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牧场》教案设计

时间:2019-05-15 11:05: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天山牧场》教案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天山牧场》教案设计》。

第一篇:《天山牧场》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在默读课文的过程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镶”、“镀”等词语在表现天山牧场的迷人风光时所起到的作用。

4、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天山牧场的迷人风光以及生活在这里的牧民热情好客,生活幸福,体会作者对天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草原。

教学准备:

天山牧场的相关音像、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时数: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重点学习前3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上节课,我们跟随着德德玛的歌声,走近了辽阔壮美的内蒙古大草原,看到了那里牧民们安宁、舒畅、如意的生活美景,大家都有流连忘返的感觉。这节课,我们接着往西走,去天山牧场看看那里又是怎样的美景。

二、初读课文。

1.教师泛读课文,学生注意读音和复句中间的停顿。

2.生自由练读课文,标自然段,画出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出示词卡,指生领读,齐读。

边疆 繁花 缎面 银饰 辉煌 嘹亮 锦绣

三、随文识字。

1.请一名同学读第一段,说说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出示祖国的地图,指出天山牧场所在的位置)

脉:mài 月字旁 词语:山脉 脉搏 脉络

2.自由读第二段,说说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天山牧场很美)说说你从哪看出天山牧场很美?怎么读?

墨:墨汁 墨水 墨绿 墨迹 成语:墨守成规

阔:开阔 阔别 阔气 阔叶树 阔步前进

成语:昂首阔步

蒙:蒙古包 蒙古 蒙古族

(多音字)mēng 蒙头转向

méng 蒙蒙细雨

3.牧场是这样的宁静柔美,那生活在这里的动物又是什么样的呢?指生读第三段。

策:政策 策划 策动 策略 策应

托:托运 托车 托办 托福 托辞 托人

楚:清楚 楚国 成语:楚楚动人

案:教案 案子 案情 案犯 案例 案件

四、复习一类生字,熟读课文前3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第4~7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前三段主要内容。

二、课文的第4~7自然段也是描写天山牧场的美丽景色,美在哪儿?请学生自学汇报。

1.牧女放声歌唱。

健:健在 健身 健将 健美 健身房 健美操

逐:逐渐 追逐 逐一 逐字 笑逐颜开

2.牧场黄昏诱人。

3.牧民热情款待。

喝:喝酒 喝水 吃喝(多音字)hè 喝彩

4.欢度幸福时光。

集:影集 集合 集中 集体 集成三、你还想用哪些词语或句子形容一下美丽的天山牧场?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指生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读一读,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三、欣赏句子,比较加点的词语。

“像”和“似的”都是比喻词。

“镶”和“渡”都是动词,但是“渡”面积更大,着色更匀。

四、让我们一同走进草原。

可以让学生广泛的查找资料,在小组内汇报、交流。

五、作业:书写一类生字。

板书设计:

天山牧场

辽阔的牧场 成群的牛羊 牧女的歌唱 诱人的黄昏 热情的款待

幸福时光

第二篇:牧场之国教案设计

22.牧场之国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3)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2、过程与方法:

(1)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特点,感悟荷兰牧场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优美的词、句、段。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荷兰牧场的田园风光,体会动物与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进行美感教育。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的可爱。

2、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3、理解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课时划分:一课时

课前准备:收集关于荷兰的材料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播放关于荷兰的教学视频

二、揭题引入

1、师:同学们,你们看(播课件——荷兰图),这是哪儿呢? 生:荷兰。

师:那你是怎么知道这就是荷兰的呢? 生:有风车……

2、师:那,老师也想看看同学们收集的关于荷兰的材料,谁来展示一下呀!指名学生回答。

师小结引入:是啊!荷兰以郁金香、风车……著名于世。它既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今天,就让我们跟着作者走进荷兰的牧场中去欣赏它的美吧!(出示课题,全班齐读)

三、初步感知课文

(一)了解阅读提示(导语)

1、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05页,全班齐读导语,边读边注意,此导语向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2、生齐读。

3、生讲导语提的要求。

4、师归纳总结,课件出示导语要求: 1)了解田园景色是怎样的。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4)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抄下来。

5、好,那么,现在我们就随作者一起到“牧场之国”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吧!(出示课题,全班齐读)

(二)播放朗读课件,提出要求: 说说荷兰留给了你怎样的印象。生看完课件后自由说。

小结:在同学们的回答中啊,老师真的觉得,这牧场的动物可真多啊,真可谓是动物们的王国呀!

