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父亲与母亲的情感散文
父亲是个耿直心善的山东汉子。记忆中总是步履匆匆。父亲从十六当兵离开故乡,一直到二十年后才回家探一次亲。童年的我和妈妈与父亲聚少离多,难得有时间在一起。
父亲是铁道兵,常年奔波跋涉在重山峻岭中。难得有回家的时候,妈妈带我住在小县城,辛苦又艰辛,父亲是个善心人,部队上战士家有困难,父亲会默默的去帮一下。那吋父亲工资只有六十二元,往往一到月底,便会分文不剩。妈妈只有十八元工资,也只够我们勉强生活。但是妈妈从不埋怨父亲,她知道,战士家中更需要一下帮助。耳濡目染中,我知道了要用善心对待每个人。
父亲虽然与我们团聚时少,但我明白,父亲心中那份浓浓的亲情。每次回来,兜里会变出一份份惊喜。一把白兔奶糖,一捧红红的山果。有时会给我带一只活蹦乱跳的小松鼠回来,逗得我开心无此。孩子总是很容易满足。
父亲爱书,家中便有数量不菲的书籍。初识字的我便开始了书海遨游。一首首精典诗词,一部部宏篇巨制,成为我人生中最好的老师。史记,通鉴,西游,三国,构筑出了一个个美奂美仑的世界。父亲空暇时会为我讲述各地风土人情,游历了江南的山山水水,频繁的搬家更增强我与书的交融。父亲也总会适时为我选择好的书读。令我深深浸入了书的世界。与书为邻,便能聆听一个朋友的衷告。
父亲啊,还记得吗?你为我买的八条彩色娟带,我的发辫上永远是两条不同颜色的绢花。你为我买了八种不同颜色,妈妈还笑着说,都是买成对啊,你可是会买,一样一条。父亲啊,你说了,让闺女漂亮,就是要不一样,乐得小小的我开心又感动。我是父亲手中宝,心中爱,血浓于水的情,女儿永远铭记于心。
山山水水,重重叠叠,一路风尘,我们走遍了江南,从呀呀学语到稚气少女,女儿初长成。女儿在您陪伴下长大了。
父亲啊,回到故乡,你又投入工作,铮铮铁骨更是不染一尘。作为一个普通的法官,您时刻把责任放在心上。无数次的千里跋涉,一次次的登门调解。您说了,每个家庭都需要安宁。苦点累点沒什么。您一直默默工作在每一滴一点。在您苦口婆心劝告下,无数家回归了,又成为安宁的港湾。
不经意间回眸,我发现,父亲老了,头发白了,腰板不再那硬朗。父亲啊,女儿懂了,您该休息了,七十古稀,您已经是花甲老人。岁月沧桑,春秋数度,您的背影是女儿心里永远的爱。期待来生还做您的女儿,还您如山似海的恩情。
五月的风温馨,浪漫,风中弥漫槐花的香味,淡淡的,柔柔的,带一丝甜意。昨晚与妈妈一起包的饺子,灯影中看着,妈妈花白的头发,仿佛又回到童年。妈妈一边哄我,一边为我做各种小吃。
七零后的我们还记得,只有一册册连环画,只有几颗大白兔,但我们依然快乐,也同样满足。沒有电视,没有变形金钢,更不提什电脑了,有的是一峦峦山川,一弯弯碧水,便是一幅浓墨重绘的水墨丹青。
自幼的我长在江南,随父母在贵州的一个小县城里。父亲是军人,难得有在家的日子,妈妈和我便生活在陌生环境中。妈妈是个淳朴的胶东女性,平时不多言多语,但对邻居却很宽容,善良。家里做了好吃的,便会招呼左邻右舍一起分享。妈妈说了,善待每一个人。
每当春暖花开时,妈妈便会带我去河边玩,清澈的溪水中,小鱼儿游来游去,顽皮的我用小手捧住便会开心地咯咯笑过不停。妈妈会心的看着,亲昵的唤着乳名,这记忆是永恒的画面。妈妈顺手折下一枝杜鹃花插在我的羊角辫上,便是我最好的妆饰。
