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教师专业化运动对我国教师教育的论文(模版)

时间:2019-05-15 11:50: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世界教师专业化运动对我国教师教育的论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世界教师专业化运动对我国教师教育的论文(模版)》。

第一篇:世界教师专业化运动对我国教师教育的论文(模版)

论文摘要:教师专业化是目前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本文从世界教师专业化运动的产生以及其主张和特点入手。并结合当前我国师范教育的特点从而得出启发,为我国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提供借鉴。

论文关键词:教师专业化运动;我国师范教育;启示

一、教师专业化运动的产生

教师专业化可以追溯到l7世纪的法国,以1681年法国“基督教兄弟会”神甫拉萨尔于兰斯创立的世界第一所师资培训学校为标志。而教师专业化运动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师专业化运动成为世界诸多国家提高教师质量的主导运动,形成了一股世界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与潮流。在世界范围内,日本是提出教师“专业化”较早的国家。20世纪60年代,日本公明党在有关教师职业属性问题的争论中,明确提出教师肩负有“教育下一代的专业性使命”。1971年,日本通过的《关于今后学校教育的综合扩充与调整的基本措施》中指出:“教师职业本来就需要极高的专业性。”强调应当确认、加强教师的专业化。2O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的卡内基工作小组、霍姆斯小组相继发表《国家为培养2l世纪的教师做准备》、《明天的教师》两个重要报告,同时指出以教师的专业化作为教师教育改革和教师职业发展的目标。这两个报告掀起了美国教师教育改革的高潮,教师专业化运动由此展开。各国关于教师专业化的论述和实践已极为普遍,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成为共识。

纵观世界范围内的教师专业化运动的产生,一方面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地位和教育;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师专业化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通过许多国家的教师教育上移,实施高水平的初等师范教育,注重终身职业的专业发展,创设多样化的适当的评价体系,重视教师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提高教师的专业化。

二、教师专业化运动的主张和特点

(一)教师教育内容与方法越来越专业化

一方面,越来越重视统整课程,此项课程的特点在于使学科知识能充分运用于教学情境;另一方面,越来越重视教育科学的学习和实用。其目的在于通过教育科学的研习,培养教师的专业精神、职业道德、专业观念与工具性知识等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其内容包括教育学科、心理学课与学科教育学,特别重视所设课程的实践性,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二)强调服务的理念和职业伦理

专业一方面指精湛的学识、卓越的才能,另一方面指服务或奉献的专业道德。专业道德或专业伦理,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他是该职业群体为更好的履行职业责任、满足社会需要、维护职业声誉而制定的自我约束的行为规范。美国教育家舒尔曼在1998年提出“一个专业首要的社会目的就是服务。专业工作者应是那些接受了教育并且利用其知识和技能为不具备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大众服务的人。他们内心要有为大众提供服务的倾向,有义务以道德理解为起点来运用复杂的知识和技能,并通过实际工作以表现出公正、责任感和美德来”。

(三)形成坚强的专业团体

一种工作是否专业,也可从是否形成坚强的专业组织上来看。形成由专业人员组成的自我管理的专业团体并对专业人员的个人成就给予认可,一方面能够保证专业地位的确立,保护和提高他们的个人利益;另一方面则能通过设立章程和伦理法规,促进伦理规范与权利义务的实施,强化个人以及团体的责任感。“教师职业是世界上组织的最严密的职业之一,所以教师组织在各个领域能够起着并且正在起着极大的作用。”半个世纪以来,世界教育工作者组织联合会对于改革教师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化;增进各国教师问的彼此了解与教师组织间的密切合作做出了历史性的巨大贡献。

(四)拥有有效的专业自主权

教师是否拥有相当程度的自主决策的权利,是学术自由和教师专业的一部分,也是衡量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教师不仅是学校生活的主要参与者,影响着学校发展方向和日常生活的重要决定,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更具有课程与教学的相对自主权,在课程设计、教学过程、学生动机、学生管理、学生评价等方面享有权威。教师的专业自主性在有限的范围内仍有其发展的空间,而这种自主性主要来自于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即教师的专业自主性是与其专业化程度密切相关,是与其专业成长密不可分的。

三、我国师范教育的特点

我国一直把教师培养称之为师范教育,当前我国师范教育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一)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脱节

从形式上看,我国师范教育主要是教师职前教育,这种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脱节的情况,对于职前教育的毕业生来说,难免有缺乏实际教学经验的不足,对在职教师而言,由于缺乏新思想和新技能的刺激和挑战,是部分教师变得平庸,不思进取。从内容上看,我国的师范教育主要侧重于所教学科的专业教育,对教育学科专业重视不够,强调“知识本位”,忽视实践性知识,缺乏能力培养。

现行师范教育系统单

一、封闭、教师专业型模糊,如教师教育层次结构单一化,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修业年限和学生高素质和创新能力要求之间的矛盾,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单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研能力训练不足,学生教育教学技能训练不足,未能对师范生教师角色培养与教学能力的提高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师专业主体性不强。

