹性,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到严而有度、活而不乱。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之中,要注意从一点一滴抓起、从第一次课开始抓起,将不良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或初发阶段,做到防微杜渐;把好的学习习惯逐渐推广扩散,使之发扬光大。

三、要有耐心:优良的班风、学风,良好课堂秩序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正如学生的不良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样,不要期待一两次的教育或者惩戒就能完全解决问题,坚持“反复抓、抓反复”,假以时日,总会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另外老师上课是出现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不要依赖于班主任,更不要送到政教处一交了之。这样做,一不利于个人能力的提高,二树立不起个人的形象,三也不利于同事关系的提高。

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突发事件,应具备灵活自如化解难题的能力,要善于根据问题出现的情况,做出敏捷的反应,及时采取合理的对策,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对待课堂偶发事件,有时要及时果断处理,趁热打铁,以取得最佳教育效果;有时暂时冻结,仍按原计划进行教学活动,课后处理。教师只有沉着冷静,才有可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第四篇:论有效的课堂管理

论有效的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有着久远的历史。但在很长的时期里,教育先哲们没有对之进行系统的研究。直到20世纪中叶以后,课堂管理作为专门的研究领域才逐渐由孤寂而愈益受到关注,并逐渐发展成为国际学术界一个引人瞩目的新兴研究领域。它的出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课堂管理的内涵,促进了课堂观念的转变,推进了教育的变革。然而,课堂管理的变革及其对教育发展的积极影响,在多大程度上反应在我国的课堂教育实践中,或者说我们当前的课堂管理是否跟上现代教育发展的步伐,这无疑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本研究首先分析课堂管理的意义与变革,并以此为参照检省课堂管理的现状。在此基础上,试图构建新型的课堂管理观和课堂管理模式,为改进课堂管理,建构新型课堂,提高育人质量提供一定参考。

课堂不同于教室。教室主要是指进行教学活动的场所;而课堂则是教师、学生及环境之间形式的互动情境。课堂管理就是建立有效课堂环境、保持课堂互动、促进课堂生长的历程。其中,建立有效课堂环境是建立有效课堂管理的前提;保持课堂互动是有效课堂管理的衡量尺度;促进课堂生长是有效课堂管理的最终目标。

首先,课堂管理通过良好课堂环境的创立,保证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为了各种活动有计划、有效率地开展,课堂必须维持一定的秩序与常规。但由于在课堂活动过程中经常会产生各种冲突与矛盾,发生各种偶发的干扰事件,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受到干扰。当教师面对课堂秩序失序时,传统的做法主要注重通过其“权威”实施课堂控制。即使教师通常采用的表扬,也往往具有批评或惩罚的意味。这种课堂控制方式尽管也常常收到教师所期望的控制效果,但同时也会带来课堂的僵化。而太僵化和太拘泥于形式,将不可以免地抑制创造、更新与活力,极不利于课堂的持久发展,课堂秩序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或意义。有效的课堂管理首先就必须创立良好的课堂环境,有了良好的课堂环境,课堂秩序的维持不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不会扼杀反而促进课堂中的创造,为课堂的持久发展创造条件。

其次,课堂管理通过促进课堂交流,保持积极的课堂互动,促进课堂活动的有效展开。课堂活动过程本质上是一个课堂互动的过程,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个体或群体之间在课堂活动情境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这一相互作用或互影响也就是课堂情境中的互动。课堂互动是课堂的本质特性,课堂交流是课堂互动的前提。课堂活动本身也是一种寻求对话的实践活动,实际上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无论学生知识经验的获得,心智的开启,能力的发展,还是教师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有赖于课堂活动中信息的有效传递和交流。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信息交流活动是课堂活动的中心,信息交流的成效决定着课堂活动的效果。课堂管理正是通过不断度调节课堂活动,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促进课堂交流。同时又通过有效的课堂交流,促进和保持课堂互动。

第三,课堂管理通过激发课堂活力,促进课堂生长,为学生的持久发展创造条件。课堂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持久发展。而人的持久发展又依赖于提高课堂活动的质量,亦即有赖于课堂的生长。一个生长性的课堂也就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课堂,一个采纳积极的伦理和保持课堂成员合作创造姿态的课堂,它具有社会和环境责任并把这些责任作为其所有的价值、管理理念和日常管理惯例的中心。课堂的生长为学生的持久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课堂的生长无疑是课堂管理的指向性功能。课堂活动是一种专门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活动是其学校生活,乃是其整个人生中的最基本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今后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因此,课堂对于学生具有个体生命价值,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生命活力在课堂中得到有效开掘,才能有真正的课堂生活,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学生的持久发展才能真正实现。课堂管理就是调动各种可能的因素,开掘课堂的活力,发挥其生长功能。