山一程,水一程,妈妈喜欢山,便会带我去幽雅的山径,在路上为我轻轻哼唱《外婆桥》,《小背篓》,童年的我开心又快乐。虽然没有太多的话语,妈妈会为我讲许多许多的传说。为我增添了一个个美丽的梦萦。
满山杜鹃花是火一般艳,山上的果儿又是大山丰厚的赠礼,酸酸的山梅果,小小的刺梅,枇杷儿,妈妈摘下,便是难的美味。到秋季,毛栗儿熟了,更是让人垂涎,一点朱红皮,黄黄的栗仁,放在大锅里爆炒,噼噼啪啪的声音不绝与耳,一会张开口,便有浓浓香味扑鼻,好难忘的毛栗儿,好难忘的香,会深刻在记忆中。
妈妈会做米酿,早上的美餐便是一碗淳香的米酿,飘浮着片片蛋花,如痴如醉的酒香,盈满回忆。
细碎的笔把这一切拈起,妈妈啊,我想对你说,如今的我懂的,你的爱意。
初识文字,便是妈妈讲述的小语。“鹅,鹅……”让我领略了诗的魅力,妈妈为我备下许多诗词,这一切已经深深浸润在我心里。一曲曲诗经中的长歌短吟,一首首唐诗宋词,伴随我在江南的烟雨里,或喜或悲,或叹或怅,便成为少女的我最好的眷恋,丝弦留音,江南月夜,漠北雄风,千百载的名家绝唱,怎不让我如痴如醉,伴茶聆乐,执笔绘意,我便沉醉在这一阙阙雅音静词中,与书为伴,与月相舞,逍遥文字山河里。
妈妈,妈妈,很久了,我想为您写一文,不华词不艳赋,却是女儿由衷的心语。谢谢您,如海般的爱意,把我带到这世上,教我许多许多,来世我还做您的女儿,永远爱你。
第二篇:我的父亲母亲的情感散文
那天和母亲坐在凉亭上,缓缓地聊着,无意间就说到了父亲,母亲的声音忽然变得温柔起来,似乎陷入了无尽的回忆中。我看着沉浸在回忆中的母亲,不禁想起了父亲和母亲的件件往事……
在那个桃花盛开的春天,父亲和母亲相遇了。那个春天是那样的美,风华正茂的父亲说什么也没想到自己会遇到一生所爱。那时的母亲年轻美貌、聪明伶俐,活泼可爱,让父亲沉醉;父亲潇洒英俊又善良正直,让母亲深爱。他(她)们很快沉浸在爱的幸福中,做了一对人见人羡的美满鸳鸯……
婚后的父母是幸福的。像那个时代的所有年轻人一样,他(她)们沐浴着时代的阳光雨露,积极工作,努力生活,日子像拔了节的竹子一样节节高,几年后,家中相继添了我们姐弟几个,父亲和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我们,呵护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温馨美满,欢歌笑语不绝于耳。
可天有不测风云。人生的风浪袭击了这温馨的一家。我八岁那年,母亲得了重病,原本欢声笑语的一家忽然间没了生气,乌云笼罩了这个家庭,医生说母亲的病很重,恐怕生命有虞。但父亲不相信,他一面无微不至的照顾母亲,给母亲开小灶,按摩,安慰母亲,给母亲信心,一面又带着母亲走遍了能去的大大小小的医院,看了无数的医生。几年下来,母亲的病是有了起色,但母亲再也不能出去工作了,一家子大大小小的生活重担,全部压在父亲的肩上。
父亲渐渐变得沉默了,但他并没有被生活压倒。为了养活我们一家大大小小七口人,他白天在单位努力工作,闲暇的时间便带我们一帮小喽啰砍柴、种菜、捞鱼摸虾,日子虽然清苦但却其乐无穷。在家的母亲也没有闲着,她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干些力所能及的活。记忆中最深刻的就是那时的父亲每次回到家里,总有自制的烟卷来抽,当然,这都是母亲的杰作。因为家中困难,父亲抽不起买的烟卷,只好自己做了个小小的卷烟机,自己做烟卷来抽。从卷烟机诞生的那一刻起,母亲就承包了这一工作,闲暇时我们常常看到母亲在默默地卷烟,宁静而专注,仿佛她卷的不是烟,而是很珍贵的东西;而父亲抽烟时的满足、惬意和幸福,也让我们终生难忘。