(三)掌握词语生字

1、这篇课文有些生字,现在老师要来考考大家!出示课件

2、指名学生按要求读准字音后齐读

四、感悟课文

1、师:现在请你们在小组内交流,读一读这篇课文,注意,老师这边有一些要求,请看: 小组交流: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找找文中描写荷兰的景物,再读读自己喜欢的景。

2、师:那么,老师现在想请同学们来说说,作者在文中四次描写的景物有那些,喜欢哪个景就说哪个景。

生反馈,自由说。师在生回答时注意补充,若出现某一段,就出示本段课件,当场让学生读,进行朗读训练。例子:

生:我喜欢“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 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两句话让我感觉到整个牛群好像一个大家庭。

师:是啊,真正的荷兰就是要有这么多的牛。

生:我喜欢“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这句,它用了拟人的手法让我们看到整个低地是何等的安静祥和,外界没有对牛有一点点的干扰。

师:那你们觉得这些牛马在牧场上生活得怎么样呢? 生:很自由。

生: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牧场,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的光芒。

师:夜晚的牧场给了你什么样的感觉? 生:很安静,很宁静……

师:白天,牧场是动物们的自由王国,它们在牧场上自由,安闲地生活着,那,晚上呢?人们呢?谁来说说。

生: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

生: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

师:人和动物之间相处的多么——生:和谐啊!五:总结升华

师:好,那我们来回顾书上所说的四个荷兰分别是: 1)真正的荷兰:牧场上一片碧草,上面有黑白两色花牛,他们在吃草,悠闲自得。

2)真正的荷兰:碧绿色的低地上有成群的骏马,它们膘肥体壮,是辽阔原野的主人。

3)真正的荷兰:在绿色的草地上,绵羊悠然自得,猪群不停地呼噜,小鸡、长毛山羊安闲自在。

4)真正的荷兰:傍晚,有人驾驶船默默挤奶,船只行驶舒缓平稳……一片静谧,一幅沉寂的静夜图。

4、那么作者为什么四次写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呢? 既是介绍荷兰特点,又是对荷兰独特风光的赞叹。

5、好,那现在我们一起来表达对牧场之国这份深深的喜爱和赞叹吧!(要求:

1、2组读前面,3、4组读后面)

在牧场之国,碧绿草原牛成群。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在牧场之国,骏马飞驰任自由。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在牧场之国,羊闲猪乐鸡安闲。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在牧场之国,牲畜归园夜悠悠。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2、师:同学们读得很不错哦!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老师读第一段,这组读第二段,以此类推。准备好了没?

3、齐读课文

4、师:这么美的牧场你想来玩吗?那我们就来给牧场设计一则广告语,吸引人们到这儿来玩吧!1)生写 2)指名生说

3)师:同学们创作得真好!那你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课后也来为我们的学校设计一下广告语吧!

六、作业:

请拿起手中的笔,把文中优美的词句摘录下来。为学校设计一则广告语。【板书】

牧场之国

自由 宁静 和谐 真正的荷兰

第三篇:七月的天山教案设计

七月的天山

教材分析

本文节选自《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戈壁滩上虽然炎暑逼人,但一进入天山,便凉爽宜人,则是另一番天地了。作者用抒情的笔调,浓墨重彩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这里的夏天有着秋天般的凉爽,春天般的魅力。作者正是抓住了天山的地方特色,写出了独具丰韵的天山之夏。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展示了天山景物三个不同的方面:一是从高到低,由远及近,运用形象的比喻,依次描绘了天山的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流。二是描绘了天山密林幽静的美景;三是描写天山深处的景象。作者就是这样重点从天山的水、树、花三个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流淌着大自然的美,洋溢着作者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理解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学情分析:这篇文章属于略读课文,但文章的语言、内容都很美,很深,读起来不会很流畅,因此,要加强指导。学生不仅仅会读,更要学习作者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积累文章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学以致用。

教法与学法:自能读书与教师指导相结合,读法与写法相结合。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析题导入

师:(板书“七月”)看到“七月”以同学们的生活经验,大家联想了什么?