20世纪中叶以来,一系列高新技术革命极大地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人类将打破“资源时代”的种种梦想,朝着“知识时代”迅速迈进。这一深刻的社会变革对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期望和要求,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培养能够适应知识时代挑战的创新人才成为社会发展对教育发展的内在的、迫切的要求。在社会变革的强大冲击下,教育也不断地调整与变革。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发表了《学会生存》这一经典性报告,不仅对世界教育的变革给予了深刻的反思,而且提出了对后来世界教育变革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的许多指导性建议。其中最为重要的建议包括:指出了科学的人文主义的教育目的,要求教育不仅要实施科学训练,还要培养科学精神;要把发展人性,亦即培养创造性和承担社会义务的态度作为教育的使命,以培养一种“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的完善的人;确认了学习化社会的理想及作为学习化社会基石的终身教育的思想,认为教育正在越出历史悠久的传统教育所规定的界限,正逐渐在时间和空间上扩展到整个人的各个方面;教育是每一个社会成员整个一生所必需的,而且这种教育的出发点是学习者本人,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面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会议主要针对教育专注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以及其他社会因素造成的许多新的社会问题,从宏观上提出了“学会关心”的新构想,要求教育注重一种全球合作精神,培育人们学会关心的品性;针对社会进步与个人的个性全面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要求教育从促进统一性转变为促进创造性和革新精神。1992年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新战略”。此后,“可持续发展”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度人同,并成为一种全新的发展观,给教育提出了新的需求,不仅要求我们对于教育的功能,尤其是教育对于全体人的发展的功能有全面的认识,同时对于教育目标的确定也要进一步加以思考。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题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又进一步提出了“旨在促进人的发展”的教育,并将终身教育视为“人的持续协调发展的条件”和“进入21世纪的钥匙”,为更好地促进人和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委员会进一步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从学会生存到学会关心,再到可持续发展,这反映了20世纪中叶以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价值取向和基本思路。在其指导下的教育变革明显体现出终身化、民主化、主体化、多样化和国际化特征。这些变革特征又无一不体现在课堂的变革之中,对传统课堂管理形成巨大的冲击。课堂管理也随着教育变革的起伏激荡而处于不断的变革之中。

20世纪60年代以来,课堂管理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并逐步形成新型课堂管理。相比较而言,旧式课堂管理更多地倾向于行为控制和程式化的问题解决,新式课堂管理更多地倾向于行为激励和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旧式课堂管理侧重于规章规则和学生服从,新式课堂管理侧重于教师鼓励和学生参与;旧式课堂管理更多地关注课堂秩序和规定性,新式课堂管理更多地关注课堂生长和灵活性。旧式课堂管理模式依然广泛存在。但人们对这种课堂管理的偏爱正下降,甚至认为这种管理模式正在阻碍着我们前进的速度,使我们的课堂仍旧以行为控制为中心而缺乏创造力。因为这种管理遵循一种单向的运作原则,建立在对教师的严格服从和诚恳上。而在一个越来越复杂的变革时代里,旧式课堂管理方式太刚性而缺乏创造与活力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显然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再能满足现实提出的新要求,甚至与当今时代发展相悖,其日渐走向衰退乃是势所必然。近些年来,各国都在致力于改进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率,因而也都在广泛地进行着课堂管理变革的尝试。这些变革使得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使课堂的真实意义得以大大拓展。当前的趋势表明,现代课堂要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有效地发挥其完整的作用,确实需要灵活而民主的课堂管理。课堂管理呈现出从刚性向柔性转变的变革走向。

笔者对五所中小学校进行了实际调查和课堂观察,结果显示,对于大多数课堂而言,课堂管理仍滞留在过去,滞留在传统管理模式的岁月里。而现代教育的内在机制在于从人的主体性源泉出发去发掘学生的主体性,促进人的主动和谐发展。现代课堂管理就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建立起一整套能够持久地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从而为学生的持久发展提供必须的条件。由此,课堂管理过程应该包括如下四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1、确定目标