在清苦而不乏快乐的生活中,我们渐渐长大,先是大姐工作了,接着是我,家中终于可以喘一口气了,父亲和母亲渐渐露出了欣慰的微笑。然而,命运的狂风巨浪并没有怜惜我们。就在我工作的第一年,一向身强力壮的父亲却得了重症,一道道病危通知书雪片一样的飞来,让母亲和家中人惊慌失措,当时我和大姐都在外地,亲近的亲戚也都在千里之外,怎么办?没想到,在这危急时刻,柔弱的母亲却挺身而出,协助医生做出了果断而正确的治疗方案,父亲得救了,而母亲却因日夜的操劳,整日的痛哭,憔悴的不成样子。那年,当我和姐姐回到家中时,父亲已度过了危险期,正在慢慢的恢复,我们劝母亲不要去医院了,一切有我们代劳,但母亲哪里肯,执意拖着生病的身体来回奔波,不管我们怎样劝,就是不肯离开父亲一步,直到医生乐呵呵的告诉我们,父亲没事了,母亲才遽然倒下,并从此留下了高血压的病根。
随着时光的流失,父亲和母亲渐渐地老了,但老了的父亲和母亲却更恩爱了。清晨,他(她)们肩并肩的徜徉在大院里,时而悄悄私语,时而互相扶持,恩爱和睦的情景,羡煞了我们年轻人;上午,他(她)们一起去买菜,回来的路上,两人互相体谅,相互心疼,恩恩爱爱的情景让路人侧目;晚上,坐在大院的石凳上,两人总也唠不够,让年轻的我们频频猜疑,爸爸妈妈到底在说什么呢?
母亲轻轻地唤我,把我从沉思中惊醒,猛抬头,发现已是月上西楼,该是回去的时候了,我轻轻地挽起母亲的手,向家中踱去……
第三篇:思念母亲情感散文
下面是我8年前写的一篇文章,现在重发,献给遥远天国的母亲,寄托我的哀思。祈祝母亲冥福!
前几天,我的朋友吴国林牧师说,他5月11日证道的题目是:看望你的母亲。我准备到了那天去小榄礼拜堂听他证道。
在我的一生中,从没有重视过母亲节。我也有四年没有见到我的母亲了。每当看见有妈妈牵着孩子的小手走在路上,就会想起我的母亲,禁不住鼻子发酸,要流下泪来。也是前几天的晚上,接到女儿发来的短信,要我注意身体预防“非典”。由是感慨着亲情力量的无比之大。
我的母亲丁淑文出生在沈阳市小北关西下洼子。外祖父是挑担卖凉粉的小生意人,外祖母祖籍辽阳是旗人的后代。所以我的身体里流着的血,有1/4是满人的。外祖父家境很穷,母亲上过几天贫儿学校,但大部份文化知识,还是读舅舅的课本自学来的。我上小学的时候,见过母亲写的字,是隶书,很秀丽。那是父亲上工人夜校时,妈妈给爸爸包书皮写在书皮上的。现在想起来,妈妈说过的好好读书的话,还犹然在耳。妈妈是很喜欢读书,很喜欢读书人的。
经常有人说我口才好。我断定这来自于母亲的遗传。因为妈妈的口才就很好,言谈举止儒气十足。我五、六岁时,妈妈曾做过街道的一些工作,有过当众演讲的经历,而且因此受过街道领导的表扬。我想,如果不是政治环境的影响,妈妈一定会成为活跃的社会工作者。然而,今生今世她没有得到这样的机会。命运对她该是多么不公平。
我见过妈妈年轻时唯一的一张照片,衣着很朴素,但是人很漂亮。可惜文革时毁掉了。这珍贵的照片,再也没有了!永远也看不到了!