(二)课程设置混乱,缺少整合近年来,我国高校进行了大规模的学科专业调整,目的在于改变过去过分强调“专业对口”的教育观念,确立知识、能力与素质全面发展和共同提高的人才观,构建更加注重素质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目前,这些措施虽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也存在一些诸如专业设置的随意性、盲目性,缺少市场适应性,以及新兴、交叉、综合型学科专业发展滞后的现象。师范院校也不例外,尽管确立了核心课、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结构,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没有真正打通课程仍然存在相对单一的局面,缺乏具有创造性的整合课程,造成了大学生学术视野狭窄,知识迁移能力、横向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比较低的现象。单学科的思维方式、办学的定式还严重束缚着管理人员和教师,严重影响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三)教学评价体系功能低效

目前高等师范院校大量课时与精力被用于学科专业课程的教学上,不同程度地存在忽视甚至否定教师职业技能与素质的现象。专业课教师满足于课堂上讲清楚,让学生听懂,忽视师范教育自身的特点和需求。教师普遍关注自身学术水平的提升,大部分教师不了解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实施情况和推进策略,不清楚新课程对教师素质有何新的要求。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主要起着维持教学秩序,使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以书本知识的记忆和问题解答的考试为主,单调划一,它在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改进教师教学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约束和激励作用。

(四)教学手段与技术相对落后

目前高师院校的大部分教学工作没有或者不能有效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师习惯于口头说教,普遍缺少多媒体教育技术与本专业结合的课程,以及如何有效进行课件制作的课程。因而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难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从事教学设计和制作课件,信息技术不能成为支持学生整合课程资源、改进教学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力工具。

(五)教学观念陈旧,缺乏创新意识

目前高师院校教师的教育教学,仍以给学生传授系统而宽厚的专业理论知识为主要理念。一方面只讲知识的结论,没有或很少触及人们发现和创造知识的探索过程;另一方面,很少讲知识应该怎样用来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它的不足之处何在。知识功能的发挥有赖于人们的分析、判断、选择和运用,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适应未来发展需要。传统的、具有鲜明学术化倾向的课程体系和教师的教学,都缺少培养学生怀疑、质疑、批判等创造过程必备的思维品质。

四、世界教师专业化运动对我国师范教育的启示

在世界范围内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大背景下,我国师范教育应该有所改革:

(一)理念意识上要以专业化为目标,确立教师专业工作者的职业理想

理想的教师职业形象是确立教师教育制度的基础,只有明了理想的教师职业形象,才能明确教师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达到怎样的标准。对于教师的培训和培养,国外已经普遍是用教师教育取代了师范教育的称谓。教师教育概念体现了教师专业化的特点,表明了新时期教师职业从伦理特征向专业特征的转向,强调教师的职前培养与在职进修的连贯性,彰显了教师专业工作者的职业理想。教师应该成为学科专业领域的学者和专家,成为研究者和反思者,成为青少年灵魂的优秀塑造者。

(二)政策体制上要为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提供保障

具体措施包括:1.提高教师的报酬待遇,改变教师职业声望与收入反差过大的境况。2.拓宽教师培养渠道,逐步形成开放化的教师配置体系。3.加速教师高学历化的进程,促进教师职前培养的结构重心整体上移。4.改革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优化教师专业知能。5.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实施教师教育认可制度。6.提供和增大教师专业自主权等。

(三)教师主体要终身学习,不断改善自身的教育专业素质

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内在特点决定了教师离不开学习,学习是教师胜任教育专业工作的前提条件。要提高教师的专业地位,必先由教师主体本身充实专业知识能力、求取专业发展并献身于教育工作。1996年由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我们把即将来临的世纪认做是这样一个时代,在这个时代中,遍天下的所有个人和公共机构将不仅把追求知识视为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而且也视为目的本身。将鼓励每个人抓住一生中可得到的各种学习机遇,而且每个人也都会有抓住机遇进行学习的可能性,这意味着我们对教师期待更高,要求更严,因为这一设想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因此教师应该做到:以学习与反思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生长和发展;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具备现代化的教育专业能力。

第二篇:论文 教师专业化

浅谈教师的专业发展

厉建阳山东省五莲县街头中学262309

(厉建阳,男,山东省五莲县洪凝镇红泥崖村,学士学位,中学二级教师,联系地址:山东省五莲县街头中学,电话:***, E-mail:wljtzx@126.com)摘要:本文结合所在乡镇高中的实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探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策略,并且具体阐述了对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些认识和做法,并在实践中逐渐完善,以进一步提高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实践; 策略

一、前言

我们正处在一个迅猛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瞬息万变的信息化社会对学校教育、对每位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和新挑战,特别是新课改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而要实现这一理念必须以教师的发展为本。教师的发展决定学生的发展,“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这迫切需要我们重新定位教育,重新认识教师的工作,以便及时跟进时代的步伐,更有效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今天的教育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等知识传授和知识学习的层面上;转变师生的心智模式、发展师生的思维能力已经成为新时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因此,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时代教师成长的主旋律,是一个贯穿教师整个职业生涯的动态而连续的过程。

一、教师专业化,德养为先

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是教师这个职业特定的素质。专业态度的核心就是师德。因此,德养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根基所在,是教师专业化之魂,是教师教育首先的责任和义务。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今天,教师专业化要把师德教育放在突出位置,全面提高全体教师的师德水平。“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不仅仅是要坚持的教育理念,更要把这种理念落实为具体的行为。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地位,采取切实措施,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健全职业道德教育制度,大力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此,我校认真贯彻落实有关要求,加强师德建设。注重塑造教师健康人格、完美师表,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大力倡导敬业和奉献精神,致力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品德高尚、精于业务、勤于育人的教师队伍,有效地促进了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1、在学习中提高认识

