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事随想杂文随笔

时间:2019-05-15 11:06: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孝事随想杂文随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孝事随想杂文随笔》。

第一篇:孝事随想杂文随笔

2018年3月14日? 星期三? ? 阴有雨公司的墙

那日,从公司的侧楼走廊匆匆穿过,发现同事小祝,在很认真的看挂在墙壁的“二十四孝故事”节选图。

说实话,每天从那几幅图前掠过,还真没有像他一样,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看一遍。

我记得从前舅舅家的侧墙,挂着俗称与中堂对应的几幅挂落图,图上讲的故事我至今印象深刻:

一对夫妇抬着一副担架行至深山密林,担架上一位风烛残年的老者,尾随三人后有一小儿,最后一图上,老人掩面、夫妇惭愧低头、小儿仰头责问;图文释义:担架既然能送爷爷独坐深山,记得取回,它日也有用得着的时候。

印象之所以深刻,是因为它讲的是一个关于孝的故事,跟公司节选的这几则故事一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昨日广祥老师转发了一则新闻,说扬城一户人家,把九十岁的老母独自锁在阴冷的车库,里面的设施并不适宜人居。

物业、记者轮番采访,这九十岁的老妈妈,四个儿女轮流度日,如今轮到这个亲生女儿家,因为房子是外孙儿家的新房,对于有轻微老年痴呆的老妈妈的到来,这个女儿的应急措施,就是让她在并未装修的车库待一段时间,轮到下家就ok了。

记者们描述老妈妈周围恶臭难挡,问及吃饭与否也是得到否定答案。可能她的脑筋不好,众人也不敢全信,不过这女儿的做法肯定是得到一致“差评”。

不管怎样,我想对那个做女儿的说一句,她养你小你养她老,就算条件不足,起码也得住个像人住的环境里,毕竟你自己也是用媳妇的人,你做的一切都有子孙后代看在眼里。

我的外公外婆过世早,舅舅当家很早,还领着两妹妹生活,但他在对待长辈的孝敬问题上,一直都是我的楷模。

逢年过节来我们家,他再穷都不会空手来,而且都是要先亲自请过我爷爷奶奶的安,才敢坐下来谈谈说说,吃饭上桌、端茶倒水,他没有一样事情不显示出他对长辈的尊敬。

奶奶在的时候,一直就是夸赞我的舅舅是个好小伙儿,虽然爹妈不在,但家教一样不少。

在小时候的我看来,舅舅遵循的繁文缛节有些迂腐,但现在回头想想,他是受传统美德的教育很深,而且是严格要求自己身体力行的人,所以我这晚辈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是深受其影响。

可惜,中年后的舅舅事业不顺,一日竟客死他乡,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痛。

《二十四孝故事》虽然曾遭到诸如鲁迅先生这样的大人物抨击,剔除它的封建成分,其中的孝心善举还是应该值得后人学习的。

我记得其中还有这样一个故事,说唐朝有个人叫崔南山,他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龄大了,牙齿也掉光了,需要用牙齿咀嚼的食物都不能吃,每天都只可以喝稀饭。长孙夫人的媳妇,也就是崔南山的祖母唐夫人,是一个很孝顺的媳妇。唐夫人见婆婆每天只能喝稀饭没有营养,她就每天早晨起床洗漱后,来到堂屋用自己的乳汁给婆婆喂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不间断,几年过去了,长孙夫人虽然没有吃过米饭但是身体一直很健康。人老了,终究有一天病了,长孙夫人也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把家里所有的人都叫到身边对大家说,唐夫人对自己的一片孝心自己才能活到今天,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报答她,只希望子子孙孙的媳妇们,能够像她孝顺自己那样,也孝顺她就满足了。这是长孙夫人生前唯一的愿望,要子子孙孙们一定要牢记在心。

我爷爷奶奶曾经用一句话跟我总结过这个故事:不要我儿孝顺我,只要我孙像我儿!