由于课堂管理的首要职能是促进课堂的生长,因而确定课堂的生长方向是课堂管理的核心。确定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拟定远景目标,二是拟定课堂行为目标。远景目标意味着对课堂集体和个人的未来状况的导引性描述,它作为一种导引,能正真正起到指导作用,能刺激学生的积极性,适用于种种情况的变化。课堂行为目标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共享的价值体系,为他们指出在课堂复杂系统中超越纯粹个人的更深层的意义,帮助解释和说明发生的事件,从而建立一种信同感和形成协作的意愿。学生也会从意义发生的背景中评估众多的行动路线,并作出负责的恰当选择。课堂秩序便会在更深层意义上得以实现。因此,教师从一开始就要根据远景目标提出对学生行为的期望,确定哪些行为是合适的和可接受的,哪些行为是不合适的和不可接受的,并让学生清楚明了。确立了对学生行为的期望,不宁把期望转化为课堂规则和程序。教师在确定课堂行为目标时,要立足于是否有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是否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是否有利于学生完成课堂活动计划,进接的、短期的行为目标与课堂的高层次远景目标和学生持久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否相适应。

2、建构环境

良好的课堂环境必然能够有助于合理地利用课堂活动时间,促进课堂活动的有效性和成功率。相反,不良的课堂环境必然会耽误课堂活动时间,导致学生的行为问题。要有效达成课堂目标,就必须创造一种适于更新和发展的环境,使课堂焕发活力。一般而言,课堂环境主要由有形的物质环境和无形的社会心理环境两类环境构成。物质环境主要指课堂的时空环境、自然环境。社会心理环境主要指人际环境、组织环境、情感环境和信息与舆论环境。物质环境是课堂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它与社会心理环境共同构成课堂环境的整体,影响着课堂活动的广度与深度,是课堂管理无法避免的制约因素。因此,建构课堂环境必须两者兼顾。首先,要认真规划课堂的物质环境,不仅要让课堂物质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和确保学生的安全,而且要使之适合于学生及活动的特点,有利于学生的参与、互动与成就获得,为课堂的生长和学生的持久发展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其次,课堂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受到课堂中教学方式、管理风格和管理技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善于树立积极的课堂期望,发展有效的沟通对话,激发学生的成员感和团体归属感,培养学生的集体认同、群体互动和成就共进,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自我更新和自我完善。

3、促进沟通

教师如果在课堂管理中不能妥善地与学生进行和谐沟通,不仅会影响其与学生的关系,而且会使课堂目标最终难以实现。沟通能够使教师和学生形成一种共同的关注,一种整体感和认同感。这无疑是实施课堂活动和达成管理有效的源泉。同时,课堂远景目标及具体的行为目标确定以后,也必须有效地传达到学生中去,并为学生所理解与接受。如果确立的目标不能很好地传达给学生,或者学生不能对目标予以理解和接受,课堂目标就不能成为学生的导引或动力。因此,课堂管理必然面临着沟通方面的挑战,即通过课堂中广泛的沟通交流,让学生相互理解、相信与接受课堂远景目标及具体的行为目标,使其朝着远景目标和战略方向不断迈进,进而使所确定的目标变成现实。要真正促进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教师就必须首先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意义,而且无论在任何时候都必须为沟通留出时间与空间。其次,无论是对什么学生,不管他是否听话,是否取得了好成绩,教师都要对其保持开放的态度,对其给予必须的信任。此外,教师还要创造接纳的沟通氛围,以一种坦诚的、可亲的态度接纳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并给予及时而积极的反馈。

4、给予激励

即使在最佳的课堂环境中,学生也总会遇到各种不同程度的阻碍或者失败。如果没有高度激励的措施和行为,这些阻碍就会真正成为整个课堂管理的障碍。课堂管理就是通过激励,引起阻碍朝着建设性的方向变化。实际上,目标的确定为师生确立一条正确的前进路径,良好的课堂环境为目标的实现奠定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沟通提供一种达成理解、共认与不断前行的手段,而成功的激励为战胜前进路径中的障碍和持续的课堂活力提供保证。长期以来,教师在课堂管理过程中通常是采用惩罚,通过惩罚实现学生的顺从,达成课堂的控制。实践证明这是极其低效的,常常还会适得其反。良好的课堂集体和学生行为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培育,而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不断的鼓励和强化手段,激励学生的进步,满足学生的社会需求,形成课堂中积极向上的气氛和学生专心投入的热情。对于学生而言,激励是一种无穷无尽的资源,如果能有效地激励学生,学生的热情就会随之而生,并会体会到挑战的兴奋、活动的刺激和成功的喜悦。激励是有效课堂管理的核心。