利用例会时间进行集体学习,主要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每位教师每周保证2小时自由学习时间,主要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暂行规定》、《给教师的建议》等,做好笔记,撰写心得体会。为保证学习效果,组织了学习笔记展览、师德知识竞赛等活动。组织教师观看了《师德启示录》,听取了县“师德报告团”的精彩报告,并组织教师进行了座谈、交流、谈感受、谈心得,使教师心灵上受到感染,精神上得到激励,灵魂上接受洗礼。

2、努力创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我们认为加强师德建设要创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学校要把师德建设作为教育工作的重心,加强对该项工作的规划、组织、实施,定期召开总结会,研究师德教育活动方案,将师德教育活动落到实处。同时,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大力倡导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团结协作,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促进教风,带好学风,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带领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创造“使工作优秀者扬眉吐气,使工作落后者能奋起直追”的工作氛围。

结合我校实际,我们对教师提出了一、二、三、四、五要求:一是争创一流的意识;二是两严格,即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三是“三心”,即对学生关心,对工作细心,对同志诚心;四是“四讲”,即思想上讲奉献,工作上讲拼搏,方法上讲科学,关系上讲团结;五是“五高”,即高境界、高水平、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通过五项要求,引导教师树立大局意识,严于律己,严加修养,提高师德水平、提升思想境界、立志从教、献身教育。为此,我们组织全校职工举行了签字仪式,并将其张贴于学校门口的宣传栏内,接受学生及家长的监督,起到良好的约束与鼓舞作用。针对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学校认真制订了《街头中学师德评价实施细则》、《街头中学师德修养暂行规定》等条例,大力倡导“五多五少”。少些牢骚,多些思考;少讲辛苦,多讲成绩;少发空谈,多干实事;少讲待遇,多讲奉献;少些埋怨,多些理解。

并以此为出发点,不断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意识,使他们时刻牢记人民教师肩负的职责,并转化为高度的责任心和义务感,形成强大的内在动力,不断鞭策自己的行为。

组织了“立志从教,完善师德”签字仪式;举行了“三个代表在讲坛”心得交流会;组织了“率先垂范捧丹心,从严治教育英才”演讲比赛;开展了“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以身边的典型教育身边的人。

二、教师专业化,提升教师自身需要是前提

自我意识在人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的自我专业需要使得在教师发展过程中实施终身教育思想成为可能。当教师在自我专业发展需要下成为具有自我专业发展需要和意识的教师,才有可能有意识地寻找学习机会,才可能明确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今后朝什么方向发展以及如何发展等,才可能成为一个“自我引导学习者”。要不断推动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常新,除了离不开教师自身的信念、追求外,还需要学校等外部环境的熏陶和推动。

1、学校文化推动专业化成长

学校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场所,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学校的工作氛围,领导的管理水平,学校的制度建设等,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学校是否营造一个宽松、开放的成长氛围,是否制定目标规划、明确教师的培养要求,是否实行民主管理、激发教师的自我发展需求,是否建立多种渠道关注教师的成长,等等,将直接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作为学校要引导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计划。教师要发展,就必须要有规划。引导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计划,是促进教师朝着目标前进的动力。对专业发展,教师应当有自己规划的权利。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追求,设计自我发展的方向,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学校管理者对教师自我发展规划,自身的目标定位要充分尊重,鼓励教师大胆规划,追求个性,帮助教师通过不断学习探索来拓展自己的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同时,建立激励机制,成长机制,引发教师对教育工作的认识,激发教师工作的热情,使教师有一种工作的成就感。激励教师走向教育的成功。

我校一直以来都有制定个人发展规划的良好传统,在学校规划的前提下,每位教师结合自己自身的情况和对未来教育事业的畅想,纷纷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发

展规划。这些规划的制定给教师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由于是自己制定的,可行性、现实性都很高,使教师在执行的过程中更有认同感。

2、培育一方教师文化的沃土。

营造良好的学校教师文化。在学校管理中充满人文的关怀,使管理充满魅力,它最大限度地去满足教师的需要,使每位教师感受到人文关怀而这种关怀又成为连接学校、管理者与教师的情感纽带。人文化管理营造出了一种融洽的人际关系,教师在这种氛围中快乐地、幸福地、创造性地工作着。勃发的工作热情使自己不断萌生新的工作需求和意识,在这块充满满关怀的教育热土上播撒希望的种子。

引导教师关注细节文化。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这句话给我们阐述了细节的重要性,它告诉我们想成大事者,就必须从身边的小事、细节做起。当校长为师生搭建自主成长平台时,每一个细节都会点燃教师蕴含在心底的成长激情,使它生生不息,永远不灭;每一个细节都会促进教师自己致力于寻求学机,追求专业发展的最新动向,在自己的事业中开拓进取。

三、教师专业化,研究能力的培养是重点

教师专业特殊能力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与教师教学实践直接相联系的特殊能力等,如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学科教学能力等;第二个层次是有利于深化教师对教学实践认识的教育科研能力。