(我想到了烈日当头。我想到了暑假的酷热。)

师:是啊,在我们这里骄阳似火、酷暑难耐的时候,有一个地方却清新凉爽如秋天,姹紫嫣红如春天,知道老师说的是什么地方吗?(师板书“天山”)

七月的天山也就是天山之夏。夏天暑气袭人,而在天山却像秋天一样凉爽,这是为什么呢?随机PPT出示简介天山资料。

(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景色宜人。)

让我们一起走进七月的天山,一睹它的风采。PPT出示天山图片。

二、我们一起欣赏了天山的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呢?学习课文之前,我们要明确这节课我们应明确我们的学习目标,PPT出示目标。

三、按自学提示,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思考作者的叙述顺序和描写的景物是怎样的?在读的过程中请注意作者的游览顺序,并用“——”画出表示游览顺序的词语。学生找每个自然段的过渡句,提取每段中的关键词语,进行总结:“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师:其实这既是作者的游览顺序,也是本篇文章的写作顺序,作者移步换景,用简练而形象的笔触描绘了天山景物。它们分别在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2、3、4)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2、3、4自然段,也就是这篇文章的重点段。请同学们来看阅读提示。(课件出示)

四、品读感悟,领会表达。阅读提示一:

默读课文2、3、4自然段,独立思考,每段重点写了哪种景物?

(天山的景物很多,碧野先生却重点抓住了天山的水、树、花这三种景物来具体描写,而且十分讲究写景的顺序,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显得繁而不杂。)品读感悟优美语句(完成阅读提示2的要求)阅读提示二:

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优美语句请同学们再读课文2、3、4自然段,画出文中你最喜欢的语句,再来说说喜欢的理由,然后和同桌交流。

1、第二自然段哪些句子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 学生批注词句交流 ①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彩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从修辞的角度来欣赏的,就这一句,谁还有不同的感受?高耸,巨大,写出了山峰的高长、雄伟)

②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两个“从”字,一个“飞泻”,写出了雪水流动的磅礴气势,“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写出雪水动人的姿色,多像细长的闪闪发光的银链;溪流抛起的浪花就像千万朵盛开的白莲,这又是多么确切形象的比喻。)

③在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骑在马上,可以俯视阳光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的生机。(水清澈,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独特美)

2、天山密林和野花又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找出喜欢的句子,做批注谈体会。

(1)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白皑皑”写出了雪峰终年积雪,“蜿蜒无尽”是说原始森林连绵不断,“重重叠叠”说明了枝叶的茂密,在这样的密林中,阳光只能是“漏”下,这里不用“照”字而用“漏”字与“细碎的日影”相照应。作者精确的用词,把天山的特有风光逼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2)野花五彩缤纷,像„„像„„像„„

(三个形象的比喻,写出了花的繁多,花的绚烂,花的优美之极。)(3)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一说“矫健”,一说“精神”,用词富有变化,一个“浮”字形象地写出花之多,人就像置身在花的海洋之中。)

4、总结,读悟第5自然段

师:这就是七月的天山,不是春天却胜似春天,难怪作者会慨叹(齐读第5自然段),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时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这篇课文作者抓住了重点景物,用优美的语言进行具体描写,表达了对天山的热爱和赞美。如果有机会,希望你们也能在七月骑马上天山。

六、作业

摘抄自己喜欢的句段。

七、板书设计

移步换景

4* 七月的天山

雪峰像白缎

初进天山水雪水像银链、白莲、小溪、清澈鱼欢

往里走树像巨伞幽静像锦缎 走进天山深处 花 五彩缤纷像霞光、像彩虹

第四篇:天山之夏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积累相课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育课文。

3、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从中感觉美的熏陶。同时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朗读,读中想象,读中感谢悟,自主学习、探究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难点:学习作者如何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三、教学准备:收集相关资料,课件。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美丽的江南,江南的山水真是奇妙无比,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北国的新疆风光同样令人陶醉,那里有盛产水果的吐鲁番盆地,神奇的火焰山,还有令人神往的天山。著名作家碧野描写的天山绵亘数千里,地域广袤,景物丰美。今天就主我们随同碧野,一起走进天山里去欣赏一番那里迷人的景色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教师演示课件,小结:

(演示)天山位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是亚洲最大山系之一,全长2500千米,宽250~300千米。平均海拔约5000米,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米,峰顶白雪皑皑。天山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在博格达峰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约90米。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镜子。洁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相传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来到这里,王母娘娘就在这里设蟠桃宴招待他,因而古称“瑶池”。现在这里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2.让我们带着对天山的向往来读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本课生字词,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2)天山之夏是否和我们这里一样炎热呢?