车库圈养老妈妈的女儿,估计最终也会得到“善报”。

当然,孝这个事情还会牵扯到许多问题,我们外人也只能跟着新闻感慨一下、指责一番,剩下别人家的日子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谁也插不上手。

甚至有些人家,对待长辈,就是喜欢“呼之即来,挥之即去”;而有些长辈也是“贱骨头”,不待见自己,宠儿无度,埋下祸根。

道德、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等都需要有所改进,有时在幻想,除了道德评价,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怕是还得靠制度、靠法律,社会保障体系健全了,到了年龄大伙儿按政策规定,一起去养老院度余生,也许像新闻里这样的道德评价就可以少点了,所有的这个链条上的事情也就顺着良性发展的方向走下去了。

呵呵!只是,我现在能做的,只有先领着娃参观公司的墙文化,讲讲担架故事、舅舅的故事……

第二篇:随想杂文随笔

汉译名著的《游叙弗伦》、《苏格拉底的申辩》和《克力同》三合一的译文不错,就是每章前的提要和章后的译后记看得有些烦,到后两篇的时候我干脆就跳过了。

我不喜欢看解析类的文章,除非解析的对象是我很熟悉的作品。我总觉得,在对一部作品产生自己的理解之前看别人的解析会对作品的理解趋于雷同。因为这就让别人的解释先入为主了,如果后来不再多读精读原著,那这解释怕就会永远成为自己对此书的“理解”了。而且,别人的解释也不尽然正确。比如《游叙弗伦》的提要和译后记中说苏格拉底从头至尾都渴望从游叙弗伦身上得到关于虔敬的真理。虽然我的认知也不见得正确,但我还是认为苏格拉底(柏拉图)到最后其实是在嘲弄游叙弗伦的,尽管他一直称赞游是聪明的。苏格拉底讽刺游的含糊不清又自相矛盾的解说就像自己的手工艺人祖先,靠复杂的手艺造成错觉。

不过这本书的译文虽不错,但提要和译后记几乎占了半本书了,有冗杂之嫌。而且半文半白的流畅译文虽能看出译者先生的功力,但我感觉还是过于古朴了。

第三篇:再随想杂文随笔

人们的正确认识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好像有人专门论述过。我不是学者或领袖是不敢奢谈的。

但是,我还是觉的正确的认识是智慧的儿子,是理想与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不同时代,不同情况的具体体现,是爱心,不私心,不偏颇,公正,客观,全面,辩证的大融合。它需要闪光的思想,豁达的胸怀,坦荡的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修养。

认识,无非认识人,认识宇宙万物万事,认识问题充其量还可以分成普通百姓的认识与领袖从政者的认识。我们普通百姓的认识,是人与人相互间的认识,是对政府政策法规的认识,是对自身能力与条件的认识。我们不仅要大度地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头论足,也要大度,客观,辩证,不带私心,不偏颇,充满爱心地认识别人。人人各有其优点,各有其缺点。以其优掩其劣,或以其劣盖其优,都会是有所偏颇的。人学习其优而摈弃其劣,就会有所益处,就会提高自己。人只有这样,才会相互理解,相互容人,相互帮助,相互服务,相互合作,相互互动,相互补充。在国家大政策法规下,根据自己的能力特点和条件选定自己的职业,在相互服务中,贡献社会,生存生活自己,融洽人际关系。

至于领袖与从政者的认识就更具风格,智慧,远见,更具抽象性。他们的认识旨在全局,兼顾局部,心怀理想,面对实际,奋斗现实,面对未来,体现群众愿望,不专个人意志。他们总结综合着人民的认识,他们疏导着人民的认识,他们引领着人民的认识,他们发挥着人民的认识,他们利用着人民的认识。他们把人民的认识提炼成一种思想意识形态而上升为理论,凝结成精神支柱,创造成指导思想方针,又通过实际操作与斗争,把人民的思想认识统一起来,拧成一股民族大团结的力量,朝着政治设想努力奋斗和前进。近代的领袖们认识到了这些,并致力于发动,团结,利用,统一群众行动,统一着人民的认识,统一着人民的思想意识形态,同时升华着自己的认识,领导着人民进行艰难的实践,于是其效益,其速度,其功劳,超过了五千年历代帝王将相及各资本主义社会的领袖。

