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母亲的小河情感散文
女儿拿来一粒橘子的种子,期望来年能长成小树,结出甘甜的果实。我问:“你打算把它种在哪儿?”“花盆里。”“花盆里怎么能种的下!你见那棵树是长在花盆里的?”女儿有些茫然。我说:“我们就给它种在楼下那棵树旁边吧。”“好呀,好呀。”女儿非常高兴。
下午女儿一放学就追着我要去种树,我去阳台拿了把种花的小铲子;女儿从文具盒里拿出一个纸包,从纸包里拿出颗干瘪的种子。出门前我又拎了一桶水。即便我也深知那颗种子肯定不会发芽;却不想打消女儿的热情,就做也做的认真点吧。
我们在楼下那棵大杨树下,种下了那颗种子,此后,每天女儿放学都会先跑过去看看,一遍一遍问我什么时候发芽。我总是说:快了,快了,需要时间。我真的不想女儿失望。
今天我走在河道里,一不小心就发现,原来地面上的草儿都已经冒尖了,树枝上也都满是嫩嫩的新芽,仔细看过去还都是绿了。突然我就想,我何不在这里挖一棵小苗,然后偷偷的埋在树下,等女儿回来一定会非常开心。我知道这是一个谎言,即便是我把一颗小苗移过去了也活不了几天,难免女儿还是会伤心;可是我想,我不能给女儿实现梦想,不也可以让她的梦想得以延续吗!
昨天吃午饭的时候女儿问我。“爸,我要是学工业设计,去哪儿学啊?”我说:“去意大利,正好你哥也在哪儿,到时候去找你哥,意大利的工业设计是最好的。”女儿很坚定的点点头。“嗯,嗯。”
我有一个梦想,时常幻想着将来我女儿制造的每一件产品,每一个茶杯,每一把椅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私人定制。
在我小的时候,家里除了很多的书什么也没有;床是两只长凳上面放一块木板,衣服都是放在炮弹箱里。家里唯一一件象样的家具就是父亲专门给我姐打的书柜,上面放了许多的书。我知道我看不懂,就时常的趴在书柜下面仰望上面的那些书,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我也会搬来个小凳子上去翻看。有的全是字,我就只翻翻,看看封面;有的有插图,我就看里面的插图。也是三年级的时候,老师让画一幅画,我就照着书里的插图画了一只独角兽,几天之后,老师通知我加入班里的图画小组。我关于对书的敬仰和崇拜或许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现在的新华书店不管什么时候都有很多的书,让人看了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那时候可不是。每当听说书店来新书了,父亲就会立马骑上车去找我姐,只要我姐相中了,父亲就会四处跑着去借钱,给我姐买下来。
我的父母都不认识字,所以在他们眼里,我姐学习好是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在我也就特别的羡慕。有时候我甚至就想,我父亲对我姐比对我好的多。
八六年的时候,父亲要退休了。那年我最小的姐高中毕业,我刚上高中;我不知道在那段日子里我的父母有多少个夜晚都没能睡好觉,最后他们选择了让我弃学,接班参加了工作。
后来母亲每当提起这件事的时候,嘴上都会一直念叨。“幸亏你姐那年考工考上了。”我想倘若我姐那年没有考上,我的父母估计就不知道该怎样面对我姐了!