1、教育教学能力

俗话说:有了金刚钻,才敢揽这瓷器活。教师要成为专业人才也必须具备自己的绝活。课堂上的妙语连珠,黑板上清秀飘逸的粉笔字,热闹而不混乱的课堂组织能力都非一日之功,没有平日的积累是难以实现的。为此学校组织了一系列教师业务活动,板书比赛、普通话比赛、优质课评比、教育教学观摩、研究课、公开课、示范课、论文、教科研及教案评比等等,老师们争先恐后,热情高涨,积极借助各种交流与展示的平台促进自己的业务能力,积累丰富的经验。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把教学能力的提高落实在每一天的课堂教学中。

学校每学年初进行一次新调入青年教师的汇报课活动;汇报课之前指导老师对新教师进行备课指导,即从教材的地位,教学目标的制定,重点、难点的确立,教法、学法的选择,板书的设计、礼仪形象、行为举止等进行全方位指导,确保

汇报课的成功。同时每学年倡导青年教师写一份优质课教案、上一节优质课、做一个优质课件、编一套优质试题、写一篇教学反思或案例,教导处结合教研组的听课、评课,评出优胜者进行表彰。认真学习教学常规要求,掌握“备、讲、批、辅、考、评”六大教学环节,并认真做好每一个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对于骨干教师则要求具备独立承担或领导教科研的能力,独立承担和组织教育教学方面的科研工作,教科研要有计划、措施与成果。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写好读书笔记,每学期上好一节示范课;写好一个优秀教案,写一篇优秀论文,在县以上刊物上发表,交流,获奖;定期组织参与教科研工作阶段总结,提出指导性意见,推广教科研成果,提高教育质量。

(二)教育科研能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化不断得到重视和加强,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越来越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但教师毕竟不是专业的研究人员,在研究时间和理论知识上都欠缺,而案例反思无疑是最切合实际又非常有效的小课题研究。案例反思是教师对教学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实践、反思、研究,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研究的主人。通过自我反思,不仅提高了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还可以使教师在实践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质,从而改变教师的生活方式,更好地体现生命价值,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在我校校本教研,成为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措施。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的资源优势,特色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我校校本教研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自身所面临的问题为目标,研究的内容是教学: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及其建构,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评价等等,还包括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方法等。从学校实际出发进行研究;按着新课程的要求,从学生状况、资源环境出发进行研究。

四、搭建信息化平台,变革学习方式,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信息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让学校教育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特别是知识管理工具的运用,也使教师的工作学习方式以及知识管理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变混沌为条理,变无序为有序,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学校要求教师建立自己的教育教学网站,继续接受专家、教授、同行教师更深层次的指导。网络使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让教师们开始踏上自我更新和学习的专业发展之路。老师们在互联网上与专家、教授面对面,心贴心。一起面对新课改,讨论新课改,适应新课改,发展新课改。教师的教育科研与全球化、数字化的交流环境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

在线得到来自全国的同行和专家教授的帮助引领。理论层次较高的专家学者可以通过对这些范例的理性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为实践找到相应的理论作支撑,反过来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办学理念,使理论起到直接指导实践的作用。往往带动了一个学校的大多数教师参与,进而影响到更多的学生,使整个学校的办学质量在全体师生的智慧和协作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白益民:《教师的自我更新、背景、机制与建议》(专题报告),上海师范大

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系、博士。

2、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教育研究与实验》

3、王长纯:《教师专业发展:对教师的重新发现》,《教育研究》

第三篇:教师专业化途径论文

浅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应试教育的压迫下,光凭加班加点,大干苦干,流血流汗,学生们身心疲惫,厌学成风;教师们身心承受巨大压力,深感困惑,职业倦怠现象严重;学校管理者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惑,学校的管理与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为什么素质教育的理念在实践中出现了如此大的偏差?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我们深入中小学进行有效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研究:

(一)、教师结成研究共同体,开展合作行动研究。开展多项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结成研究共同体。

1、组织多样性的研究活动:开展课堂观摩活动、读书活动、专家系列讲座、不同类型的研究小组活动、对教师进行系统的学科培训、定期开展教育科研成果交流活动等。

2、教会教师掌握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如何撰写教育日记、建立成长档案袋、写教学案例、做教学活动设计等。

3、让学校各教研组都要拥有自己的课题,让教师人人参加课题研究。

4、让教师人人上一节多媒体公开课,由教研组集体评课。我们的研究表明,一般要有二、三年的研究经验,一线教师才能对研究的问题获得更为深刻的认识,出现观念的转型;教师进一步开展研究,则会具有对教育问题的敏感性,能够体悟丰富的教育意义,从经验反思上升为理性反思,形成教育智慧。这时,教师在工作中就可以左右逢源、驾驭自如了。教育研究就成为教师专业自主成长的源泉和动力,使教师在工作中焕发出无限的生命活力,使教师的工作、生活、研究、精神成长和谐共生。这样,教育研究就真正成为教师确证自我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找到安身立命之根,创造幸福的职业生活的一种生存方式。可见,这种回归教育生活,回到教育教学的现场,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合作行动研究,是提高教育教学效能,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整体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教育叙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叙事研究以其故事性、实践性、反思性的特点,为中小学校的教育科研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它不仅符合中小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迎合了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况且,教育叙事研究也是非常适合中小学教师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它要求教师关注自己的教育实践,关注日常的教育生活,在叙述自己的教育故事的过程中,探索教育方法,总结教学经验,摸索教育规律。

