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你的时间都去了哪里的人生哲理
这两年,我断断续续在做两件事。
一是记账,我用过各种记账软件、记账簿、记账网……记录自己的收入和开销。我这么做的初衷是:“唯有清楚明白金钱的流向,确切地掌握支出,才能节约消费,才能变成一个理财达人。”实际上,我没有自己想象得那么败家,每个月工资流向简单而明晰,只有出现短期多批次的消费时,我才会随手记两笔。而且我更明晰地发现,开源远比节流更靠谱。
比起记账,我花费精力更多得是在第二件事——时间管理。我看了很多时间管理的书,记了不少读书笔记;我使用了各种时间管理软件,电脑、笔记本、手机……每一个终端都有三种以上;我订阅了很多时间管理牛人的博客;我还买了各种时间管理的本子,有些还真不便宜。我这么做的原因是:“我很忙,我的事儿很多,我必须要把它们安排妥当,才能没有压力并有所成就。”实际上,我越来越忙,事儿也越来越多,经常会在睡前被一堆自己还未完成的活儿吓得胆颤心惊,恨不得当时就爬起来干到天亮。
是的,“时间管理”这个领域我没有什么成效。
直到有一天,我看了一本有意思的书,叫做《奇特的一生》,这是一本中篇传记体小说,记录了前苏联科学家柳比歇夫奇特的一生。柳比歇夫在科学、哲学、文学有众多成就,但这一切的原因是他坚持了五十六年的“时间统计法”,他所做的就是五十六年如一日的将用于任何事情的时间都做下记录,阶段性地总结和分析时间利用,并据此规划自己的生命。
处于好奇,我也向柳比歇夫学习了一把,也开始统计自己的时间。统计工具是手机上的记事本,当我做完一件事就随手把完成时间记录下来。在统计了一周之后,我还做了简单的数据分析。
不得不说,当认真地统计每一分钟的时间都用在何处时,感觉很奇妙,感悟也很深刻。
我一直都觉得自己是个大忙人,我的时间不够用,那是因为我要做的事情数大于我所拥有的时间量。当哗哗流走的时间被分类和总结之后,我对“忙”这个状态开始失去底气。
我发现:我对时间的概念是陌生的。经过统计,我才知道自己每天上班要用半小时,我从起床到出门需要50分钟,我每天在网络上要闲逛两小时以上,我平均每天睡觉7小时以上,我每天花在心岛上的时间才1小时。如果不做这样的统计,也许我永远都不会意识到这一切。
我发现:以前觉得自己没有大块的时间去专心致志地做重要的事情,实际上我默默得把大块的时间大块地浪费掉。比如在各种BBS上闲逛;不停地刷微博;玩一款自己都觉得没什么意思的游戏,一玩就是两小时……与此同时,我还在另外一些事情堆积的时间段见缝插针地干很多重要的活儿。如果不是时间统计,我还真没留意有这样诡异的现象。
我发现:以前我总觉得把时间用在学习、工作和进步等这些看上去很正面的地方,才是对的、让人感到踏实的。经过时间统计中,我却意识到踏实来源于知晓,知晓每一刻你都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这么做,这是一种时间主人的状态。意识流一般的“时间黑洞”才是最可怕的存在,往往会在无所事事中把时间一点一点地杀掉,回顾起来觉得时间“嗖嗖”的逝去了,到底“自己都做了一些什么”以及“为何这么做”模糊或者完全不知,就会在内心深处慢慢涌起焦虑和痛苦,我甚至认为这种焦虑和痛苦是来自潜意识层面的忏悔。最惨的是,当你把时间利用划分为二,一部分是不得不做的工作事务,一部分是无所事事的浪费,时间的利用率低,内容单薄无趣,又怎能快乐开心呢?
时间是固执无情的家伙,一天比一天少,走了就不会回来。有限的时间如何利用好,不为自己的碌碌无为而懊恼?对此,人们常说,要像过生命最后一天的过每一天。以前对这种过法想象无能,最后一天的是要狂欢?是要颓废?是要精打细算?这段时间渐渐明白,这种过法就是明明白白地知道这一分这一秒自己究竟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看到时间在眼前流淌,我能看到它,更能触摸到它。
第二篇:好员工都哪里去了
好员工都哪里去了?