有一件事我记得最深刻。17岁时,我上山下乡在宝鸡县插队。爸妈惦记我,想我,就到队里来看我。那一次,妈妈走了一生中最远的一次路,而且有十几里是崎岖难行的山路。看过我以后,妈妈回到家就病倒了,十个脚趾甲都青紫了,后来脱落了。因为累的太厉害!
当年我真的不懂事!从来没有好好地问候过妈妈,尽管心中是很亲近的。事后几十年,每当我想起此事,都深感母亲是多么地疼爱我!我的眼圈都会发红,泪水情不自禁地在眼眶里打转!是啊!我们回报给母亲的太少啦!今年我已经53岁了,母亲已经81岁了。在这有生之年我该怎样报答母亲呢?
母亲、父亲给了我们生命。我们不该让这生命虚度一世。如果在我们的生命结束的那一刻,我们可以为自己所做出的业绩而自豪。那母亲和父亲的在天之灵一会喜笑颜开的!
5月11日是母亲节,我要去小榄礼拜堂听吴牧师证道,因为他讲的是:看望你的母亲。今年春节我一定要回家去看望我的母亲!
第四篇:追忆母亲情感散文
世界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就是母亲,对我来说,母亲就是我的天,我的地,她给我的恩比天大,比地阔。给我的爱深似海。只要想起母亲曾对我的种种关爱,心里就温馨而感动。
我和母亲没有血缘关系,她是我的养母。姓杨,名石泉。我看过母亲十八岁时的照片,是个非常标致的女子。记得母亲告诉我,她小时候,算命先生说命里缺水,所以才改了这个名字。我小时候因为亲生父母孩子多,家里贫穷,无力抚养,在我不满一岁的时候,就把我送人。母亲是在四十多岁的时候抱养我的。我养父姓梁,是南下干部,转业军人。母亲原先没有生育,把我当作亲生,在抚养的过程中,对我百般呵护,疼爱有加。在我懂事的时候,她曾多次讲起我小时候经历的事。还没有去河南的时候,因为当时我没有奶吃,她就到乡下给我找了个奶妈,据说奶妈喂养我一个月后,我的屁股上长了许多水泡,奶妈吓得立刻把我送了回来。母亲抱着我到处求医直到水泡消失。在冬天寒冷的冬夜里,我常常饿醒啼哭,母亲不顾寒冷和疲劳,连忙披衣起身,生煤油炉子为我煮精肉粥,煮好后用嘴吹冷,一勺一勺喂我。直到我吃饱重新睡去。
记得在我五岁那年,因为患麻疹,三天三夜高烧不退,这可急坏了母亲,茶饭不思,到处请医问药,还把医生请到家里诊治,天天夜里陪着我不得安睡。直到我完全康复。我记忆尤其深刻的,是在夏夜下暴雨的时候,我正睡得香,突然被声声炸雷惊醒,吓得心里“扑通扑通”跳个不停。这时候母亲就慈爱地把我抱在怀里,轻轻地安抚说:“有妈哩,我孩儿不怕。”这时我的心才逐渐平静下来。
在我七岁那年,母亲又亲自用布缝了个书包,把我送到学校读书。每当我从学校里回来,母亲就把饭菜做好了。母亲是南方人,外婆家是广东汕头,她有两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在香港,那时常有通讯联系。母亲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是却看过很多书,会讲许多故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如昭君出塞,文姬归汉,还有《济公传》里的故事等。母亲当年讲的这些故事,在我的心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如果现在我能写出一些文章,这和小时候母亲对我的文学启蒙分不开的。母亲心灵手巧,不仅做的饭菜好吃,而且会做衣服,做鞋子,尤其擅长打毛线,能织出各种花色图案。我记得当时村里许多青年姑娘都到母亲这里讨教,母亲总是热情地教她们。