1、通过教育叙事,教师能进一步认识自己教学的真实情况。中小学教师的教育叙事大多是叙述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生的事件,既是对自己教学实践过程的真实反映,也是对自己教育教学活动所进行的一种反思。在叙事中,通过观察、访谈、收集资料、录像、回忆等手段,教师可以重新进入事件发生的情景中,把那些当时容易忽视的,但有研究意义的教育细节定格和放大,并进行仔细的审视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能发现一些平时不能发现的问题,也能从中获取一些新的想法,从而能进一步认识自己教育教学的真实面貌。

2、教育叙事,能促使教师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行为。教师每天都在课堂中实施自己的教育行为,有些行为可能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有些行为可能对学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如果教师不对这些行为进行细致的分析反思,就不能发现隐藏在自己教育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也就不能对自己的教育行为有一个清晰而正确的认识,当然也就谈不上有意识地去改变自己以后的教育行为。

教育叙事就是审视和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的过程,也是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改进教育教学方式的过程。“教育叙事也就是一种反思性研究。叙事研究的根本特征在于反思。教师在叙事中反思,在反思中深化对问题或事件的认识,在反思中提升原有的经验,在反思中修正行动计划,在反思中探寻事件或行为背后所隐含的意义、理念和思想。

研究表明,教育叙事是非常适合中小学教师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这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看:

第一,中小学教师拥有大量的实践素材。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都有丰富多彩的教育生活。教师每天备课、上课,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要经历许多教育事件,这些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叙事的资源,也是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实践基础。

第二,大多数中小学教师都具有叙事的能力。许多教师擅长叙述故事,善于绘声绘色地描述课堂中所发生的事情。在平时工作中,教师互相之间也常常以讲述事情的方式进行交流。可以说,叙述自己亲身经历的教学故事,写出自己教学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与困惑,这是每一位教师都能做也都会做的事。第三,教育叙事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相对于其他研究方法,如实验法、调查法等来说,比较容易操作,教师容易掌握。当然,随着教育叙事方法的逐步娴熟,教师也可以在进行教育叙事的过程中,综合运用观察、实验、调查、行动研究等研究方法。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叙事的内容更为丰富,叙事的手段更为多样,从而提高教育叙事的质量;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依次熟悉其他的研究方法,进而逐步掌握其他的科研方法,通过教育叙事的研究逐步走进教育科研的大门。

第四,教育叙事活泼多样的形式和形象生动的内容,能改变以往教育科研给人的严肃、枯燥、刻板的印象,给学校的教育科研增加一些色彩。同时,通过教育叙事,能激发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兴趣,能使教师消除对教育科研的神秘感,提高对学校教育科研的认识。

(三)建立机制,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适度的外部刺激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力量。针对教师素质的客观现实,我们可以按照“分类实施,递度推进”的策略,来选择教师管理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刺激策略。

1、针对教师不同的成熟度,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将被教师分成四个阶段,即不成熟的教师、初步成熟的教师、比较成熟的教师。我们的管理方式相应的应该是“命令式的管理方法、说服式的管理方法、参与式的管理方法、民主式的管理。研究表明,当我们的教师成熟度、工作的自觉性还不是很高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加大外部刺激的力度,用种种制度来规范我们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当我们的教师成熟度、工作的自觉性很高的时候,就可以采取参与式的、民主式的管理,让教师自己管理自己。

2、针对教师所处的不同成长时期采用不同的评价策略。教师评价作为教师管理的一种主要手段和一种主要机制,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应针对教师不同的发展阶段,采用不同的评价策略。对于三年内要成为一名合格教师而言,可以采用“达标”的评价策略。

第四篇:教师专业化成长论文

提升教师素质

力争教学创新

——浅谈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提升教师素质

力争教学创新

——浅谈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有自身的职业特点和职业要求,需要经过专门的职业培养和训练,有相应的职业培养机构和职业水准等保障机制,并获得了相应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因此,教师的工作越来越成为高度复杂的创造性工作,成为具有独特职业特点的不可替代的专业化活动。

当今正处在学习化社会,所以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教授学生终身学习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传统教育观念提出了挑战。新的教育观念上课程是经验、教材是范例、教师是实验室、教学是对话、交流与知识建构的活动、教师即研究者、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而教师不是一个诸如蜡烛的成品,等待消耗,而是一个经过不断“充电”,持续成长,可长久照亮他人的“长明灯”。如何能坦然面对挑战,应对自如,是我一直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更新观念、转变教法、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

现代教学趋势要求教师不断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成功率,向40分钟要效率,关注每一分钟,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实践中我渐渐形成了教学的三步曲:

(一)钻研教材,认真备课;

(二)推敲教法,教学出新;

(三)反思教学,常讲常新。

(一)钻研教材,认真备课。课堂教学的高成功率关键是认真备课。我在教学语文的过程中花大力气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形成了一套适合自身的备课程序:第一步,要使自己懂;第二步,要使学生懂;第三步,要使学生学得容易,学得有趣。完成教材由薄变厚,由厚转薄的过程。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语文教师的知识积淀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我坚信只要坚持认真二字,就会在语文教学大道上乌龟赛跑式地一路前行。年轻教师更应该接触各种看似对当前教学用不着的东西,更深层的东西。更广泛的涉猎可以加深功底,可以提高素质。一课一课认真备课是重要的,但是素质更重要,素质提高了,可以从博见广识中取其精要,因积累丰厚而运用自如,说理用词,分寸得当。学问的提高是没有止境的,素质的提高也是没有尽头的。我虽然常以“在教中学、在学中教”自勉,但总觉勤勉不足。