发布时间:2007-07-06 浏览次数:
曾经,寻找能够送信给“加西亚”的人成了所有老板的共同追求,自己公司有而且大量有“罗文”(送信给加西亚的人)是所有老板的共同愿望。但是,在努力的寻找之后,在大力的提倡之后,好像不但没有出现所谓的“罗文”,也没有出现愿意“自动自发”的人,更没有做事“没有任何借口”的人,老板甚至还发现了更多坏员工类型。
员工是小偷。看看员工,手机在公司充电,在公司给家人打电话,公司的书刊等带回家不带来,笔记本、签字笔、草稿纸,都从公司领全家用,等等。这些还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偷“时间”,不敬业,交代的工作丢三拉四,上班时间磨洋工,聊天、串门、游戏、打扮、发呆,做什么的都有,就是没有好好工作的。8小时的上班时间,工作时间不过6小时,真正有效工作时间,恐怕还不到一半。
员工是骗子。谁的钱都是血汗钱,谁都是拼死拼活才有现在的平台和局面,可是有的员工,借助****给的平台,利用****的资源,通过****的网络,却私底下做着自己的生意,干着损公肥私的勾当。不但如此,员工总是不会给你充分的信息,也不会只给你好消息,他们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消息汇报给你,然后将对自己不利的消息过滤掉,让你无法对事情做出准确的判断。
员工是小孩。他们需要照顾,说话轻点,他们当作耳边风,说话重了,他们不高兴;表扬了,兴高采烈,批评了,垂头丧气。有什么事情,先不自己动脑筋想,总是有无数的问题来问你,到最后,让你觉得是自己做错了,事情就不应该安排给他。你觉得请一个员工就像是养一个小孩,需要照顾他的饮食和成长。
员工是敌人。把老板当作是奴隶主,自己当作是被压榨的奴隶,总要领导逼着才去做事情,从来不会主动做一点事情。早上遇见,毫无笑容;安排工作,苦大仇深;对于制度,视若无物。上班工作时候死气沉沉,一到下班就精神百倍。凳子倒了,路过的人不扶起来,旁边工位的电话响了,也不去接,地上有水,绕道走,没有人会去擦拭。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该他的,少不得分毫,一不满意就要大吵大嚷。对****毫不关心,把自己当局外人,一副你给钱、我走人的交易嘴脸。
总之,老板就从来没有发现有好的员工、满意的员工、可以放心的员工。把他们解聘了吧,招聘的还是这样的人,而且,还需要加以培训。职场上怎么尽是这种货色?
一位老板曾经说:“我记得我做员工的时候,从来都不跟老板提什么要求,都是自己加班,自己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对于自己负责的事情,也从来都不要老板操心。如果老板交代了一件事情,不论是什么时候交代的,不论要求的时间有多么紧迫,不论当时的条件有多么艰苦,只要是属于我的工作,交代给我的工作,我都会想办法去完成,即使是一夜没有睡觉也要完成。如果不能按照老板的要求完成,就觉得有点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觉得自己没有尽力,不是一个合格的员工。
“可是等到我自己做了老板之后,却发现,员工们根本就没有那种敬业的精神。对于属于自己的日常工作是马虎了事,更别说那些临时交办的任务,好像都要求着他了,他才会懒洋洋的做。
“一件事情交代下去,员工总是考验你的记忆能力,你不询问,他不汇报。总不能按时完成,无论怎样都要拖延个两天,好像不这样,就不能说明事情的难办,不能表示他们的努力和能力。而他们完成的事
情,却又总不能令人满意,总需要人去擦屁股。看着他们磨磨蹭蹭的样子,你都恨不得不用他们去做了,自己累一点处理算了。可他们自己却毫无知觉。
“要找一个像我做员工时那么敬业的员工竟然如此之难?!”