我成了一名工人,虾着腰,摇着机床的手柄。我并不讨厌这份工作,只是每当面对它,心里就会有几分凄凉。父亲说:“学会这门手艺,将来肯定饿不着。”可是若干年后,我宁肯饿死也坚决不碰那门手艺。
日光清朗,柔风拂面。我在从家到河,从河到家的路上,来了又往,去了又还。我在不停的思考、挣扎、挖掘。
父母可能给了我姐一对翅膀,却给了我他们身躯的全部,思想、胸膛、脚步。
第二篇:家乡的小河情感散文
家乡的小河常常在我梦中萦绕,那柳,那泉,那鱼,那鹤,成为心中久久的怀念。
我最初认识小河是在丈夫口中。闲聊时丈夫总给我提起他的小河是多么有趣,小时候他和小伙伴在河 里游泳,被父亲发现后撵着追打。他和小朋友去河里割草,他们把逮来的鱼放在火上烤。发大水的时候,上游的鱼被水冲下来,欢蹦乱跳,他们挽着裤腿,光着脚在河中踏鱼。听着这些的时候,我很入神。此后常常回家,总要去小河里看看。
记忆深刻的是一年的初春,我的孩子大约六七岁的样子,我带孩子去小河里玩。远望新柳如烟,一片鹅黄淡绿,河中飘浮着朦胧的春气,阳光暖暖的,象玉一样的温润,洒在我和孩子身上。河里很静,偶尔传来一两声鸟鸣,我们顺着静静的流水寻找。那水流细细的,很清澈,水底的绿草,小鱼,细石清晰可见,一直延伸到河的源头。啊!这是怎么样的源头啊,在一大片细沙中,匆匆的冒出很多的泉眼,有五,六个大眼,其他的小,他们象大小不等的龙口一样向外吐水,吐出的水花翻卷着,跳跃着,溅向四周,白花花的水一会就变的清澈透亮,然后汇集起来,形成了这静静的小河。我们高兴的在泉边呆了很久,并试着向泉眼扔石头,想挡住龙口的吞吐,可一切都是徒劳。枉费了一番心机之后,我们便去下游找鱼。
初春,河里的鱼很小,很细,有的地方有三五条,在草从里窜动,有时又呆呆的,一动不动。有的地方是一窝一窝的小鱼,挤在一起,窃窃耳语,象是在集会。我和孩子兴奋的拿着小棍去拨弄他们,小棍的影子刚入水中,小鱼受到惊吓,倏的散开了,立刻逃的不知去向,这样的游戏我们做了很久,直到很累了才收兵回家。最难忘的一次游河是在一个初夏的午后,由于长时间的劳累,我整日处于焦虑不安与烦躁不堪中,脑中象有一列火车总在隆隆的奔驰,想停,但停不下来,身心疲惫之极,无意间步入了小河。
沿着满是椒林的小路走,花椒嫩叶的清香味扑面而来,嗅着这淡淡的气息,在这静谧的自然中,我浮躁的内心渐渐平息下来,安宁下来,我恍惚进入了画中,这是怎样绝美的自然啊;河两岸铺满着大片大片的绿,一望无际,平展,开阔。是谁把绿汁泼洒了一地,来不及收起,把河两岸都染绿了呢在这绿色的大地毯上洒落着朵朵洁白的花,静静的,稀疏的,那是农人的羊群。孩子的欢叫声传来,这边喊,那边和。这是放学后孩子们来河里玩耍,他们玩水,摸鱼,嬉闹,纯朴的脸上散发出泥土的气息,水的气息,使人感到分外的亲切自然。有的农人在河边割草,饱经沧桑的脸上渗出亮晶晶的汗水,累了,歇下来独自抽上一袋烟,很悠闲的样子。凝望远方的山峰,一峰连着一峰,青色越来越淡,一直消失在云气暮色里。忽然,两只白鹤翩然飞起,象两块张开了的洁白的手绢在飘,悠悠然掠过河面,仔细的停歇在对面的小山峰上,发出悠长的叫声。黄昏中,流水,绿地,青山,白鹤,我沉醉在这自然中,所有疲惫烟消云散。
后来也常常下河,但河里慢慢种上了果树,开恳成农田,泉渐渐的干涸了,鱼也消失了,也不见了白鹤的影子。这里虽然给农民带来了一些经济上的收益,但再也找不回河里的那种感觉了,或许,小河只能成为我们生命中的记忆吧。
第三篇:思念母亲情感散文
下面是我8年前写的一篇文章,现在重发,献给遥远天国的母亲,寄托我的哀思。祈祝母亲冥福!
前几天,我的朋友吴国林牧师说,他5月11日证道的题目是:看望你的母亲。我准备到了那天去小榄礼拜堂听他证道。
在我的一生中,从没有重视过母亲节。我也有四年没有见到我的母亲了。每当看见有妈妈牵着孩子的小手走在路上,就会想起我的母亲,禁不住鼻子发酸,要流下泪来。也是前几天的晚上,接到女儿发来的短信,要我注意身体预防“非典”。由是感慨着亲情力量的无比之大。
我的母亲丁淑文出生在沈阳市小北关西下洼子。外祖父是挑担卖凉粉的小生意人,外祖母祖籍辽阳是旗人的后代。所以我的身体里流着的血,有1/4是满人的。外祖父家境很穷,母亲上过几天贫儿学校,但大部份文化知识,还是读舅舅的课本自学来的。我上小学的时候,见过母亲写的字,是隶书,很秀丽。那是父亲上工人夜校时,妈妈给爸爸包书皮写在书皮上的。现在想起来,妈妈说过的好好读书的话,还犹然在耳。妈妈是很喜欢读书,很喜欢读书人的。
经常有人说我口才好。我断定这来自于母亲的遗传。因为妈妈的口才就很好,言谈举止儒气十足。我五、六岁时,妈妈曾做过街道的一些工作,有过当众演讲的经历,而且因此受过街道领导的表扬。我想,如果不是政治环境的影响,妈妈一定会成为活跃的社会工作者。然而,今生今世她没有得到这样的机会。命运对她该是多么不公平。
我见过妈妈年轻时唯一的一张照片,衣着很朴素,但是人很漂亮。可惜文革时毁掉了。这珍贵的照片,再也没有了!永远也看不到了!