通读教材,熟悉教材。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有重大的指导作用,对新教师的成长有重要的前瞻性和引领性。因此我在开学前认真学习了课标,用心体会、揣摩。在学期中积极参加了进修培训和校本培训,受益匪浅。接下来是钻研教材。要弄清楚教科书上全部基础知识,对于语文当中每一个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我必做到了然于胸。这样,学生学起来的时候才会更加轻松,更加容易。

我的目标是弄通教材的基础知识,再挖出教材背后的潜台词,然后掌握教材深处的内在联系。具体做法是:教材上只要点到的一个名词、一个成语,我都尽量看清楚他比较清晰的面貌。教材上只要讲到了某篇文章某个侧面的情形,我要向前摸一摸它的过去,向后望一望它的将来,向左向右顾盼一下它的周围,努力把教材上的点连成线,线铺成面,要铺得开,收得拢。要达到上述目标,手里单靠一本教材、几本参考书、教案选是远远不够的。语文老师要提高自身修养,要看很多书。我制定了一个计划,每月看一本书,每学期精读几本书。本学期我精读了《朱自清散文集》、巴金的《家》、老舍的《茶馆》等书籍。每学期重点备好几节课,有选择地深入地上好不同类别的课文。积跬步总能致千里,这是我的信念。把教材由薄变厚的目的不是为了做研究工作,深入是为了浅出。接下来的一步就是完成由厚变薄。这是要下一番功夫的,也就是要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年龄特征、思维能力,按照课标要求、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浅化教材,采用学生最能接受的方法,掌握最能吸收的深度、难度,让学生踮起脚尖正好能够得着。

身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体会到需要补充的地方,一定要从讲好教学重点,完成教学目的出发,凡重点的地方应该多下功夫,情节交代得细一些,道理分析得透一点,例子引用得多一点。二是从学生的理解记忆出发,凡课文只有结论或者只有概括性叙述的地方,应 2 该增加具体的人物,过程或情节。三是要从学生的求知欲出发,凡社会上流行甚广的,电视和广播正在热播的故事,事件,人物。学生有兴趣,应该讲得清楚、丰富一些。

(二)推敲教法,教学出新。高成功率取决于课堂实践。教学得法,能把所教得功课难得变易,繁的化简。教学不得法,学生学起来易的也难了,简的也繁了。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要放权,转换角色。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每个方面。让学生在自主、轻松中学得好,学得乐。好知不如乐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首先,使用现代教育手段。现代化人才的培养,要求调动学习者多种感观去学习新知。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有好奇的童真,所以他们喜欢生动活泼的课堂。在语文课堂上,我力争每节课都利用多媒体,开发和制作课件,使语文课堂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合,视听并用。

其次,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教学,蕴“学法指导”于同步教学之中。学习化社会的教学必须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对学生能力、学习品质的培养和提高,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要努力做到:组织教学内容要想到学生的学,选择教学方法要考虑学生的学,教师的语言要针对学生的学,板书、投影片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的学,检查教学效果要帮助学生学。力争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求问题,把教师的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主动发现和探求知识的过程,变成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过程。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在每节课前,把事先准备好的与课堂有关的问题展示给学生,上课时,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自学。这样,学生学习的目标就非常明确。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合理地启发,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和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这样,既规范了学生的学习,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和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三)反思教学,常讲常新。教学反思是一种再学习的过程,是教师用“心”来完成的“有的放矢”,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特别注意这一点。敢于怀疑自己,敢于超越自己,我常常是自己准备好课,再去听老教师的课,研 3 究他人的教学长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比较才有差距,通过比较分析教学方法、手段的差异,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做出调整,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然后而知困”,在上完每节课后认真记录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找到解决的办法。在其他班级讲授时做出调整和补充。力争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每一方面。“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在教学中做到常讲常新,每次都有所超越。经验在于积累,教学过程中难免遇到拦路虎,我就去请教老教师。做好记录,这些点滴积累将是我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将会扶我一路走稳。教学反思中有经验也有不足,教师通过反思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来分析判断在教学中所确定的教学目标,选择的教学内容,采用的教学形式及其指导策略是否适宜。通过反思性教学使我逐渐成长,不断的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总之,学生学习策略的改变关键在教师的引导。因此,教师首先要改变自己,才能影响学生。青年教师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转变观念,更新教法,点滴积累,反思提高,努力完善教学和自身修养。