有理论家分析说是因为时代变了,环境变了,所以,人也变了。那种员工对****无限忠诚的时代只能是关于黄金年代的美好回忆了,也只能存在于我们的追思和想象之中了。没有什么终身的职业,你的****只是员工职业生涯的一站,他总是要向下一站运动和转移,不可能会到你的****之后就按兵不动了,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不变只有变化。面对着变化无常的世界,员工只能用变化进行应对。
看起来确实是很有道理,变革与创新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员工也会主动进行变革与创新。但是,为什么有的****的员工,他们愿意把****当作家呢,愿意为了工作而加班加点呢?华为著名的“垫子文化”,说的不就是员工在自己的工位下都有一个垫子,是为了加班而准备的,是为了加班很晚而准备的。有的公司的老总曾经说,在我们公司,从华为过来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来,因为公司原来的员工,还没到下班的时间就开始收拾东西,一到下班时间就呼哨不见了,而华为过来的员工,都习惯了加班,都在加班。
曾经有一本书,探讨的主题是“让员工热爱你的公司”。为了让“员工热爱你的公司”,作者列举了一系列的方法:懂得人心——使员工心情愉快;坦诚对话——交流的力量;建立新的伙伴关系——有福同享,有难同当;鼓励学习——学习就是得益;解放员工行动——让他们获得自由;等等。
我不知道有没有企业这么做,但是,我可以肯定的说,这么做的企业一定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让员工热爱你的公司。因为,这个主题本身就错了,员工怎么会热爱你的公司呢?员工不会热爱你的公司,因为它是“你”的,他们只会热爱自己的公司,因为,那是“我”的。
曾经有这样一个笑话,说的是一个吝啬鬼掉在水里了,岸上的人去救他,高喊:“把你的手给我!”吝啬鬼一动不动。有个人换了一个方式,高喊:“把我的手拿过去!”吝啬鬼一把就抓住了救援人的手,被救了上来。
这个笑话本来是讽刺吝啬鬼的,但是,它其实也反应了人本身一定的特质。每个人都会有吝啬的时候,只是有贵重程度和频繁程度的不同而已。西谚有云:自己是自己最好的守夜人。所以,在经济学中,有一个经济人的假设:每个人都是自私自利的。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算计和比较,从中选择最符合自己利益的途径。
管理上有一个著名的“分粥”的故事。
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不是很够。
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并且,分粥的人最先吃,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但是,这样不是办法,每周都要饿六天。
后来,他们推选了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开始的时候,还比较公平,但是,因为分粥的权力掌握在一个人的手里,强权产生腐败,绝对的强权产生绝对的腐败,其他的六个人便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
赂他,变成谁贿赂得好谁喝得多。整个小团体也乌烟瘴气。
既然一个人是有弊病的,随后又想出了一个办法,组成了三人的分粥******及四人的评选******,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
最后,他们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同样是七个人,不同的分配方式,有不同的结果。有人从中看出了机制,认为有一个好的机制,就会有好的结果。有人从中看出了监督:自我监督、相互监督和第三方监督。我以为还可以看到人性,只要有可能,都会为自己多争取一点,这也是世界前进最原始的动力。
员工也是经济人,是自私的,他不会热爱你的公司,只会热爱自己的公司。面对着你的公司,如果没有把它当作自己的公司,他就只会像一个经济人一样行动,采取对自己最有利的行为。那些认为好员工都不存在了的老板,那些认为员工是小偷、骗子、孩子和敌人的老板,是不是潜意识一直在把公司当作是“我”的,不允许员工像主人一样对公司指手画脚、说三道四,是不是一直在强调我给了你工作,我给了你工资,我给了你机会,我给了你平台,我给了你这个,我给了你那个,如果你是这样,你又怎么能期望员工会敬业、忠诚呢?
或者,有老板说,我也不需要员工自动自发、没有任何借口,我只需要员工有职业道德,具备职业素养,可以比较职业的来看待自己的工作。但是,上厕所后不冲水的,随处吐痰的,上班讨论问题不注意声音的,公司财物随处放的,手机在公司充电的,用公司电话打私人长途的,上班时间上网聊天的,在办公室串门的,说是为公事出去却借机办私事的,上班时候手机铃声大作的,这些,能够说是一个具有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人的行为吗?
可员工却认为自己已经做到职业了,上班时间准时上班,下班时间到点下班,布置的工作完成了。这难道还不职业吗,毕竟,这只是我的一个职业而已。那些强调忠诚的理念,那些将“服从”作为员工第一美德的理念,不是在宣扬奴隶观念是在宣扬什么?老板要的职业,其实已经是事业态度和专业水平了。
好员工都是将他人的公司当作自己公司的员工,可是,怎么样才能让员工这样想呢?
第三篇:时间哪里去了伤感故事
时间哪里去了?很多时候,自己孤单的躺在床上,思考这这个问题。看着窗外的风景,秋风萧瑟,曾经在土中受春风滋养的小草,一下子就变成了黄了,变枯了。那春水盈盈的池塘,此时早已经是没有了当时的湖光掠影,只剩下那小小一瓢水,飘着几片金黄色的树叶,在水面上打着秋。时间总是在不经意中的流逝。
记得那些年,看到感人的画面自己就忍不住的流下眼泪。或喜或悲,亦或同情。让我记忆最深的那一个视频是一个20几岁的男士,背着父母,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来到自己实现梦想的舞台,他的表演很精彩,全场欢动。
但是最后他给全场跳了一支舞,是献给自己父母的,当时全场的人基本上都眼睛湿了,嘉宾宋丹丹也哭了。当我看着他们哭了,留下眼泪的时候,我还在笑他们,心怎么这么容易被打动?