有一件事我记得最深刻。17岁时,我上山下乡在宝鸡县插队。爸妈惦记我,想我,就到队里来看我。那一次,妈妈走了一生中最远的一次路,而且有十几里是崎岖难行的山路。看过我以后,妈妈回到家就病倒了,十个脚趾甲都青紫了,后来脱落了。因为累的太厉害!
当年我真的不懂事!从来没有好好地问候过妈妈,尽管心中是很亲近的。事后几十年,每当我想起此事,都深感母亲是多么地疼爱我!我的眼圈都会发红,泪水情不自禁地在眼眶里打转!是啊!我们回报给母亲的太少啦!今年我已经53岁了,母亲已经81岁了。在这有生之年我该怎样报答母亲呢?
母亲、父亲给了我们生命。我们不该让这生命虚度一世。如果在我们的生命结束的那一刻,我们可以为自己所做出的业绩而自豪。那母亲和父亲的在天之灵一会喜笑颜开的!
5月11日是母亲节,我要去小榄礼拜堂听吴牧师证道,因为他讲的是:看望你的母亲。今年春节我一定要回家去看望我的母亲!
第四篇:追忆母亲情感散文
世界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就是母亲,对我来说,母亲就是我的天,我的地,她给我的恩比天大,比地阔。给我的爱深似海。只要想起母亲曾对我的种种关爱,心里就温馨而感动。
我和母亲没有血缘关系,她是我的养母。姓杨,名石泉。我看过母亲十八岁时的照片,是个非常标致的女子。记得母亲告诉我,她小时候,算命先生说命里缺水,所以才改了这个名字。我小时候因为亲生父母孩子多,家里贫穷,无力抚养,在我不满一岁的时候,就把我送人。母亲是在四十多岁的时候抱养我的。我养父姓梁,是南下干部,转业军人。母亲原先没有生育,把我当作亲生,在抚养的过程中,对我百般呵护,疼爱有加。在我懂事的时候,她曾多次讲起我小时候经历的事。还没有去河南的时候,因为当时我没有奶吃,她就到乡下给我找了个奶妈,据说奶妈喂养我一个月后,我的屁股上长了许多水泡,奶妈吓得立刻把我送了回来。母亲抱着我到处求医直到水泡消失。在冬天寒冷的冬夜里,我常常饿醒啼哭,母亲不顾寒冷和疲劳,连忙披衣起身,生煤油炉子为我煮精肉粥,煮好后用嘴吹冷,一勺一勺喂我。直到我吃饱重新睡去。
记得在我五岁那年,因为患麻疹,三天三夜高烧不退,这可急坏了母亲,茶饭不思,到处请医问药,还把医生请到家里诊治,天天夜里陪着我不得安睡。直到我完全康复。我记忆尤其深刻的,是在夏夜下暴雨的时候,我正睡得香,突然被声声炸雷惊醒,吓得心里“扑通扑通”跳个不停。这时候母亲就慈爱地把我抱在怀里,轻轻地安抚说:“有妈哩,我孩儿不怕。”这时我的心才逐渐平静下来。
在我七岁那年,母亲又亲自用布缝了个书包,把我送到学校读书。每当我从学校里回来,母亲就把饭菜做好了。母亲是南方人,外婆家是广东汕头,她有两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在香港,那时常有通讯联系。母亲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是却看过很多书,会讲许多故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如昭君出塞,文姬归汉,还有《济公传》里的故事等。母亲当年讲的这些故事,在我的心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如果现在我能写出一些文章,这和小时候母亲对我的文学启蒙分不开的。母亲心灵手巧,不仅做的饭菜好吃,而且会做衣服,做鞋子,尤其擅长打毛线,能织出各种花色图案。我记得当时村里许多青年姑娘都到母亲这里讨教,母亲总是热情地教她们。