第五篇:[教师专业化发展]论文

[教师专业化发展]论文

加强教研组建设促教师专业化发展

戬浜学校杨美华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在社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无疑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顺利的主导力量,他们对教育改革的理解、认同和参与状况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成效。然而,我国的教师长期处于管理性的应试教育的评价制度下,仅考虑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缺少对学生适应现在社会的素质的关心,对教育改革的热情不高。于是,应试教育模式成为根深蒂固的模式教育。现行的教育机制,使教师片面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使教师的一切教学安排,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时数的分配,对学生发展评价等始终如一的围绕考试的指挥棒进行。于是,教师所关注的是如何积累考试资料,如何对这些考试资料进行科学而详尽的分析,如何使学生掌握与考试指挥棒相应的学科内容,如何使学生对考题做出灵活得应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考试技能。这种残缺不全的教育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难以生动活泼主动,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难以形成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也是教师自己无暇顾及本学科领域的前沿问题,无暇考虑教育教学科学方法的改进,即使有所改进,也是为了应试的目的,无暇顾及也无力开展真正的科学教研。目前中小学的教育教研并未取得突破性的突破和进展,有的甚至以教学科研之名大搞应试教育之实。现行的教师评价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引导教师不从根本上思考自己的专业成长与发展,窒息了教师内在的专业程度的愿望,需求和动力,进而造成了整个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的迟缓和落后。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在于提升专业自主发展的能力。专业自主发展有三个途径:①通过系统的自学:②通过研究其他教师的经验;③在教室里检验己有的理论。最后一条途径尤为重要,课程研究和课程编制应该成为教师自己的事情,实践业己显示它是有前途的方式,当然也不得不承认这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如果大多数教师而不只是少数人掌握了研究技巧,那么教师的自我形象和社会地位就会得到改善。

实际上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教师专业化水平需要得到发展,教师综合素养

需要大幅度提升,光靠一个人摸着石头过河已是一件不现实的事,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借助于集体的力量,因此教研组建设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应该得到加强。可以说加强教研组建设是新形势下对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加强教研组建设是拓展教学内涵的主要途径。加强教研组建设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前提。或许还可以说教研组是教师继续教育的课堂,它能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为新的教学实践做好理论上的支撑和储备。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教研组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我认为要抓好“三个一工程”。

一、“一个抓手”——以教研活动为抓手,积极有效地开展活动,提高教研水平

1、抓好理论学习:

21世纪是信息化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终身学习对教师的生存和发展极为重要,教研组学习既是一种团体压力又有助于教研团队动力的形成。要引导教师学会理性地思考教学问题,而不要小看理论思维,理论学习要更加指向实践中发生的真实问题。因此要利用教教研活动时间进行理论的学习,它包括语文专业知识的学习,最新教学理论的学习,最新教学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式的学习,考试分析与评价等等。

2、抓好专题活动:

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专长,而且经过时间的打磨,他们的教学经验成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因此我们就要善于调动每一位教师参与教研组建设的热情,让他们发挥出自己特长,用讲座的形式向有关老师传经送宝,减少其他教师的摸索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每次可设立一个专题:如关于文言文的教学方法;作文教学方法;现代文阅读教学中点滴经验,好的做法。也可以请参加中考阅卷的两位教师进行中考试卷评分及答题要点分析;请参加区研训班活动成员谈心得体会;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作个案分析等。有条件的话,可以请教研员、区学科带头人、区骨干教师来校作讲座,“传道、授业、解惑。”

3、抓好听课、评课活动:

任何一次公开课教学是一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应对能力、启发引导学生等各种能力的展示,也是一位教师教学理念、基本素养的体现,因此任何一次公开课对教师自身能快速成长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所以,教研组要充分重视每一次公开课,认真组织好听课、评课活动。对于组内的青年教师的开课设想要认真听取,对其初稿的可操作性能做出客观的评价,再稿时还对各种细节问题提出忠告。课堂教学结束之后,客观地评价他这堂课的成功和失败之处,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对于有一定教龄的中老年教师,既要看到他们的长处,又能实事求是地表明自己的看法,怎样做更好、更合理一些,不要让评课活动成为表扬会或批评会,让评课真正成为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我还设想对于所开的公开课在评课活动结束之后,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把这堂课重新安排、设计,写出更好的教案,并附上教学反思,让教师学有方向,思有思路。

二、“一个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强化教研组的基本功能,提升教学水平

1、重视集体备课活动,以公开课为抓手,创备课组特色,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加强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促进教学,我们要在抓好自己学、集中学理论学经验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实践,所以要始终抓住课堂教学不放松,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效率,让全体教师树立“向课堂要质量,让学生学有兴趣,学有信心”的意识。为此要重视集体备课活动,发挥集体的智慧,使教学更合理、更有效。针对初中语文教学有些薄弱的现状,首先在组内开展了全面听课活动,并请学校教学研究室教师参与,共同探究教学策略,提高本组教师对教学的认知水平。为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除了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各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外,每一学期以备课组为单位推出一位教师的教学展示课,对他的课进行认真指导精心打磨,集中听课,然后集中评课,使大家都能有所收获。各备课组在教研组整体建设的基础上,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现实需要出发开展切实有效的教学活动,并能形成各自特点,如预初一备课组引入新教材为突破口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初一备课组以重视课外阅读指导为特色,注重学法的研究;初二备课组以专题教学为重点,注重古诗文的教学和作文交流,注重能力培养;初三备课组要强调扎扎实实抓教学,注重答题方法技巧的指导,以把好出口关为己任。

2、编好一套配套习题、一套课外阅读材料,提升学生各方面能力:

二期课改中有一个重要的课程理念“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实践环节的开发和学习渠道的拓宽,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改