可是,当我目不转睛的盯着屏幕时,发现视野模糊了,原来我也被他感动了,我的泪水“嗒”的一声,打在了键盘上,我哭了。那里面的一首背景音乐是《时间都去哪里?》。
不知不觉的想起了自己,想起了自己的父母,想起了自己的小时候。
小时候的自己,调皮捣蛋,可以说的是“无恶不作”,十足的小坏蛋一个,所以父母对我很是宠爱。记忆中最深刻的一件事是6那年的秋天,家里种的水稻经过漫长的夏天,终于在一场秋雨中成熟了。
然而,秋雨绵绵,谷子在田里面即将要发芽,父亲担心谷子会发芽,就打算雨停了就去把它收割回家。我第一次接触收割稻子,于是吵着要去收割,缠着父亲带我去,母亲怕我在田里面弄得一身泥泞。
因为刚下完雨,田里面虽然水不是很多,可是在田里面踩久了,即便是干涸了一个多月的泥土也会变得成浆糊一样。我的不依不饶的请求,父亲笑着对母亲说:“让他去吧,没事”。屁颠屁颠的跟着去了,当收割没多久,秋雨又下起来了,一场秋雨一场凉,我在田里冻得嘴巴都发紫了。
父亲看着我在雨中打着伞,嘴唇发紫,脱下身上的衣服,给我披上。他在田里弯着腰,不停的收割稻子。很多年后,我懂事了,当我再次从学校回到家里,那是一个秋天,家里的稻子正好熟了,泥泞的稻田里,我弯着腰在那里收割的时候,天灰蒙蒙的,突然下起了毛毛细雨。
当我打了第一个哈气的时候,我脑子里一下子闪现出一个画面:一个6岁的孩子,在田里面收割稻子,天灰蒙蒙的,下起了小雨,父亲看见孩子嘴唇都冻紫了,连忙脱下自己的外套,给孩子穿上,自己穿着一件不知打了多少补丁的短袖,在雨中不停的收割着稻子。
当我回过头来的时候,才发现,此时那个曾经穿着一件破烂不堪的短袖,弯着自己坚挺的腰的男人此时却躺在一张木床上,要母亲每天都一口一口的喂饭。我的泪水再次掉下来了,心中无比高大的父亲,如今却只能躺在床上,当想到我和我哥小时候大闹,玩耍的时候,他会在床上笑着,笑着笑着,眼泪流下来了。看着我哥俩的小时候的照片,他又笑着眼泪掉下来了。
父亲最后还是没有度过2011年的那个冬天,天灰蒙蒙的。一生的时间,就这样的被病魔给夺取了,很多时候,我陷入回忆中。坐在高中的教室里,看着黑板,老师在黑板上写字,背对着我,我看着看着,眼泪就不住的流了下来了,脑子里又是那个曾经用伟岸的身子为我挡雨,把自己的外套披在一个小男孩的身上的男人的身影。当同学不经意的发现我的泪水时,“你怎么了?没事吧?”