具有明确的目标、建设性的课堂环境、有效的沟通,并受到高度激励的课堂集体,无疑能战胜前进路径上的障碍。这显然是有效课堂管理的重要标志。

第五篇: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论文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传统的美术教育是一种你讲我听的“灌输式”和“培训式”的活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新要求。回顾和观察美术教学的种种情景,要求的直接指向是: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更“有效”?对此,有必要重新认识美术教育和教学的意义,了解美术教学应该教些什么,学生应该学习些什么。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美术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更好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呢?我有这样的几点看法:

一、在游戏中学习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单一枯燥的美术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学生的发展。“游戏”是学生喜欢的活动,能满足他们爱玩好动的需求。游戏能激发学生大脑最积极最有创意性区域,把美术活动与创新能力有机结合在一起。新课程美术教材的大部分内容当中,多有一些潜在的游戏内容,所以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游戏成份,利用游戏教学来促使学生较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游戏的名称也要符合学生的心态。教师要针对游戏的具体内容起一个既吸引学生又具有美术课特色的名称。如“美术大本营”、“猜一猜”、“我是小画家”等等。在游戏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回答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扩散,想象力得到了丰富。游戏教学能使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活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能促进学生不断地学好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在比较中发现

美术是视觉的艺术,运用比较法,具有很强的直观性、能从多角度地对不同作品做比较分析,便于学生认识掌握相关的知识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并能产生深刻印象。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这种方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还应注意精心选择作品,适时进行启发、引导,讲究科学性、典型性和艺术性。通过不同作品比较,加深了学生对美术作品基本艺术形式的认识。运用作品比较方法,有利于释疑解难,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艺术审美能力的提高。

三、在讨论中感受

记得赫钦斯曾说过:“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作出独立的判断。”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讨论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探索、自己推理、自己判断。当然,讨论也不是一种形式随便的让几个学生聚在一堆说几句,而是应该像节目主持人一样,分好小组,提出具体的问题,然后进行引导、调控。老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如“跟你的同学介绍一下你喜欢的作品?”“请小组讨论一下这张作品的内容、形式及材料”等问题,可以每组请一位学生同学介绍,也可以自由发言,可以争论。老师应对学生的发言作点评、指导、升华。讨论法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评价中体验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的教学评价改变了以往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重教师不重学生的教育观念。我们可以采用采用了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评价手段。这样有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我们尤其应该注意到了学生的自我评价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一堂课的活动后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从自身的发展需要出发,自己主动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在自我评价中弱化了评价的甄别于选拔,激励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真正意义上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就得不断地去探索,艺术是永无止境的。我们要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美术学科教育肩负的教学目标。我们的教学活动始终要让学生有一种期待,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吸引,那么这肯定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美术有效性课堂教学呼唤创新精神的课,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才能去掌握教学这门艺术的真谛。

下载教师课堂的有效管理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课堂的有效管理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论文

    也谈小学美术课教学的有效性 ——桦甸市新华小学徐林临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教育活动的主要载体。在学科教学活动中,传统的美术学科教学一般是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活......

    我心中的有效课堂(论文)

    我心中的有效课堂 桂园小学盛伟 有效课堂是教师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利用一切有利于学生学习活动的方法、途径,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学习,达到教与学和谐统一,实现或超越预设的......

    论文:探讨问题设计 助推有效课堂

    教学论文 探讨问题设计 助推有效课堂东湾镇中心学校 金新喜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是在课堂教学中,根......

    构建阅读教学的有效课堂论文

    摘要:搞好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多识、多练、多思的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实现语文更好教学的一条重要途径。关键词:阅......

    浅谈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大全)

    浅谈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 【摘 要】 课堂管理是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新课程下教师课堂管理应与时俱进,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课堂管......

    教师随笔论文 小学课堂管理的重要性

    课堂管理的重要性 课堂应该是师生美好生活的一部分,是一段能够焕发生命色彩的人生经历。不过由于一些教师不善于课堂管理,缺乏管理意识、技巧和情感,致使课堂混乱失控。课堂管......

    新课程下教师管理课堂点滴体会论文

    新课程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

    初任教师课堂管理失效问题探讨论文

    摘要:思想政治课初任教师在入职初期阶段受到诸多压力,容易导致课堂管理失效,影响其职业认同感。分析初任教师课堂管理失效的原因,探讨解决对策,有助于改善思想政治课初任教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