每年的正月二十四,是我的生日,每当我生日那天,母亲总是给煮一碗香喷喷的鸡蛋面。在母亲精心呵护下,我慢慢长大了。在十三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我就和母亲相依为命,生活过得很艰辛。母亲因为是南方人,在北方生活有些水土不服,后来就经常生病,身体日益虚弱,见不得风,经常躺在床上,用蚊帐遮着。她怕自己有一天会病得不能起床,有次把我叫到身边,讲述了我的身世,说我不是她亲生,说我的亲生父母在江西,还有兄弟姐妹。如果她今后不在了,要我自己一个人回南方去找自己的父母。我当时被母亲的这番话惊呆了。怎么也不相信这是真的。她还经常告诉我,人死如灯灭,如果有一天她死了,叫我不要害怕,她会保佑我的。在母亲生病的日子里,我上学回来,就学着做饭给母亲吃,照顾母亲的起居。我不但学会了熬玉米粥,还学会了擀面条。有一年冬天,天降大雪,母亲去郑州看病了,只有我一个人在家,夜里不免有些害怕。但是想起以前母亲对我说的话,好像母亲就在身边一样,顿时不再害怕了。
在一九七二年秋天,在江西的大哥来信,说他考虑我养父去世后,我们在北方会受苦,要我母子二人回来,当我和母亲回到江西,见到了我的亲生母亲的时候,我感觉很是陌生,因为没有感情的缘故,“妈妈”二字怎么也叫不出口,亲生母亲是个衣着朴实的农村妇女,养育子女的艰辛和农村生活的艰苦,使得她过早地衰老了,脸上皱纹纵横,背也有点弯。她对我的归来显得很高兴,对我问这问那的,可是当时我对她说的话听不怎么懂,因为她说的都是当地土话。后来我和养母就住在了亲生母亲家里。在一起生活的时候,亲生母亲问我喜欢吃什么,就给我做。显然是想和我建立感情,我也试图去亲近她。虽然她没有养我,但我毕竟是她亲生,没有她就没有我。这个道理我懂。我记得当我开口喊她妈妈的时候,见她用衣角去擦眼里流出的泪水。我想她心里是高兴的。是啊,天下的母亲都是爱自己的儿女的,当年她也是没办法才把我送人的。如今我又回到了她身边,她怎么能不高兴呢。在我的记忆里,那段日子有两个母亲在身边对我嘘寒问暖,真的是很幸福。现在想来,那是我最值得怀念的一段时光。
我来到南方后,到县城中学继续读书,但初中二年级没有读完,为了照顾生病的母亲,只好辍学了。我是在二十岁那年,靠自学考上师范学校的。两个母亲都为我高兴。尽管那时候家里经济拮据,但是养母还是想办法变卖了金手镯给我做学费。我师范毕业后,分配了工作,在乡镇一所学校教书,当我把第一份工资交到母亲手里的时候,看到母亲脸上绽开的笑容。我心里感到踏实又欣慰,母亲含辛茹苦把我抚养大,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如今我终于可以回报母亲了。
母亲到了老年,脾气变了许多,神经很敏感,当我因一些琐事意见不合和她顶嘴的时候,她总是很伤心,说我没有良心,此时我也感到痛苦,不知道怎样才能使她满意。后来当我娶了妻,因为婆媳矛盾尖锐,母亲和妻子常发生不愉快,母亲就说我娶了媳妇忘了娘。我被夹在中间两头受气,而我又嘴笨不善于调和矛盾,有时候见她唠叨个不停,不免对她产生一些怨气。当时我没有经历过这些,不知道天下婆媳都是很难相处的。后来直到我的女儿出生,母亲很喜欢,高兴地帮着带,这才大大缓和了和妻子的矛盾。
我的亲生母亲先于养母去世,因为感情疏远,在亲生母亲去世的时候,我没有感到特别的悲伤,而在抚养我长大成人的母亲去世的时候,我简直悲痛欲绝。母亲平时会看些医书,有着较为丰富的医学知识,很会养生保健,平时没什么大病,如果有时候身体感觉不舒服,还会自己开药方治疗。但是到了晚年,最终被病魔夺去了生命。在她病重最后的日子里,我没有好好照顾她,总是在忙自己的事情,母亲在临终的时候,我因为去粮店买米不在家,妻子后来告诉我,当时她在厨房做饭,好像听到母亲叫我的名字,大概是想留下最后的遗嘱,可是当时我却没有在她身边,这成了我永久的遗憾。母亲是在一九九五年寒冷的冬天去世的,终年七十八岁。