“没事,刚才粉笔灰不小心吹进我的眼睛里了”,擦去自己的泪水,又回到了黑板上,可自己的泪水不知道擦拭了多少遍,“这道题,我们要把握住的是解析几何题目中的e的求法。”
时间都到哪里去了?还没有好好感受年轻,母亲的头发中已经有了丝丝白发,每次我回家,看着如今的母亲,在家休养,每天都是吃药,瘦骨嶙峋,可是看到我回家了,母亲格外高兴,什么东西都给我讲。
村里谁谁谁家里怎么了,还有谁谁谁的牛生崽了,母亲就像一个小孩子一样,把村里的所有近来发生的事情一一给我讲一遍,却从来不提一下自己的生活怎么样,在家一个人,孤单不孤单,怕不怕一个人守着一个房子,以前听着母亲说着这些,我心里都会很不耐烦。
慢慢的,从父亲生病了,母亲在家服侍父亲,每天晚上都陪着父亲说话,已经习惯了,当父亲走了,母亲一下子不习惯了,开始变得很沉默,她最爱的大儿子在外面打工,她的二儿子,在外读书,家里空荡荡的,留下她一个人,没有谁陪她说话,夜里早早的就关掉电视,睡觉去了。
谁知道母亲其实并没有睡,关了灯,拿着手电灯,看着一个小小的相册,相册里留着的是她一生中最爱的人的照片,两个儿子和自己逝去的丈夫的照片。现在,心境变了,每次回家,我便会坐在母亲旁边,听着母亲讲着村里的事情,她的脸上洋溢着小孩子般的笑容,看着母亲,自己心就哭了。
开学了,在离开家门的时候,母亲从来都不会出来送我一程,母亲要么就躲在厨房里面,洗着碗,要么在厨房里扫着地,当我坐着村里人的电动车就要看不到自己的房子的时候,母亲却站在房子的一个角落旁边,看着自己的孩子又要离开自己了,剩下自己一个人,守着这样一个空荡荡的房子,我的泪水随风飘洒。
第四篇:你把时间与金钱花在哪里的人生哲理
人活在世界上,可供自己支配的主要有时间和金钱两大项,我们花费时间与金钱来建构自己的生活,累积自己的专业,成就自己的事业。
励志畅销书《富爸爸、穷爸爸》系列作者罗伯清崎认为,评判金钱使用方式的好坏在于是否能够“再生产”,能够在生产会比消耗殆尽来得好。为什么很多人觉得买房比买车好,从再生产的角度来看,因为买房可以保值还能出租收钱,买车却要摊提折旧还要养车只是花钱,因此除非工作得靠车子营生,否则对一般人来说,买房是比买车好。
以一个刚出社会,月薪只有两三千的年轻人来说,究竟是要省吃俭用先帮自己存到几十万(或买车/买房的首付款),还是大方地投资在自己身上,用以增加自己的专业能力与各种附加价值?哪一种比较好?是刚出社会的年轻人一定要想清楚弄明白!
时间管理(花时间)的基本原则也是一样的,好的时间使用方式是可以帮助一个人再生产,而不是只把时间给花费掉。
举例来说,下班之后,每天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看到睡着的人,和每天选一本和工作有关的书来读的人,和选择参加各种社交聚会、联谊的人,三五年后,三种不同选择的人,将发展出三种完全不一样的人生。哪一种好因人而异,不过,换句话说,一个人把时间和金钱花在哪里,将会决定一个人成为什么样的人!
基本上,一个人从学校毕业进入社会后,离家独立自主后,自己的时间和所赚的金钱想花在哪里,都没有人会管!花在哪里都可以(多的是商家/企业希望你把时间/金钱花在他们那里好创造其利润收益)。只是务必要认清一个事实,一个人使用时间与金钱的方式,最后一定一个人的气质和能力,从而影响自己的发展与成就。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得从检视自己的时间和金钱的使用态度和方式开始!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得从每个人的性格(如风险承受度)、生涯愿景与规划等角度来下决定,每个答案都可能是正确答案(所谓的正确答案,指的不是考试能拿一百分,而是能帮助你活得开心自在,赢得幸福人生)。
只不过,从过往历史的经验来看,各行各业令人尊敬的成功人士,都是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把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投资在自我提升,比其他人更刻苦认真而有系统的锻炼自己的专业能力,而非将时间和金钱花在吃喝玩乐或不知所谓的浪费上。如果想要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投资自己,有计划的使用宝贵的金钱和时间,会比随便挥霍来得有机会!
第五篇:动物哪里去了
《动物哪里去了》
一、教学内容:“环境教育”第18页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类的朋友——可爱的动物的了解,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爱心,使学生认识到动物与人类是平等的,大家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
2.帮助学生了解人类和动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人类对待动物所应持有的态度。培养学生从全局看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帮助学生了解人类和人类和动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人类对待动物所应持有的态度。
四、教学准备:
收集动物消失的文字资料和相关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人类和许多动物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这些动物种类繁多,正是有了它们的存在,我们生存的家园才会这么生机勃勃。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我们身边的朋友。
(二)、介绍我们可爱的朋友繁衍过程
同学们介绍自己准备好的动物的资料。
师小结:有人认为保护动物只是因为他们对人类有用,那些看起来没有什么用的动物就不用保护了。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看法。
(三)、观看我们的朋友在减少
1、展示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的动物简介。
这些动物的数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假设自己是这些动物种的一种,请以它的口吻说一句“遗言”,或发出一句呼吁。
3、站在动物的角度上,发表自己对生存处境的看法。
4、分成三组,扮演书上提到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动物。
5、以小组为单位,自己仿照游戏中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关系,写出一组有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关系的动物,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6、有感情地朗读“世界灭绝动物墓地”上的墓志铭。
讨论:没有了动物,人类将何去何从?
四、作业
写一封保护动物的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