其实,人没什么,只要不带极端的私欲,知人知己,不偏颇,不私心,有爱心,不片面,不以一概全,有诚心,客观,辩证,哲理,放的下,拿的起,有哲学思想头脑,善于吸取人的优点,善于利用人的优点,善于避免别人的缺点,你就会产生正确的认识,就会升华自己的认识,你就会事业有成,你就会在别人对你认识的评头论足中释然,从而在正确的认识自己,认识别人,认识社会中去认识事物,通达事物的道理,在正确对待处理人际关系中超然起来,成就事业。这是任何人成长,成熟,处世,做事,成功的必经路子。

第四篇:静夜,随想杂文随笔

都热了好多天了,今天是上天可怜我们这些受苦的人儿,下午时分,下了点雨,天一下子凉爽了很多。住在顶层的我,却没有感受到一点凉意。白天屋顶经历了40度的高温烘烤,房顶现在还发着脾气,墙面是热的,睡在屋子里就像包子送进了蒸笼,让热气蒸烤着。身上的汗水知道你现在的心情,在为你默默的流泪。

呆在宿舍里实在热的睡不了了。爬起,走向阳台,一下子感受到了雨后的室外的凉爽。

抬头望向远方,由于下雨,天阴。现在的天,没有星星,没有月亮,只有对面建筑工地的探照灯,还亮着,给黑的夜有了一丝亮光,可又显得那样孤单,寂寞。夜色中,虫子发出叽叽咋咋,叽叽哇哇的声音,显得热闹非凡。环眼四周,远处的高楼也有一俩户人家还没有熄灯。就好像在小时候读书时,老师在黑板上画了几个四方形,显得单调。从远处看,更显得孤单、寂寞。

阳台外的探照灯是孤单的,就像远方的游子来到了陌生的城市,你再有亮光也不会有人注意,也不可能有人注意,因为忙碌的人们没闲暇功夫。萤火虫的光,还有人去欣赏,而你探照灯就是再亮,也没有人去欣赏你,有时候还嫌你刺眼。有时候萤火虫的亮光都会比你强,比你更有意义。就像黑板上的小方块——住在里面人是喜、是悲、是乐,又管得着别人什么事呢?各过各的日子,各走各的路。灯,依然亮着,小方块还在,这就像是人生,都为了自己的生活而活着,在四处奔波着。孤单也好,寂寞也罢。自己的日子自己过,自己的人生自己慢慢去体验,慢慢去经历。

就拿我来说,来重庆已两年多了,见多了人情淡薄,唯利是图的小人。也看惯了,没有人情味的都市生活。现在的我,话越来越少,能相信的人越来越少。体验到的生活却越来越多,也相信了这句话,“没有永恒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因为人都是自私的,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出卖任何人。我真想问问我上学时的老师,是你当年教错我了?

呵呵!不是老师教错了,而是让社会把人带坏了。让这个金钱社会把人带着没有了亲情,没有了友情,没有了人情味。所有人眼里只有金钱,每个人眼里都能看出一个钱字,这个社会太可怕了。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喜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静静地坐着,或者站着,点上一根烟,遥望远方,感悟人生,这是一种美的享受。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才能有这种享受。只有在这时候天地都是你的,就像晚上鸣叫的虫子,夜是它们的。都市的白天,喧闹着,掩盖了它们的叫声,只有在晚上,机器停了,喧闹的人们睡了,路边的车流少了,才能听到虫鸣叫的声音,因为它们太渺小。这就像一个社会底层的流浪儿,白天,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心知肚明的黑色交易,压着你一直低头低头再低头,因为你也太渺小了。只有在晚上,天地才是你的,你才能抬高自己的头,用你的手指打出你想说的话,道出你心中说不尽的委屈。

站在阳台上,有一阵凉风经过,身体是那样的受用,好舒服的感觉。看来老天爷还是挺照顾我们这些可怜的流浪儿的。一天干活累了,她让风抚摸着你。这时候我好像听到了她在说:“孩子!面对现实,只要自己努力,社会是不会抛弃你的,以后的生活会更加美好。”

“嗯!我知道了。”

静静地坐着,虫子在为你演奏着交响乐,探照灯在为你指明方向,黑板上的小方块就是你努力的动力。前面的路还很长,艰难的前行吧!为了以后过的更好,也为了孩子以后会过得更好。

加油!