每年的正月二十四,是我的生日,每当我生日那天,母亲总是给煮一碗香喷喷的鸡蛋面。在母亲精心呵护下,我慢慢长大了。在十三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我就和母亲相依为命,生活过得很艰辛。母亲因为是南方人,在北方生活有些水土不服,后来就经常生病,身体日益虚弱,见不得风,经常躺在床上,用蚊帐遮着。她怕自己有一天会病得不能起床,有次把我叫到身边,讲述了我的身世,说我不是她亲生,说我的亲生父母在江西,还有兄弟姐妹。如果她今后不在了,要我自己一个人回南方去找自己的父母。我当时被母亲的这番话惊呆了。怎么也不相信这是真的。她还经常告诉我,人死如灯灭,如果有一天她死了,叫我不要害怕,她会保佑我的。在母亲生病的日子里,我上学回来,就学着做饭给母亲吃,照顾母亲的起居。我不但学会了熬玉米粥,还学会了擀面条。有一年冬天,天降大雪,母亲去郑州看病了,只有我一个人在家,夜里不免有些害怕。但是想起以前母亲对我说的话,好像母亲就在身边一样,顿时不再害怕了。
在一九七二年秋天,在江西的大哥来信,说他考虑我养父去世后,我们在北方会受苦,要我母子二人回来,当我和母亲回到江西,见到了我的亲生母亲的时候,我感觉很是陌生,因为没有感情的缘故,“妈妈”二字怎么也叫不出口,亲生母亲是个衣着朴实的农村妇女,养育子女的艰辛和农村生活的艰苦,使得她过早地衰老了,脸上皱纹纵横,背也有点弯。她对我的归来显得很高兴,对我问这问那的,可是当时我对她说的话听不怎么懂,因为她说的都是当地土话。后来我和养母就住在了亲生母亲家里。在一起生活的时候,亲生母亲问我喜欢吃什么,就给我做。显然是想和我建立感情,我也试图去亲近她。虽然她没有养我,但我毕竟是她亲生,没有她就没有我。这个道理我懂。我记得当我开口喊她妈妈的时候,见她用衣角去擦眼里流出的泪水。我想她心里是高兴的。是啊,天下的母亲都是爱自己的儿女的,当年她也是没办法才把我送人的。如今我又回到了她身边,她怎么能不高兴呢。在我的记忆里,那段日子有两个母亲在身边对我嘘寒问暖,真的是很幸福。现在想来,那是我最值得怀念的一段时光。
我来到南方后,到县城中学继续读书,但初中二年级没有读完,为了照顾生病的母亲,只好辍学了。我是在二十岁那年,靠自学考上师范学校的。两个母亲都为我高兴。尽管那时候家里经济拮据,但是养母还是想办法变卖了金手镯给我做学费。我师范毕业后,分配了工作,在乡镇一所学校教书,当我把第一份工资交到母亲手里的时候,看到母亲脸上绽开的笑容。我心里感到踏实又欣慰,母亲含辛茹苦把我抚养大,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如今我终于可以回报母亲了。
母亲到了老年,脾气变了许多,神经很敏感,当我因一些琐事意见不合和她顶嘴的时候,她总是很伤心,说我没有良心,此时我也感到痛苦,不知道怎样才能使她满意。后来当我娶了妻,因为婆媳矛盾尖锐,母亲和妻子常发生不愉快,母亲就说我娶了媳妇忘了娘。我被夹在中间两头受气,而我又嘴笨不善于调和矛盾,有时候见她唠叨个不停,不免对她产生一些怨气。当时我没有经历过这些,不知道天下婆媳都是很难相处的。后来直到我的女儿出生,母亲很喜欢,高兴地帮着带,这才大大缓和了和妻子的矛盾。