世界上最疼我的人走了,母亲去世后,我的心好像被掏空了,感到天塌地陷,日月无光。过去母亲关爱我的一幕幕情景在脑海里闪现,我经常独自哭泣,只要想起没有为母亲送终尽最后的孝道,我就感到十分内疚和悔恨。我亲爱的母亲,您的在天之灵能原谅我吗?您的养育之恩我永远不会忘记,为了缅怀母亲的恩德,我唯一能做到的是在每年的清明节,我和妻都去给母亲扫墓来寄托哀思。
第五篇:母亲的手的情感散文
母亲的手有些皲裂,爱人给母亲买了一瓶护手霜,这却勾起了一段我不太愿意去触碰的往事。
为了贴补家用,母亲在县城一家餐厅当洗碗工。母亲此前已经换了几份工作——母亲是个慢性子的人,干活比较慢,在有些人眼里甚至显得有些笨拙,为此,她也没有少挨老板的白眼。还在上学的弟弟在电话中告诉我:“大哥,最近母亲身体也不好,看到她疲惫的身影,我恨自己不争气,不能为母亲分忧。”听到这,我的心像被什么撞击了一下。
见到母亲的时候,已经过了晌午。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屋里面却有些阴暗。母亲扎着一条有些破旧的围裙正在洗碗,旁边是堆得跟小山一样沾着剩菜、油油腻腻的碗碗碟碟,我放下背包,说:“妈,我来洗吧,您歇一会儿。”母亲甩了甩手说不用不用,一边推开我,一边央请老板帮忙煮一碗热面给我吃。这时候我看见母亲的手,久已干涩的眼睛有些湿润,内心被刺痛着。那是一双怎样的手啊!因为长期被洗洁精浸泡,而变得惨白,看不见一丝血色,不仅肿胀,皮也脱了一块又一块……
我捧起母亲的手看了又看,眼泪不争气地涌上眼眶。想起弟弟在一首《回家》的诗歌末尾写道:“做个好男儿,把血液沸腾到100℃,吓跑心中的无奈与悲哀……”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强大起来,要照顾好妈妈,不能让妈妈再这么受苦了!
抚摸着母亲伤痕累累的双手,我陷入了沉思——母亲的手是勤劳的手。洗衣、做饭、打扫卫生,这双勤劳的手像上足了发条的机器一样,不停地动,不知疲倦。母亲的手,是最温暖的手。孩童时候,这双手曾经无数次传递过温暖,轻轻地拍打着,陪伴我们进入香甜的梦乡;每当我们被别人欺负了,这双温暖的手也总是为我们擦干眼泪……
对于不太公平的命运,母亲并没有太多的怨言,依然微笑着生活。母亲读书不多,不善言辞,总是默默地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们什么是爱的真谛。小时候,三弟经常流鼻涕,母亲怕三弟鼻子部位的肉太嫩,就不用手而是用嘴来吸吮三弟的鼻涕。那时的我对母亲的“不怕脏”有些不解,甚至有些嫉妒。还有一回,那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三弟却高烧不止,母亲抱着三弟急切地扬起一只手,声音里带着哭腔叫道:孩子他爸,赶紧带孩子上医院……
母亲无怨无悔的付出让我想起电视剧《中**亲》中的那位和母亲极其相似的“王娟”,那是一位平凡却又伟大的母亲!可天下的母亲都一样,我的母亲又何尝不是这样?母亲省吃俭用,在我们身上花钱却是慷慨的,当命运的暴风雨袭来时,母亲横竖不说一句话,默默承受着,生活的重担压在肩膀上,她的头却从没有低下!
这就是我的母亲!她用勤劳朴实的双手创造了奇迹,她用皱纹交错的双手谱写了爱的赞歌!我用相机把母亲饱经沧桑的手拍了下来,希望将来有一天回忆往事的时候,可以这样自豪地说:“现在我们幸福了,那曾辛苦过、被生活驱赶着的手,不再是往日生活重压下的冰冷,母亲这双手,可以享受子女传递的温暖了……”