(3)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3、学生生字词,理解词语

(1)学习生字:读准下列字音

白缎(duàn)山涧(jiàn)俯(fǔ)视 马蹄 溅(jiàn)起

绵延 离鞍(ān)飞泻(xiè)峭(qiào)壁 白莲(lián)

萦(yíng)绕 矫(jiǎo)健 荡漾(yàng)新疆(jāng)

漏(lòu)下 洄(huí)水涡 戈(gē)壁滩

白皑皑(ái)五彩斑斓(lán)五彩缤纷

(2)多音字

盛:shèng 茂盛 chéng 盛饭

饮:yǐn 饮水 yìn 饮马

奇:qí 奇怪 jī 奇数

重:zhòng 重量 chóng 重叠

(3)理解词语

峭壁:陡直的山崖。

俯视:从高处往下看。本课指坐在马鞍上看饮马溪。

斑斓:灿烂多彩。本课指溪水中水石色彩绚丽。

蜿蜒:形容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本课用来形容原始森林绵延不尽。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本课形容溪水起伏动荡的样子。

重重叠叠:同样的东西层层堆叠。本课用来形容森林中树木很多,又很茂密的样子。

五彩缤纷:五彩:各种颜色;缤纷:繁多交错的样子。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本课指山中野花的色彩艳丽而繁多。

矫健:强壮有力。本课指马强壮有力。

绚烂:灿烂。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是按移步换景即地点变换的顺序来写的)你是从哪看出来的,请你找找课文中的脉络句?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2、全文可以分为四段。

第一部分(1)全文总述,写了七月间游人最理想的去处是骑马上天山。

第二部分(2)写作者骑马进入天山所看见的景色。

第三部分(3)描写天山密林幽静的美景。

第四部分(4-6)描写森林深处的花和牧场。

四、学生再读课文,感悟静美

1、天山之夏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呢?

——作者描写了天山的“静”美。

1、课文写天山的“静”美,体现在哪些方面?(“寂静”“幽静”、“风平浪静”)

2、作者具体是怎样来描写的?

——作者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具体地描写天山的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来突出天山之夏的“静”美。

五、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将本节课的学习所得写下来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文章抓住了天山的什么特点来突出天山之夏美?

二、精读课文,理解感情

1.作者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抓住天山的“静”美,写出了天山之夏独具风韵。下面就让我们仔细地阅读课文,看文章围绕“静”描写了哪写景物?

——雪峰、雪水、溪流、原始森林、野花、牧场等。

2、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呢?

(一)读第2自然段。

1、讨论交流:这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把这些景物展现在我们面前的?

(1)描写了溪流、云影、雪水、溪水。

(2)描绘的方法---形象的比喻、巧妙的衬托。让我们来品一品这些语句看看作者是怎样展现景物的美的:

①蓝天衬着高耸的雪峰,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的暗花。(作者把雪峰比作白缎子,云彩的影子喻为银灰色的花朵,说明雪山极白;还运用衬托手法,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的高大、静美。这句话把太阳、雪峰、云彩三者融为一体,犹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多么丰富的想象,多么贴切的比喻,多么巧妙的衬托,多么美丽的景色呀!)

②融化的雪水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练。这飞泻下来的雪水,在山脚汇成冲击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一个“飞泻”,写出了雪水流动的磅礴气势;把从峭壁断崖上泻下来的雪水比作“银链”,既写出了雪水的动人姿态,又写出了它的光亮,多么生动啊!作者把溪流抛起的浪花比作盛开的白莲花,浪花像玲珑剔透的小水珠,多么的美丽,多么的讨人喜爱啊!这雪水和溪水,仿佛一个寂静清凉的世界,也展示了天山的无限生机。)

(3)谁来总结一下天山的雪峰、溪流有什么特点?

——天山的雪峰:高、大、白。——天山的溪流:急、清、活。

(4)作者此时会干什么呢?有什么新发现呢?(饮马溪边)

小结:作者按从远到近,从高到低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表达了对天山景物的无比喜爱之情。请同学们再次读这部分课文,用心体验语言文字美。

(二)我们再跟着作者的脚步读读第3自然段

1、想一想作者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用“蜿蜒无尽”,写森林之广大。以马蹄溅水,几声鸟鸣来衬它的幽静。以林间“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来衬它的稠密)

2、体会语言美“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 “蜿蜒无尽”写出了原始森林连绵不断,用“密密”、“重重叠叠”、“ 斑斑点点”等叠词写出了枝叶的茂密,在这样的密林中阳光只能从缝隙处“漏”下。(精确的用词,把茂密的森林、细碎的日影等天山特有的风光逼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了。)

(三)感受了秋天的凉爽,再往里走,我们又会欣赏到哪个季节的美呢?自由朗读4-6自然段,思考:天山的野花和牧场有什么特点?