我的亲生母亲先于养母去世,因为感情疏远,在亲生母亲去世的时候,我没有感到特别的悲伤,而在抚养我长大成人的母亲去世的时候,我简直悲痛欲绝。母亲平时会看些医书,有着较为丰富的医学知识,很会养生保健,平时没什么大病,如果有时候身体感觉不舒服,还会自己开药方治疗。但是到了晚年,最终被病魔夺去了生命。在她病重最后的日子里,我没有好好照顾她,总是在忙自己的事情,母亲在临终的时候,我因为去粮店买米不在家,妻子后来告诉我,当时她在厨房做饭,好像听到母亲叫我的名字,大概是想留下最后的遗嘱,可是当时我却没有在她身边,这成了我永久的遗憾。母亲是在一九九五年寒冷的冬天去世的,终年七十八岁。
世界上最疼我的人走了,母亲去世后,我的心好像被掏空了,感到天塌地陷,日月无光。过去母亲关爱我的一幕幕情景在脑海里闪现,我经常独自哭泣,只要想起没有为母亲送终尽最后的孝道,我就感到十分内疚和悔恨。我亲爱的母亲,您的在天之灵能原谅我吗?您的养育之恩我永远不会忘记,为了缅怀母亲的恩德,我唯一能做到的是在每年的清明节,我和妻都去给母亲扫墓来寄托哀思。
第五篇:父亲的眼泪情感散文
1
我有了儿子,父亲高兴极了,自告奋勇道:“送回来,我和你妈带着。”然后,父亲喋喋不休地谈起自己带孩子的好处,自己是教师,有经验;你妈做事细心,亏不了孙子。接着,又说自己住的地方便利,小区一边是幼儿园,一边是小学中学和高中,都不超过半里路。
甚至,父亲和母亲无事时,就畅想着带孙子的情景。父亲说,自己每早起来,会带着孙子去幼儿园,到时背着孙子,孙子背着书包。母亲说,父亲说时,一脸幸福道,自己终于成为爷爷了。
父亲很担心,怕自己孙子被孩子的外婆抢走。
父亲甚至提前给我们打了预防针:“我的孙子,只能我带,别人要带孙子,带她自己的。”我没想到,一向文质彬彬的父亲,此时说话竟如一个撒泼的女人一样。我劝他,他的孙子,没谁去抢着带,他大可放心。
他呵呵笑了,说:“这还差不多。”
可是,这事不幸被他言中。
孩子出生不久,丈母娘毫不犹豫,愿意担当免费保姆,而且先下手为强,串通妻子,把自己的外孙抢了去,道理很简单:“他爷爷那小城,啥破条件!”
父亲知道后,气得暴跳如雷:“我的孙子,凭啥她带着?”
我说:“已经抢去了。”
父亲急了,在手机中叨咕着,说我丈母娘太没道理了,自己有孙子,干嘛抢走自己的孙子。又埋怨我不孝,这点要求都不能兑现,白养了。
父亲甚至撺掇母亲,准备直接打孩子外婆的电话,讨要自己的孙子。最终被母亲劝住,父亲很丧气地说道:“我的孙子,我连笑声也没听到一声呢!”
我很惭愧,没有别的办法,孩子会笑后,把孩子的笑声录下来送给父亲,父亲工作累了,听听孙子的笑声,告诉母亲,解乏哩。
父亲退休后,除了看书,就是写作,闲下来后,总是谈自己的孙子,并和母亲看孙子照片,说哪儿像他,哪儿像母亲。据他说他孙子鼻子不高,是家族遗传,然后,就是一声长叹:“我的孙子呢,竟寄养在别人家。”
孩子一岁多了,父亲只见了一次,是满月时。然后,孩子一直随外婆外公生活。父亲因为这和孩子外婆外公有了隔阂,他一直固执地认为孩子外婆外公和自己有成见,和自己过不去,故意抢走自己的孙子。母亲劝:“人家帮你带孙子,应当感谢。”
父亲毫不领情:“不稀罕,我们会带。”
父亲是给别人讲道理的,而且分析事物入情入理,可是在这件事上,他一直就翻不过去,也听不进任何人的劝告。也因此,他一直不去孩子外婆家,用他的话说,这叫气节。
父亲把自己的亲家和亲家母隐然看做了敌国。
母亲暗暗好笑,问他:“你不想孙子?”