第五篇:周日随想杂文随笔

谁想知道,春姑娘总选择在雨天里赤脚行走?在冬天,她遭受了难以想象的酸苦。柴房,该是她在冬季的家。从被女主人邀请回家第一天起,她就开始阅读有关死亡的书。面对火焰,只有明白对生命不足惜,才知道大地春色还真的来之不易。

谁想知道,春姑娘总喜欢替别人做嫁妆?除夕夜,她随绽放的烟花走出了村落,看到了雪地的夜光,瞧见了结冰的模样。春节拜年,她随新娘子回到妈妈家,又随男主人来到一户户亲戚家里。她离开酒桌,去翻开女儿娘家的大谷柜,伸手摸摸深浅;她放下碗筷,去翻翻主人亲戚家衣被,掂量掂量棉絮的厚薄。春天已经来临,寒风多少还有些凛冽。她知道,自己勇敢地付出,总能得到人类的回报。

春日墙画。微友张莹提供

昨夜,她让夏姑娘赶做了一把把油漆刷。一等雨停,就晨跑到公园,在树皮上不停地舞动。而油漆洒落的地方,风吹草长。

昨夜,她让秋姑娘打造了一台台印花机。未等雨停,就让快马牵引着她,到河滩,到山谷。希望自己从南国出发,一直加班到北方的初夏。

昨夜,她也让冬姑娘建起了一座座蒙古包。长条子桌上置放着刚煮熟的鸡鸭鱼肉,热气腾腾,给农村小伙与打工女有一次牵手的机会。他们刚从老家赶来,为这个城市聚了人气,也化了很多力气。

出发在兰湖。微友凌晨提供

年后第一次出发,不应是春姑娘一个人,应该不分族类,不分男女,也不分老少。

下载孝事随想杂文随笔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孝事随想杂文随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理解孝杂文随笔

    甲古文“孝”字:“孝”字,下面是一个正在吮乳的孩子,上面是代表妇女笄髪的头型“毛”字,代表已婚的女性。到了周秦金文时代,“孝”字上面的“毛”字就发展为“老”字的上半部“耂......

    论孝杂文随笔

    仍然有人爱搞让青少年集体给父母洗脚、给父母下跪之类的宣传活动,为他们难过之余,有人想起《后汉书·孔融传》提到孔融的一段话:“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

    吃一口随想杂文随笔

    有时候无法去形容自己的心情,莫名的失落。可又因为某些小事会高兴得像个孩子,许多时候发现自己确实有像孩子一样的天真。慢慢的会否定自己做过的许多事情,后悔自己拿真心对待别......

    老叔葬礼随想杂文随笔

    二兵发来微信,告我老叔的葬礼顺利结束了,并发来几张葬礼的照片,让我看见了老叔火化前的遗容,最大的遗憾,我没有亲自去珠海给叔叔送行……还记得20xx年夏天,老叔老婶招待我的鱼锅,脑......

    日更随想杂文随笔

    2017年年底遇见随书,遇见了你们,老师,及一群结伴同行的笔友。当初看到2018年1月日更的主题活动,对文字的喜爱和痴迷让骨子里有一种情思在蠢蠢欲动,然而生活的琐事和繁忙却让我对......

    春日随想杂文随笔(大全5篇)

    今天下午我回原来的家,暖风微熏,街上的人多了起来,美女们都换上了时尚的春装。街上涌动着春的气息。路过公园,去玩了一会。公园里玉兰花有些落了,洁白的花瓣落在刚萌发的小草上,小......

    酒事絮语杂文随笔

    我不知道这种名为“酒”的饮料,里面包含了怎样神奇和魔力的成分,因为自从它问世以来,就有无数人为之陶醉,为之肝脑涂地,更有无数文人墨客在酒的催化作用下,灵感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

    茶缘茶事杂文随笔

    因为减肥的缘故,开始喝茶,最初时是那个罐头玻璃瓶子,泡上一罐浓茶,偶尔去张一元茶店逛逛,买上半斤茉莉花茶,就是喜欢那种香香的味道。因为喜欢读书,尤其喜欢散文,读台湾作家余秋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