1、天山的野花:多、高、艳 天山的牧场:辽阔、奇丽、风平浪静

2、让我们来品一品这绚丽多彩的语言吧,作者运用哪些修辞手法?(1)“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动人的排比和比喻,突出野花绚烂)作者连用三个比喻而形成排比,突出了野花的绚丽灿烂,五光十色,美不胜收,洋溢着满腔的喜悦与赞美之情。一个“满”字写出了野花之多,漫山遍野,比比皆是。

(2)“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工整的对称,烘托生机盎然)这里写马说“矫健”,写人说“精神”,用词富有变化;一个“浮”字形象地写出了花之多,人就像置身在花的海洋中一般。

(3)“虽然这时天山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里的无边繁花呢?”(─有力的反问,强调天山美丽)这里巧用反问强调了天山的美无与伦比,不似春天胜似春天,赞叹之情溢于言表。

三、美读课文,体会写法

1.再自由读课文,相信你一定会把这夏天的天山独特的风光从你的读中表现出来,注意把一些好词佳句读得更有味。

2.师:同学们,我们把这么美的天山读出来了,也发现了作者是如何把天山的美景表现出来的。现在我们再从以下几方面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

(1)按照一写的顺序来写。以游踪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或由远及近,或自上而下,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显得繁而不杂。

(2)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腻的描写。作者抓住特征,用简练而又形象的笔触加以描绘,使之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构成一幅幅生动、奇美的画面。

(3)绚丽多彩的语言,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边疆风情,具有感人的魅力。作者精心运用了比喻、映衬、夸张、对偶、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

四、阅读整理,写法迁移

1.背诵自己喜欢的一个或几个段落,感受文中那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积累文中的优美语句,增加文化积淀。

2.课外尝试用想象、比喻和恰如其分的语言来写一处自己熟悉的景物。

五、板书设计

天山之夏

雪峰 高 大 白

溪流 急 清 活

“静”美 森林 密 绿 幽

野花 多 高 艳

牧场 奇丽 辽阔 风平浪静

教学后记:

《天山之夏》是一篇抒情散文,语言诗化,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夏天天山的一片深情。但是我整堂课上下来让我感觉到:我们班的学生对这篇写景的文章并不是很感兴趣。我猜想:可能是他们对于天山来说比较陌生,班上没有一个同学去过新疆,那儿的一切他们只能从电视上知道一些,天山离他们的生活比较远。

第五篇:22《牧场之国》教案设计

22* 牧场之国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而这种“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只有通过深入地阅读体验才能获得。本课教学设计力求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引导学生体会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把握文章主旨,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之精妙,积累语言。通过有感情地、多种形式地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特点,感悟荷兰牧场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查阅有关荷兰的资料图片和数据,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通过询问、上网、阅读等方式搜集荷兰的相关数据。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荷兰以郁金香、风车、牧场和运河而闻名天下。同学们,你们了解荷兰吗?(请2~3名同学交流有关荷兰的图片和资料)的确,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今天我们就在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的引导下,一同领略荷兰牧场独特的田园风光。(板书课题)2.荷兰为什么被称为“牧场之国”呢?

设计意图:通过亲切的谈话来导入新课,未成曲调先有情,学生很快地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景,进入阅读的角色。

二、快速默读,整体感知

1.教师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的读音。2.学生谈对牧场之国的印象。(根据学生的发言提取关键词语,相机板书。)是啊,如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娇艳欲滴的郁金香,动物们的自由王国,黄昏挤奶工人的劳作,寂静无声的夜晚,这一幅幅画面就组成了荷兰无限美丽的田园风光。

3.齐读第1自然段,探究学习。(1)你读懂了什么?