父亲不说话了,拿一本书看,一边唉声叹气,看了一会儿,又问母亲道:“你想孙子?”母亲说,孙子嘛,能不想?父亲又砸吧一下嘴说:“人家不打电话请我们去,我们好意思去?”父亲原来顾及着面子。母亲知道后,忙把电话打给我。
我知道,这是让我传话的,又忙把话传给妻子。
几天后,丈母娘的电话打给母亲,请他们去玩,当然,一边去看看孙子。父亲冷着脸说:“不是为了孙子,坚决不上他们家的门。”
但是去了,父亲仍笑呵呵的。
后来才知道,父亲去,竟然是带着一个不可告人的阴谋。
到了那儿,父亲就抱着自己孙子不放。孩子见了生人,哇哇大哭,坚决不让抱,扑在自己外婆怀中。父亲更不满,没人了道:“这个小东西,自己爷爷都不认,简直和他爸一样。”
父亲想了想,上街买了个拨浪鼓,回来“叮咚”一摇,就吸引住了小家伙的注意力。父亲伸出手,开出条件,要玩拨浪鼓,必须让自己抱。一个两岁的小儿,被一个六十多的老人就这样一点一点哄熟了,哄亲近了。
父亲在那儿一呆就是半个月。
半个月过去,母亲急了,连连催父亲回家。父亲说不急,还要玩一段时间。母亲说:“老头子,做客时间长了,不怕人家嫌啊。”
父亲理直气壮,一句回绝了母亲:“谁让他们占着我的孙子。”然后,又抱起自己的孙子,架在脖子上,去街上买东西吃去了。
父亲在电话里得意地对我说:“血浓如水,这是外人离间不了的。”
父亲还旁敲侧击地打击我:“孙子有良心啊,亲近爷爷,就怕长大了有了媳妇,啥都忘了。”
我苦笑着,无言以答。
谁知几天后丈母娘打来电话,急得险些哭了道,孩子丢了。我们一惊,忙问原因,原来最近父亲说准备回小城,能不能让自己带着孙子睡。孩子外公外婆见父亲丝毫没谈带走孙子的话,心里一松,就满足了他这点可怜的要求。
谁知,第二天一早,孩子外婆起床,发现外孙不见了,孩子爷爷奶奶也消失了,打电话没人接,忙把电话打给我和妻子。
我一听,忙打电话给父亲。父亲接了,已经坐车走了。我问孩子呢,父亲理直气壮道:“我带回家了。”
我生气地说:“你带走孩子咋也不说一声呢?”
父亲火了,说你小子是谁的儿子。接着斩钉截铁地道:“我的孙子,我想带走就带走,用得着给别人说吗?”旁边,是母亲小声劝告,说车上说话小声,人多不好。旁边,还有儿子咿咿呀呀的笑声。我说,孩子外婆带了这么长时间,一时舍不得,她有高血压。
父亲叹了一口气,许久商量道:“告诉她,对不起了,我带一段时间,只带半年,行不?”
一时,我竟无话可说。
以后,父亲电话来的勤了,几乎是早汇报晚总结,孩子喊爷爷了,孩子会背一首诗了。有时,在手机中,父亲会让儿子磕磕绊绊背着古诗,完了,得意地道:“你爸教了一辈子书,还教不好你儿子。”
当然,孙子争到手,父亲大概也感到做事太唐突了,总会关心地问一句:“你岳父岳母的身体都好吧?”然后,又宽慰似地说,“放心,时间一长,适应了就没什么了。”话里明显地表现出,父亲想把孩子继续带下去,不是半年,而是无限期延长。
可是,孩子外婆却是掐着时间过日子,时间一到,就要我们随她一块儿去抱回外孙。我劝不住,忙躲了起来。妻子拗不过,随着去了。
第二天,妻子回来了,告诉我,孩子抱回娘家了。
我连忙问:“爸没说什么?”
妻子说,爸哭了。我一怔,想象不出,温文儒雅一生的父亲也会哭,他哭起来会是什么样子?是小声抽泣,还是老泪纵横。
一时,我的眼圈微微红了。
妻子说,他们临离开时,父亲抹着眼泪说:“孙子在我这儿,我就不愁儿子儿媳不会不回来,就不愁过不上一个团圆年。”妻子说着,声音也喑哑了,红了眼圈。
原来,无论多么儒雅的人,爱,永不儒雅,永远那么感人。
今年过年,父亲,我们一定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