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而六——九年级课程设置要求“能自觉提高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量。四年课外阅读的总量为800万——1200万字,完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逐步形成专题阅读的意识”,在此要求下,课外阅读应该成为学生的自觉要求,可现实却令人堪忧:自觉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学生人数不是很多,阅读中外名著的学生更少,而很多学生阅读的仅仅是教材,而且现在市场上课外阅读的材料很多,但也有鱼龙混杂的情况,因此教师在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上要慎重,所选材料要有“动情点”,能广泛地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利于指导学生的写作,而且课外阅读也不应放任自流,教师对此应该有合理的指导。基于此种情况,我认为应该发挥语文教师的作用,选择好阅读材料,指导阅读方法,让学生真正有所得。故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技能、兴趣等加以选择,并且最好和教材能有所联系,使所选择、编写的阅读材料和教材配套,或者每一单元有一个主题,并且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和写作联系起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如六年级课外阅读材料主题可作如下安排:

其他年级可参照六年级的阅读主题,不同的是所选文章篇幅可以长一点,难度可以大一点。我想只要发挥每一位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这件实事是可以做好的。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外阅读是必不可少的,而要提高学生的技能,训练也是不可少的。虽然有配套的训练题目,但我总觉得不能令人满意。为此我认为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更好的配套习题,从各个角度进行训练。如六、七年

级注重训练学生对文章信息的筛选、提炼;八年级重点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体验能力;九年级重点训练感知体验能力和鉴赏能力。所以在选择习题时可以有所侧重,使学生的能力循序渐进地得到提高。

4、抓好语文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各种能力,提升学生素养;

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光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要设计各种和语文学习相关的活动,锻炼学生的才干,提高学生的能力。如利用探究性课程提高学生的研究意识,敏锐的观察能力,信息筛选的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写作表达能力。举行古诗文竞赛,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演讲比赛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阶段对中国文学史中的一些著名作家进行专题研究,达到既了解作家又为写作积累素材的目的,既可以有教师的讲座也可以有学生的展示,总之通过各种途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初中三年中坚持每周一诗背诵不放松,每天一人说话训练不放松,每周一篇随笔不放松,并且进行全班、全年级组乃至全校性的评比、表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三、“一个载体”——办好一份刊物,提升教研组的文化内涵和品位

语文教育是浸润着人文精神的教育,是心灵对心灵的呼唤,是思想与思想的共鸣。语文教师教学创新需要教研组营造创新氛围,让新的时代理念、新的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技术成为教研组新的时尚,使教研组成为教师教学创新的心理安全港和精神加油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作为研究者、作为主人来参与的,带着疑问与困惑,进行理性的思考,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不应该以任何形式、任何权威来压制教师个人的专业见解。教师是在由社会发展所牵动的教育改革当中,通过批判性的反思,做出新的选择。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对组内教师提出的不同教学观点和进行的教改尝试我们力求给予理解和尊重,少苛求多包容,少求同多求异,使教研组成为教学创新的舞台和学术争鸣的论坛,使创新精神成为语文教研组文化的原色与底蕴。因此就需要有一个平台,一个载体,我认为可以办一份内部刊物,让教师们有畅所欲言的场所。这份刊物的内容,既可以是教师推荐的优秀学术论文,可以是教师在教学中点滴经验和体会,可以是教师论坛,总之要借助这本刊物提高教师们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技能。也可以借助这本刊物发表学生的优秀习作,给学生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有可能的话,还应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利用校园网、嘉定信息网,交流各校的研究成果及教研组建设经验,实现教研资源的共享。

总之,教研组建设如能抓好上述三项工程,必然会创设出浓厚的教研学术氛围,使教研活动这一沿袭已久的教师业务学习方式注入新的活力,切实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使教师能有所作为,使教研组建设得到实化,使教学研究焕发生机与活力,从而使教研组真正成为教师汲取教学精华的重要组织,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下载世界教师专业化运动对我国教师教育的论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世界教师专业化运动对我国教师教育的论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问题

    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问题 我国的教师专业化进程取得了不少成绩,国家的有关法律已经为推进教师专业化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证。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从我国开始实施的《教师法......

    教师专业化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升学校办学质量 教师队伍的素质关系着教育的整体水平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而当前教师队伍的主要矛盾是质量问题。当前教师质量不能满足教育的整体水平和......

    教师专业化

    1、简述教师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涵义。 教师专业化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自身从......

    教师专业化

    浅谈教师的专业化 教师专业化是当代教育趋势,这个趋势已经体现在我国推出的一系列新的教育政策中。2001年初,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它强调教师是专门化的职业,就像......

    教师专业化

    1.专业的概念 专业是社会分工、职业分化的结果,是社会分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达到一定深度的表现。“专业”一词最早是从拉丁语演化而来,原始的意思是公开地表......

    教师专业化

    教师专业化容易吗?高中新课改的实施对高中教师的专业化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英语教师,面临不断加大的课本信息载体,以及全球化,网络化教育的影响,高中英语教师的肩上背负着泰山......

    对教师专业化是怎样理解?

    1、学习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你对教师专业化是怎样理解? 学习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我认为: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以合理的知识结构为基础,具有专门的教学实践能力,并能有效地、创造性地......

    浅谈发展教育博客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论文(五篇)

    摘要:把博客(Blog)应用于教育专业化发展,目前各个学校,特别是在中小学得到了很好的应用。该文首先分析了教育Blog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然后讨论了教育Blog在教师专业发展化过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