(2)这一自然段是采取什么结构方式进行描写的? 设计意图:该环节意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板书来自学生的发言,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信心,还可以引导学生善于运用准确的词语简要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自读自悟,交流讨论

1.学生自由默读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习情况,并适时进行个别指导。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相机指导朗读精彩语段。

预设:语段一: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你喜欢牛犊还是老牛?你会把它们比作什么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对老牛和牛犊进行比喻。)语段二: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如果你此时就在这宁静的牧场上,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2)让学生带着憧憬与向往,用有感情地朗读来表现出牧场上的宁静之美。

3.小结: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发现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告诉了我们——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我们潜心读课文,也能够用心感受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中,主要引导学生体会两点:一是运用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来读书;二是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同学的学习情况,从中吸取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借鉴有效的学习方法。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一句是文章的线索,也是本教学设计的线索,这一句话将起到三个作用,在这里总结了荷兰美丽的景色,赞叹作者精妙的写作手法。

四、观看画面,领略风光

1.就让我们跟随画面去领略那迷人的牧场风光吧!

课件出示“牧场风光图片”,学生观赏画面,感受独特风光。2.教师引导学生为“牧场风光图片”配解说词。(先写,后读。)3.对话作者,体会写法。

作者和你们一样,对荷兰充满无比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他心中的千言万语在课文中却只汇成一句话,你发现了吗?(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重点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对于“真正”一词的理解,让学生加深对词语、句子、课文的理解,从而加深对主题的感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同时,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是文章的线索,在中年级的语文教学中逐步渗透高年级的语文知识。

五、拓展延伸,领悟主题

1.教师引导学生介绍荷兰的其他特点。

除了牧场之外,你还了解荷兰其他的特点吗?(学生交流关于荷兰的资料。)2.同声赞美荷兰。

是啊!高大的风车,迷人的郁金香,辽阔的牧场告诉我们(引读)——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生动优美的课文告诉我们(引读)——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让我们满怀着赞美之情告诉所有人(引读)——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大语文观,实现课内外融合。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运用资料的综合学习能力。同时,让学生对荷兰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帮助学生充分

地了解牧场之国,学好《牧场之国》。放声朗读,同声赞美——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抒发对课文的喜爱,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

六、反复品味,积累语言

1.学生带着个人的感受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2.学生摘抄最喜欢的词句,并试着背一背。

设计意图:通过品味积累,以体会课文的语言生动,形象传神,感受荷兰牧场的田园风光;体会动物、人、环境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体会课文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文是略读课文,在教学时,采取了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的方式,抓住关键词句,让学生充分感受牧场之国荷兰的特点。以“荷兰为什么被称为牧场之国”这个问题统领全篇课文的学习。在教学时,注意采用多种形式地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特点,感悟荷兰牧场的美丽,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下载《天山牧场》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天山牧场》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美丽的夏牧场》教案设计

    《美丽的夏牧场》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演唱歌曲等音乐活动,学生能对歌曲《美丽的夏牧场》产生学习兴趣,并在表演中锻炼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表现力。 过程......

    牧场之国教案设计(5篇范例)

    牧场之国教案设计 1. 自主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运用。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真正的荷兰”的含义。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背诵喜欢的段落。 1. 欣赏腾格尔的......

    《迷人的天山牧场》教学设计(详细解读)

    《迷人的天山牧场》教学设计(详细解读) 教材简析 本文以优美的文笔饱含深情地描绘了天山牧场平时、雨天、傍晚、夜间迷人的景象,向学生展现了如诗如画的天山牧场,表达了作者对天......

    五年级下册语文《迷人的天山牧场》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迷人的天山牧场》教案 教学目标: 、学会本生字,理解“横亘、连绵不断、驰骋、暮霭”等词语的意思。勾画文中的比喻句。 2、了解天山牧场在天晴、下雨、黄昏及......

    《七月的天山》教案设计(优秀范文5篇)

    【课文分析】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戈壁滩上虽然炎暑逼人,但一进入天山,便凉......

    三年级语文下册 天山牧场 1教案 长春版(大全五篇)

    7-2 天山牧场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12个生字,认识本课的13个二类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进一步了解草原,对草原产生热爱的情感。 教学重、难......

    五年级下册语文《迷人的天山牧场》教案(优秀范文5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迷人的天山牧场》教案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横亘、连绵不断、驰骋、暮霭”等词语的意思。勾画文中的比喻句。 2、了解天山牧场在天晴、下雨、黄昏......

    牧场岗位职责

    一、场长职责规范: 1. 负责牧场全面工作,在公司规定的用人指数内,合理安排各岗位员工,在权限范围内科学有效地组织与管理生产。 2. 负责监督执行牧场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